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集体备课长方体和正方体

温柔似野鬼°
834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15: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在我们这个年龄作文600字-幼儿园中班个人总结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 1课时 个人复备栏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 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
含 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
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
的含义,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稍大的纸盒及一个 有相对的两个面
是正方体的纸盒、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小纸盒、每个小小组准
备一个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
它的形状,然后把许多这样的纸摞在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引导探究
1、出示例1:
(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
到几个面?
(2)抽象图形。
说明: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通常这样
画 长方体。(师边讲边画长方体的直观图,注意要规范。)
问:实物中长方体的每一个面是什么形?作 图时,根据作图的
原理除了前面和后面之外,其他各个面都画成了什么形?但实际是
什么形?让 学生上去指一指,图上哪3个面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
另外3个面在哪里?
2、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3、长方体的特征。
出示:长方体有几条棱和 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
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
- 1 -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长方体有什么特点,讨论后自由发表自己的
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特点。
4、学习长、宽、高
(1)问: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吗?
指出: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 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
长方体的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
把竖直 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师边讲边标注)
(2)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量出它的长、宽、高。
5、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6、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7、小结:今天我们一 起来研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请同
学们打开课本看第10—11页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三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
四、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练习设计: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 下它
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
喜欢的图案。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2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的展开图,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
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进一步加 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各一个、剪 刀。学生按小小
组分别准备教科书14页思考题中所需的若干张硬纸(每种6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师: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
1、 让学生看教科书12页,像例3那样,将有关的棱用红线描
出,并按照例题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得到正 方体的展开图。
2、把展开图再复原成立体图,再进一步展开、复原,让学生从
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
3、让学生独立一剪,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得到的展开图,在交
流中认识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 并思考展开图中的各个面与原来各
个面的关系。
4、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拿 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一些棱剪开,看看它的展开图,先从
自己的展开图中找出长方体的3组相对的面, 然后在其他同学的不
同的展开图中找。最后让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的展开图上的分
布情况, 发现其中的规律。
4、“练一练”
第1题
让学生在观察展开图的基础上,先在图 中标注下面、后面、和
左面,并说明自己的理由。然后将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来检验。
第2题
(1)出示各展开图,引导学生先想像把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的
- 3 -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过程,再判断。
(2)把教科书121页的图形剪下来试着折一折从而验证自己先
前的判断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6题
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展开图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对于 不能围成长
方体的图形要说明理由,最后再进行操作验证。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选择,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明选择的根
据。
四、思考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先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
体或正方体,至少要用几 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和大小有
什么关系?再让学生操作。然后说说有没有找到什么规律。
五、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练习设计:
独立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平面展开
图。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4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
教学目标: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 3课时 个人复备栏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 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有关图形问题的学习经验,
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
趣。
重点难点:
理 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
课我们继 续学习有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与教材中例4和“试一试”同样大小
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可分为哪
几组?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 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
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吗?追问:做这< br>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的各个
面有什么关系?可以怎样解决这 个问题?在交流中明确:求至少需要多
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 < br>(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
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6个面的 面积之和?
(3)指名回答是怎样列式的,并相机板书如下算式:
6×4×2+5×4×2+6×5×2; (6×4+5×4+6×5)×2
(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
- 5 -


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要根据长方
体的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面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用这两 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
可以的。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长方体纸盒 至少需要
多少硬板纸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体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
吗? (出示‘‘试一试’’)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刚才我们在求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
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 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
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应用拓展
做“练一练”。练习四第1题,第2题,第5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
积? 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方法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 联系?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四第3、4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
练习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6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
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
算有关物体某几个面的 总面积,感受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重点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有关物体某几个面的总面积。
课前准备:
小黑板、一个长方体火柴盒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问: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计算下面各图的表面积。





2
.
5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4课时

个人复备栏
3厘米
5厘米
厘米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分米
3、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
二、学习新知:
出示 例5: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
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的和。今天我们就来 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
有玻璃)
1、说一说鱼缸的样子。
2、问: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可以怎样计算?
3、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
果。
4、全班交流,体会不同方法的各自特点和内在联系。
三、“练一练”:
第1题
- 7 -


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就是 这个长方体前、
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和,也就是长方体的侧面积。 再让学生独
立完成,指名板演。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
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
式根据。并进行比较。
四、巩固练习:
练习四第6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
五、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尝试,再进行交流。第2小题让学生
通过数小正方体的面的个 数等方法发现每一组相对的面的面积是相
等的。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七、作业:
练习四第7题、第8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练习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8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
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 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
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第19页上2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学生准备10个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
如果把这两个石块比较一下,哪个大哪个小?你能说出比它大
多少吗?
2、要认识物 体的大小,准确比较两个物体大小多少,就要认识
物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 师生探究
1、实验一
出示两个有同样多水的相同玻璃杯,让学生看清两个杯子里水
面同样高。
(1)先在一个杯子 里放入一个较小的石块,让学生说明水面有
什么变化。提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石块占有了水中一块 地方)
指出:石块占有一块地方,我们就说石块占有一定的空间。因
为石块占有空间,把水往 上挤,所以水面上升了。
(2)在另一个杯子放入较大的石块。提问:现在水面有什么变
化?说明了什么?
(3)再比一比,哪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为什么这个杯子里
的水面会上升得高一些? 指出:因为第二次的石块大一些,所以这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
高一些,说明这一石块所占的空间大。
提问 :谁来说一说,哪一个石块所占的空间大,哪一个石块所
占的空间小?
2、实验二
- 9 -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5课时

