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殖列传》读后感
省委办公厅-天津理工大学教务处
2016中国商帮期末作业
读《货殖列传》有感
作为一名曾经的
文科生,在高中学习历史学科时,《货殖列传》的选
段经常出现在作业题、考试卷上,于是我便将其通读
。当时只为方便理
解相关题干的意思,并没有仔细体会其中含义。本学期学习了中国商帮
这门课
之后,特意去图书馆查阅数本关于《史记》的资料、解析,根据
我所翻阅资料显示,此篇位于《史记》全
册末尾,如今市场上有许多精
简版甚至不予收录。但这并不影响其对于研究古代商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今人从事商业活动的借鉴意义。通过阅读思考,我对《货殖列传》
一文的理解相较原来也更加深
刻了。
《货殖列传》出自司马迁所著纪传体通史《史记》,列传篇第六十九,
是专门记叙从事
“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所谓“货殖”,是指利
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
求利。同时,此篇也是
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念的重要篇章。从我自己的浅薄理解来看,
已能提炼出市场自我调节、因地制宜、为商以仁、物质基础奠定上层建
筑等朴素但十分具有预见性、借鉴
意义的观念,后文会一一分析。值得
一提的是,此篇中的涉猎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局限于资金流动的商业
,
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描画
出一幅汉代初盛时期多
彩丰富的市场活动画卷。
(一)商业道德
在司马迁作《史记》的时期,汉代先后流行过道家的黄老之说和独
1 6
2016中国商帮期末作业
尊儒术,这两家理论中都包含了浓厚的民生仁德思
想。汉代初期的风气
也是淳朴宽厚,这一点在史官司马迁的笔下有着明显的体现。
“居之一岁
,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德者,
人物之谓也。”所谓德,就是人的才德名望和财
物。太史公肯定了财物在
一人的德行中的地位。这也是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来由。一个人
德行的培养十分长远且困难,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财物作为德的
重要一部分,善于使用、处置,也
能体现一个人的美好品德。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
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陶朱
公治理产业,随机应变,不责求
他人。善于经营致富,能择用贤人并把
握时机。十九年期间,他两次分散重金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
兄弟。
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作者视陶朱公为君子、为正
面范本,夸赞获得
商利应该去做仁德之事的行为,这也是对当时社会的
一种教化与倡导。
(二)经商之术 在我的阅读分析下发现,《货殖列传》中对于商业道德与经商之道的
描写叙述经常杂糅一起,很难分
开。思考后觉得也十分好理解,社会多
觉得商人多使用诡谲不义的手段谋取利益。但司马迁在《货》中,
似乎
有意为商人正名,记载了许多正当正面的经商手段。
有关于经商素质的要求。“白圭乐观
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
br>发。„„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2 6
2016中国商帮期末作业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
予,彊不能有所守,
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周人白圭,就是个绝好的案例。他能够敏锐
地
感察到市场需求的变化,能不讲究吃喝,控制嗜好,节省穿戴,与雇
用的奴仆同甘共苦,捕捉赚钱的时机
极其迅捷。体现了其商业天分与吃
苦耐劳的精神。并且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勇气
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强健不能够有所坚守,虽然他
想学习经商致富之术,始
终也是学不会的。说明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商
人,智慧、勇气、道德、韧性都是必备的商业素质。 有对于经商之术的高度概括,“此其章章尤异者也。皆非有爵邑奉禄
弄法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与
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
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变化有概,故足术也。”富商大贾都不
是有爵
位封邑、俸禄收入或者靠舞文弄法、作奸犯科而发财致富的,全是靠冒
着被椎杀后埋于荒
野的风险去捕捉致富的机会,进退取舍,随机应变,
获得赢利,以经营商工末业致富,用购置田产从事农
业守财,以各种强
有力的手段夺取一切,用法律政令等文字方式维持下去,致富方式的变
化是有
规律的,所以值得认真的学习、研究。
(三)商业观念
在我看来,《货殖列传》里体现出来的商业观念十分丰富,我把其大
致分为了两类。
其一,中国古代一直秉持着“士农工商”的阶级等级观念,大多认
为商业是末业,不是君子所从事的职业
