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牧民忠告》(元)张养浩 撰
我的家乡作文200字-入团申请书
牧民忠告 (元)张养浩 撰 刘放生 标点
张养浩(1270—
—1329)字希盈,号云庄,济南历城人,初任东平学士,后授堂邑县尹,
在官十年,颇有政绩,至大
间,拜监察御史,奏时政万言,大忤时相,罢职遁去,延祜初年,
以礼部侍郎知贡举,又升礼部尚书。至
治初,参议中书省事。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
特拜陕西行台中承,卒于任。
《牧民忠告》是张养浩任县令时写的,内容包括从受命上任到离职休养共十个方面、七
十四
项做事做人的方法。,是我国牧令中较务完整的述职报告。之后,凡有志于为官的学士,
无不从中吸取适
合时宜的精神养料。现全文录入,只就正文中的生僻字句稍加注解,标题依
旧不变。
一、拜命第一
1、省已
受命之日,要扪心自省:我有
什么功绩和品行、才能,来享受县令这份特殊的礼仪。如
果只设法取得俸禄,利用朝廷的威望谋取自已的
私利,不思考报效国家,上天就在你的身边
监视你,是不容许你这样做的。得到相当的俸禄待遇而怠工不
干活,承担擀要的职责而不认
真履行,怎么谈得上公道,又怎么对得住百姓?
2、克性之偏
有仁爱之心的人不在少数,但有强弱之分。对于自已身上的短处,要痛下决心改正
。这
样,官就没有什么难做的,事也就没有不能做好的。有松懈怠慢之习气的,要做到敏捷果敢;
有轻薄而不朴实之习气的,要做到庄重老成;有直率而不拘小节的,就要做到精蜜细致;有
烦琐苛刻习
气的,就要做到抓本质重原则。如果凭着个人的性格,偏颇处事,没有不失败的。
古时有人佩带弓弦皮绳
,性情迟缓的人就常常把弦绷得紧一些,以警示自已养成快速的作风;
性情急躁的人就常常把弦放得松一
些,以警示自已养成沉稳的性格。这一作法就是在于磨砺
自已的性格。有的人为什么读书没有收获,做官
没有才能,都是对于自已的恶劣性格不痛下
决心改进造成的。
3、戒贪
普天之下,境域之内,生民无数,然而能够受到朝廷的宠爱当上州牧的有多少人?既然
受命
来治理万民,而不能一心为公,廉洁清明,这是不自爱的表现,何况一个人的微薄之躯,
能享受得多少?
那心是永远填不满的溪壑,贪欲是永远不能满足的,不加以控制,就等于自
已毁灭自已。一旦贪贿,被查
处判罪,对上有负国家的恩爱,中给亲友带来耻辱,下使乡邻
朋友蒙受羞辱,虽然得到千金万银,也不足
以抵消牢狱之苦。与其贪贿而失败,不如从一开
始就加强防范,所有的官员都应深深地记着。
4、民职不宜滥授
现今选拔官员,大都重视机关内部而轻视机关外部,
殊不知汉宣帝所以富民,在于他养
在民间,深知民间疾苦和吏治得失,即位后励精图治,所任用之相,都
是一时的贤良,两汉
吏治之盛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锐意图治,左右很多贤相名将和谏
臣,因
而得以去奢轻赋,宽刑整武,海内升平,威及域外。呜呼,从百姓中选贤能,其意义就是如
此重大。如果轻浮地选人,又懵懵懂懂而任命,其结果不能不令人忧虑哟。
5、心诚爱民智无不及
婴儿出生时是没有知识的,但是做母亲的会常常教给一些知
识,刺激一些欲望。所教的
没有别的,就是一个“诚”字。“诚生爱,爱生智。惟其诚,故爱无不周;惟
其爱,故智无不
及”。吏之于民,还有什么别的呢?有了爱民如子的诚意,还怕没有才智吗?
6、法律为师
做官的人都以法律为师。西汉宣帝时的魏相所以名望盖世
,就是对于汉朝的法律很熟知。
凡学习做官的人,“国朝以来典章文物,亦须备考评观,一旦入官,庶不
为俗吏所造迁也”。
就是说不会被居心怄恻的官员牵着鼻子走。
二、上任第二
7、事不预知难以应卒
到了任职的地方之后,老百姓
的疾苦,官员中的流弊程度,前任官员中的好坏,势力强
大的宗族派系有无,控诉之人的多少,都必须尽
心询访。要选择一些地方住下来,召集了解
上述情况的人,“语其详,疏其概,先得其情”。到任之后,
参考调查得来的情况,进行决策。
如果没有事先准备,莽闯地坐堂听讼议事时,老百姓都聚集起来观看,
你一句话不得体,不
合情理,必会贻笑全境。何况民心容易变动。上任之初不能抓住人心,以后即使有所
作为,
老百姓也不会信任你的。如果情况不清楚,先听取诉讼,改日再与评论和判定。总之,不宜
轻率应答,使百姓失望。
8、受谒
上任之初,左右侍从来参见,
不能一句话都不说。可以这样说:“有愧于国家的恩爱,让
我担负这样的重任,我如芒在背,惭愧出汗,
希望与君一道,洗涤那些邪恶之心,进行深远
广泛的教化。在行事中,如果有不同意见,依常法办事,不
能以个人意气办事,各位都要谨
慎从事。”
9、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是这样教训的。作为一家之事,不论缓急巨细,都应知道,不知道
则不能治理好。何
况治理百姓的行政长官,要做的事多的怪,如学校、驿站、粮库、监狱、
农田水利、桥梁堤坝等各种工程
,凡是要做的事很多,要适时去做。“弊者茸之,污者洁之,
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如果认为,他们自已不去做,与我有什么相干,
自找苦吃干什么?这样的念头一产生,则政务都会被毁
。所以,前辈讲:对公家的事务一点
不尽心,与用不当的手段获得利禄是一样的得罪天下。
10、瘴说
“瘴”是瘴气,旧时指我国南部和西南地区山林间湿热蒸发致人疾病之
气。过去一些有
私欲的官员厌恶其地的瘴气。其实,瘴之为害,不仅是地,官员也有的。“急催暴敛,剥
下奉
上,此租赋之瘴;深文(指制定或授用法律条文苛细严酷)以逞,良恶不白,此刑狱之瘴:
侵牟民利,以实私储,此货财之瘴;攻金攻木,崇饰车服,此工役之瘴;盛栋姬妾,以娱声
色,此帏簿之
瘴也。”以上只要有一项,就会传得很远,“民怨神怒,无疾者必有疾,而有疾
者必死也。”“知地之瘴
者未必能死人,而能死人者,常在乎仕瘴也。”因此,作为官员,要力
戒仕之瘴气。
11、禁家人侵渔
做官的不能清白,往往是由家人的侈
奢造成的。做官的本人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其势
必当取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
,或托姻属,宴馈微逐,通室(全家人)
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已虽日昌,民则日瘁;已虽日
欢,民则日怨”。于是,反对
者头脚相连,日益增多。唉,让妻妾这样做,妻妾不能来救我;让子孙这样
做,子孙不能来
救我;让朋友这样做,朋友不能来救我。如果能廉政,虽家庭永远淡泊,但子孙安康荣耀
。
如上两种情况,不是真知深悟者,不能容易说得听的。做官的君子,应该这样选择。
12、告庙
依照惯例,牧民官已经上任,还要到境内应当祭祀的神庙,发誓不贪贿
,坚持从善。以
后虽有二心时,也会因为畏惧神灵而不敢违背誓言。
三、听讼第三
13、察情
人不能独自一人生活,必须依赖众多的人
过日子。众人互相依赖过日子,就会出现矛盾,
引起讼事。因此圣人在《易》中专列《讼》卦、《师》卦
,其警示的作用很深固。“夫善听讼
者,必先察其情,欲先察其情,必先审其辞。其情直,其辞直,其情
曲,其辞曲”。如果强词
夺理,与事实会自相矛盾,从而审理,是真是假就清楚了。《周礼》以观察人的
辞、色、气、
耳、目五声来审理诉讼,探求民情也不外乎这个办法。圣人说,听讼的人也是人,平心而论
,
也不一定没有讼事,在没有讼事时要努力防止,不是“以德化民”,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唉,
凡是治理万民的人,应以不自恃有才能来听取讼事为道德。
14、弭讼
弭讼,就是停止诉讼。起讼是有原因的,书写起草诉讼文书的人就是。有的百姓不懂得
惩罚罪犯的法令,
书写状纸的人如果能诚心地帮助告状的人分辩事实,讲清法令,划清是非,
不少诉讼的双方就会停止打官
司。但书写诉讼文书的人也可能为了私利,吃了原告吃被告,
模糊是非,表面上在两方劝解,暗地里却在
两方唆使。所以现今下级官员的文书,有混淆真
伪的,使人不敢相信。因此,有了讼事,最好选择一、二
个老成练事的人帮助书写讼状,一
月一考核,一季一考核,适当根据其功过给予奖赏。若是殴打、辱骂、
借贷、抵押等类诉讼,
凡是不重要和不急切的,应从便宜的方面调解,调解不成的送达官府,仍无悔改之
心的,再
绳之以法,进行判决。这样一来,“讼源可清”,民间存在的浮躁而不朴实的社会风气,大概<
br>都会变为朴实厚道之风。
15、勿听谗
喜好诉讼打官司的人
,往往明知没有理由,却偏偏会在诬蔑对方的同时毁谤相关的官员,
“听之者当平心易气,置谤言于事外
,惟核其实而遣之,庶不堕奸民计中矣。”
16、亲族之讼宜缓
亲
族相讼,宜徐而不宜亟,宜宽而不宜猛。徐则或误其非。猛则益滋其恶。第下其里中
开谕之,斯得体矣。
17、别强弱
世俗之情,强者欺弱,富者吞贫,众者暴寡,在官者多凌无势之人。听讼之际,不可不
察。
18、待问者勿停留
标题的意思是不要让上访者等待太久。我过去做京官时外出巡
视,所到过的州县,上访者
挤满门庭,每每忙得病倒。我就派一有能力的官员去记录上访人的诉求,当天
处理,当天回
复。不到十天,则讼庭一片宁静。
19、会问
对于一同召来审问的人,不可凭一时之气,随意拷打,不论是和尚、道士还是兵卒,都
不能这样。
20、妖言
民间有用流言蜚语迷惑百姓的,应当以别的罪名来治之。如
果有妖言惑众的荒诞书籍,
收集起来,用火烧掉,就不会流传了。千万别让其蔓延,发展成罪行,延祸无
辜。
21、民病如已病
民之有讼,如已有讼;民之流亡,如已流亡
;民在缧绁,如已在缧绁;民陷水火,如已
陷水火。凡民疾苦皆如已疾苦也,虽欲因仍(沿袭),可得乎
?”