个人复备栏


(1)出示大小不同三种 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如果把它们
放在同样的杯中,在倒满水,哪个杯里所占的空间大?
指出: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
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也就是说,大的 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小。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纸盒,比较一下哪个体积大一
些。
指出:书盒能容 纳书的体积就是书盒的容积。也就是说容器所
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三、巩固反思
1、完成练一练
第1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然后教师可以操作演示 ,在让学
生说说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
2、第2题可以让学生先判断,然后再根据溶剂的含义进行解释。
3、完成练习五第1题 < br>让学生说明三维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使学生明确:因为它
们都是有同样大小的8盒饼干堆成的 ,所以它们所占的空间大小也
就一样。
4、完成练习五第2题
5、让学生明白杯子装的多说明容积大,杯子装的少的说明容积
小。
6、第3题可让学生按要求操作,让后同桌交流摆的是否正确。
7、第4题可以让学生分别说 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的是什么,什
么不同,再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8、第5题中的三个图 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
体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而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 方
形,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
这是三个图形的内在联 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的收获大吗?你觉得学好这些
知识有什么用吗?
板书设计: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体积概念
容积概念
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练习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
- 10 -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6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体积和容积意义的基础上,认识体积单位:立
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包含多少个体
积单位。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第21页上所需的材料,学生准备10个1立方厘
米的小正方体。
- 11 -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问:你是怎样理解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
二.师生探究
1、出示1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哪个体积大?怎样才能比较
出它们的大小呢?
小 结:为了看得清楚,可以把它们切成正方体的小块来比较。
实物投影仪出示:第一个长方体有9个小正方 体,第2个正方体切
成了8个小正方体,也就是说长方体的体积大一些。用数方格的方
法比较, 对不同物体图形里的小方块要有什么要求呢?
教学体积单位
(1)认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问:哪些物体的 体
积接近1立方厘米呢?(自己的手指头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出示21页上的2幅图,它 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2)认识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棱长1分泌的正方体它的体积 是1立方分米。你能用手势比划
一下1立方分米的大小吗?说说看,你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3)认识1立方米的正方体
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是1米的 正方体,体积是1
立方米。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
看1立方米 的空间有多大。
(4)归纳体积单位
通过观察、学习,知道体积单位是规定了棱长的正方体 。让学
生说说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是怎样的正方体。
(5)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正好是1升水。板书:1立方分米=1
升1立方厘米=1毫升
(6)让学生说说那些容器大约可乘1升水。
三、巩固反思
完成练习五的第5~8题
(1)、完成练习五的第5题
这一题中的3个图形分别表 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
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而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br>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这
是3个图形的内在联系。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本题要提醒学生:数几个物体的体积时,要想办法做到既不重
复,也不遗漏,特别要留心遮住的小正方体。
- 12 -


(3)完成练习五的第7题
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容积和体积单位的使用。
(4)完成练习五的第8题
这3幅图是这个物体的形状,它的体积是4立方厘米。完成思考题可以提示学生以1立方厘米的图形作标准,先将右边的物体进
行分割,再进行估算。右边的物体 从上往下可以看作3层,每层哟5
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组成,体积大约是15立方厘米。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体积单位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练习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13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
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
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
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重点难点:
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
探索并掌 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 题。
课前准备:
学生按小组分别准备30个左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萝卜或橡皮泥做成的长方体。
说明:这个长方体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2厘米。
提问:我们刚刚认识了体积和体 积单位,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
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引导学生想到:关键是看这个长方
体中包含多少个1立方厘米,也就是可以将它切成多少个棱长1厘
米的小正方体。 演示切的过程。切完后让学生数一数,明确长方体
的体积是包含多少1立方厘米。
2.设疑: 萝卜(或橡皮泥)是可以切开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长方
体或正方体的物体都是可以切开的。那么又该如何 去求那些物体的
体积呢?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方法。(板 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例9新 课标第 一网
1、操作准备。
( 1)提出操作要求: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要求
四人小组内每人摆出的长方体各不相同。
(2)将摆出的长方体放在桌上,并编号。
2.观察思考。
(1)提问:你能看出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让学
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然后将这些长方
- 14 -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7课时

