2018年江西中考模拟卷(四)
钉子精神-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工作计划
2018年江西中考模拟卷(四)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ɡ) 稚形
骨瘦嶙峋(xún) 轻飞曼舞
B.骊歌(lì) 负箧 面面相觑(qù) 绝处逢生
C.遒劲(qiú) 漂缈 吹毛求疵(cī) 花团锦簇
D.谰语(lán)
擎天 戛然而止(jiá) 鲁莽大胆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的方法与刻苦努力的行动相结合是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B.四季的交替在地球的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C.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大获全胜,万家岭成了日寇马革裹尸的坟墓。
D.老师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让大家各得其所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认为,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制度,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B.我不同意
购置这些高档家具,即使我们不需要这些东西,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不符合勤俭节
约的原则。
C.听完小王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小宁。
D.因地制宜进行资源开发、生态保护,被认为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方式。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②明朝,
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
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
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
③由汉族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
④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
⑤江西采茶戏形成
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
中五大流派。
A.④②③⑤① B.①③⑤④② C.④③②⑤① D.①②④③⑤
5.农历五月初五是中
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这一天,在爸爸的策划下,小明一家前往汨
罗看龙舟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
看,下列各项中小明的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告诉同行的表弟,赛龙舟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B.行走途中,小明感慨说:“处暑节气到了,这个夏天肯定会很热。”
C.小明见到屈子祠中的屈原塑像,肃然起敬,两手在胸前相合,行拱礼。
D.爸爸读着墙壁上屈原的《离骚》,转头问小明属于什么类型的诗。小明回答道:“骚体诗。”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野老歌①
[唐]张 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②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③,船中养犬长食肉。
【注】①《野老歌》:又名《山农
词》,野老即匿居深山之老农。②官仓:指各地官员税
收,此指贪官。③西江:今江西省九江市一带,是
商业繁盛的地方。唐时属江南西道,故称
西江。斛:量器,这里是容量单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
年改为五斗。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描述了老农一家苦难的生活情景。
B.诗的颔联无情地抨击了当时社会统治黑暗,苛税繁重,贫富悬殊的景象。
C.诗的颈联“
呼儿登山收橡实”一句,极其富有生活气息,它令人想象到老农一家老小,在
农忙之后的闲时里,攀山越
岭遍野里寻找“橡实”的情景。
D.诗的尾联进一步揭露了当时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揭露了当时黑暗而又残酷的社会现实,读之令人触目惊心。
B.这首诗含蓄中带有讽喻与批判之情调,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怀。
C.唐代诗人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与本文在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的末尾两句对诗人内心不满进行了直接抒写,不动声色地对当时社会不平等现象进
行了无情地揭露
。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晏元献公①为童子时,张文节
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
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
③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④。时侍从文馆士大夫
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
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⑤讲习。一日选东
宫官⑥,忽自
中⑦批除⑧晏殊。执政莫谕⑨所因,次日进覆B10,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
,
弥日继夕。唯殊杜B11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上面谕除
授之意,公语言质野B12,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
但无钱不
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有改动)
【注】①晏元
献公:晏殊,宋朝人,谥号元献。②阙下:京城。③赋草:所作赋的草稿。
④燕饮:“燕”通“宴”,指
宴饮聚会。⑤昆弟:兄弟。⑥东宫官:古代教育、辅导、保卫太
子的官职。⑦中:这里指皇宫内。⑧批除
:这里是皇帝下手谕晋升某人的意思。⑨谕:明白。
B10进覆:即“覆报”,执行命令后回报。B11
杜:关。B12质野:朴实率直,不加文饰。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B.上极爱其不隐
C.忽自中批除晏殊
D.但无钱不能出耳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适____________
(2)面____________ (3)嘉____________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晏殊和曹刿同为国君委以重任的人选,他们被委以重任的原因有何不同?(3分)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3)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
(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6)蒹葭苍苍,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又何间焉?
