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

巡山小妖精
812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19: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引起失眠的原因-河北管理干部学院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解简易方程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包括的内容: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除
法应用题,这部 分知识紧密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揭示相关的知识内在联系,
加强直观教学,结合操作和图形语言, 探索理解的计算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为后面学习比、百分数和 比例提供了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 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
四、单元课时安排
1.倒数 1课时;
2、分数除法 2课时
3.解决问题 4课时
4.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第1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例1、“做一做”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体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


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写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计算、分类,初步感知倒数的特征
1.独立计算,回顾旧知。
(1)教师出示几道分数乘法式题(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题与另外补充的四道结果
不为1的算
式)。
(2)学生独立完成上面几组题,小组内检查并订正。
(3)请个别学生说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出分子与分母的约分。
(设计意图:在“倒数 的认识”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
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时,分子与分母之间的约分 凸显了乘积为1的分数
乘法的特殊性,为倒数的认识提供了感知基础。)
2.算式分类,关注算式特点。
师:观察这些算式,如果将它们分成两类,怎样分?
学生的分类方法可能会有多种,在汇报交流时突出以乘积是否为1来分类。
3.观察发现,交流算式特点。
让学生说说乘积为1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初步认识倒数,为学生
准确、顺利地 导出倒数的定义作好铺垫。)


(二)逐层深入,认识倒数
1.了解概念。
出示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83883
给出倒数的范例: 和 互为倒数,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838338
让学生说说上面算式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1
当学生说“5和 互为倒数”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5的分子是几?
5
分母是几?概括
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2.理解概念。 ‘
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引导学生对定义
中关键要素的理解:乘积是1; 两个数;互为倒数。
引导学生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除
了两个数的积为1外,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了位置,如果一个数大于1,
另一个数一定小于 1。
3.练习巩固。
出示教科书第29页第1题;让学生找一找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辨析,深入理解倒数的意义。有了第一环节
对倒数的初步感
知,学生很容易“定义”倒数,但是未必能准确理解倒数中的关键要素,因此
本环节通过分析
定义中的关键要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倒数的概念。)
(三)交流探讨,会求倒数
1.探讨方法。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在汇报时说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


3535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
5353

11
6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6 ×
66
2.思考特例。
小组讨论:l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
3.运用方法。
师:用刚才的方法完成下面的练习。
(1)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
(2)教科书第29页第3题。
4.概括方法。
通过对下列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概括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2)如何求整数的倒数?O有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多少?
(3)如何求分数的倒数?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设计意图:“ 求一个数的倒数”并不难,关键是“完整地概括”和“严谨
地思考”。因此,此环节在出示例题后先让学 生充分说“如何找倒数”,再交流
找到的“特别的倒数”以及更多关于倒数的发现。以“发现——质疑一 —交流
——讨论”的形式使学生的思考更积极主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
(四)练习深化
1.出示教科书第29页第2题,判断这些说法对不对,并说说为什么。
2.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9页第4题,说说有什么发现。
3.出示教科书第29页第5题。
师:小红和小亮谁说的对?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倒数概念的辨析,深入理解概念,对比除以一个数与乘


这个数的倒数
的计算,为后面分数除法计算学习做准备。) .
(五)回顾总结 ’
教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第2课时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2页例2及“做一做”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个人备课
1.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完善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 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迁
移类推、转化等基本数学思想,体会数学思想的美妙与魅力,发展学生的数学< br>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
正确计算分数除法
教学难点: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阅读理解,分析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条件和问题。
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求出什么?如何列式?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2
如何计算2÷ =?
3


估计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几种方法:
23
(1)模仿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2÷ =2× =3
32
2323
(2)利用除法商不变的规律:2÷ = (2× )÷( × )
3232
2
(3)2里面有3个
3
2.画示意图,探索算法。 、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画线段图来探索算法,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可以根据
题目意思画
下图