个人复备栏


体的长、宽、高依次记录在表格中。(2)启发: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由
1立方厘 米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引导学生依次去数每个长
方体中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并记录在表格 中。(3)让学生在小组
内互相核对填写的结果是否正确;选择一些长方体让学生说说是怎
样数 出它们所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的。
3.分析推想。
提问:观察表格中的这些长方 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
再联系刚才数出它们体积的过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提出< br>猜想:长方体的体积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三、教学例10
1.谈话:通过刚才 的操作和讨论,我们提出了一个猜想。那么
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呢?这个问题还需 要进一
步研究。2.依次出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提问:如果用1立方
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 这三个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启发:
看着图想一想,你能根据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来思考 上面的问
题吗?3.提出操作要求:先按自己小组的想法摆一摆,摆好后数一
数,看看一共用了 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动手操作。4.组织交流:
摆出的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 少立方厘米?
这个结果与你操作前的想法一样吗?追问:如果再给你一个长5厘米、
宽4厘米、 高3厘米的长方体,你能想像出怎样用1立方厘米的正
方体摆出来吗?摆出这个长方体一共要用多少个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
体?
四、概括公式
1.提问:根据刚才操作过程中的发现,你能 说说长方体的体积
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吗?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通过交流得出
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
2.继续提问: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
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出示如教材所示的长方体的直观图),你能用
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学生 尝试后,交流得出:
3.启发: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你能直接写出正方体的体
积公式吗 ?交流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二棱长×棱长×棱长
进一步启发: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但用字
母表示正方体的公式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教材第26页对此作
了详细的说明。请你 打开课本看一看。让学生阅读后说说正方体体
积的字母公式,并重点追问每个a³的含义,进一步明确a ³的读、写
方法。
五、应用拓展
1.做“试一试”。
先让学生 说说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正方体的棱长
是多少,再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注意让学生先 说说长方体和
- 15 -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再说说分别是怎样列式的。
2.做“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图形的长、宽、高或棱长,再让学生独
立完成。交流时关注学生是怎 样得到每个几何体的体积的。如果有
学生仍旧是用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与用公式计算的< br>方法相比较,强调用公式计算更简便。
3.做“练一练”第2题。
选择几个式子让学生说说其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计算出每个
式子的得数。
4.做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读题,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车厢的长、
宽、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
六、全课小结(略)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a³
练习设计:
做练习六第1、3题。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16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体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
重点难点:
进一步掌握体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8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 br>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
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通过练习,使同学们能熟练地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二、完成练习六的4~8题
1、 完成第4题。
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占地面积是指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完成第5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这根木料的横截面的位置,再引导学生想象:
如果将这根木料竖起来,木料的横截面就是 这个长方体的哪一个
面?木料的长与竖起来的长方体的高有什么关系?可以怎样计算它
的体积?
3、 完成第6题
让学生认识到黄沙铺成的形状是长方体,铺的厚度就是这个长
方体 的高。还应该明确要求“用方程解”的这个要求。
4、 完成第7题
先让学生弄清题中两个 问题的联系和区别,再分别引导学生寻
找计算花坛所占空间大小以及花坛内泥土体积所需要的条件。
5、 完成第8题
先让学生弄清三合土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题可以先根据增加的表面积求出现正方体的棱长,在根据
这一数据算出原来长方体的体积。
- 17 -


三、你知道吗?
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这 种表示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方法。还
可以让学生课后再找出一些商品包装,看看它们分别是怎样表示其< br>所占空间大小的。
四、全课小结
通过着节课的复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课后还可以
与来势和同学一起交流。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
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底面积乘高
V=Sh
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18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本课初备
查虹兰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9课时 个人复备栏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1立方米的表象,知 道体积单位和长度、面积单位的不同点,培养学
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和类推的思维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的表象,知道体积单位和长度、面积单位的不同点。
课前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表面积,今天这节课我
们一起来研究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师生探究
1、出示2个正方体
问:下面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汇报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0厘米
的正方 体他的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我们发现:棱长1分米的正方
体和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相等。 下面的空你会填吗?
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
等于多少 立方分米吗?1立方米=()立方分米
3、归纳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就是我们常用的体积单位,每相
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三、完成练一练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让学生说说换算的具体方法,
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2、完成练习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让学生联系填表的过程说说长度、面积
和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3、完成练习七第2、3、4题
- 19 -


学生在练习时,要引导学生突出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换算的区
别,还可以让学生明确:把高级单位的数改 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
进率。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1立方米=( ) 立方分米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20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本课初备
查虹兰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10课时 个人复备栏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1立方米的表象,知 道体积单位和长度、面积单位的不同点,培养学
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和类推的思维能力。
2、熟练掌握体积单位的进率。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完成练习七的5~10题
1、 练习七的第5题
让学生先看图算出两堆木块的体积,再引导学生思考:每堆木
块的体积与他右边的容器的容积有什么练习?知道一个容器的容积
是多少立方厘米,能推算出它能盛多少 毫升的水吗?
2、 练习七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计算
结果的单位是否正确。
3、 练习七的第9题
花坛的占地面积是这个花坛的底面积;求填满这个花坛大约需
要多少土,就是求这个花坛的侧面积。
4、 练习七的第10题
学生先读题,然后让学生说说从外面量的数据和从里面量的数
据分别有是很么关系。
三、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七的8、9
板书设计: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
- 21 -


练习设计:
ww w.x m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容积和体积
的意义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熟练掌握体积单位的进率。
3、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4、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难点:
知道容积和体积的意义以及常用的体积 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
进率。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 22 -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11课时