(8)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17分)
北宋那些人和字(节选)
王建民
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清·刘熙载
提到北宋的那些书法家,我觉得实在有趣,立刻会想起时下一本非常流行的历史小说,
因此套用他的书
名作了文题。当我们平视历史,历史就是那样平实;当我们平视名家,名家
无非也是凡人;当我们平视书
法,书法不过是性情的流露。
魏晋本来很好,文学和书法像雨后修竹一样的葱郁,也有那么多玉树临风
的俊彦:“建
安七子”“竹林七贤”、画圣顾恺之、诗隐陶渊明,我们的书圣王羲之也衣袂飘飘地行走在
山
阴道上。可是,那时的社会太动荡,人们的身心太苦痛,那时的心灵太扭曲。那些狂狷孤傲
的
精英们,像竹笋一样一个个被掰了头去。所谓的“魏晋风流”,不过是崩坏的社会下压榨
出的一丝浅笑!
唐朝按说也不错,群星璀璨,风中劲吹着诗味与酒气,一场书法的全民运动在唐太宗李
世民的倡
导下轰轰烈烈,以至于像武则天这样一介女流之辈都能写出一手流利有力的行书。
但是,那时的书家要么
是金銮殿前的政治谋略家,正板得让人乏味。(你听说过虞世南他们
的绯闻趣谈吗?没有!)要么是哗众
取宠的行为艺术家,张扬得叫人憋气。(他张旭喝醉了就
写字,写到发颠时就以头濡墨,太夸张了吧?)
一踏入北宋,情况大变。文人士大夫占据了社会的顶层,袅袅儒气让空气都温润起来。
北宋的文
人,不像晋人那样狂狷孤傲,清标自许;也不像唐人那样道貌岸然,拿腔作势。你
不可想象王羲之会倾家
荡产为买几个古玩,王献之有闲情逸致涂抹几笔山水;更无法想象颜
真卿会抱着一个墨淋淋的砚台屁颠屁
颠,怀素去打着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但这些,
宋朝的文人可以做到,而且大有人在。你分不清
他们到底是政治家,还是文学家,是书家,
还是画家,因为他们都是那样的有才有趣。庙堂之上,他们能
纵横国事;回到家,他们也会
打情骂俏。他们能写会画,能上能下,多重身份的介入和综合修养的渗透,
使得北宋的文艺
丰赡而厚重,典雅而华丽。
唐人把诗做绝了,宋人就作词;唐人书尚法,宋人
书就尚意。他们就是那样聪明,不蹈
人后。意者,臆也,就是写心中寄托,抒胸中块垒。书法到了北宋,
不再像唐朝那样是皇帝
老儿一人操纵的游戏,他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玩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乐趣。也正
是从那时
起,书法的面目多样起来,书法的血肉丰润起来,书法的气格高雅起来。这时候,蔡襄出来了!苏轼出来了!黄庭坚出来了!米芾出来了!一个不等一个,那么密挤挤地都生在了北宋!
他们伟
大,但不伟岸;高超,但绝不高傲。你若也生在北宋,说不准哪天在舟中,在寺院,
在山路上,就能遇到
他们中的某一个。
13.唐代书法与宋代书法各有什么特色?在本质上又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一自然段中的“平视”一词有什么用意(或意味)?(2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从恰当的角度尝试赏析下列句子。(4分)
(1)我们的书圣王羲之也衣袂飘飘地行走在山阴道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法的面目多样起来,书法的血肉丰润起来,书法的气格高雅起来。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为什么要写宋代的人与字?读后,你有哪些心得?(4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7.“你若也生在北宋,说不准哪天在舟中,在寺院,在山路上
,就能遇到他们中的某一个(苏
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假使真遇上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1题。(13分)
交友之道
①俗话说“在家
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诗·小雅》言“虽有兄弟,
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
《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朋友
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
者,友其德也”的效用与结果。所以,与朋友交,
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
要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②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交友呢?
