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法特点

巡山小妖精
828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10: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山东于欢案-机关后勤工作总结


(二)调查研究法的特点

1.调查对象的广泛性

教育 调查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某一个人、某一个班级或某一所学校,也可以
是某一市、某一省、或某一国家的 教育情况,甚至可以是国际性的教育发展情况。
调查对象的广泛性还表现在,教育调查研究是以活动形态 或现实存在形态的教育
问题、教育现状为研究内容的,它们广泛存在于教育的各个领域之中,因此从理< br>论上说,一切教育现象都可以作为教育调查研究的对象。

2.调查手段的多样性

在进行教育调查研究时,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调查手段和方法。如问卷、访
谈、测量 等,其中每一种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在具体
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据课题 的大小和性质以及研究者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当
的方法。

3.调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进行教育调查研究时,要设计详细、具体的调 查方案。在调查方案中,有
各种研究变量的操作指示,有根据各种调查方法设计出的调查工具,如问卷、 访
谈提纲、测量表及试卷,也有供分析资料用的整理信息和统计的方法,等等。这
样,在开展调 查研究时,调查者就可以依据调查方案进行具体操作,且具有较强
的可操作性。另外,教育调查研究法在 设备条件的控制环境上没有太多的要求。
特别是对于数据资料的收集,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从而在 较短的时间内收
集到大量的数据资料,因此有较大的实用性。

4.调查结果的延时性

利用教育调查手段和方法获得的结果,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 头语言等形式表
达出来的关于事实的报告,具有延时性的特点。相对来说,其所得资料的信度、
效度不及观察研究所得的资料。
1、概念
调查研究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
量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获
得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事实,并形成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法的主要类别
(1)调查法按照其收集资料的具体方式和依据的工具 的不同而分为访问调
查法、调查表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等

①访问调查法

访问者通过上门访问研究对象或利用电话直接与研究对象交谈,获取所需要
的资料。

②调查表法

调查者以编制好的表格作为收集资料的工具发给调查对象,让他们依照表 上
的项目一一填写。

③问卷调查法

调查者运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书面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

④观察法

研究者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设备,实地观察所研究的现象或对< br>象,获得有关资料。

⑤测量法

研究者以测验量表或一定的测试题对 研究对象施加测验,获得研究对象心理
素质方面的资料。

(2)调查法按照调查对象 的选择范围可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
查、偶遇调查和专家调查

①普遍调查

对研究对象的全体无一例外地全部进行调查。其优点是调查资料具有全面 性
和准确性。但是当研究对象数量比较大时,普遍调查的工作量会变得相当大,要
耗费大量的人 力、物力、财力。

②抽样调查

按照随机的原则从研究对象全体中抽取出部 分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以便
能够通过样本的情况来推测全体的情况。它既能达到研究 的要求,又能节省工
作量,因而是一种普遍采用的调查方法。

③个案调查


专门对某一对象或某一事件进行调查。由于调查范围只集中于一个对象,所
以调 查能较为深入,取得比较细致的资料。

④偶遇调查

也叫随意调查。它与抽 样调查一样只调查全体研究对象中的部分个体。但它
与抽样调查不同的是没有经过科学的方法随机选择调 查对象,因而当所得到的资
料来反映全体的情况时,就很有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其最大优是省时省力省 钱。

⑤专家调查

又称特尔斐法,是国外一种比较流行的方法。它也是部分 调查,只是其调查
对象是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家、学者。由于专家在与研究课题有关的领域有较多
的研究和思考,因此通过专家调查,收集专家们的意见、态度,可以获得所研究
的事物的状况和发展趋 势等方面的资料。

3、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调查研究法尽管有上述各种不 同的类别,程序上虽也各有所侧重,但都基本
上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任务,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选 择相应的调
查类型和调查方式。

(2)拟定调查计划

在拟定调查计划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确定所采用的调查方法。调查的方法依 所要收集的资料的种类而定。态度
方面的资料用问卷调查法;行为方面的资料可用观察法;智力、处性以 及学业表
现方面的资料可用测量法。有的研究用单一的调查方法,有的研究可能同时采用
几种调 查方法。

②确定调查项目。先从几个大的方面确定调查项目,并检验调查项目能否有
效地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再由此逐层分解成具体的小项目。最后分出的小项目
要具有可操作性,即调查 获得的资料能进行统计处理。

③确定调查进程。

(3)进行试探性调查


调查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关于调查对象的详细 资料,而是为了得到一些一般
性的了解,从而考察调查项目和调查程序的合宜性,对调查项目和程序作出 相应
的调整修改。

