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巡山小妖精
717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07: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九鲤湖-心经译文




《论语》学习心得


鲁哀公十一年(公 元前484年)在冉求的努力下,季康子
派人迎孔子归鲁,孔子仍有心从政,但是被敬而不用,那年孔子
68岁;第二年冬天,孔子69岁,他的儿子孔鲤去世了;第三年,
也就是鲁哀公十三年,孔子 已70岁高龄,他最喜爱的弟子,颜
回因病去世了。接连的打击,使孔子十分悲伤。特别是颜回的死,< br>对孔子的打击是致命的,论语中有两处直接描写,一是: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先进》之九)在听到颜
回病逝的消息后,孔子难得失态的痛哭,仰天长叹:啊,老天爷你这是要我的命啊,老天爷你这是要断送我啊!
二是: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
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之十) “恸”是
过度悲伤的意思, 哭得HOLD不住了,是很伤身体的。有人对孔
子说:“您悲伤过度了。” 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
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
孔子如此伤心,不仅仅 是因为师徒二人感情好,更重要的
是,他失去了最看重的衣钵传人。如果说孔鲤的死对孔子来说,
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那么颜回的死,则是在这个基础上,
更悲伤一重。孔子曾说,朝闻道,夕死 可矣,他并不在意肉体的
消亡,他怕的是他的思想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因此但凡有虚心向

1



道的学生,他都不问出身,有教无类,倾囊相授。
而 在孔子心目中,一直把颜回当作他的道的传承人,除了
颜回,还有谁更能让孔子所传之道发扬光大呢?除 了颜回,还有
谁能安贫乐道,还有谁能好学不已,还有谁能不迁怒贰过,还有
谁能闻一知十,还 有谁能常不违仁?颜回不仅悟性好,更主要的
是与孔子在学术观点方面趋同;在仁义道德的传播和实践方 面,
颜回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道不见行,唯
一的希望就是还有颜回能继 承他的道,可是现在颜回也死了,孔
子忧道之无传、学之无继,悲伤和绝望都是彻骨的。那么在爱徒死后,孔子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这一篇。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 ,亦各
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
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回死了,他的父亲颜路来找孔子商量如何办后世。
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对于这句,一直以来 都是被翻译成:颜
路请求孔子卖掉马车,给颜渊买个外椁。但是这很有些不符合逻
辑。这相当于 说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好,学生死了,于是学生
的家长叫老师把公车卖了,给学生买个超规格的棺材, 之所以说
超规格,根据最接近当时的葬制,《礼记•檀弓上》记载:“天子
之棺四重,诸公三重 ,诸侯两重,大夫一重,士不重。”,我们从
中可以知道按照礼制大夫以下是不能有外椁的,因此不管是 颜
回,还是孔鲤,都是不能有外椁的。颜路本身也是孔子的学生,

2



是不太可能犯此等“卖车换椁”之低级错误的。另外:孔鲤和颜
回去 世的时候,孔子已经回到鲁国,当时孔子的经济状况应该不
会窘迫到给无法给儿子和爱徒买个椁的地步, 即便孔子没有那个
经济能力,孔子的弟子们有很多可是当时的公卿贵族,端木赐一
人就足以有购 买外椁的能力,不至于到了要孔子卖掉作为身份象
征的马车的地步。
那么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呢?《史记•张汤列传》中有一段
记载: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昆弟诸
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
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从中 可以看出,用牛车载棺,视
为薄葬,所以这句较为合理的解释或许是颜回去世,他的父亲颜
路希 望厚葬颜回,所以打算下葬时借孔子的马车来载棺,在这个
过程中,马车本身就可以暂时当成外椁使用, 正如文中所说“请
子之车以为之椁”,这对于颜回这个没有资格使用外椁的人来说
也是一种厚葬 的仪式之一,特别是孔子的马车,如果能借到,这
在当时看来应该是非常风光的了。放到今天,相当于普 通人家办
丧事,向大人物借车来做头车一样,这样的请求于情于理也都说
得过去。
但 是,沉浸在悲伤中的孔子却拒绝了颜路的请求。他对颜
路说:“颜回很有才,孔鲤不及颜回有才,但有没 有才华都是儿
子,对自己儿子的丧事谁都想办得好一些,我的儿子孔鲤死了,
也只有内棺,没有 外椁。我不能把车子借给你啊,因为我曾做过

