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案
电话销售开场白-生日快乐英文
分数除法应用题
课题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方程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的例1、例2及其“做一做”,练习九
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数的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分析题里所含的数量关系,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下列各题.
÷ ÷ ÷ ÷
2.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他体内的水
分重多少千克?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
体重的.这个
儿童体重多少千克?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和回答.
(1)让学生用图表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指导学生画出下图.)
(2
)把例1和复习中的第2
题进行比较,两道题里哪几个数量是相同的?哪几个数量是不同的?(水分占体重的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复习题是已知儿童的体重35千克,例1是
已知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
28千克.)
(3)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无变化?(复习题的已知条件中一个
是儿童的
体重,一个是水分占体重的;例1的已知条件都是有关儿童的.问
题不一样,复习题是求水分的重量,例
1是求儿童的体重.)
(4)例1中哪个量是单位“1”?写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儿童的
体重是单位“1”.相等关系式是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
(5)怎样利用相等关系式列方程来解答?解答,让学生口述检验过程.
2.做教科书第3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先确定单位“1”,列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式,然后列方程解答,
并要求检验.做完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
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钱的.一件上衣多少钱?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和回答.
(1)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已知条件是裤子的价钱
是75元
,裤子价钱是上衣的.问题是求一件上衣多少钱.)
(2)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3)题目中有几个量相比较,能否
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4)图中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应该怎样求?(引导学生
利用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来解答.)
4.做教科书第35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1题.
2.做练习九的第2题.
四、小结
教师: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常常需要用图来表示已知条件
和问
题之间的关系,所以解题要利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思路.
五、作业
练习九的第3~5题
课后反思:
课题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例3和第39页的“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
十的第1~5题. <
br>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掌握解答分数乘、除
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分数乘、除法三种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 × × ×
2.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小明的邮票张数是小刚邮票张数的.
(2)小明邮票张数的倍相当于小刚的邮票张数.
二、新课
1.教学例3.
(1)教学例3的第(1)题.
教师出示第(1)题: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
之几?
教师: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怎样用线
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
系?(把鸭的只数看作单位“1”.让学生口述线段
图画法.教师在黑板上画出.)
教师让学
生独立解答,并说明怎样列式及其理由.(根据分数的意义和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要用除法来计算.以鸭
的只数作为除数,即4÷12=.)
(2)教学例3的第(2)题.
让学生先画出线段图,
再列式计算,并说明是根据什么来列式计算
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来列式的,即12×=4只.
)
(3)教学例3的第(3)题.
让学生先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计算,并说明是根据什么来
列式计算
的.(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可以直接用除法来计算:即4÷=12(只).)
教师:我
们对第(1)~(3)题进行比较,三道题在结构上和解题思路
上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有3个数量,
鸭的只数,鹅的只数,鹅是鸭的几
分之几.解题思路上的共同点是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把谁看作单位“
1”.)
教师:这三道题在结构上和解题思路上有什么不同点?(在题目结构上
的不同点是已知
条件和问题不相同.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解答的方
法不相同.第(1)题,应用分数的意义和分
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计算.第
(2)题,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计算.第(3)题,应用
分数除
法的意义,直接用除法计算.)
2.做教科书“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回答每道题把什么看作单位“1”,
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回答.
2.做练习十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教师要
说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
倍,得数不再限定是整数,也可以是带分数.如果把1倍化成假分数,就
变成求蓝墨水是红墨水的几分之几.所以“求蓝墨水是红墨水的几倍”和“求
蓝墨水是红墨水的
几分之几”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只是说法不同.
四、小结
教师:例3是三种不同的分数乘
、除法应用题,我们要理解它们之间的
联系与区别,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作业
练习十的第2、3、5题.
课后反思:
课题三:分数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例4及“做一做”,完成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
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分
数连除应用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判断单位“1”的练习.
(1)黑羊的只数是白羊只数的.
(2)一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
2.解答教科书第42页的复习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指名读题,并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指名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教师:这道题里有几个数量?需要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引导
学生说出
题里有三个数量,需要用三条线段来表示.)
教师:还有什么已知条件没画出来?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谁能在线段
图上表示出来?
通过以上一系列提问完成下面的线段图.
(2)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教师:想一想,美术组的人数和哪个组的人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引
导学生说出美术组人数的是生物组的人数,也就是美术组的人数×=生
物组的人数.)
教师:你能说一说这个式子等号的两边相等吗?为什么?(因为美术组
人数的是生物组的人数,
而生物组人数的45是航模组的人数,航模组的
人数等于8.)教师边说,边在上面等式上注明.如
美术组的人数××=8
‖
生物组的人数
教师:根据上面的分析,应该设哪个量为x?(设美术组有x人.)
2.做教科书第57页“做一做”的题目.
指名说出线段图的画法,教师在黑板上完成下面的线段图:
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订正时指名分析.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明确今天学习的应
用题
是由以前学过的两道分数除法应用题复合成的.)
教师:遇到这样的应用题,分析解答时应该注意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
要弄清题里有哪三个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找出题目里数量间的
相
等关系,再确定设哪个量为x,并列出方程或直接用连除法算式解答.)
五、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3题.2.做练习十一的第2题.
课后反思:
课题四: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4~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答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较熟练地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导。
1.口算下列各题.
