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访谈调查法
科学家小故事-财务收支审计报告
第六章 教育调查法—访谈调查法
这一讲主要探讨三个问题,什么是访谈调查法?怎样进行访谈调
查?访谈调查应掌握哪些技巧?
一、什么是访谈调查法
(一)访谈调查法的涵义
访谈调查法是指通过与研究对
象交谈来收集所需资料的调查方
法,又访谈法、谈话法或访问法。研究性访谈与一般的谈话最本质的区别是:研究性的访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谈话,它的
针对性很强,谈话的过程紧紧围
绕着研究的主题展开;而一般情况下
的谈话,它是一种非正式的谈话,它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性很强。
(二)访谈调查法的特点
1、优点
(1)灵活
①方式灵活:访谈调查
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
向被访者提出问题,通过被访者的答复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这
种调
查方式灵活多样,方便易行,可以按照研究的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
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②弹性大:访谈调查是访谈员与被访者交流、沟通的过程。这种
方式具有较大的弹性,访谈员在
事先设计问题时,是根据一般情况和
主观想法制定的,有些情况不一定考虑十分周全,在访谈中,可以根
据被者的反映,对调查问题作调整或展开。如果被访者不理解问题,
可以提出询问、要求解释,
如果访谈员发现被访者误解问题也可以适
时地解说或引导。
(2)准确
①消除顾虑:访谈调查是访谈与被访者直接进行交流,可以通过
1
访谈员使被访谈者消除顾虑,放松心情,作周密思考后再回答问题,
这样就提高了调查材料的真
实性和可靠性;
②控制现场与节奏:访谈调查事行确定访谈现场,访谈者可以适
当地控制访谈
环境,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灵活安排访谈时间和内容,
控制提问的次序和谈话节奏,把握访谈过程的主
动权,有利于被访谈
者更客观地回答访谈问题;
③被访者的反应是自发的:由于访谈流程速度
较快,被访者在回
答问题时常常无法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因此所获得的回答往往是被访
者自发性
的反应,这种回答较真实、可靠;
④拒答率低:由于访谈常常是面对面的交谈,因此拒绝回答者较少,回答率较高。即使被访者拒绝回答某些问题,也可大致了解散他
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3)深入
①获得更多追问的机会:访谈者与被访者直接交往或通过电话、
上网间
接交往,具有适当解说、引导和追问的机会,因此可以探讨更
为复杂的问题,获取新的、更深层次的信息
;
②获得除回答外更丰富的信息:在面对面的谈话过程中,访谈员
不但要收集被访者的回答的
问题信息,还可以观察被访者的动作、表
情等非言语行为,以此鉴别回答内容的真伪,被访者的心理状态
。
2、访谈调查法的局限
(1)成本较高:访谈调查费用大、耗时多、难以大规模进行,
访谈调查样本一般较小; (2)缺乏隐秘性:当面作答、缺乏隐秘性,对于一些敏感问题,
往往会使用权被访者回避或不作真
实的回答;
(3)受访谈员影响大:不同访谈员的个人特征,可能引起被访
者的不同心理反应
,从而影响回答内容,访谈员的价值观、态度、谈
2
话的水平等都会影响被访者,造成访谈结果的偏差;
(4)记录困难:如果访
谈者不同意用现场录音,对访谈员的笔
录速度要求就很高,没有进行专门速记训练的访谈员,往往无法完
整
地将谈话内容记录下来,追记和补记往往会遗漏很多信息;
(5)处理结果难:访谈调查有
灵活的一面,但同时也增加了这
种调查过程的随意性。不同被访者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的答案,这样对访谈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就比较复杂,由于标准化程度低,
难以作定量分析。
(三)访谈调查法的适用范围
1、适用于教育调查、心理咨询、征求意见、个案研究;等;
2、适用于调查的问题比较深入,调查对象差别较大,调查的样
本较小,调查的场所不易接近等情况;
(四)访谈调查法的类型
1、以访谈员对访谈的控制程度划分
(1)结构性
访谈:也称标准性访谈,它要求有一定的步骤,由访
