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经典广告口号-会考查询
第1课时 圆的认识(一)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圆的认识(一)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
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
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
重点
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材
难点
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分
电化教具 课件
析
教具
教学圆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
1、(呈现教材
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
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
性上考虑)得
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
平。
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
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
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
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
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
,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
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
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
特殊的,你能说说圆
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
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
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不直接说出
圆,把思考的
空间留给学生
在画图中体会
训练学生的观
察能力,发现
问题的能力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圆的特征
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三、认一认
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
。
3、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条直径。 ( )
时再一次体会
圆的特征
通过正反例的
练习,加深对
半径和直径的
理解
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思
考共同之处
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
B
D
G
E
C
Mo
F
动手操作,理
解画圆的关键
是定圆心(位
置)和半径(大
小)
巩固提高,满
足不同学生要
求
N
H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四、画一画,想一想
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想:在同一个圆
中可以画多少条
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
直径呢?(放动画)
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4、把自己画的圆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都一
样吗?知道为什么吗?
五、应用提高
讨论:圆的位置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六、作业
1、教材第3页练一练
2、在平面上先确定两个不同的点A和B,再画一个圆,
使这个圆同
时经过点A和点B(就是这两个点都在所画的圆上),这样的圆能
画几个?(提高题
)
教
学
后
记
第2课时 圆的认识(二)
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二)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
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
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同一个圆的半
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
圆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
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
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你有
办法找出来吗?
二、探索活动:
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补评: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
关系。
(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
(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
系?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填一填”,做完后交流汇报。
2、完成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完成“量一量,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
桌请教。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练一练”第3题。
四、课后总结
让学生自由发言,归纳板书出来
板书设计:
圆的画法
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他们的关系
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优越性 圆的对称性
利用圆设计美丽图案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与设计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
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点。
3、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创造性的自主设计。
教学过程:
1、看一看
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案组成
的?经过了哪些变化?
2、涂一涂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准备怎样涂?涂出来会是什么样子?
补评:
3、展示交流
4、书中第2题方法同上
5、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
再让学生说说设计方案。最后让学生充分
展开想象进行物品中和标志的设计。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4课时 圆的周长(1)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
义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补评: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阿凡
提的故事。 国王多次受到阿凡提的捉
弄,非常恼火。有一
天,他又想出了一个新招,想为难阿凡提。国王从全国精
选出了一头身强力
壮的小花驴要和阿凡提的小黑驴赛跑,
并且规定小花驴沿着圆形路线跑,小黑驴沿着正方形路线
跑。
50米
紧张的比赛结束了。今天的比赛谁获胜了?
可是,对
于这场比赛小黑驴觉得很委屈,阿凡提也大喊比
赛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得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
二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发现测量圆的周长的不同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的圆拿
出来,那“圆的周长指的
是哪一部分的长”,同桌互相比画一下。
师:好,想一想圆的周长怎样测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
时间)
把你的好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上台交流测量的方法)
线绕、滚动、拉直 化曲为直
(2)探究发现圆周率和圆的计算公式
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
那大家来猜一猜,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每组拿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去测量。
要求:1、小组同
学做好分工,选好测量员、记录员、汇报
员。2、记录员要及时地把测量员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3、可以用算一算周长和直径的商。
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大家仔细观察分析,
看能发现什么?
圆的周长
(厘米)
圆的直径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
br>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
不变的数,人们通常把圆的周长和直径
的这个比值叫做圆
周率,用字母∏表示。(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我们通过圆的周
长除以直径得到了“π”也就是圆周率(板
书:C÷d=π)你能通过圆的直径求它的周长吗?用字母表
示出来。通过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
C÷d=π → C=πd → C÷π=d
d=2r → C=2πr → C÷2π=r
三、拓展练习,实践应用
(1)计算跑道的周长。
比赛跑道的有关数据正方形的边长(即圆的直径)50米)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圆形跑道的直径,请同学们利用公式
快速算一算,这两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看看国
王和阿凡
提的比赛到底是不是公平?
(2)判断。
A、1.判断并说明理由:
π = 3.14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B、做P10下面T1;
T2:教师指名读题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题中要求的问
题实际上是求什么?注意算式与单位。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5课时 圆的周长(2)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2)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圆的周
长的概念、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关系,
熟记r=d÷2、d=2r、C=2πr、C=πd等公式
。
2.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熟记公式。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启发提问:要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必须知道什么?
2.小黑板出示练习
先问:要求所画圆的半径分别为3.5㎝、2㎝时,圆
补评:
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几?要求圆直径为5㎝呢?要求圆周
长为18.84㎝呢?然
后指名板演,其余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做好后,让板演者说说解答思路。在学生讲思路的同时相应
地在黑板上写出
r=d÷2 r=C÷π÷2
d=2r
d=C÷π
C=2πr C=πd
等公式。最后指出”C”表示的是什么长度?
(书面描、涂,只要选择其中一个圆。)
3.思考: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4.揭示课题。
二、展开
1.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间的关系的强化练习
2.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
P11练一练4--6
在练习中必须让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所得到的
数据基本上不是准确的,
3、判断题。
(1)直径大的圆周长大,直径小的圆周长小。
(2)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π倍。
(3)圆的直径除以周长的商是圆周率。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6课时
圆的面积(一)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一)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
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
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
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插图,说说从图中你能发现数学知识
吗?
学生观察并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大家说说这个圆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呢?
二、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1、估计圆面积大小
请大家估计半径为5米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大?
(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感官,估计草坪面积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圆面积大小
①
出示P15方格图,让同学们看懂图意后估算圆
的面积,学生可以讨论交流。
②
指明反馈估算结果,并说明估算方法及依据。
三、探索规律
1、由旧知引入新知
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梯形面积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的面积来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订正。)那么圆形的面积可由什么图形面积得来呢。
2、探索圆面积公式
拿出我们剪好的图形拼一拼,看看能成为一个什
么图形?并考虑你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形有什么关
系?(同学们开始操作,教师巡视)
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板书,你能否由平行四边形或者
补评: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圆形面积公式呢?并说出你的理
由。(生说,教师板书)求
圆的面积只需要知道半径即可,
那我只告诉你们圆的直径又如何求出圆的面积呢,请大
家自己把
这个公式写出来。
3、应用圆面积公式
现在请大家用圆面积公式计算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
灌多大面积的农田。(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
四、应用圆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第一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的时候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
计算过程和依据。
2、第二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鼓励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猜一猜
结果,然后在地上画
一个半径是1米的圆,让学生看看,
并试着站一站。在估计半径是10米的圆大约有几个教室
大
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估计再算一算。
五、课堂总结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7课时 圆的面积(二)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二)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面积。
2、了解求圆环面积的方法,能计算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
积。
3、通过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等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掌握水
平。
教学重点:
掌握求圆面积的三种不同情况。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补评:
一.引入
1.提问: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如果已
知圆的直径、周长,能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吗?那么怎样
求半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r=d÷2、r
=C÷d÷2。
2.面积呢?[板书:S=πr
2
=π(d÷2)
2<
br>=π(C÷d÷2)
2
]
3.揭示课题。
二.展开
1.教学补充例【1】,投影出示
先请学生分析题意,
并问:已知什么?要用哪个面积公式?然后根据学生
的回答列式解答。最后小结。
2.尝试
试一试。指名板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如果已知d,怎样求S,
已知C,怎样求S。
四.作业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8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练习一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
圆的周长和面积。
2、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3、
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问: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起
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
2.揭示课题。
补评:
二.展开
1.求圆面积的练习
先用小黑板出示P18
1—2题再指名板演,
然后让板演者说说计算过程。最后再次复习圆面
积在各种条件下的计算公式:S=πr
2
=π()
2
2.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18练习一3~4题,先由4人组成小组
进行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
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四.作业
P18-19练习一T5—T7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1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
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混合运算(一) 课时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畅所补评:
欲言)
一、旧知铺垫
我们的老朋友淘气也有个爱好,那就是做计算题。今天,他想和
大家比试比试!