× × × ×
2.
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红花的朵数是黄花朵数
的,黄花的朵数是白花朵数的.(第
一步是以白花的朵数为单位“1”,
第二步是以黄花的朵数为单位“1”.)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
(1)怎样画出线段图,表示苹果的筐数和梨的
筐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成3份的线段.把这条线段再延长2份(成为5份),就表示橘子的筐数,
如下图.)
学生解方程,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问学生是根据什么列方程
的,做完
后集体订正.
2.做教科书第43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按照例5
的思考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和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时,
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一的第5题.
2.做练习十六的第6题.
3.做练习十一的第9题.
(1)题目中“原路返回”表示了什么意思?(表示去山区的路程和回
来的路程是一样的.)
(2)应该设什么数量为未知数x?以什么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应该
设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
少千米为未知数x.因为来回的路程是相等的,可
以作为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教
师:分数乘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题目里可以有两个数量作
为单位“1”.当分析数量关系有困
难时,应该画线段图来表示,便于找出
解题思路.
五、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4、7、8、10题.
课后反思:
3.比课题一: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
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3分米、宽2分米的红旗一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
如这面红旗(教师出示红旗),它长3
分米,宽2分米.问:根据这两条信
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
方法对红旗的长和宽进行了比较,这节课,
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对
两个数量进行
比较的数学方法----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到“比”这个课题后,你们可以联想到了什么?
2.教学比的意义.
教师:(指3÷2)看这个除法算式,长是宽的几倍需要哪个量和哪个
量比较?
(长和宽比较.)
红旗的长是多少?宽呢?红旗的长和宽比较也就是几和几比?
(长和宽比较也就是3和2比.)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3.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3比2记作(板书:记作),先写3,再写“∶”,最后写2.(板书:
3∶2)
提
示学生比号的两个小圆点要写在两个数的正中间,它叫比号,读作
“比”,那么这个比就读作3比2.让
学生齐读一遍.
2比3记作(板书:记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100比2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0∶2.
教师:在比中,每一部分都有它的
名称.我们以3∶2为例(板书:3∶
2),这叫什么符号?(学生答后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
比的前项,
(板书: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后项)
根据比的意义,比的
前项和后项是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在这个比
中,用谁除以谁?(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
?(1)
教师指出: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书:比值)
1在这里就
叫做3∶2的比值.
板书:3 ∶ 2=3÷2=1
┇ ┇ ┇ ┇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 值
教师:从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
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
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可以用下表
来表示.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列完表后,教师
指出:比和除法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混同起来,除
法是一种运算,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师提问:那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需要指出: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4.做教科书第47页上半部分“做一做”的题目.
5.教学比与分数的关系.教师:两个数
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
如:3∶2可以写作,在这里,它表示两个数的比,仍读作3比2. 总结比、除法、分数三者在意义上的区别:比是指两个数相除,表示两
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是一种数.它们的意义是不同的.
6.做教科书第47页下半部分“做一做”的题目.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的第2、3题。
课后反思:
课题二: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5~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
简单的整数比.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和比值?
2.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商不变性质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呢?
二、新课
1.引入新课.
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分数:、、.
教师:这三个分数相等吗?为什么?
2.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学生:这三个比相等,因为它们的比值都是
(0.75).
引导学生对等式(3∶4=6∶8=9∶12)进行分析,寻找规律.
先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性质从左往右进行观察.
教师板演:3∶4=(3×2)∶(4×2)=6∶8
3∶4=(3×3)∶(4×3)=9∶12
6∶8=(6×1.5)∶(8×1.5)=9∶12
提问:请认真观察这些式子,谁能用一句话把其中的规律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再引导学生从右往左进行观察,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把其中的规律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答出:比的前项和后项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由此要求学生把上面两句话概括
成一句话.初步归纳出:比的前项和后
项都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然后提问:比的
前项和后项都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这里说的是不是什
么数都行?乘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明确:因为除以0本身没有意义,乘0使比的后
项没有意义.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归纳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
指导学生看书,齐读性质后,问:在比的基本性
质中,你认为哪些字词
是关键字词?(要求学生说出“同时”、“相同的数”、“零除外”,教师
用红笔圈上.)
3.化简比.
指名学生回答后,板书:==.
请大家再看一道
题:一年级有学生45人,二年级有学生40人,一年级
和二年级学生人数的比是多少?
让学生集体回答,可以得到的比是45∶40.
指出:为了使数量间的关系更加简明,并使计
算简便,我们经常要应用
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然后引导
学生联系最简分数的概念,使学生明确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就
是把比的前后项化成互质的整数比.
4.教学例1.
出示题目.
(1)化简14∶21.
(3)化简1.25∶2.
提问:怎样才能把这个小数比转化成整数比?
让学生思
考后回答,引导学生想到应用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位数的方
法,可以将小数比化成整数比,然后再化简成
最简单的整数比.
最后,由师生共同小结一下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使学生明
确,
第一步先要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不是整数比的化成整数比,再把比的
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
数,就得到最简单的整数比.
5.做教科书第48页“做一做”的题目.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二的第9题.