谈员按事先设计好的访谈调查提纲依次向被访者提问
并要求被访者
按规定的标准进行回答。访谈提纲标准化,这种访谈把随意性降低到
最小程度,能
比较完整地收集到所需要的研究资料。访谈计划通常包
括访谈的具体程序、分类方式、问题、提问方式、
记录表格等。它适
合于量的研究。
(2)非结构性访谈
也称自由式访谈。非结构性
访谈事先不制定完整的调查问卷和详
细的访谈提纲,也不规定标准的访谈程序,而是由访谈员按一个粗线
条的访谈提纲或某一个主题与被访者进行交谈。这种访谈有较大的弹
性,能根据访谈的需要灵活
地转换话题,变换提问方式和顺序,追问
重要线索,这种访谈收集资料丰富且深入,比较适合质的研究、
心理
3
咨询和治疗等“深层访谈”。
(3)半结构性访
谈:介于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之间的一种
访谈方式,它有调查表或访谈问卷,有结构性访谈的严谨
和标准化的
题目,访谈员虽然对访谈结构有一定的控制,但给被访者留有较大的
表达自己观点和
意见的空间。访谈员事先拟定的提纲可以根据访谈的
进程随时进行调整。在质的研究中,研究的初期多运
用非结构性访谈,
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进行半结构性访谈,对以前访谈中的重要问题
和疑问作
进一步的提问和追问。
2、以调查对象数量划分
(1)个别访谈:逐一进行的访谈。 (2)集体访谈:由一名或数名访谈员亲自召集一些调查对象就访
谈员需要调查的内容征求意见的调
查方式。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
互相探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收集到较广泛和全面的信息。参加人
需要有代表性、人数不超过10人,访谈员要有驾驭能力,及时引导
被访者回到调查内容中来。
3、以人员接触情况划分
(1)面对面访谈
(2)电话访谈
(3)网上访谈
4、以调查次数划分
(1)横向访谈:又称一次性访谈。以收集事实怀材料为主,访谈
内容比较单一、访谈时间短。
(2)纵向访谈:又称多次性访谈或重复性访谈,它是指多次收集
固定研究对象有关资料的跟踪
访谈,也就是对同一样本进行两次以上
的访谈以收集资料的方式,常用于个案研究、验证性研究、质的研
究。
二、怎样进行访谈调查
4
1、准备阶段
(1)访谈前的准备
①制定访谈计划:规定好访谈调查的目的、类型、内容、对象、<
br>调查的时间,编写好访谈调查的提纲,准备好访谈所需要的工具(访
谈问卷、访谈大纲、访谈记录
表、各种证明材料、证件、采访机、录
音机等)。访谈内容大致分为三类:事实调查(由被访者提供自己
确
实知道的一般情况)、意见征询(征求被访问者对某些问题的意见、
观点);个人的基本情况
,包括个人经历、兴趣、爱好、动机、信仰、
思想特点、个性特征、心理品质以及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
。
②编制访谈问卷或提纲:与书面问卷相似,但问题设计要口语
化,因为这里需要口头提问口
头回答。访谈提纲包括访谈的程序、主
要问题及排列顺序。
③选择访谈对象
④培训
访谈员:应有的素质:A、掌握访谈调查的性质、目的
和方法之间的关系;B、熟悉访谈调查的类型、具
有选择访谈调查类
型的能力;C、掌握访谈调查的方法、熟悉访谈调查的技巧;D、掌握
收集、
判断、分析访谈资料的能力。
⑤试谈与修改问卷或提纲:
⑥访谈前的预约:约定好访
谈的时间、地点和场合,然后再发
一个书面通知(通知包括访谈目的、意见、内容,研究者身份及研究<
br>单位、访谈的时间和地点、访谈员姓名)
(2)访谈准备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准备阶段
应注意:准备恰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访谈对象、考虑
合适的交谈主题、提问方式和措辞。
2、访谈阶段
(1)进入访谈现场:尽快接近被访者(自我介绍、说明来意;
5
出示名片;携带标明单位的包或文件夹;请一位被访问者熟悉的人介
绍等);建立融洽的访谈气氛;按计划进行访谈;认真做好访谈记录;
(2)访谈阶段应注意
的问题:让被访者了解访谈调查的目的
和价值;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提问题要简单明了、
易
于回答;要善于观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掌握访谈时间;要严格保密
性原则。
3、结束阶段
(1)结束访谈:掌握时间(电话访谈20分钟、结构性访谈
45分钟、集
体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不要超过2小时),结束时间以不
