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方法
高薪职位-留学保险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种研究社会现象的工具。在社会现象研究领域,引入社会调查方法,可使社
会现象的研究
由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促进社会研究的进步。
定性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
以现有文献和局部的经验材料为依据,主要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和矛盾分
析的方法,对事物进行
分析研究。
定量研究:运用数学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理特征、数字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
方面进行研究。
社会测量是运用一定测量工具,按照一定法则对各种社会现象的属性(特征)进行测算
、量度,并用数字符号表
示出来的过程。
社会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1)信度:调查结果反映调查对象情况的可靠程度. 0.8以上
信度可分为三大类: 再查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
(2)效度:测量工具、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事物程度(准确性、有效性)
普查: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特点(1)调查空间具有广阔性(2)调查内容的全面性(3)结果的真实性
典型调查:
从调查对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典型,并通过对典型的调查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
其规律
的方法
.特点(1)调查点的代表性(2)调查内容的深刻性(3)调查的易行性
抽样
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并以对样本进行调查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方法.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取得资料,
并
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
抽样误差的概念抽样调查推算值与实际调查全部单位所得结果之差
2.产生原因
A.调查误差B.代表性误差
3.影响因素
A.与样本单位数成反比(多少合适)
B.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C.抽样方式
访问调查法:简称访谈法,是调查人员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向调查者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方法
2.种类:(1)根据访问对象:集体访问、个别访问
(2)地点
(3)访问内容
A.标准化访问(结构性访问)
B.非标准化访问(非结构性访问)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含义
整理:对搜集来的大量资料进行加工,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成为能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资
料
分析: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认识事物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分析、综合、总结
问题,形成正确的概
念和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描述性研究:是以了解某一事物
全貌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目的的调查研究,是按着客观的面貌进行调查的
一种类型。
描述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性研究。
2.解释性研究:是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目的的调查研究。
3.预测性研究:是对社会现象的 发展趋势作出推断和估计的一种调查研究。
4.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类型。
5.纵向研究: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现象历史演化研究。
6.趋势研究纵向研究的
形式之一。即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的了解,预示或测示将来的情况如
何。趋势研究多
用于发展规划、制定方针等方面的事实根据。
7.同期群研究:是对同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时间内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8.追踪研究:
纵向研究的形式之一。即对某一特定社会现象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进行定期的或不定期的调查研
究。这种
调查研究类型多用于对某种社会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或地位或质量等方面进行判断。
11.变量:是指某一社会调查研究现象包含有一个以上的变量值的概念。
12.命题:是一种关于调查研究结论的一个或多个概念或观点的表述。
13.假设:是指未经得到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
14.信度:是指调查中所运用的手段和取得资料的可靠性或真实性。
15.操作化:是指将抽象的概念和例题逐步分解为 可测量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
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亦称理论准备。它是一种先行的摸索性的初步研究,是为达到对所研究对象的
理论上的
认识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所做的准备。
1.全面调查:是指对被调查对象所有单位或全体的逐一进行的调查。
全面调查又称普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
体所作的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全面调查是一种 — 次性的调
查,其目的是把握某时点上或某一时期的一定范围
内的社会现象的基本情况。全面调查的
优点在于它能比较全面地正确地把握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为了
搞清国情、国力、属于一定时点
上的社会现象的总量而进行的全面调查,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
义。
3.经常性调查:是指结合日常登记和核算资料,通过定期报表而进行的一种经常的、连续不断的调查。
4. 专门调查: 专门调查是为了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专门调查与普查都是一次
性调查,二
者的区别是:普查的内容比较广泛,是多方面的,而专门调查只限于某一方面事实的调查,比
较单一。专门调查
目的明确,内容单一,针对性强,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少,便于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是
一种很好的调查方法。
5.重点调查: 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被调查对象的
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所谓重点单位
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方面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
的比重。重点调查就是指对那些在工作中列为重点单位的调查。
8.简单随机抽样:又称完全随机抽
样或纯随机抽样,是从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的调查总体中,完全随机的
抽取调查单位。
9.类型抽样:又称分层抽样,将全及总体按照某种标识划分为若干类型组。分组时应保持组间差异性或组内同
一
性,然后用纯随机抽样或等距抽样方法在各类型组内抽取样本单位。
10.系统抽样:
又称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是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的空间、时间或某些标识排列成顺序,然后
按相等的
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
11.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各单位划分为若干群或组,然后以群或组为
单位从其中随机抽选一些群,并对中选群的
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抽样组织方式。
12.多阶段抽样:是先抽大单位,再在大单位中抽取中单位,中单位中再抽小单位。
13
.配额抽样:又称定额抽样,它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型或层次,在各类中确定样本数目,是随机抽样中的分层抽样的复杂化。
14.偶遇抽样:又称自然抽样,这种抽样方法在确定样本时,即不作定额分配,又不作判断。
1.观察法:是观察着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工具去直接了解正在发生和发展的社
会现象的
一种研究方法。
2.无结构观察:一般是对所要求研究的现象和事物的情况不大了
解,因而对观察的对象、内容、进程和步骤等只
能作出粗略的设想。
3.有结构观察:又
称为有控制的观察。是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和事物的情况有相当的了解之后,根据调查的目的和
任务,对观
察的对象和项目、观察的进程、步骤和技术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和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具体实施观察,
使调
查结果达到标准化的程度。
文献法:就是通过搜集各种文献资料,摘取与调查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的方法。
41.普查:
普查也称为整体调查或全面调查,它是为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而对较大范围的地区部门中的每个对象都
无
一例外地进行调查。
42.定距尺度: 也称等级尺度、顺序尺度。它不仅能区分类别和等级,而且能
以等距测量单位衡量不同类别或不同
等级的差距。
43.置信水平:
置信水平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率。
44.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事先制定好观察计划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实施的观察。
问卷调查法:是采用邮寄、
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目的设计的问题,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
论的一种调查方法。
1.简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
答:农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聚居的地方
社会: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
调查:为了了解情况而进行考察(多指到现场)
方法: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某项任务中所采取的方式或手段
2.简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新特点。
答:1.适用范围的区域性 2.艰巨性
3.季节性
3.