四、全课总结
1.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到“同时乘上或除以同一个数”。
2.求比值和化简的方
法可以通用(既可以用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也
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
3.注意求比值和化简的区别。
五、作业
练习十二的第5~8题。
课后反思:
课题三:比的应用(A)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页的例2和第53页的例3及它下面的“做一做”,练习十
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初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
题方
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1)什么叫做比?
(2)100公顷的是多少公顷?
(3)火车每小时行8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火车与汽车的速
度的比是多少?
2.准备题(出示投影片).
一个农场计划把100公顷地平均分成2份,分别播种小麦和玉
米.小麦
和玉米各播种多少公顷?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3.引入课题.
上面这道
准备题,是把100公顷平均分成2份,这是一道平均分配的应
用题.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平均分配方
法的实例很多,但是在工农业生产
和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分配方法应用也很广泛,那就是把一个数量按
照一
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比如,配制一种混凝土需要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
石子.这种把一
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通常就叫做按比例分
配.
(板书课题: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二、新课
1.做教科书第67页的复习题.(出示投影片.)
读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让两名学生在
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
本上做.教师巡视,同时注意看板演的两名学生的解题过程,以便对可能出
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订正时,在学生得出小麦和玉米的播种公顷数的比是3∶2后,可以提<
br>问学生:在100公顷地里种的小麦占多少份?种的玉米占多少份?一共有几
份?(种的小麦占3
份,玉米占2份,一共有5份.)如果已知总的播种面
积和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之比,能不能求出小麦
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呢?又
该怎样求?
2.教学例1.
出示例1,并让学生读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提问: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题,要分配的是什么?
按照什
么分配?
(要分配的是小麦和玉米播种的总面积,按照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
是3∶2来分配.) <
br>学生回答后再问: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的比是3∶2,说明在这100
公顷的地里,小麦地占几
份?玉米地占几份?一共是多少份?
(小麦地占3份,玉米地占2份,一共是5份.)
板书:(1)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3+2=5
进一步提问:根据总份数和小麦、玉米各占
的份数,小麦地占总面积的
几分之几?玉米地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小麦地占,玉米地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求出小麦和玉米各自的播种面积.
那么,播种小麦的面积和播种玉米的面积该怎样求呢?
教师同时板书:(2)播种小麦的面积:
(3)播种玉米的面积:
指名一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教师注意巡视,学生计算完后集体订正.
指名学生进行检验,然后
指出:应用题计算后,一般都要进行检验.这
道题可以有两种检验方法:一种是把求得的播种小麦和玉米
的公顷数相加,
看是不是等于播种的总面积;另一种是把求得的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写成
比的
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2.再叫几名学生回答自己的检验情况.
3.做教科书第68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提问:六一班和六二班订《
少年科学》的人数之比
是3∶4,说明六一班订的份数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六二班订的份数占总
份数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集体回答后,各自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注意巡视,做完后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检验方法.
4.教学例3.
出示例3.
教师读题,然后提问:这道题要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分配?
让学生
明确这道题要分配的是280棵树,是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
数的比来分配再问:那么,怎样根据各
班的人数算出各班栽树的棵数占总棵
数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想到: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各班人
数,求出各班人数占总人数的
几分之几,就等于各班栽树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板书: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再问:那么一班应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这样,一班应栽的棵数是──
)
(教师边叙述边板书,让学生口述怎样列算式:280×=94棵.)
提问:二班应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三班应栽的棵数占总
棵数的几分之几?() 然后让学生打开书看第68页,分别算出二班、三班栽树的棵数,填在
书上,并让学生进行检验.
5.做教科书第68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读题.
教师
提问:这道题要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分配?(要分配的是500
千克什锦糖,按照奶糖、水果糖和酥
糖之比3∶5∶2来分配.)
提示学生:根据三种糖之比,得到的总份数是多少?在这500千克什锦
糖中,每一种糖各占几分之几?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注意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6.做教科书第68页“做一做”的第3题.
先引导学生弄清这道题要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
么分配?怎样根据三
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之比得到三条边各占周长的几分之几?
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把35千克苹果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2份是( )
千克,5份是(
)千克.
(2)某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4,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
全班人数的.
2.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3、4题.
4.整理和复习课题一:复习概念和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页的第1~3题,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
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引入.
教师: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其中包括: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
(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和分数
除以分数,例如÷.
教师在叙述的同时,将复习的内容列成下表.
内 容
分数除以整数
÷5
整数除
一个数以分数
除以分
分数除
数
以分数
举 例
20÷
÷
2.分数除法的意义.
让学生做第7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
提问: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
在书上.
完成后,提问:大家改写成的两道题是分数除法算式.那么,分数除法
的意义是什么呢? 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然后将
其列在表中.
内 容 举 例 意 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
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
运算
分数除以整数
整数除
一个数以分数
除以分
分数除
数
以分数
÷5
20÷
÷
教师: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
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分别提问: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
计算?
学生分别回答后,再指名学生将其概括为一个统一的计算法则,并将其
板书在黑板上的表格内.
(如下表.)
内 容 举 例 意 义 计算方法
甲数除以乙数(0
除外),等于甲数
乘乙数的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
整数除
一个数以分数
除以分
分数除
数
以分数
÷5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与其中一个因数,求
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0÷
÷
4.做第7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的意义.
提问: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再问: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又问:大家请看“3∶2”,这里什么是比的前项,什么是比的后项,什
么是比号?
