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规与《颜氏家训》

别妄想泡我
703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07: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黑色情人节-英语培训心得


颜氏家规与《颜氏家训》
摘要 家训是魏晋门阀时期的奇葩,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 家训之祖,它的出现既是南北
朝动荡历史的产物,也是对颜氏家族内部的儒雅治家的家规文化(包括“靖 侯成规”、《庭诰》)
的自然承继,对于整个颜氏家族影响深远。家训著作者的人格魅力和阅历经验直接 鼓舞着后
世儿孙,是颜氏家族得以繁荣强大的制胜法宝。
关键词:《颜氏家训》 《庭诰》 颜之推 颜延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决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个体只有在 强大的门
阀和家族掩护之下,其身份才被社会所接纳。在这一背景下,宗族乡里的制胜法宝除了门阀以外,还必须依靠家族文化来为后世子孙乃至整个家族谋利。因此,各种家族文化包括谱牒、
家训、 书法等则成为这一时期最灿烂的奇葩。这一时期的文化世家有琅琊王氏的书法,陈郡
谢氏的诗歌,颖川庾 氏的诗文,当然也包括琅琊颜氏的文章。
颜氏家规中,最早的家训当是颜之推的九世祖颜含的 “靖侯成规”,其次是颜之推的五
世叔祖颜延之的《庭诰》。颜氏家族中,影响最大的是颜之推所著的《 颜氏家训》,凡二十篇,
内容广博,谆谆告诫后辈如何勤俭持家,如何处理家庭成员的关系,见证南北朝 风俗礼制、
宗教信仰,如何修身、治学、养生、学艺,甚而至广博的南北朝文字方言考证,真实反映了< br>南北朝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成为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的全息图。另一方面,受当时战乱频
仍的社 会现实影响,《颜氏家训》处处为后代家世着想,自然而然反映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
义,但均是颜之推亲 身经历的深切感悟,实乃颜氏留给后世子孙的人生教科书。
颜氏家族文化实际上是代代相传的。《颜氏 家训》在《序致》篇有言:“吾家风教,素为整密。”
而在《文章》篇云:“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 从流俗。”可见颜氏的家族传统对颜之推的
影响极为深刻。
一“靖侯成规”与《颜氏家训》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止足》里提到:“先祖靖侯戒子侄曰:‘汝家书 生门户,世无富贵;自
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吾终身服膺,以为名言也。”此即颜之推 的祖先颜含
留给颜氏子孙的“靖侯成规”。
“靖侯成规”里首先强调颜氏家族乃文化 世家,此条是颜氏立足乱世的根本,所以颜之
推也在颜氏家训里多次强调自己的家族是“世以儒雅为业” 。
其次要求子弟简欲。颜之推对此也有进一步的论证。他在《颜氏家训·止足》里就说:< br>“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耳。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
而 且对“简欲”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常以二十口家,奴婢盛多,不可出二十人,良田十
顷,堂室才蔽风 雨,车马仅代杖策,蓄财数万,以拟吉凶急速,不啻此者,以义散之;不至
此者,勿非道求之。”
三是“仕宦不过两千石”的为官标准。自汉以来,两千石为郡守、诸侯相的俸禄数。
郡守当时已是高级官员,只是还不到“公”罢了。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乱世经历,从祖先的训
诫中悟出了乱 世为官之道:“仕宦称泰,不过处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后顾五十人,足以免
耻辱,无倾危也。高此者, 便当罢谢,偃仰私庭。吾近为黄门郎,已可收退。”
四是“婚姻勿贪势家”的婚姻观念。当时,颜含拒 绝了权倾一时的桓温的儿女婚姻。笔者认
为,其理由有二:在西晋门阀政治决定一切之际,颜含深知桓温 当时权力盛满,两家结成儿
女亲家,固然能给颜氏家族带来暂时的辉煌,然而盛极必衰,一旦更换朝代, 又会给颜氏家
族带来灭顶之灾。因此,为了颜氏家族的长远利益,他拒绝了桓温。另则,桓温在当时被称
为“兵家”,这与颜氏家族世代业儒的家风“门不当,户不对”。
颜之推生活在门阀 政治业已衰落的南北朝后期,但是作为门阀政治附属品的门弟婚姻依