22、移听
近年来,御史台接受诉讼,往往通知州郡官员代表
听取。代替的人不可承望上级长官的
威势、意旨,邀宠一时,使人受冤受刑,而不顾及这样做会遭阴间报
应的道理。
四、御下第四
23、御吏
古时县长称“令”或“衙”,以下的幕属称为“吏”。吏辅佐长官治理政事,“其人不可缺,
而其势最亲
。惟其亲,故久而必至无所畏;惟其不可缺,故久而必至为奸。此当今之通病也。
欲其有所畏,则莫若自
严;欲其不为奸,则莫若详察其案也。所谓自严者,非厉声色也,绝
其馈(馈赠)而已矣。盖天下之事无
有巨细,皆资案牍(文件)以行焉,少不经心,则奸伪
随出。大抵是不忍欺为上,不能欺次之,不敢欺又
次之。夫以善感人者,非对人不能,故前
辈谓“不忍欺在德,不能欺在明,不敢欺在威,于斯三者,度已
所能而处之,庶不为彼所侮
矣。”
24、约束
不能让吏曹
(胥吏,即小官吏)纵游民间,结纳交接富户,泄露官府的事,挑起讼端,
投入权贵亲幸之门。一旦有时
间,要组织他们讲经读律,多方面笼络他们,他们就自然不会
乱来了。
25、待徒隶
对于在衙门里供使唤的差役走卒,不是公事,不要随便跟他们讲话,不是因公事差
遣,
不要让他们与民往来。若是小人,威信不高,让其去办事,“犹恐为患”,一旦管理不严,“必百无忌惮矣”。
26、省事
“为治之道,其要
莫如省心,心省则事省,事省则民安,民安则吏无所资。”一旦繁杂,
上下都会遭遇干扰。然而,有必不
能省的事,又在自已的计划内,怎么办呢?古人说:“多算
胜少算,少算胜无算。”这不只是用兵是这样
。修造、接待、刑罚等,都能思虑周详,删繁就
简,老百姓就会受益不浅。我开始作县官时,那些小官员
们,“春则追农以报农桑,夏则檄尉
(以公文号召武官)以练卒伍,秋则会社以检义粮(聚集各村庄检查
公共储备的粮食), 冬
则赋刍以饲尚马(交纳刍草皇帝宫廷中的马匹),其他如逃兵、亡户、逸盗及拖
欠税款的人,
动不动就抓上百把人,不行贿不放人。我见到这种情况,常常不予批准,后来则选择一、二
谨慎厚道的官员,亲自到实地调研,拟定管理条文,能做的就做。于是,一切都按管理条文
办事
,小官不能恣意妄为,百姓获得了安定。至今,别的郡学习我这个办法。
27、威严
小的为一邑之长,大的为一国之君,只要赏罚分明,说话时,不用声色俱厉,也能“威
令自
行”,人只知道治民之难,而不知道治吏更难。其实,官员中的诡诈容易产生。民众离官
府较远,不能知
道法律和道理,偶然犯了法,应尽量理解。但官员每日每刻都处于法律之中,
不是不知道,如果要求不严
,“小过不惩,必为大患无所忌惮矣”。我听说,“治民如治目,拨
触之则益昏;治吏如治齿牙,剔漱之
则益利。”《左传.书.胤征》说,严明胜过慈爱就真能成功,
慈爱胜过严明就真无功。照这个办法来管
理官员,一定不至于难治。
五、宣化第五
28、先劳
古之为官,身任其劳;而贻百姓以安。今之为政者,身享其安,而贻百姓以劳。已劳则
民逸
,已逸则民劳,此必然之理也。惮一已之劳,而使阖境之民不靖(不安宁),仁人君子其
忍尔乎?昔子路
问政,而圣人告以“先之劳之,无倦(自已给百姓带头,然后让他们勤劳地
做事,永不懈怠)”。此真万
世之为政格言也欤。
29、申旧制
朝廷德泽,牧民者多屯(搁置,
耽误)而不能宣布。我朝自世祖皇帝迨今数十百年,列
圣相承,何善不施,何弊不治?凡所以保国顺民者
,讨论靡遣,所谓文武之道,布在方册(典
籍)。但有司(官吏)寝废(逐渐废置)而不为申明,遂为坠
典(已废置的典章制度)。苟能
揭而行之,则不待他求而治道备矣。
30、明纲常
欲先教化,就要消除败坏和违背教化的现象,善良才会兴起来。“近年子叛其父,
妻离其
夫,妇姑勃蹊(媳妇和婆婆争斗),昆弟(兄弟)侮阋,奴不受主命,冠履倒置者,比比皆然。<
br>凡若此者,不必其来告,当风(风:晓谕)乡长恒纠(恒纠:经常督察矫正),其尤甚者,谕
众而
严决(严加判决)之,则自悚然(悚然:恐惧的样子)改行矣。”
31、勉学
学校乃风化之本,俗吏往往忽视,不以为务,这是不知道国法人伦的表现。一切治道,
疏于
教育怎能实施?暇则率同事以观讲习,“或生徒(学生)有未济,廪饩(官府供给的粮食)
有未充,祭物
有未完,教养有未至,激劝有未周,皆敦笃以成之。久则弦诵(弦歌和育读,
后引伸为学
校)之声作,而礼仪之俗可兴矣”。
32、劝农
对农业的态度,关
系到一年的苦乐。农民本来会认真去做,用不着别人去劝。如果说要
管的话,就是对于辍工废业的人,责
成他去做,“远近闻之,必知自励也”。但常常见到一些
劝农的官员,早早地下了通知,让农民聚集酒食
,等候在郊野平原,迎来的却是些小官和小
卒,玩耍威风,收取礼金物品,直至鸡婆小猪。“名为劝之,
其实劳之”。“嗟夫,劝农之道远
他也,勿夺其时而已矣。繁文末节,当为略之”。
33、服远
有人问:“远方的小数民族,巢居溪间,凶猛时没有恐惧,不凶狠时又
没有壮志,高兴时
是人,发怒时如同野兽,欲传播朝廷的恩泽,采取什么办法呢?”我说:人的残忍不与
老虎
那样。不过要使其团结在你的周围,必须认真研究,求得相应的办法。“夫克刚莫若柔,治繁
莫如简”,其所以反复无常,必定是有原因的,“或贪其财,或蹙其境,或俘其子女,或蔑其
官属,以
至蚁结蜂屯,肆其酷毒”。如果能做到不去干扰,不挑起事端,即使有想忿然的,也
没有办法发泄,即“
苟安之而不扰,处之而无所事,虽自仇然,无自而发”。“兹欲翕然鼓舞
而听吾之节制,但严守已界,恬
不与校,久而彼自马川伏矣“。久而久之就自然和顺了,这
样,即使有兵卒入侵,而老百姓坐视不理,准
许追剿,入侵之兵便会象野鸡兔子等禽兽一样
逃散。由此而论,对于少数民族,“安而不竞者为上,恬无
所求者次之,邀功生事,妄开边衅,
斯为下矣”。官府对于少数民族,应以此为鉴。
34、恤鳏寡
鳏寡孤独,王政所先,圣人所深悯,其聚居之所,日暇则亲慰之,或
遣人省视。若衣粮,
若药饵(药物),官不时给者,纠治(监察处理)之。
35、戢强
有人说:“民有豪强,则不能致治。”这几乎都有是贪邪之吏而引发的。“夫豪强之
所以敢
横者,由牧民者有以纵之者也。何也?与之交私故也。苟绝其私,可不动声色而使其胆落。
《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又曰:“不怒而民威于铁钺(两种兵器)。”信哉。
36、示劝
民众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的牌坊和匾额以及有特长的科技文化
人士,要经常加
以慰问,提倡的人就会越多。
37、毁淫祠
要禁止和拆毁滥设的祠庙,不是主流思想且信奉者多,不是行为端正且心术正派者,不
能设祠庙。
六:慎狱第六
38、存恕
人都想做好人,
谁愿为盗贼?都是因为长官失之于教养,饥寒交迫到了极点才至于此。
到了父母饥寒,妻子生气,征收催
欠,纷繁交错,病疫流行,万死一生,朝不保夕,到了这
种时候,见到利益而不思考的人,能有几个?或
者偷窃,不原谅这种实际,总是搬出各种理
由,严刑拷打,不许讲话。然而,谁能不考虑
自已的各种基本需求?古人说:“上失其通,民
散久矣。其得其情,则哀矜而喜。”唉,人能够正确给囚
犯定罪,对于残酷的作法,必定有所
不忍哟。
39、狱诘其初
官司初次审问获得的情况,是很重要的。官司之初,犯者来不及巧言修饰,问者来不及
罗织罪名,容易得
到比较真实的情况,拿出威严,虚心诘问,就可得到大体情况。看不上开
始审问的情况,则要花费更多的