让学生回答后将其板书成如下形式:(为制成表格做准备.)
3∶2=1.5
┇ ┇ ┇ ┇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值
教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通过学生回答,使他们弄清楚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
项除以比的后项
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还是整数.而比所
表示
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如3∶2,虽然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32,但仍读
作3比2.这里还要特别强调比
的后项不能为0.
教师:那么,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师生共同整理列成下表.
联 系
3∶2=1.5
┇ ┇ ┇
┇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值
3÷2=1.5
┇ ┇
┇ ┇
被 除 除 商
除 号 数
数
分子 „ 3
分数线 „ —=1.5
分母 „ 2 分
数
值
2.比的基本性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提出下面问题:
①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②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对整数比进行化简?
③不是整数的比应该怎样化简?
区别
比 比值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除法
是一种运算
分数 是一种数
然后让学生做第7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
.教师注意巡视,察看
学生化简比时所采用的方法.
做完后,可以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四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判断正误的理由.
2.做练习十四的第2题.
要求学生做题时,不能只写答案,要写出一定的步骤.然后让学生
独立
完成.做完后举手示意.教师行间巡视,注意掌握一半学生完成时和三分之
二的学生完成时
所用的时间.
3.做练习十四的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察看学生所用算法是否简便.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做练习十四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行间巡视,最后集体订正.
课题二:复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页的第4~5题,练习十四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
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
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
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把练习十四的第5题制成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推理训练
口答下面各题.(教师出示投影片.)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堆煤,用去了,还剩下( ).
3.今年比去年增产,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二、做第56页“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
1.教师分析第(1)小题.
先读题,然后提问: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求织女星的运行速度是牛
郎星的几分之几.)
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把牛郎星的运行速度看作单位“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除法计
算.)
这道题还要求织女星和牛郎星运行速度的比.比和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
别?
引导学生再回顾一下上节课复习的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2.提示第(2)小题.
教师:这道题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把牛郎星的运行速度看作单
位“1”.)
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是未知的.)
应该怎么求?
引导学生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分数除法的意义,可以用方程解或
用除法直接计算.
3.提示第(3)小题.
教师:这道题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把牛郎星的运行速度看作单
位“1”.)
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是已知的.)
应该用乘法还是除法?(用乘法计算.)
4.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上面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br>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
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
:织女星的运行速度,牛郎星的运行速度,织女
星的运行速度是牛郎星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
发生了变化.在解
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
不
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比较完后,让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教师注意巡视.
订正时,让学生独立分
析一下题意,说明为什么这样算.同时还要提醒
学生:①在比较两种数量关系时,所得到的比一般要化成
最简单的整数比.②
用方程解题时,应该作口头检验.
三、做第56页“整理和复习”的第5题
教师:根据题目的条件应该确定把谁看作单位“1”
?(应该把全校学
生人数看作单位“1”.)
引导学生想:根据题意,全校学
生人数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人数,六年
级学生人数的是六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而六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等
于
28,所以可以用方程解.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九四的第5题.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2.做练习十四的第6题.
教师只对第(2)小题作一些提示,比如可以作以下提问.
教师:甲数的
看作单位“1”.)
和乙数相等,那么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把甲数
教师:甲数是“1”,那么乙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想:乙数应该是,这样甲数和乙数的比就是1∶,再化简.
然后让学生将第6题做在
练习本上.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察看学生所
运用的方法是直接用除法计算还是列方程计算.集体订正时
,可以让学生说
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做练习十九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后,再让学生把这道题改编成一道乘法应
用题和一道除法应用题.
可以先提示学生想一想: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应该把谁看作单位
“1”?在什么情况用乘
法,什么情况用除法?
通过引导,使学生弄清: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去年造林面积是原
计划造
林面积的76;应该把原计划造林面积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时
用乘法,是
未知时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用除法.
指名学生说说应该怎样改编,然后教师将改编的题
目用投影片出示,再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最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十四的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行间巡视.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
什么方法做的,怎样找的相等
关系.
五、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9、10题.
六、选做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九的第11*、12*题和思考题.
1.做练习十四的第11*题.
可以这样思考:从“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3”可以得出甲是
乙的,从
“乙数和丙数的比是4∶5”可以得出乙是丙的,所以可以得出甲是丙的
×=.那么甲
数和丙数的比就是8∶15.还可以把两个比中的乙化成同
样的数,把2∶3的前后项同时乘4化成8∶
12,把4∶5的前后项同时乘3
化成12∶15,那么就可以得到甲、乙、丙三数的比是8∶12∶1
5,所以甲数
是丙数的,甲数和丙数的比是8∶15.
2.做练习十九的第12*题.
这道题列方程来解比较容易.可以这样想:根据题里的条件,找出等量
关系是: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4人.
解:设全班有学生x人
x-x=4
x=4
x=4÷
x=48
3.做练习十九的思考题.
这道题列方程来解比较容易.
解:设乙袋原来装米x千克
x-x=10+x
x=10+x
x-x=10
x=10
x=30
等号两端有未知数x,学生还不会解,因此可以这样想:因为乙袋倒出
它的,甲
袋倒进乙袋的,两袋才相等,说明乙袋如果倒出它的,再倒
出它的就等于甲袋原有米10千克.