范围。甚至在很多朝代对经商之
人有许多限制,譬如商人只可以穿黑色青色两种颜色衣服、商人后代不<
br> 3 6
2016中国商帮期末作业
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进入仕途等等。在《货殖列传》中,这种商业为末业
的观念也有体现,例如“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
不如商,刺绣文不
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作者司马迁认为经商是穷人致富的
手段
,但是社会风气轻贱商业,所以有的百姓世代穷苦,茫然无依。而
令我钦佩的是,司马迁只是陈述社会现
实,并没有主观表现出对商人或
商业的歧视,而是认为有人从事如此末业也可以做得很好,其实是没有<
br>受封的王侯,“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千金之
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
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素封”,
我认为是太史公对有德有才的商户大贾的高度评价与
肯定。
其二,是我归纳的《货殖列传》中体现出来的可以具有借鉴意义的
一些商业观念或精神
。读完仔细思考,十分佩服几千年前先人的智慧,
有些观念不仅预测到了今人的现状,并且警示提点了后
人。
譬如,《货殖列传》曾提到了如今令人痛恨的“权钱交易”。 “宛孔
氏之先,„„连车
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家致富数千金,”有
人到某地做生意,就先驾着马车去拜访当地的诸侯
,请求庇护和行方便
之利,因此家财万贯。在客观历史的角度看,这是“权力经济”体制下
发展
商业的必经阶段。今人也应该借鉴古人的描述,认清这种虽客观存
在但却是畸形的经济规律。
此外,让我觉得惊奇的是,《货殖列传》中有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
想,与当今我们所接受的政治学、经
济学原理极其相似。例如“凡编户
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
即,
对于最普通、无权势的百姓,对于财富比自己多出十倍的人就会低声下
4 6
2016中国商帮期末作业
气,多出百倍的就会惧怕人家,多出千
倍的就会被人役使,多出万倍的
就会为人奴仆。人们的社会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受财富决定,具体个例<
br>看来多有意外,但确是社会的总体认识。在几千年前,司马迁就能认识
到,这是事物的常理。 <
br>有的将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人民生活图景进行比较,如“中山
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馀民
,民俗懁急,仰机利而食。„„齐带山
海,膏壤千里,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
怯于
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中山贫瘠,没有自然经济
发展的条件。民智大
多不太开化,所以骚乱滋生。但却充满了商品经济
发展的潜力。齐,地域优势明显,人民受教育程度高,
参政意识强,个
性发扬而不轻易为集体牺牲。这种世风的对比,细想与当今世界发展中
国家与发
达国家的情况十分吻合,似乎历史的发展总是依循着螺旋的同
种规律。
而我认为最能体现朴素
唯物主义的一句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
足而知荣辱”。仓库充实了,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富了
,百姓才知
道荣耀与耻辱。孔子与历代帝王所推崇的周礼儒道,都只产生于富有而
废弃于贫穷。
只有经济民生有了保障,国家社会的礼节制度才能很好地
推行。这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的思想不谋而合,
实在叹服先人的洞察力。
总而言之,自然界的物产极其丰富,社会经
济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商业发展和经济都市的出现是自然趋势,人们没有不追求
富
足的。“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
5 6
2016中国商帮期末作业
则财匮少。”所以,太史公主张应根据实际情况,
任商人自由发展,引导
他们积极进行生产与交换,国家不必强行干涉,更不要同他们争利。这
集
中反映了他主张农工商并重,肯定工商业者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与
合法性,突出物质财富的占有量最终
决定着人们的社会地位,而经济的
发展则关乎到国家盛衰等经济思想和物质观。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司马
迁就能注意社会的经济生活,并认识到生产交易和物质财富的重要性,
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正
如他所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普天之下芸芸众生都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
。天下熙熙,
天下攘攘,还要到永远;熙熙攘攘之中,社会在进步,在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记》,中华书局出版
2.《史记》,岳麓书社出版
3.《史记赏析》,范培育、李金超,上海远东出版社