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及基本要求。
答:基本要求:1.求实性:调查目的、调查态度、调查作风 2.动态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 数理化原则:数学方法移植到对社会的研究方法上
5.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6.逻辑方法原则 原则:客观性、系统性、科学性
4.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
①社会调查研究是认识现实社会的重要手段。
②社会调查研究为正确地制定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③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答:一、意义:1.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社会调查
2.农村社会调查促进了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3.农村社会调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二、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社会调查中取得的经验
1.坚持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2.坚持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1)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2)以群众路线为根本保证
(3)以被调查者为良师、益友
3.坚持以矛盾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1)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
(2)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3)在阶级社会坚持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简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分类。
社会调查研究按
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描述型研究和解释型研究。描述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情况及事件,即
对社会事
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在这类研究中,研究者一般没有或较少议论。解释型研
究
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规律为目的,一般是从理论假设出发,对原因与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做一假设,再通过观察、调查来检验假设;同时努力通过表象发现其本质及规律。
社会调查研究依时
序可分为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两种类型。横剖研究也称横向研究、截面研究,是指收集某
一时点的有关资
料,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横截面上的状况,或者分析在这一时点上不同变量间的关系的调查研
究。横剖研
究方式的优点是调查面广、数据格式较统一,便于反映在某一横截面上的总体情况,分析某一社会事
实中
不同部分的特点。但仅仅基于某个时点的社会调查难以反映深层次问题。纵贯研究也称纵向研究、历时研
究,是指对不同时点或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社会事实历史演化的研究,用以描述现象的变化和前后间的逻辑关系,以期了解其发展变化及规律性。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一是趋势研究,即对某一社会事实随时间推移而变
化
的研究;二是同期群研究,又称为人口特征组研究,即对某一社会特殊群体在不同时点的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
揭示其规律的研究;三是追踪研究,又叫同组研究,即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研
究。纵贯研究的
优点是可以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找出蕴于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及其规律,研究的内容
和结论比较深入。但纵
贯研究较横向研究在时间与物资的花费要多一些,因此调查范围一般不宜过大。
依据调查的性质,社会调查研究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依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
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全面调查即普查。非全面调查则分为抽样调查和个
案调查两类。
1.如何选择课题?影响课题确定的因素有哪些?
答:选课题的原则:1.需要性
2.科学性 3.可行性 4. 创造性
意义:决定着1. 调查的总方向、总水平;2.
方案设计、制约着调查的全过程
3. 调查的成败和调查成果的社会价值;4.
调查所用的手段和方法
2.进行探索性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探索性研究有哪些方法?
答:目
的:1.仅仅为了满足研究者了解某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2.探讨开展更为周密研究的可能性;3.发展可用<
br>于更为周密的研究的方法。
3.如何设计调查研究方案?
4.如何对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进行操作化?
5.考虑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时需要明确哪些问题?
6.安排调查时间与步骤需考虑哪些情况?
1.简述全面调查的涵义、类型及其方法。
2.简述普查的特点、作用、适用条件、具体方式和组织原则。
答:特点:
①.调查空间的广阔性;②.调查内容的全面性;③.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作用:①.普查能为领导者
、管理者提供某一客观事物或某种社会现象的全面数据和资料,以便掌握基本的国情、
省情、市情和县情
等。
②.普查的结果能作为领导机关、管理部门制定或修订某种全面规划的客观依据。
适用条件:
具体方式:①.专门组织的普查;②.利用日常的统计基础进行的普查。
组织原则:①.调查时间的一致性;②.调查方法的统一性;③.调查项目的同一性。
优点:全面、真实。
局限性:①.普查获得的材料广而不深;②.普查不宜经常进行,工作量大,花费大。
3.简述经常性调查的涵义、组织形式、局限性要求和适用条件。
4.重点调查的特点是什么?
5.典型调查时要选择典型单位应注意哪些问题?简述对典型调查的评价。
答:特点:①.调查点的代表性;②.内容的系统性、深刻性;③.典型调查的易行性。
评价:1.优点:①.面对面直接调查,真实可靠,第一手资料; ②.系统深入调查
③.花费的物力、财力小
2.局限性:①.典型的选择易受调查者主观意志左右;②.代表性不完全
;
③.区分哪些是普遍,哪些是特殊较困难
6.简述抽样调查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答:特点:①.按随机的原则抽选样本单位;②.从数量上推算总体;
③.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适用范围:①.当一些社会现象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观
察,而又需要了解事物的全面情况时,可以采用抽样调
查取得资料;②.研究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虽可进
行全面调查,但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只需要抽样调查其中的一
部分就可以推算总体,得到人是某种事物
的结论;③.应用抽样调查资料对普查或全面调查统计资料的质量进行检
查和修正;④.当被研究的总体
单位数无限多,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时,只能进行抽样调查。
7.如何用抽样方法来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样本的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对调查对象的分析,主观地,有意识地在研究
对象的总体
中进行选择.叫非概率抽样.
另一类是依据概率理论,按照随机原则选择样本,完全不带调查者的主观意识,称为概率抽样.
8.个案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对比。如何进行个案调查?
9.简述各种方法的应用比较。
1.简述问卷的基本结构。
答:①.封面信;②.指导语;③.问题及答案;④.其它资料。
2.如何设计问卷的总框架?
答:原则:①.坚持扣题、清晰、精炼、有特色的设计原则;②
.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虑问题;③.要充分考虑到
被调查者的素质和情绪。
3.问卷语句设计中应注意什么?
4.如何设计问卷的答案?
5.问卷编排应遵守什么原则?
6.论述问卷调查法。
①问卷调查法的基本结构包括问卷的题目、调查与填表说明信、•问卷的主体内容、调查实施情况纪录。
•②问卷设计的总框架包括设计问卷提问语句和对问卷资料进行分析的总思路。总框架采用图示法。
③问卷语句设计包括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假设性提问。
④问卷答案的设计分为封闭式和开放
式两种。•封闭式问题答案设计的类型有:定类、定序、定距、定比答案设
计。
⑤对问卷进行编排的修改。
简述访谈的类型及访谈的特点。
•①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被调查者面谈口问的形式来搜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②访谈法的特点: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回复率高、控制性较强。
③个别访谈的技巧:选择
合适的访谈环境、制造愉快的访谈气氛;•复述的运用;正确运用记录;对涉及个人隐私
和羞于开口的问
题要妥善处理;•对被访者的回答进一步探索。
2.集体访谈有哪些优缺点?集体访谈时应注意什么?