1小时走了?千米?
2
小时走2 km
3
如果学生独立画图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引导:
(1)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再思考如何表示÷小时走了2 km这
个条件?
(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
2
(2)指着图启发:已知 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
3
先算什么,再
算什么? .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板书计算思路:
先求丢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 km的去。再求3个吉小时走了多少
千米。
213
(3)根据思路计算:2÷ =2× ×3=2×
322
结合算式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


3.观察思考,小结算法。
观察:除法转化成了什么运算?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是怎样变的?
强调:被除数没有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小结: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丰富表象的支撑下生成数学知
识,引导学生
将“图”与“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在发挥直观形象思维对于抽象
逻辑思维支持作
用的同时,让学生逐渐感受数形结合的优势,并经历逐步抽象、概括的过程。)
(三)方法迁移,完善算法 、
55
1·让学生尝试计算 ÷ 。
612
255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2÷ ,现在请大家尝试计算 ÷ 。
3612
2。汇报交流,方法迁移。
55512
÷ = × =2
61265
3.思考与验证。
师:为什么写成×
学生可能回答
15151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 km的 ,算式是要 × 。
126565
151
(2)再求12个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是 × ×12。
1265
(1)求
4.用乘法验算。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探< br>索的过程中,创新的火花得以进发,实现了对算理的理解。)
(四)解决问题,概括算法 ‘
1.回到例题情境,回答“谁走得快些”。
12
?怎样验证这种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5


2.引导学生回顾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计算,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分数除法
的计算方法。
学生概括之后,根据情况补充“不为0的数。
(设计意图:对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概括有两个 层次:一是将本课中整数
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进行对比,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二是将< br>之前所学的分数除以整数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对比,最终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
(五)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科书第32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科书第32页“做一做”第2题,要求写出过程,巩固计算方法。
3.完成教科书第32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对
商和被除数关系的发现。
(六)师生互评,共同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书

第3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33页例3、做一做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 分析、比较,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
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会利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展示:抢答,不计算,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203-135÷9 3×9÷6 75+360÷20+5
(75+360)÷(20-5) 75+360÷(20-5) 720÷30+420÷30
2.师:引导思考: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汇报,归纳出两种解题思路。
A、 可以从问题入手想,要求12片可以吃多少天,应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
113
每次吃半片也就 是 片,1天吃3次,每天就吃 ×3= (片),那么12片
222
32
就可以吃12÷ =12× =8(天)
2 3
B:从条件出发思考:一共12片,每次吃半片,可以先求出这盒药可以吃几次?
12
再求可以吃多少天。 12÷ =12× =24次 24÷3=8(天)
21
11
(4)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 式 12÷( ×3) 12÷ ÷3
22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总结算法
(1)引导学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在进行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组同学互相合 作,整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师生共同小结。
分数混 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
面的;没有括号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 法;只有乘、除法的分数运算,按
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分数连乘后同时约分计算。( 板书课
题)分数混合运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P33页做一做,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练习七第9题:巩固混合运算顺序。
3、练习七的第10题.鼓励多样的解决方案, 可以先求出跑1圈的时间,再求
出跑6圈的时间:也可以求出6圈里有多少个半圈,再乘上跑半圈用的时 间
4、能力提升:练习七的第10题、可以先求出一层楼的高度,再求出7楼地板
离地有多高 :也可以先通过观察看到7楼的地板到地面的高度是6层楼的高度,
2
算出6层是15层的几分 之几,再归结求50m的 是多少?。
5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4课时:问题解决(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页例4,练习八第l~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实际问
题的解题思路,
会熟练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一类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 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用线段
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使学生感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理解并初步掌握方程思想。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画图工具(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读一读下面的关键句,说说你的理解。
1
1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 。
3
2
(2)新购图书数量的 是童话书。
5
师:上面各题中的分数是相对于哪个量而言的?把谁看作单位“1’’?两个
量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 ? 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口头叙述数量关系,同学之
间互相评价补充。
2.复习分数乘法问题。
如果兔子的总数是30只,新购图书的数量为lOO本,会不会求出白兔的
只数和童话书的本数?
学生先列式作答,再集体交流。
3.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
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要学习简单的用分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揭示课
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题的热身,回顾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
步骤,为后面正确寻找等量关系 、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条件和问题。