精力。所以判决公正,不等判词读完,诉讼双方即已折服,
其难可知矣。
40、详谳
“详谳”,就是审慎地定罪。在狱牢的囚犯,判决的文书虽然拟成,尤其要审慎定罪
。若
是酷吏罗织罪名,囚犯不敢改变说法。必须尽量避开吏卒,和颜悦色地、诚心诚意地听取囚
犯的辩白,或者派忠厚仁义的狱卒,衷情地去询问。如果是冤案,立即辩白,不可拘泥于吏
役所记录的口
供等文字材料。唉,奸猾之吏舞文弄墨的事,哪里都有的。
41、视尸
按照惯例,记录检尸的报告,要限定时间做好,重人命也。其或行焉而后时,时焉而不
详莅,亲也而不精
详,罪皆不轻也。其检之之式,又当遍考,筮仕者(做官者)不可以不知。
42、囚粮
天地之德是爱惜生灵。“圣朝(元朝)体之,以有天下”。诸在缧绁(囚禁)无家者
,皆
给之粮,惟县狱不给也。意者县非待报之官府(意是县不是初审的机构),故令略诘之其然,
而上之州。比见为州者,往往为吏为所欺,吹求不受,以致瘦于(囚犯死在牢中)县狱。夫
罪不至死,
而以已私缪杀之,不仁甚矣。为州若府者,尚深戒之。
43、巡警
诘盗非难,而警盗为难;警盗非难,而使民不为盗尤难。盖天下事,先其几(“几”指事
情的苗头或预兆
)为之则不馀,后其几为之则艰苦而无益。夫盗窃案之发也,恒出不虞,知
者防于末然。其防之之术,则
不广耳目,严巡逻,戒饮赌,禁游聚,或旬或月,即命尉行境
的恐惧之,夫盗窃案犹鼠也,尉犹捕鼠之狸
也,勤于出,鼠必伏而不动;狸怠出,则鼠必兴
矣。彼为慰者,与其劳于已然,孰若警于末发之为愈?若
夫使民不为盗,则又在于勤本以致
富。勤斯富,富斯礼义生,礼义生,虽驱之使窃,亦必不肯为之矣。故
管子谓:“仓廪实而知
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谅哉。
44、按视
狱庭时当一至也,不惟有以安众囚之心,亦使司狱卒吏辈知所警畏,而无饮博喧哗、逸
而反
狱(在监狱起事反叛)者,是亦先事防之之微意也。仓库同。
45、哀矜
亡友段伯英尝尹钜野,民有犯法受刑者,每为泣下。或以为过,余闻之,私自语曰:“人
必
有是心,然后可以语王政。且独不闻古人亦有禁人于狱寝者乎?要皆良心之所发,非过也。”
46、非纵囚
古人纵囚省亲,如期还狱者甚多,要不可以为法也。
夫法者,天子之所有,而民或犯之,
是犯天子之法也。而彼乃与期而纵之,是不几于弄天子之法,以掠美
市恩(“市恩”指用恩惠
换取别人的好感)于下者乎?然出于朝廷则可,出于一已之私不可。
47、自责
教民不至,则犯禁者多,养民无术,则疾饥者众。为守与牧,而使其至此,独归咎于民,
难矣哉?
七、救荒第七
48、捕蝗
按惯例,蝗生境
内,必驰闻于上,少淹(稍微拖延)顷刻,所坐(“坐”指罪过)不轻。
然长民者亦须相其小大多寡,为
害轻重。若遽然以闻,莅其上者群集族赴,供张征索,一境
骚然,其害反甚于蝗者。其或势微种稚(蝗虫
还小不成灾),则当亟率众力以图之,不必因细
虞(小的忧患)以来大难于民也。故凡居官,必先敢于负
荷,而后可以有为。
49、多方救赈
天所畀(给予)人于富与贵者
,非欲其自裕,盖将使推所有以济人之不及也。饥者食之,
寒者衣之,斯不负天畀之富矣;直者举之,枉
者错之,斯不负天畀之贵矣。然富贵而能若是
者,其惠在人,而善则在已,名为惠人,实自惠也。故古人
之有民社(人民)者,或不幸而
值凶荒夭扎(“夭扎”指因疾病而早死)之变,视其轻重,必有术以处之
。或私帑之分,或公
廪之发,或扎之工役,或假以山泽,或已负蠲征募籴劝粜(免征,募集粮食,劝说有
粮的卖
出粮食),或听民收其遗稚(遗弃的幼儿),或命医疗其疹疾,凡可以拯其生者,靡微不至。盖古人视民如子,天下末有子在难而父母坐视不救之理也。呜呼,凡牧民者,其以古之人为
法。庶元
彼我之间哉。
50、预备
灾异之生,常出于人之所不意。诚素有其
备,虽甚灾,不足为忧也。今州郡多无委积(储
备);虽有之,而在上者封锢甚严,不测有虞,茫无所措
手,此厥今牧民者之通患(通病)也。
然今所谓祗应之钱(招待应酬费)者,山州僻县未曾有之,而使客
(使者、过客)往还,率
无枵腹(空腹)而过者,意必有以规画也。至于备荒之储,独未有及焉者,岂以
治平之时,
何遽有此,所以因仍岁月,幸满而去,不复为民远虑耶?尝闻近人为县者,教民种蔓菁(大<
br>头菜),捣其根以为饼,大者三四斤,干而储之,后值凶年,蒸以食饥民,味甘且美,赖以活
在者
甚众。夫古人虑民之远如此,其肯苟且幸代,而不为民预备哉?
51、均赋
按惯例,民之税赋,三年则第(次第,次序)其贫富而均平之。或好名而未及先为,或
避谤
逾期而不为,皆非也。如期行之,民受赐不浅矣。
52、祈祷
凡有
祈祷,不必劳众。斋居(戒斋独居)三日,以思已愆;民有冤欤?已有赃欤?政事
有未善欤?报国之心有
未诚欤?无则如仪行事,有则必俟追改而后祷焉。夫动天地,感鬼神,
非至诚不可;纤毫之慝(极小的邪
念)未除,则彼此邈然矣。
53、不可奴妾流民
尝
见一显官(大官),于凶年市所部民子女殆数十余人,美且壮者皆奴妾之,馀将赂时要
(当时的权贵)以
希恩宠也。仆(指作者自已)闻而颦蹙(紧皱眉头)曰:“使其困备,吾治
已得罪矣;又不能救,而反奴
妾之,不大获罪于法耶?”故感而书之,以戒后来者。
54、救焚
民或失火,则伐鼓集众,亲莅以救之。恻隐(同情)之心,人所共有,诚能鼓舞以作其
气,虽仇人亦将焦
头烂额(为救火而烧焦头额)而相趋患难矣。
55、尚德
反风灭火
,虎渡河,蝗不入境,全境之水回流,此在长民者之德何如尔,殆不可皆谓之
偶然也。(相传东汉时的刘
昆任江陵县令时,邑中连年发生火灾,刘昆向火叩头,能使风转向
灭火。弘农地区多虎,以至商旅不通,
刘昆为太守后,仁化大行,老虎都渡河而去。还有,
东汉戴封任西华县令时,因为施行仁政,邻近郡县都
发生了蝗灾,但蝗虫没有进入戴封所管
辖的地区,张养浩认为,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们广施仁政、品德
好的必然结果。)
56、上灾异
灾异之事,则不可不闻,祥瑞虽不上,可也。
八、事长第八
57、各守涯分
尊卑之分定,则家无逆子,国无叛臣。夫国之所以亡,家之所以败,皆由卑不有
尊,而
尊不能制卑之所致也。考诸历代,厥监(借鉴、教训)甚明。今夫上而朝廷,下而郡邑,其
设官也,有长焉,有贰(附手)焉,有幕属焉,有胥吏矣,各安其分而事其事,天下安有不
治之哉?惟
其小智自私,乖同寅(本指同具敬畏之心,后称同僚为同寅)之义,无协恭(友
好合作)之诚,衷既不和
,则所见必有不同者。或长官不知侍佐贰之礼也,或佐贰闇于事长
官之道也,少见辞色,,则彼此胥失矣
。若夫事例应尔(事情依惯例去做),而所见或不同,
居下者当诚其意,婉其辞,卑其容体,以开其上;
若尤未允,则俟其退而语之家。人非木石,
无不回之理。其或居下者有所不可为长者亦当如是晓之也。稍
有所抉,虽有强纵,退而必有
不堪者,日引月深,终于泄露。人见其乖忤也。谗譖之言,乘之而入。久则
讼必兴,而政事
隳矣。为一时之忿使同僚之心离,阖境之民不得治,则其人之褊浅(浅薄,狭隘)可知矣
。
古人有言:“必有忍,乃其有济。”又曰:“忍为众妙(万物的玄理)之门。”旨哉。
58、宁人负我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此待已之道也。天下之善,不必已出,此待
人之道也。能行斯二
者,于道其庶几乎?