解:设乙袋原来装米x千克.
x-x-x=10(解略)
分数除法应用题
课题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方程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的例1、例2及其“做一做”,练习九
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数的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分析题里所含的数量关系,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下列各题.
÷ ÷ ÷ ÷
2.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他体内的水
分重多少千克?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
体重的.这个
儿童体重多少千克?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和回答.
(1)让学生用图表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指导学生画出下图.)
(2
)把例1和复习中的第2
题进行比较,两道题里哪几个数量是相同的?哪几个数量是不同的?(水分占体重的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复习题是已知儿童的体重35千克,例1是
已知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
28千克.)
(3)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无变化?(复习题的已知条件中一个
是儿童的
体重,一个是水分占体重的;例1的已知条件都是有关儿童的.问
题不一样,复习题是求水分的重量,例
1是求儿童的体重.)
(4)例1中哪个量是单位“1”?写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儿童的
体重是单位“1”.相等关系式是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
(5)怎样利用相等关系式列方程来解答?解答,让学生口述检验过程.
2.做教科书第3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先确定单位“1”,列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式,然后列方程解答,
并要求检验.做完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
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钱的.一件上衣多少钱?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和回答.
(1)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已知条件是裤子的价钱
是75元
,裤子价钱是上衣的.问题是求一件上衣多少钱.)
(2)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3)题目中有几个量相比较,能否
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4)图中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应该怎样求?(引导学生
利用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来解答.)
4.做教科书第35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1题.
2.做练习九的第2题.
四、小结
教师: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常常需要用图来表示已知条件
和问
题之间的关系,所以解题要利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思路.
五、作业
练习九的第3~5题
课后反思:
课题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例3和第39页的“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
十的第1~5题. <
br>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掌握解答分数乘、除
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分数乘、除法三种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 × × ×
2.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小明的邮票张数是小刚邮票张数的.
(2)小明邮票张数的倍相当于小刚的邮票张数.
二、新课
1.教学例3.
(1)教学例3的第(1)题.
教师出示第(1)题: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
之几?
教师: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怎样用线
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
系?(把鸭的只数看作单位“1”.让学生口述线段
图画法.教师在黑板上画出.)
教师让学
生独立解答,并说明怎样列式及其理由.(根据分数的意义和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要用除法来计算.以鸭
的只数作为除数,即4÷12=.)
(2)教学例3的第(2)题.
让学生先画出线段图,
再列式计算,并说明是根据什么来列式计算
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来列式的,即12×=4只.
)
(3)教学例3的第(3)题.
让学生先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计算,并说明是根据什么来
列式计算
的.(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可以直接用除法来计算:即4÷=12(只).)
教师:我
们对第(1)~(3)题进行比较,三道题在结构上和解题思路
上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有3个数量,
鸭的只数,鹅的只数,鹅是鸭的几
分之几.解题思路上的共同点是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把谁看作单位“
1”.)
教师:这三道题在结构上和解题思路上有什么不同点?(在题目结构上
的不同点是已知
条件和问题不相同.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解答的方
法不相同.第(1)题,应用分数的意义和分
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计算.第
(2)题,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计算.第(3)题,应用
分数除
法的意义,直接用除法计算.)
2.做教科书“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回答每道题把什么看作单位“1”,
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回答.
2.做练习十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教师要
说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
倍,得数不再限定是整数,也可以是带分数.如果把1倍化成假分数,就
变成求蓝墨水是红墨水的几分之几.所以“求蓝墨水是红墨水的几倍”和“求
蓝墨水是红墨水的
几分之几”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只是说法不同.
四、小结
教师:例3是三种不同的分数乘
、除法应用题,我们要理解它们之间的
联系与区别,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作业
练习十的第2、3、5题.
课后反思:
课题三:分数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例4及“做一做”,完成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
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分
数连除应用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判断单位“1”的练习.
(1)黑羊的只数是白羊只数的.
(2)一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
2.解答教科书第42页的复习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指名读题,并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指名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教师:这道题里有几个数量?需要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引导
学生说出
题里有三个数量,需要用三条线段来表示.)
教师:还有什么已知条件没画出来?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谁能在线段
图上表示出来?
通过以上一系列提问完成下面的线段图.
(2)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教师:想一想,美术组的人数和哪个组的人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引
导学生说出美术组人数的是生物组的人数,也就是美术组的人数×=生
物组的人数.)
教师:你能说一说这个式子等号的两边相等吗?为什么?(因为美术组
人数的是生物组的人数,
而生物组人数的45是航模组的人数,航模组的
人数等于8.)教师边说,边在上面等式上注明.如
美术组的人数××=8
‖
生物组的人数
教师:根据上面的分析,应该设哪个量为x?(设美术组有x人.)
2.做教科书第57页“做一做”的题目.
指名说出线段图的画法,教师在黑板上完成下面的线段图:
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订正时指名分析.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明确今天学习的应
用题
是由以前学过的两道分数除法应用题复合成的.)
教师:遇到这样的应用题,分析解答时应该注意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
要弄清题里有哪三个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找出题目里数量间的
相
等关系,再确定设哪个量为x,并列出方程或直接用连除法算式解答.)
五、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3题.2.做练习十一的第2题.
课后反思:
课题四: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4~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答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较熟练地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导。
1.口算下列各题.
× × × ×
2.