(2)要求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你准备选取哪些已知条件?你的理由是什
么?
2
引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发现“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是多余的
3
条件。
(设计意图:读题、审题是学生能否顺利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例题
之所以提供了多余的信息,就是 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读题获取信息、通过分析筛
选信息的能力。本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选取 有用信息并阐述理
由的机会。)
3.分析与解答。
(1)独立思考,理清关系。




水分占体重的
4
5

水分28千克
体重 ?千克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出“儿童体内的水分约
4
占体重的,并在线 段图上标明哪一部分是“小明体内的水分”,即28 kg;
5
哪一部分是要求的“小明的体重”,然后写出等量关系式。
师:在画图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想的?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4
生:“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先画儿童的体重,把它看成单位“1”,
5
平均分成5 份,水分的质量约占5份中的4份。画图时,要先画单位“l”的
量,然后再画它的几分之几;还要标上 各部分表示什么,数量是多少。
师:根据线段图所示,儿童体重和儿童体内的水分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
4
生:小明的体重×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因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
5
多少,可以用分数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找准单位“1”,列出等
量关系式。本环节的教学重视 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通过画图弄清题


意,写出等量关系式,为正确列出方程作 好铺垫。)
(2)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列式计算,求出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可能有列方程解答的,也有用算术方法解答的。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生1: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 kg。
44
x=28÷
55
444
x÷ =28÷
555
5
x=28×
4
x=35
4
生2:我是算术方法做的。小明的体重×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反过
5
4
来,根据 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小明的体重。
5
45
所以列式为:28÷ =28× =35(kg)。
54
1
生3:我也是用算术的方法做的:28 4×5=35(kg)。28 kg是小明体重的
2
5份中的4
份,28÷4求出的是每一份的质量,再乘5,就求出了5份,也就是小明的体
重了。
(设计意图:分析和解答的方法因人的喜好不同而异,只要能够理清题意,
正确解答, 都应该予以肯定。)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
师:不同的 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
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 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二种方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
数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而第三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步一步进行推


理计算。第一 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
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 和思考
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设计意图:通过几种不同方法的比 较和分析,体会利用顺向思维列方程
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在有效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渗透 方程思想,
与中学课程顺利衔接。)
4.回顾与反思。
(1)反思1:我们的结果是否合理?
4
师:如果小明的体重是35kg,那么他体重的 就是水分了,是不是28 kg
5
呢?
4
生:35× =28(kg),答案是正确的。
5
2
(2)反思2:题目中还有一条信息“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与要求
3
的问题有关
吗?题目为什么要列出这一条多余的信息?
生:这一条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是用来迷惑我们的。
教师小结:看来,有时题目中 的信息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是解决问
题所需要的,我们要善于根据问题筛选必要的信息。在现实生 活中,各种各样
的信息更多,我们解决问题时,往往也要通过思考和分析,筛选出有利于我们
解 决问题的信息。
(3)反思3:这道题与课前复习时所做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生1:区别是 课前的两道题是都知道单位“l”的量,求单位“l”的几分
之几是多少,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今天学 的是知道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
多少,求单位“1”的量。
生2:它们的联系是都 用到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也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
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计算。只是前面的两道题是这个 数知道了,求它的几分
之几,直接算;今天的问题是知道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个数未知,就可以列方程。


