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萌到你眼炸
997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16: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俄国十月革命-四川美术高考



第一单元 圆

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 是在学习了常见的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圆和球形的初 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对称图形。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知道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
2.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四、本单元重难点
1.教学重点: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2.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真正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
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五.本单元的教学课时
15课时

课题 圆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掌握圆
的特征。
2.在开放式画圆的情景中,会用圆规等工具画圆。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
教学准备:

1



圆的模型、圆规、三角板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中哪些地方可看到圆形?与学过的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
(你觉得这些图形美吗?)
三、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2页“试一试”以上的内容。
1、生活中看到的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2、课本观察与思考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
3、你有几种不同的画圆方法?
4、画圆有哪些条件?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二)、自学
(5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实施“后教”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课本第3页“试一试”
(四)、精讲
1、书中的三幅主题图,哪种方式较公平?(并说说为什么第三种最公平?)
2、画圆的条件
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画圆有哪些方法?画一个圆必备条件是什
么?
3、半径、直径的认识
操作:
1). 把圆对折、打开、任意换方向再对折;

2



2).描出折痕;
找一找折痕与折痕之间、折痕与圆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说说这些折痕有
什么特点?)
(学生先独立做,当学生有交流欲望时,教师建议大家互相交流)
汇报:
(1)交点,也就是圆的中心点称圆心;折痕这条线段称圆的直径;
(2)圆心到圆上的线段称半径;对折后两侧能完全重合。
(3)整理: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 示;圆的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半径通常
用字母r表示(给出圆上、圆内、圆外等名称)
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点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4)圆有几条半径?有几条直径?长度怎样?
圆规:固定的尖点就是圆心,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
(5)指出圆心的作用是确定位置、半径与直径的作用是确定圆的大小。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练一练”。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本3页3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3



课题 圆的知识的应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圆的有关知识。
2、 能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释某些现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圆规、量角器。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说什么是直径、半径?并在圆上指出半径、直径和圆心。
2、说说画图的步骤,并画一个圆?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用方的可以吗?圆形有什么好处?
三、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页内容。
1、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2、圆形和方形的运动轨迹有什么不同?
(二)、自学(5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实施“后教”

4



课本第3页“说一说”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精讲
1、演示圆形和方形的运动痕迹。
2、正方形的中心点到边上各点的距离不全相等,这样的车 轮滚动时不平稳。
而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相等,所以车轮滚动时比较平稳。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4页“画一画”。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本5页“想一想”。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5



课题 圆的认识2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
2、 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在同一 个圆里,直径等于半
径的2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
教学重点: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圆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小黑板、圆规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一、 复习旧知。
用不同的方法找圆心。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我们已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三、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5页的内容。
1、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2、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有怎样的关系?
(二)、自学
(5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实施“后教”

6
它们(什么是对称图形)



课本第5页“找圆心”。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精讲
圆是轴对称图形
(1)让学生按直径对折看是否重合?(大小图形多折几个)得出了结论。
(2)直径是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1) 让学生各自量一量自已所画的圆中的半径与直径各是多少?它们之间
有什么关系?
(2) 小结: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在同一圆中所有的直径相等。
在同一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7页“练一练”1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本6页2、3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7



圆对称性的应用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
计简单的图案。
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点。
3、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图案很美,学生能够喜欢
教学重点:
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难点:
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圆规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圆的对称性。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案组成的?经过了哪些变化?
三、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7页的内容。
1、 欣赏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发现?

8



2、以圆为基本图形,大胆想象设计美丽的图案。
(二)、自学
(5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实施“后教”
课本第7页“试着画一画”。
(四)、精讲
1、圆的对称性
2、利用圆的对称性设计美丽的图案时,先应找准圆心,
再确定半径进行设计。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8页“练一练”2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本8页“练一练”第1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9



课题 圆的周长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 间的关系,推导出圆周
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并介绍我国数学家对圆周率的
研究史实,向学生进行民族自豪 感的教育。
3.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重点:
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准备:
圆形铁丝、圆的模型、圆规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 圆的对称性。
3、 长方形的周长。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画圆,指出圆的 周长。如果第二个圆一周的长度(周长)要求比刚才这个圆
的周长大,画的时候该怎么办?(半径变大, 直径变大。)圆周长的大小与什么
有关呢?

10



三、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9页“试一试”以上的内容。
1、你学到了几种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2、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3、你会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圆的周长、直径和半径吗?
4、你知道圆周率是多少吗?
(二)、自学
(5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实施“后教”
课本第10页“试一试”。
(四)、精讲
1.按课本问题中的插图和讨论题,分6人小组进行讨论。
2.出示活动中铁丝围成的圆,求它的周长,有什么办法?
(绳子绕一周,量绳子;铁丝剪断,化曲为直。)
出示一个圆形,求它一周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引出在尺上滚动周长的
方法。)在 滚时要注意什么?(滚动时很容易原地打转,测量时容易有误差,所
以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分组操作:用滚动(将圆片拿起,放在尺上滚)或用绳子绕一周,测绳子
长度的方法,分别测出直径 是2㎝,3㎝,4㎝,5㎝的圆的周长,填表计算,
观察直径与圆周长的关系。( 然后分小组汇报,由 多组汇报都得到周长是直径的
3倍多一点,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引出圆周率)
4.通过实验认识圆周率。各组汇报测量结果,汇报观察结果。经实验得出:
不管多大 的圆,它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值是一个常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
母π表示。
π≈3.14
因此: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或C=2πr
最后要向学生说明,大家实验结果不统一,是由于滚动时有磨擦力等因素干
扰,无法很精确。
5.介绍数学家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1



为了计算圆周率的更精确的值,数学家们花费了不知多少精力,终于得到了
一个比一个更精确的近似值。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10页“练一练”1.2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本“练一练”第4、5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12