(4)选择和编制调查工具

制定调查表格、观 察记录表、问卷、访谈提纲和编制测验题目。在编制中要
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以保证调查工具的科学性 、实用性。

(5)实施调查

用编制好的调查工具,根据各种调查方法的具体要求开展调查。

(6)整理调查材料

对收集的调查材料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性的意见。

(7)撰写调查报告

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解释,提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实验研究法
1、概念
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说,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运 用必要而又合乎教
育情理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育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教育准实验法是相对于严格地遵照实验方法要求进行的教育真实验而言。真
实验是对所有影 响因变量的因素有充分控制的实验;准实验则是对实验对象、环
境等因素缺乏严格控制的实验。由于教育 现象的复杂性,真正严格所有影响因变
量的因素很难做到的,所以有专家认为,教育实验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实验,只能
是“准实验”。

2、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
从教育实验的含义 不难看出,教育实验涉及三个基本的要素,即实验要改变
的教育要素或教育条件、要控制的不被改变的相 对稳定的要素和条件、要观测的
结果。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就是由这三个具有逻辑联系的基本要素构成的 ,在教
育实验方法论上,三个基本要素分别被称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1 )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即采取的教
育方法或措施等),是研究者呈现 给被试的刺激变量。教育实验的自变量一般是


根据研究目的来设计的,如教学方法、教学 组织形式、教材内容、课程结构、师
生关系、德育方法、管理制度等等,都能作为一项实验的自变量。< br>
(2)因变量,是指由自变量的作用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因变量是对
自变量的刺 激作出的反应,是一种结果变量。在教育实验中,因变量往往与被试
身心发展的水平、程度、状况有关, 如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能力发展、思想品德
的发展程度、情感的发展、教学质量、学校效能等等。

(3)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而对实验可能起
干扰作用的因素 。无关变量对实验并不是真的“无关”,它只是研究者在实验中
未作为自变量的、不打算研究的变量。< br>
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是由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测因变量三个相互
联系的部分 构成的。对被试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类是研究者主动改变
和操纵的自变量,另一类是需要控制 的无关变量。如果把无关变量对被试的影响
控制到最小程度,或者使无关变量在各种情境下对被试的影响 稳定,那么就很好
地说明观测到的因变量就是自变量引起的。

3、教育实验的基本过程

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过程珂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 基本阶段。准备
阶段包含了选定课题、提出假设、确定变量、实验设计等基本环节;实施阶段包
含了变量的控制、操作、测量环节;总结阶段包含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报告
的撰写。

(1)实验的准备阶段

①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在概述假设的陈述句中 ,要清楚地表
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例如上海市教科所的“分层递进教学”实验的研究假
设 是: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关系、使之相互适应,可以推进教学过
程有效地展开。一般来说, 一个实验至少被一种假设指导,陈述两列变量间所期
望的因果关系。

②明确实验目的 ,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这咱指导性理论,启发研究者
按照研究目的对实验研究的方向、范围以及如 何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资料作出
明确的具体规定。


③确定实验的自 变量。选择被试和形成被试组,决定每组进行什么样的实验
处理,并确定操作定义。假如不同的研究者对 同一变量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在对
变量的操作、测量中,必然造成较大的误差,所以要对变量进行界定。 有些变量
不容易观察,就要把之操作化,就是要把变量具体化为一些能够客观上易于观察
的要项 。例如,我们可以把学习态度操作化为学生按时交作业的比例、课堂主动
参与的情况、出勤率等。

④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
的指标。

⑤选择实验设计类型,确定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
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

教育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一是被试的态度因素,指被试的消极型和评价担
忧型态 度,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二是被试的历史因素,指实验对象已有
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以及个性 特征会影响学生在实验中的行为表现。三是生长
与成熟因素,指实验期间学生身心的成熟会对实验结果产 生影响。四是被试的缺
乏,指由于一些学生因转退学、生病、经常性旷课等而不能坚持参加实验,也会< br>影响实验的结果。五是实验的处理与实施,由于各种原因,实验组的信息和程序
会扩散到对照组, 使对照组实际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实验处理,这会影响实验结
果的显著性。六是测量安排,由于前后测量 的迁移作用,可能会造成高估实验效
果;另外,各次测验在时间、地点以及施测人员安排上的差异,也有 可能造成对
结果的影响。

内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而外部效度中 指研究结果能被
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2)实验的实施阶段

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 ),观测由此
而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

(3)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

要对实验中取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 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
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二)调查研究法的特点