个人复备栏


课前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3节
课的时间 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组织学生讨论
1、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有什么联系?
2、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常用的 体积单位有那些?相
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
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4、你是怎样发现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与它有
是什么联系?
三、完成整理与练习的1~3题
1、 完成第1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每个形体的体积,然后再计算。同时也要提
醒学生计算时要仔细认真。
2、 完成整理与练习的第2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这组图表达的意思是:先向杯中倒入一
定的 水,再将土豆放入水中,量杯中水面上升前后刻度所显示的体
积相差200毫升。
3、 完成整理与练习的第3题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体积单位见的进率。然后完成书上的填空。
集体校对交流。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的知识还存在着哪些
问题,如 果有问题可以跟同学和老师交流。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1
练习设计:
1、10.0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9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1350毫升=( )升=( )立方分米
2.005升=( )毫升=( )立方厘米
2、一个长方 体无盖的水箱,长0.8米,宽0.65米,高0.6米.做这
个水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立方米?如果每 升水中1千克,这个水箱最
多能装水多少千克?(铁皮的厚度不计)
- 23 -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整理与练习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容积和体积
的意义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 间的进率。
2、熟练掌握体积单位的进率。
3、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4、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难点:
进一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容积和体积的意义以
及常用的体 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课前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同学们已 经了解得很多了,也能利用所学
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
二、完成整理与练习的4~7题
- 24 -
本课初备
查虹兰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12课时

个人复备栏


1、 完成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把这张表格填好,然后让学生说
说你是怎样想的。
2、 完成第5题
这题要求需要铝合金条多少分米,可先让学生看一下示意图,
每根铝合金条就是长方体相应的棱,要求至 少需要分米的铝合金条,
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3、 完成第7题
第(1)题求的是所有立柱的底面积之和,可以先求出一个立柱
的底面积,然后再求出12根立柱的底面 积。第(2)题是求这些立
柱的体积之和,方法可以采用第一个。第(3)题求的是一根立柱除
了底面积以外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4、 思考题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是这个大正 方体的8个顶点;两面涂色
的小正方体就有12×2=24;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工有24个。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2
练习设计:
1、 一种纸袋,打开后的形状是长方体,长55厘米,宽8厘米,
高40厘米。做这个纸袋至少需要多少硬纸 ?(上面没有盖)这个纸
袋可以盛多少立方厘米的物体?
2、 把一个棱长0.8米的正方体 钢呸,锻成一个横截面是0.16平方
米的长方体方钢,锻成的这块方钢长多少米?(用方程解答) < br>3、一间教室长7米,宽6米,高3米,门窗面积和是20平方
米。要粉刷教室的顶面和四面墙壁 ,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25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整理与练习3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征。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
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重点难点:
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
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课前准备:
学生预先回家准备第8、9题。
教学过程:
一、第8题
可以先出示一个用橡皮泥球和小棒做成的长方体框架,让学生
观察它的特点
再结合对长方体框架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做一个长方体或正
方体框架时,应该怎样选料。
做好后组织相应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选料时的思考
过程。
二、第9题
事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好相关数据,课上进行计算和交流。
三、评价与反思
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
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引 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
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
价。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3
练习设计:
练习册相关作业
- 26 -
本课初备
查虹兰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13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 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
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并让 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操作,比较拼成的长 方体的表面积与原来两个正方体的表
面积的和究竟发生了什么,发现规律,学会分析。
课前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火柴盒
- 27 -
本课初备
查虹兰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14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拼拼算算
1、 教师演示:把两个体积是1立方厘 米拼成一个长方体。问:
体积有没有变化?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可以计算、可以用肉眼
观察 )鼓励方法的多样性,但应适当强调第二种思路。为接下来观
察更多的正方体做准备。那么具体减少的是 哪几个面的面积呢?(请
学生指指摸摸)明确表面积减少了原来2个正方形面的面积,即减
少了 2平方厘米。
2、 深入探究:
(1)如果用3个、4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表面积又发生 了什
么变化呢?(排法要求是排成一排)(学生自己猜想、操作、探究、
验证)
提醒学生把相关数据及时填在表中。
(2)交流规律(允许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述):如:2个 正方体拼
在一起少2个面,3个正方体拼在一起少4(2×2)个面,4个正方
体拼在一起少6 (3×2)个面„„或把正方体每拼一次,表面积就减
少2个正方形面的面积,等等。
3、 当正方体增加到5个6个时,表面积会怎么变化呢?学生先
猜想,再验证。
4、 发现规律:你能联系操作和填表的过程提出自己发现的规律
吗?
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讨论,交 流(可以有多种表述,只要符合
题意即可)“从最简单的体积变了,表面积变了,或每一种具体拼法减少了哪两个面的面积都是可以的。”
5、 用两个相同长方体拼成图上的三种大长方体,你有什么发
现?
(1)学生操作探究讨论。 < br>交流:“体积没有变,表面积变了。”“都比原来减少了2个面的
面积,但不同的拼法减少的面积 就不同。
(2)你能看出哪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哪个最小吗?(学
生交流讨论)
(3)怎么验证你的发现呢?(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发
现)
二、拼拼说说
1、用6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不同的长方体(37
页图)问:哪个长方体的表 面积?大多少?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交流:
(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应用前面发现的规律,并通过对拼成的每 个
长方体的具体分析得出。)
2、拼10包火柴盒,包成一包有几种包法?怎样包装最节省包
装纸。
- 28 -