4.《史记妙语》,高成元,百花文艺出版社
5.《史记精读》,陈正宏,复旦大学出版社
6 6
2016中国商帮期末作业
读《货殖列传》有感
作为一名曾经的文科生,在高中学习历史学科时,《货殖列传》的选段经常出现在作业题、考试卷上,于是我便将其通读。当时只为方便理
解相关题干的意思,并没有仔
细体会其中含义。本学期学习了中国商帮
这门课之后,特意去图书馆查阅数本关于《史记》的资料、解析
,根据
我所翻阅资料显示,此篇位于《史记》全册末尾,如今市场上有许多精
简版甚至不予收录
。但这并不影响其对于研究古代商业文化的重要性以
及对今人从事商业活动的借鉴意义。通过阅读思考,
我对《货殖列传》
一文的理解相较原来也更加深刻了。
《货殖列传》出自司马迁所著纪传体通
史《史记》,列传篇第六十九,
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所谓“货殖”,是指利
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同时,此篇也是
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
质观念的重要篇章。从我自己的浅薄理解来看,
已能提炼出市场自我调节、因地制宜、为商以仁、物质基
础奠定上层建
筑等朴素但十分具有预见性、借鉴意义的观念,后文会一一分析。值得
一提的是,
此篇中的涉猎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局限于资金流动的商业,
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
冶炼等行业的经营,描画
出一幅汉代初盛时期多彩丰富的市场活动画卷。
(一)商业道德
在司马迁作《史记》的时期,汉代先后流行过道家的黄老之说和独
1 6
2016中国商帮期末作业
尊儒术,这两家理论中都包含了浓厚的民生仁德思
想。汉代初期的风气
也是淳朴宽厚,这一点在史官司马迁的笔下有着明显的体现。
“居之一岁
,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德者,
人物之谓也。”所谓德,就是人的才德名望和财
物。太史公肯定了财物在
一人的德行中的地位。这也是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来由。一个人
德行的培养十分长远且困难,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财物作为德的
重要一部分,善于使用、处置,也
能体现一个人的美好品德。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
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陶朱
公治理产业,随机应变,不责求
他人。善于经营致富,能择用贤人并把
握时机。十九年期间,他两次分散重金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
兄弟。
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作者视陶朱公为君子、为正
面范本,夸赞获得
商利应该去做仁德之事的行为,这也是对当时社会的
一种教化与倡导。
(二)经商之术 在我的阅读分析下发现,《货殖列传》中对于商业道德与经商之道的
描写叙述经常杂糅一起,很难分
开。思考后觉得也十分好理解,社会多
觉得商人多使用诡谲不义的手段谋取利益。但司马迁在《货》中,
似乎
有意为商人正名,记载了许多正当正面的经商手段。
有关于经商素质的要求。“白圭乐观
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
br>发。„„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2 6
2016中国商帮期末作业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
予,彊不能有所守,
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周人白圭,就是个绝好的案例。他能够敏锐
地
感察到市场需求的变化,能不讲究吃喝,控制嗜好,节省穿戴,与雇
用的奴仆同甘共苦,捕捉赚钱的时机
极其迅捷。体现了其商业天分与吃
苦耐劳的精神。并且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勇气
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强健不能够有所坚守,虽然他
想学习经商致富之术,始
终也是学不会的。说明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商
人,智慧、勇气、道德、韧性都是必备的商业素质。 有对于经商之术的高度概括,“此其章章尤异者也。皆非有爵邑奉禄
弄法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与
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
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变化有概,故足术也。”富商大贾都不
是有爵
位封邑、俸禄收入或者靠舞文弄法、作奸犯科而发财致富的,全是靠冒
着被椎杀后埋于荒
野的风险去捕捉致富的机会,进退取舍,随机应变,
获得赢利,以经营商工末业致富,用购置田产从事农
业守财,以各种强
有力的手段夺取一切,用法律政令等文字方式维持下去,致富方式的变
化是有
规律的,所以值得认真的学习、研究。
(三)商业观念
在我看来,《货殖列传》里体现出来的商业观念十分丰富,我把其大
致分为了两类。
其一,中国古代一直秉持着“士农工商”的阶级等级观念,大多认
为商业是末业,不是君子所从事的职业
范围。甚至在很多朝代对经商之
人有许多限制,譬如商人只可以穿黑色青色两种颜色衣服、商人后代不<
br> 3 6
2016中国商帮期末作业