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红花的朵数是黄花朵数
的,黄花的朵数是白花朵数的.(第
一步是以白花的朵数为单位“1”,
第二步是以黄花的朵数为单位“1”.)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
(1)怎样画出线段图,表示苹果的筐数和梨的
筐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成3份的线段.把这条线段再延长2份(成为5份),就表示橘子的筐数,
如下图.)
学生解方程,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问学生是根据什么列方程
的,做完
后集体订正.
2.做教科书第43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按照例5
的思考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和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时,
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一的第5题.
2.做练习十六的第6题.
3.做练习十一的第9题.
(1)题目中“原路返回”表示了什么意思?(表示去山区的路程和回
来的路程是一样的.)
(2)应该设什么数量为未知数x?以什么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应该
设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
少千米为未知数x.因为来回的路程是相等的,可
以作为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教
师:分数乘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题目里可以有两个数量作
为单位“1”.当分析数量关系有困
难时,应该画线段图来表示,便于找出
解题思路.
五、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4、7、8、10题.
课后反思:
3.比课题一: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
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3分米、宽2分米的红旗一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
如这面红旗(教师出示红旗),它长3
分米,宽2分米.问:根据这两条信
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
方法对红旗的长和宽进行了比较,这节课,
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对
两个数量进行
比较的数学方法----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到“比”这个课题后,你们可以联想到了什么?
2.教学比的意义.
教师:(指3÷2)看这个除法算式,长是宽的几倍需要哪个量和哪个
量比较?
(长和宽比较.)
红旗的长是多少?宽呢?红旗的长和宽比较也就是几和几比?
(长和宽比较也就是3和2比.)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3.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3比2记作(板书:记作),先写3,再写“∶”,最后写2.(板书:
3∶2)
提
示学生比号的两个小圆点要写在两个数的正中间,它叫比号,读作
“比”,那么这个比就读作3比2.让
学生齐读一遍.
2比3记作(板书:记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100比2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0∶2.
教师:在比中,每一部分都有它的
名称.我们以3∶2为例(板书:3∶
2),这叫什么符号?(学生答后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
比的前项,
(板书: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后项)
根据比的意义,比的
前项和后项是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在这个比
中,用谁除以谁?(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
?(1)
教师指出: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书:比值)
1在这里就
叫做3∶2的比值.
板书:3 ∶ 2=3÷2=1
┇ ┇ ┇ ┇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 值
教师:从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
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
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可以用下表
来表示.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列完表后,教师
指出:比和除法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混同起来,除
法是一种运算,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师提问:那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需要指出: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4.做教科书第47页上半部分“做一做”的题目.
5.教学比与分数的关系.教师:两个数
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
如:3∶2可以写作,在这里,它表示两个数的比,仍读作3比2. 总结比、除法、分数三者在意义上的区别:比是指两个数相除,表示两
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是一种数.它们的意义是不同的.
6.做教科书第47页下半部分“做一做”的题目.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的第2、3题。
课后反思:
课题二: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5~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
简单的整数比.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和比值?
2.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商不变性质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呢?
二、新课
1.引入新课.
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分数:、、.
教师:这三个分数相等吗?为什么?
2.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学生:这三个比相等,因为它们的比值都是
(0.75).
引导学生对等式(3∶4=6∶8=9∶12)进行分析,寻找规律.
先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性质从左往右进行观察.
教师板演:3∶4=(3×2)∶(4×2)=6∶8
3∶4=(3×3)∶(4×3)=9∶12
6∶8=(6×1.5)∶(8×1.5)=9∶12
提问:请认真观察这些式子,谁能用一句话把其中的规律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再引导学生从右往左进行观察,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把其中的规律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答出:比的前项和后项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由此要求学生把上面两句话概括
成一句话.初步归纳出:比的前项和后
项都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然后提问:比的
前项和后项都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这里说的是不是什
么数都行?乘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明确:因为除以0本身没有意义,乘0使比的后
项没有意义.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归纳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
指导学生看书,齐读性质后,问:在比的基本性
质中,你认为哪些字词
是关键字词?(要求学生说出“同时”、“相同的数”、“零除外”,教师
用红笔圈上.)
3.化简比.
指名学生回答后,板书:==.
请大家再看一道
题:一年级有学生45人,二年级有学生40人,一年级
和二年级学生人数的比是多少?
让学生集体回答,可以得到的比是45∶40.
指出:为了使数量间的关系更加简明,并使计
算简便,我们经常要应用
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然后引导
学生联系最简分数的概念,使学生明确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就
是把比的前后项化成互质的整数比.
4.教学例1.
出示题目.
(1)化简14∶21.
(3)化简1.25∶2.
提问:怎样才能把这个小数比转化成整数比?
让学生思
考后回答,引导学生想到应用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位数的方
法,可以将小数比化成整数比,然后再化简成
最简单的整数比.
最后,由师生共同小结一下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使学生明
确,
第一步先要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不是整数比的化成整数比,再把比的
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
数,就得到最简单的整数比.
5.做教科书第48页“做一做”的题目.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二的第9题.
四、全课总结
1.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到“同时乘上或除以同一个数”。
2.求比值和化简的方
法可以通用(既可以用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也
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
3.注意求比值和化简的区别。
五、作业
练习十二的第5~8题。
课后反思:
课题三:比的应用(A)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页的例2和第53页的例3及它下面的“做一做”,练习十
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初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
题方
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1)什么叫做比?