.进行集体访谈搜集资料时应该注意(1)要对参加访谈的人进行选择,参加者应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代
表性。
(2)参加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7-8人为宜。(3)要注意造成访谈气氛,让被访者由轻松的
漫谈逐步地转入正
题。(4)要注意控制访谈人的相互影响及方向。
3.如何进行个别访谈?
访谈的过程就是访谈者提问与被访者回答的过程。对这个过程能否做到有效控制是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
而一定的
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
(1)提问方法
在提问时,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从简单问题入手。
第二,提
问有序。如果是结构式访谈,就应该严格按照访谈之前拟订的提问提纲,由简至繁地按顺序进行访
谈。对
于非结构式访谈,要注意根据所谈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提问。
第三,适时追问。
第四,题目转换自然。
第五,注意引导。引导性提问切忌使用生硬的、刺激性的语言。还可以
采用动作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话题。
或者用复述的方法进行引导。
第六,保持客观中立。提问不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能对被访者的答案进行诱导。
第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
第八,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
(2)行为方式
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从而实现对访谈过程的控制。
礼貌、谦虚、诚恳、耐心是访谈者自始至终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表现。还要善于运
用表情和动作控制访谈
进程。访谈者的表情一定要生动,能够根据被访者所谈情境而变化。要注意一些动
作细节对被访者的影响。
4.访谈中应掌握哪些技巧?
1.简述观察法的涵义、类别和基本原则。
答:涵义:是观察着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自己的
感官和借助于工具去直接了解正在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现象的一
种研究
方法。
类别:①.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无结构观察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②.直接
观(活的社会现象)
察和间接观察(物化的社会现象);③.系统观察和随机观察;④.定性观察和定量
观察;⑤.主题观察和转向观
察;⑥.描述性观察和分析性观察。
基本原则:①.坚持观察的客观性;②.观察的全面性原则。
评价:一、优点:直观性、客观性、简便易行
二、缺点:表面性、偶然性、受时空等条件的限制;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科学认识的真正起点。
2.论无结构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也称无结构观察、无控制观察或简单观察,
是没有先期具体设计要求的观察类型。
它一般只要求观察者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一个大致的观
察内容和范围,但是并没有很明确的研究假设
和具体的观察内容与要求;也不是仅专注于某些特定的行为
与现象,而是到观察现场去根据当时环境和条件变化
随时进行观察内容和观察角度的调整。无结构观察比
较灵活,适应性较强,而且简便易行,因此最为常用。但非
结构式观察所得的材料分散在许多方面,也没
有制定适于量化的观察结构,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和严格的对比研
究。它主要用于对观察对象的定性分析
。
3.试论有结构观察。
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也称有结构观察、有控制观察或系统观察
,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观察项目和要求进行观
察的类型。它要求事先对要观察的内容进行分类并加以标准
化,明确研究假设,规定要观察的内容和记录方法,
并统一制定观察表格或卡片,卡片上明确列出各种观
察范畴和分类,观察者只须在相应的格内标记,而不做出自
己的评价。在实际观察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
计要求进行观察,并作详细的观察记录。结构式观察有些类似于问
卷调查,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也近
似于对问卷资料的处理分析,即可进行定量分析和相关分析。但它缺乏弹
性,而且比较费时。
4. 实地观察应注意的问题。
答:1.选择观察的对象和环境;2.选准观察的对象和场合
;3.灵活安排观察的程序;4.与观察者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
5.努力减少观察活动对观
察者的影响;6.边观察边思考;7.及时做好观察记录;8.制作观察记录工具。
1.简述文献研究的特点和作用。
答:特点:数量多;分布分散;各种文献的内容重复交叉,相互渗透;记录手段和载体形式多样。
作用:①.能作为社会调查研究先导;②.能为比较研究和动态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
③.能为社会现象的研究提供现实的依据。
2.试述文献性研究的特点及步骤。
3.如何进行文献的内容分析?
简述资料整理的意义和标准。
资料整理的意义
①资料整理是对社会调查工作质量的全面检查和进一步深化;
②资料整理是对社会调查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的开始;
③资料整理是社会调查积累资料的需要
2.简述资料整理的步骤和内容。
3.试论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的整理。
定性资料
整理:定性资料是指文字资料,主要包括包括无结构式访问和观察的记录和以文字形式叙述的文献资
料。
定性资料的整理方法在通常情况下可划分为审查、分类和汇编三个基本步骤。
定量资料整理:定量资料
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资料,主要是指所收集到的数字及其组成的图文、图表资
料。另外,很多文
字资料,在经过了审核、分类并赋予一定数值之后,也转化成了数据资料。定量资料整理的一
般程序包括
数字资料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几个阶段。
1.简述调查报告的特点。
第一,真实性。调查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结果。
第二,针对
性。必须是针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所作的有实际意义的描述、分析和建
议;必须
针对具体的调查报告的阅读对象。
第三,典型性。无论是观点还是事实,都应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四,指导性。调查报告应为
人们提供决策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理论研究的参考,即使是描述式调查
报告,也要做到给人以启示
。
第五,时效性。调查报告必须及时地服务于当前的社会需要。
2.简述调查报告的种类及其特点。
3.试论述撰写调查报告的步骤及各步骤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这是调查报告的首要问
题。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
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它是对调查主
题进一步确认或收缩、放大、分解、修正、提升的过程。调查报
告的观点,是调查者对调查对象提出的看
法与评价,也是调查报告主题(中心论点)的发散。观点构成调查报告
的论点,分为不同的层次:中心论
点,即调查报告主题;下有若干说明主题的分论点。分论点之下,还可以视需
要,设若干并立的基本论点
。这些论点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调查报告的骨架。