3



大夫,是不可以步行的。”
这话听起来很奇怪,乍闻会让人觉得孔子很吝啬,但品味
一二就会觉得很有道理。
第 一,《为政》篇里也讲了:“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
礼,祭之以礼。”做什么都要符合礼,什么样的 人可以用外棺,
什么样的人不能用外棺,这都是有规定的。葬礼的级别要与死者
的身份相配。孔 鲤和颜回既然不够级别,简单朴素的葬礼用以寄
托哀思就可以了,即使是以车代椁,也是违礼。孔子虽然 内心十
分悲伤,但他不会因自己的感情而僭越礼制。故而,从礼的方面
看,孔子这个车,不应该 借。
第二,且不说厚葬无益于死者,孔子一直反对厚葬。单说
颜回生前一直安贫乐道,按其本 人的一贯作风,他也肯定不愿死
后越礼厚葬。如果孔子按照颜路要求的去做了,就真的对不起颜
回了,所以,从情的方面看,孔子这个车,也不应该借。
但是这些道理孔子没有对颜路说,或许孔子觉 得颜路连自
己的儿子都不理解,当然更理解不了儿子的老师了。所以孔子没
有给他解释这么多, 只是说自己曾是大夫一级的官员,办事徒步
行走不合礼制,相当于委婉地说不能公车私用,这是违反规定 的,
从而拒绝了孔鲤。
故事到这里告一段落,它很简单,但我们从能中得到一个
并不 简单的启示。我们经常说,做人要有理智,不能感情用事,
这个道理并不深奥,但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却相 当不易。特别是在

4



遭遇重大变故大喜大悲之时,人最 容易失去控制。而孔子,即便
在颜回死后极度悲伤的情况下,也能有所克制,不肯逾越礼法,
老 夫子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当下,中央多次强调党员要守规
矩、讲纪律,这纪律和规矩很多都是一些小 事情,平时我们时时
注意着,但在一些特殊时刻可能就疏忽了,例如:新婚欢庆,金
榜题名,花 甲大寿„大喜之时难免得意忘形,大操大办结果违反
了纪律;亲人逝去,祭拜故人,大悲之时难免思虑不 周,私用公
车触犯了规矩。有很多事情,在情上可以理解,但是纪律和规矩
的红线在那里,不会 因为我们的喜或悲而产生变化,因此我们要
像孔子那样,慎微、慎独,时时把规矩牢牢记在心里,这样才 不
会犯错误。


5




《论语》学习心得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在冉求的努力 下,季康子
派人迎孔子归鲁,孔子仍有心从政,但是被敬而不用,那年孔子
68岁;第二年冬天 ,孔子69岁,他的儿子孔鲤去世了;第三年,
也就是鲁哀公十三年,孔子已70岁高龄,他最喜爱的弟 子,颜
回因病去世了。接连的打击,使孔子十分悲伤。特别是颜回的死,
对孔子的打击是致命的 ,论语中有两处直接描写,一是: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之九)在 听到颜
回病逝的消息后,孔子难得失态的痛哭,仰天长叹:啊,老天爷
你这是要我的命啊,老天 爷你这是要断送我啊!
二是: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
乎?非夫 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之十) “恸”是
过度悲伤的意思,哭得HOLD不住了,是很伤 身体的。有人对孔
子说:“您悲伤过度了。” 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
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
孔子如此伤心,不仅仅 是因为师徒二人感情好,更重要的
是,他失去了最看重的衣钵传人。如果说孔鲤的死对孔子来说,
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那么颜回的死,则是在这个基础上,
更悲伤一重。孔子曾说,朝闻道,夕死 可矣,他并不在意肉体的
消亡,他怕的是他的思想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因此但凡有虚心向

1



道的学生,他都不问出身,有教无类,倾囊相授。
而 在孔子心目中,一直把颜回当作他的道的传承人,除了
颜回,还有谁更能让孔子所传之道发扬光大呢?除 了颜回,还有
谁能安贫乐道,还有谁能好学不已,还有谁能不迁怒贰过,还有
谁能闻一知十,还 有谁能常不违仁?颜回不仅悟性好,更主要的
是与孔子在学术观点方面趋同;在仁义道德的传播和实践方 面,
颜回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道不见行,唯
一的希望就是还有颜回能继 承他的道,可是现在颜回也死了,孔
子忧道之无传、学之无继,悲伤和绝望都是彻骨的。那么在爱徒死后,孔子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这一篇。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 ,亦各
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
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回死了,他的父亲颜路来找孔子商量如何办后世。
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对于这句,一直以来 都是被翻译成:颜
路请求孔子卖掉马车,给颜渊买个外椁。但是这很有些不符合逻
辑。这相当于 说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好,学生死了,于是学生
的家长叫老师把公车卖了,给学生买个超规格的棺材, 之所以说
超规格,根据最接近当时的葬制,《礼记•檀弓上》记载:“天子
之棺四重,诸公三重 ,诸侯两重,大夫一重,士不重。”,我们从
中可以知道按照礼制大夫以下是不能有外椁的,因此不管是 颜
回,还是孔鲤,都是不能有外椁的。颜路本身也是孔子的学生,