1.调查对象的广泛性
教育调查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某一个人、某一个班级或某一所学校,也可以
是某一市、某一省、或某 一国家的教育情况,甚至可以是国际性的教育发展情况。
调查对象的广泛性还表现在,教育调查研究是以 活动形态或现实存在形态的教育
问题、教育现状为研究内容的,它们广泛存在于教育的各个领域之中,因 此从理
论上说,一切教育现象都可以作为教育调查研究的对象。

2.调查手段的多样性

在进行教育调查研究时,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调查手段和方 法。如问卷、访
谈、测量等,其中每一种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在具体
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据课题的大小和性质以及研究者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当
的方法。

3.调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进行教育调查研究时,要设计详细、具体的调 查方案。在调查方案中,有
各种研究变量的操作指示,有根据各种调查方法设计出的调查工具,如问卷、 访
谈提纲、测量表及试卷,也有供分析资料用的整理信息和统计的方法,等等。这
样,在开展调 查研究时,调查者就可以依据调查方案进行具体操作,且具有较强
的可操作性。另外,教育调查研究法在 设备条件的控制环境上没有太多的要求。
特别是对于数据资料的收集,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从而在 较短的时间内收
集到大量的数据资料,因此有较大的实用性。

4.调查结果的延时性

利用教育调查手段和方法获得的结果,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 头语言等形式表
达出来的关于事实的报告,具有延时性的特点。相对来说,其所得资料的信度、
效度不及观察研究所得的资料。
1、概念
调查研究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
量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获
得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事实,并形成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法的主要类别
(1)调查法按照其收集资料的具体方式和依据的工具 的不同而分为访问调
查法、调查表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等

①访问调查法

访问者通过上门访问研究对象或利用电话直接与研究对象交谈,获取所需要
的资料。

②调查表法

调查者以编制好的表格作为收集资料的工具发给调查对象,让他们依照表 上
的项目一一填写。

③问卷调查法

调查者运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书面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

④观察法

研究者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设备,实地观察所研究的现象或对< br>象,获得有关资料。

⑤测量法

研究者以测验量表或一定的测试题对 研究对象施加测验,获得研究对象心理
素质方面的资料。

(2)调查法按照调查对象 的选择范围可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
查、偶遇调查和专家调查

①普遍调查

对研究对象的全体无一例外地全部进行调查。其优点是调查资料具有全面 性
和准确性。但是当研究对象数量比较大时,普遍调查的工作量会变得相当大,要
耗费大量的人 力、物力、财力。

②抽样调查

按照随机的原则从研究对象全体中抽取出部 分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以便
能够通过样本的情况来推测全体的情况。它既能达到研究 的要求,又能节省工
作量,因而是一种普遍采用的调查方法。

③个案调查


专门对某一对象或某一事件进行调查。由于调查范围只集中于一个对象,所
以调 查能较为深入,取得比较细致的资料。

④偶遇调查

也叫随意调查。它与抽 样调查一样只调查全体研究对象中的部分个体。但它
与抽样调查不同的是没有经过科学的方法随机选择调 查对象,因而当所得到的资
料来反映全体的情况时,就很有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其最大优是省时省力省 钱。

⑤专家调查

又称特尔斐法,是国外一种比较流行的方法。它也是部分 调查,只是其调查
对象是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家、学者。由于专家在与研究课题有关的领域有较多
的研究和思考,因此通过专家调查,收集专家们的意见、态度,可以获得所研究
的事物的状况和发展趋 势等方面的资料。

3、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调查研究法尽管有上述各种不 同的类别,程序上虽也各有所侧重,但都基本
上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任务,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选 择相应的调
查类型和调查方式。

(2)拟定调查计划

在拟定调查计划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确定所采用的调查方法。调查的方法依 所要收集的资料的种类而定。态度
方面的资料用问卷调查法;行为方面的资料可用观察法;智力、处性以 及学业表
现方面的资料可用测量法。有的研究用单一的调查方法,有的研究可能同时采用
几种调 查方法。

②确定调查项目。先从几个大的方面确定调查项目,并检验调查项目能否有
效地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再由此逐层分解成具体的小项目。最后分出的小项目
要具有可操作性,即调查 获得的资料能进行统计处理。

③确定调查进程。

(3)进行试探性调查


调查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关于调查对象的详细 资料,而是为了得到一些一般
性的了解,从而考察调查项目和调查程序的合宜性,对调查项目和程序作出 相应
的调整修改。

(4)选择和编制调查工具

制定调查表格、观 察记录表、问卷、访谈提纲和编制测验题目。在编制中要
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以保证调查工具的科学性 、实用性。

