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第七版)思考题答案
思念情人的诗句-抗震救灾标语
WORD格式可编辑
理论力学思考题答案
1-1(1)若F
1=F
2
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若F1=F<
br>2
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是否相同,难以判定。
(3)说明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效果均相同。
1-2前者为两个矢量相加,后者为两个代数量相加。
1-3(1)B处应为拉力,A处力的方向不对。
(2)C、B处力方向不对,A处力的指向反了。
(3)A处力的方向不对,本题不属于三力汇交问题。
(4)A、B处力的方向不对。
1-4不能。因为在B点加和力F等值反向的力会形成力偶。
1-5不能平衡。沿着AB的方向。
1-7提示:单独画销钉受力图,力F作用在销钉上;若销钉属于AC,则力F作用在
AC上。受力图略。
2-1根据电线所受力的三角形可得结论。
2-2不同。
2-3(a)图和(b)图中B处约束力相同,其余不同。
2-4(a)力偶由螺杆上的摩擦力和法向力的水平分力形成的力偶平衡,螺杆上的摩擦力
与法向力的铅直方向的分力与F
N
平衡。
(b)重力P与O处的约束力构成力偶与M平衡。
2-5可能是一个力和平衡。
2-6可能是一个力;不可能是一个力偶;可能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2-7一个力偶或平衡。
2-8(1)不可能;(2)可能;(3)可能;(4)可能;(5)不可能;(6)不可能。
2
MaF'
CRA
2
,顺时针。
2-9主矢:F'F',平行于BO;主矩:
RCRA
2-10正确:B;不正确:A,C,D。
2-11提示:OA部分相当一个二力构件,A处约束力应沿OA,从右段可以判别B处约
束力应平行于DE。
3-1
1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3-2(1)能;(2)不能;(3)不能;(4)不能;(5)不能;(6)能。
3-3(1)不等;(2)相等。
3-4(1)M
'
(jk);(2)F'
RC
Fi,
BFa
3-5各为5个。
3-6为超静定问题。
3-7空间任意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为合力、合力偶、力螺旋、平衡四种情况,分别考虑
两个力能否与一个力、一个力偶、力螺旋(力螺旋可以看成空间不确定的两个力)、平
衡四种情况平衡。
3-8一定平衡。
3-9(2)(4)可能;(1)(3)不可能。
3-10在杆正中间。改变。
4-1摩擦力为100N。
4-2三角带传递的拉力大。取平胶带与三角带横截面分析正压力,可见三角带的正压力
大于平胶带的正压力。
4-3在相同外力(力偶或轴向力)作用下,参看上题可知,方牙螺纹产生的摩擦力较小,
而三角螺纹产生的摩擦力较大,这正符合传动与锁紧的要求。
4-4
4-5物块不动。主动力合力的作用线在摩擦角内且向下。
4-6
4-7都达到最大值。不相等。若A,B两处均未达到临界状态,则不能分别求出A,
B两处的静滑动摩擦力;若A处已达到临界状态,且力F为已知,则可以分别求出A,
2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M
C
Fak。
WORD格式可编辑
B两处的静滑动摩擦力。
4-8设地面光滑,考虑汽车前轮(被动轮)、后轮(主动轮)在力与力偶作用下相对地
面运动的情况,可知汽车前后轮摩擦力的方向不同。自行车也一样。需根据平衡条件或
动力学条件求其滑动摩擦力。一般不等于动滑动摩擦力。一般不等于最大静滑动摩擦力。
4-9
fF
s
R,R
P
5-1表示的是点的全加速度,表示的是点的加速度的大小;表示的是点的速度,
表示的是速度在柱坐标或球坐标中沿矢径方向的投影。
5-2图示各点的速度均为可能,在速度可能的情况下,点C,E,F,G的加速度为不可
能,点A,B,D的加速度为可能。
5-3根据点M运动的弧坐标表达式,对时间求导可知其速度大小为常数,切向加速度为
零,法向加速度为。由此可知点M的加速度越来越大,点M跑得既不快,也不慢,
即点M作匀速曲线运动。
5-4点作曲线运动时,点的加速度是恒矢量,但点的切向加速度的大小不一定不变,所
以点不一定作匀变速运动。
5-5既然作曲线运动的两个动点的初速度相同、运动轨迹相同、法向加速度也相同,则
曲线的曲率半径也相同,可知上述结论均正确。
若两点作直线运动,法向加速度均为零,任一瞬时的切向加速度不一定相同,从而
速度和运动方程也不相同。
dy
v
yv
dx
,因为v
x
已知,且v0及dx
x
x
v
x
cos
,v