然存在。统治者为了 拉拢士族,也为了提高自身门弟和家族的文化修养,而积极和士族联姻,
以致“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 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对于这种现象,颜之推非
常鄙视,认为其与“市井无异”。他谨遵“婚 姻素对,靖侯成规”,而《颜氏家训》里也确实
未强调对方的身份地位。《后娶》篇里有“思鲁等从舅殷 外臣”句,可知,思鲁是颜之推的
长子。《尔雅》释亲:“母之从兄昆弟为从舅。”那么,颜之推的妻子 也当姓殷。陈直曰:“殷
外臣当为颜之推之妻兄弟,史籍无考,殷颜二姓,世为婚姻。”这种家风体现了 颜氏家族在
婚宦问题上的中庸处世哲学,也是在朝代更替频繁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家族生存和自我保护< br>的一种方法。
当然,家训著作者高尚的言行品德,鲜活的人格魅力,会直接成为家族中 引以为傲和家
族成员效仿的楷模。先祖颜含自西晋末迁至健康长干,为颜之推的九世祖,官至侍中右光禄 ,
封西平县侯,为颜氏家族成员树立了很好的儒士典范。
首先,颜含以孝闻名。《晋书·孝友 传》曰:“颜含,字宏都„„含少有操行,以孝闻。”开
棺救兄,病榻前侍兄十三年。“两兄既没”,“ 次嫂因疾失明,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每日
自尝省药馔,察问息耗,必簪屦束带。”
其次,他“雅重行实,抑绝浮伪”,坚持修身明道,而不信巫术。
第三,颜含清廉雅正,治家教子,素为整严,甚至拒绝了权倾一时的桓温的儿女婚姻。
坚持孝行、不信 巫术和勿贪世家的修身治家观念,足见颜含传统儒学之士的本色。因此,自
颜含起,颜氏家族在江南“逮 微躬之九叶”历九世二百七十余年,子孙繁盛,冠带累至,成
为江南士族大家。
二、颜延之、《庭诰》与《颜氏家训》
颜含的“靖侯成规”是颜之推创作的基本思想依据,而 颜延之的《庭诰》也是《颜氏家
训》的重要思想来源。颜延之是著名诗人、文学家,与谢灵运并为南宋文 坛领袖。颜延之的
《庭诰》上承颜含“靖侯成规”,下启《颜氏家训》,是树立颜氏家风、学风的重要文 献。
《宋书》记载,颜延之“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可惜颜延之“好饮酒,不护细行”,本性“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而又 自负才学,面折廷争,直吐胸臆,遭人嫉恨,故而为官三起三落,历尽坎坷”。常日裸
袒挽歌,连文帝召 见也是“醉醒乃见”。颜延之的长子颜竣,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
师,可谓权倾一朝。而颜延之对 此,“凡所资供,一无所受,器服不改,宅宇如旧。常乘羸
牛笨车,逢竣卤簿,即屏往道侧。又好骑马, 遨游里巷,遇知旧辄据鞍索酒,得酒必颓然自
得。常语竣曰:‘平生不喜见要人,今不幸见汝。’竣起宅 ,谓曰:‘善为之,无令后人笑汝
拙也。’”
颜延之的这种行为,表面上看是文人的 真率,甚至有些“矫情”,但也算是记住了祖宗
颜含的教诲,少欲知足,学颜回身居陋巷,自得其乐。颜 之推在他的《颜氏家训·文章》里
把这个五世祖叔公说成“轻薄文人”,是在公正中带着大义灭亲的味道 。他批评这些文人不
谨慎,由于逞强言辞文墨,而导致杀身之祸。所以,子孙们切切牢记:“讽刺之祸, 速乎风
尘,深宜防虑,以保元吉。”
颜延之身处皇权政治取代门阀政治的晋宋之际, 以他为代表的下层士族,趁晋宋禅代之
际投身政治斗争,期冀在新王朝出人头地,进而振兴门户。然而, 他们既为寒门当权者所抑,
又为一流高门所不容,报国无门,兴宗无望,仕途险恶,性命堪忧,心中苦痛 ,以酒疏诞。
当然,颜延之也清醒地意识到文人的“狂狷”在政权频替的晋宋时期的不可取,因此在“屏
居不豫人间者七载”的时间里,他一定作出深刻的反思。其《庭诰》就近乎悔过书。
《庭诰》为子弟设计处世方针,从志向的确立到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等,都作了详细规定。
他告诫子弟要立 德立言,振兴家声;要父慈子孝,兄弟之间要友爱;要慎于交友,对朋友要
讲信义,要敬重他们,“每存 大德,无挟小怨”;要谦虚谨慎,“不以所能干众,不以所长议