(2)100公顷的是多少公顷?
(3)火车每小时行8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火车与汽车的速
度的比是多少?
2.准备题(出示投影片).
一个农场计划把100公顷地平均分成2份,分别播种小麦和玉
米.小麦
和玉米各播种多少公顷?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3.引入课题.
上面这道
准备题,是把100公顷平均分成2份,这是一道平均分配的应
用题.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平均分配方
法的实例很多,但是在工农业生产
和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分配方法应用也很广泛,那就是把一个数量按
照一
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比如,配制一种混凝土需要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
石子.这种把一
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通常就叫做按比例分
配.
(板书课题: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二、新课
1.做教科书第67页的复习题.(出示投影片.)
读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让两名学生在
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
本上做.教师巡视,同时注意看板演的两名学生的解题过程,以便对可能出
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订正时,在学生得出小麦和玉米的播种公顷数的比是3∶2后,可以提<
br>问学生:在100公顷地里种的小麦占多少份?种的玉米占多少份?一共有几
份?(种的小麦占3
份,玉米占2份,一共有5份.)如果已知总的播种面
积和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之比,能不能求出小麦
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呢?又
该怎样求?
2.教学例1.
出示例1,并让学生读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提问: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题,要分配的是什么?
按照什
么分配?
(要分配的是小麦和玉米播种的总面积,按照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
是3∶2来分配.) <
br>学生回答后再问: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的比是3∶2,说明在这100
公顷的地里,小麦地占几
份?玉米地占几份?一共是多少份?
(小麦地占3份,玉米地占2份,一共是5份.)
板书:(1)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3+2=5
进一步提问:根据总份数和小麦、玉米各占
的份数,小麦地占总面积的
几分之几?玉米地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小麦地占,玉米地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求出小麦和玉米各自的播种面积.
那么,播种小麦的面积和播种玉米的面积该怎样求呢?
教师同时板书:(2)播种小麦的面积:
(3)播种玉米的面积:
指名一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教师注意巡视,学生计算完后集体订正.
指名学生进行检验,然后
指出:应用题计算后,一般都要进行检验.这
道题可以有两种检验方法:一种是把求得的播种小麦和玉米
的公顷数相加,
看是不是等于播种的总面积;另一种是把求得的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写成
比的
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2.再叫几名学生回答自己的检验情况.
3.做教科书第68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提问:六一班和六二班订《
少年科学》的人数之比
是3∶4,说明六一班订的份数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六二班订的份数占总
份数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集体回答后,各自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注意巡视,做完后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检验方法.
4.教学例3.
出示例3.
教师读题,然后提问:这道题要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分配?
让学生
明确这道题要分配的是280棵树,是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
数的比来分配再问:那么,怎样根据各
班的人数算出各班栽树的棵数占总棵
数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想到: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各班人
数,求出各班人数占总人数的
几分之几,就等于各班栽树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板书: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再问:那么一班应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这样,一班应栽的棵数是──
)
(教师边叙述边板书,让学生口述怎样列算式:280×=94棵.)
提问:二班应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三班应栽的棵数占总
棵数的几分之几?() 然后让学生打开书看第68页,分别算出二班、三班栽树的棵数,填在
书上,并让学生进行检验.
5.做教科书第68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读题.
教师
提问:这道题要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分配?(要分配的是500
千克什锦糖,按照奶糖、水果糖和酥
糖之比3∶5∶2来分配.)
提示学生:根据三种糖之比,得到的总份数是多少?在这500千克什锦
糖中,每一种糖各占几分之几?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注意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6.做教科书第68页“做一做”的第3题.
先引导学生弄清这道题要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
么分配?怎样根据三
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之比得到三条边各占周长的几分之几?
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把35千克苹果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2份是( )
千克,5份是(
)千克.
(2)某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4,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
全班人数的.
2.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3、4题.
4.整理和复习课题一:复习概念和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页的第1~3题,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
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引入.
教师: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其中包括: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
(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和分数
除以分数,例如÷.
教师在叙述的同时,将复习的内容列成下表.
内 容
分数除以整数
÷5
整数除
一个数以分数
除以分
分数除
数
以分数
举 例
20÷
÷
2.分数除法的意义.
让学生做第7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
提问: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
在书上.
完成后,提问:大家改写成的两道题是分数除法算式.那么,分数除法
的意义是什么呢? 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然后将
其列在表中.
内 容 举 例 意 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
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
运算
分数除以整数
整数除
一个数以分数
除以分
分数除
数
以分数
÷5
20÷
÷
教师: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
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分别提问: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
计算?
学生分别回答后,再指名学生将其概括为一个统一的计算法则,并将其
板书在黑板上的表格内.
(如下表.)
内 容 举 例 意 义 计算方法
甲数除以乙数(0
除外),等于甲数
乘乙数的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
整数除
一个数以分数
除以分
分数除
数
以分数
÷5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与其中一个因数,求
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0÷
÷
4.做第7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的意义.
提问: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再问: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又问:大家请看“3∶2”,这里什么是比的前项,什么是比的后项,什
么是比号?