v
y
a
t
,可求出,从而dt
dy
存在的情况下,可求出v
y
,
5-6因为y=f(x),则
由
v
2
v
x
v
2
y
cos
,v
dv
a
,dt
dv
则可确
定。在v0的情况下,点可沿与y轴平行的直线运动,这时点的速度不能完全确定。
x
dy
不存在,则v
y
也不能确定。在已知且有时间函数的情况下,
若dx
a
x
v可以确定。
x
5-7(1)点沿曲线作匀速运动,其切向加速度为零,点的法向加速度即为全加速度。(2)
点沿曲线运动,在该瞬时其速度为零,则点的法向加速度为零,点的切向加速度即为全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加速度。
3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3)点沿直线作变速运动,法向加速度为零,点的切向加速度即为点的全加速度。
(4)点沿曲线作变速运动,三种加速度的关系为aa
n
a
t
。
5-8(1)不正确;
(2)正确;
(3)不正确。
5-9用极坐标描述点的运动,是把点的运动视为绕极径的转动和沿极径运动的叠加,
a
2
和a中的出现的原因是这两种运动相互影响的结果。
6-1不对。应该考虑角加速度的方向。
6-2不一定。如各点轨迹都为圆周的刚体平移。
6-3(1)(3)(4)为平移。
6-4刚体作匀速转动时,角加速度=0,由此积分得转动方程为;刚体作
匀加速转动,角加速度=C,由此积分得转动方程为。
6-5图a中与两杆相连的物体为刚体平移;图b中的物体为定轴转动。
6-6不对。物块不是鼓轮上的点,这样度量φ角的方法不正确。
6-7(1)条件充分。点A到转轴的距离R与点A的速度v已知,则刚体的角速度
已知。该点的全加速度已知,则其与法线间的夹角已知,设为θ,则已知,
则角加速度也已知,从而可求出刚体上任意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2)条件充分。点A的法向、切向加速度与R已知,从而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
度也已知。
(3)条件充分。点A的切向加速度与R已知,则刚体的角加速度已知,而全加速
度的方向已知,从而刚体的角速度已知。
(4)条件不充分。点A的法向加速度及该点的速度已知,而刚体的角加速度难以确
定,所以条件不充分。
(5)条件充分。已知点A的法向加速度与R,可确定刚体的角速度,而已知该点
的全加速度方向,则刚体的角加速度也可以确定。
7-1在选择动点和动系时,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动点和动系不能选在同一刚体上;
二是应使动点的相对轨迹易于确定,否则将给计算带来不变。对于图示机构,若以曲柄
为动系,滑块为动点,若不计滑块的尺寸,则动点相对动系无运动。
4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tan
a
2
WORD格式可编辑
若以B上的点A为动点,以曲柄为动参考系,可以求出B的角速度,但实际上由
于相对轨迹不清楚,相对法向加速度难以确定,所以难以求出B的角加速度。
7-2均有错误。图a中的绝对速度应在牵连速度和相对速度的对角线上;图b
中的错误为牵连速度的错误,从而引起相对速度的错误。
7-3均有错误。(a)中的速度四边形不对,相对速度不沿水平方向,应沿杆OC方向;
(b)中虽然ω=常量,但不能认为=常量,不等于零;(c)中的投影式不对,
应为。
7-4速度表达式、求导表达式都对,求绝对导数(相对定系求导),则。在动
系为平移的情况下,。在动系为转动情况下,
。
7-5正确。不正确,因为有相对运动,导致牵连点的位置不断变化,使
产生新的增量,而是动系上在该瞬时与动点重合那一点的切向加速度。正
确,因为只有变矢量才有绝对导数和相对导数之分,而是标量,无论是绝对导数
还是相对导数,其意义是相同的,都代表相对切向加速度的大小。
均正确。
7-6图a正确,图b不正确。原因是相对轨迹分析有误,相对加速度分析的不正确。
7-7若定参考系是不动的,则按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出的速度和加速度
为绝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若定参考系在运动,按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出
的速度和加速度应理解为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
7-8设定系为直角坐标系Oxy,动系为极坐标系,其相对于定系绕O轴转动,动点
沿极径作相对运动,则,按公式
求出绝对加速度沿极径、极角方向的投影即可。
8-1均不可能。利用速度投影定理考虑。