学生分组操作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每一种包装方
法,并 适当说明理由。“怎样包装最省纸”就是什么最少?(拼成的
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怎样拼最少呢?(5 盒叠一起,并排两叠)
三、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实践活动课,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表面积的变化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29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 1课时 个人复备栏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
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 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
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
的含义,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稍大的纸盒及一个 有相对的两个面
是正方体的纸盒、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小纸盒、每个小小组准
备一个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
它的形状,然后把许多这样的纸摞在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引导探究
1、出示例1:
(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
到几个面?
(2)抽象图形。
说明: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通常这样
画 长方体。(师边讲边画长方体的直观图,注意要规范。)
问:实物中长方体的每一个面是什么形?作 图时,根据作图的
原理除了前面和后面之外,其他各个面都画成了什么形?但实际是
什么形?让 学生上去指一指,图上哪3个面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
另外3个面在哪里?
2、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3、长方体的特征。
出示:长方体有几条棱和 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
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
- 1 -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长方体有什么特点,讨论后自由发表自己的
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特点。
4、学习长、宽、高
(1)问: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吗?
指出: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 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
长方体的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
把竖直 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师边讲边标注)
(2)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量出它的长、宽、高。
5、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6、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7、小结:今天我们一 起来研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请同
学们打开课本看第10—11页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三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
四、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练习设计: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 下它
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
喜欢的图案。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2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的展开图,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
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进一步加 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各一个、剪 刀。学生按小小
组分别准备教科书14页思考题中所需的若干张硬纸(每种6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师: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
1、 让学生看教科书12页,像例3那样,将有关的棱用红线描
出,并按照例题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得到正 方体的展开图。
2、把展开图再复原成立体图,再进一步展开、复原,让学生从
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
3、让学生独立一剪,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得到的展开图,在交
流中认识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 并思考展开图中的各个面与原来各
个面的关系。
4、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拿 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一些棱剪开,看看它的展开图,先从
自己的展开图中找出长方体的3组相对的面, 然后在其他同学的不
同的展开图中找。最后让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的展开图上的分
布情况, 发现其中的规律。
4、“练一练”
第1题
让学生在观察展开图的基础上,先在图 中标注下面、后面、和
左面,并说明自己的理由。然后将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来检验。
第2题
(1)出示各展开图,引导学生先想像把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的
- 3 -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过程,再判断。
(2)把教科书121页的图形剪下来试着折一折从而验证自己先
前的判断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6题
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展开图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对于 不能围成长
方体的图形要说明理由,最后再进行操作验证。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选择,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明选择的根
据。
四、思考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先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
体或正方体,至少要用几 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和大小有
什么关系?再让学生操作。然后说说有没有找到什么规律。
五、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练习设计:
独立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平面展开
图。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4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
教学目标: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 3课时 个人复备栏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 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有关图形问题的学习经验,
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
趣。
重点难点:
理 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
课我们继 续学习有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与教材中例4和“试一试”同样大小
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可分为哪
几组?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 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
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吗?追问:做这< br>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的各个
面有什么关系?可以怎样解决这 个问题?在交流中明确:求至少需要多
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 < br>(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
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6个面的 面积之和?
(3)指名回答是怎样列式的,并相机板书如下算式:
6×4×2+5×4×2+6×5×2; (6×4+5×4+6×5)×2
(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
- 5 -


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要根据长方
体的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面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用这两 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
可以的。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长方体纸盒 至少需要
多少硬板纸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体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
吗? (出示‘‘试一试’’)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刚才我们在求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
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 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
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应用拓展
做“练一练”。练习四第1题,第2题,第5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
积? 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方法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 联系?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四第3、4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
练习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6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
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
算有关物体某几个面的 总面积,感受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重点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有关物体某几个面的总面积。
课前准备:
小黑板、一个长方体火柴盒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问: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计算下面各图的表面积。





2
.
5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4课时

个人复备栏
3厘米
5厘米
厘米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分米
3、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
二、学习新知:
出示 例5: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
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的和。今天我们就来 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
有玻璃)
1、说一说鱼缸的样子。
2、问: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可以怎样计算?
3、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
果。
4、全班交流,体会不同方法的各自特点和内在联系。
三、“练一练”:
第1题
- 7 -


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就是 这个长方体前、
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和,也就是长方体的侧面积。 再让学生独
立完成,指名板演。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
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
式根据。并进行比较。
四、巩固练习:
练习四第6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
五、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尝试,再进行交流。第2小题让学生
通过数小正方体的面的个 数等方法发现每一组相对的面的面积是相
等的。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七、作业:
练习四第7题、第8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练习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8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
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 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
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第19页上2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学生准备10个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
如果把这两个石块比较一下,哪个大哪个小?你能说出比它大
多少吗?
2、要认识物 体的大小,准确比较两个物体大小多少,就要认识
物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 师生探究
1、实验一
出示两个有同样多水的相同玻璃杯,让学生看清两个杯子里水
面同样高。
(1)先在一个杯子 里放入一个较小的石块,让学生说明水面有
什么变化。提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石块占有了水中一块 地方)
指出:石块占有一块地方,我们就说石块占有一定的空间。因
为石块占有空间,把水往 上挤,所以水面上升了。
(2)在另一个杯子放入较大的石块。提问:现在水面有什么变
化?说明了什么?
(3)再比一比,哪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为什么这个杯子里
的水面会上升得高一些? 指出:因为第二次的石块大一些,所以这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
高一些,说明这一石块所占的空间大。
提问 :谁来说一说,哪一个石块所占的空间大,哪一个石块所
占的空间小?
2、实验二
- 9 -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5课时