让学生回答后将其板书成如下形式:(为制成表格做准备.)
3∶2=1.5
┇ ┇ ┇ ┇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值
教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通过学生回答,使他们弄清楚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
项除以比的后项
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还是整数.而比所
表示
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如3∶2,虽然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32,但仍读
作3比2.这里还要特别强调比
的后项不能为0.
教师:那么,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师生共同整理列成下表.
联 系
3∶2=1.5
┇ ┇ ┇
┇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值
3÷2=1.5
┇ ┇
┇ ┇
被 除 除 商
除 号 数
数
分子 „ 3
分数线 „ —=1.5
分母 „ 2 分
数
值
2.比的基本性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提出下面问题:
①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②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对整数比进行化简?
③不是整数的比应该怎样化简?
区别
比 比值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除法
是一种运算
分数 是一种数
然后让学生做第7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
.教师注意巡视,察看
学生化简比时所采用的方法.
做完后,可以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四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判断正误的理由.
2.做练习十四的第2题.
要求学生做题时,不能只写答案,要写出一定的步骤.然后让学生
独立
完成.做完后举手示意.教师行间巡视,注意掌握一半学生完成时和三分之
二的学生完成时
所用的时间.
3.做练习十四的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察看学生所用算法是否简便.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做练习十四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行间巡视,最后集体订正.
课题二:复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页的第4~5题,练习十四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
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
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
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把练习十四的第5题制成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推理训练
口答下面各题.(教师出示投影片.)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堆煤,用去了,还剩下( ).
3.今年比去年增产,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二、做第56页“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
1.教师分析第(1)小题.
先读题,然后提问: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求织女星的运行速度是牛
郎星的几分之几.)
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把牛郎星的运行速度看作单位“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除法计
算.)
这道题还要求织女星和牛郎星运行速度的比.比和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
别?
引导学生再回顾一下上节课复习的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2.提示第(2)小题.
教师:这道题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把牛郎星的运行速度看作单
位“1”.)
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是未知的.)
应该怎么求?
引导学生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分数除法的意义,可以用方程解或
用除法直接计算.
3.提示第(3)小题.
教师:这道题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把牛郎星的运行速度看作单
位“1”.)
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是已知的.)
应该用乘法还是除法?(用乘法计算.)
4.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上面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br>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
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
:织女星的运行速度,牛郎星的运行速度,织女
星的运行速度是牛郎星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
发生了变化.在解
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
不
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比较完后,让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教师注意巡视.
订正时,让学生独立分
析一下题意,说明为什么这样算.同时还要提醒
学生:①在比较两种数量关系时,所得到的比一般要化成
最简单的整数比.②
用方程解题时,应该作口头检验.
三、做第56页“整理和复习”的第5题
教师:根据题目的条件应该确定把谁看作单位“1”
?(应该把全校学
生人数看作单位“1”.)
引导学生想:根据题意,全校学
生人数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人数,六年
级学生人数的是六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而六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等
于
28,所以可以用方程解.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九四的第5题.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2.做练习十四的第6题.
教师只对第(2)小题作一些提示,比如可以作以下提问.
教师:甲数的
看作单位“1”.)
和乙数相等,那么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把甲数
教师:甲数是“1”,那么乙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想:乙数应该是,这样甲数和乙数的比就是1∶,再化简.
然后让学生将第6题做在
练习本上.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察看学生所
运用的方法是直接用除法计算还是列方程计算.集体订正时
,可以让学生说
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做练习十九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后,再让学生把这道题改编成一道乘法应
用题和一道除法应用题.
可以先提示学生想一想: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应该把谁看作单位
“1”?在什么情况用乘
法,什么情况用除法?
通过引导,使学生弄清: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去年造林面积是原
计划造
林面积的76;应该把原计划造林面积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时
用乘法,是
未知时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用除法.
指名学生说说应该怎样改编,然后教师将改编的题
目用投影片出示,再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最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十四的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行间巡视.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
什么方法做的,怎样找的相等
关系.
五、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9、10题.
六、选做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九的第11*、12*题和思考题.
1.做练习十四的第11*题.
可以这样思考:从“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3”可以得出甲是
乙的,从
“乙数和丙数的比是4∶5”可以得出乙是丙的,所以可以得出甲是丙的
×=.那么甲
数和丙数的比就是8∶15.还可以把两个比中的乙化成同
样的数,把2∶3的前后项同时乘4化成8∶
12,把4∶5的前后项同时乘3
化成12∶15,那么就可以得到甲、乙、丙三数的比是8∶12∶1
5,所以甲数
是丙数的,甲数和丙数的比是8∶15.
2.做练习十九的第12*题.
这道题列方程来解比较容易.可以这样想:根据题里的条件,找出等量
关系是: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4人.
解:设全班有学生x人
x-x=4
x=4
x=4÷
x=48
3.做练习十九的思考题.
这道题列方程来解比较容易.
解:设乙袋原来装米x千克
x-x=10+x
x=10+x
x-x=10
x=10
x=30
等号两端有未知数x,学生还不会解,因此可以这样想:因为乙袋倒出
它的,甲
袋倒进乙袋的,两袋才相等,说明乙袋如果倒出它的,再倒
出它的就等于甲袋原有米10千克.
解:设乙袋原来装米x千克.
x-x-x=10(解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