课题 圆周长公式的应用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圆的周长的概念、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关系,
熟记r=、d=2r、C=2πr、C=πd等公式。
2.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熟记公式。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圆规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要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必须知道什么?
2、要求 所画圆的半径分别为3.5㎝、2㎝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几?
要求圆直径为5㎝呢?要求圆周长为 18.84㎝呢?然后指名板演,其余各自
做在草稿纸上。做好后,让板演者说说解答思路。在学生讲思路的同时
相应地在黑板上写出r=、r=、d=2r、d=、C=2πr、C=πd、等公式。最
后指出“C”表示的是什么长度?(书面描、涂,只要选择其中一个圆。)
3、思考: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13



三、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配练第5页的内容。
1.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间的关系的强化练习
2.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

二)、自学
(3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实施“后教

配练“基础建构“。

四)、精讲

1、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灵活应用。
2、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强化训练。
四、巩固练习
配练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配练相关练习。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14



课题 补充练习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牢固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应用。
2.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合理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圆规、直尺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先 让学生自己画图,帮助自己搞懂圆的直径=正方形边长,然后使学生能
求出半径,算式是100÷4÷2 =12.5(㎜);最后还可以让学生算算这个圆的周长
是多少。
2、自行车车轮滚动一周的 距离就是车轮一周的长度,然后根据周长公式列
出算式350÷(3.14×0.5)≈223(m)。
3、在练习中要注意:第10题在练习前,要让学生思考,要量出一张圆形纸
片的直径 ,有什么办法吗?(对折,量出直径长度。)要量出一块圆木的直径,
有什么办法?(先用绳子围一周, 量出周长,再算出直径。)再出示题目,先思
考树的周长是多少?再独立求出这树的直径。
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有关习题
教学反思:


15




课题 圆的面积
第 8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会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重点:
面积计算公式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模型、圆规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什么叫做圆面积?
2.出示大小略有不同的两个圆,让学生比较哪个圆的面积大?大多少?
(学生口答后把两圆重叠,比较大小。)相差多少呢?
三、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15页的内容。
1、怎样估计圆的面积?
2、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16



3、你会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吗?
(二)、
自学
(5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实施“后教

课本第15页的问题
(四)、精讲
1.小正方形面积怎样计算?(半径×半径)圆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谁< br>大谁小?圆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4倍呢?2倍呢?
2.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按要求对折4次( 注意第4次折的折法,是按角对分
地折),然后拿尺量出一等腰三角形剪一刀,展开,得到一个近似于圆 的纸片。
3.拿一张正方形纸,对折5次,剪一刀展开。与前一次剪的作比较,使
学生知道,随着折的次数不断增加,剪下的图形也就越接近圆。
4.师生共同拿出剪好的图形分析:这个图形等分成若干块,每一块都是
什么形状?(等腰三角形)这 个图形的面积怎么求?随着折的次数不断增加,剪
下的图形的面积也就越接近什么图形的面积?
板书:图形面积=等腰三角形面积×n
=底×高÷2×n
=C÷n×r÷2×n
=2πr×r÷2
圆的面积=πr
2

边板书边提问:等腰三角形的底是多少?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当于圆的什么?
(半径r)
5.在上面推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分6人小组动手把准备的圆分成相等的16
个小扇形,再拼成其他图 形,推导出圆面积公式。教师巡视,取学生拼成的各式
各样的图形,贴在黑板上,选其中两个进行分析。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15页“练一练”1、2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配练相关练习。

17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18



课题 圆面积公式的应用
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面积。
2.了解求圆环面积的方法,能计算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掌握求圆面积的三种不同情况。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直尺、圆规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如果已知圆的直径、周长,能求出这个
圆的面积吗?
三、探究新知。
出示附加例题边做边引导。
四、巩固练习
配练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9


配练相关习题。
七、板书设计:
2









八、教学反思:





















20



课题 练习1—5
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
积。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
教学准备:
圆规、直尺、小黑板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2、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巩固练习
课本第20页1-3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17页1、2题。
八、教学反思:



21




课题 练习6—13
第 1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圆规、直尺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面积?
二.巩固练习。
课本第18页6-11题
1、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 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
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练习本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 误的原因和正确的
解答过程,小组进行练习。
2、然后派一名代表来汇报自己小组的分析过程 和解答算式,最后师生一起
小结,在小结要提醒学生其中一些题在解答中要思考的地方。
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有关习题

22



课题 单元练习、评析
第 12、13、14、15课时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查漏补缺。
教学重、难点:
对于一些组合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学生容易出错。
教学准备:
圆规、直尺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2、评析
3、总结
4、考试
5、讲解题目。

教学反思:










23



第二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教材21、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准确快速的进行分数混合运算。
教法:
引导法,讲解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
交流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二、自学指导。
1、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2、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
出算式。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2、总结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4、进一步小结。
四、精讲点拨。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
13
12× ×
34
= 3 × 1
= 3
五、当堂训练、检测。
1、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一练。指名板演,其余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4



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交流。
3、数学故事:学生独立完成。
六、评价总结。
在本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你的组内同伴说一说。
七、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25



第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二)
教学内容:
教材24、2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
引导法,讲解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
交流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并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自学指导
1、从情景图中分析并找出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2、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
3、列出算式。
三、小组合作、新知探究
1、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2、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3、学生讨论完成。
4、汇报、进一步小结。
四、精讲点拨
方法一:首先要求出第二天增加多 少辆。主要在“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
加了五分之一”这句,然后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可以分步计算, 也可以列出综合
算式。
166
方法二:先求出第二天是第一天的几倍,即1+ = , ×65=78。也可
555
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1
65×(1+ )
5
6
=65×
5
=78(辆)