1、出示计算题
X k B 1 . c o m
要求: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8÷2÷6 16×(15÷3)
18÷2×10
13×2×5 72÷(9÷3) 24÷(2×3)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问题情境
过渡语:
经过课前的谈话,我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很广泛。相信
大家也参加了不少的兴趣小组吧!淘气在课下的时
候对同学们参
加兴趣小组的情况作了个调查。
2、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①
请你先估算一下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明理由)
② 请你用图来表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③ 学生独立思考和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④ 尝试计算
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请你算一
算,航模小组到底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计算)
⑤ 全班交流
A 12×1/3=4(人 )
4×3/4=3(人)
B 12×1/3×3/4=3(人) <
br>预设一:如果学生出现了A、B两种方法,并且计算方法较多。
在交流时对于B种不同算法进行重
点交流。
预设二:如果算法单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计算方
法。
5、思考: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教师进行
引导总结)
6、试一试
有了这惊奇伟大的发现,我们赶快试一试吧!
①学生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以求助老师或同组同学。
5/9×3/5÷6/7
12÷4/5÷3/8
②全班交流(说一说运算顺序)
三、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四、课外作业
同学们做几张分数、整数卡片,和一些加减乘除符号。同学
们之间互相玩卡片做计算。
板书设计:
新|课 |标 |第 |一| 网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解决“成交量”的问题,呈现不同解题策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
分
之一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学会解决方法。
2、通过画图正确理解题
意,分析数量关系,尤其是帮助理解“1+15”的含义。
进一步体会画图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重要策略。
能力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综合算式,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感受乘法
分配律在分数中也能适用。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混合运算(二) 课时
教学重点: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发展估算意识,体会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春天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行第十届动物车
展
,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
图画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第十届动物车
展第一天成交量为50辆,第二天成交
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用画图理解题意
师:大家看这个数学信息(第二天的
成交量比第一天
增加了15)增加了15,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增加了15,就是增加了
第一天的15,把第一
天看作单位1或者把第一天的成交量平均分成5份,
增加的部分相当于这
其中的一份)
补评:
师:同学们理解了吗?同学之间再互相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下心
来,随着老师的描述来
想一想:第一天的成交量是50辆,第二天的成交量比
第一天增加了15
,增加了第一天的15应该怎样表
示呢?请同学们睁开眼睛,你的头脑里是怎样的一幅
图画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画图的方法把这些信息和所要解
决的问题完整的表示出来。现在开始。 <
br>师:同学们画完了吗?请大家看这几位同学画的。(实
物展示)这是哪位同学画的?你来说一说画
这图是什
么意思?(生说)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画图想出了很多方法,老师也
是用
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表示的(课件展示)我是先画
一条线段来表示第一天的成交量50辆,再画第二天和<
br>第一天同样多的部分,我们看比第一天增加了15,
就把第一天平均分成5份,增加部分就相当于
其中的
这一份。最后求的是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辆?
2、列式解答
师:大家理解
了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
计算出第二天的成交量。做完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
想法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1)生独立列出算式(2)小
组交流算法(3)全班交流
生1:先求第
二天增加多少辆,然后再求第二天一共
成交了多少辆?即50×15=10(辆),10+50=60(
辆)
还可以列综合算式:50+50×15=60(辆)
生2:先求第二天是第一天的几倍
(先求第二天是第
一天的几分之几),即1+15=65,然后求第二天成交
了多少辆?(用第
一天的成交量乘第二天是第一天的
65倍)即50×65=60(辆)
师:这位同学你能结合这个线段图来解释一下1+15
求的是什么?(生说)
师:同
样多的部分是第一天的1倍,增加的部分是第
一天的,合起来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就是,
这种做法也就是求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
几(师板书)
综合算式是:50×(1+15) =60(辆)
师:还有别的做法吗?(从图中看出第一天
中5份对应
着50辆车,第二天有6份,因此先求出1份数,然后
求出第二天的数量,即50÷
5×(5+1)=60(辆))
3、体会运算定律在分数中的应用
师:这两种做法有什么相
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都是以第一天的成交量为单位1,都是求第二天的成
交量。不同点:
两种算法不同
师:这两个综合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了
这两种不同的算法答案是一样的,而且他们是有联系
的,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分配律。)
师生总结:整数乘法运算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三、拓展应用:
两天的门票收入一共是多少?
小记者花喜鹊报道:本次举办的车展会取得了很大成
功,前往参
观的动物络绎不绝,成交量也创新高。据
了解,车展会第一天的门票收入就达960元,第二
天
比第一天增加了16。
大家对本次车展会好评如潮,我们期待下届会更好!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学内容
分数混合运算(三)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
题,会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
出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
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估算意识,能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
要设立这
样一个节日?(3月22日)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
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都不珍
惜水资源,那么地球
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小刚家的用水情况。
小刚家八月份用水14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
br>八月份用水多少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很
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
二、数量分析,探究新知。
师:如果条件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
的用水量吗?
(出示例题)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
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1、估一估
师:我们先来估一估,哪个月份用水少?哪个月份用水
多?(让学生说出估算的根据)
2、画一画(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1)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估计了一下八月份的用水量,到底估计的是否正确呢?分析之后才能判断。引
导学生思考:“比八月份节约了17”是什么意
思?
师:你能用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吗?
(2)全班交流。
请画线段图的学生说说自己的作图步骤。
师:你对他的分析有什么建议或者补充吗?全班交
流。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先画八月份的用水量?