8-2不对。,不是同一刚体的速度,不能这样确定速度瞬心。
8-3不对。杆和三角板ABC不是同一刚体,且两物体角速度不同,三角板的瞬心
与干的转轴不重合。
5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8-4各点速度、加速度在该瞬时一定相等。用求加速度的基点法可求出此时图形的角
速度、角加速度均等于零。
8-5在图(a)中,=,=,因为杆AB作平移;在图(b)中,=,≠,
因为杆AB作瞬时平移。
8-6车轮的角加速度等于。可把曲面当作固定不动的曲线齿条,车轮作为齿
轮,则齿轮与齿条接触处的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应该相等,应有,然后取轮心点O
为基点可得此结果和速度瞬心C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8-7由加速度的基点法公式开始,让ω=0,则有,把此式沿着两
点连线投影即可。
8-8可能:图b、e;
不可能:图a、c、d、f、g、h、i、j、k和l。
主要依据是求加速度基点法公式,选一点为基点,求另一点的加速度,看看是否可能。
8-9(1)单取点A或B为基点求点C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三个未知量,所以应分别取
A,B为基点,同时求点C的速度和加速度,转换为两个未知量求解(如图a)。
(2)取点B为基点求点C的速度和加速度,选点C为动点,动系建于杆,求
点C的绝对速度与绝对加速度,由,转换为两个未知数求解(如图b)。
(3)分别取A,B为基点,同时求点D的速度和加速度,联立求得,再求。
8-10(1)是。把,沿AB方向与垂直于AB的方向分解,并选点B为基点,求点A
的速度,可求得杆AB的角速度为。再以点B为基点,求点E的速度,同
样把点E的速度沿AB方向与垂直于AB的方向分解,可求得杆AB的角速度为
。这样就有,然后利用线段比可得结果。
也可用一简捷方法得此结果。选点A(或点B)为基点,则杆AB上任一点E的速度为
=+,垂直于杆AB,杆AB上各点相对于基点A的速度矢端形成一条直线,
又=+,所以只需把此直线沿方向移动距离,就是任一点E的速度的矢端。
(2)设点A或点B的速度在AB连线上的投影为,从点E沿AB量取=,
得一点,过此点作AB的垂线和CD的交点即为点H的位置。
(3)A.不对。若为零,则点P为杆AB的速度瞬心,,应垂直于杆AB。
B.不对。以点B为基点,求点P的速度,可得点P的速度沿CD方向。
C.对。见B中分析。
6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9-1加速度相同;速度、位移和轨迹均不相同。
9-2重物Ⅱ的加速度不同,绳拉力也不同。
9-3为确定质点的空间运动,需用6个运动初始条件,平面内需用4个运动初始条件。
如轨道已确定,属一维问题,只需两个运动初始条件。
9-4子弹与靶体有相同的铅垂加速度,子弹可以击中靶体。
10-1
质点系动量,因此着眼点在质心。图(d)T字杆中的一杆的质心在铰链处,其
质心不动,因此只计算另一杆的动量即可。
10-2C对。
10-3(1),;
ImvImv
xy
t
10-432sin15cos5
Feitjtk
10-5不对。动量定理中使用的是绝对速度。
10-6=时,点铅垂下落,轨迹为直线;≠时,点C的轨迹为曲线。
10-7都一样。
;(2)I2mv,I0
xy
;(3)I0
11-1
11-2质点系对任一点的动量矩为,当时,对所有点的动量矩
都相等,即。
11-3
11-4不对。
11-5圆盘作平移,因为圆盘所受的力对其质心的矩等于零,且初始角速度为零。
11-6(a)质心不动,圆盘绕质心加速转动。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7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b)质心有加速度a=Fm,向左;圆盘平移。
(c)质心有加速度a=Fm,向右;圆盘绕质心加速转动。
11-7轮心加速度相同,地面摩擦力不同。
11-8(1)站在地面看两猴速度相同,离地面的高度也相同;
(2)站在地面看两猴速度相同,离地面的高度也相同。
11-9A,C正确。
11-10均不相同。由对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判定。
12-1可能。如:传送带上加速运动物体,水平方向上仅受到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做正
功。
12-2三者由A处抛出时,其动能与势能是相同的,落到水平面H-H时,势能相同,
动能必相等,因而其速度值是相等的,重力作功是相等的。然而,三者由抛出到落地的
时间间隔各不相同,因而重力的冲量并不相等。