26



答:第二天的成交量是78辆。
五、当堂训练
1、试一试1、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2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交流,集体订正。
3、练一练第1题,根据题目,列出算式,自主完成。
4、练一练第5题,自主完成,然后组织交流汇报。
六、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习目标完成的怎么样?能不能在小组内互相
评价一下?
一、作业布置
教材25页练一练2、3、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7



第3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学内容:
教材27、2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法:
引导法,讲解法。
学法:
小组交流发,探索发。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 学过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吗?自己回忆一下,然后
告诉大家好吗?(多叫几位同学回答)
二、自学指导
1、根据情景图,先估一估八月份用水多少吨?画出线段图。
2、独立分析,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找出等量关系式,设出准确的未知数。
4、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讨论比较自己画的线段图。
2、讨论怎样找出等量关系式。
3、将关系式转化成具体的方程。
4、怎样正确解方程。
四、精讲点拨
1
1、 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 ,就是八月份一定比12吨多。所以就有:
7
八月份用水量- 八月比九月多用的=九月份用水量,可以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
程。
1
2、设八月份用水量为x吨,那么九月份用水量为(x- x)吨。
7
1
则列方程为: x - x = 12
7
6
x = 12
7

28



X = 14
3、计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当堂训练、检测
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 根据主题题目认真对比分析,找准等量关系式,列出
方程,正确解答方程)。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怎样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与同桌或小组内交
流一下。
四、作业布置
教材29页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9



三、观察物体
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1.搭积木比赛 2.观察的范围 3.天安门广场
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5个
小正方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 立体图形(5个正方
形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体图形
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 量范围。
3、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
观察范围 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
些现象。
三、本单元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 体图形
(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
的平面图 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
2.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 定搭成这个
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
而改 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本单元的教学课时
8课时








30



课题 1 搭积木比赛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32、33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
小正方体组合)的 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
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 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
图形所需要的小立方块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
方体组合)的形状, 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 小正方体
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准备:5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正方形纸板若干个
教法:迁移法 点评法 尝试法
学法: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指导
1.观察书32页的组合图,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2.自学
三、展示交流
学困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四、精讲点拨,归纳小结。

31



(1)从正面看分上、下两层:
(2)从上面看分三行:
(3)从左面看分上、下两层:
五、当堂训练,深化认识。
1.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题。小组长检查评判。收集各组情况,评比优胜小
组。
2.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2题。组内完成,小组长检查判断。学生进行展示。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2



课题 2观察的范围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
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
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
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 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准备:直尺,铅笔
教法:活动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激发兴趣。
1.做个游戏
请同学们翻开数学 书立在桌面上,将你的笔袋放到数学书的后面,坐直后能
看见你的笔袋吗?为什么?
你能想个办法看见笔袋吗?
总结:坐着的时候,视线受到了数学书的阻挡,所以我们就看不见 笔袋,而
当我们站起来的时候,视线没有受到阻挡,我们就能看见笔袋了。看来观察的范
围会受 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二、 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指导
1.观察课本情境图,思考:小猴在A处能看到地上的所有桃子吗?为什么?
2.它能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一点在哪里?

33



3.请同学在书上画一画,找出这一点用A′表示。
4.如果小猴继续向上,爬到B、C点时 ,它又能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请你
再分别画出小猴爬到B处和C处时,它看到的墙内离墙最近的点B′ 、C′
(二)学生画图
(三)汇报交流
四、精讲点拨
1.比一比,小猴站在哪一点上看到的桃子最多?
2.想一想,小猴看到的桃子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3.(与观察点的高低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4.小结:小猴爬的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 说明,随着观察点的变化,
观察到的范围也在变化。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 范
围越小。
五、 当堂训练。
1、试一试第1题
想一想,影子的长短与什么有关?
2、试一试第2题
3、试一试第3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4、实践活动。
六、全课总结,强化新知。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4



课题3 天安门广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
2、能正确判断连续拍摄某一景物的先后顺序。
教学重点
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连续拍摄某一景物的先后顺序。
教学方法
观察、发现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在桌面上摆学具(文具盒和杯子)
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观察这一组物体,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情景。
2.观察课本36页情境图,回答出示的问题。 小组合作完成。组内交流。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3 揭示课题,板书“天安门广场”。并出示教
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知道课本36 页图上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拍摄地点,交流四幅照片分
别是在哪个位置拍摄的?把拍摄位置的编号 正确地填在照片下面的括号里。
(二)小组展示成果
(三)分层练习 课本37页“试一试”
1. 理解题意,并看懂从空中拍摄的照片
2. 试着说一说,房子、大树、石凳和小路的相对位置
3. 大树在房子的( )边,( )在房子右前方、大树的左前方。
4. 判断37页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是在哪个方向看到的?
⑴确定每一幅大致在什么位置拍摄的
⑵再按一定方向排序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展示。
四、点拨升华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图形。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 br>形叫做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35




五、课堂总结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法教师点拨。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第三题。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七、知识拓展
在课桌上摆放水杯、文具盒、橡皮、铅笔,从不同角度说一说你看到的物体
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先独立做。最后全班交流。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37页“练一练”的第2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6



第四单元 百分数
第1课时 百分数的
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39页内容。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2、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3、通过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
趣。
教学重点
: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写有百分数的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谁见过百分数?百分数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自学要求
1、自学指导(一)
教材中的“比一比”的第(1)小题,你认为选派那名队员比较合适?
2、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3自学指导(二)、教材39页分析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那个那个同学表现
最好? 4、小组交流写出分数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就容易比较了。
三、精讲点拨
1、教师讲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2、百分数的读写。
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四、自我检测

37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写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3、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百分之零点三。
五、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新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8



