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五篇】
会计学就业前景-春晚主持词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五篇】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
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
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小编整理了小学六年
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对你有协助!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
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
空间观点。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
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准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投影仪、本班学生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让学生先说说
2、我们全班有48名同学,但绝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理解,如果我
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 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
简单又准确吗?
3、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出示本班学生座位图)
(1)如果 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
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对照座位图初步感知,说出自己的位置。个别汇报,集体订正。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
列后说行)
< br>(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能够这样表示:
(2,3)。按照这样的 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
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 br>(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
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 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
较(2,3)与(3,2)的不同。
{在比较中发现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对的更深了解。}
3、 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
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里的座位、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我国古代围棋等。)
{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当堂测评
教师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评比纠错。
{做到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还有什么不懂
的?
{让学生说出,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位置(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
的数据在
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提升
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准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
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
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
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准确找
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
,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
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
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
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
置上
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点。}
(二)、课堂提升
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
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
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
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
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
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让学
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
间的桥梁,增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br>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
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
的作品,学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
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
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
“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
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
“列”
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
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
对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
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课后小记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
br>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
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
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
练地
实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
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通过演示,
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
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
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
+ + = +
+ =
2.引出课题。
+ +
这题我们还能够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知探究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2.课件出示自学题纲,让学生自学课本。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2)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 课件出示例1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解答。
(1)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
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个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
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
步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
“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
少?
2/11 + 2/11 + 2/11 =
2/11 × 3 =
(3).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
A.导出计算方法。
你会计算吗?看哪些同学不用老师讲解就能依据转化思想把分数乘以
整数这个新知识转为已经学过的
旧知识来实行计算。(能够互相说互
相看。)
B.归纳法则。
通过以上计算,想一想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呢?
师: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总结的语言准确又简练。
小组讨论,总结出法则:分数
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
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C.应用法则计算。
讨论,这两种方法哪种简单?为什么?
强调:能约分,要先约分;结果是假分数一定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4、
教学例2
(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
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
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
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br>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看图写算式
2.先说算式意义,再填空。
3.看算式,约分计算。(提醒学生,
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
是否能够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四、学生课堂自评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每个学生给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实行评价。
板书设计
分数乘以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 和的简便运算。
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
变。
2/11 ×3
= 2×3/11
= 6/11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
br>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
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
算。
2、通过组织学生实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
的类推、
归纳水平。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实行学习目的性教
育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 × ×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教学例3
(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 ,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
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
时粉刷的面积
,即这面墙的 ,第二步再涂出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
即 的 ,由此得出 ×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 的 是多少?”
(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 × =
,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
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 = = 。
(4)提出问题:
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
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
算式: × 。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
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
实行一
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
推理水
平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
胆猜测,培养
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实
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实行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
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
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
)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实行计算。
(1)36×2+15
(2)5×6+7×3 (3)15×(34-27)
二、新知探究
1、
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
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
面各题。(课件出示)
(1) + × (2) × -
(3) -
× (4) × +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
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
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
(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课件出示: × ×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
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课件出示: + ×
,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
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 ×4和
×4都能
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
合律和分配律,能够使一些计算简便,
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能够
使
计算简便。
三、课堂检测
练习三的第一题,第三题。
(1) 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想想怎样做简便?应用
了什么运算定律。再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点,发现存有问题。
(2)小组内评比,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讲解疑难。
四、课堂自我评价
每个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实行自我评价,并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
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
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
利用实例实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五篇】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
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
合体现。###小编整理了小学六年
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对你有协助!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
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
空间观点。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
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准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投影仪、本班学生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让学生先说说
2、我们全班有48名同学,但绝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理解,如果我
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 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
简单又准确吗?
3、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出示本班学生座位图)
(1)如果 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
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对照座位图初步感知,说出自己的位置。个别汇报,集体订正。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
列后说行)
< br>(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能够这样表示:
(2,3)。按照这样的 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
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 br>(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
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 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
较(2,3)与(3,2)的不同。
{在比较中发现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对的更深了解。}
3、 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
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里的座位、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我国古代围棋等。)
{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当堂测评
教师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评比纠错。
{做到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还有什么不懂
的?
{让学生说出,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位置(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
的数据在
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提升
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准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
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
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
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准确找
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
,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
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
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
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
置上
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点。}
(二)、课堂提升
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
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
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
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
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
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让学
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
间的桥梁,增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br>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
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
的作品,学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
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
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
“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
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
“列”
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
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
对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
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课后小记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
br>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
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
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
练地
实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
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通过演示,
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
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
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
+ + = +
+ =
2.引出课题。
+ +
这题我们还能够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知探究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2.课件出示自学题纲,让学生自学课本。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2)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 课件出示例1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解答。
(1)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
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个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
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
步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
“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
少?
2/11 + 2/11 + 2/11 =
2/11 × 3 =
(3).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
A.导出计算方法。
你会计算吗?看哪些同学不用老师讲解就能依据转化思想把分数乘以
整数这个新知识转为已经学过的
旧知识来实行计算。(能够互相说互
相看。)
B.归纳法则。
通过以上计算,想一想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呢?
师: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总结的语言准确又简练。
小组讨论,总结出法则:分数
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
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C.应用法则计算。
讨论,这两种方法哪种简单?为什么?
强调:能约分,要先约分;结果是假分数一定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4、
教学例2
(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
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
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
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br>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看图写算式
2.先说算式意义,再填空。
3.看算式,约分计算。(提醒学生,
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
是否能够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四、学生课堂自评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每个学生给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实行评价。
板书设计
分数乘以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 和的简便运算。
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
变。
2/11 ×3
= 2×3/11
= 6/11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
br>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
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
算。
2、通过组织学生实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
的类推、
归纳水平。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实行学习目的性教
育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 × ×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教学例3
(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 ,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
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
时粉刷的面积
,即这面墙的 ,第二步再涂出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
即 的 ,由此得出 ×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 的 是多少?”
(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 × =
,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
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 = = 。
(4)提出问题:
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
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
算式: × 。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
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
实行一
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
推理水
平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
胆猜测,培养
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实
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实行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
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
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
)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实行计算。
(1)36×2+15
(2)5×6+7×3 (3)15×(34-27)
二、新知探究
1、
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
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
面各题。(课件出示)
(1) + × (2) × -
(3) -
× (4) × +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
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
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
(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课件出示: × ×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
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课件出示: + ×
,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
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 ×4和
×4都能
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
合律和分配律,能够使一些计算简便,
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能够
使
计算简便。
三、课堂检测
练习三的第一题,第三题。
(1) 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想想怎样做简便?应用
了什么运算定律。再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点,发现存有问题。
(2)小组内评比,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讲解疑难。
四、课堂自我评价
每个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实行自我评价,并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
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
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
利用实例实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