59、处患难
凡
在官者,当知荣与辱相倚伏,得与失相胜负,成与败相循环。古今未有荣而无辱,得
而无失,成而无败之
理也。虽天地之运,阴阳之化,物理人事,莫不皆然。处于不以道,则
纤毫之宠必摇,而一唾之辱必挫矣
。故君子于外物,重轻皆所不恤,顾其在我者何如尔。使
其有可辱,虽不加谴,而君子恒以为不足;使其
无可辱,虽置之死地,而君子恒以为有馀。
历观自昔大圣大贤,不幸横罹祸患,恬然(心情安适)不易其
素(一向,原本)者,灼(显
著,显明)乎此而已矣。苟惟能处荣而不能处辱,惟能安顺
境而逆境则不能一朝居,欲望其
临政有馀为难矣。呜呼,善观人者,其于此焉察之。
60、分谤
是非毁誉,自古为政所不能无者。是则归人,非则归已;闻誉则归人,
闻毁则归已;无
长无贰,处之皆当如是也。前辈云;“恩欲已出,怨将谁归?”呜呼,此真博大君子之言
也。
61、以礼下人
夫能天下者,其志必高,其所至必远。昔某郡
有新守,褊骜大不礼其下,常令掾属罗拜
(排列叩拜)于庭下。有一贤掾,初以疾在告(请假),疾愈当
庭参(在庭下参见)。是日偶
大雨,守令张伞布茅于庭下,使掾拜焉,掾恬然不动容,兴伏(叩拜时一起
一伏)惟谨。识
者知其他日必为宰相也,后果然。
62、不可以律已之律律人
同官有过,不至害政,宜为包容。大抵律已当严,待人当恕,必欲人人同已,天下必无
是理也。
九、受代第九
63、郊迎新代
闻代者来,
则避所居而郊迎之,不可以其代已也而疾之,而簿之,而不以旧政告之也。
大抵天下之善,而彼犹在此,
劝人为善,即已之为善也。讵(副词,“难道”之意)可惟许已
为善,而不愿他人为善哉?
64、克终
克终,在这里为御任之意。为政者不难于始,而难于克终也。初焉则锐
,中焉则缓,末
焉则废者,人之情也。慎终如始,故君子称焉。
65、不竞
尝见世之交代者,多有所争,要皆旧官不广之所致。或居其居而不徒,或专其田而不分,
或
匿其公物不尽以相授,使新者怀不平而无所诉,甚非士君子善后之道也。夫利之与义,势
不并处,义亲则
利疏,利近则义远。况为民师帅,而专务于利,其聚怨纳侮,视市井小人不
若也。故君子之从政也,宁公
而贫,不私而富;宁让而损已,不竞而损人。
66、不可自鬻
“不
可自鬻”就是不可自我吹嘘。代之未至也,风(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民立石以
颂德,结绮门(彩门)
以祖行(饯行),鸠钱帛以佐路费,建生祠(为活着的人所立的祠庙)
以图不朽之名,皆非士君子之事也
。盖为善不求人知者为上,知而不自有其善者次之,呶呶
(多言)焉自谋自鬻,惟崇虚誉者,风斯在下矣
。
67、告以旧政
近代东原吴曼庆为某所宪长(某地主管执法的长
官),既代(交接事宜已经办完),谆谆
告新上者曰:“某事有少许未完,某狱已具而未决,某案有如是
可疑,某人有许能可用。”一
部之政,毫分缕析,惟恐其不知,知之惟恐其不尽。呜呼,今之仕者,方其
在职,尚不肯用
心,况已代去,而敢责其如是哉?
68、完归
其在政也,民被德泽,讼清盗息,豪强消沮(消除),同僚悦服,则去之之日,虽弊
车赢
马(瘦弱疲病的马),行囊萧然,其乐有不翅(过多,超过)万金获而千驷受者。前辈由外官
而至执政者,论济人之功,皆自以为不及为县者远甚。呜呼,有志及物者,其勿簿州县而不
屑为也。
十、闲居第十
69、轻去就
士之仕也,有
其任斯有其责,有其责斯有其忧。任一县之责者则忧一县,任一州之责者
忧一州,任一路之责、天下之责
者,则以一路与天下而忧也。盖任重则责重,责重则忧深。
古人之所以三揖而进、一揖而退者(语出《礼
记.表记》,子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
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故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
,以远乱也”,即三揖而入仕,一揖而
去官),有以也。虽尧、舜、禹、汤、文、武之为君,皋、夔、稷
、契、伊、傅、周、召之为
臣,因未尝不忧其责而以为乐也。彼以位为乐者,苟其位者也。呜呼,大圣大
贤,宜不难于
其所任,犹且不自暇逸如此,吾才远不逮圣贤,顾可乐其位而重其去也哉?
70、致政
古人以休官致政(停止做官,归还政事),为释重负而脱羁囚(这里的
意思是束缚),窃
尝思之,诚有是理。方其仕也,严出入而慎起居,一嚬一笑,亦不敢以轻假人。盖一身
而为
众师表,少逾规矩,谤议四闻譬之特行于高屋之上,自顶至踵,在下者无不见之也。一朝代
至(接任的官员来了),完身(保全自身)而去,讵止如释重负脱羁而已哉。尝见仕而休居者,
往往不喜
,或命子侄,或托朋友,市奸构讼,靡政不及,小有所违,则曰:“去官(御任的官)
同见任(现任)。
”使新上者,法格令驰(法令受阻),拒纳难容,甚而挠沮排抵(挠乱之意),
为状百端。细民无知,亦
从而靡。设使已政之初,人以是荐扰(一再打扰),当若何?推心体
之,必自知其可恶矣。
71、进退皆有为
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是进亦有为,退
亦有为也。近世士大夫,
惟狃于进,退则昏然(糊涂不明的样子)无所猷为(有为),甚而茹愧怀惭(内
心羞愧),蹙
缩不敢一出户。夫轩冤(官位爵禄),古人以为傥来之物(无意得来的东西)也,其有也何
所
加,其无也何所损。不思良贵在我,惟假于物以为重轻焉,则其人品之卑下,不待论而可知
矣
。
72、以义处命
世俗以穷达(因厄与显达)进退皆本夫命,谓命
之穷者,虽竭蹶肜尽各种手段)求进而
亦穷;命之达者,虽远逝深藏而亦不能退。此星翁、术士之常谈,
,非君子所尚也。君子则以
义处命,而不倚命以害义,可以进则进,可以退则退,吾不谓命也。乐则行之
,忧则违之,
吾岂谓命哉?彼沦胥(沦入)富贵利达之境而不能出者,则往往托命以自诬,宜乎接武(行
路足迹前后相接,指人或事前后相接)祸机(灾祸潜伏)而卒不能悟,悲夫。
73、求进于已
士当求进于已,而不可求进于人也。所谓求进于已者,道业(思
想,学说)学术之精是
也;所谓求进于人者,富贵利达之荣是也。盖富贵利达在天,而不可求;道业学术
在我,而
不可不求也。况古之人,不以富贵利达为心也,其所以从仕者,宜假此以行道也。道不行而富贵利达者,古人以为耻,而不以为荣。呜呼,非诚有致君泽民之心者,其孰能与于此?
74、风节
名节之于人,不金币而富,不轩冤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则何暴
不从,何美不附?