影响被访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为原则;掌握
行为(暗示访谈可以
结束—我今天访谈的内容就是这些内容;身体语言—收拾录音机、合
上记录
本、站起身、看表等);结束语(感谢、如果还需要访谈可以
约好下次访谈时间地点)。
(2)访谈后的工作:初步整理资料、补记访谈记录、对资料进
行分析综合。
三、访谈调查应掌握哪些技巧
1、怎样提问
(1)问题的类型:开
放型(用怎么样、为什么、是什么来开
头提问)与封闭型(只需要回答是与不是);具体型(具体和细节
问
题,如你在上课时是如何记笔记的?)与抽象型(有较高概括性问题,
如你对教育调查及应用
写作课有何改进的建议?);清晰型(如你今
天上了几节语文课)与含混型(你对两课的教学方法和考试
方法有何
意见?);辅助性问题(过渡性问题—先谈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以
打开课题;验证性
问题—验证是否回答真实;过滤性问题—如你课余
看武侠小说吗?如无,则下面对作品评价的问题就不需
要问了)。
(2)提问应注意的问题:提问要明确清晰、对回答不作任何评
6
价、维持被谈者的访谈动机、注意非语言交流(点头、记录、笑一下、拉近距离、东张西望、频频看表、站起坐下等)
2、怎样倾听
(1)倾听的方式:
行为层面上的“听”(表面的听—实际思绪开
了小差、消极的听—听到了陈述但意义没听进去、积极的听
—注意力
集中、且有语言交流);认知层面上的“听”(强加的听—用自己的意
义来理解访谈者
说的话、接受的听—主动接受和捕促被访者给予的信
息和语言背后的含义、建构的听—与被访者共同探讨
建构新的“现
实”);情感层面上的“听”(无感情的听、有感情的听、共情的听)。
(2)
倾听应注意的问题:不轻易打断被访者、接受沉默(被访者
沉默可能是思考问题、也可能是问题回答完了
)
3、怎样回应
(1)回应的类型:认可,重复、重组和总结,澄清,追问,自
我暴露(介绍自己与被访人有共同的经历)。
(2)回应应注意的问题:要以非指导性的态度,避免
论说型和
评价型的回应、追问和适时适度、用被访者的言语和概念追问。
4、怎样记录
(1)记录的方法:人员记录、机器记录。
(2)记录应注意的问题:尽可能用原话记录、边
听边记、其他记
录要有区别(区分被访者直接回答和追问、解释、提问等)、记录访
谈员的资料
。
7
第六章
教育调查法—访谈调查法
这一讲主要探讨三个问题,什么是访谈调查法?怎样进行访谈调
查?访谈调查应掌握哪些技巧?
一、什么是访谈调查法
(一)访谈调查法的涵义
访谈调查法是指通过与研究对
象交谈来收集所需资料的调查方
法,又访谈法、谈话法或访问法。研究性访谈与一般的谈话最本质的区别是:研究性的访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谈话,它的
针对性很强,谈话的过程紧紧围
绕着研究的主题展开;而一般情况下
的谈话,它是一种非正式的谈话,它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性很强。
(二)访谈调查法的特点
1、优点
(1)灵活
①方式灵活:访谈调查
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
向被访者提出问题,通过被访者的答复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这
种调
查方式灵活多样,方便易行,可以按照研究的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
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②弹性大:访谈调查是访谈员与被访者交流、沟通的过程。这种
方式具有较大的弹性,访谈员在
事先设计问题时,是根据一般情况和
主观想法制定的,有些情况不一定考虑十分周全,在访谈中,可以根
据被者的反映,对调查问题作调整或展开。如果被访者不理解问题,
可以提出询问、要求解释,
如果访谈员发现被访者误解问题也可以适
时地解说或引导。
(2)准确
①消除顾虑:访谈调查是访谈与被访者直接进行交流,可以通过
1
访谈员使被访谈者消除顾虑,放松心情,作周密思考后再回答问题,
这样就提高了调查材料的真
实性和可靠性;
②控制现场与节奏:访谈调查事行确定访谈现场,访谈者可以适
当地控制访谈
环境,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灵活安排访谈时间和内容,
控制提问的次序和谈话节奏,把握访谈过程的主
动权,有利于被访谈
者更客观地回答访谈问题;
③被访者的反应是自发的:由于访谈流程速度
较快,被访者在回