第2课时 合格率
教学内容:
课本41、43页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解答有关合格率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合格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其意义解决有关合格率的实际问题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问题的资料卡、填有数据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他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自学要求
1、出示资料:甲牌:抽查50箱,43箱合格;乙牌:抽查60箱,52项合格。
哪种品牌的罐头合格率高?
2、小组讨论合格率的意思,再交流总结。
3、小组讨论:什么是成活率、出勤率、出油率、及格率、优秀率。
根据合格率的意义解答问题。
三、精讲点拨
合格率、出勤率、成活率、出油率
除不尽时,百分号前通常保留一位小数。
四、当堂训练、检测
1、做“试一试”中的题目,先说一说成活率是什么,再列式计算。
2、出示“练一练”中的图表,分别用分数、小数、百分数表示蓝色部分占整幅
图的多少。
3、出示质量检查部门对某市饮料质量进行抽查的情况记录表。计算各种饮料合
格率的高低。
4、统计学校当天各年级的出勤情况统计表,计算出勤率。
五、总结:谈谈自己的收获。

39


六、作业布置:配套练习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0





第3课时 营养含量
教学内容:
课本44、45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掌握百分数、分数和小数间的互化方法。
2、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分数、小数的能力。
3、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尝试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点:
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教学难点:
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二、出示自学要求
学习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
1、小黑板出示黄豆营养成分含量资料图,说一说黄豆中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
合物各占黄豆总量的百分之几?
2、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44页例题,在250克黄豆中,各种成分各占多少克?独立列式计算。
3、小组讨论:怎样把百份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三、精讲点拨:怎样把百份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四、当堂训练,检测
(1)把160%、0.8%化成分数和小数。
(2)出示45页第1题。
(3)做第2题,练习用百分数、小数、分数表示同一个数量。
(4)提供各班级人数,编写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并自己解答。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那些知识?
课后反思:


41



第4课时 这月我当家
教学内容:
课本46、48页内容。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3、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用方程 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决
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等量关系:
1、男生人数是本年级人数的40%。
2、男生人数是全校人数德20%。
二、自学要求
1、小黑板出示家庭月支出统计表,让学生说出里面的百分数表示的意思。
2、小组合作找出里面所包含的等量关系时,并板书在黑板上。
3、引导学生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或者算数是解答问题。
三、精讲点拨
总结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方程法,算术法。
四、当堂训练、检测
1、做47页“练一练”中的1、2题。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评价。
2、做第3题,指明说出八折的意思,并练习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课本48页4题。
课后反思:

42



第5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52、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法:
练习法
学法:
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把立方厘米化成升?
二、自学指导
1、做“练一练”的第4题。读题理解题意用实物演示这个长方体油桶的形状,再让学生讨论解答方法。
2、做第6题,要学生先估算,再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第7题、第8题、第9题。
三、交流反馈
交流时,要说出等量关系式,再列式计算。
四、当堂训练
1、解方程,先说一说解方程的步骤,再解方程,也可让学困生板演。
2、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估计下列学生分别占本班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再进行调查。
各类学生占全班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情况,单位:%

43




各类学生占全班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情况 估计 调查结果
男生
近视眼的学生
睡眠时间不到10时的学生
喜欢唱歌的学生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对应题目。
课后反思:




















44



第五单元 学习计划
单元学习内容:
扇形统计图 、统计图的选择、身高的情况、身高的变化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挥统计观
念。
2、通过实例,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
3、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
4、能读懂简单的统计表,能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图表获得有
用的信息。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认识了1格表示一个 单位的条形统
计图,认识了简单的平均数。四年级又学习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和简 单的折线统计图。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知识。
1、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和统计量
描述数据
2、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材还安排了一个了 解同学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综合运用统
计图和统计量描述数据,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
1、能读懂扇形统计图
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统计表,能从分组表示数据的图标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单元教学难点:
1、能根据需要,正确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
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
单元学习课时:
扇形统计

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 1课时
身高的情况 2课时
身高的变化 1课时
练习四 2课时




45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能力目标: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
的作用。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渗透健康饮食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过程: 补评: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统计图?并且说出它们的特
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二、出示自学指导
1、用投影仪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
统计表。


2、先让学生通过计算独立填上表中的数据 。


3、独立制作条形统计图。



4、出示扇形统计图。



5、组织学生交流两种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三、小组成果展示,全班交流
用投影仪出示四幅扇形统计图,先让学生每幅图中各
百 分数的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每幅统计图获得信息。

46



四、试一试。
1、出示每幅图。


2、交流这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到哪个量多,哪个量少。而
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47



教学内容 统计图的选择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读懂条形 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
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
示信息。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过程: 补评: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
指名回答。那么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
么样的统计图。


二、出示自学指导
1、出示我国从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
—28届 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
图。


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小组成果交
流。

5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28
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 能
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
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 的分布情况。


三、说一说。

48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
点。指名回答。其 他同学补充、评议。教师评价。


四、练一练。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
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
点和作用。


课后反思:














单元反思:














49



教学内容 身高的情况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其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能力目标:在互相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情感目标:理解统计的实际意义,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
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问题策略的比较与选择
教学过程: 补评:


一、收集数据,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穿什么(校服)
像我们参加比较重要的会议或者活动时都要穿校服,
它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2.今年学校计划为淘气的班级添置一套新校服,做
校服需要收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板书
二、出示自学指导(一)
1.从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记录单,说发现的信息
2.凌乱无序的数据不方便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所
以要讲数据进行整理。

3.服装厂按身高5cm一段确定服装型号,我们一起
来整理吧(板书:分段整理)

三、出示自学指导(二)
1.根据身高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提问:从这张表上可以知道什么

3.回顾,刚才都干了哪些工作,经历了哪几个流
程?

