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大纲

绝世美人儿
779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12: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混凝土强度计算-鼬怎么读


王力古代汉语大纲

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古代汉语是综合性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即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1-4册。该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统编教材之一。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又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本课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使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紧密结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选的基础上,讲授通论,使学生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同时,学习文选,应以解释词句为主,尤其是文选中涉及到的常用词,应抓住古汉语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的语感,注意体现语言课的特点。这是本门课的难点所在。要攻破这个难点,就是坚持少而精,循秩序渐进,注重练习,培养技能等项原则。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应确定重点篇章段落,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并通过习题课、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等环节检查教学效果。

因所选教材份量大,教学时数有限,故采取以下措施弥补:一是讲读与自学相结合。重点讲授第一、二两册、第三、四两册由学生自学。另,第一、二册中的文选、通论部分皆由教师讲读,而常用词部分则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在一年的教学时间内基本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二是与其他课程互补。古代汉语课,历来以散文为主,韵文只涉及较少部分,如《诗经》、《楚辞》等。而古典文学课将涉及到辞赋、诗、词、曲等。这样,古代汉语课中的自学部分,古典文学课将会讲读其中的大部分。古代汉语课讲读的大量散文作品,又将为古典文学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二者互补,将使学生在古代汉语课与古典文学课两方面都收到成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计划讲授144课时。


二、课程内容

数学计划和安排

古代汉语课的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以文选为纲,常用词、通论与之密切配合,共七个单元,第一学期讲授第一、第二、第三单元及第四单元的文选,第二学期讲授第四单元的通论及第五、第六、第七单元。具体安排如下:

结论0.5周 2课时

主要讲授古代汉语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教材的内容、特点及要求,以及如何学好古代汉语课。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思考题:

1.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2.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3.为什么要说常用词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难点?

第一单元 5周 20课时

(一)文选部分

共选《左传》中的文章10篇,计有:※《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晋归楚知罃》、《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其中标有※号者为精讲篇目,其他为一般讲读篇目。(下同)精讲篇目要求解释字词,疏通文句,做到字字落实。对于句中涉及到的虚词用法及各种语法现象也要予以注意。一般讲读篇目可由教师讲解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检验学生掌握程度,发现问题,然后予以指导。

(二)通论部分:包括四小节,现分述如下。

1.怎样查字典辞书:介绍古代汉语常用辞书,如《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经籍籑诂》、《经传释词》、《词诠》、《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等。要求学生掌握每本辞书的内容、特点、检索方法以及可以解决哪方面的问题等。并会使用这些辞书。

2.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异同有三种情况:全同、迥别、微殊。要特别注意微殊情况,并能利用工具书来了解古今词义的细微差别。学古代汉语,一定要树立古今词义是发展变化的历史观点。

3.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故不可将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误认为双音词中的一个词素。复音词中要注意偏义复词与单纯联绵词。要注意辨析古汉语中的同义词,可从含义差别、使用范围、使用条件等方面分辨。要求学生掌握古代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的特点,以提高阅读古文的水平。

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意义,引申义是指由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意义。词义引申与词义更替是不相同的
。词的本义十分重要,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这个词的纲。一般凭借字形和文献材料来了解词的本义。通过讲授,让学生掌握了解词的本义的方法,并能将词的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

思考题:

1.古今词义异同有几种情况?请举例说明。

2.古今汉语词汇在构成上有什么不同特点?

3.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义引申有几种方式?

第二单元 5周 20 课时

(一)文选部分

共选《战国策》中的文章6篇,计有※《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触詟说赵太后》。

(二)通论部分

1.汉字的构造:主要讲述六书的有关知识,了解、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特点。特别要注意形声字的意符及部首的作用。

2.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这三种字都属于古书中形 体有分歧的字。通过讲授,使着重掌握这几种字的不同特点,并了解这几种字在古书使用的情况。

以上两部分通论都是有关文字的知识。对于学习古代汉语来说,不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在古文中使用情况是不行的。所以,应在文选的讲读中将这些文字知识贯穿进去,使学生切实掌握。

思考题:

1.谈谈你对“六书”的认识。

2.形声字的意符与部首有什么不同?