虽有他美,亦不足赎也。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爵禄或失,有时而再来;名节
一亏,
终身不复矣。呜呼,士而居贤者,能以此言铭其心,庶不易所守而趋势要(“势要”指权力显要人物)哉。
牧民忠告 (元)张养浩 撰 刘放生 标点
张养浩(1270——1329)字希盈,号云庄,济南历城人,初任东平学士,后授堂邑县尹,<
br>在官十年,颇有政绩,至大间,拜监察御史,奏时政万言,大忤时相,罢职遁去,延祜初年,
以礼
部侍郎知贡举,又升礼部尚书。至治初,参议中书省事。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
特拜陕西行
台中承,卒于任。
《牧民忠告》是张养浩任县令时写的,内容包括从受命上任到离职
休养共十个方面、七
十四项做事做人的方法。,是我国牧令中较务完整的述职报告。之后,凡有志于为官
的学士,
无不从中吸取适合时宜的精神养料。现全文录入,只就正文中的生僻字句稍加注解,标题依旧不变。
一、拜命第一
1、省已
受命之日,要扪心自省:我有什么功绩和品行、才能,来享受县令这份特殊的礼仪。如
果只设法取得俸禄
,利用朝廷的威望谋取自已的私利,不思考报效国家,上天就在你的身边
监视你,是不容许你这样做的。
得到相当的俸禄待遇而怠工不干活,承担擀要的职责而不认
真履行,怎么谈得上公道,又怎么对得住百姓
?
2、克性之偏
有仁爱之心的人不在少数,但有强弱之分。对于自
已身上的短处,要痛下决心改正。这
样,官就没有什么难做的,事也就没有不能做好的。有松懈怠慢之习
气的,要做到敏捷果敢;
有轻薄而不朴实之习气的,要做到庄重老成;有直率而不拘小节的,就要做到精
蜜细致;有
烦琐苛刻习气的,就要做到抓本质重原则。如果凭着个人的性格,偏颇处事,没有不失败的。
古时有人佩带弓弦皮绳,性情迟缓的人就常常把弦绷得紧一些,以警示自已养成快速的作风;
性
情急躁的人就常常把弦放得松一些,以警示自已养成沉稳的性格。这一作法就是在于磨砺
自已的性格。有
的人为什么读书没有收获,做官没有才能,都是对于自已的恶劣性格不痛下
决心改进造成的。
3、戒贪
普天之下,境域之内,生民无数,然而能够受到朝廷的宠爱当
上州牧的有多少人?既然
受命来治理万民,而不能一心为公,廉洁清明,这是不自爱的表现,何况一个人
的微薄之躯,
能享受得多少?那心是永远填不满的溪壑,贪欲是永远不能满足的,不加以控制,就等于自
已毁灭自已。一旦贪贿,被查处判罪,对上有负国家的恩爱,中给亲友带来耻辱,下使乡邻
朋友
蒙受羞辱,虽然得到千金万银,也不足以抵消牢狱之苦。与其贪贿而失败,不如从一开
始就加强防范,所
有的官员都应深深地记着。
4、民职不宜滥授
现今选拔官员,大都
重视机关内部而轻视机关外部,殊不知汉宣帝所以富民,在于他养
在民间,深知民间疾苦和吏治得失,即
位后励精图治,所任用之相,都是一时的贤良,两汉
吏治之盛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锐
意图治,左右很多贤相名将和谏臣,因
而得以去奢轻赋,宽刑整武,海内升平,威及域外。呜呼,从百姓
中选贤能,其意义就是如
此重大。如果轻浮地选人,又懵懵懂懂而任命,其结果不能不令人忧虑哟。
5、心诚爱民智无不及
婴儿出生时是没有知识的,但是
做母亲的会常常教给一些知识,刺激一些欲望。所教的
没有别的,就是一个“诚”字。“诚生爱,爱生智
。惟其诚,故爱无不周;惟其爱,故智无不
及”。吏之于民,还有什么别的呢?有了爱民如子的诚意,还
怕没有才智吗?
6、法律为师
做官的人都以法律为师。西汉宣帝时
的魏相所以名望盖世,就是对于汉朝的法律很熟知。
凡学习做官的人,“国朝以来典章文物,亦须备考评
观,一旦入官,庶不为俗吏所造迁也”。
就是说不会被居心怄恻的官员牵着鼻子走。
二、上任第二
7、事不预知难以应卒
到了任职的地方
之后,老百姓的疾苦,官员中的流弊程度,前任官员中的好坏,势力强
大的宗族派系有无,控诉之人的多
少,都必须尽心询访。要选择一些地方住下来,召集了解
上述情况的人,“语其详,疏其概,先得其情”
。到任之后,参考调查得来的情况,进行决策。
如果没有事先准备,莽闯地坐堂听讼议事时,老百姓都聚
集起来观看,你一句话不得体,不
合情理,必会贻笑全境。何况民心容易变动。上任之初不能抓住人心,
以后即使有所作为,
老百姓也不会信任你的。如果情况不清楚,先听取诉讼,改日再与评论和判定。总之
,不宜
轻率应答,使百姓失望。
8、受谒
上任之初,左右
侍从来参见,不能一句话都不说。可以这样说:“有愧于国家的恩爱,让
我担负这样的重任,我如芒在背
,惭愧出汗,希望与君一道,洗涤那些邪恶之心,进行深远
广泛的教化。在行事中,如果有不同意见,依
常法办事,不能以个人意气办事,各位都要谨
慎从事。”
9、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是这样教训的。作为一家之事,不论缓急巨细,都应知道,不知道
则不
能治理好。何况治理百姓的行政长官,要做的事多的怪,如学校、驿站、粮库、监狱、
农田水利、桥梁堤
坝等各种工程,凡是要做的事很多,要适时去做。“弊者茸之,污者洁之,
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
有者经营之。”如果认为,他们自已不去做,与我有什么相干,
自找苦吃干什么?这样的念头一产生,则
政务都会被毁。所以,前辈讲:对公家的事务一点
不尽心,与用不当的手段获得利禄是一样的得罪天下。
10、瘴说
“瘴”是瘴气,旧时指我国南部和西南地区山林间湿热蒸发
致人疾病之气。过去一些有
私欲的官员厌恶其地的瘴气。其实,瘴之为害,不仅是地,官员也有的。“急
催暴敛,剥下奉
上,此租赋之瘴;深文(指制定或授用法律条文苛细严酷)以逞,良恶不白,此刑狱之瘴
:
侵牟民利,以实私储,此货财之瘴;攻金攻木,崇饰车服,此工役之瘴;盛栋姬妾,以娱声
色
,此帏簿之瘴也。”以上只要有一项,就会传得很远,“民怨神怒,无疾者必有疾,而有疾
者必死也。”
“知地之瘴者未必能死人,而能死人者,常在乎仕瘴也。”因此,作为官员,要力
戒仕之瘴气。
11、禁家人侵渔
做官的不能清白,往往是由家人的侈
奢造成的。做官的本人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其势
必当取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
,或托姻属,宴馈微逐,通室(全家人)
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已虽日昌,民则日瘁;已虽日
欢,民则日怨”。于是,反对
者头脚相连,日益增多。唉,让妻妾这样做,妻妾不能来救我;让子孙这样
做,子孙不能来
救我;让朋友这样做,朋友不能来救我。如果能廉政,虽家庭永远淡泊,但子孙安康荣耀
。
如上两种情况,不是真知深悟者,不能容易说得听的。做官的君子,应该这样选择。
12、告庙
依照惯例,牧民官已经上任,还要到境内应当祭祀的神庙,发誓不贪贿
,坚持从善。以
后虽有二心时,也会因为畏惧神灵而不敢违背誓言。
三、听讼第三
13、察情
人不能独自一人生活,必须依赖众多的人
过日子。众人互相依赖过日子,就会出现矛盾,
引起讼事。因此圣人在《易》中专列《讼》卦、《师》卦
,其警示的作用很深固。“夫善听讼
者,必先察其情,欲先察其情,必先审其辞。其情直,其辞直,其情
曲,其辞曲”。如果强词
夺理,与事实会自相矛盾,从而审理,是真是假就清楚了。《周礼》以观察人的
辞、色、气、
耳、目五声来审理诉讼,探求民情也不外乎这个办法。圣人说,听讼的人也是人,平心而论
,
也不一定没有讼事,在没有讼事时要努力防止,不是“以德化民”,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唉,
凡是治理万民的人,应以不自恃有才能来听取讼事为道德。
14、弭讼
弭讼,就是停止诉讼。起讼是有原因的,书写起草诉讼文书的人就是。有的百姓不懂得
惩罚罪犯的法令,
书写状纸的人如果能诚心地帮助告状的人分辩事实,讲清法令,划清是非,
不少诉讼的双方就会停止打官
司。但书写诉讼文书的人也可能为了私利,吃了原告吃被告,
模糊是非,表面上在两方劝解,暗地里却在
两方唆使。所以现今下级官员的文书,有混淆真
伪的,使人不敢相信。因此,有了讼事,最好选择一、二
个老成练事的人帮助书写讼状,一
月一考核,一季一考核,适当根据其功过给予奖赏。若是殴打、辱骂、
借贷、抵押等类诉讼,
凡是不重要和不急切的,应从便宜的方面调解,调解不成的送达官府,仍无悔改之
心的,再
绳之以法,进行判决。这样一来,“讼源可清”,民间存在的浮躁而不朴实的社会风气,大概<
br>都会变为朴实厚道之风。
15、勿听谗
喜好诉讼打官司的人
,往往明知没有理由,却偏偏会在诬蔑对方的同时毁谤相关的官员,
“听之者当平心易气,置谤言于事外
,惟核其实而遣之,庶不堕奸民计中矣。”
16、亲族之讼宜缓
亲
族相讼,宜徐而不宜亟,宜宽而不宜猛。徐则或误其非。猛则益滋其恶。第下其里中
开谕之,斯得体矣。
17、别强弱
世俗之情,强者欺弱,富者吞贫,众者暴寡,在官者多凌无势之人。听讼之际,不可不
察。
18、待问者勿停留
标题的意思是不要让上访者等待太久。我过去做京官时外出巡
视,所到过的州县,上访者
挤满门庭,每每忙得病倒。我就派一有能力的官员去记录上访人的诉求,当天
处理,当天回
复。不到十天,则讼庭一片宁静。
19、会问
对于一同召来审问的人,不可凭一时之气,随意拷打,不论是和尚、道士还是兵卒,都
不能这样。
20、妖言
民间有用流言蜚语迷惑百姓的,应当以别的罪名来治之。如
果有妖言惑众的荒诞书籍,
收集起来,用火烧掉,就不会流传了。千万别让其蔓延,发展成罪行,延祸无
辜。
21、民病如已病
民之有讼,如已有讼;民之流亡,如已流亡
;民在缧绁,如已在缧绁;民陷水火,如已
陷水火。凡民疾苦皆如已疾苦也,虽欲因仍(沿袭),可得乎
?”