答问题时常常无法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因此所获得的回答往往是被访
者自发性
的反应,这种回答较真实、可靠;
④拒答率低:由于访谈常常是面对面的交谈,因此拒绝回答者较少,回答率较高。即使被访者拒绝回答某些问题,也可大致了解散他
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3)深入
①获得更多追问的机会:访谈者与被访者直接交往或通过电话、
上网间
接交往,具有适当解说、引导和追问的机会,因此可以探讨更
为复杂的问题,获取新的、更深层次的信息
;
②获得除回答外更丰富的信息:在面对面的谈话过程中,访谈员
不但要收集被访者的回答的
问题信息,还可以观察被访者的动作、表
情等非言语行为,以此鉴别回答内容的真伪,被访者的心理状态
。
2、访谈调查法的局限
(1)成本较高:访谈调查费用大、耗时多、难以大规模进行,
访谈调查样本一般较小; (2)缺乏隐秘性:当面作答、缺乏隐秘性,对于一些敏感问题,
往往会使用权被访者回避或不作真
实的回答;
(3)受访谈员影响大:不同访谈员的个人特征,可能引起被访
者的不同心理反应
,从而影响回答内容,访谈员的价值观、态度、谈
2
话的水平等都会影响被访者,造成访谈结果的偏差;
(4)记录困难:如果访
谈者不同意用现场录音,对访谈员的笔
录速度要求就很高,没有进行专门速记训练的访谈员,往往无法完
整
地将谈话内容记录下来,追记和补记往往会遗漏很多信息;
(5)处理结果难:访谈调查有
灵活的一面,但同时也增加了这
种调查过程的随意性。不同被访者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的答案,这样对访谈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就比较复杂,由于标准化程度低,
难以作定量分析。
(三)访谈调查法的适用范围
1、适用于教育调查、心理咨询、征求意见、个案研究;等;
2、适用于调查的问题比较深入,调查对象差别较大,调查的样
本较小,调查的场所不易接近等情况;
(四)访谈调查法的类型
1、以访谈员对访谈的控制程度划分
(1)结构性
访谈:也称标准性访谈,它要求有一定的步骤,由访
谈员按事先设计好的访谈调查提纲依次向被访者提问
并要求被访者
按规定的标准进行回答。访谈提纲标准化,这种访谈把随意性降低到
最小程度,能
比较完整地收集到所需要的研究资料。访谈计划通常包
括访谈的具体程序、分类方式、问题、提问方式、
记录表格等。它适
合于量的研究。
(2)非结构性访谈
也称自由式访谈。非结构性
访谈事先不制定完整的调查问卷和详
细的访谈提纲,也不规定标准的访谈程序,而是由访谈员按一个粗线
条的访谈提纲或某一个主题与被访者进行交谈。这种访谈有较大的弹
性,能根据访谈的需要灵活
地转换话题,变换提问方式和顺序,追问
重要线索,这种访谈收集资料丰富且深入,比较适合质的研究、
心理
3
咨询和治疗等“深层访谈”。
(3)半结构性访
谈:介于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之间的一种
访谈方式,它有调查表或访谈问卷,有结构性访谈的严谨
和标准化的
题目,访谈员虽然对访谈结构有一定的控制,但给被访者留有较大的
表达自己观点和
意见的空间。访谈员事先拟定的提纲可以根据访谈的
进程随时进行调整。在质的研究中,研究的初期多运
用非结构性访谈,
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进行半结构性访谈,对以前访谈中的重要问题
和疑问作
进一步的提问和追问。
2、以调查对象数量划分
(1)个别访谈:逐一进行的访谈。 (2)集体访谈:由一名或数名访谈员亲自召集一些调查对象就访
谈员需要调查的内容征求意见的调
查方式。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
互相探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收集到较广泛和全面的信息。参加人
需要有代表性、人数不超过10人,访谈员要有驾驭能力,及时引导
被访者回到调查内容中来。
3、以人员接触情况划分
(1)面对面访谈
(2)电话访谈
(3)网上访谈
4、以调查次数划分
(1)横向访谈:又称一次性访谈。以收集事实怀材料为主,访谈
内容比较单一、访谈时间短。
(2)纵向访谈:又称多次性访谈或重复性访谈,它是指多次收集
固定研究对象有关资料的跟踪
访谈,也就是对同一样本进行两次以上
的访谈以收集资料的方式,常用于个案研究、验证性研究、质的研
究。
二、怎样进行访谈调查
4
1、准备阶段
(1)访谈前的准备
①制定访谈计划:规定好访谈调查的目的、类型、内容、对象、<
br>调查的时间,编写好访谈调查的提纲,准备好访谈所需要的工具(访