12-3小球运动过程中没有力作功,小球动能不变,速度大小不变,其方向应与细绳垂
直,但对z轴的动量矩并不守恒。因为绳拉力对圆柱中心轴z有力矩,使小球
对z轴的动量矩减小。小球的速度总是与细绳垂直。
12-4由于两人重量相同,因此整个系统对轮心的动量矩守恒;又由于系统初始静止,
因此系统在任何时刻对轮心的动量矩都为零。由此可知,两人在任何时刻的速度大小和
方向都相同。如果他们初始在同一高度,则同时到达上端。任何时刻两人的动能都相等。
由于甲比乙更努力上爬,甲作的功多。
甲和乙的作用力都在细绳上,由于甲更努力上爬,因此甲手中的细绳将向下运动,同时
甲向上运动。设乙仅仅是拉住细绳,与绳一起运动,其上升高度为h,又上爬h,甲肌
肉作功为2FTh,乙作功为零。如果乙也向上爬,相对细绳上爬高度为b,由于甲更努
力上爬,有h>b,甲将细绳拉下h-b,又上爬h,甲肌肉作功为FT(2h-b);乙作功
为FTb。
12-5质心的特殊意义体现在:质心运动定理,平面运动刚体动能的计算,平面运动刚
体的运动微分方程等。
12-6(1)动量相同,均为零;动量矩相同;动能不同。
(2)动量相同,均为零;动量矩不同;动能相同。
12-7(1)重力的冲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薄壁筒、厚壁筒、圆柱、球;
8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2)重力的功相同;
(3)动量由大到小依次序与(1)相反;
(4)对各自质心的动量矩由大到小次序与(1)相同。
12-8(1)重力的冲量相同;
(2)重力的功由大到小次序为球、圆柱、厚壁筒、薄壁筒;
(3)动量由大到小同次序(2);
(4)动能由大到小同次序(2);
(5)对各自质心的动量矩由大到小的次序与(2)相反。
12-9(1)两盘质心同时到达底部。
(2)A.两盘重力冲量相等。
B.两盘动量相等。
C.两盘动能相等。
D.大盘对质心动量矩较大。
12-10(1)力的功不同,两盘的动能、动量及对盘心的动量矩都不同。
(2)力的功不同,两盘的动能、动量及对盘心的动量矩也不同。
(3)A盘。
(4)不等。
(5)当连滚带滑上行时,两轮摩擦力相等,质心加速度相等,但角加速度不等。
因而当轮心走过相同路径时,所需时间相同,同时到达顶点。力的功、盘的动能、对盘
心的动量矩不等,但动量相等。
(6)当斜面绝对光滑时,结论是(5)的特例,摩擦力为零。
12-11A错;B错;C错;D对。
13-1惯性力与加速度有关,对静止与运动的质点,要看其有没有加速度。
13-2相同。
13-3相同;不相同。
13-4平移;惯性力系向质点简化,为通过质心的一个力,也可用两个分力表示,大小
与方向,略;在此种情况下,惯性力与杆是不是均质杆无关。
13-5对;不对。
13-6图a满足动平衡;图c,d既不满足静平衡,又不满足动平衡。
14-1
9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1)若认
为B处虚位移正确,则A,C处虚位移有错:A处位移应垂直于O
1
A向左上方,C
处虚位移应垂直向下。若认为C处虚位移正确,则B,A处虚位移有错:B处虚位移应反
向,
A处虚位移应垂直于O
1
A向右下方。C处虚位移可沿力的作用线,A处虚位移不能沿
力的作用线。
(2)三处虚位移均有错,此种情况下虚位移均不能沿力的作用线。杆AB,DE若运动应作
定轴转动,B,D点的虚位移应垂直于杆AB,DE;杆BC,DE作平面运动,应按刚体平
面运动的方法确定点C虚位移。
14-2(1)可用几何法,虚速度法与坐标(解析)法;对此例几何法与虚速度法比坐标(解
析)法简单,几何法与虚速度法难易程度相同。
(2)可用几何法,虚速度法与坐标(解析)法。几何法与虚速度法相似,比较简单。
用坐标法也不难,但要注意δθ的正负号。
(3)同(2)
(4)用几何法或虚速度法比较简单,可以用坐标法,但比较难。
(5)同(4)
14-3(1)不需要。
(2)需要。内力投影,取矩之和为零,但内力作功之和可以不为零。
14-4弹性力作功可用坐标法计算,也可用弹性力作功公式略去高阶小量计算;摩擦力在
此虚位移中作正功。
14-5在平面力系所在的刚体平面内建立一任意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此刚体平面内任选
一
点作为基点,写出此平面图形的运动方程。设任一力的作用点为(x
i
,y
i
),且把
此坐标以平面图形运动方程表示,设此点产生虚位移,把力投影到坐标轴上,且写出
此点直角坐标的变分,用解析法形式的虚位移表达式,把力的投影与直角坐标变分代入,
运算整理之后便可得。
也可以在平面力系所在的刚体平面内任选一点O(简化中心),把平面力系向此点简化
得一主矢与主矩,把主矢以表示,分别给刚体以虚位移,由虚位移
原理也可得平衡方程。
