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单元教案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硬币回收价格
第 四 单元 比
单元教学内容:
1、比的意义
2、比的基本性质 3比的应用
单元教材分:
“比的意义”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与除
法的关系,理解了分数、除法意义的基础上
学习的,它既是“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等数学概
念的基础,又是解答比和比
例问题的依据。“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
关系,商
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
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
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的一个课例。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读比值。
2、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3、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能运用这个知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利用
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用比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题:
比 的 意 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
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 教学比的意义。
(1) 教学同类量的比。
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顺利升空。在太
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
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旗。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
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
倍? 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
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
,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
量是同类的量。
(2) 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
作圆周运动,平
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
备注:
复习提出问
题,引入新课
内容
利用我国航
天事业的伟
后
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 大成就,对学
B、对于这
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生进行爱国、
90,这里的42252
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3) 归纳比的意义。
爱英雄教育,
提高学
生的
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学习积极性
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B、练习: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
① 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
② 拖拉机45分耕了2公顷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比45。
③
足球比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3比2。
2. 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写法。
15比10 记作15∶10 10比15 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 90
比的各部分名称。
A、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
B、小组汇报并举例: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
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
3 ∶
2=3÷2=
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比与除法的关系
A、观察上面的式子,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被除数),后项相当于什
么?(除数)比值相当
于什么?(商)。
B、比的后项能不能是零?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是零。因为比的后项
相
当于除数,除数不能是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
C、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通过实例分
析,让学生分
清同类量的
比和不同类
量的比
(2)比与分数的关系。 学生只有对
A、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
与分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比的意义理
回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
于分数的解透彻了,才
值。) 能正确判断
a)
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例如15:10,可写成 ,读作15两个量间的
比10。
结合上面的讲解,板书下表: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做一做”。
2. 练习十一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1. 课本练习十一的第3题。
2. 补充:求出比值。
0.375∶0.875
∶ 0.75∶ 2.6∶3.9
关系是不是
比
对于比的写
法
,小组内交
流,相互讨
论,如何正确
写出两个数
的比
比与除法、分
数间的关系
非常重要,通
过题例及学
生的讨交流
让学生记清
三者的关系
教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掌握比
的意义及比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比及
求比值,记清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本节课内容较多,有
一部分学生可能掌握不够好,
需要多加练习巩固。
第2课时
教学课题: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
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
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
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
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教学准备:
练习纸上准备的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备注:
复习上一节
课学习的内
容及分数的
基本性质,为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6÷8=(6×2)÷(8×2)=12学习新知识
÷16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 = =
二、新授
作铺垫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
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
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
条性质说完整)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3、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由分数的基
本性推测比
的性质,让学
生大胆猜测,
讨论交流
4、 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
的数通过讨论分
(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 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10 ∶
0.75∶2
析计算验证
得出比的基
本性质
(2)
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
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练习
1、P51“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
那条为“宽”)
四、总结
教后记:
本堂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
。教学中,,由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和
“分数的基本性质“就能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是否也存在着“比的
基本性”。对此,我没
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
,并通过举例、论证
等方法小心验证,最后确切地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
兴
趣浓,积极性高,成就感足,理解和记忆也就自然较为深刻。
第3课时
教学课题:
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
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
好
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备注: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
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
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
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
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
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
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①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② 浓缩液的体积:500× 15
=100(ml)
③ 水的体积:500×45 =400(ml)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放手让学生
探究新知,在
学生独立解
(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
把求答时,没有完
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全按照教材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中所要求的
(6)学生试做:练
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都用分数解
求什么?)