3.谈谈古今字、异体字与繁简字各有什么特点。

第三单元 5周 20课时

(一)文选部分:

包括《论语》与《礼记》。《论语》共计18篇:《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顔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礼记》共计7篇:《有子之言似夫子》、《战于郎》、《苛政猛于虎》、※《大同》、※《教学相长》、《博学》、※《诚意》。

(二)通论部分:

共包括四小节,都是有关古代汉语句式的问题。在语言知识方面属于重点。应让学生切实掌握,并能据此分析文选中的句子。

1.判断句,也字: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因此,对判断句中出现的“是”、“乃”、“即”、“非”、“为”等字的用法要有正确的认识。此外,对判断句的类型与作用,也要求学生掌握。有两种“也”,都属语气词。煞句的“也”字可分别用于因果句、叙述句、命令句、疑问句中。句中的“也”字可用于单句主词后、时间词后或复句中第一分句后,都是表示顿宕。

2.叙述句,矣字,焉字:叙述句即动词谓语句,应讲授以下四方面内容:A、双
宾语句,尤其是动词“为”所带双宾语句;B、用代词“是”、“之”等复指的宾语前置句;C、行为数量表示法,又分一般表示与强调表示法;D被动句,又分为若干类型。“矣”是一个表示动态的语气词,主要是用于报告一种新情况。可以是现时的,曾经的,未来的,假设的,还可以表可能,及用于描写句、祈使句、疑问句中。“焉”是兼词,指示代词兼语气词,可以指代处所与人物,或指代比较对象。有时“焉”是语气词。

3.否定句,否定词: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表示否定则必有否定词。否定句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条件和规律及几个重要否定词的用法。要结合例句帮助学生分析。

4.疑问句,疑问词:疑问句主要内容是疑问代词宾语提前的规律,应让学生掌握。疑问词又分两大类,即疑问代词与疑问语气词。疑句代词有:谁、孰、何、安、恶、焉、胡、奚、曷等;疑问语气词有:乎、诸、与(钦)、邪(耶)、哉等。这些疑问词的用法要求学生掌握。此外,还有几种问的习惯句式,也应让学生了解。

思考题:

1.古代汉语判断句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类型?

2.古代汉语叙述句有哪些特点?“矣”字有哪些用法?

3.谈谈古代语常用否定词的用法。

4.古汉语疑问词分几种?各有何用法?

第四单元 5周 20课时

(一)文选部分

共选《孟子》中的文章10篇:※《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文王之囿》、※《所谓故国者》、《夫子当路于齐》、※《许行》、《攘鸡》、※《陈仲子》、《弈秋》、※《舜发于畎亩之中》。

期末复习考试(按教务处安排运行)。

(二)通论部分

1.词类的活用:此部分为古汉语语法中一个重要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特点,并能正确加以辨认。其内容主要有: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

2.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古代汉语的代词是一个相当复杂词类,许多词的用法都与现代汉语不同,要让学生切实掌握。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的“吾、我、予、余”,第二人称的“女、汝、若、而、乃”,第三人称的“其、之”。尤其是注意第三人称的“其”与“之”,二者在古汉语中有分别,“其”经常作定语,“之”经常作宾语。此外,“其”与“之”还可灵活运用。指示代词又分近指与远指。古汉语中常用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彼等。此外,象“之、夫、然、尔、或”等也较常用。其中的“或”是一个无定代词,并不是选择连词。“
者”是一个特殊的指示代词,用法有二:一是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二是用在数词后面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情或者几样东西。语气词“者”主要是表示停顿,又分几种不同情况。“所”也是一个特殊的指示代词,其用法是组成所字结构,“所”的用法较复杂,应分条举例,讲解清楚。

思考题:

1.词类活用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2.“者”与“所”各有何用法?举例说明。

第五单元 6周 24课时

(一)文选部分

共选诸子散文14篇。计有:※《墨子·非攻》、※《老子》、《荀子·劝学》、※《吕氏春秋·察传》、※《韩非子·五蠹》及《庄子》中的※《北冥有鱼》、《不龟手之药》、※《庖丁解牛》、※《胠箧》、《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等。

(二)通论部分

1.连词,介词。这是古代汉语两种重要的虚词,在古文中出现频率很高。连词,古代汉语中常用的有:与、及、且、而、以、则、是、故、是故、然、况、而况、虽、若、如、苟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是:而、以、则、然而、然则、虽然等。介词部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四个词,即:以、于、为、之。