(设计意图:“反思1”是通过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
习惯。“反思2”
是对信息的分析和筛选过程进行回顾,再次强调阅读与理解题意的重要性。“反
思3”是通过对比分析, 让学生发现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找到共同的数量关
系,学会利用旧知迁移学习新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1题和第3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这两题都是针对例题的巩固练习。由于涉及到的分数分母较
4052
大( 和 ),
5755
画图是有困难的,练习时可以提醒学生只需要画出草图就可以,不需要一份一< br>份画得清清楚楚的。如果学生能熟练地找到并写出数量关系式,可以逐步淡化
画图环节。从“准确 画图”到“画草图”,再到“脑海想象”的过程,是学生
分析能力逐步提高、思维逐步抽象的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做完思考:“鲜牛奶250 ml”这个条件与要求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3.完成练习八第4题。
做完思考:本题有几个要求的问题?有几条相关的信息?你是怎样筛选信息
的?
(设计意图:这两题既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巩固,也是对根据问题筛
选信息的训练。
第2题有多余的条件,第4题是一题多问,条件也需要根据相应的问题进行筛
选。)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习了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单位“l”未知的实际


问题。
生2:学会了根据要求的问题筛选合适的信息。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希望大家继
续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反思用方程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
深 对新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作铺垫。)
第5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P38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
问题。
2.会分析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线段图表示。、
3、感受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
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画图工具(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分数乘法问题。
2
妈妈的体重是50千克,小红的体重比妈妈轻 ,小红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5
(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集体交流,思考的步骤。


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
几 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用分数乘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步骤,为后面正确寻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条件和问题。
条件: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
问题:爸爸的体重是多少?
3.分析与解答。
(1)独立思考,理清关系。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在两个人的体重 中“谁”是单位“1”?尝试用画线
段图的方式表示出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并在线段图上标明爸爸 的体重比
8
小明的体重轻的 ,然后写出等量关系式
15
师:在画图的时候,我们要先怎样画 ?先画那个数量?为什么?
生:要先画表 示爸爸的线段,因为它是比较的标准。把爸爸的体重分成15
段,画小明的线段的时候,比表示爸爸的体 重的短,短的线段相当于这样的8
段。
(设计意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就 在于找准单位“1”,列出等
量关系式。本环节的教学重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通过画图弄清 题
意,写出等量关系式,为正确列出方程作好铺垫。)
(2)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列式计算,求出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8

15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可能有列方程解答的,也有用算术方法解答的。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生1: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解:设小明爸爸体重是x kg。
爸爸的体重×(1-
x×(1-
8
)=小明的体重
15
8
)=35
15
7
x=35
15
X=35×
X=75
生2:我是这样列数量关系式的
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8
x=35
15
7
x=35
15
x-
X=35×
X=75
生3、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式为:小明的体重÷
88
(1- )=爸爸的体重 35÷(1- )=75(kg)
1515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 析对
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三种方 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
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而第二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 步一步进行推
理计算。第一、二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
能找 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
题是一致的。
15

7
15

7


4.回顾与反思。
8
(1)反思1:验证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 ,也可引导学生思考“比75kg
15
8
轻 是多少千克?学会用乘法验证。
15
(2)反思2:课前的题和例5有什么不同?
生1:区别是课前的题是 知道单位“l”的量,求比单位“l”多或少几分
之几是多少,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今天学的是知道比 单位“1”多或少几分
之几的数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设计意图:“反思1 ”是通过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
习惯。“反思2”是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两类 问题的内在联系,找到共
同的数量关系,学会利用旧知迁移学习新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7题和第8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这两题都是针对例题的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2
2、完成练习八第9题。要求平均每车运走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就是把 平
7均分成4份,求其中的1份,用除法计算:要求剩下的大米还要几车才能运完,
应先求出剩下的大米 占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再用它除以平均每车运走这批大
米的几分之几即可。
2211215
÷4= × = (1- )÷ = ×14=10
774147147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习了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单位“l”未知的实际问
题。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反思用方程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
深对新知的 认识,为后续学习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作铺垫。)
第6课时 解决问题(三)
教学内容:P41页例6以及练习九1-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
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我们一起看看六三班的得分情况吧!
(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下半场的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我们班全场的得分是42分。
生2、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都是未知数。
3.分析与解答。
(1)同伴交流,理清关系。
(2)学生汇报


