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义》教育观浅述
绍兴一中分校-莫言演讲全文
龙源期刊网 http:
《白虎通义》教育观浅述
作者:吴
涛
来源:《学理论·下》2011年第03期
摘 要:
《白虎通义》的教育观在东汉前期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白虎通义》教育观
建立在其人性论之上,认
为教育可以“冶性”“变情”。而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其内容为“明三
纲”“正六纪”。它还十分
重视学校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尊师重道。《白虎通义》的教育思想也对
东汉中后期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
关键词:《白虎通义》;教育思想;东汉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9-0082-02
《白虎通义》在汉代思想史上地位十分重要,前人研究也
已很多。不过对《白虎通义》教
育思想少有涉及,本文试图对《白虎通》教育观进行一番简单梳理。
一、东汉前期的教育发展以及白虎观会议的召开
儒家本就
重视教育,随着其独尊地位的取得,教育逐渐成为国家的重要职能。西汉后期完
整的学校体系基本形成,
“平帝元始三年,立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学校置经师
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庠序置《孝
经》师一人”[1]。不过随后的战乱使整个学校体系受到严
重冲击。
东汉
建立后不久,刘秀为标榜其正统性开始恢复学校体系。“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稽
式古典,笾豆干戚之
容备之于列,服方领习矩者委它乎其中”[2]。时距统一天下尚有七年,显
示了刘秀对于教育的重视。
在刘秀去世前,也开始大规模兴建太学建筑。汉明帝继位后,为新
建的国家最高学府举行了隆重的启用仪
式:“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继位,亲行其礼。天
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
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
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
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
观听者盖亿万计。”[2]在最高统治者重视下,地方学校也先后恢复并
有所发展。学校教育成为
“循吏”的重要政绩。甚至九真郡那样边远地区的学校教育也得到发展。随着政
治的稳定,民间
教育活动也逐渐活跃。出现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大师,私学规模不断扩大。汉章帝继位后,
学校
教育的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一背景下,汉章帝召开了白虎
观会议。会议的召开本是为解决章句烦琐的问题——为
太学整理教材。会议的经过是:皇帝首先发出诏书
要求对太学章句进行整理,“于是下太常,
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
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
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议奏》”
[2]。可见参加会议人
龙源期刊网 http:
《白虎通义》教育观浅述
作者:吴 涛
来源:《学理论·下》2011年第03期
摘 要:《白虎通义》
的教育观在东汉前期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白虎通义》教育观
建立在其人性论之上,认为教育可以“
冶性”“变情”。而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其内容为“明三
纲”“正六纪”。它还十分重视学校教育
体系的建立与尊师重道。《白虎通义》的教育思想也对
东汉中后期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白虎通义》;教育思想;东汉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9-0082-02
《白虎通义》在汉代思想史上地位十分重要,前人研究也
已很多。不过对《白虎通义》教
育思想少有涉及,本文试图对《白虎通》教育观进行一番简单梳理。
一、东汉前期的教育发展以及白虎观会议的召开
儒家本就
重视教育,随着其独尊地位的取得,教育逐渐成为国家的重要职能。西汉后期完
整的学校体系基本形成,
“平帝元始三年,立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学校置经师
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庠序置《孝
经》师一人”[1]。不过随后的战乱使整个学校体系受到严
重冲击。
东汉
建立后不久,刘秀为标榜其正统性开始恢复学校体系。“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稽
式古典,笾豆干戚之
容备之于列,服方领习矩者委它乎其中”[2]。时距统一天下尚有七年,显
示了刘秀对于教育的重视。
在刘秀去世前,也开始大规模兴建太学建筑。汉明帝继位后,为新
建的国家最高学府举行了隆重的启用仪
式:“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继位,亲行其礼。天
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
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
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
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
观听者盖亿万计。”[2]在最高统治者重视下,地方学校也先后恢复并
有所发展。学校教育成为
“循吏”的重要政绩。甚至九真郡那样边远地区的学校教育也得到发展。随着政
治的稳定,民间
教育活动也逐渐活跃。出现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大师,私学规模不断扩大。汉章帝继位后,
学校
教育的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一背景下,汉章帝召开了白虎
观会议。会议的召开本是为解决章句烦琐的问题——为
太学整理教材。会议的经过是:皇帝首先发出诏书
要求对太学章句进行整理,“于是下太常,
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
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
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议奏》”
[2]。可见参加会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