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进入仕途等等。在《货殖列传》中,这种商业为末业
的观念也有体现,例如“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
不如商,刺绣文不
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作者司马迁认为经商是穷人致富的
手段
,但是社会风气轻贱商业,所以有的百姓世代穷苦,茫然无依。而
令我钦佩的是,司马迁只是陈述社会现
实,并没有主观表现出对商人或
商业的歧视,而是认为有人从事如此末业也可以做得很好,其实是没有<
br>受封的王侯,“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千金之
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
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素封”,
我认为是太史公对有德有才的商户大贾的高度评价与
肯定。
其二,是我归纳的《货殖列传》中体现出来的可以具有借鉴意义的
一些商业观念或精神
。读完仔细思考,十分佩服几千年前先人的智慧,
有些观念不仅预测到了今人的现状,并且警示提点了后
人。
譬如,《货殖列传》曾提到了如今令人痛恨的“权钱交易”。 “宛孔
氏之先,„„连车
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家致富数千金,”有
人到某地做生意,就先驾着马车去拜访当地的诸侯
,请求庇护和行方便
之利,因此家财万贯。在客观历史的角度看,这是“权力经济”体制下
发展
商业的必经阶段。今人也应该借鉴古人的描述,认清这种虽客观存
在但却是畸形的经济规律。
此外,让我觉得惊奇的是,《货殖列传》中有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
想,与当今我们所接受的政治学、经
济学原理极其相似。例如“凡编户
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
即,
对于最普通、无权势的百姓,对于财富比自己多出十倍的人就会低声下
4 6
2016中国商帮期末作业
气,多出百倍的就会惧怕人家,多出千
倍的就会被人役使,多出万倍的
就会为人奴仆。人们的社会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受财富决定,具体个例<
br>看来多有意外,但确是社会的总体认识。在几千年前,司马迁就能认识
到,这是事物的常理。 <
br>有的将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人民生活图景进行比较,如“中山
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馀民
,民俗懁急,仰机利而食。„„齐带山
海,膏壤千里,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
怯于
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中山贫瘠,没有自然经济
发展的条件。民智大
多不太开化,所以骚乱滋生。但却充满了商品经济
发展的潜力。齐,地域优势明显,人民受教育程度高,
参政意识强,个
性发扬而不轻易为集体牺牲。这种世风的对比,细想与当今世界发展中
国家与发
达国家的情况十分吻合,似乎历史的发展总是依循着螺旋的同
种规律。
而我认为最能体现朴素
唯物主义的一句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
足而知荣辱”。仓库充实了,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富了
,百姓才知
道荣耀与耻辱。孔子与历代帝王所推崇的周礼儒道,都只产生于富有而
废弃于贫穷。
只有经济民生有了保障,国家社会的礼节制度才能很好地
推行。这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的思想不谋而合,
实在叹服先人的洞察力。
总而言之,自然界的物产极其丰富,社会经
济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商业发展和经济都市的出现是自然趋势,人们没有不追求
富
足的。“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
5 6
2016中国商帮期末作业
则财匮少。”所以,太史公主张应根据实际情况,
任商人自由发展,引导
他们积极进行生产与交换,国家不必强行干涉,更不要同他们争利。这
集
中反映了他主张农工商并重,肯定工商业者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与
合法性,突出物质财富的占有量最终
决定着人们的社会地位,而经济的
发展则关乎到国家盛衰等经济思想和物质观。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司马
迁就能注意社会的经济生活,并认识到生产交易和物质财富的重要性,
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正
如他所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普天之下芸芸众生都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
。天下熙熙,
天下攘攘,还要到永远;熙熙攘攘之中,社会在进步,在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记》,中华书局出版
2.《史记》,岳麓书社出版
3.《史记赏析》,范培育、李金超,上海远东出版社
4.《史记妙语》,高成元,百花文艺出版社
5.《史记精读》,陈正宏,复旦大学出版社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