③交友之道首
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一定要慎重择友。对朋友,古
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
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
则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
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所以,择友,就要或
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
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
等。择友就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
为“人镜”,补充提高,
才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
名人诗篇,
使身心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到的。
④交友之道
关键是取友。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
取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闲
视之、草率取之。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
的居多。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
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
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这
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你遭遇挫折,
苦不堪言,甚至掉进深渊而万劫不复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
;当你一帆风顺,乐不思蜀,
甚至误入歧途而执迷不悟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引你。取友,就是要智可以
砥砺,行可以辅
弼,有了错误可以指正。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
贫
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道出了
取友的
最佳点。所以,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
⑤交友
之道重点是结友。结友要结真友。无疑,在生活中,友有面友、真友之分。面友
者,友而不心也。真友者
,生无请言,死无托词也。交友就要交真友。真友是需要风浪的考
验、时间的检验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年
年顺意,事事行时。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才能
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这方面的教训很多。
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
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高一点而招致庞涓嫉恨
在心,以至利用自己先到
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
恶,实则借
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注】,“断其两足而黥之”,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人”而不能
进入仕途。这就警示人们,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否则,不仅自己会吃尽苦头,而且连
残至
死都不知啥个原因。
⑥交友要交优。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吸收为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
友的
优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才能在人生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谱新篇章。
【注】膑刑:古代剔除膝盖骨的酷刑。
18.阅读全文,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开头用俗语和古籍中的语录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0.文章第②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1.指出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分)
(1)对朋
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
并认为,“友则
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
孙膑的才能略高一
点而招致庞涓嫉恨在心,以至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
,口
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人”而不能进入仕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2.20
17年江西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各中小学校要组织学生阅读与赣文化相关的读物,
加深学生对我省
将开展红色(红色基因)、绿色(生态文明)和古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要求初中生能做到背
诗词介绍景点。请你结合古诗词,介绍一处江西省的景点。(不少于12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50分)
23.根据下列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走进中考,回首过去的日子,总有一些人、物、亲
身体验,让你难以忘怀;那些日子,有阳
光有风雨,阳光照亮了你,风雨磨砺了你„„普希金说:“而那
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
怀恋。”
请以《亲切的怀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
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
2018年江西中考模拟卷(四)
1.D(A.稚—雏;B.lì—lí;C.漂—缥) <
br>2.C(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
躯的
意志。不合语境)
3.D(A.两面对一面,可在“减轻”前加“能否”;B.关联词“即使”使用不
当,此处可改为
“不仅因为”;C.“在心里”和“由衷”语意重复,可去掉“在心里”)
4.A
5.B(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一个节气,与端午节时令不相符)
6.
C(C项中“呼儿登山收橡实”是表明老农一家耕田无收获,无奈上山寻找“橡实”充饥,
真实再现了农
民贫困的处境)
7.D(没有直接抒写不满,是通过描写商贾的奢侈来表现自己的不满)