个人复备栏


(1)出示大小不同三种 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如果把它们
放在同样的杯中,在倒满水,哪个杯里所占的空间大?
指出: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
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也就是说,大的 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小。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纸盒,比较一下哪个体积大一
些。
指出:书盒能容 纳书的体积就是书盒的容积。也就是说容器所
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三、巩固反思
1、完成练一练
第1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然后教师可以操作演示 ,在让学
生说说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
2、第2题可以让学生先判断,然后再根据溶剂的含义进行解释。
3、完成练习五第1题 < br>让学生说明三维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使学生明确:因为它
们都是有同样大小的8盒饼干堆成的 ,所以它们所占的空间大小也
就一样。
4、完成练习五第2题
5、让学生明白杯子装的多说明容积大,杯子装的少的说明容积
小。
6、第3题可让学生按要求操作,让后同桌交流摆的是否正确。
7、第4题可以让学生分别说 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的是什么,什
么不同,再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8、第5题中的三个图 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
体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而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 方
形,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
这是三个图形的内在联 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的收获大吗?你觉得学好这些
知识有什么用吗?
板书设计: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体积概念
容积概念
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练习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
- 10 -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6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体积和容积意义的基础上,认识体积单位:立
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包含多少个体
积单位。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第21页上所需的材料,学生准备10个1立方厘
米的小正方体。
- 11 -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问:你是怎样理解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
二.师生探究
1、出示1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哪个体积大?怎样才能比较
出它们的大小呢?
小 结:为了看得清楚,可以把它们切成正方体的小块来比较。
实物投影仪出示:第一个长方体有9个小正方 体,第2个正方体切
成了8个小正方体,也就是说长方体的体积大一些。用数方格的方
法比较, 对不同物体图形里的小方块要有什么要求呢?
教学体积单位
(1)认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问:哪些物体的 体
积接近1立方厘米呢?(自己的手指头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出示21页上的2幅图,它 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2)认识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棱长1分泌的正方体它的体积 是1立方分米。你能用手势比划
一下1立方分米的大小吗?说说看,你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3)认识1立方米的正方体
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是1米的 正方体,体积是1
立方米。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
看1立方米 的空间有多大。
(4)归纳体积单位
通过观察、学习,知道体积单位是规定了棱长的正方体 。让学
生说说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是怎样的正方体。
(5)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正好是1升水。板书:1立方分米=1
升1立方厘米=1毫升
(6)让学生说说那些容器大约可乘1升水。
三、巩固反思
完成练习五的第5~8题
(1)、完成练习五的第5题
这一题中的3个图形分别表 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
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而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br>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这
是3个图形的内在联系。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本题要提醒学生:数几个物体的体积时,要想办法做到既不重
复,也不遗漏,特别要留心遮住的小正方体。
- 12 -


(3)完成练习五的第7题
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容积和体积单位的使用。
(4)完成练习五的第8题
这3幅图是这个物体的形状,它的体积是4立方厘米。完成思考题可以提示学生以1立方厘米的图形作标准,先将右边的物体进
行分割,再进行估算。右边的物体 从上往下可以看作3层,每层哟5
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组成,体积大约是15立方厘米。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体积单位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练习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13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
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
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
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重点难点:
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
探索并掌 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 题。
课前准备:
学生按小组分别准备30个左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萝卜或橡皮泥做成的长方体。
说明:这个长方体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2厘米。
提问:我们刚刚认识了体积和体 积单位,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
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引导学生想到:关键是看这个长方
体中包含多少个1立方厘米,也就是可以将它切成多少个棱长1厘
米的小正方体。 演示切的过程。切完后让学生数一数,明确长方体
的体积是包含多少1立方厘米。
2.设疑: 萝卜(或橡皮泥)是可以切开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长方
体或正方体的物体都是可以切开的。那么又该如何 去求那些物体的
体积呢?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方法。(板 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例9新 课标第 一网
1、操作准备。
( 1)提出操作要求: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要求
四人小组内每人摆出的长方体各不相同。
(2)将摆出的长方体放在桌上,并编号。
2.观察思考。
(1)提问:你能看出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让学
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然后将这些长方
- 14 -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7课时