10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理论力学思考题答案
1-1(1)若F
1
=F
2
表示力,
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若F1=F
2
表示力,则一般只说
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是否相同,难以判定。
(3)说明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效果均相同。
1-2前者为两个矢量相加,后者为两个代数量相加。
1-3(1)B处应为拉力,A处力的方向不对。
(2)C、B处力方向不对,A处力的指向反了。
(3)A处力的方向不对,本题不属于三力汇交问题。
(4)A、B处力的方向不对。
1-4不能。因为在B点加和力F等值反向的力会形成力偶。
1-5不能平衡。沿着AB的方向。
1-7提示:单独画销钉受力图,力F作用在销钉上;若销钉属于AC,则力F作用在
AC上。受力图略。
2-1根据电线所受力的三角形可得结论。
2-2不同。
2-3(a)图和(b)图中B处约束力相同,其余不同。
2-4(a)力偶由螺杆上的摩擦力和法向力的水平分力形成的力偶平衡,螺杆上的摩擦力
与法向力的铅直方向的分力与F
N
平衡。
(b)重力P与O处的约束力构成力偶与M平衡。
2-5可能是一个力和平衡。
2-6可能是一个力;不可能是一个力偶;可能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2-7一个力偶或平衡。
2-8(1)不可能;(2)可能;(3)可能;(4)可能;(5)不可能;(6)不可能。
2
MaF'
CRA
2
,顺时针。
2-9主矢:F'F',平行于BO;主矩:
RCRA
2-10正确:B;不正确:A,C,D。
2-11提示:OA部分相当一个二力构件,A处约束力应沿OA,从右段可以判别B处约
束力应平行于DE。
3-1
1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3-2(1)能;(2)不能;(3)不能;(4)不能;(5)不能;(6)能。
3-3(1)不等;(2)相等。
3-4(1)M
'
(jk);(2)F'
RC
Fi,
BFa
3-5各为5个。
3-6为超静定问题。
3-7空间任意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为合力、合力偶、力螺旋、平衡四种情况,分别考虑
两个力能否与一个力、一个力偶、力螺旋(力螺旋可以看成空间不确定的两个力)、平
衡四种情况平衡。
3-8一定平衡。
3-9(2)(4)可能;(1)(3)不可能。
3-10在杆正中间。改变。
4-1摩擦力为100N。
4-2三角带传递的拉力大。取平胶带与三角带横截面分析正压力,可见三角带的正压力
大于平胶带的正压力。
4-3在相同外力(力偶或轴向力)作用下,参看上题可知,方牙螺纹产生的摩擦力较小,
而三角螺纹产生的摩擦力较大,这正符合传动与锁紧的要求。
4-4
4-5物块不动。主动力合力的作用线在摩擦角内且向下。
4-6
4-7都达到最大值。不相等。若A,B两处均未达到临界状态,则不能分别求出A,
B两处的静滑动摩擦力;若A处已达到临界状态,且力F为已知,则可以分别求出A,
2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M
C
Fak。
WORD格式可编辑
B两处的静滑动摩擦力。
4-8设地面光滑,考虑汽车前轮(被动轮)、后轮(主动轮)在力与力偶作用下相对地
面运动的情况,可知汽车前后轮摩擦力的方向不同。自行车也一样。需根据平衡条件或
动力学条件求其滑动摩擦力。一般不等于动滑动摩擦力。一般不等于最大静滑动摩擦力。
4-9
fF
s
R,R
P
5-1表示的是点的全加速度,表示的是点的加速度的大小;表示的是点的速度,
表示的是速度在柱坐标或球坐标中沿矢径方向的投影。
5-2图示各点的速度均为可能,在速度可能的情况下,点C,E,F,G的加速度为不可
能,点A,B,D的加速度为可能。
5-3根据点M运动的弧坐标表达式,对时间求导可知其速度大小为常数,切向加速度为
零,法向加速度为。由此可知点M的加速度越来越大,点M跑得既不快,也不慢,
即点M作匀速曲线运动。
5-4点作曲线运动时,点的加速度是恒矢量,但点的切向加速度的大小不一定不变,所
以点不一定作匀变速运动。
5-5既然作曲线运动的两个动点的初速度相同、运动轨迹相同、法向加速度也相同,则
曲线的曲率半径也相同,可知上述结论均正确。
若两点作直线运动,法向加速度均为零,任一瞬时的切向加速度不一定相同,从而
速度和运动方程也不相同。
dy
v
yv
dx
,因为v
x
已知,且v0及dx
x
x
v
x
cos
,v
v
y
a
t
,可求出,从而dt
dy
存在的情况下,可求出v
y
,