4.找生活中的例子,举例说明它们也用到了“数据
的分段整理”

四、
综合运用,深化新知。

课后反思:


50



第一单元 圆

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常见的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以及圆和球形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对称图形。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知道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
2.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四、本单元重难点
1.教学重点: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2.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真正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
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五.本单元的教学课时
15课时

课题 圆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掌握圆
的特征。
2.在开放式画圆的情景中,会用圆规等工具画圆。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
教学准备:

1



圆的模型、圆规、三角板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中哪些地方可看到圆形?与学过的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
(你觉得这些图形美吗?)
三、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2页“试一试”以上的内容。
1、生活中看到的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2、课本观察与思考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
3、你有几种不同的画圆方法?
4、画圆有哪些条件?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二)、自学
(5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实施“后教”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课本第3页“试一试”
(四)、精讲
1、书中的三幅主题图,哪种方式较公平?(并说说为什么第三种最公平?)
2、画圆的条件
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画圆有哪些方法?画一个圆必备条件是什
么?
3、半径、直径的认识
操作:
1). 把圆对折、打开、任意换方向再对折;

2



2).描出折痕;
找一找折痕与折痕之间、折痕与圆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说说这些折痕有
什么特点?)
(学生先独立做,当学生有交流欲望时,教师建议大家互相交流)
汇报:
(1)交点,也就是圆的中心点称圆心;折痕这条线段称圆的直径;
(2)圆心到圆上的线段称半径;对折后两侧能完全重合。
(3)整理: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 示;圆的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半径通常
用字母r表示(给出圆上、圆内、圆外等名称)
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点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4)圆有几条半径?有几条直径?长度怎样?
圆规:固定的尖点就是圆心,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
(5)指出圆心的作用是确定位置、半径与直径的作用是确定圆的大小。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练一练”。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本3页3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3



课题 圆的知识的应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圆的有关知识。
2、 能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释某些现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圆规、量角器。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说什么是直径、半径?并在圆上指出半径、直径和圆心。
2、说说画图的步骤,并画一个圆?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用方的可以吗?圆形有什么好处?
三、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页内容。
1、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2、圆形和方形的运动轨迹有什么不同?
(二)、自学(5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实施“后教”

4



课本第3页“说一说”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精讲
1、演示圆形和方形的运动痕迹。
2、正方形的中心点到边上各点的距离不全相等,这样的车 轮滚动时不平稳。
而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相等,所以车轮滚动时比较平稳。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4页“画一画”。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本5页“想一想”。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5



课题 圆的认识2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
2、 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在同一 个圆里,直径等于半
径的2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
教学重点: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圆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小黑板、圆规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一、 复习旧知。
用不同的方法找圆心。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我们已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三、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5页的内容。
1、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2、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有怎样的关系?
(二)、自学
(5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实施“后教”

6
它们(什么是对称图形)



课本第5页“找圆心”。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精讲
圆是轴对称图形
(1)让学生按直径对折看是否重合?(大小图形多折几个)得出了结论。
(2)直径是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1) 让学生各自量一量自已所画的圆中的半径与直径各是多少?它们之间
有什么关系?
(2) 小结: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在同一圆中所有的直径相等。
在同一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7页“练一练”1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本6页2、3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7



圆对称性的应用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
计简单的图案。
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点。
3、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图案很美,学生能够喜欢
教学重点:
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难点:
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圆规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圆的对称性。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案组成的?经过了哪些变化?
三、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7页的内容。
1、 欣赏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发现?

8



2、以圆为基本图形,大胆想象设计美丽的图案。
(二)、自学
(5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实施“后教”
课本第7页“试着画一画”。
(四)、精讲
1、圆的对称性
2、利用圆的对称性设计美丽的图案时,先应找准圆心,
再确定半径进行设计。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8页“练一练”2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本8页“练一练”第1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9



课题 圆的周长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 间的关系,推导出圆周
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并介绍我国数学家对圆周率的
研究史实,向学生进行民族自豪 感的教育。
3.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重点:
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准备:
圆形铁丝、圆的模型、圆规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 圆的对称性。
3、 长方形的周长。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画圆,指出圆的 周长。如果第二个圆一周的长度(周长)要求比刚才这个圆
的周长大,画的时候该怎么办?(半径变大, 直径变大。)圆周长的大小与什么
有关呢?

10



三、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9页“试一试”以上的内容。
1、你学到了几种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2、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3、你会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圆的周长、直径和半径吗?
4、你知道圆周率是多少吗?
(二)、自学
(5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实施“后教”
课本第10页“试一试”。
(四)、精讲
1.按课本问题中的插图和讨论题,分6人小组进行讨论。
2.出示活动中铁丝围成的圆,求它的周长,有什么办法?
(绳子绕一周,量绳子;铁丝剪断,化曲为直。)
出示一个圆形,求它一周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引出在尺上滚动周长的
方法。)在 滚时要注意什么?(滚动时很容易原地打转,测量时容易有误差,所
以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分组操作:用滚动(将圆片拿起,放在尺上滚)或用绳子绕一周,测绳子
长度的方法,分别测出直径 是2㎝,3㎝,4㎝,5㎝的圆的周长,填表计算,
观察直径与圆周长的关系。( 然后分小组汇报,由 多组汇报都得到周长是直径的
3倍多一点,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引出圆周率)
4.通过实验认识圆周率。各组汇报测量结果,汇报观察结果。经实验得出:
不管多大 的圆,它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值是一个常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
母π表示。
π≈3.14
因此: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或C=2πr
最后要向学生说明,大家实验结果不统一,是由于滚动时有磨擦力等因素干
扰,无法很精确。
5.介绍数学家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1



为了计算圆周率的更精确的值,数学家们花费了不知多少精力,终于得到了
一个比一个更精确的近似值。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10页“练一练”1.2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本“练一练”第4、5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12