明确是九月份和八月份在比较,把八月份的用水量
看
做单位“1”,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即把八月
补评:
份的用水量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九月份比
八月份节约的水。
引导学生注意:九月份比八月份少的那段要用虚线表
示,在线段图中标出已知数量,用“?”标出要求的
数量。
3、写一写(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
(多媒体展示)
师:线段图形象清晰的表现出了题意,从线段图中你能
找到等量关系吗?
让学生先独
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师深入到
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鼓励学生积极
发
言,交换彼此的做法。
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等量关系。
汇报交流:
八月份的用水量×(1-17)=九月份的用水量
八月份的用水量—节约的吨数=九月份的用水量
4、算一算(利用等量关系计算)
让学生尝试着选择上面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找
两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解:设八月份用水x吨
(1-17)x=12
67x=12
x=14
答:八月份用水14吨。
方法二解:设八月份用水x吨
x-17x=12
67x=12
x=14
答:八月份用水14吨。
请学生说算理,1-17表示什么?乘x又表示什么?
x-17x表示什么?师强调解方程的格式,同时鼓励学
有余力的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5、查一查
你能对你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吗?
生自由检验,指名说说检验的方法,然后检验刚才上
课时估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对结果进行检验和
解释。
6、尝试练习
把题目中的“比上月节约了17”改为“比上月多用
了17”,问题不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哪个月的用水量少,再画一画线段
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再计算。完成后在小组里
交流一下,然后检验。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
算有关的实际问题,根据我们的分析和数量关系
式,
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
个数,我们一般可以用列方程来解决此
类问题。
三、 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以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为情境设计练习题 <
br>“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淘气家从自家的马桶
水箱做起,在水箱中放入了一块砖头,原来
马桶的水箱
每次用水是50立方分米,现在比原来节约了13,你知
道放入多大的砖头吗?
2、课本28页1、2题
引导学生画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
找到基
本的等量关系,从而利用方程进行解答。
四、全课总结,情知共收。
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
流自己的收获。
课后反思:
第4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练习二(1) 课时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解题的方法。
二、练习。
课本30页第1题 说说图意,列式计算。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课本30页第2题 第3题
分析已知信息。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课本30页第4题
计算
注意运算顺序
课本30页第5题 解方程
课本31页第6题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
四、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补评: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练习二(2) 课时
知识目标: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复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以碗知僧”
2、学生读题。
3、互相交流大意。
4、师讲解大意:
山上有一
古寺叫都来寺,在这座寺庙里,3个和尚
和吃一碗饭,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一共用了364只
碗,请问都来寺里有多少个和尚?
5、学生讨论从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6、交流。
7、教师提示可利用方程的知识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
8、学生讨论完成。
三、练习。
第7题 先画图再计算
第8题 稿件字数
分析题目的条件,独立完成。
第9题 血液中约含有多少千克水?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出示复习题,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课外拓展练习
补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1课时 搭积木比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
个小正
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
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
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
察到的平面
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搭积木比赛
课时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
方块。
教学难点:
利用遮挡还原。
教学过程:
补评:
一、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图
(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创设“比赛”情景开展比赛,激发学生
(1)
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习兴趣。(规则,无遮挡)
(2) 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
从比较
简单的无遮挡从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
(3) 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
图形)
(4)
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
(5) 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看到的立
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
(6) 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
看或从侧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
,所以就比较
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创设“比赛”情景二
(1) 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
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2) 画一画
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侧面、
上面观察到的物观察进入到有遮挡的和想象的立体图
形)
(3) 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
(4) 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
只看到3个正
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
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
该看到5个才
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
(5) 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
体图形
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侧
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
(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二、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
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的形状 。
(正面) (左面)
(2)师:这是一个用5个
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
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
体搭出这
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
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
图形。也可
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
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
。
三、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
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
(1)出示课本33页练一练第3题图
(正面)
(左面)
(2)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2、
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
体数量范围。
(1)出示练一练第2题图
(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
哪个
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
几个?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
(1)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2)观察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或从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
形都需要想象,要注意到是暴露的看得见的,哪是被遮挡
的看不见,就找到了应当画什么和不能画出什么
。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观察的范围
教学内容
观察的范围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
象为点、线、区
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利用所学的
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猴子爬上树张望墙里桃子的情境,这一具有趣味性的
学习内
容。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
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
。教学时,
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
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体
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
也在发生变化,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
用
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通过试一试练习
第2题:将电灯
和杆子的上端看做两点,过这两点画线。
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告诉他们影子的长短与杆离路灯的距离
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一点要到初中学
习了相似三角形以
后才能学习到。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再次体会到可以运用所
学的数学知识解释
生活中的现象。
第3题:按照例题的方法,在图中画出小猫的视线范围。
小猫的视线
范围就是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自己尝试着画
一画,再与同学交流。
第4题:对学
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即使有些解释不了,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
补评:
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逐渐
变
大。学生只要从大小上说明即可,对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
以鼓励他们进一步观察。实际上,
只有当球在电灯的正下方
时,影子才是圆形,当偏离时,会形成椭圆,抛物线,双曲
线,这也可
以让学生实际做一做。由此可以看出圆、椭圆、
抛物线、双曲线之间的联系。但对形状变化的说明不作基
本
要求。
(2)可以从影子长度的变化去观察,走向路灯时影子会
变短。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天安门广场
教学内容
天安门广场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
应关系。
2、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的拍摄位置和方
位。
3、通过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正确判断出照片的拍摄位置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出照片的拍摄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引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现场给学生照相,然后接到电脑上,
播出来给学
生看,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张照片的画面不相同?
(引导收集整理)学生得出:拍
摄的位置不一样,拍
出来的照片也不一样。
二、调动生活经验,整理成数学认识。
课件演示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判断四张照
片分别是从几号位置拍摄的。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也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请同学
发言,根据学生的体会,归纳出结论。
三、实践操作,加强认识,建立空间观念。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长方体盒子,同桌之间你
摆我说,问:从什么位置看到的是什么面。
四、拓展延伸
探究课本37页的试一试,先想后说,作出判断,
讨论后共同小结。
五、梳理总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
课后反思:
补评:
第1课时 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百分数的认识 课时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
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谁见过百分数?百分数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要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你认
为选派哪名队员比较合适?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
2、出示:“练一练”第1题,要求学生分析表格中提
供的信息,交流:你认为
谁的套圈命中率最高?学生
交流写出分数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分数化成
分母是100的
分数就容易比较了。
3、教师讲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百分之
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4、百分数的读写。
22100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B 1 . c o m
三、练习: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补评:
2、写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3、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
百分之零点三。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内容?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合格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解答有关合格率的应用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合格率 课时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合格率的意义,根据其意义解决有关合格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合格率的意义,根据其意义解决有关合格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问:
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它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
不同?