8.C
9.(1)正好 (2)当面 (3)称赞,赞赏
10.(1)等到(晏殊
)任馆职,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允许臣子们选择名胜之地宴饮聚会。(2)臣
并非不喜欢宴饮游玩,
仅仅是因为穷,不能出游。
11.晏殊:为人诚实、谨慎厚道;曹刿:有远见卓识,善于进谏。 【译文】晏殊还是童子时,张文节就把他推荐给朝廷,(皇上把他)召到京城。正好赶上皇上
亲自主
试进士,就命令晏殊应试。晏殊见了试题,说:“臣十天前已经写过这篇赋了,有所
作赋的草稿还在,请
另外命题。”皇上非常喜欢他的不隐瞒。
等到(晏殊)任馆职,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允许臣子们选
择名胜之地宴饮聚会。当时侍从和
文馆里的士大夫们各自宴饮聚会,以至于集市上的茶楼酒肆,都预设帷
帐作为官员们游玩和
休息的地方。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外出(游玩宴饮),只好待在家里,与兄弟们研讨
学习诗书。
有一天,朝廷遴选东宫太子师,忽然从皇宫内传出皇上授此官给晏殊的御批。执政大臣不明<
br>白(皇上任命晏殊)的缘由,第二天上朝复命,皇上告诉他说:“近来听说臣子们没有一个不
在宴
饮游玩,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唯独晏殊关上门,和兄弟读书。像这样谨慎厚道(的人),
正可以担任东宫
太子的老师。”晏殊已经接受了任命,皇上就当面告诉他任命他的原因,晏
殊说话朴实率直,不加文饰,
就说:“臣并非不喜欢宴饮游玩,仅仅是因为穷,不能出游。
臣如果有钱,也一定去(宴饮游玩),只是
没有钱不能外出罢了。”皇上更加赞赏他的诚实。
12.(1)独怆然而涕下 (2)不畏浮云遮望眼
(3)家书抵万金 (4)化作春泥更护花 (5)了却君
王天下事 (6)白露为霜
(7)肉食者谋之 (8)不义而富且贵
13.唐:书法的全民运动,书法较为普及(1分)。北宋:
多重身份的介入和综合修养的渗透,
使得北宋的文艺(包括书法)丰赡而厚重,典雅而华丽(1分)。唐
人书尚法,宋人书尚意(1分)。
14.用一个平等或对等的视角来观察或许能更接近历史事实,给人
一种亲近或亲切感,仰视
或俯视都有可能背离甚至歪曲历史事实,难以做到心灵的融合。
15
.(1)书圣王羲之这种崇尚自然(平和自然)、自由洒脱的形象正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体现),
假使真
是字如其人,书圣的书法何尝又不是一个平和自然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的世界。(2)
运用排比的修辞
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出宋代书法多样的个性、丰润的血肉、高雅的气格。
16.也正是从那时起,书
法的面目多样起来,书法的血肉丰润起来,书法的气格高雅起来(2
分)。第二问略,言之成理即可(2
分)。
17.最好根据个性来写对话,如苏轼的旷达、黄庭坚的苦行、米芾的癫狂、蔡襄的严谨„„<
br>在《北宋那些人和字》里,北宋人的性情和品格得以一一从历史中重现;情境对话要言之成
理。
18.“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或“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
德
”或“友也者,友其德也”。
19.开头用俗语以及古籍(《诗·小雅》和《孟子·滕文公上》)中的
语录做道理论据,既表
明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交友之道,又顺势自然引出并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同时也为
开启下文做引导和铺垫。
20.在内容上作者用设问句进一步提出了要论述的问题,
起到了引导读者思考的作用;同时
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由古到今的)过渡衔接的作用。
21
.(1)论证方法:引证法(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作用:引用古人的语录,进一步论证了作
者“不是
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一定要慎重择友”的观点(或“进一步论证作者‘交友
之道首先是择友’的观
点”)。(2)论证方法:例证法(举例论证)。作用:列举战国时期同窗朋
友孙膑与庞涓的事例,以此
来直接论证“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
清,分得明”的观点,从而进一步(从反
面)论证“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结友要结真
友”)的观点。
22.示例:李白的诗
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可谓是家喻户晓。诗中所说
的就是江西省著名的旅游景点——庐山。庐山是中华十大
名山之一,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这里风
景秀丽,气候宜人,动植物资源丰富。著名
的旅游景点有庐山观音桥风景区、五老峰、仙人洞、三叠泉瀑
布等。
23.略。
2018年江西中考模拟卷(四)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ɡ) 稚形
骨瘦嶙峋(xún) 轻飞曼舞
B.骊歌(lì) 负箧 面面相觑(qù) 绝处逢生
C.遒劲(qiú) 漂缈 吹毛求疵(cī) 花团锦簇
D.谰语(lán)
擎天 戛然而止(jiá) 鲁莽大胆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的方法与刻苦努力的行动相结合是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B.四季的交替在地球的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C.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大获全胜,万家岭成了日寇马革裹尸的坟墓。
D.老师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让大家各得其所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认为,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制度,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B.我不同意
购置这些高档家具,即使我们不需要这些东西,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不符合勤俭节
约的原则。
C.听完小王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小宁。
D.因地制宜进行资源开发、生态保护,被认为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方式。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②明朝,
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
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
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
③由汉族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
④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
⑤江西采茶戏形成
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
中五大流派。