课题 圆周长公式的应用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圆的周长的概念、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关系,
熟记r=、d=2r、C=2πr、C=πd等公式。
2.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熟记公式。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圆规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要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必须知道什么?
2、要求 所画圆的半径分别为3.5㎝、2㎝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几?
要求圆直径为5㎝呢?要求圆周长为 18.84㎝呢?然后指名板演,其余各自
做在草稿纸上。做好后,让板演者说说解答思路。在学生讲思路的同时
相应地在黑板上写出r=、r=、d=2r、d=、C=2πr、C=πd、等公式。最
后指出“C”表示的是什么长度?(书面描、涂,只要选择其中一个圆。)
3、思考: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13



三、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配练第5页的内容。
1.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间的关系的强化练习
2.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

二)、自学
(3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实施“后教

配练“基础建构“。

四)、精讲

1、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灵活应用。
2、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强化训练。
四、巩固练习
配练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配练相关练习。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14



课题 补充练习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牢固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应用。
2.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合理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圆规、直尺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先 让学生自己画图,帮助自己搞懂圆的直径=正方形边长,然后使学生能
求出半径,算式是100÷4÷2 =12.5(㎜);最后还可以让学生算算这个圆的周长
是多少。
2、自行车车轮滚动一周的 距离就是车轮一周的长度,然后根据周长公式列
出算式350÷(3.14×0.5)≈223(m)。
3、在练习中要注意:第10题在练习前,要让学生思考,要量出一张圆形纸
片的直径 ,有什么办法吗?(对折,量出直径长度。)要量出一块圆木的直径,
有什么办法?(先用绳子围一周, 量出周长,再算出直径。)再出示题目,先思
考树的周长是多少?再独立求出这树的直径。
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有关习题
教学反思:


15




课题 圆的面积
第 8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会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重点:
面积计算公式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模型、圆规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什么叫做圆面积?
2.出示大小略有不同的两个圆,让学生比较哪个圆的面积大?大多少?
(学生口答后把两圆重叠,比较大小。)相差多少呢?
三、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15页的内容。
1、怎样估计圆的面积?
2、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16



3、你会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吗?
(二)、
自学
(5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实施“后教

课本第15页的问题
(四)、精讲
1.小正方形面积怎样计算?(半径×半径)圆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谁< br>大谁小?圆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4倍呢?2倍呢?
2.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按要求对折4次( 注意第4次折的折法,是按角对分
地折),然后拿尺量出一等腰三角形剪一刀,展开,得到一个近似于圆 的纸片。
3.拿一张正方形纸,对折5次,剪一刀展开。与前一次剪的作比较,使
学生知道,随着折的次数不断增加,剪下的图形也就越接近圆。
4.师生共同拿出剪好的图形分析:这个图形等分成若干块,每一块都是
什么形状?(等腰三角形)这 个图形的面积怎么求?随着折的次数不断增加,剪
下的图形的面积也就越接近什么图形的面积?
板书:图形面积=等腰三角形面积×n
=底×高÷2×n
=C÷n×r÷2×n
=2πr×r÷2
圆的面积=πr
2

边板书边提问:等腰三角形的底是多少?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当于圆的什么?
(半径r)
5.在上面推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分6人小组动手把准备的圆分成相等的16
个小扇形,再拼成其他图 形,推导出圆面积公式。教师巡视,取学生拼成的各式
各样的图形,贴在黑板上,选其中两个进行分析。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15页“练一练”1、2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配练相关练习。

17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18



课题 圆面积公式的应用
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面积。
2.了解求圆环面积的方法,能计算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掌握求圆面积的三种不同情况。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直尺、圆规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如果已知圆的直径、周长,能求出这个
圆的面积吗?
三、探究新知。
出示附加例题边做边引导。
四、巩固练习
配练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9


配练相关习题。
七、板书设计:
2









八、教学反思:





















20



课题 练习1—5
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
积。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
教学准备:
圆规、直尺、小黑板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2、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巩固练习
课本第20页1-3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17页1、2题。
八、教学反思:



21




课题 练习6—13
第 1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圆规、直尺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面积?
二.巩固练习。
课本第18页6-11题
1、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 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
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练习本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 误的原因和正确的
解答过程,小组进行练习。
2、然后派一名代表来汇报自己小组的分析过程 和解答算式,最后师生一起
小结,在小结要提醒学生其中一些题在解答中要思考的地方。
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有关习题

22



课题 单元练习、评析
第 12、13、14、15课时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查漏补缺。
教学重、难点:
对于一些组合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学生容易出错。
教学准备:
圆规、直尺
教 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2、评析
3、总结
4、考试
5、讲解题目。

教学反思:










23



第二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教材21、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准确快速的进行分数混合运算。
教法:
引导法,讲解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
交流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二、自学指导。
1、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2、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
出算式。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2、总结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4、进一步小结。
四、精讲点拨。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
13
12× ×
34
= 3 × 1
= 3
五、当堂训练、检测。
1、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一练。指名板演,其余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4



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交流。
3、数学故事:学生独立完成。
六、评价总结。
在本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你的组内同伴说一说。
七、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25



第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二)
教学内容:
教材24、2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
引导法,讲解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
交流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并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自学指导
1、从情景图中分析并找出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2、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
3、列出算式。
三、小组合作、新知探究
1、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2、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3、学生讨论完成。
4、汇报、进一步小结。
四、精讲点拨
方法一:首先要求出第二天增加多 少辆。主要在“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
加了五分之一”这句,然后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可以分步计算, 也可以列出综合
算式。
166
方法二:先求出第二天是第一天的几倍,即1+ = , ×65=78。也可
555
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1
65×(1+ )
5
6
=65×
5
=78(辆)

26



答:第二天的成交量是78辆。
五、当堂训练
1、试一试1、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2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交流,集体订正。
3、练一练第1题,根据题目,列出算式,自主完成。
4、练一练第5题,自主完成,然后组织交流汇报。
六、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习目标完成的怎么样?能不能在小组内互相
评价一下?
一、作业布置
教材25页练一练2、3、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7