二、新授课
1、出示资料:甲牌:抽查50箱,43箱合格;乙牌:
抽查60箱,52箱合格。
哪种品牌的罐头合格率高?
学生讨论合格率的意思,在交流总结。
根据合格率的意义解答问题。教师说明:除不尽时,
百分号前通常保留一位小数。
2、师生讨论:什么是成活率、出勤率、出油率、及格
率、优秀率。
三、练习
1、做“试一试”中的题目,先说一说成活率是什么,
再列式计算。
2、出示“练一练”中的图表,分别用分数、小数、百
分数表示蓝色部分占整幅图的多少。
3、出示质量检查部门对某市饮料质量进行抽查的情况
记录表。计算各种饮料合格率的高低。
4、统计学校当天各年级的出勤情况统计表,计算出勤
率。
补评:
四、总结评价: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新|课 |标 |第 |一| 网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营养含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掌握百分数、分数和小数间的互化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分数、小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尝试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点: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教学难点: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营养含量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化成分数?
二、学习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
1、出示黄豆营养成分含量资料图,说一说黄豆
中蛋白
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占黄豆总量的百分之几?
2、在250
克黄豆中,各种成分各占多少克?让学生列
式计算。针对学生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问题:怎
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补评:
3、师生探讨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4、练习:
(1)把160%、0.8%化成分数和小数。
(2)出示45页第2题的表格,练习分数、小数、百
分数间的互化。
(3)做第3题,练习用百分数、小数、分数表示同一
个数量。
(4)提供各班级人数,编写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并
自己解答。
三、课堂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4课时 这月我当家
教学内容
这月我当家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用方程解
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决
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用方
程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决
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补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等量关系:
1、男生人数是本年级人数的40%。
2、男生人数是全校人数的20%。
二、新授
1、出示家庭月支出统计表,让学生说出里面的百分数
表示的意思。
2、找出里面所包含的等量关系式,并板书在黑板上。
3、引导学生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或者算式解答问题。
4、学生交流总结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三、练习
1、做47页“练一练”中的1、2题。学生完成后,集
体交流、评价。
2、做第3题,指明说出八折的意思,并练习找单位“1”
和等量关系。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课后反思:
单元反思:
第5课时 练习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爱学习,愿意合作。
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习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补评: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说一说题目中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复习百分数、小数、分数间的互化方法。在填写表
格中的空格,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3.用颜色涂出62.5%要指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
涂。
4.说出命中率的含义,再求命中率。
练习三 课时
5、6题先复习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计算方
法,然后分别计算。
第7题 先观察图,再看各活动室面积分别占整个文化
站面积的百分之几,最后进行计算。
二、总结评价。
谈一谈自己的收获,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6课时
整理与复习(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
使学生系统掌握圆、观察物体、分数混合运算与百分数
的知识,能熟练计算分数的混合运算,系统复习百
分数问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分组对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单地整理,并进行
补评:
整理与复习(1) 课时
记录。
二、把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根据学到的知识,提
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并与同学交流。
三、练一练
1. 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 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
分别根据半径、直径和周长,求圆的面积。
4.
第4、5题复习观察物体的有关内容。
5.
第6题复习百分数的知识,第7题画图表示百分数
的意义。
四、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学生谈自己
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7课时 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整理与复习(2) 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顾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练习
第9题
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醒学生合理
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10题 复习百分数的认识,注意结果保留一位小
数。
第11、12题分数混合运算的灵活运用,独立完成,进
行交流。
第14题,考虑铁丝的长度是什么
第16题,观察,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第17题 要求小路的面积,
先要知道喷水池的面积。
已知喷水池的周长,求喷水池的面积,需要先求出喷
水池的半径。
三、总结。
补评:
课后反思:
单元反思: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能力目标:
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渗透健康饮食的教育。
扇形统计图 课时
教学重难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补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统计图?并且说出它们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二、教学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用投影仪出示笑笑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
表。
2、先让学生通过计算独立填上表中的数据。
3、独立制作条形统计图。
4、出示扇形统计图。
5、组织学生交流两种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6、全班交流。
7、教师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到哪个量多,哪个量少。
而扇形统计图反映的
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说一说。
用投影仪出示“练一练”第1题的四幅
扇形统计图,先让
学生想一想每幅图中各百分数的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每幅
统计图获得的信息
。
四、试一试。
1、出示“练一练”第2题的每幅图。
2、全班交流第2题的三个问题。
3、教师小结。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
教学内容
统计图的选择 课时
教学目标:
知
识目标: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
能力目标: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
有效的表
示信息。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补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
指名回答。那么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
么样的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我国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
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
图。
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
5、教师小结:折线
统计图能明显地看出第24~30届奥
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
显地
看出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
统计图能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三、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
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评议。教师评价。
四、练一练。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
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
点和作用。
课后反思:
单元反思:
第3课时 身高的情况
教学内容
身高的情况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其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能力目标:在互相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情感目标:理解统计的实际意义,使学生
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问题策略的比较与选择。
补评:
教学过程:
一、收集数据,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穿什么(校服)
像我们参加比较重要的会议或者活动时都要穿校服,
它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2.
今年学校计划为淘气的班级添置一套新校服,做
校服需要收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板书。
二、合作探究,分段整理
1.从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记录单,说发现的信息
2.凌乱无序的数据不方便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所
以要将数据进行整理。
3.服装厂按身高5cm一段确定服装型号,我们一起
来整理吧!(板书:分段整理)
三、制统计图,分析数据
1.根据身高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提问:从这张表上可以知道什么?
3.回顾,刚才都干了哪些工作,经历了哪几个流
程?
4.找生活中的例子,举例说明它们也用到了“数据
的分段整理”。
四、综合运用,深化新知。
五、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4课时
身高的变化
教学内容
身高的变化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
标:通过对淘气身高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力目标: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测,体会数据的作用。
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带给人们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统计
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分析和推测。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并能作出合理的推
测。
补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昨天老师要求同
学们收集自己一到六年级
每个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的身高数据,请大家拿出自
己收集的数据,与同
学交流。
2.指名交流后,提问:你是怎样收集这些数据的?
3.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身高的变化”。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要把几年的身高数据都展示出来,用什么
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2.提问:能看图说一说自己这几年身高变化的特点
吗?
3.提出要求:学生各自按要求完成统计图。
4.展示学生作品,提问: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的是你
的身高变化情况?为了让别人看清楚,应该怎么做?
5.分析数据。
6.预测:你能估计自己三年后的身高吗?