(2)精选素材。素材是支撑调查报告主题和
观点的基础。调查报告要根据主题和观点的需要,精心筛选素
材,作为说明论点的论据。要做到:选取可
靠资料;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选取有力的资料;选取新
鲜的资料;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
(3)拟订提纲。拟订提纲就是要以书面形式对作者的初步构思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完善化、定
型化。其
内容通常包括:(1)标题。(2)观点句,也叫中心论点句或主题句,概括全篇的基本观点的
语句,作用是使作
者牢记报告的中心之所在。(3)内容纲要,是提纲的主体部分,分条分项反映正文的
构成状况。它不是观点和资
料的简单罗列,而是精心设计的逻辑框架,使观点和资料在其中能居于最恰当
的位置。其详略可自定。
(4)起草报告。在拟定提纲之后,便可以着手起草调查报告。在写作过
程中,不但要按照提纲推衍成文,还
必须讲求具体的写作方法。后者除了前述格式方面的要求外,主要指
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仔细推敲语言等。从
表达方式的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要更多地
采用非纯文字表达形式,即图表、数字等。从文体
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一种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
结合的文体。但无论普通调查报告还是学术调查报告,都
以记叙和说明为主,只是后者议论的比重更大些
。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做到朴实、
准确、简明、庄重、修辞。
(5)修改定稿。调查报告的写作和其他文章一样,一般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对初稿仔
细修改。修
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检查的范围是格式、观点、资料、字句。检查的常用方法有
三种:诵
读法;冷却法;请教法。在反复检查的基础上应集中修改,最后定稿。
4.简述调查报告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调查报告并无固定的结构方面的要求,形式可以多种
多样。往往是根据其主题,选用恰当的格式。目前最常见的
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
和结尾几个部分。
标题是调查报告的名称,用以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
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
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导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用一段简明扼要
的文字,概括调查研究的起因、目
的、意义;调查对象、范围、主要调查方式、手段和经过;调查报告的
基本观点,等等。其作用在于使读者对全
文先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况、列举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成。其内容
包括提
出问题,引出观点,阐明全部有关论据,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分析研究的方法等。
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
尾、预测性结尾、号召性结尾和补充性结尾等。结尾并非必有,而是根据需要而定。
5.简述调查报告的写作特点。
1.如何对概念和命题进行操作化?
①明确概念的确切含义。
②进行探索性研究确定概念操作化的框架。
③对概念或命题进行分析。
2.运用观察法搜集信息有那些优缺点?(9分)
请举例说明如何处理问卷调查中问卷语句设计的有关问题。
45.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在社会现象的认识上,有哪些主要区别?
46.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47.简述重点调查的特点。
49.试述自填问卷与访问问卷的异同。
50.试述观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少误差的方法。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5.从历史发展过程看,社会调查可分为哪些基本类型?
答:迄今为止的社会调查可分为四
大类:(1)行政统计调查。开始于17世纪。(2)社会问题调查。广泛开展于19
世纪。(3)民意
调查和市场调查。开始于20世纪,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
(4)研究性调查。开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与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息息相关。
46.主观抽样中“主观”的含义是什么?
答:一种是主观判断的意思。另一种含义是“有目的地”选择样本的意思。
47.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选题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1)必要性。研究课题应当针
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以及具有潜在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
值的问题。
(
2)创造性。研究课题应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要能够提供新知识、新方法、新观点和新思想,或能解答空白领域
中的问题。
(3)可行性。研究课题的解答具备了科学条件、多种社会条件和主观条件,提出
的问题能由科学来解答。
(4)适当性。研究课题要与研究目的或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相适应,要与研究力量和研究能力相适应。
2、资料整理工作大体可分为哪几步
①设计和编制资料的汇总方案。
②对资料进行审核。
③对资料进行科学分类或分组。
④对资料整理结果的显示。
7、对概念进行操作化的步骤有哪些?
①明确概念的确切含义;
②进行探索性研究确定概念操作化的框架;
③对概念或命题进行分解;
④确定命题的评价体系。
五、论述题:
2、试述调查资料理论分析的含义和基本原则,结合实例叙述调查资料理论崐分析的一般步骤。
①调查资料的理论分析是对调查资料系统化的理论认识的分析。
②调查资料理论分析的基本原
则有:必须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以科学的方法为工具;坚持实事求是和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的原则;•要保持调查资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③理论分析的一般步骤有:了解整体资料进行总体思
考;•发掘个体材料,展开分类资料;运用全部资料论证中心
问题的假设。
4、试论调查研究中的信度与效度。
①信度是指调查中所运用的手段和取得资料的可靠性或真实性。
检验信度的方法有:再测方法;复本方法;对分方法。
②效度是指调查方法及其所取得资料的正确程度,即准确性。
检验效度的三种形式有:表面有效性;准确效度(或实证效度);•结构效度。
③信度与效度的统一。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信度与效度不能统一的若干情况。
5、试论调查报告的撰写。
①确定调查报告的主体。
②取舍资料。③拟定提纲。
④撰写报告。⑤修改报告。
7.简述操作化的作用。(1)可以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
进行。(2)可以使概念或命题量化,从
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避免了分析的片面性
。(3)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建立在量的基础上,可
以使定性分析避免主观臆断。
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命题进行操作化?