第3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学内容:
教材27、2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法:
引导法,讲解法。
学法:
小组交流发,探索发。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 学过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吗?自己回忆一下,然后
告诉大家好吗?(多叫几位同学回答)
二、自学指导
1、根据情景图,先估一估八月份用水多少吨?画出线段图。
2、独立分析,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找出等量关系式,设出准确的未知数。
4、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讨论比较自己画的线段图。
2、讨论怎样找出等量关系式。
3、将关系式转化成具体的方程。
4、怎样正确解方程。
四、精讲点拨
1
1、 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 ,就是八月份一定比12吨多。所以就有:
7
八月份用水量- 八月比九月多用的=九月份用水量,可以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
程。
1
2、设八月份用水量为x吨,那么九月份用水量为(x- x)吨。
7
1
则列方程为: x - x = 12
7
6
x = 12
7

28



X = 14
3、计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当堂训练、检测
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 根据主题题目认真对比分析,找准等量关系式,列出
方程,正确解答方程)。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怎样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与同桌或小组内交
流一下。
四、作业布置
教材29页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9



三、观察物体
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1.搭积木比赛 2.观察的范围 3.天安门广场
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5个
小正方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 立体图形(5个正方
形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体图形
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 量范围。
3、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
观察范围 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
些现象。
三、本单元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 体图形
(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
的平面图 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
2.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 定搭成这个
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
而改 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本单元的教学课时
8课时








30



课题 1 搭积木比赛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32、33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
小正方体组合)的 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
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 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
图形所需要的小立方块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
方体组合)的形状, 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 小正方体
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准备:5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正方形纸板若干个
教法:迁移法 点评法 尝试法
学法: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指导
1.观察书32页的组合图,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2.自学
三、展示交流
学困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四、精讲点拨,归纳小结。

31



(1)从正面看分上、下两层:
(2)从上面看分三行:
(3)从左面看分上、下两层:
五、当堂训练,深化认识。
1.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题。小组长检查评判。收集各组情况,评比优胜小
组。
2.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2题。组内完成,小组长检查判断。学生进行展示。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2



课题 2观察的范围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
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
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
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 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准备:直尺,铅笔
教法:活动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激发兴趣。
1.做个游戏
请同学们翻开数学 书立在桌面上,将你的笔袋放到数学书的后面,坐直后能
看见你的笔袋吗?为什么?
你能想个办法看见笔袋吗?
总结:坐着的时候,视线受到了数学书的阻挡,所以我们就看不见 笔袋,而
当我们站起来的时候,视线没有受到阻挡,我们就能看见笔袋了。看来观察的范
围会受 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二、 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指导
1.观察课本情境图,思考:小猴在A处能看到地上的所有桃子吗?为什么?
2.它能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一点在哪里?

33



3.请同学在书上画一画,找出这一点用A′表示。
4.如果小猴继续向上,爬到B、C点时 ,它又能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请你
再分别画出小猴爬到B处和C处时,它看到的墙内离墙最近的点B′ 、C′
(二)学生画图
(三)汇报交流
四、精讲点拨
1.比一比,小猴站在哪一点上看到的桃子最多?
2.想一想,小猴看到的桃子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3.(与观察点的高低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4.小结:小猴爬的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 说明,随着观察点的变化,
观察到的范围也在变化。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 范
围越小。
五、 当堂训练。
1、试一试第1题
想一想,影子的长短与什么有关?
2、试一试第2题
3、试一试第3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4、实践活动。
六、全课总结,强化新知。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4



课题3 天安门广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
2、能正确判断连续拍摄某一景物的先后顺序。
教学重点
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连续拍摄某一景物的先后顺序。
教学方法
观察、发现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在桌面上摆学具(文具盒和杯子)
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观察这一组物体,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情景。
2.观察课本36页情境图,回答出示的问题。 小组合作完成。组内交流。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3 揭示课题,板书“天安门广场”。并出示教
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知道课本36 页图上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拍摄地点,交流四幅照片分
别是在哪个位置拍摄的?把拍摄位置的编号 正确地填在照片下面的括号里。
(二)小组展示成果
(三)分层练习 课本37页“试一试”
1. 理解题意,并看懂从空中拍摄的照片
2. 试着说一说,房子、大树、石凳和小路的相对位置
3. 大树在房子的( )边,( )在房子右前方、大树的左前方。
4. 判断37页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是在哪个方向看到的?
⑴确定每一幅大致在什么位置拍摄的
⑵再按一定方向排序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展示。
四、点拨升华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图形。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 br>形叫做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35




五、课堂总结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法教师点拨。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第三题。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七、知识拓展
在课桌上摆放水杯、文具盒、橡皮、铅笔,从不同角度说一说你看到的物体
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先独立做。最后全班交流。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37页“练一练”的第2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6



第四单元 百分数
第1课时 百分数的
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39页内容。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2、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3、通过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
趣。
教学重点
: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写有百分数的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谁见过百分数?百分数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自学要求
1、自学指导(一)
教材中的“比一比”的第(1)小题,你认为选派那名队员比较合适?
2、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3自学指导(二)、教材39页分析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那个那个同学表现
最好? 4、小组交流写出分数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就容易比较了。
三、精讲点拨
1、教师讲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2、百分数的读写。
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四、自我检测

37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写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3、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百分之零点三。
五、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新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8