(2)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句首句中语气词主要有“夫、其、惟(唯、维)”。词头、词尾主要有“有、其、言、于、薄、乎、焉、如、尔、然”等,句首句中语气及词头、词尾虽不是重点,但一些必要的知识也应让学生掌握。

思考题:

1.古代语常用连词“而”“以”“则”的用法各有几种?举例说明。

2.谈谈古代语介词“以”“于”“为”“之”的用法,举例说明。

第六单元 5周 20课时

(一)文选部分:

共选《诗经》中诗歌25篇。包括《国风》中的※《关雎》、《卷耳》、《桃夭》、※《北门》、※《静女》、《柏舟》、《墙有茨》、《相鼠》、※《氓》、《木瓜》、※《黍离》、《君子于役》、※《风雨》、《伐檀》、《硕鼠》、※《鸨羽》、※《蒹葭》、※《黄鸟》、《无衣》、※《月出》、※《七月》。《小雅》中的※《节南山》。《大雅》中的※《公刘》,《颂》中的※《噫噫》。

(二)通论部分

分两小节,都属音韵学方面的知识。因学生接触较少,故成为学习的难点。应着重加深基本概念的理解,并记忆、背诵—些重要的内容。此外,也要多加练习。

1.《诗经》的用韵:要求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如:韵,韵脚,韵部,合韵,叶韵等。其次,要了解《诗经》的韵例,
从三个方面观察,即:A、韵在句中的位置;B、一章中所用的韵数;C、韵脚的相互距离。总的看来,《诗经》用韵的主要格式有两种:一是隔句押韵的句尾韵,一是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再次,要了解先秦古韵的研究方法,并记住先秦古韵的三十部表。

2.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双声叠韵部分需讲授概念,如:双声、叠韵、叠音词、联绵词等。另一方面要讲解“三十六字母”与“上古三十二声母”。并要求学生按顺序记住三十六字母和上古三十二声母。古音通假部分,要讲授什么是古音通假,假借字产生的两种情况(即本有其字的假借与本无其字的假借),古音通假的原则,古音通假在训诂学上的应用,古音通假是文言文中的常见现象,要读懂文言文,提高古汉语水平,了解古音通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这一部分内容一方面要从理论上讲透,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让学生对古书中常见的通假字进行归纳和总结,切实掌握。

思考题:

1.谈谈《诗经》的韵例。

2.默写古韵30部和古声母32纽。

3.什么叫双声叠韵?

4.古音通假有哪几种情况?古音通假的原则是什么?

第七单元 4.5周 18课时

(一)文选部分

共选《楚辞》6篇:※《离骚》、《山鬼》、《国殇》、※《衰郢》、※《卜居》、《渔父》。

(二)通论部分

主要讲古书的注解。重点讲授三方面的内容:(1)有关古书注解方面的重要名词术语,如:传、疏、集注、曰、为、谓之、谓、犹、之言、之为言、读为、读若、读如、如字、异读、衍文、脱文等。掌握这些术语,对阅读旧注帮助极大,所以必须逐一讲解清楚,让学生透彻了解。(2)古书注解的内容以及历代古书注解的概况。这方面虽然属于知识性介绍。但对学生了解古书注解的整体面貌有很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3)古书注解的体例。不了解古书注解的体例,就读不懂古书注解。因此,这方面的内容十分重要。但了解体例,不能只讲理论,还需要进行实践。只有多接触古书注解,多读多练,才能熟悉并掌握古书的注解体例。

思考题:

1.古书注解常见的术语都有哪些?请逐一解释。

2.请简述古书注解的体例。

期末复习考试(请教务处安排进行)

参考书目:

1.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上、中、下册)

2.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古代汉语读本》(修订本)

3.蒋礼鸿等著《古汉语通论》

4.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古代汉语》(上、下册)


果敢的意思-扳读音


斗罗大陆读后感-前夕的意思


文五笔怎么打-赞许的反义词


蕴含近义词-蹒跚的读音


动词后缀-鸿拼音


心情好的词语-陈因


乐广-阅兵式的意思


二十六个字母表-昂霄耸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