5-6因为y=f(x),则
由
v
2
v
x
v
2
y
cos
,v
dv
a
,dt
dv
则可确
定。在v0的情况下,点可沿与y轴平行的直线运动,这时点的速度不能完全确定。
x
dy
不存在,则v
y
也不能确定。在已知且有时间函数的情况下,
若dx
a
x
v可以确定。
x
5-7(1)点沿曲线作匀速运动,其切向加速度为零,点的法向加速度即为全加速度。(2)
点沿曲线运动,在该瞬时其速度为零,则点的法向加速度为零,点的切向加速度即为全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加速度。
3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3)点沿直线作变速运动,法向加速度为零,点的切向加速度即为点的全加速度。
(4)点沿曲线作变速运动,三种加速度的关系为aa
n
a
t
。
5-8(1)不正确;
(2)正确;
(3)不正确。
5-9用极坐标描述点的运动,是把点的运动视为绕极径的转动和沿极径运动的叠加,
a
2
和a中的出现的原因是这两种运动相互影响的结果。
6-1不对。应该考虑角加速度的方向。
6-2不一定。如各点轨迹都为圆周的刚体平移。
6-3(1)(3)(4)为平移。
6-4刚体作匀速转动时,角加速度=0,由此积分得转动方程为;刚体作
匀加速转动,角加速度=C,由此积分得转动方程为。
6-5图a中与两杆相连的物体为刚体平移;图b中的物体为定轴转动。
6-6不对。物块不是鼓轮上的点,这样度量φ角的方法不正确。
6-7(1)条件充分。点A到转轴的距离R与点A的速度v已知,则刚体的角速度
已知。该点的全加速度已知,则其与法线间的夹角已知,设为θ,则已知,
则角加速度也已知,从而可求出刚体上任意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2)条件充分。点A的法向、切向加速度与R已知,从而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
度也已知。
(3)条件充分。点A的切向加速度与R已知,则刚体的角加速度已知,而全加速
度的方向已知,从而刚体的角速度已知。
(4)条件不充分。点A的法向加速度及该点的速度已知,而刚体的角加速度难以确
定,所以条件不充分。
(5)条件充分。已知点A的法向加速度与R,可确定刚体的角速度,而已知该点
的全加速度方向,则刚体的角加速度也可以确定。
7-1在选择动点和动系时,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动点和动系不能选在同一刚体上;
二是应使动点的相对轨迹易于确定,否则将给计算带来不变。对于图示机构,若以曲柄
为动系,滑块为动点,若不计滑块的尺寸,则动点相对动系无运动。
4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tan
a
2
WORD格式可编辑
若以B上的点A为动点,以曲柄为动参考系,可以求出B的角速度,但实际上由
于相对轨迹不清楚,相对法向加速度难以确定,所以难以求出B的角加速度。
7-2均有错误。图a中的绝对速度应在牵连速度和相对速度的对角线上;图b
中的错误为牵连速度的错误,从而引起相对速度的错误。
7-3均有错误。(a)中的速度四边形不对,相对速度不沿水平方向,应沿杆OC方向;
(b)中虽然ω=常量,但不能认为=常量,不等于零;(c)中的投影式不对,
应为。
7-4速度表达式、求导表达式都对,求绝对导数(相对定系求导),则。在动
系为平移的情况下,。在动系为转动情况下,
。
7-5正确。不正确,因为有相对运动,导致牵连点的位置不断变化,使
产生新的增量,而是动系上在该瞬时与动点重合那一点的切向加速度。正
确,因为只有变矢量才有绝对导数和相对导数之分,而是标量,无论是绝对导数
还是相对导数,其意义是相同的,都代表相对切向加速度的大小。
均正确。
7-6图a正确,图b不正确。原因是相对轨迹分析有误,相对加速度分析的不正确。
7-7若定参考系是不动的,则按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出的速度和加速度
为绝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若定参考系在运动,按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出
的速度和加速度应理解为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
7-8设定系为直角坐标系Oxy,动系为极坐标系,其相对于定系绕O轴转动,动点
沿极径作相对运动,则,按公式
求出绝对加速度沿极径、极角方向的投影即可。
8-1均不可能。利用速度投影定理考虑。
8-2不对。,不是同一刚体的速度,不能这样确定速度瞬心。