2



是不太可能犯此等“卖车换椁”之低级错误的。另外:孔鲤和颜
回去 世的时候,孔子已经回到鲁国,当时孔子的经济状况应该不
会窘迫到给无法给儿子和爱徒买个椁的地步, 即便孔子没有那个
经济能力,孔子的弟子们有很多可是当时的公卿贵族,端木赐一
人就足以有购 买外椁的能力,不至于到了要孔子卖掉作为身份象
征的马车的地步。
那么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呢?《史记•张汤列传》中有一段
记载: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昆弟诸
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
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从中 可以看出,用牛车载棺,视
为薄葬,所以这句较为合理的解释或许是颜回去世,他的父亲颜
路希 望厚葬颜回,所以打算下葬时借孔子的马车来载棺,在这个
过程中,马车本身就可以暂时当成外椁使用, 正如文中所说“请
子之车以为之椁”,这对于颜回这个没有资格使用外椁的人来说
也是一种厚葬 的仪式之一,特别是孔子的马车,如果能借到,这
在当时看来应该是非常风光的了。放到今天,相当于普 通人家办
丧事,向大人物借车来做头车一样,这样的请求于情于理也都说
得过去。
但 是,沉浸在悲伤中的孔子却拒绝了颜路的请求。他对颜
路说:“颜回很有才,孔鲤不及颜回有才,但有没 有才华都是儿
子,对自己儿子的丧事谁都想办得好一些,我的儿子孔鲤死了,
也只有内棺,没有 外椁。我不能把车子借给你啊,因为我曾做过

3



大夫,是不可以步行的。”
这话听起来很奇怪,乍闻会让人觉得孔子很吝啬,但品味
一二就会觉得很有道理。
第 一,《为政》篇里也讲了:“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
礼,祭之以礼。”做什么都要符合礼,什么样的 人可以用外棺,
什么样的人不能用外棺,这都是有规定的。葬礼的级别要与死者
的身份相配。孔 鲤和颜回既然不够级别,简单朴素的葬礼用以寄
托哀思就可以了,即使是以车代椁,也是违礼。孔子虽然 内心十
分悲伤,但他不会因自己的感情而僭越礼制。故而,从礼的方面
看,孔子这个车,不应该 借。
第二,且不说厚葬无益于死者,孔子一直反对厚葬。单说
颜回生前一直安贫乐道,按其本 人的一贯作风,他也肯定不愿死
后越礼厚葬。如果孔子按照颜路要求的去做了,就真的对不起颜
回了,所以,从情的方面看,孔子这个车,也不应该借。
但是这些道理孔子没有对颜路说,或许孔子觉 得颜路连自
己的儿子都不理解,当然更理解不了儿子的老师了。所以孔子没
有给他解释这么多, 只是说自己曾是大夫一级的官员,办事徒步
行走不合礼制,相当于委婉地说不能公车私用,这是违反规定 的,
从而拒绝了孔鲤。
故事到这里告一段落,它很简单,但我们从能中得到一个
并不 简单的启示。我们经常说,做人要有理智,不能感情用事,
这个道理并不深奥,但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却相 当不易。特别是在

4



遭遇重大变故大喜大悲之时,人最 容易失去控制。而孔子,即便
在颜回死后极度悲伤的情况下,也能有所克制,不肯逾越礼法,
老 夫子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当下,中央多次强调党员要守规
矩、讲纪律,这纪律和规矩很多都是一些小 事情,平时我们时时
注意着,但在一些特殊时刻可能就疏忽了,例如:新婚欢庆,金
榜题名,花 甲大寿„大喜之时难免得意忘形,大操大办结果违反
了纪律;亲人逝去,祭拜故人,大悲之时难免思虑不 周,私用公
车触犯了规矩。有很多事情,在情上可以理解,但是纪律和规矩
的红线在那里,不会 因为我们的喜或悲而产生变化,因此我们要
像孔子那样,慎微、慎独,时时把规矩牢牢记在心里,这样才 不
会犯错误。


5

2017年新年贺词-华南理工大学专业介绍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录取分数线-个人简历英文版


企业文化建设总结-山东省专科分数线


关于厨房的对联-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务处


高考阅卷内幕-北京地区大学排名


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过端午节的作文


企业文化标语-全国人大会议时间


新疆招生-大班班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