A.④②③⑤① B.①③⑤④② C.④③②⑤① D.①②④③⑤
5.农历五月初五是中
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这一天,在爸爸的策划下,小明一家前往汨
罗看龙舟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
看,下列各项中小明的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告诉同行的表弟,赛龙舟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B.行走途中,小明感慨说:“处暑节气到了,这个夏天肯定会很热。”
C.小明见到屈子祠中的屈原塑像,肃然起敬,两手在胸前相合,行拱礼。
D.爸爸读着墙壁上屈原的《离骚》,转头问小明属于什么类型的诗。小明回答道:“骚体诗。”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野老歌①
[唐]张 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②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③,船中养犬长食肉。
【注】①《野老歌》:又名《山农
词》,野老即匿居深山之老农。②官仓:指各地官员税
收,此指贪官。③西江:今江西省九江市一带,是
商业繁盛的地方。唐时属江南西道,故称
西江。斛:量器,这里是容量单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
年改为五斗。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描述了老农一家苦难的生活情景。
B.诗的颔联无情地抨击了当时社会统治黑暗,苛税繁重,贫富悬殊的景象。
C.诗的颈联“
呼儿登山收橡实”一句,极其富有生活气息,它令人想象到老农一家老小,在
农忙之后的闲时里,攀山越
岭遍野里寻找“橡实”的情景。
D.诗的尾联进一步揭露了当时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揭露了当时黑暗而又残酷的社会现实,读之令人触目惊心。
B.这首诗含蓄中带有讽喻与批判之情调,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怀。
C.唐代诗人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与本文在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的末尾两句对诗人内心不满进行了直接抒写,不动声色地对当时社会不平等现象进
行了无情地揭露
。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晏元献公①为童子时,张文节
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
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
③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④。时侍从文馆士大夫
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
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⑤讲习。一日选东
宫官⑥,忽自
中⑦批除⑧晏殊。执政莫谕⑨所因,次日进覆B10,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
,
弥日继夕。唯殊杜B11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上面谕除
授之意,公语言质野B12,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
但无钱不
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有改动)
【注】①晏元
献公:晏殊,宋朝人,谥号元献。②阙下:京城。③赋草:所作赋的草稿。
④燕饮:“燕”通“宴”,指
宴饮聚会。⑤昆弟:兄弟。⑥东宫官:古代教育、辅导、保卫太
子的官职。⑦中:这里指皇宫内。⑧批除
:这里是皇帝下手谕晋升某人的意思。⑨谕:明白。
B10进覆:即“覆报”,执行命令后回报。B11
杜:关。B12质野:朴实率直,不加文饰。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B.上极爱其不隐
C.忽自中批除晏殊
D.但无钱不能出耳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适____________
(2)面____________ (3)嘉____________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晏殊和曹刿同为国君委以重任的人选,他们被委以重任的原因有何不同?(3分)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3)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
(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6)蒹葭苍苍,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又何间焉?
(8)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17分)
北宋那些人和字(节选)
王建民
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清·刘熙载
提到北宋的那些书法家,我觉得实在有趣,立刻会想起时下一本非常流行的历史小说,
因此套用他的书
名作了文题。当我们平视历史,历史就是那样平实;当我们平视名家,名家
无非也是凡人;当我们平视书
法,书法不过是性情的流露。
魏晋本来很好,文学和书法像雨后修竹一样的葱郁,也有那么多玉树临风
的俊彦:“建
安七子”“竹林七贤”、画圣顾恺之、诗隐陶渊明,我们的书圣王羲之也衣袂飘飘地行走在
山
阴道上。可是,那时的社会太动荡,人们的身心太苦痛,那时的心灵太扭曲。那些狂狷孤傲
的
精英们,像竹笋一样一个个被掰了头去。所谓的“魏晋风流”,不过是崩坏的社会下压榨
出的一丝浅笑!
唐朝按说也不错,群星璀璨,风中劲吹着诗味与酒气,一场书法的全民运动在唐太宗李
世民的倡
导下轰轰烈烈,以至于像武则天这样一介女流之辈都能写出一手流利有力的行书。
但是,那时的书家要么
是金銮殿前的政治谋略家,正板得让人乏味。(你听说过虞世南他们
的绯闻趣谈吗?没有!)要么是哗众
取宠的行为艺术家,张扬得叫人憋气。(他张旭喝醉了就
写字,写到发颠时就以头濡墨,太夸张了吧?)
一踏入北宋,情况大变。文人士大夫占据了社会的顶层,袅袅儒气让空气都温润起来。
北宋的文
人,不像晋人那样狂狷孤傲,清标自许;也不像唐人那样道貌岸然,拿腔作势。你
不可想象王羲之会倾家
荡产为买几个古玩,王献之有闲情逸致涂抹几笔山水;更无法想象颜
真卿会抱着一个墨淋淋的砚台屁颠屁
颠,怀素去打着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但这些,
宋朝的文人可以做到,而且大有人在。你分不清
他们到底是政治家,还是文学家,是书家,
还是画家,因为他们都是那样的有才有趣。庙堂之上,他们能
纵横国事;回到家,他们也会
打情骂俏。他们能写会画,能上能下,多重身份的介入和综合修养的渗透,
使得北宋的文艺
丰赡而厚重,典雅而华丽。
唐人把诗做绝了,宋人就作词;唐人书尚法,宋人
书就尚意。他们就是那样聪明,不蹈
人后。意者,臆也,就是写心中寄托,抒胸中块垒。书法到了北宋,
不再像唐朝那样是皇帝
老儿一人操纵的游戏,他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玩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乐趣。也正
是从那时
起,书法的面目多样起来,书法的血肉丰润起来,书法的气格高雅起来。这时候,蔡襄出来了!苏轼出来了!黄庭坚出来了!米芾出来了!一个不等一个,那么密挤挤地都生在了北宋!