8-3不对。杆和三角板ABC不是同一刚体,且两物体角速度不同,三角板的瞬心
与干的转轴不重合。
5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8-4各点速度、加速度在该瞬时一定相等。用求加速度的基点法可求出此时图形的角
速度、角加速度均等于零。
8-5在图(a)中,=,=,因为杆AB作平移;在图(b)中,=,≠,
因为杆AB作瞬时平移。
8-6车轮的角加速度等于。可把曲面当作固定不动的曲线齿条,车轮作为齿
轮,则齿轮与齿条接触处的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应该相等,应有,然后取轮心点O
为基点可得此结果和速度瞬心C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8-7由加速度的基点法公式开始,让ω=0,则有,把此式沿着两
点连线投影即可。
8-8可能:图b、e;
不可能:图a、c、d、f、g、h、i、j、k和l。
主要依据是求加速度基点法公式,选一点为基点,求另一点的加速度,看看是否可能。
8-9(1)单取点A或B为基点求点C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三个未知量,所以应分别取
A,B为基点,同时求点C的速度和加速度,转换为两个未知量求解(如图a)。
(2)取点B为基点求点C的速度和加速度,选点C为动点,动系建于杆,求
点C的绝对速度与绝对加速度,由,转换为两个未知数求解(如图b)。
(3)分别取A,B为基点,同时求点D的速度和加速度,联立求得,再求。
8-10(1)是。把,沿AB方向与垂直于AB的方向分解,并选点B为基点,求点A
的速度,可求得杆AB的角速度为。再以点B为基点,求点E的速度,同
样把点E的速度沿AB方向与垂直于AB的方向分解,可求得杆AB的角速度为
。这样就有,然后利用线段比可得结果。
也可用一简捷方法得此结果。选点A(或点B)为基点,则杆AB上任一点E的速度为
=+,垂直于杆AB,杆AB上各点相对于基点A的速度矢端形成一条直线,
又=+,所以只需把此直线沿方向移动距离,就是任一点E的速度的矢端。
(2)设点A或点B的速度在AB连线上的投影为,从点E沿AB量取=,
得一点,过此点作AB的垂线和CD的交点即为点H的位置。
(3)A.不对。若为零,则点P为杆AB的速度瞬心,,应垂直于杆AB。
B.不对。以点B为基点,求点P的速度,可得点P的速度沿CD方向。
C.对。见B中分析。
6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9-1加速度相同;速度、位移和轨迹均不相同。
9-2重物Ⅱ的加速度不同,绳拉力也不同。
9-3为确定质点的空间运动,需用6个运动初始条件,平面内需用4个运动初始条件。
如轨道已确定,属一维问题,只需两个运动初始条件。
9-4子弹与靶体有相同的铅垂加速度,子弹可以击中靶体。
10-1
质点系动量,因此着眼点在质心。图(d)T字杆中的一杆的质心在铰链处,其
质心不动,因此只计算另一杆的动量即可。
10-2C对。
10-3(1),;
ImvImv
xy
t
10-432sin15cos5
Feitjtk
10-5不对。动量定理中使用的是绝对速度。
10-6=时,点铅垂下落,轨迹为直线;≠时,点C的轨迹为曲线。
10-7都一样。
;(2)I2mv,I0
xy
;(3)I0
11-1
11-2质点系对任一点的动量矩为,当时,对所有点的动量矩
都相等,即。
11-3
11-4不对。
11-5圆盘作平移,因为圆盘所受的力对其质心的矩等于零,且初始角速度为零。
11-6(a)质心不动,圆盘绕质心加速转动。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7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b)质心有加速度a=Fm,向左;圆盘平移。
(c)质心有加速度a=Fm,向右;圆盘绕质心加速转动。
11-7轮心加速度相同,地面摩擦力不同。
11-8(1)站在地面看两猴速度相同,离地面的高度也相同;
(2)站在地面看两猴速度相同,离地面的高度也相同。
11-9A,C正确。
11-10均不相同。由对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判定。
12-1可能。如:传送带上加速运动物体,水平方向上仅受到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做正
功。
12-2三者由A处抛出时,其动能与势能是相同的,落到水平面H-H时,势能相同,
动能必相等,因而其速度值是相等的,重力作功是相等的。然而,三者由抛出到落地的
时间间隔各不相同,因而重力的冲量并不相等。
12-3小球运动过程中没有力作功,小球动能不变,速度大小不变,其方向应与细绳垂