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
,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
的、可测量的指标,以
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
操作化的作用是便于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
量。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
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模糊或含义
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
概念、子概念组合而成的。一个概念越抽象,它
所包含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
具体化、操作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
物进行观察和度量。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需要对概念和命题的变量进行度量,这就要将抽象定义转化为
操作定义。所谓操作定义就是
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做得说明。其做法是把抽象定义一
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分
解为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都是与概念和命题中
的变量相对应的。这一过程就是对概念和命
题的操作化过程。
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的关键就是
寻找一定的、能够明显区分的测量指标来说明概念的属性,其中每一项指标反映
概念和命题的某一方面或
某一变量。寻找测量指标可以综合采用经验的办法和理性的办法。经验的办法是研究者
通过对概念的大致
理解,提出若干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理性的办法是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找出概念和命
题的各种含
义,根据其变量列出备选的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对于复杂的概念和命
题,选
出的测量指标往往很多。
为了明确其中变量的层级和变量间的关系,人们通常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指标。
至此,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即告完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种研究社会现
象的工具。在社会现象研究领域,引入社会调查方法,可使社会现象的研究
由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促
进社会研究的进步。
定性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以现有文献和局部的经验材料为依据,主要运用演绎
、归纳、比较、分类和矛盾分
析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分析研究。
定量研究:运用数学方法对社
会现象的数理特征、数字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社会测量是运用一定测量
工具,按照一定法则对各种社会现象的属性(特征)进行测算、量度,并用数字符号表
示出来的过程。
社会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1)信度:调查结果反映调查对象情况的可靠程度. 0.8以上
信度可分为三大类: 再查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
(2)效度:测量工具、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事物程度(准确性、有效性)
普查: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特点(1)调查空间具有广阔性(2)调查内容的全面性(3)结果的真实性
典型调查:
从调查对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典型,并通过对典型的调查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
其规律
的方法
.特点(1)调查点的代表性(2)调查内容的深刻性(3)调查的易行性
抽样
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并以对样本进行调查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方法.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取得资料,
并
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
抽样误差的概念抽样调查推算值与实际调查全部单位所得结果之差
2.产生原因
A.调查误差B.代表性误差
3.影响因素
A.与样本单位数成反比(多少合适)
B.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C.抽样方式
访问调查法:简称访谈法,是调查人员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向调查者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方法
2.种类:(1)根据访问对象:集体访问、个别访问
(2)地点
(3)访问内容
A.标准化访问(结构性访问)
B.非标准化访问(非结构性访问)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含义
整理:对搜集来的大量资料进行加工,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成为能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资
料
分析: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认识事物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分析、综合、总结
问题,形成正确的概
念和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描述性研究:是以了解某一事物
全貌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目的的调查研究,是按着客观的面貌进行调查的
一种类型。
描述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性研究。
2.解释性研究:是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目的的调查研究。
3.预测性研究:是对社会现象的 发展趋势作出推断和估计的一种调查研究。
4.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类型。
5.纵向研究: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现象历史演化研究。
6.趋势研究纵向研究的
形式之一。即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的了解,预示或测示将来的情况如
何。趋势研究多
用于发展规划、制定方针等方面的事实根据。
7.同期群研究:是对同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时间内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8.追踪研究:
纵向研究的形式之一。即对某一特定社会现象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进行定期的或不定期的调查研
究。这种
调查研究类型多用于对某种社会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或地位或质量等方面进行判断。
11.变量:是指某一社会调查研究现象包含有一个以上的变量值的概念。
12.命题:是一种关于调查研究结论的一个或多个概念或观点的表述。
13.假设:是指未经得到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
14.信度:是指调查中所运用的手段和取得资料的可靠性或真实性。
15.操作化:是指将抽象的概念和例题逐步分解为 可测量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
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亦称理论准备。它是一种先行的摸索性的初步研究,是为达到对所研究对象的
理论上的
认识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所做的准备。
1.全面调查:是指对被调查对象所有单位或全体的逐一进行的调查。
全面调查又称普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
体所作的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全面调查是一种 — 次性的调
查,其目的是把握某时点上或某一时期的一定范围
内的社会现象的基本情况。全面调查的
优点在于它能比较全面地正确地把握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为了
搞清国情、国力、属于一定时点
上的社会现象的总量而进行的全面调查,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
义。
3.经常性调查:是指结合日常登记和核算资料,通过定期报表而进行的一种经常的、连续不断的调查。
4. 专门调查: 专门调查是为了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专门调查与普查都是一次
性调查,二
者的区别是:普查的内容比较广泛,是多方面的,而专门调查只限于某一方面事实的调查,比
较单一。专门调查
目的明确,内容单一,针对性强,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少,便于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是
一种很好的调查方法。
5.重点调查: 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被调查对象的
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所谓重点单位
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方面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
的比重。重点调查就是指对那些在工作中列为重点单位的调查。
8.简单随机抽样:又称完全随机抽
样或纯随机抽样,是从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的调查总体中,完全随机的
抽取调查单位。
9.类型抽样:又称分层抽样,将全及总体按照某种标识划分为若干类型组。分组时应保持组间差异性或组内同
一
性,然后用纯随机抽样或等距抽样方法在各类型组内抽取样本单位。
10.系统抽样:
又称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是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的空间、时间或某些标识排列成顺序,然后
按相等的
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
11.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各单位划分为若干群或组,然后以群或组为
单位从其中随机抽选一些群,并对中选群的
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抽样组织方式。
12.多阶段抽样:是先抽大单位,再在大单位中抽取中单位,中单位中再抽小单位。
13
.配额抽样:又称定额抽样,它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型或层次,在各类中确定样本数目,是随机抽样中的分层抽样的复杂化。
14.偶遇抽样:又称自然抽样,这种抽样方法在确定样本时,即不作定额分配,又不作判断。
1.观察法:是观察着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工具去直接了解正在发生和发展的社
会现象的
一种研究方法。
2.无结构观察:一般是对所要求研究的现象和事物的情况不大了
解,因而对观察的对象、内容、进程和步骤等只
能作出粗略的设想。
3.有结构观察:又
称为有控制的观察。是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和事物的情况有相当的了解之后,根据调查的目的和
任务,对观
察的对象和项目、观察的进程、步骤和技术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和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具体实施观察,
使调
查结果达到标准化的程度。
文献法:就是通过搜集各种文献资料,摘取与调查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的方法。
41.普查:
普查也称为整体调查或全面调查,它是为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而对较大范围的地区部门中的每个对象都
无
一例外地进行调查。
42.定距尺度: 也称等级尺度、顺序尺度。它不仅能区分类别和等级,而且能
以等距测量单位衡量不同类别或不同
等级的差距。
43.置信水平:
置信水平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率。
44.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事先制定好观察计划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实施的观察。
问卷调查法:是采用邮寄、
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目的设计的问题,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
论的一种调查方法。
1.简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
答:农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聚居的地方
社会: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
调查:为了了解情况而进行考察(多指到现场)
方法: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某项任务中所采取的方式或手段
2.简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新特点。
答:1.适用范围的区域性 2.艰巨性
3.季节性
3.