22、移听
近年来,御史台接受诉讼,往往通知州郡官员代表
听取。代替的人不可承望上级长官的
威势、意旨,邀宠一时,使人受冤受刑,而不顾及这样做会遭阴间报
应的道理。
四、御下第四
23、御吏
古时县长称“令”或“衙”,以下的幕属称为“吏”。吏辅佐长官治理政事,“其人不可缺,
而其势最亲
。惟其亲,故久而必至无所畏;惟其不可缺,故久而必至为奸。此当今之通病也。
欲其有所畏,则莫若自
严;欲其不为奸,则莫若详察其案也。所谓自严者,非厉声色也,绝
其馈(馈赠)而已矣。盖天下之事无
有巨细,皆资案牍(文件)以行焉,少不经心,则奸伪
随出。大抵是不忍欺为上,不能欺次之,不敢欺又
次之。夫以善感人者,非对人不能,故前
辈谓“不忍欺在德,不能欺在明,不敢欺在威,于斯三者,度已
所能而处之,庶不为彼所侮
矣。”
24、约束
不能让吏曹
(胥吏,即小官吏)纵游民间,结纳交接富户,泄露官府的事,挑起讼端,
投入权贵亲幸之门。一旦有时
间,要组织他们讲经读律,多方面笼络他们,他们就自然不会
乱来了。
25、待徒隶
对于在衙门里供使唤的差役走卒,不是公事,不要随便跟他们讲话,不是因公事差
遣,
不要让他们与民往来。若是小人,威信不高,让其去办事,“犹恐为患”,一旦管理不严,“必百无忌惮矣”。
26、省事
“为治之道,其要
莫如省心,心省则事省,事省则民安,民安则吏无所资。”一旦繁杂,
上下都会遭遇干扰。然而,有必不
能省的事,又在自已的计划内,怎么办呢?古人说:“多算
胜少算,少算胜无算。”这不只是用兵是这样
。修造、接待、刑罚等,都能思虑周详,删繁就
简,老百姓就会受益不浅。我开始作县官时,那些小官员
们,“春则追农以报农桑,夏则檄尉
(以公文号召武官)以练卒伍,秋则会社以检义粮(聚集各村庄检查
公共储备的粮食), 冬
则赋刍以饲尚马(交纳刍草皇帝宫廷中的马匹),其他如逃兵、亡户、逸盗及拖
欠税款的人,
动不动就抓上百把人,不行贿不放人。我见到这种情况,常常不予批准,后来则选择一、二
谨慎厚道的官员,亲自到实地调研,拟定管理条文,能做的就做。于是,一切都按管理条文
办事
,小官不能恣意妄为,百姓获得了安定。至今,别的郡学习我这个办法。
27、威严
小的为一邑之长,大的为一国之君,只要赏罚分明,说话时,不用声色俱厉,也能“威
令自
行”,人只知道治民之难,而不知道治吏更难。其实,官员中的诡诈容易产生。民众离官
府较远,不能知
道法律和道理,偶然犯了法,应尽量理解。但官员每日每刻都处于法律之中,
不是不知道,如果要求不严
,“小过不惩,必为大患无所忌惮矣”。我听说,“治民如治目,拨
触之则益昏;治吏如治齿牙,剔漱之
则益利。”《左传.书.胤征》说,严明胜过慈爱就真能成功,
慈爱胜过严明就真无功。照这个办法来管
理官员,一定不至于难治。
五、宣化第五
28、先劳
古之为官,身任其劳;而贻百姓以安。今之为政者,身享其安,而贻百姓以劳。已劳则
民逸
,已逸则民劳,此必然之理也。惮一已之劳,而使阖境之民不靖(不安宁),仁人君子其
忍尔乎?昔子路
问政,而圣人告以“先之劳之,无倦(自已给百姓带头,然后让他们勤劳地
做事,永不懈怠)”。此真万
世之为政格言也欤。
29、申旧制
朝廷德泽,牧民者多屯(搁置,
耽误)而不能宣布。我朝自世祖皇帝迨今数十百年,列
圣相承,何善不施,何弊不治?凡所以保国顺民者
,讨论靡遣,所谓文武之道,布在方册(典
籍)。但有司(官吏)寝废(逐渐废置)而不为申明,遂为坠
典(已废置的典章制度)。苟能
揭而行之,则不待他求而治道备矣。
30、明纲常
欲先教化,就要消除败坏和违背教化的现象,善良才会兴起来。“近年子叛其父,
妻离其
夫,妇姑勃蹊(媳妇和婆婆争斗),昆弟(兄弟)侮阋,奴不受主命,冠履倒置者,比比皆然。<
br>凡若此者,不必其来告,当风(风:晓谕)乡长恒纠(恒纠:经常督察矫正),其尤甚者,谕
众而
严决(严加判决)之,则自悚然(悚然:恐惧的样子)改行矣。”
31、勉学
学校乃风化之本,俗吏往往忽视,不以为务,这是不知道国法人伦的表现。一切治道,
疏于
教育怎能实施?暇则率同事以观讲习,“或生徒(学生)有未济,廪饩(官府供给的粮食)
有未充,祭物
有未完,教养有未至,激劝有未周,皆敦笃以成之。久则弦诵(弦歌和育读,
后引伸为学
校)之声作,而礼仪之俗可兴矣”。
32、劝农
对农业的态度,关
系到一年的苦乐。农民本来会认真去做,用不着别人去劝。如果说要
管的话,就是对于辍工废业的人,责
成他去做,“远近闻之,必知自励也”。但常常见到一些
劝农的官员,早早地下了通知,让农民聚集酒食
,等候在郊野平原,迎来的却是些小官和小
卒,玩耍威风,收取礼金物品,直至鸡婆小猪。“名为劝之,
其实劳之”。“嗟夫,劝农之道远
他也,勿夺其时而已矣。繁文末节,当为略之”。
33、服远
有人问:“远方的小数民族,巢居溪间,凶猛时没有恐惧,不凶狠时又
没有壮志,高兴时
是人,发怒时如同野兽,欲传播朝廷的恩泽,采取什么办法呢?”我说:人的残忍不与
老虎
那样。不过要使其团结在你的周围,必须认真研究,求得相应的办法。“夫克刚莫若柔,治繁
莫如简”,其所以反复无常,必定是有原因的,“或贪其财,或蹙其境,或俘其子女,或蔑其
官属,以
至蚁结蜂屯,肆其酷毒”。如果能做到不去干扰,不挑起事端,即使有想忿然的,也
没有办法发泄,即“
苟安之而不扰,处之而无所事,虽自仇然,无自而发”。“兹欲翕然鼓舞
而听吾之节制,但严守已界,恬
不与校,久而彼自马川伏矣“。久而久之就自然和顺了,这
样,即使有兵卒入侵,而老百姓坐视不理,准
许追剿,入侵之兵便会象野鸡兔子等禽兽一样
逃散。由此而论,对于少数民族,“安而不竞者为上,恬无
所求者次之,邀功生事,妄开边衅,
斯为下矣”。官府对于少数民族,应以此为鉴。
34、恤鳏寡
鳏寡孤独,王政所先,圣人所深悯,其聚居之所,日暇则亲慰之,或
遣人省视。若衣粮,
若药饵(药物),官不时给者,纠治(监察处理)之。
35、戢强
有人说:“民有豪强,则不能致治。”这几乎都有是贪邪之吏而引发的。“夫豪强之
所以敢
横者,由牧民者有以纵之者也。何也?与之交私故也。苟绝其私,可不动声色而使其胆落。
《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又曰:“不怒而民威于铁钺(两种兵器)。”信哉。
36、示劝
民众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的牌坊和匾额以及有特长的科技文化
人士,要经常加
以慰问,提倡的人就会越多。
37、毁淫祠
要禁止和拆毁滥设的祠庙,不是主流思想且信奉者多,不是行为端正且心术正派者,不
能设祠庙。
六:慎狱第六
38、存恕
人都想做好人,
谁愿为盗贼?都是因为长官失之于教养,饥寒交迫到了极点才至于此。
到了父母饥寒,妻子生气,征收催
欠,纷繁交错,病疫流行,万死一生,朝不保夕,到了这
种时候,见到利益而不思考的人,能有几个?或
者偷窃,不原谅这种实际,总是搬出各种理
由,严刑拷打,不许讲话。然而,谁能不考虑
自已的各种基本需求?古人说:“上失其通,民
散久矣。其得其情,则哀矜而喜。”唉,人能够正确给囚
犯定罪,对于残酷的作法,必定有所
不忍哟。
39、狱诘其初
官司初次审问获得的情况,是很重要的。官司之初,犯者来不及巧言修饰,问者来不及
罗织罪名,容易得
到比较真实的情况,拿出威严,虚心诘问,就可得到大体情况。看不上开
始审问的情况,则要花费更多的