个人复备栏


体的长、宽、高依次记录在表格中。(2)启发: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由
1立方厘 米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引导学生依次去数每个长
方体中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并记录在表格 中。(3)让学生在小组
内互相核对填写的结果是否正确;选择一些长方体让学生说说是怎
样数 出它们所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的。
3.分析推想。
提问:观察表格中的这些长方 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
再联系刚才数出它们体积的过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提出< br>猜想:长方体的体积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三、教学例10
1.谈话:通过刚才 的操作和讨论,我们提出了一个猜想。那么
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呢?这个问题还需 要进一
步研究。2.依次出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提问:如果用1立方
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 这三个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启发:
看着图想一想,你能根据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来思考 上面的问
题吗?3.提出操作要求:先按自己小组的想法摆一摆,摆好后数一
数,看看一共用了 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动手操作。4.组织交流:
摆出的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 少立方厘米?
这个结果与你操作前的想法一样吗?追问:如果再给你一个长5厘米、
宽4厘米、 高3厘米的长方体,你能想像出怎样用1立方厘米的正
方体摆出来吗?摆出这个长方体一共要用多少个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
体?
四、概括公式
1.提问:根据刚才操作过程中的发现,你能 说说长方体的体积
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吗?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通过交流得出
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
2.继续提问: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
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出示如教材所示的长方体的直观图),你能用
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学生 尝试后,交流得出:
3.启发: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你能直接写出正方体的体
积公式吗 ?交流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二棱长×棱长×棱长
进一步启发: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但用字
母表示正方体的公式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教材第26页对此作
了详细的说明。请你 打开课本看一看。让学生阅读后说说正方体体
积的字母公式,并重点追问每个a³的含义,进一步明确a ³的读、写
方法。
五、应用拓展
1.做“试一试”。
先让学生 说说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正方体的棱长
是多少,再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注意让学生先 说说长方体和
- 15 -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再说说分别是怎样列式的。
2.做“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图形的长、宽、高或棱长,再让学生独
立完成。交流时关注学生是怎 样得到每个几何体的体积的。如果有
学生仍旧是用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与用公式计算的< br>方法相比较,强调用公式计算更简便。
3.做“练一练”第2题。
选择几个式子让学生说说其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计算出每个
式子的得数。
4.做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读题,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车厢的长、
宽、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
六、全课小结(略)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a³
练习设计:
做练习六第1、3题。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16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体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
重点难点:
进一步掌握体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8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 br>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
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通过练习,使同学们能熟练地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二、完成练习六的4~8题
1、 完成第4题。
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占地面积是指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完成第5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这根木料的横截面的位置,再引导学生想象:
如果将这根木料竖起来,木料的横截面就是 这个长方体的哪一个
面?木料的长与竖起来的长方体的高有什么关系?可以怎样计算它
的体积?
3、 完成第6题
让学生认识到黄沙铺成的形状是长方体,铺的厚度就是这个长
方体 的高。还应该明确要求“用方程解”的这个要求。
4、 完成第7题
先让学生弄清题中两个 问题的联系和区别,再分别引导学生寻
找计算花坛所占空间大小以及花坛内泥土体积所需要的条件。
5、 完成第8题
先让学生弄清三合土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题可以先根据增加的表面积求出现正方体的棱长,在根据
这一数据算出原来长方体的体积。
- 17 -


三、你知道吗?
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这 种表示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方法。还
可以让学生课后再找出一些商品包装,看看它们分别是怎样表示其< br>所占空间大小的。
四、全课小结
通过着节课的复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课后还可以
与来势和同学一起交流。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
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底面积乘高
V=Sh
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18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本课初备
查虹兰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9课时 个人复备栏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1立方米的表象,知 道体积单位和长度、面积单位的不同点,培养学
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和类推的思维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的表象,知道体积单位和长度、面积单位的不同点。
课前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表面积,今天这节课我
们一起来研究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师生探究
1、出示2个正方体
问:下面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汇报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0厘米
的正方 体他的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我们发现:棱长1分米的正方
体和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相等。 下面的空你会填吗?
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
等于多少 立方分米吗?1立方米=()立方分米
3、归纳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就是我们常用的体积单位,每相
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三、完成练一练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让学生说说换算的具体方法,
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2、完成练习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让学生联系填表的过程说说长度、面积
和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3、完成练习七第2、3、4题
- 19 -


学生在练习时,要引导学生突出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换算的区
别,还可以让学生明确:把高级单位的数改 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
进率。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1立方米=( ) 立方分米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20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本课初备
查虹兰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10课时 个人复备栏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1立方米的表象,知 道体积单位和长度、面积单位的不同点,培养学
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和类推的思维能力。
2、熟练掌握体积单位的进率。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完成练习七的5~10题
1、 练习七的第5题
让学生先看图算出两堆木块的体积,再引导学生思考:每堆木
块的体积与他右边的容器的容积有什么练习?知道一个容器的容积
是多少立方厘米,能推算出它能盛多少 毫升的水吗?
2、 练习七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计算
结果的单位是否正确。
3、 练习七的第9题
花坛的占地面积是这个花坛的底面积;求填满这个花坛大约需
要多少土,就是求这个花坛的侧面积。
4、 练习七的第10题
学生先读题,然后让学生说说从外面量的数据和从里面量的数
据分别有是很么关系。
三、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七的8、9
板书设计: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
- 21 -


练习设计:
ww w.x m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容积和体积
的意义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熟练掌握体积单位的进率。
3、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4、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难点:
知道容积和体积的意义以及常用的体积 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
进率。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 22 -
本课初备
刘青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11课时

个人复备栏


课前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3节
课的时间 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组织学生讨论
1、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有什么联系?
2、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常用的 体积单位有那些?相
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
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4、你是怎样发现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与它有
是什么联系?
三、完成整理与练习的1~3题
1、 完成第1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每个形体的体积,然后再计算。同时也要提
醒学生计算时要仔细认真。
2、 完成整理与练习的第2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这组图表达的意思是:先向杯中倒入一
定的 水,再将土豆放入水中,量杯中水面上升前后刻度所显示的体
积相差200毫升。
3、 完成整理与练习的第3题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体积单位见的进率。然后完成书上的填空。
集体校对交流。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的知识还存在着哪些
问题,如 果有问题可以跟同学和老师交流。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1
练习设计:
1、10.0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9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1350毫升=( )升=( )立方分米
2.005升=( )毫升=( )立方厘米
2、一个长方 体无盖的水箱,长0.8米,宽0.65米,高0.6米.做这
个水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立方米?如果每 升水中1千克,这个水箱最
多能装水多少千克?(铁皮的厚度不计)
- 23 -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整理与练习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容积和体积
的意义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 间的进率。
2、熟练掌握体积单位的进率。
3、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4、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难点:
进一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容积和体积的意义以
及常用的体 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课前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同学们已 经了解得很多了,也能利用所学
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
二、完成整理与练习的4~7题
- 24 -
本课初备
查虹兰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12课时