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及基本要求。
答:基本要求:1.求实性:调查目的、调查态度、调查作风 2.动态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 数理化原则:数学方法移植到对社会的研究方法上
5.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6.逻辑方法原则 原则:客观性、系统性、科学性
4.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
①社会调查研究是认识现实社会的重要手段。
②社会调查研究为正确地制定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③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答:一、意义:1.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社会调查
2.农村社会调查促进了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3.农村社会调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二、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社会调查中取得的经验
1.坚持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2.坚持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1)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2)以群众路线为根本保证
(3)以被调查者为良师、益友
3.坚持以矛盾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1)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
(2)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3)在阶级社会坚持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简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分类。
社会调查研究按
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描述型研究和解释型研究。描述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情况及事件,即
对社会事
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在这类研究中,研究者一般没有或较少议论。解释型研
究
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规律为目的,一般是从理论假设出发,对原因与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做一假设,再通过观察、调查来检验假设;同时努力通过表象发现其本质及规律。
社会调查研究依时
序可分为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两种类型。横剖研究也称横向研究、截面研究,是指收集某
一时点的有关资
料,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横截面上的状况,或者分析在这一时点上不同变量间的关系的调查研
究。横剖研
究方式的优点是调查面广、数据格式较统一,便于反映在某一横截面上的总体情况,分析某一社会事
实中
不同部分的特点。但仅仅基于某个时点的社会调查难以反映深层次问题。纵贯研究也称纵向研究、历时研
究,是指对不同时点或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社会事实历史演化的研究,用以描述现象的变化和前后间的逻辑关系,以期了解其发展变化及规律性。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一是趋势研究,即对某一社会事实随时间推移而变
化
的研究;二是同期群研究,又称为人口特征组研究,即对某一社会特殊群体在不同时点的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
揭示其规律的研究;三是追踪研究,又叫同组研究,即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研
究。纵贯研究的
优点是可以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找出蕴于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及其规律,研究的内容
和结论比较深入。但纵
贯研究较横向研究在时间与物资的花费要多一些,因此调查范围一般不宜过大。
依据调查的性质,社会调查研究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依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
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全面调查即普查。非全面调查则分为抽样调查和个
案调查两类。
1.如何选择课题?影响课题确定的因素有哪些?
答:选课题的原则:1.需要性
2.科学性 3.可行性 4. 创造性
意义:决定着1. 调查的总方向、总水平;2.
方案设计、制约着调查的全过程
3. 调查的成败和调查成果的社会价值;4.
调查所用的手段和方法
2.进行探索性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探索性研究有哪些方法?
答:目
的:1.仅仅为了满足研究者了解某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2.探讨开展更为周密研究的可能性;3.发展可用<
br>于更为周密的研究的方法。
3.如何设计调查研究方案?
4.如何对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进行操作化?
5.考虑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时需要明确哪些问题?
6.安排调查时间与步骤需考虑哪些情况?
1.简述全面调查的涵义、类型及其方法。
2.简述普查的特点、作用、适用条件、具体方式和组织原则。
答:特点:
①.调查空间的广阔性;②.调查内容的全面性;③.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作用:①.普查能为领导者
、管理者提供某一客观事物或某种社会现象的全面数据和资料,以便掌握基本的国情、
省情、市情和县情
等。
②.普查的结果能作为领导机关、管理部门制定或修订某种全面规划的客观依据。
适用条件:
具体方式:①.专门组织的普查;②.利用日常的统计基础进行的普查。
组织原则:①.调查时间的一致性;②.调查方法的统一性;③.调查项目的同一性。
优点:全面、真实。
局限性:①.普查获得的材料广而不深;②.普查不宜经常进行,工作量大,花费大。
3.简述经常性调查的涵义、组织形式、局限性要求和适用条件。
4.重点调查的特点是什么?
5.典型调查时要选择典型单位应注意哪些问题?简述对典型调查的评价。
答:特点:①.调查点的代表性;②.内容的系统性、深刻性;③.典型调查的易行性。
评价:1.优点:①.面对面直接调查,真实可靠,第一手资料; ②.系统深入调查
③.花费的物力、财力小
2.局限性:①.典型的选择易受调查者主观意志左右;②.代表性不完全
;
③.区分哪些是普遍,哪些是特殊较困难
6.简述抽样调查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答:特点:①.按随机的原则抽选样本单位;②.从数量上推算总体;
③.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适用范围:①.当一些社会现象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观
察,而又需要了解事物的全面情况时,可以采用抽样调
查取得资料;②.研究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虽可进
行全面调查,但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只需要抽样调查其中的一
部分就可以推算总体,得到人是某种事物
的结论;③.应用抽样调查资料对普查或全面调查统计资料的质量进行检
查和修正;④.当被研究的总体
单位数无限多,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时,只能进行抽样调查。
7.如何用抽样方法来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样本的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对调查对象的分析,主观地,有意识地在研究
对象的总体
中进行选择.叫非概率抽样.
另一类是依据概率理论,按照随机原则选择样本,完全不带调查者的主观意识,称为概率抽样.
8.个案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对比。如何进行个案调查?
9.简述各种方法的应用比较。
1.简述问卷的基本结构。
答:①.封面信;②.指导语;③.问题及答案;④.其它资料。
2.如何设计问卷的总框架?
答:原则:①.坚持扣题、清晰、精炼、有特色的设计原则;②
.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虑问题;③.要充分考虑到
被调查者的素质和情绪。
3.问卷语句设计中应注意什么?
4.如何设计问卷的答案?
5.问卷编排应遵守什么原则?
6.论述问卷调查法。
①问卷调查法的基本结构包括问卷的题目、调查与填表说明信、•问卷的主体内容、调查实施情况纪录。
•②问卷设计的总框架包括设计问卷提问语句和对问卷资料进行分析的总思路。总框架采用图示法。
③问卷语句设计包括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假设性提问。
④问卷答案的设计分为封闭式和开放
式两种。•封闭式问题答案设计的类型有:定类、定序、定距、定比答案设
计。
⑤对问卷进行编排的修改。
简述访谈的类型及访谈的特点。
•①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被调查者面谈口问的形式来搜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②访谈法的特点: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回复率高、控制性较强。
③个别访谈的技巧:选择
合适的访谈环境、制造愉快的访谈气氛;•复述的运用;正确运用记录;对涉及个人隐私
和羞于开口的问
题要妥善处理;•对被访者的回答进一步探索。
2.集体访谈有哪些优缺点?集体访谈时应注意什么?