7.讨论: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你觉得复式折线
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三、深化巩固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延伸
课后反思:
单元反思:
第5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
练习四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能力目标: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情感目标: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
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从统计表里收集信息,并能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全班交流
二、自主学习天地
补评:
第1课时 圆的认识(一)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圆的认识(一)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
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
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
重点
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材
难点
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分
电化教具 课件
析
教具
教学圆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
1、(呈现教材
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
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
性上考虑)得
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
平。
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
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
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
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
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
,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
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
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
特殊的,你能说说圆
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
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
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不直接说出
圆,把思考的
空间留给学生
在画图中体会
训练学生的观
察能力,发现
问题的能力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圆的特征
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三、认一认
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
。
3、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条直径。 ( )
时再一次体会
圆的特征
通过正反例的
练习,加深对
半径和直径的
理解
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思
考共同之处
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
B
D
G
E
C
Mo
F
动手操作,理
解画圆的关键
是定圆心(位
置)和半径(大
小)
巩固提高,满
足不同学生要
求
N
H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四、画一画,想一想
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想:在同一个圆
中可以画多少条
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
直径呢?(放动画)
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4、把自己画的圆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都一
样吗?知道为什么吗?
五、应用提高
讨论:圆的位置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六、作业
1、教材第3页练一练
2、在平面上先确定两个不同的点A和B,再画一个圆,
使这个圆同
时经过点A和点B(就是这两个点都在所画的圆上),这样的圆能
画几个?(提高题
)
教
学
后
记
第2课时 圆的认识(二)
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二)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
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
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同一个圆的半
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
圆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
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
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你有
办法找出来吗?
二、探索活动:
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补评: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
关系。
(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
(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
系?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填一填”,做完后交流汇报。
2、完成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完成“量一量,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
桌请教。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练一练”第3题。
四、课后总结
让学生自由发言,归纳板书出来
板书设计:
圆的画法
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他们的关系
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优越性 圆的对称性
利用圆设计美丽图案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与设计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
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点。
3、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创造性的自主设计。
教学过程:
1、看一看
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案组成
的?经过了哪些变化?
2、涂一涂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准备怎样涂?涂出来会是什么样子?
补评:
3、展示交流
4、书中第2题方法同上
5、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
再让学生说说设计方案。最后让学生充分
展开想象进行物品中和标志的设计。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4课时 圆的周长(1)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
义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补评: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阿凡
提的故事。 国王多次受到阿凡提的捉
弄,非常恼火。有一
天,他又想出了一个新招,想为难阿凡提。国王从全国精
选出了一头身强力
壮的小花驴要和阿凡提的小黑驴赛跑,
并且规定小花驴沿着圆形路线跑,小黑驴沿着正方形路线
跑。
50米
紧张的比赛结束了。今天的比赛谁获胜了?
可是,对
于这场比赛小黑驴觉得很委屈,阿凡提也大喊比
赛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得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
二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发现测量圆的周长的不同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的圆拿
出来,那“圆的周长指的
是哪一部分的长”,同桌互相比画一下。
师:好,想一想圆的周长怎样测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
时间)
把你的好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上台交流测量的方法)
线绕、滚动、拉直 化曲为直
(2)探究发现圆周率和圆的计算公式
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
那大家来猜一猜,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每组拿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去测量。
要求:1、小组同
学做好分工,选好测量员、记录员、汇报
员。2、记录员要及时地把测量员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3、可以用算一算周长和直径的商。
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大家仔细观察分析,
看能发现什么?
圆的周长
(厘米)
圆的直径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
br>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
不变的数,人们通常把圆的周长和直径
的这个比值叫做圆
周率,用字母∏表示。(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我们通过圆的周
长除以直径得到了“π”也就是圆周率(板
书:C÷d=π)你能通过圆的直径求它的周长吗?用字母表
示出来。通过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
C÷d=π → C=πd → C÷π=d
d=2r → C=2πr → C÷2π=r
三、拓展练习,实践应用
(1)计算跑道的周长。
比赛跑道的有关数据正方形的边长(即圆的直径)50米)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圆形跑道的直径,请同学们利用公式
快速算一算,这两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看看国
王和阿凡
提的比赛到底是不是公平?
(2)判断。
A、1.判断并说明理由:
π = 3.14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B、做P10下面T1;
T2:教师指名读题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题中要求的问
题实际上是求什么?注意算式与单位。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5课时 圆的周长(2)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2)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圆的周
长的概念、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关系,
熟记r=d÷2、d=2r、C=2πr、C=πd等公式
。
2.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熟记公式。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启发提问:要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必须知道什么?
2.小黑板出示练习
先问:要求所画圆的半径分别为3.5㎝、2㎝时,圆
补评:
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几?要求圆直径为5㎝呢?要求圆周
长为18.84㎝呢?然
后指名板演,其余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做好后,让板演者说说解答思路。在学生讲思路的同时相应
地在黑板上写出
r=d÷2 r=C÷π÷2
d=2r
d=C÷π
C=2πr C=πd
等公式。最后指出”C”表示的是什么长度?
(书面描、涂,只要选择其中一个圆。)
3.思考: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4.揭示课题。
二、展开
1.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间的关系的强化练习
2.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
P11练一练4--6
在练习中必须让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所得到的
数据基本上不是准确的,
3、判断题。
(1)直径大的圆周长大,直径小的圆周长小。
(2)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π倍。
(3)圆的直径除以周长的商是圆周率。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6课时
圆的面积(一)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一)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
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
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
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插图,说说从图中你能发现数学知识
吗?
学生观察并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大家说说这个圆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呢?
二、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1、估计圆面积大小
请大家估计半径为5米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大?
(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感官,估计草坪面积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圆面积大小
①
出示P15方格图,让同学们看懂图意后估算圆
的面积,学生可以讨论交流。
②
指明反馈估算结果,并说明估算方法及依据。
三、探索规律
1、由旧知引入新知
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梯形面积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的面积来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订正。)那么圆形的面积可由什么图形面积得来呢。
2、探索圆面积公式
拿出我们剪好的图形拼一拼,看看能成为一个什
么图形?并考虑你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形有什么关
系?(同学们开始操作,教师巡视)
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板书,你能否由平行四边形或者
补评: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圆形面积公式呢?并说出你的理
由。(生说,教师板书)求
圆的面积只需要知道半径即可,
那我只告诉你们圆的直径又如何求出圆的面积呢,请大
家自己把
这个公式写出来。
3、应用圆面积公式
现在请大家用圆面积公式计算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
灌多大面积的农田。(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
四、应用圆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第一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的时候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
计算过程和依据。
2、第二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鼓励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猜一猜
结果,然后在地上画
一个半径是1米的圆,让学生看看,
并试着站一站。在估计半径是10米的圆大约有几个教室
大
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估计再算一算。
五、课堂总结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7课时 圆的面积(二)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二)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面积。
2、了解求圆环面积的方法,能计算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
积。
3、通过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等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掌握水
平。
教学重点:
掌握求圆面积的三种不同情况。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补评:
一.引入
1.提问: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如果已
知圆的直径、周长,能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吗?那么怎样
求半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r=d÷2、r
=C÷d÷2。
2.面积呢?[板书:S=πr
2
=π(d÷2)
2<
br>=π(C÷d÷2)
2
]
3.揭示课题。
二.展开
1.教学补充例【1】,投影出示
先请学生分析题意,
并问:已知什么?要用哪个面积公式?然后根据学生
的回答列式解答。最后小结。
2.尝试
试一试。指名板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如果已知d,怎样求S,
已知C,怎样求S。
四.作业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8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练习一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
圆的周长和面积。
2、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3、
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问: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起
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
2.揭示课题。
补评:
二.展开
1.求圆面积的练习
先用小黑板出示P18
1—2题再指名板演,
然后让板演者说说计算过程。最后再次复习圆面
积在各种条件下的计算公式:S=πr
2
=π()
2
2.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18练习一3~4题,先由4人组成小组
进行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
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四.作业
P18-19练习一T5—T7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1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
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混合运算(一) 课时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畅所补评:
欲言)
一、旧知铺垫
我们的老朋友淘气也有个爱好,那就是做计算题。今天,他想和
大家比试比试!