个人复备栏


1、 完成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把这张表格填好,然后让学生说
说你是怎样想的。
2、 完成第5题
这题要求需要铝合金条多少分米,可先让学生看一下示意图,
每根铝合金条就是长方体相应的棱,要求至 少需要分米的铝合金条,
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3、 完成第7题
第(1)题求的是所有立柱的底面积之和,可以先求出一个立柱
的底面积,然后再求出12根立柱的底面 积。第(2)题是求这些立
柱的体积之和,方法可以采用第一个。第(3)题求的是一根立柱除
了底面积以外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4、 思考题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是这个大正 方体的8个顶点;两面涂色
的小正方体就有12×2=24;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工有24个。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2
练习设计:
1、 一种纸袋,打开后的形状是长方体,长55厘米,宽8厘米,
高40厘米。做这个纸袋至少需要多少硬纸 ?(上面没有盖)这个纸
袋可以盛多少立方厘米的物体?
2、 把一个棱长0.8米的正方体 钢呸,锻成一个横截面是0.16平方
米的长方体方钢,锻成的这块方钢长多少米?(用方程解答) < br>3、一间教室长7米,宽6米,高3米,门窗面积和是20平方
米。要粉刷教室的顶面和四面墙壁 ,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25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整理与练习3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征。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
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重点难点:
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
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课前准备:
学生预先回家准备第8、9题。
教学过程:
一、第8题
可以先出示一个用橡皮泥球和小棒做成的长方体框架,让学生
观察它的特点
再结合对长方体框架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做一个长方体或正
方体框架时,应该怎样选料。
做好后组织相应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选料时的思考
过程。
二、第9题
事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好相关数据,课上进行计算和交流。
三、评价与反思
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
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引 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
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
价。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3
练习设计:
练习册相关作业
- 26 -
本课初备
查虹兰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13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 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
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并让 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操作,比较拼成的长 方体的表面积与原来两个正方体的表
面积的和究竟发生了什么,发现规律,学会分析。
课前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火柴盒
- 27 -
本课初备
查虹兰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14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拼拼算算
1、 教师演示:把两个体积是1立方厘 米拼成一个长方体。问:
体积有没有变化?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可以计算、可以用肉眼
观察 )鼓励方法的多样性,但应适当强调第二种思路。为接下来观
察更多的正方体做准备。那么具体减少的是 哪几个面的面积呢?(请
学生指指摸摸)明确表面积减少了原来2个正方形面的面积,即减
少了 2平方厘米。
2、 深入探究:
(1)如果用3个、4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表面积又发生 了什
么变化呢?(排法要求是排成一排)(学生自己猜想、操作、探究、
验证)
提醒学生把相关数据及时填在表中。
(2)交流规律(允许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述):如:2个 正方体拼
在一起少2个面,3个正方体拼在一起少4(2×2)个面,4个正方
体拼在一起少6 (3×2)个面„„或把正方体每拼一次,表面积就减
少2个正方形面的面积,等等。
3、 当正方体增加到5个6个时,表面积会怎么变化呢?学生先
猜想,再验证。
4、 发现规律:你能联系操作和填表的过程提出自己发现的规律
吗?
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讨论,交 流(可以有多种表述,只要符合
题意即可)“从最简单的体积变了,表面积变了,或每一种具体拼法减少了哪两个面的面积都是可以的。”
5、 用两个相同长方体拼成图上的三种大长方体,你有什么发
现?
(1)学生操作探究讨论。 < br>交流:“体积没有变,表面积变了。”“都比原来减少了2个面的
面积,但不同的拼法减少的面积 就不同。
(2)你能看出哪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哪个最小吗?(学
生交流讨论)
(3)怎么验证你的发现呢?(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发
现)
二、拼拼说说
1、用6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不同的长方体(37
页图)问:哪个长方体的表 面积?大多少?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交流:
(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应用前面发现的规律,并通过对拼成的每 个
长方体的具体分析得出。)
2、拼10包火柴盒,包成一包有几种包法?怎样包装最节省包
装纸。
- 28 -


学生分组操作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每一种包装方
法,并 适当说明理由。“怎样包装最省纸”就是什么最少?(拼成的
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怎样拼最少呢?(5 盒叠一起,并排两叠)
三、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实践活动课,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表面积的变化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徐攀华 吴玉珠 郭同林 吴玉桃 李荣华 蔡丽霞 刘青 查虹兰

- 29 -

梧州职业学院-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三年级作文我的同桌-大年初一作文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我的理想作文400字


阿拉斯加州-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爱国的名人名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赞美教师的文章-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苏宁电器公司-小学校本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