.进行集体访谈搜集资料时应该注意(1)要对参加访谈的人进行选择,参加者应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代
表性。
(2)参加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7-8人为宜。(3)要注意造成访谈气氛,让被访者由轻松的
漫谈逐步地转入正
题。(4)要注意控制访谈人的相互影响及方向。
3.如何进行个别访谈?
访谈的过程就是访谈者提问与被访者回答的过程。对这个过程能否做到有效控制是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
而一定的
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
(1)提问方法
在提问时,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从简单问题入手。
第二,提
问有序。如果是结构式访谈,就应该严格按照访谈之前拟订的提问提纲,由简至繁地按顺序进行访
谈。对
于非结构式访谈,要注意根据所谈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提问。
第三,适时追问。
第四,题目转换自然。
第五,注意引导。引导性提问切忌使用生硬的、刺激性的语言。还可以
采用动作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话题。
或者用复述的方法进行引导。
第六,保持客观中立。提问不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能对被访者的答案进行诱导。
第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
第八,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
(2)行为方式
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从而实现对访谈过程的控制。
礼貌、谦虚、诚恳、耐心是访谈者自始至终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表现。还要善于运
用表情和动作控制访谈
进程。访谈者的表情一定要生动,能够根据被访者所谈情境而变化。要注意一些动
作细节对被访者的影响。
4.访谈中应掌握哪些技巧?
1.简述观察法的涵义、类别和基本原则。
答:涵义:是观察着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自己的
感官和借助于工具去直接了解正在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现象的一
种研究
方法。
类别:①.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无结构观察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②.直接
观(活的社会现象)
察和间接观察(物化的社会现象);③.系统观察和随机观察;④.定性观察和定量
观察;⑤.主题观察和转向观
察;⑥.描述性观察和分析性观察。
基本原则:①.坚持观察的客观性;②.观察的全面性原则。
评价:一、优点:直观性、客观性、简便易行
二、缺点:表面性、偶然性、受时空等条件的限制;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科学认识的真正起点。
2.论无结构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也称无结构观察、无控制观察或简单观察,
是没有先期具体设计要求的观察类型。
它一般只要求观察者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一个大致的观
察内容和范围,但是并没有很明确的研究假设
和具体的观察内容与要求;也不是仅专注于某些特定的行为
与现象,而是到观察现场去根据当时环境和条件变化
随时进行观察内容和观察角度的调整。无结构观察比
较灵活,适应性较强,而且简便易行,因此最为常用。但非
结构式观察所得的材料分散在许多方面,也没
有制定适于量化的观察结构,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和严格的对比研
究。它主要用于对观察对象的定性分析
。
3.试论有结构观察。
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也称有结构观察、有控制观察或系统观察
,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观察项目和要求进行观
察的类型。它要求事先对要观察的内容进行分类并加以标准
化,明确研究假设,规定要观察的内容和记录方法,
并统一制定观察表格或卡片,卡片上明确列出各种观
察范畴和分类,观察者只须在相应的格内标记,而不做出自
己的评价。在实际观察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
计要求进行观察,并作详细的观察记录。结构式观察有些类似于问
卷调查,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也近
似于对问卷资料的处理分析,即可进行定量分析和相关分析。但它缺乏弹
性,而且比较费时。
4. 实地观察应注意的问题。
答:1.选择观察的对象和环境;2.选准观察的对象和场合
;3.灵活安排观察的程序;4.与观察者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
5.努力减少观察活动对观
察者的影响;6.边观察边思考;7.及时做好观察记录;8.制作观察记录工具。
1.简述文献研究的特点和作用。
答:特点:数量多;分布分散;各种文献的内容重复交叉,相互渗透;记录手段和载体形式多样。
作用:①.能作为社会调查研究先导;②.能为比较研究和动态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
③.能为社会现象的研究提供现实的依据。
2.试述文献性研究的特点及步骤。
3.如何进行文献的内容分析?
简述资料整理的意义和标准。
资料整理的意义
①资料整理是对社会调查工作质量的全面检查和进一步深化;
②资料整理是对社会调查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的开始;
③资料整理是社会调查积累资料的需要
2.简述资料整理的步骤和内容。
3.试论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的整理。
定性资料
整理:定性资料是指文字资料,主要包括包括无结构式访问和观察的记录和以文字形式叙述的文献资
料。
定性资料的整理方法在通常情况下可划分为审查、分类和汇编三个基本步骤。
定量资料整理:定量资料
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资料,主要是指所收集到的数字及其组成的图文、图表资
料。另外,很多文
字资料,在经过了审核、分类并赋予一定数值之后,也转化成了数据资料。定量资料整理的一
般程序包括
数字资料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几个阶段。
1.简述调查报告的特点。
第一,真实性。调查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结果。
第二,针对
性。必须是针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所作的有实际意义的描述、分析和建
议;必须
针对具体的调查报告的阅读对象。
第三,典型性。无论是观点还是事实,都应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四,指导性。调查报告应为
人们提供决策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理论研究的参考,即使是描述式调查
报告,也要做到给人以启示
。
第五,时效性。调查报告必须及时地服务于当前的社会需要。
2.简述调查报告的种类及其特点。
3.试论述撰写调查报告的步骤及各步骤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这是调查报告的首要问
题。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
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它是对调查主
题进一步确认或收缩、放大、分解、修正、提升的过程。调查报
告的观点,是调查者对调查对象提出的看
法与评价,也是调查报告主题(中心论点)的发散。观点构成调查报告
的论点,分为不同的层次:中心论
点,即调查报告主题;下有若干说明主题的分论点。分论点之下,还可以视需
要,设若干并立的基本论点
。这些论点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调查报告的骨架。
(2)精选素材。素材是支撑调查报告主题和
观点的基础。调查报告要根据主题和观点的需要,精心筛选素
材,作为说明论点的论据。要做到:选取可
靠资料;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选取有力的资料;选取新
鲜的资料;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
(3)拟订提纲。拟订提纲就是要以书面形式对作者的初步构思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完善化、定
型化。其
内容通常包括:(1)标题。(2)观点句,也叫中心论点句或主题句,概括全篇的基本观点的
语句,作用是使作
者牢记报告的中心之所在。(3)内容纲要,是提纲的主体部分,分条分项反映正文的
构成状况。它不是观点和资
料的简单罗列,而是精心设计的逻辑框架,使观点和资料在其中能居于最恰当
的位置。其详略可自定。
(4)起草报告。在拟定提纲之后,便可以着手起草调查报告。在写作过
程中,不但要按照提纲推衍成文,还
必须讲求具体的写作方法。后者除了前述格式方面的要求外,主要指
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仔细推敲语言等。从
表达方式的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要更多地
采用非纯文字表达形式,即图表、数字等。从文体