1
汇报1:上半场+下半场=全场得分 上半场× =下半场
2
我们可以设上半场为x.
1
X+ x=42
2
1
(1+ )x=42
2
3
x=42
2
3
x=42÷
2
2
x=42×
3
x=28
1
28× =14(分)
2
汇报2:我们可以设下半场的得分x分。那么上半场的得分是2x.
2x+x=42
3x=42
X=42÷3
X=14
2x=2×14=28
汇报3、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式为:小明的体重88
÷(1- )=爸爸的体重 35÷(1- )=75(kg)
1515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 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
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三种方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
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 而第二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步一步进行推
理计算。第一、二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 义,顺向思考,就
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
题是一致的。


4、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从检验方程的解、检验是否符合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验证。。
28+14=42,全场得分的确是42、
11
14÷28= ,下半场的得分确实是上半场得分的
22
符合题意,解答结果正确。
(三)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
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九1、2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加强练习2、完成练习九3-5题。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会了如何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
生2::应先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再设其中的一个量 为x,找x和另一个
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反思用方程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
对新知的认识,为后续学 习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作铺垫。)
第7课时解决问题(四)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2、经历分析分数工程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会解答有关分数工程问题的应用
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铺垫
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
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那它们的关系又如何呢?(课件出示)
生: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
(2)阅读理解
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帮助学生理解单独修和合修,鼓励学生估算合修的天数。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
(3)分析与解答
师:这条路有多长呢?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思维引导:这条道路的总长是未知的,要解答此题我们可以用假设法。
方法一:假设这条 道路的总长是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即36km,先分别求出一
队和二队求出一队和二队每天各修多少 千米,再求出两队每天共修了多少千米,
最后再用36km除以两队每天共修的千米数,就是我们要求的 两队合修需要多少
天?
36÷(36÷12+36÷18)


=36÷(3+2)
=36÷5
=7.2
方法二:可以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用路程“1”除以时间12和18,分别求
出 一队和二队的速度,再求出他们的速度和,然后用1除以速度和,就是两队
合修需要多少天。
1÷(
11
+ )
1218
32
=1÷( + )
3636
36
=
5
1
=7
5(4)回顾与反思:先让学生将想法写下来,再进行交流。让学生掌握检验的方
法,养成回顾与反思 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归纳总结。
1、P43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2、练习九6-8题
3、练习九9题
(此题有多种解法,既可以按整数工程问题的方法来解,即把工作总量看做3 00:
也可以按分数工程问题的方法来解,即把工作总量看作1)
教师小结:既可以把“一项 工程”“一条水渠”看成单位1,也可以把。“一
池水”“一段路程”。,再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单位 时间的工作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8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
解题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
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
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分数除法;体会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课前自己整理本单元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小组交流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全班汇报:倒数、分数除法(意义、计算方
法、分数混合运算)、解 决问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分数除法的计算。
1.说说下面各题的意义,再口算出结果。
9251633
÷9= 4÷ = ÷ ÷
11363105

2.系统整理相关知识
A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B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C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解决问题:


1.推理训练
3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5
4
(2)一堆煤,用去了,还剩下( )。
7
2
(3)今年比去年增产,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9
2.解决问题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
(2)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
①上 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
5
2
,养了多 少只鹅?
5
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3
②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 行了,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
5
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A 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B 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基础练习:练习十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判断正
误的理由)
提高练习:2、做练习十的第2题.
拓展练习:
3.做练习十的第3、4、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察看学生所用算法
是否简便)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认真推敲,做个好裁判。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11191
(1)(2 + )× ÷ = ×1= 2 (2)1千克
48844
55
苹果的价钱比1千克梨贵 ,那么1千克梨就比1千克苹果便宜 。
88