1、出示计算题
X k B 1 . c o m
要求: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8÷2÷6 16×(15÷3)
18÷2×10
13×2×5 72÷(9÷3) 24÷(2×3)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问题情境
过渡语:
经过课前的谈话,我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很广泛。相信
大家也参加了不少的兴趣小组吧!淘气在课下的时
候对同学们参
加兴趣小组的情况作了个调查。
2、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①
请你先估算一下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明理由)
② 请你用图来表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③ 学生独立思考和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④ 尝试计算
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请你算一
算,航模小组到底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计算)
⑤ 全班交流
A 12×1/3=4(人 )
4×3/4=3(人)
B 12×1/3×3/4=3(人) <
br>预设一:如果学生出现了A、B两种方法,并且计算方法较多。
在交流时对于B种不同算法进行重
点交流。
预设二:如果算法单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计算方
法。
5、思考: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教师进行
引导总结)
6、试一试
有了这惊奇伟大的发现,我们赶快试一试吧!
①学生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以求助老师或同组同学。
5/9×3/5÷6/7
12÷4/5÷3/8
②全班交流(说一说运算顺序)
三、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四、课外作业
同学们做几张分数、整数卡片,和一些加减乘除符号。同学
们之间互相玩卡片做计算。
板书设计:
新|课 |标 |第 |一| 网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解决“成交量”的问题,呈现不同解题策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
分
之一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学会解决方法。
2、通过画图正确理解题
意,分析数量关系,尤其是帮助理解“1+15”的含义。
进一步体会画图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重要策略。
能力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综合算式,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感受乘法
分配律在分数中也能适用。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混合运算(二) 课时
教学重点: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发展估算意识,体会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春天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行第十届动物车
展
,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
图画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第十届动物车
展第一天成交量为50辆,第二天成交
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用画图理解题意
师:大家看这个数学信息(第二天的
成交量比第一天
增加了15)增加了15,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增加了15,就是增加了
第一天的15,把第一
天看作单位1或者把第一天的成交量平均分成5份,
增加的部分相当于这
其中的一份)
补评:
师:同学们理解了吗?同学之间再互相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下心
来,随着老师的描述来
想一想:第一天的成交量是50辆,第二天的成交量比
第一天增加了15
,增加了第一天的15应该怎样表
示呢?请同学们睁开眼睛,你的头脑里是怎样的一幅
图画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画图的方法把这些信息和所要解
决的问题完整的表示出来。现在开始。 <
br>师:同学们画完了吗?请大家看这几位同学画的。(实
物展示)这是哪位同学画的?你来说一说画
这图是什
么意思?(生说)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画图想出了很多方法,老师也
是用
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表示的(课件展示)我是先画
一条线段来表示第一天的成交量50辆,再画第二天和<
br>第一天同样多的部分,我们看比第一天增加了15,
就把第一天平均分成5份,增加部分就相当于
其中的
这一份。最后求的是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辆?
2、列式解答
师:大家理解
了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
计算出第二天的成交量。做完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
想法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1)生独立列出算式(2)小
组交流算法(3)全班交流
生1:先求第
二天增加多少辆,然后再求第二天一共
成交了多少辆?即50×15=10(辆),10+50=60(
辆)
还可以列综合算式:50+50×15=60(辆)
生2:先求第二天是第一天的几倍
(先求第二天是第
一天的几分之几),即1+15=65,然后求第二天成交
了多少辆?(用第
一天的成交量乘第二天是第一天的
65倍)即50×65=60(辆)
师:这位同学你能结合这个线段图来解释一下1+15
求的是什么?(生说)
师:同
样多的部分是第一天的1倍,增加的部分是第
一天的,合起来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就是,
这种做法也就是求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
几(师板书)
综合算式是:50×(1+15) =60(辆)
师:还有别的做法吗?(从图中看出第一天
中5份对应
着50辆车,第二天有6份,因此先求出1份数,然后
求出第二天的数量,即50÷
5×(5+1)=60(辆))
3、体会运算定律在分数中的应用
师:这两种做法有什么相
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都是以第一天的成交量为单位1,都是求第二天的成
交量。不同点:
两种算法不同
师:这两个综合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了
这两种不同的算法答案是一样的,而且他们是有联系
的,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分配律。)
师生总结:整数乘法运算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三、拓展应用:
两天的门票收入一共是多少?
小记者花喜鹊报道:本次举办的车展会取得了很大成
功,前往参
观的动物络绎不绝,成交量也创新高。据
了解,车展会第一天的门票收入就达960元,第二
天
比第一天增加了16。
大家对本次车展会好评如潮,我们期待下届会更好!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学内容
分数混合运算(三)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
题,会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
出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
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估算意识,能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
要设立这
样一个节日?(3月22日)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
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都不珍
惜水资源,那么地球
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小刚家的用水情况。
小刚家八月份用水14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
br>八月份用水多少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很
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
二、数量分析,探究新知。
师:如果条件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
的用水量吗?
(出示例题)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
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1、估一估
师:我们先来估一估,哪个月份用水少?哪个月份用水
多?(让学生说出估算的根据)
2、画一画(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1)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估计了一下八月份的用水量,到底估计的是否正确呢?分析之后才能判断。引
导学生思考:“比八月份节约了17”是什么意
思?
师:你能用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吗?
(2)全班交流。
请画线段图的学生说说自己的作图步骤。
师:你对他的分析有什么建议或者补充吗?全班交
流。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先画八月份的用水量?