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一种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
结合的文体。但无论普通调查报告还是学术调查报告,都
以记叙和说明为主,只是后者议论的比重更大些
。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做到朴实、
准确、简明、庄重、修辞。
(5)修改定稿。调查报告的写作和其他文章一样,一般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对初稿仔
细修改。修
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检查的范围是格式、观点、资料、字句。检查的常用方法有
三种:诵
读法;冷却法;请教法。在反复检查的基础上应集中修改,最后定稿。
4.简述调查报告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调查报告并无固定的结构方面的要求,形式可以多种
多样。往往是根据其主题,选用恰当的格式。目前最常见的
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
和结尾几个部分。
标题是调查报告的名称,用以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
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
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导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用一段简明扼要
的文字,概括调查研究的起因、目
的、意义;调查对象、范围、主要调查方式、手段和经过;调查报告的
基本观点,等等。其作用在于使读者对全
文先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况、列举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成。其内容
包括提
出问题,引出观点,阐明全部有关论据,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分析研究的方法等。
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
尾、预测性结尾、号召性结尾和补充性结尾等。结尾并非必有,而是根据需要而定。
5.简述调查报告的写作特点。
1.如何对概念和命题进行操作化?
①明确概念的确切含义。
②进行探索性研究确定概念操作化的框架。
③对概念或命题进行分析。
2.运用观察法搜集信息有那些优缺点?(9分)
请举例说明如何处理问卷调查中问卷语句设计的有关问题。
45.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在社会现象的认识上,有哪些主要区别?
46.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47.简述重点调查的特点。
49.试述自填问卷与访问问卷的异同。
50.试述观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少误差的方法。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5.从历史发展过程看,社会调查可分为哪些基本类型?
答:迄今为止的社会调查可分为四
大类:(1)行政统计调查。开始于17世纪。(2)社会问题调查。广泛开展于19
世纪。(3)民意
调查和市场调查。开始于20世纪,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
(4)研究性调查。开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与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息息相关。
46.主观抽样中“主观”的含义是什么?
答:一种是主观判断的意思。另一种含义是“有目的地”选择样本的意思。
47.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选题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1)必要性。研究课题应当针
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以及具有潜在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
值的问题。
(
2)创造性。研究课题应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要能够提供新知识、新方法、新观点和新思想,或能解答空白领域
中的问题。
(3)可行性。研究课题的解答具备了科学条件、多种社会条件和主观条件,提出
的问题能由科学来解答。
(4)适当性。研究课题要与研究目的或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相适应,要与研究力量和研究能力相适应。
2、资料整理工作大体可分为哪几步
①设计和编制资料的汇总方案。
②对资料进行审核。
③对资料进行科学分类或分组。
④对资料整理结果的显示。
7、对概念进行操作化的步骤有哪些?
①明确概念的确切含义;
②进行探索性研究确定概念操作化的框架;
③对概念或命题进行分解;
④确定命题的评价体系。
五、论述题:
2、试述调查资料理论分析的含义和基本原则,结合实例叙述调查资料理论崐分析的一般步骤。
①调查资料的理论分析是对调查资料系统化的理论认识的分析。
②调查资料理论分析的基本原
则有:必须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以科学的方法为工具;坚持实事求是和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的原则;•要保持调查资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③理论分析的一般步骤有:了解整体资料进行总体思
考;•发掘个体材料,展开分类资料;运用全部资料论证中心
问题的假设。
4、试论调查研究中的信度与效度。
①信度是指调查中所运用的手段和取得资料的可靠性或真实性。
检验信度的方法有:再测方法;复本方法;对分方法。
②效度是指调查方法及其所取得资料的正确程度,即准确性。
检验效度的三种形式有:表面有效性;准确效度(或实证效度);•结构效度。
③信度与效度的统一。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信度与效度不能统一的若干情况。
5、试论调查报告的撰写。
①确定调查报告的主体。
②取舍资料。③拟定提纲。
④撰写报告。⑤修改报告。
7.简述操作化的作用。(1)可以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
进行。(2)可以使概念或命题量化,从
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避免了分析的片面性
。(3)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建立在量的基础上,可
以使定性分析避免主观臆断。
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命题进行操作化?
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
,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
的、可测量的指标,以
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
操作化的作用是便于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
量。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
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模糊或含义
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
概念、子概念组合而成的。一个概念越抽象,它
所包含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
具体化、操作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
物进行观察和度量。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需要对概念和命题的变量进行度量,这就要将抽象定义转化为
操作定义。所谓操作定义就是
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做得说明。其做法是把抽象定义一
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分
解为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都是与概念和命题中
的变量相对应的。这一过程就是对概念和命
题的操作化过程。
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的关键就是
寻找一定的、能够明显区分的测量指标来说明概念的属性,其中每一项指标反映
概念和命题的某一方面或
某一变量。寻找测量指标可以综合采用经验的办法和理性的办法。经验的办法是研究者
通过对概念的大致
理解,提出若干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理性的办法是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找出概念和命
题的各种含
义,根据其变量列出备选的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对于复杂的概念和命
题,选
出的测量指标往往很多。
为了明确其中变量的层级和变量间的关系,人们通常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指标。
至此,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即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