直,但对z轴的动量矩并不守恒。因为绳拉力对圆柱中心轴z有力矩,使小球
对z轴的动量矩减小。小球的速度总是与细绳垂直。
12-4由于两人重量相同,因此整个系统对轮心的动量矩守恒;又由于系统初始静止,
因此系统在任何时刻对轮心的动量矩都为零。由此可知,两人在任何时刻的速度大小和
方向都相同。如果他们初始在同一高度,则同时到达上端。任何时刻两人的动能都相等。
由于甲比乙更努力上爬,甲作的功多。
甲和乙的作用力都在细绳上,由于甲更努力上爬,因此甲手中的细绳将向下运动,同时
甲向上运动。设乙仅仅是拉住细绳,与绳一起运动,其上升高度为h,又上爬h,甲肌
肉作功为2FTh,乙作功为零。如果乙也向上爬,相对细绳上爬高度为b,由于甲更努
力上爬,有h>b,甲将细绳拉下h-b,又上爬h,甲肌肉作功为FT(2h-b);乙作功
为FTb。
12-5质心的特殊意义体现在:质心运动定理,平面运动刚体动能的计算,平面运动刚
体的运动微分方程等。
12-6(1)动量相同,均为零;动量矩相同;动能不同。
(2)动量相同,均为零;动量矩不同;动能相同。
12-7(1)重力的冲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薄壁筒、厚壁筒、圆柱、球;
8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2)重力的功相同;
(3)动量由大到小依次序与(1)相反;
(4)对各自质心的动量矩由大到小次序与(1)相同。
12-8(1)重力的冲量相同;
(2)重力的功由大到小次序为球、圆柱、厚壁筒、薄壁筒;
(3)动量由大到小同次序(2);
(4)动能由大到小同次序(2);
(5)对各自质心的动量矩由大到小的次序与(2)相反。
12-9(1)两盘质心同时到达底部。
(2)A.两盘重力冲量相等。
B.两盘动量相等。
C.两盘动能相等。
D.大盘对质心动量矩较大。
12-10(1)力的功不同,两盘的动能、动量及对盘心的动量矩都不同。
(2)力的功不同,两盘的动能、动量及对盘心的动量矩也不同。
(3)A盘。
(4)不等。
(5)当连滚带滑上行时,两轮摩擦力相等,质心加速度相等,但角加速度不等。
因而当轮心走过相同路径时,所需时间相同,同时到达顶点。力的功、盘的动能、对盘
心的动量矩不等,但动量相等。
(6)当斜面绝对光滑时,结论是(5)的特例,摩擦力为零。
12-11A错;B错;C错;D对。
13-1惯性力与加速度有关,对静止与运动的质点,要看其有没有加速度。
13-2相同。
13-3相同;不相同。
13-4平移;惯性力系向质点简化,为通过质心的一个力,也可用两个分力表示,大小
与方向,略;在此种情况下,惯性力与杆是不是均质杆无关。
13-5对;不对。
13-6图a满足动平衡;图c,d既不满足静平衡,又不满足动平衡。
14-1
9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1)若认
为B处虚位移正确,则A,C处虚位移有错:A处位移应垂直于O
1
A向左上方,C
处虚位移应垂直向下。若认为C处虚位移正确,则B,A处虚位移有错:B处虚位移应反
向,
A处虚位移应垂直于O
1
A向右下方。C处虚位移可沿力的作用线,A处虚位移不能沿
力的作用线。
(2)三处虚位移均有错,此种情况下虚位移均不能沿力的作用线。杆AB,DE若运动应作
定轴转动,B,D点的虚位移应垂直于杆AB,DE;杆BC,DE作平面运动,应按刚体平
面运动的方法确定点C虚位移。
14-2(1)可用几何法,虚速度法与坐标(解析)法;对此例几何法与虚速度法比坐标(解
析)法简单,几何法与虚速度法难易程度相同。
(2)可用几何法,虚速度法与坐标(解析)法。几何法与虚速度法相似,比较简单。
用坐标法也不难,但要注意δθ的正负号。
(3)同(2)
(4)用几何法或虚速度法比较简单,可以用坐标法,但比较难。
(5)同(4)
14-3(1)不需要。
(2)需要。内力投影,取矩之和为零,但内力作功之和可以不为零。
14-4弹性力作功可用坐标法计算,也可用弹性力作功公式略去高阶小量计算;摩擦力在
此虚位移中作正功。
14-5在平面力系所在的刚体平面内建立一任意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此刚体平面内任选
一
点作为基点,写出此平面图形的运动方程。设任一力的作用点为(x
i
,y
i
),且把
此坐标以平面图形运动方程表示,设此点产生虚位移,把力投影到坐标轴上,且写出
此点直角坐标的变分,用解析法形式的虚位移表达式,把力的投影与直角坐标变分代入,
运算整理之后便可得。
也可以在平面力系所在的刚体平面内任选一点O(简化中心),把平面力系向此点简化
得一主矢与主矩,把主矢以表示,分别给刚体以虚位移,由虚位移
原理也可得平衡方程。
10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