明确是九月份和八月份在比较,把八月份的用水量
看
做单位“1”,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即把八月
补评:
份的用水量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九月份比
八月份节约的水。
引导学生注意:九月份比八月份少的那段要用虚线表
示,在线段图中标出已知数量,用“?”标出要求的
数量。
3、写一写(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
(多媒体展示)
师:线段图形象清晰的表现出了题意,从线段图中你能
找到等量关系吗?
让学生先独
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师深入到
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鼓励学生积极
发
言,交换彼此的做法。
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等量关系。
汇报交流:
八月份的用水量×(1-17)=九月份的用水量
八月份的用水量—节约的吨数=九月份的用水量
4、算一算(利用等量关系计算)
让学生尝试着选择上面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找
两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解:设八月份用水x吨
(1-17)x=12
67x=12
x=14
答:八月份用水14吨。
方法二解:设八月份用水x吨
x-17x=12
67x=12
x=14
答:八月份用水14吨。
请学生说算理,1-17表示什么?乘x又表示什么?
x-17x表示什么?师强调解方程的格式,同时鼓励学
有余力的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5、查一查
你能对你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吗?
生自由检验,指名说说检验的方法,然后检验刚才上
课时估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对结果进行检验和
解释。
6、尝试练习
把题目中的“比上月节约了17”改为“比上月多用
了17”,问题不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哪个月的用水量少,再画一画线段
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再计算。完成后在小组里
交流一下,然后检验。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
算有关的实际问题,根据我们的分析和数量关系
式,
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
个数,我们一般可以用列方程来解决此
类问题。
三、 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以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为情境设计练习题 <
br>“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淘气家从自家的马桶
水箱做起,在水箱中放入了一块砖头,原来
马桶的水箱
每次用水是50立方分米,现在比原来节约了13,你知
道放入多大的砖头吗?
2、课本28页1、2题
引导学生画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
找到基
本的等量关系,从而利用方程进行解答。
四、全课总结,情知共收。
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
流自己的收获。
课后反思:
第4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练习二(1) 课时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解题的方法。
二、练习。
课本30页第1题 说说图意,列式计算。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课本30页第2题 第3题
分析已知信息。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课本30页第4题
计算
注意运算顺序
课本30页第5题 解方程
课本31页第6题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
四、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补评: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练习二(2) 课时
知识目标: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复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以碗知僧”
2、学生读题。
3、互相交流大意。
4、师讲解大意:
山上有一
古寺叫都来寺,在这座寺庙里,3个和尚
和吃一碗饭,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一共用了364只
碗,请问都来寺里有多少个和尚?
5、学生讨论从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6、交流。
7、教师提示可利用方程的知识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
8、学生讨论完成。
三、练习。
第7题 先画图再计算
第8题 稿件字数
分析题目的条件,独立完成。
第9题 血液中约含有多少千克水?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出示复习题,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课外拓展练习
补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1课时 搭积木比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
个小正
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
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
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
察到的平面
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搭积木比赛
课时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
方块。
教学难点:
利用遮挡还原。
教学过程:
补评:
一、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图
(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创设“比赛”情景开展比赛,激发学生
(1)
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习兴趣。(规则,无遮挡)
(2) 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
从比较
简单的无遮挡从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
(3) 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
图形)
(4)
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
(5) 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看到的立
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
(6) 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
看或从侧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
,所以就比较
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创设“比赛”情景二
(1) 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
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2) 画一画
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侧面、
上面观察到的物观察进入到有遮挡的和想象的立体图
形)
(3) 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
(4) 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
只看到3个正
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
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
该看到5个才
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
(5) 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
体图形
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侧
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
(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二、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
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的形状 。
(正面) (左面)
(2)师:这是一个用5个
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
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
体搭出这
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
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
图形。也可
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
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
。
三、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
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
(1)出示课本33页练一练第3题图
(正面)
(左面)
(2)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2、
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
体数量范围。
(1)出示练一练第2题图
(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
哪个
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
几个?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
(1)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2)观察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或从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
形都需要想象,要注意到是暴露的看得见的,哪是被遮挡
的看不见,就找到了应当画什么和不能画出什么
。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观察的范围
教学内容
观察的范围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
象为点、线、区
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利用所学的
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猴子爬上树张望墙里桃子的情境,这一具有趣味性的
学习内
容。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
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
。教学时,
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
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体
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
也在发生变化,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
用
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通过试一试练习
第2题:将电灯
和杆子的上端看做两点,过这两点画线。
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告诉他们影子的长短与杆离路灯的距离
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一点要到初中学
习了相似三角形以
后才能学习到。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再次体会到可以运用所
学的数学知识解释
生活中的现象。
第3题:按照例题的方法,在图中画出小猫的视线范围。
小猫的视线
范围就是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自己尝试着画
一画,再与同学交流。
第4题:对学
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即使有些解释不了,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
补评:
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逐渐
变
大。学生只要从大小上说明即可,对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
以鼓励他们进一步观察。实际上,
只有当球在电灯的正下方
时,影子才是圆形,当偏离时,会形成椭圆,抛物线,双曲
线,这也可
以让学生实际做一做。由此可以看出圆、椭圆、
抛物线、双曲线之间的联系。但对形状变化的说明不作基
本
要求。
(2)可以从影子长度的变化去观察,走向路灯时影子会
变短。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天安门广场
教学内容
天安门广场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
应关系。
2、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的拍摄位置和方
位。
3、通过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正确判断出照片的拍摄位置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出照片的拍摄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引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现场给学生照相,然后接到电脑上,
播出来给学
生看,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张照片的画面不相同?
(引导收集整理)学生得出:拍
摄的位置不一样,拍
出来的照片也不一样。
二、调动生活经验,整理成数学认识。
课件演示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判断四张照
片分别是从几号位置拍摄的。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也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请同学
发言,根据学生的体会,归纳出结论。
三、实践操作,加强认识,建立空间观念。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长方体盒子,同桌之间你
摆我说,问:从什么位置看到的是什么面。
四、拓展延伸
探究课本37页的试一试,先想后说,作出判断,
讨论后共同小结。
五、梳理总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
课后反思:
补评:
第1课时 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百分数的认识 课时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
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谁见过百分数?百分数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要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你认
为选派哪名队员比较合适?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
2、出示:“练一练”第1题,要求学生分析表格中提
供的信息,交流:你认为
谁的套圈命中率最高?学生
交流写出分数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分数化成
分母是100的
分数就容易比较了。
3、教师讲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百分之
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4、百分数的读写。
22100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B 1 . c o m
三、练习: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补评:
2、写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3、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
百分之零点三。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内容?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合格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解答有关合格率的应用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合格率 课时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合格率的意义,根据其意义解决有关合格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合格率的意义,根据其意义解决有关合格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问:
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它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
不同?