他们伟
大,但不伟岸;高超,但绝不高傲。你若也生在北宋,说不准哪天在舟中,在寺院,
在山路上,就能遇到
他们中的某一个。
13.唐代书法与宋代书法各有什么特色?在本质上又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一自然段中的“平视”一词有什么用意(或意味)?(2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从恰当的角度尝试赏析下列句子。(4分)
(1)我们的书圣王羲之也衣袂飘飘地行走在山阴道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法的面目多样起来,书法的血肉丰润起来,书法的气格高雅起来。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为什么要写宋代的人与字?读后,你有哪些心得?(4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7.“你若也生在北宋,说不准哪天在舟中,在寺院,在山路上
,就能遇到他们中的某一个(苏
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假使真遇上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1题。(13分)
交友之道
①俗话说“在家
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诗·小雅》言“虽有兄弟,
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
《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朋友
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
者,友其德也”的效用与结果。所以,与朋友交,
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
要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②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交友呢?
③交友之道首
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一定要慎重择友。对朋友,古
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
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
则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
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所以,择友,就要或
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
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
等。择友就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
为“人镜”,补充提高,
才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
名人诗篇,
使身心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到的。
④交友之道
关键是取友。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
取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闲
视之、草率取之。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
的居多。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
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
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这
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你遭遇挫折,
苦不堪言,甚至掉进深渊而万劫不复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
;当你一帆风顺,乐不思蜀,
甚至误入歧途而执迷不悟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引你。取友,就是要智可以
砥砺,行可以辅
弼,有了错误可以指正。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
贫
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道出了
取友的
最佳点。所以,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
⑤交友
之道重点是结友。结友要结真友。无疑,在生活中,友有面友、真友之分。面友
者,友而不心也。真友者
,生无请言,死无托词也。交友就要交真友。真友是需要风浪的考
验、时间的检验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年
年顺意,事事行时。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才能
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这方面的教训很多。
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
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高一点而招致庞涓嫉恨
在心,以至利用自己先到
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
恶,实则借
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注】,“断其两足而黥之”,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人”而不能
进入仕途。这就警示人们,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否则,不仅自己会吃尽苦头,而且连
残至
死都不知啥个原因。
⑥交友要交优。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吸收为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
友的
优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才能在人生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谱新篇章。
【注】膑刑:古代剔除膝盖骨的酷刑。
18.阅读全文,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开头用俗语和古籍中的语录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0.文章第②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1.指出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分)
(1)对朋
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
并认为,“友则
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
孙膑的才能略高一
点而招致庞涓嫉恨在心,以至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
,口
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人”而不能进入仕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2.20
17年江西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各中小学校要组织学生阅读与赣文化相关的读物,
加深学生对我省
将开展红色(红色基因)、绿色(生态文明)和古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要求初中生能做到背
诗词介绍景点。请你结合古诗词,介绍一处江西省的景点。(不少于12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50分)
23.根据下列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走进中考,回首过去的日子,总有一些人、物、亲
身体验,让你难以忘怀;那些日子,有阳
光有风雨,阳光照亮了你,风雨磨砺了你„„普希金说:“而那
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
怀恋。”
请以《亲切的怀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
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
2018年江西中考模拟卷(四)
1.D(A.稚—雏;B.lì—lí;C.漂—缥) <
br>2.C(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
躯的
意志。不合语境)
3.D(A.两面对一面,可在“减轻”前加“能否”;B.关联词“即使”使用不
当,此处可改为
“不仅因为”;C.“在心里”和“由衷”语意重复,可去掉“在心里”)
4.A
5.B(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一个节气,与端午节时令不相符)
6.