物”。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要宽默以居,以恬淡为主,不大喜大怒。饮酒要有节度,“可乐而
不可嗜”。不要轻侮苛待仆役,应当 “服温厚而知穿弊之苦”。一定要提前交税,勿待官吏催
讨。不佩浮华怪饰,不穿奇装异服,注意从饮食 上养生,“称体而食”,“量腹而饮”,等等。
颜延之告诫子弟要做的,与他自己的行为正好相反,由此 可见颜延之并不是真的放纵自己,
他醉酒只不过是在现实面前采取的不得已而为之的解脱方式。值得注意 的是,颜延之在《庭
诰》中特别告诫子弟,必须收敛锋芒甚至谨小慎微。他说,“言高一世,处之逾默” “不以所
能干众,不以所长议物”的,是“士之上也”;“敬慕谦通,畏避矜踞”“文理精出,而言称< br>未达”的,“此其亚也”;如果“言不出于户牖,自以为道义久立;才未信于仆妾,而曰我有
以过 人”,这就是“千人所指,无病而死”之流,最不足取。
对于颜延之本人的批评并没有妨碍颜 之推《颜氏家训》对《庭诰》内容上的承继。其《颜
氏家训》里《教子》、《兄弟》、《治家》、《慕贤 》等篇在思想上均有对《庭诰》的继承。
首先两者都强调道德的重要。《庭诰》云:“道者识之公,情 者德之私。公通,可以使神明加
向;私塞,不能令妻子移心。是以昔之善为士者,必捐情反道,合公屏私 。”而道德恰好也
是《颜氏家训》里反复强调的内容,尤其是文人的品德,颜之推更为重视。
其次两者都强调孝悌。《庭诰》云:“欲求子孝必先慈,将责弟悌务为友。虽孝不待慈,
而慈固植孝;悌 非期友,而友亦立悌。”而《颜氏家训》亦云:“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
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 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曰
身行不足,遗之后人。欲求子孝必先慈 ,将责弟悌务为友。虽孝不待慈,而慈固植孝;悌非
期友,而友亦立悌。”颜延之肯定父慈子孝友悌是个 人立身的根本,并将此观念延伸,主张
建立严格的伦理规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另外,颜延之对儒家倡导 的安贫乐道精神境界大加
褒扬,“量时发敛,视岁穰俭,省赡以奉己,损散以及人”即是也。颜延之对于 体现玄学风
度的狂放行为也用儒家的道德伦理来加以规范。“酒酌之设,可乐而不可嗜”“声乐之会,可
简而不可违”,主张“能通其碍而节其流”。他也反对喜怒失度,认为当“以恬漠为体,宽愉
为 器”“动无愆容,举无失度”。而颜之推对于分寸感和度的把握,绝对超越了这位五世祖。
颜之推的《 颜氏家训》继承了“靖侯成规”和《庭诰》的主要思想,扩展了家训的范畴,内
容更加广泛系统,学术性 也更强。也因为颜之推本人见多闻广,所以家训中展示南北风俗,
举例甚多,书中之人物、事件皆是其亲 闻亲见,可信度强。明朝王三聘在其《古今事物考》
中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明末清初的王钺也 给予高度评价:“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
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 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靖侯成规”、《庭诰》和《颜氏家训》三者尽管篇幅长短不一,内容 不尽相同,但是均
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充分体现了儒家的忠、孝、悌等观念,传达了颜氏家族一贯的儒 雅持
家的精神,使得颜氏家族成员立足社会时有训可遵,从思想上得到统一,使家族个体在整个
家族的福荫和教导之下,获取最直观、最有益的人生经验和社会学识,并且代代相传,给后
世子孙莫大的 收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魏晋时期曾经鼎盛一时的王谢家族,到隋唐已
然难觅踪迹,但是当时并不强大的颜氏家族,凭借其特有的经学、史学、文学、小学、书法
等文 化传家,并以自身行为实践着《颜氏家训》的教诲,并且代代相传,影响了颜氏后代的
众多成员。至隋唐 ,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颜氏文化家族,可谓群星灿烂,名人辈出:颜思鲁、
颜师古、颜勤礼、颜相时、颜育 德、颜昭甫、颜元孙、颜惟贞、颜杲卿、颜真卿等皆传儒学,
以儒著称,将颜氏家族的文化发展到了顶峰 。