2、补充练习
答,而是把解
答过程放手
(1)出示: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
的人数分配给给学生,鼓励
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 他们用学过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的知识去解<
br>(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答,可以用整
45:4
8来分配。) 数的思路,也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可
以用分数
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的思路,最后
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
① 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在各种方法
都得到认同
后再指出用
② 一班应栽的棵数:
280× = 94(人)
③ 二班应栽的棵数: 280× = 90(人)
④
三班应栽的棵数: 280× = 96(人)
答:一班栽树94棵,二班栽树90棵,三班栽树96棵。
(5)学生进行检验。
(6)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的第1、3题。
四、布置作业。
分数解答比
较简捷,并鼓
励学生用分
数的思路解
答。
教后记: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
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让学生积极主
动参与知识的形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从而操作、表达、探
索、类推、合作、概括、
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单元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及用比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等知识,都掌握提较好。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兴趣,
数学素
养得以提高。
单元补教补学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适时穿插本单元内容,进行强化巩固;
加强家校联合,充分发
挥家长的辅助教学作用;提昌学生互帮互学,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第 四 单元 比
单元教学内容:
1、比的意义
2、比的基本性质 3比的应用
单元教材分:
“比的意义”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与除
法的关系,理解了分数、除法意义的基础上
学习的,它既是“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等数学概
念的基础,又是解答比和比
例问题的依据。“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
关系,商
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
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
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的一个课例。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读比值。
2、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3、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能运用这个知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利用
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用比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题:
比 的 意 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
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 教学比的意义。
(1) 教学同类量的比。
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顺利升空。在太
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
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旗。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
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
倍? 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
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
,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
量是同类的量。
(2) 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
作圆周运动,平
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
备注:
复习提出问
题,引入新课
内容
利用我国航
天事业的伟
后
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 大成就,对学
B、对于这
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生进行爱国、
90,这里的42252
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3) 归纳比的意义。
爱英雄教育,
提高学
生的
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学习积极性
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B、练习: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
① 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
② 拖拉机45分耕了2公顷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比45。
③
足球比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3比2。
2. 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写法。
15比10 记作15∶10 10比15 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 90
比的各部分名称。
A、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
B、小组汇报并举例: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
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
3 ∶
2=3÷2=
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比与除法的关系
A、观察上面的式子,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被除数),后项相当于什
么?(除数)比值相当
于什么?(商)。
B、比的后项能不能是零?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是零。因为比的后项
相
当于除数,除数不能是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
C、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通过实例分
析,让学生分
清同类量的
比和不同类
量的比
(2)比与分数的关系。 学生只有对
A、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
与分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比的意义理
回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
于分数的解透彻了,才
值。) 能正确判断
a)
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例如15:10,可写成 ,读作15两个量间的
比10。
结合上面的讲解,板书下表: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做一做”。
2. 练习十一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1. 课本练习十一的第3题。
2. 补充:求出比值。
0.375∶0.875
∶ 0.75∶ 2.6∶3.9
关系是不是
比
对于比的写
法
,小组内交
流,相互讨
论,如何正确
写出两个数
的比
比与除法、分
数间的关系
非常重要,通
过题例及学
生的讨交流
让学生记清
三者的关系
教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掌握比
的意义及比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比及
求比值,记清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本节课内容较多,有
一部分学生可能掌握不够好,
需要多加练习巩固。
第2课时
教学课题: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
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
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
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
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教学准备:
练习纸上准备的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备注:
复习上一节
课学习的内
容及分数的
基本性质,为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6÷8=(6×2)÷(8×2)=12学习新知识
÷16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 = =
二、新授
作铺垫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
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
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
条性质说完整)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3、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由分数的基
本性推测比
的性质,让学
生大胆猜测,
讨论交流
4、 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
的数通过讨论分
(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 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10 ∶
0.75∶2
析计算验证
得出比的基
本性质
(2)
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
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练习
1、P51“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
那条为“宽”)
四、总结
教后记:
本堂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
。教学中,,由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和
“分数的基本性质“就能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是否也存在着“比的
基本性”。对此,我没
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
,并通过举例、论证
等方法小心验证,最后确切地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
兴
趣浓,积极性高,成就感足,理解和记忆也就自然较为深刻。
第3课时
教学课题:
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
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
好
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备注: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
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
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
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
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
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
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①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② 浓缩液的体积:500× 15
=100(ml)
③ 水的体积:500×45 =400(ml)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放手让学生
探究新知,在
学生独立解
(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
把求答时,没有完
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全按照教材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中所要求的
(6)学生试做:练
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都用分数解
求什么?)
2、补充练习
答,而是把解
答过程放手
(1)出示: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
的人数分配给给学生,鼓励
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 他们用学过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的知识去解<
br>(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答,可以用整
45:4
8来分配。) 数的思路,也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可
以用分数
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的思路,最后
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
① 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在各种方法
都得到认同
后再指出用
② 一班应栽的棵数:
280× = 94(人)
③ 二班应栽的棵数: 280× = 90(人)
④
三班应栽的棵数: 280× = 96(人)
答:一班栽树94棵,二班栽树90棵,三班栽树96棵。
(5)学生进行检验。
(6)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的第1、3题。
四、布置作业。
分数解答比
较简捷,并鼓
励学生用分
数的思路解
答。
教后记: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
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让学生积极主
动参与知识的形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从而操作、表达、探
索、类推、合作、概括、
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单元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及用比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等知识,都掌握提较好。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兴趣,
数学素
养得以提高。
单元补教补学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适时穿插本单元内容,进行强化巩固;
加强家校联合,充分发
挥家长的辅助教学作用;提昌学生互帮互学,取人之长补已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