11
(3)两根相等的铁丝,第一根剪去 ,第二根剪去 米,剩下的部分一样长。
22
11
(4)求比1.6米多 米的数是多少?列式为16 ×(1+ )。
44
(5)甲队独做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1
,乙队独做8天完成。乙队的工作效率比
10
甲队高。
2、实践运用
5
(1)植树节到了,园林公园分了270棵的植树任务,第一天栽了 ,第二天再
9
植多少棵.就能完成任务?
(2)一条绳子,剪去3米后,还剩全长的
8
,这条绳子长多少米?
11
1
(3)红光幼儿园这学期有学生450人,比上学期增加 ,上学期有学生多少人?
4
3
(4)桃源超市最近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占这批水果总数的 ,梨占这批水
8
1
果的 ,运来的苹果比梨多36千克,运来的这批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4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解简易方程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包括的内容: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除
法应用题,这部 分知识紧密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揭示相关的知识内在联系,
加强直观教学,结合操作和图形语言, 探索理解的计算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为后面学习比、百分数和 比例提供了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 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
四、单元课时安排
1.倒数 1课时;
2、分数除法 2课时
3.解决问题 4课时
4.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第1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例1、“做一做”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体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


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写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计算、分类,初步感知倒数的特征
1.独立计算,回顾旧知。
(1)教师出示几道分数乘法式题(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题与另外补充的四道结果
不为1的算
式)。
(2)学生独立完成上面几组题,小组内检查并订正。
(3)请个别学生说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出分子与分母的约分。
(设计意图:在“倒数 的认识”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
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时,分子与分母之间的约分 凸显了乘积为1的分数
乘法的特殊性,为倒数的认识提供了感知基础。)
2.算式分类,关注算式特点。
师:观察这些算式,如果将它们分成两类,怎样分?
学生的分类方法可能会有多种,在汇报交流时突出以乘积是否为1来分类。
3.观察发现,交流算式特点。
让学生说说乘积为1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初步认识倒数,为学生
准确、顺利地 导出倒数的定义作好铺垫。)


(二)逐层深入,认识倒数
1.了解概念。
出示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83883
给出倒数的范例: 和 互为倒数,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838338
让学生说说上面算式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1
当学生说“5和 互为倒数”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5的分子是几?
5
分母是几?概括
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2.理解概念。 ‘
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引导学生对定义
中关键要素的理解:乘积是1; 两个数;互为倒数。
引导学生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除
了两个数的积为1外,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了位置,如果一个数大于1,
另一个数一定小于 1。
3.练习巩固。
出示教科书第29页第1题;让学生找一找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辨析,深入理解倒数的意义。有了第一环节
对倒数的初步感
知,学生很容易“定义”倒数,但是未必能准确理解倒数中的关键要素,因此
本环节通过分析
定义中的关键要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倒数的概念。)
(三)交流探讨,会求倒数
1.探讨方法。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在汇报时说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


3535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
5353

11
6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6 ×
66
2.思考特例。
小组讨论:l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
3.运用方法。
师:用刚才的方法完成下面的练习。
(1)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
(2)教科书第29页第3题。
4.概括方法。
通过对下列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概括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2)如何求整数的倒数?O有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多少?
(3)如何求分数的倒数?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设计意图:“ 求一个数的倒数”并不难,关键是“完整地概括”和“严谨
地思考”。因此,此环节在出示例题后先让学 生充分说“如何找倒数”,再交流
找到的“特别的倒数”以及更多关于倒数的发现。以“发现——质疑一 —交流
——讨论”的形式使学生的思考更积极主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
(四)练习深化
1.出示教科书第29页第2题,判断这些说法对不对,并说说为什么。
2.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9页第4题,说说有什么发现。
3.出示教科书第29页第5题。
师:小红和小亮谁说的对?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倒数概念的辨析,深入理解概念,对比除以一个数与乘


这个数的倒数
的计算,为后面分数除法计算学习做准备。) .
(五)回顾总结 ’
教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第2课时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2页例2及“做一做”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个人备课
1.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完善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 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迁
移类推、转化等基本数学思想,体会数学思想的美妙与魅力,发展学生的数学< br>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
正确计算分数除法
教学难点: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阅读理解,分析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条件和问题。
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求出什么?如何列式?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2
如何计算2÷ =?
3