颜氏家规与《颜氏家训》
摘要 家训是魏晋门阀时期的奇葩,颜之推的《 颜氏家训》是家训之祖,它的出现既是南北
朝动荡历史的产物,也是对颜氏家族内部的儒雅治家的家规文 化(包括“靖侯成规”、《庭诰》)
的自然承继,对于整个颜氏家族影响深远。家训著作者的人格魅力和 阅历经验直接鼓舞着后
世儿孙,是颜氏家族得以繁荣强大的制胜法宝。
关键词:《颜氏家训》 《庭诰》 颜之推 颜延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决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 个体只有在强大的门
阀和家族掩护之下,其身份才被社会所接纳。在这一背景下,宗族乡里的制胜法宝除 了门阀
以外,还必须依靠家族文化来为后世子孙乃至整个家族谋利。因此,各种家族文化包括谱牒、家训、书法等则成为这一时期最灿烂的奇葩。这一时期的文化世家有琅琊王氏的书法,陈郡
谢氏的诗 歌,颖川庾氏的诗文,当然也包括琅琊颜氏的文章。
颜氏家规中,最早的家训当是颜之推的九 世祖颜含的“靖侯成规”,其次是颜之推的五
世叔祖颜延之的《庭诰》。颜氏家族中,影响最大的是颜之 推所著的《颜氏家训》,凡二十篇,
内容广博,谆谆告诫后辈如何勤俭持家,如何处理家庭成员的关系, 见证南北朝风俗礼制、
宗教信仰,如何修身、治学、养生、学艺,甚而至广博的南北朝文字方言考证,真 实反映了
南北朝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成为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的全息图。另一方面,受当时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影响,《颜氏家训》处处为后代家世着想,自然而然反映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
义,但均 是颜之推亲身经历的深切感悟,实乃颜氏留给后世子孙的人生教科书。
颜氏家族文化实际上是代代相传 的。《颜氏家训》在《序致》篇有言:“吾家风教,素为整密。”
而在《文章》篇云:“吾家世文章,甚 为典正,不从流俗。”可见颜氏的家族传统对颜之推的
影响极为深刻。
一“靖侯成规”与《颜氏家训》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止足》里提到:“先祖靖侯戒子侄曰:‘汝家书 生门户,世无富贵;自
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吾终身服膺,以为名言也。”此即颜之推 的祖先颜含
留给颜氏子孙的“靖侯成规”。
“靖侯成规”里首先强调颜氏家族乃文化 世家,此条是颜氏立足乱世的根本,所以颜之
推也在颜氏家训里多次强调自己的家族是“世以儒雅为业” 。
其次要求子弟简欲。颜之推对此也有进一步的论证。他在《颜氏家训·止足》里就说:< br>“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耳。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
而 且对“简欲”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常以二十口家,奴婢盛多,不可出二十人,良田十
顷,堂室才蔽风 雨,车马仅代杖策,蓄财数万,以拟吉凶急速,不啻此者,以义散之;不至
此者,勿非道求之。”
三是“仕宦不过两千石”的为官标准。自汉以来,两千石为郡守、诸侯相的俸禄数。
郡守当时已是高级官员,只是还不到“公”罢了。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乱世经历,从祖先的训
诫中悟出了乱 世为官之道:“仕宦称泰,不过处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后顾五十人,足以免
耻辱,无倾危也。高此者, 便当罢谢,偃仰私庭。吾近为黄门郎,已可收退。”
四是“婚姻勿贪势家”的婚姻观念。当时,颜含拒 绝了权倾一时的桓温的儿女婚姻。笔者认
为,其理由有二:在西晋门阀政治决定一切之际,颜含深知桓温 当时权力盛满,两家结成儿
女亲家,固然能给颜氏家族带来暂时的辉煌,然而盛极必衰,一旦更换朝代, 又会给颜氏家
族带来灭顶之灾。因此,为了颜氏家族的长远利益,他拒绝了桓温。另则,桓温在当时被称
为“兵家”,这与颜氏家族世代业儒的家风“门不当,户不对”。
颜之推生活在门阀 政治业已衰落的南北朝后期,但是作为门阀政治附属品的门弟婚姻依