(5)实施调查

用编制好的调查工具,根据各种调查方法的具体要求开展调查。

(6)整理调查材料

对收集的调查材料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性的意见。

(7)撰写调查报告

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解释,提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实验研究法
1、概念
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说,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运 用必要而又合乎教
育情理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育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教育准实验法是相对于严格地遵照实验方法要求进行的教育真实验而言。真
实验是对所有影 响因变量的因素有充分控制的实验;准实验则是对实验对象、环
境等因素缺乏严格控制的实验。由于教育 现象的复杂性,真正严格所有影响因变
量的因素很难做到的,所以有专家认为,教育实验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实验,只能
是“准实验”。

2、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
从教育实验的含义 不难看出,教育实验涉及三个基本的要素,即实验要改变
的教育要素或教育条件、要控制的不被改变的相 对稳定的要素和条件、要观测的
结果。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就是由这三个具有逻辑联系的基本要素构成的 ,在教
育实验方法论上,三个基本要素分别被称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1 )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即采取的教
育方法或措施等),是研究者呈现 给被试的刺激变量。教育实验的自变量一般是


根据研究目的来设计的,如教学方法、教学 组织形式、教材内容、课程结构、师
生关系、德育方法、管理制度等等,都能作为一项实验的自变量。< br>
(2)因变量,是指由自变量的作用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因变量是对
自变量的刺 激作出的反应,是一种结果变量。在教育实验中,因变量往往与被试
身心发展的水平、程度、状况有关, 如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能力发展、思想品德
的发展程度、情感的发展、教学质量、学校效能等等。

(3)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而对实验可能起
干扰作用的因素 。无关变量对实验并不是真的“无关”,它只是研究者在实验中
未作为自变量的、不打算研究的变量。< br>
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是由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测因变量三个相互
联系的部分 构成的。对被试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类是研究者主动改变
和操纵的自变量,另一类是需要控制 的无关变量。如果把无关变量对被试的影响
控制到最小程度,或者使无关变量在各种情境下对被试的影响 稳定,那么就很好
地说明观测到的因变量就是自变量引起的。

3、教育实验的基本过程

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过程珂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 基本阶段。准备
阶段包含了选定课题、提出假设、确定变量、实验设计等基本环节;实施阶段包
含了变量的控制、操作、测量环节;总结阶段包含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报告
的撰写。

(1)实验的准备阶段

①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在概述假设的陈述句中 ,要清楚地表
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例如上海市教科所的“分层递进教学”实验的研究假
设 是: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关系、使之相互适应,可以推进教学过
程有效地展开。一般来说, 一个实验至少被一种假设指导,陈述两列变量间所期
望的因果关系。

②明确实验目的 ,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这咱指导性理论,启发研究者
按照研究目的对实验研究的方向、范围以及如 何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资料作出
明确的具体规定。


③确定实验的自 变量。选择被试和形成被试组,决定每组进行什么样的实验
处理,并确定操作定义。假如不同的研究者对 同一变量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在对
变量的操作、测量中,必然造成较大的误差,所以要对变量进行界定。 有些变量
不容易观察,就要把之操作化,就是要把变量具体化为一些能够客观上易于观察
的要项 。例如,我们可以把学习态度操作化为学生按时交作业的比例、课堂主动
参与的情况、出勤率等。

④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
的指标。

⑤选择实验设计类型,确定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
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

教育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一是被试的态度因素,指被试的消极型和评价担
忧型态 度,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二是被试的历史因素,指实验对象已有
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以及个性 特征会影响学生在实验中的行为表现。三是生长
与成熟因素,指实验期间学生身心的成熟会对实验结果产 生影响。四是被试的缺
乏,指由于一些学生因转退学、生病、经常性旷课等而不能坚持参加实验,也会< br>影响实验的结果。五是实验的处理与实施,由于各种原因,实验组的信息和程序
会扩散到对照组, 使对照组实际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实验处理,这会影响实验结
果的显著性。六是测量安排,由于前后测量 的迁移作用,可能会造成高估实验效
果;另外,各次测验在时间、地点以及施测人员安排上的差异,也有 可能造成对
结果的影响。

内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而外部效度中 指研究结果能被
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2)实验的实施阶段

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 ),观测由此
而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

(3)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

要对实验中取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 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
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元旦诗-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河南省高招办公室-六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练瑜伽的注意事项-中班教育笔记


西南财经大学招生办-销售类实习报告


绿牌专业-2014湖南高考数学


新加坡理工大学-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


520说说-寒假趣事作文300字


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报名-学校安全教育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