谈问卷、访谈大纲、访谈记录
表、各种证明材料、证件、采访机、录
音机等)。访谈内容大致分为三类:事实调查(由被访者提供自己
确
实知道的一般情况)、意见征询(征求被访问者对某些问题的意见、
观点);个人的基本情况
,包括个人经历、兴趣、爱好、动机、信仰、
思想特点、个性特征、心理品质以及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
。
②编制访谈问卷或提纲:与书面问卷相似,但问题设计要口语
化,因为这里需要口头提问口
头回答。访谈提纲包括访谈的程序、主
要问题及排列顺序。
③选择访谈对象
④培训
访谈员:应有的素质:A、掌握访谈调查的性质、目的
和方法之间的关系;B、熟悉访谈调查的类型、具
有选择访谈调查类
型的能力;C、掌握访谈调查的方法、熟悉访谈调查的技巧;D、掌握
收集、
判断、分析访谈资料的能力。
⑤试谈与修改问卷或提纲:
⑥访谈前的预约:约定好访
谈的时间、地点和场合,然后再发
一个书面通知(通知包括访谈目的、意见、内容,研究者身份及研究<
br>单位、访谈的时间和地点、访谈员姓名)
(2)访谈准备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准备阶段
应注意:准备恰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访谈对象、考虑
合适的交谈主题、提问方式和措辞。
2、访谈阶段
(1)进入访谈现场:尽快接近被访者(自我介绍、说明来意;
5
出示名片;携带标明单位的包或文件夹;请一位被访问者熟悉的人介
绍等);建立融洽的访谈气氛;按计划进行访谈;认真做好访谈记录;
(2)访谈阶段应注意
的问题:让被访者了解访谈调查的目的
和价值;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提问题要简单明了、
易
于回答;要善于观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掌握访谈时间;要严格保密
性原则。
3、结束阶段
(1)结束访谈:掌握时间(电话访谈20分钟、结构性访谈
45分钟、集
体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不要超过2小时),结束时间以不
影响被访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为原则;掌握
行为(暗示访谈可以
结束—我今天访谈的内容就是这些内容;身体语言—收拾录音机、合
上记录
本、站起身、看表等);结束语(感谢、如果还需要访谈可以
约好下次访谈时间地点)。
(2)访谈后的工作:初步整理资料、补记访谈记录、对资料进
行分析综合。
三、访谈调查应掌握哪些技巧
1、怎样提问
(1)问题的类型:开
放型(用怎么样、为什么、是什么来开
头提问)与封闭型(只需要回答是与不是);具体型(具体和细节
问
题,如你在上课时是如何记笔记的?)与抽象型(有较高概括性问题,
如你对教育调查及应用
写作课有何改进的建议?);清晰型(如你今
天上了几节语文课)与含混型(你对两课的教学方法和考试
方法有何
意见?);辅助性问题(过渡性问题—先谈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以
打开课题;验证性
问题—验证是否回答真实;过滤性问题—如你课余
看武侠小说吗?如无,则下面对作品评价的问题就不需
要问了)。
(2)提问应注意的问题:提问要明确清晰、对回答不作任何评
6
价、维持被谈者的访谈动机、注意非语言交流(点头、记录、笑一下、拉近距离、东张西望、频频看表、站起坐下等)
2、怎样倾听
(1)倾听的方式:
行为层面上的“听”(表面的听—实际思绪开
了小差、消极的听—听到了陈述但意义没听进去、积极的听
—注意力
集中、且有语言交流);认知层面上的“听”(强加的听—用自己的意
义来理解访谈者
说的话、接受的听—主动接受和捕促被访者给予的信
息和语言背后的含义、建构的听—与被访者共同探讨
建构新的“现
实”);情感层面上的“听”(无感情的听、有感情的听、共情的听)。
(2)
倾听应注意的问题:不轻易打断被访者、接受沉默(被访者
沉默可能是思考问题、也可能是问题回答完了
)
3、怎样回应
(1)回应的类型:认可,重复、重组和总结,澄清,追问,自
我暴露(介绍自己与被访人有共同的经历)。
(2)回应应注意的问题:要以非指导性的态度,避免
论说型和
评价型的回应、追问和适时适度、用被访者的言语和概念追问。
4、怎样记录
(1)记录的方法:人员记录、机器记录。
(2)记录应注意的问题:尽可能用原话记录、边
听边记、其他记
录要有区别(区分被访者直接回答和追问、解释、提问等)、记录访
谈员的资料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