第2课时 合格率
教学内容:
课本41、43页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解答有关合格率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合格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其意义解决有关合格率的实际问题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问题的资料卡、填有数据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他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自学要求
1、出示资料:甲牌:抽查50箱,43箱合格;乙牌:抽查60箱,52项合格。
哪种品牌的罐头合格率高?
2、小组讨论合格率的意思,再交流总结。
3、小组讨论:什么是成活率、出勤率、出油率、及格率、优秀率。
根据合格率的意义解答问题。
三、精讲点拨
合格率、出勤率、成活率、出油率
除不尽时,百分号前通常保留一位小数。
四、当堂训练、检测
1、做“试一试”中的题目,先说一说成活率是什么,再列式计算。
2、出示“练一练”中的图表,分别用分数、小数、百分数表示蓝色部分占整幅
图的多少。
3、出示质量检查部门对某市饮料质量进行抽查的情况记录表。计算各种饮料合
格率的高低。
4、统计学校当天各年级的出勤情况统计表,计算出勤率。
五、总结:谈谈自己的收获。

39


六、作业布置:配套练习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0





第3课时 营养含量
教学内容:
课本44、45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掌握百分数、分数和小数间的互化方法。
2、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分数、小数的能力。
3、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尝试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点:
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教学难点:
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二、出示自学要求
学习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
1、小黑板出示黄豆营养成分含量资料图,说一说黄豆中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
合物各占黄豆总量的百分之几?
2、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44页例题,在250克黄豆中,各种成分各占多少克?独立列式计算。
3、小组讨论:怎样把百份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三、精讲点拨:怎样把百份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四、当堂训练,检测
(1)把160%、0.8%化成分数和小数。
(2)出示45页第1题。
(3)做第2题,练习用百分数、小数、分数表示同一个数量。
(4)提供各班级人数,编写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并自己解答。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那些知识?
课后反思:


41



第4课时 这月我当家
教学内容:
课本46、48页内容。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3、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用方程 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决
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等量关系:
1、男生人数是本年级人数的40%。
2、男生人数是全校人数德20%。
二、自学要求
1、小黑板出示家庭月支出统计表,让学生说出里面的百分数表示的意思。
2、小组合作找出里面所包含的等量关系时,并板书在黑板上。
3、引导学生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或者算数是解答问题。
三、精讲点拨
总结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方程法,算术法。
四、当堂训练、检测
1、做47页“练一练”中的1、2题。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评价。
2、做第3题,指明说出八折的意思,并练习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课本48页4题。
课后反思:

42



第5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52、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法:
练习法
学法:
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把立方厘米化成升?
二、自学指导
1、做“练一练”的第4题。读题理解题意用实物演示这个长方体油桶的形状,再让学生讨论解答方法。
2、做第6题,要学生先估算,再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第7题、第8题、第9题。
三、交流反馈
交流时,要说出等量关系式,再列式计算。
四、当堂训练
1、解方程,先说一说解方程的步骤,再解方程,也可让学困生板演。
2、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估计下列学生分别占本班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再进行调查。
各类学生占全班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情况,单位:%

43




各类学生占全班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情况 估计 调查结果
男生
近视眼的学生
睡眠时间不到10时的学生
喜欢唱歌的学生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对应题目。
课后反思:




















44



第五单元 学习计划
单元学习内容:
扇形统计图 、统计图的选择、身高的情况、身高的变化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挥统计观
念。
2、通过实例,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
3、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
4、能读懂简单的统计表,能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图表获得有
用的信息。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认识了1格表示一个 单位的条形统
计图,认识了简单的平均数。四年级又学习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和简 单的折线统计图。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知识。
1、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和统计量
描述数据
2、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材还安排了一个了 解同学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综合运用统
计图和统计量描述数据,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
1、能读懂扇形统计图
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统计表,能从分组表示数据的图标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单元教学难点:
1、能根据需要,正确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
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
单元学习课时:
扇形统计

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 1课时
身高的情况 2课时
身高的变化 1课时
练习四 2课时




45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能力目标: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
的作用。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渗透健康饮食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过程: 补评: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统计图?并且说出它们的特
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二、出示自学指导
1、用投影仪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
统计表。


2、先让学生通过计算独立填上表中的数据 。


3、独立制作条形统计图。



4、出示扇形统计图。



5、组织学生交流两种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三、小组成果展示,全班交流
用投影仪出示四幅扇形统计图,先让学生每幅图中各
百 分数的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每幅统计图获得信息。

46



四、试一试。
1、出示每幅图。


2、交流这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到哪个量多,哪个量少。而
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47



教学内容 统计图的选择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读懂条形 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
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
示信息。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过程: 补评: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
指名回答。那么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
么样的统计图。


二、出示自学指导
1、出示我国从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
—28届 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
图。


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小组成果交
流。

5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28
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 能
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
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 的分布情况。


三、说一说。

48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
点。指名回答。其 他同学补充、评议。教师评价。


四、练一练。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
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
点和作用。


课后反思:














单元反思:














49



教学内容 身高的情况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其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能力目标:在互相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情感目标:理解统计的实际意义,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
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问题策略的比较与选择
教学过程: 补评:


一、收集数据,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穿什么(校服)
像我们参加比较重要的会议或者活动时都要穿校服,
它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2.今年学校计划为淘气的班级添置一套新校服,做
校服需要收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板书
二、出示自学指导(一)
1.从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记录单,说发现的信息
2.凌乱无序的数据不方便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所
以要讲数据进行整理。

3.服装厂按身高5cm一段确定服装型号,我们一起
来整理吧(板书:分段整理)

三、出示自学指导(二)
1.根据身高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提问:从这张表上可以知道什么

3.回顾,刚才都干了哪些工作,经历了哪几个流
程?

4.找生活中的例子,举例说明它们也用到了“数据
的分段整理”

四、
综合运用,深化新知。

课后反思:


50

河南气象局-厦门大学教务处网站


安得后羿弓-组织委员


曼珠沙华花语-护士年终个人总结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二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冬天的诗句-圣诞节介绍


陕西人事考试网-8月1日是什么节日


专场招聘-情人节的来历


祝愿祖国-校庆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