精力。所以判决公正,不等判词读完,诉讼双方即已折服,
其难可知矣。
40、详谳
“详谳”,就是审慎地定罪。在狱牢的囚犯,判决的文书虽然拟成,尤其要审慎定罪
。若
是酷吏罗织罪名,囚犯不敢改变说法。必须尽量避开吏卒,和颜悦色地、诚心诚意地听取囚
犯的辩白,或者派忠厚仁义的狱卒,衷情地去询问。如果是冤案,立即辩白,不可拘泥于吏
役所记录的口
供等文字材料。唉,奸猾之吏舞文弄墨的事,哪里都有的。
41、视尸
按照惯例,记录检尸的报告,要限定时间做好,重人命也。其或行焉而后时,时焉而不
详莅,亲也而不精
详,罪皆不轻也。其检之之式,又当遍考,筮仕者(做官者)不可以不知。
42、囚粮
天地之德是爱惜生灵。“圣朝(元朝)体之,以有天下”。诸在缧绁(囚禁)无家者
,皆
给之粮,惟县狱不给也。意者县非待报之官府(意是县不是初审的机构),故令略诘之其然,
而上之州。比见为州者,往往为吏为所欺,吹求不受,以致瘦于(囚犯死在牢中)县狱。夫
罪不至死,
而以已私缪杀之,不仁甚矣。为州若府者,尚深戒之。
43、巡警
诘盗非难,而警盗为难;警盗非难,而使民不为盗尤难。盖天下事,先其几(“几”指事
情的苗头或预兆
)为之则不馀,后其几为之则艰苦而无益。夫盗窃案之发也,恒出不虞,知
者防于末然。其防之之术,则
不广耳目,严巡逻,戒饮赌,禁游聚,或旬或月,即命尉行境
的恐惧之,夫盗窃案犹鼠也,尉犹捕鼠之狸
也,勤于出,鼠必伏而不动;狸怠出,则鼠必兴
矣。彼为慰者,与其劳于已然,孰若警于末发之为愈?若
夫使民不为盗,则又在于勤本以致
富。勤斯富,富斯礼义生,礼义生,虽驱之使窃,亦必不肯为之矣。故
管子谓:“仓廪实而知
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谅哉。
44、按视
狱庭时当一至也,不惟有以安众囚之心,亦使司狱卒吏辈知所警畏,而无饮博喧哗、逸
而反
狱(在监狱起事反叛)者,是亦先事防之之微意也。仓库同。
45、哀矜
亡友段伯英尝尹钜野,民有犯法受刑者,每为泣下。或以为过,余闻之,私自语曰:“人
必
有是心,然后可以语王政。且独不闻古人亦有禁人于狱寝者乎?要皆良心之所发,非过也。”
46、非纵囚
古人纵囚省亲,如期还狱者甚多,要不可以为法也。
夫法者,天子之所有,而民或犯之,
是犯天子之法也。而彼乃与期而纵之,是不几于弄天子之法,以掠美
市恩(“市恩”指用恩惠
换取别人的好感)于下者乎?然出于朝廷则可,出于一已之私不可。
47、自责
教民不至,则犯禁者多,养民无术,则疾饥者众。为守与牧,而使其至此,独归咎于民,
难矣哉?
七、救荒第七
48、捕蝗
按惯例,蝗生境
内,必驰闻于上,少淹(稍微拖延)顷刻,所坐(“坐”指罪过)不轻。
然长民者亦须相其小大多寡,为
害轻重。若遽然以闻,莅其上者群集族赴,供张征索,一境
骚然,其害反甚于蝗者。其或势微种稚(蝗虫
还小不成灾),则当亟率众力以图之,不必因细
虞(小的忧患)以来大难于民也。故凡居官,必先敢于负
荷,而后可以有为。
49、多方救赈
天所畀(给予)人于富与贵者
,非欲其自裕,盖将使推所有以济人之不及也。饥者食之,
寒者衣之,斯不负天畀之富矣;直者举之,枉
者错之,斯不负天畀之贵矣。然富贵而能若是
者,其惠在人,而善则在已,名为惠人,实自惠也。故古人
之有民社(人民)者,或不幸而
值凶荒夭扎(“夭扎”指因疾病而早死)之变,视其轻重,必有术以处之
。或私帑之分,或公
廪之发,或扎之工役,或假以山泽,或已负蠲征募籴劝粜(免征,募集粮食,劝说有
粮的卖
出粮食),或听民收其遗稚(遗弃的幼儿),或命医疗其疹疾,凡可以拯其生者,靡微不至。盖古人视民如子,天下末有子在难而父母坐视不救之理也。呜呼,凡牧民者,其以古之人为
法。庶元
彼我之间哉。
50、预备
灾异之生,常出于人之所不意。诚素有其
备,虽甚灾,不足为忧也。今州郡多无委积(储
备);虽有之,而在上者封锢甚严,不测有虞,茫无所措
手,此厥今牧民者之通患(通病)也。
然今所谓祗应之钱(招待应酬费)者,山州僻县未曾有之,而使客
(使者、过客)往还,率
无枵腹(空腹)而过者,意必有以规画也。至于备荒之储,独未有及焉者,岂以
治平之时,
何遽有此,所以因仍岁月,幸满而去,不复为民远虑耶?尝闻近人为县者,教民种蔓菁(大<
br>头菜),捣其根以为饼,大者三四斤,干而储之,后值凶年,蒸以食饥民,味甘且美,赖以活
在者
甚众。夫古人虑民之远如此,其肯苟且幸代,而不为民预备哉?
51、均赋
按惯例,民之税赋,三年则第(次第,次序)其贫富而均平之。或好名而未及先为,或
避谤
逾期而不为,皆非也。如期行之,民受赐不浅矣。
52、祈祷
凡有
祈祷,不必劳众。斋居(戒斋独居)三日,以思已愆;民有冤欤?已有赃欤?政事
有未善欤?报国之心有
未诚欤?无则如仪行事,有则必俟追改而后祷焉。夫动天地,感鬼神,
非至诚不可;纤毫之慝(极小的邪
念)未除,则彼此邈然矣。
53、不可奴妾流民
尝
见一显官(大官),于凶年市所部民子女殆数十余人,美且壮者皆奴妾之,馀将赂时要
(当时的权贵)以
希恩宠也。仆(指作者自已)闻而颦蹙(紧皱眉头)曰:“使其困备,吾治
已得罪矣;又不能救,而反奴
妾之,不大获罪于法耶?”故感而书之,以戒后来者。
54、救焚
民或失火,则伐鼓集众,亲莅以救之。恻隐(同情)之心,人所共有,诚能鼓舞以作其
气,虽仇人亦将焦
头烂额(为救火而烧焦头额)而相趋患难矣。
55、尚德
反风灭火
,虎渡河,蝗不入境,全境之水回流,此在长民者之德何如尔,殆不可皆谓之
偶然也。(相传东汉时的刘
昆任江陵县令时,邑中连年发生火灾,刘昆向火叩头,能使风转向
灭火。弘农地区多虎,以至商旅不通,
刘昆为太守后,仁化大行,老虎都渡河而去。还有,
东汉戴封任西华县令时,因为施行仁政,邻近郡县都
发生了蝗灾,但蝗虫没有进入戴封所管
辖的地区,张养浩认为,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们广施仁政、品德
好的必然结果。)
56、上灾异
灾异之事,则不可不闻,祥瑞虽不上,可也。
八、事长第八
57、各守涯分
尊卑之分定,则家无逆子,国无叛臣。夫国之所以亡,家之所以败,皆由卑不有
尊,而
尊不能制卑之所致也。考诸历代,厥监(借鉴、教训)甚明。今夫上而朝廷,下而郡邑,其
设官也,有长焉,有贰(附手)焉,有幕属焉,有胥吏矣,各安其分而事其事,天下安有不
治之哉?惟
其小智自私,乖同寅(本指同具敬畏之心,后称同僚为同寅)之义,无协恭(友
好合作)之诚,衷既不和
,则所见必有不同者。或长官不知侍佐贰之礼也,或佐贰闇于事长
官之道也,少见辞色,,则彼此胥失矣
。若夫事例应尔(事情依惯例去做),而所见或不同,
居下者当诚其意,婉其辞,卑其容体,以开其上;
若尤未允,则俟其退而语之家。人非木石,
无不回之理。其或居下者有所不可为长者亦当如是晓之也。稍
有所抉,虽有强纵,退而必有
不堪者,日引月深,终于泄露。人见其乖忤也。谗譖之言,乘之而入。久则
讼必兴,而政事
隳矣。为一时之忿使同僚之心离,阖境之民不得治,则其人之褊浅(浅薄,狭隘)可知矣
。
古人有言:“必有忍,乃其有济。”又曰:“忍为众妙(万物的玄理)之门。”旨哉。
58、宁人负我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此待已之道也。天下之善,不必已出,此待
人之道也。能行斯二
者,于道其庶几乎?
