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蔑的“失”与子贱的“得”
玛丽莲梦兔
899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16:0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语序不当的病句及答案-侨汇
孔子有一个侄儿叫孔蔑,有一个学生叫宓子贱,两个人同时在鲁国做县令。
这天,孔子路过孔蔑之处,见面后问道:“自从你做官以后,有何收获?有何损失?”孔蔑说:“自从我做官后,没有什么收获,却有三种损失:一是公事缠身,学过的知识没时间温习,因而学习难以融会贯通;二是俸禄太少,稀粥尚不足以接济亲戚,亲戚们因而日益疏远;三是公务繁忙急迫,常挤不出时间为死者吊丧或探望病人,朋友间也因而日渐疏远。”孔子听后心情不悦,起身前往宓子贱之处,见面后,他把问孔蔑的话照样拿来问子贱。
子贱听后,回答说:“自我做官以后,没有什么损失,却有三种收获:“一是当初背诵的经文,现在都能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而且理解得日益透彻明白;二是俸禄虽少,但可省出稀粥来接济亲戚,使亲情更亲;三是公务虽繁忙,但仍能在晚上挤出时间去吊丧死者,探望病人,从而使朋友之情日益加深。”同样为官,机会均等,但孔蔑有三失,子贱有三得。因为二人做官的心态不同,决定了各自得失。心态是积极还是消极,是利他还是利己,是负责还是敷衍,是进取还是逃避,决定着人生的前程和命运。
夏口尊是著名的教育家。这天,他上门拜访弘一大师,看到弘一大师吃饭时,只有一小碟咸菜,心中不忍,就问:“这是不是太咸了?”弘一大师回答说:“咸有咸的味道。”
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在喝。夏先生又问他:“这是不是太淡了?”弘一大师微微一笑,说:“淡有淡的味道啊。”佛教上有这样一句话:境随心转。的确,对生活的感受取决于人的内心。咸与淡、苦与乐,贫与富,荣与辱,每个人的感受各有不同。唯能泰然处之,才是智者的心境。
这让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五祖弘忍大师处得到衣钵后,到了广州法性寺,见到两位僧人对着寺前飘动的幡旗在争辩。一僧人说是风在动,一僧人说是在幡动,二人争执不休。慧能大师告诉他们:“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二位仁者的心在动。”一语道破禅机,震惊四众,不但两位僧人若有所悟,主持印宗法师也颇感惊愕,马上迎请慧能大师升坛说法,并礼拜为师。
俗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困难挫折,艰难困苦的磨砺,会受到金钱权势、名誉美色的诱惑。这些“风”、“幡”影响、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唯有心境平淡,拥有一颗平常心,独守一份平静,才能心如止水,淡然自如。
我们常说:心态决定状态,眼界决定境界。一个人拥有了良好的心态,就会逢顺境不骄不狂,遇逆境不怨天尤人,不争一时之气,不逞一时之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活出人生的成功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