然存在。统治者为了 拉拢士族,也为了提高自身门弟和家族的文化修养,而积极和士族联姻,
以致“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 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对于这种现象,颜之推非
常鄙视,认为其与“市井无异”。他谨遵“婚 姻素对,靖侯成规”,而《颜氏家训》里也确实
未强调对方的身份地位。《后娶》篇里有“思鲁等从舅殷 外臣”句,可知,思鲁是颜之推的
长子。《尔雅》释亲:“母之从兄昆弟为从舅。”那么,颜之推的妻子 也当姓殷。陈直曰:“殷
外臣当为颜之推之妻兄弟,史籍无考,殷颜二姓,世为婚姻。”这种家风体现了 颜氏家族在
婚宦问题上的中庸处世哲学,也是在朝代更替频繁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家族生存和自我保护< br>的一种方法。
当然,家训著作者高尚的言行品德,鲜活的人格魅力,会直接成为家族中 引以为傲和家
族成员效仿的楷模。先祖颜含自西晋末迁至健康长干,为颜之推的九世祖,官至侍中右光禄 ,
封西平县侯,为颜氏家族成员树立了很好的儒士典范。
首先,颜含以孝闻名。《晋书·孝友 传》曰:“颜含,字宏都„„含少有操行,以孝闻。”开
棺救兄,病榻前侍兄十三年。“两兄既没”,“ 次嫂因疾失明,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每日
自尝省药馔,察问息耗,必簪屦束带。”
其次,他“雅重行实,抑绝浮伪”,坚持修身明道,而不信巫术。
第三,颜含清廉雅正,治家教子,素为整严,甚至拒绝了权倾一时的桓温的儿女婚姻。
坚持孝行、不信 巫术和勿贪世家的修身治家观念,足见颜含传统儒学之士的本色。因此,自
颜含起,颜氏家族在江南“逮 微躬之九叶”历九世二百七十余年,子孙繁盛,冠带累至,成
为江南士族大家。
二、颜延之、《庭诰》与《颜氏家训》
颜含的“靖侯成规”是颜之推创作的基本思想依据,而 颜延之的《庭诰》也是《颜氏家
训》的重要思想来源。颜延之是著名诗人、文学家,与谢灵运并为南宋文 坛领袖。颜延之的
《庭诰》上承颜含“靖侯成规”,下启《颜氏家训》,是树立颜氏家风、学风的重要文 献。
《宋书》记载,颜延之“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可惜颜延之“好饮酒,不护细行”,本性“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而又 自负才学,面折廷争,直吐胸臆,遭人嫉恨,故而为官三起三落,历尽坎坷”。常日裸
袒挽歌,连文帝召 见也是“醉醒乃见”。颜延之的长子颜竣,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
师,可谓权倾一朝。而颜延之对 此,“凡所资供,一无所受,器服不改,宅宇如旧。常乘羸
牛笨车,逢竣卤簿,即屏往道侧。又好骑马, 遨游里巷,遇知旧辄据鞍索酒,得酒必颓然自
得。常语竣曰:‘平生不喜见要人,今不幸见汝。’竣起宅 ,谓曰:‘善为之,无令后人笑汝
拙也。’”
颜延之的这种行为,表面上看是文人的 真率,甚至有些“矫情”,但也算是记住了祖宗
颜含的教诲,少欲知足,学颜回身居陋巷,自得其乐。颜 之推在他的《颜氏家训·文章》里
把这个五世祖叔公说成“轻薄文人”,是在公正中带着大义灭亲的味道 。他批评这些文人不
谨慎,由于逞强言辞文墨,而导致杀身之祸。所以,子孙们切切牢记:“讽刺之祸, 速乎风
尘,深宜防虑,以保元吉。”
颜延之身处皇权政治取代门阀政治的晋宋之际, 以他为代表的下层士族,趁晋宋禅代之
际投身政治斗争,期冀在新王朝出人头地,进而振兴门户。然而, 他们既为寒门当权者所抑,
又为一流高门所不容,报国无门,兴宗无望,仕途险恶,性命堪忧,心中苦痛 ,以酒疏诞。
当然,颜延之也清醒地意识到文人的“狂狷”在政权频替的晋宋时期的不可取,因此在“屏
居不豫人间者七载”的时间里,他一定作出深刻的反思。其《庭诰》就近乎悔过书。
《庭诰》为子弟设计处世方针,从志向的确立到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等,都作了详细规定。
他告诫子弟要立 德立言,振兴家声;要父慈子孝,兄弟之间要友爱;要慎于交友,对朋友要
讲信义,要敬重他们,“每存 大德,无挟小怨”;要谦虚谨慎,“不以所能干众,不以所长议