59、处患难
凡
在官者,当知荣与辱相倚伏,得与失相胜负,成与败相循环。古今未有荣而无辱,得
而无失,成而无败之
理也。虽天地之运,阴阳之化,物理人事,莫不皆然。处于不以道,则
纤毫之宠必摇,而一唾之辱必挫矣
。故君子于外物,重轻皆所不恤,顾其在我者何如尔。使
其有可辱,虽不加谴,而君子恒以为不足;使其
无可辱,虽置之死地,而君子恒以为有馀。
历观自昔大圣大贤,不幸横罹祸患,恬然(心情安适)不易其
素(一向,原本)者,灼(显
著,显明)乎此而已矣。苟惟能处荣而不能处辱,惟能安顺
境而逆境则不能一朝居,欲望其
临政有馀为难矣。呜呼,善观人者,其于此焉察之。
60、分谤
是非毁誉,自古为政所不能无者。是则归人,非则归已;闻誉则归人,
闻毁则归已;无
长无贰,处之皆当如是也。前辈云;“恩欲已出,怨将谁归?”呜呼,此真博大君子之言
也。
61、以礼下人
夫能天下者,其志必高,其所至必远。昔某郡
有新守,褊骜大不礼其下,常令掾属罗拜
(排列叩拜)于庭下。有一贤掾,初以疾在告(请假),疾愈当
庭参(在庭下参见)。是日偶
大雨,守令张伞布茅于庭下,使掾拜焉,掾恬然不动容,兴伏(叩拜时一起
一伏)惟谨。识
者知其他日必为宰相也,后果然。
62、不可以律已之律律人
同官有过,不至害政,宜为包容。大抵律已当严,待人当恕,必欲人人同已,天下必无
是理也。
九、受代第九
63、郊迎新代
闻代者来,
则避所居而郊迎之,不可以其代已也而疾之,而簿之,而不以旧政告之也。
大抵天下之善,而彼犹在此,
劝人为善,即已之为善也。讵(副词,“难道”之意)可惟许已
为善,而不愿他人为善哉?
64、克终
克终,在这里为御任之意。为政者不难于始,而难于克终也。初焉则锐
,中焉则缓,末
焉则废者,人之情也。慎终如始,故君子称焉。
65、不竞
尝见世之交代者,多有所争,要皆旧官不广之所致。或居其居而不徒,或专其田而不分,
或
匿其公物不尽以相授,使新者怀不平而无所诉,甚非士君子善后之道也。夫利之与义,势
不并处,义亲则
利疏,利近则义远。况为民师帅,而专务于利,其聚怨纳侮,视市井小人不
若也。故君子之从政也,宁公
而贫,不私而富;宁让而损已,不竞而损人。
66、不可自鬻
“不
可自鬻”就是不可自我吹嘘。代之未至也,风(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民立石以
颂德,结绮门(彩门)
以祖行(饯行),鸠钱帛以佐路费,建生祠(为活着的人所立的祠庙)
以图不朽之名,皆非士君子之事也
。盖为善不求人知者为上,知而不自有其善者次之,呶呶
(多言)焉自谋自鬻,惟崇虚誉者,风斯在下矣
。
67、告以旧政
近代东原吴曼庆为某所宪长(某地主管执法的长
官),既代(交接事宜已经办完),谆谆
告新上者曰:“某事有少许未完,某狱已具而未决,某案有如是
可疑,某人有许能可用。”一
部之政,毫分缕析,惟恐其不知,知之惟恐其不尽。呜呼,今之仕者,方其
在职,尚不肯用
心,况已代去,而敢责其如是哉?
68、完归
其在政也,民被德泽,讼清盗息,豪强消沮(消除),同僚悦服,则去之之日,虽弊
车赢
马(瘦弱疲病的马),行囊萧然,其乐有不翅(过多,超过)万金获而千驷受者。前辈由外官
而至执政者,论济人之功,皆自以为不及为县者远甚。呜呼,有志及物者,其勿簿州县而不
屑为也。
十、闲居第十
69、轻去就
士之仕也,有
其任斯有其责,有其责斯有其忧。任一县之责者则忧一县,任一州之责者
忧一州,任一路之责、天下之责
者,则以一路与天下而忧也。盖任重则责重,责重则忧深。
古人之所以三揖而进、一揖而退者(语出《礼
记.表记》,子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
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故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
,以远乱也”,即三揖而入仕,一揖而
去官),有以也。虽尧、舜、禹、汤、文、武之为君,皋、夔、稷
、契、伊、傅、周、召之为
臣,因未尝不忧其责而以为乐也。彼以位为乐者,苟其位者也。呜呼,大圣大
贤,宜不难于
其所任,犹且不自暇逸如此,吾才远不逮圣贤,顾可乐其位而重其去也哉?
70、致政
古人以休官致政(停止做官,归还政事),为释重负而脱羁囚(这里的
意思是束缚),窃
尝思之,诚有是理。方其仕也,严出入而慎起居,一嚬一笑,亦不敢以轻假人。盖一身
而为
众师表,少逾规矩,谤议四闻譬之特行于高屋之上,自顶至踵,在下者无不见之也。一朝代
至(接任的官员来了),完身(保全自身)而去,讵止如释重负脱羁而已哉。尝见仕而休居者,
往往不喜
,或命子侄,或托朋友,市奸构讼,靡政不及,小有所违,则曰:“去官(御任的官)
同见任(现任)。
”使新上者,法格令驰(法令受阻),拒纳难容,甚而挠沮排抵(挠乱之意),
为状百端。细民无知,亦
从而靡。设使已政之初,人以是荐扰(一再打扰),当若何?推心体
之,必自知其可恶矣。
71、进退皆有为
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是进亦有为,退
亦有为也。近世士大夫,
惟狃于进,退则昏然(糊涂不明的样子)无所猷为(有为),甚而茹愧怀惭(内
心羞愧),蹙
缩不敢一出户。夫轩冤(官位爵禄),古人以为傥来之物(无意得来的东西)也,其有也何
所
加,其无也何所损。不思良贵在我,惟假于物以为重轻焉,则其人品之卑下,不待论而可知
矣
。
72、以义处命
世俗以穷达(因厄与显达)进退皆本夫命,谓命
之穷者,虽竭蹶肜尽各种手段)求进而
亦穷;命之达者,虽远逝深藏而亦不能退。此星翁、术士之常谈,
,非君子所尚也。君子则以
义处命,而不倚命以害义,可以进则进,可以退则退,吾不谓命也。乐则行之
,忧则违之,
吾岂谓命哉?彼沦胥(沦入)富贵利达之境而不能出者,则往往托命以自诬,宜乎接武(行
路足迹前后相接,指人或事前后相接)祸机(灾祸潜伏)而卒不能悟,悲夫。
73、求进于已
士当求进于已,而不可求进于人也。所谓求进于已者,道业(思
想,学说)学术之精是
也;所谓求进于人者,富贵利达之荣是也。盖富贵利达在天,而不可求;道业学术
在我,而
不可不求也。况古之人,不以富贵利达为心也,其所以从仕者,宜假此以行道也。道不行而富贵利达者,古人以为耻,而不以为荣。呜呼,非诚有致君泽民之心者,其孰能与于此?
74、风节
名节之于人,不金币而富,不轩冤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则何暴
不从,何美不附?
虽有他美,亦不足赎也。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爵禄或失,有时而再来;名节
一亏,
终身不复矣。呜呼,士而居贤者,能以此言铭其心,庶不易所守而趋势要(“势要”指权力显要人物)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