C(C项中“呼儿登山收橡实”是表明老农一家耕田无收获,无奈上山寻找“橡实”充饥,
真实再现了农
民贫困的处境)
7.D(没有直接抒写不满,是通过描写商贾的奢侈来表现自己的不满)
8.C
9.(1)正好 (2)当面 (3)称赞,赞赏
10.(1)等到(晏殊
)任馆职,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允许臣子们选择名胜之地宴饮聚会。(2)臣
并非不喜欢宴饮游玩,
仅仅是因为穷,不能出游。
11.晏殊:为人诚实、谨慎厚道;曹刿:有远见卓识,善于进谏。 【译文】晏殊还是童子时,张文节就把他推荐给朝廷,(皇上把他)召到京城。正好赶上皇上
亲自主
试进士,就命令晏殊应试。晏殊见了试题,说:“臣十天前已经写过这篇赋了,有所
作赋的草稿还在,请
另外命题。”皇上非常喜欢他的不隐瞒。
等到(晏殊)任馆职,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允许臣子们选
择名胜之地宴饮聚会。当时侍从和
文馆里的士大夫们各自宴饮聚会,以至于集市上的茶楼酒肆,都预设帷
帐作为官员们游玩和
休息的地方。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外出(游玩宴饮),只好待在家里,与兄弟们研讨
学习诗书。
有一天,朝廷遴选东宫太子师,忽然从皇宫内传出皇上授此官给晏殊的御批。执政大臣不明<
br>白(皇上任命晏殊)的缘由,第二天上朝复命,皇上告诉他说:“近来听说臣子们没有一个不
在宴
饮游玩,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唯独晏殊关上门,和兄弟读书。像这样谨慎厚道(的人),
正可以担任东宫
太子的老师。”晏殊已经接受了任命,皇上就当面告诉他任命他的原因,晏
殊说话朴实率直,不加文饰,
就说:“臣并非不喜欢宴饮游玩,仅仅是因为穷,不能出游。
臣如果有钱,也一定去(宴饮游玩),只是
没有钱不能外出罢了。”皇上更加赞赏他的诚实。
12.(1)独怆然而涕下 (2)不畏浮云遮望眼
(3)家书抵万金 (4)化作春泥更护花 (5)了却君
王天下事 (6)白露为霜
(7)肉食者谋之 (8)不义而富且贵
13.唐:书法的全民运动,书法较为普及(1分)。北宋:
多重身份的介入和综合修养的渗透,
使得北宋的文艺(包括书法)丰赡而厚重,典雅而华丽(1分)。唐
人书尚法,宋人书尚意(1分)。
14.用一个平等或对等的视角来观察或许能更接近历史事实,给人
一种亲近或亲切感,仰视
或俯视都有可能背离甚至歪曲历史事实,难以做到心灵的融合。
15
.(1)书圣王羲之这种崇尚自然(平和自然)、自由洒脱的形象正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体现),
假使真
是字如其人,书圣的书法何尝又不是一个平和自然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的世界。(2)
运用排比的修辞
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出宋代书法多样的个性、丰润的血肉、高雅的气格。
16.也正是从那时起,书
法的面目多样起来,书法的血肉丰润起来,书法的气格高雅起来(2
分)。第二问略,言之成理即可(2
分)。
17.最好根据个性来写对话,如苏轼的旷达、黄庭坚的苦行、米芾的癫狂、蔡襄的严谨„„<
br>在《北宋那些人和字》里,北宋人的性情和品格得以一一从历史中重现;情境对话要言之成
理。
18.“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或“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
德
”或“友也者,友其德也”。
19.开头用俗语以及古籍(《诗·小雅》和《孟子·滕文公上》)中的
语录做道理论据,既表
明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交友之道,又顺势自然引出并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同时也为
开启下文做引导和铺垫。
20.在内容上作者用设问句进一步提出了要论述的问题,
起到了引导读者思考的作用;同时
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由古到今的)过渡衔接的作用。
21
.(1)论证方法:引证法(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作用:引用古人的语录,进一步论证了作
者“不是
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一定要慎重择友”的观点(或“进一步论证作者‘交友
之道首先是择友’的观
点”)。(2)论证方法:例证法(举例论证)。作用:列举战国时期同窗朋
友孙膑与庞涓的事例,以此
来直接论证“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
清,分得明”的观点,从而进一步(从反
面)论证“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结友要结真
友”)的观点。
22.示例:李白的诗
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可谓是家喻户晓。诗中所说
的就是江西省著名的旅游景点——庐山。庐山是中华十大
名山之一,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这里风
景秀丽,气候宜人,动植物资源丰富。著名
的旅游景点有庐山观音桥风景区、五老峰、仙人洞、三叠泉瀑
布等。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