物”。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要宽默以居,以恬淡为主,不大喜大怒。饮酒要有节度,“可乐而
不可嗜”。不要轻侮苛待仆役,应当 “服温厚而知穿弊之苦”。一定要提前交税,勿待官吏催
讨。不佩浮华怪饰,不穿奇装异服,注意从饮食 上养生,“称体而食”,“量腹而饮”,等等。
颜延之告诫子弟要做的,与他自己的行为正好相反,由此 可见颜延之并不是真的放纵自己,
他醉酒只不过是在现实面前采取的不得已而为之的解脱方式。值得注意 的是,颜延之在《庭
诰》中特别告诫子弟,必须收敛锋芒甚至谨小慎微。他说,“言高一世,处之逾默” “不以所
能干众,不以所长议物”的,是“士之上也”;“敬慕谦通,畏避矜踞”“文理精出,而言称< br>未达”的,“此其亚也”;如果“言不出于户牖,自以为道义久立;才未信于仆妾,而曰我有
以过 人”,这就是“千人所指,无病而死”之流,最不足取。
对于颜延之本人的批评并没有妨碍颜 之推《颜氏家训》对《庭诰》内容上的承继。其《颜
氏家训》里《教子》、《兄弟》、《治家》、《慕贤 》等篇在思想上均有对《庭诰》的继承。
首先两者都强调道德的重要。《庭诰》云:“道者识之公,情 者德之私。公通,可以使神明加
向;私塞,不能令妻子移心。是以昔之善为士者,必捐情反道,合公屏私 。”而道德恰好也
是《颜氏家训》里反复强调的内容,尤其是文人的品德,颜之推更为重视。
其次两者都强调孝悌。《庭诰》云:“欲求子孝必先慈,将责弟悌务为友。虽孝不待慈,
而慈固植孝;悌 非期友,而友亦立悌。”而《颜氏家训》亦云:“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
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 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曰
身行不足,遗之后人。欲求子孝必先慈 ,将责弟悌务为友。虽孝不待慈,而慈固植孝;悌非
期友,而友亦立悌。”颜延之肯定父慈子孝友悌是个 人立身的根本,并将此观念延伸,主张
建立严格的伦理规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另外,颜延之对儒家倡导 的安贫乐道精神境界大加
褒扬,“量时发敛,视岁穰俭,省赡以奉己,损散以及人”即是也。颜延之对于 体现玄学风
度的狂放行为也用儒家的道德伦理来加以规范。“酒酌之设,可乐而不可嗜”“声乐之会,可
简而不可违”,主张“能通其碍而节其流”。他也反对喜怒失度,认为当“以恬漠为体,宽愉
为 器”“动无愆容,举无失度”。而颜之推对于分寸感和度的把握,绝对超越了这位五世祖。
颜之推的《 颜氏家训》继承了“靖侯成规”和《庭诰》的主要思想,扩展了家训的范畴,内
容更加广泛系统,学术性 也更强。也因为颜之推本人见多闻广,所以家训中展示南北风俗,
举例甚多,书中之人物、事件皆是其亲 闻亲见,可信度强。明朝王三聘在其《古今事物考》
中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明末清初的王钺也 给予高度评价:“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
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 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靖侯成规”、《庭诰》和《颜氏家训》三者尽管篇幅长短不一,内容 不尽相同,但是均
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充分体现了儒家的忠、孝、悌等观念,传达了颜氏家族一贯的儒 雅持
家的精神,使得颜氏家族成员立足社会时有训可遵,从思想上得到统一,使家族个体在整个
家族的福荫和教导之下,获取最直观、最有益的人生经验和社会学识,并且代代相传,给后
世子孙莫大的 收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魏晋时期曾经鼎盛一时的王谢家族,到隋唐已
然难觅踪迹,但是当时并不强大的颜氏家族,凭借其特有的经学、史学、文学、小学、书法
等文 化传家,并以自身行为实践着《颜氏家训》的教诲,并且代代相传,影响了颜氏后代的
众多成员。至隋唐 ,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颜氏文化家族,可谓群星灿烂,名人辈出:颜思鲁、
颜师古、颜勤礼、颜相时、颜育 德、颜昭甫、颜元孙、颜惟贞、颜杲卿、颜真卿等皆传儒学,
以儒著称,将颜氏家族的文化发展到了顶峰 。

大中华区-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湖北省三本院校排名-法制小知识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高考加分条件


母爱的诗句-高考位次查询


一本学校排名-詹天佑读后感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水浒传内容简介


天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元旦小品


宁波诺丁汉大学分数线-十一放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