二、新授课
1、出示资料:甲牌:抽查50箱,43箱合格;乙牌:
抽查60箱,52箱合格。
哪种品牌的罐头合格率高?
学生讨论合格率的意思,在交流总结。
根据合格率的意义解答问题。教师说明:除不尽时,
百分号前通常保留一位小数。
2、师生讨论:什么是成活率、出勤率、出油率、及格
率、优秀率。
三、练习
1、做“试一试”中的题目,先说一说成活率是什么,
再列式计算。
2、出示“练一练”中的图表,分别用分数、小数、百
分数表示蓝色部分占整幅图的多少。
3、出示质量检查部门对某市饮料质量进行抽查的情况
记录表。计算各种饮料合格率的高低。
4、统计学校当天各年级的出勤情况统计表,计算出勤
率。
补评:
四、总结评价: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新|课 |标 |第 |一| 网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营养含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掌握百分数、分数和小数间的互化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分数、小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尝试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点: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教学难点: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营养含量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化成分数?
二、学习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
1、出示黄豆营养成分含量资料图,说一说黄豆
中蛋白
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占黄豆总量的百分之几?
2、在250
克黄豆中,各种成分各占多少克?让学生列
式计算。针对学生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问题:怎
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补评:
3、师生探讨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4、练习:
(1)把160%、0.8%化成分数和小数。
(2)出示45页第2题的表格,练习分数、小数、百
分数间的互化。
(3)做第3题,练习用百分数、小数、分数表示同一
个数量。
(4)提供各班级人数,编写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并
自己解答。
三、课堂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4课时 这月我当家
教学内容
这月我当家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用方程解
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决
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用方
程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决
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补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等量关系:
1、男生人数是本年级人数的40%。
2、男生人数是全校人数的20%。
二、新授
1、出示家庭月支出统计表,让学生说出里面的百分数
表示的意思。
2、找出里面所包含的等量关系式,并板书在黑板上。
3、引导学生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或者算式解答问题。
4、学生交流总结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三、练习
1、做47页“练一练”中的1、2题。学生完成后,集
体交流、评价。
2、做第3题,指明说出八折的意思,并练习找单位“1”
和等量关系。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课后反思:
单元反思:
第5课时 练习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爱学习,愿意合作。
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习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补评: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说一说题目中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复习百分数、小数、分数间的互化方法。在填写表
格中的空格,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3.用颜色涂出62.5%要指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
涂。
4.说出命中率的含义,再求命中率。
练习三 课时
5、6题先复习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计算方
法,然后分别计算。
第7题 先观察图,再看各活动室面积分别占整个文化
站面积的百分之几,最后进行计算。
二、总结评价。
谈一谈自己的收获,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6课时
整理与复习(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
使学生系统掌握圆、观察物体、分数混合运算与百分数
的知识,能熟练计算分数的混合运算,系统复习百
分数问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分组对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单地整理,并进行
补评:
整理与复习(1) 课时
记录。
二、把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根据学到的知识,提
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并与同学交流。
三、练一练
1. 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 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
分别根据半径、直径和周长,求圆的面积。
4.
第4、5题复习观察物体的有关内容。
5.
第6题复习百分数的知识,第7题画图表示百分数
的意义。
四、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学生谈自己
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7课时 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整理与复习(2) 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顾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练习
第9题
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醒学生合理
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10题 复习百分数的认识,注意结果保留一位小
数。
第11、12题分数混合运算的灵活运用,独立完成,进
行交流。
第14题,考虑铁丝的长度是什么
第16题,观察,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第17题 要求小路的面积,
先要知道喷水池的面积。
已知喷水池的周长,求喷水池的面积,需要先求出喷
水池的半径。
三、总结。
补评:
课后反思:
单元反思: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能力目标:
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渗透健康饮食的教育。
扇形统计图 课时
教学重难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补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统计图?并且说出它们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二、教学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用投影仪出示笑笑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
表。
2、先让学生通过计算独立填上表中的数据。
3、独立制作条形统计图。
4、出示扇形统计图。
5、组织学生交流两种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6、全班交流。
7、教师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到哪个量多,哪个量少。
而扇形统计图反映的
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说一说。
用投影仪出示“练一练”第1题的四幅
扇形统计图,先让
学生想一想每幅图中各百分数的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每幅
统计图获得的信息
。
四、试一试。
1、出示“练一练”第2题的每幅图。
2、全班交流第2题的三个问题。
3、教师小结。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
教学内容
统计图的选择 课时
教学目标:
知
识目标: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
能力目标: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
有效的表
示信息。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补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
指名回答。那么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
么样的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我国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
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
图。
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
5、教师小结:折线
统计图能明显地看出第24~30届奥
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
显地
看出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
统计图能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三、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
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评议。教师评价。
四、练一练。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
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
点和作用。
课后反思:
单元反思:
第3课时 身高的情况
教学内容
身高的情况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其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能力目标:在互相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情感目标:理解统计的实际意义,使学生
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问题策略的比较与选择。
补评:
教学过程:
一、收集数据,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穿什么(校服)
像我们参加比较重要的会议或者活动时都要穿校服,
它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2.
今年学校计划为淘气的班级添置一套新校服,做
校服需要收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板书。
二、合作探究,分段整理
1.从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记录单,说发现的信息
2.凌乱无序的数据不方便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所
以要将数据进行整理。
3.服装厂按身高5cm一段确定服装型号,我们一起
来整理吧!(板书:分段整理)
三、制统计图,分析数据
1.根据身高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提问:从这张表上可以知道什么?
3.回顾,刚才都干了哪些工作,经历了哪几个流
程?
4.找生活中的例子,举例说明它们也用到了“数据
的分段整理”。
四、综合运用,深化新知。
五、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4课时
身高的变化
教学内容
身高的变化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
标:通过对淘气身高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力目标: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测,体会数据的作用。
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带给人们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统计
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分析和推测。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并能作出合理的推
测。
补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昨天老师要求同
学们收集自己一到六年级
每个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的身高数据,请大家拿出自
己收集的数据,与同
学交流。
2.指名交流后,提问:你是怎样收集这些数据的?
3.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身高的变化”。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要把几年的身高数据都展示出来,用什么
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2.提问:能看图说一说自己这几年身高变化的特点
吗?
3.提出要求:学生各自按要求完成统计图。
4.展示学生作品,提问: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的是你
的身高变化情况?为了让别人看清楚,应该怎么做?
5.分析数据。
6.预测:你能估计自己三年后的身高吗?
7.讨论: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你觉得复式折线
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三、深化巩固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延伸
课后反思:
单元反思:
第5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
练习四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能力目标: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情感目标: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
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从统计表里收集信息,并能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全班交流
二、自主学习天地
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