估计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几种方法:
23
(1)模仿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2÷ =2× =3
32
2323
(2)利用除法商不变的规律:2÷ = (2× )÷( × )
3232
2
(3)2里面有3个
3
2.画示意图,探索算法。 、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画线段图来探索算法,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可以根据
题目意思画
下图






1小时走了?千米?
2
小时走2 km
3
如果学生独立画图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引导:
(1)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再思考如何表示÷小时走了2 km这
个条件?
(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
2
(2)指着图启发:已知 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
3
先算什么,再
算什么? .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板书计算思路:
先求丢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 km的去。再求3个吉小时走了多少
千米。
213
(3)根据思路计算:2÷ =2× ×3=2×
322
结合算式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


3.观察思考,小结算法。
观察:除法转化成了什么运算?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是怎样变的?
强调:被除数没有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小结: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丰富表象的支撑下生成数学知
识,引导学生
将“图”与“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在发挥直观形象思维对于抽象
逻辑思维支持作
用的同时,让学生逐渐感受数形结合的优势,并经历逐步抽象、概括的过程。)
(三)方法迁移,完善算法 、
55
1·让学生尝试计算 ÷ 。
612
255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2÷ ,现在请大家尝试计算 ÷ 。
3612
2。汇报交流,方法迁移。
55512
÷ = × =2
61265
3.思考与验证。
师:为什么写成×
学生可能回答
15151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 km的 ,算式是要 × 。
126565
151
(2)再求12个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是 × ×12。
1265
(1)求
4.用乘法验算。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探< br>索的过程中,创新的火花得以进发,实现了对算理的理解。)
(四)解决问题,概括算法 ‘
1.回到例题情境,回答“谁走得快些”。
12
?怎样验证这种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5


2.引导学生回顾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计算,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分数除法
的计算方法。
学生概括之后,根据情况补充“不为0的数。
(设计意图:对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概括有两个 层次:一是将本课中整数
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进行对比,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二是将< br>之前所学的分数除以整数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对比,最终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
(五)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科书第32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科书第32页“做一做”第2题,要求写出过程,巩固计算方法。
3.完成教科书第32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对
商和被除数关系的发现。
(六)师生互评,共同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书

第3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33页例3、做一做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 分析、比较,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
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会利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展示:抢答,不计算,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203-135÷9 3×9÷6 75+360÷20+5
(75+360)÷(20-5) 75+360÷(20-5) 720÷30+420÷30
2.师:引导思考: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汇报,归纳出两种解题思路。
A、 可以从问题入手想,要求12片可以吃多少天,应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
113
每次吃半片也就 是 片,1天吃3次,每天就吃 ×3= (片),那么12片
222
32
就可以吃12÷ =12× =8(天)
2 3
B:从条件出发思考:一共12片,每次吃半片,可以先求出这盒药可以吃几次?
12
再求可以吃多少天。 12÷ =12× =24次 24÷3=8(天)
21
11
(4)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 式 12÷( ×3) 12÷ ÷3
22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总结算法
(1)引导学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在进行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组同学互相合 作,整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师生共同小结。
分数混 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
面的;没有括号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 法;只有乘、除法的分数运算,按
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分数连乘后同时约分计算。( 板书课
题)分数混合运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P33页做一做,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练习七第9题:巩固混合运算顺序。
3、练习七的第10题.鼓励多样的解决方案, 可以先求出跑1圈的时间,再求
出跑6圈的时间:也可以求出6圈里有多少个半圈,再乘上跑半圈用的时 间
4、能力提升:练习七的第10题、可以先求出一层楼的高度,再求出7楼地板
离地有多高 :也可以先通过观察看到7楼的地板到地面的高度是6层楼的高度,
2
算出6层是15层的几分 之几,再归结求50m的 是多少?。
5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4课时:问题解决(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页例4,练习八第l~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实际问
题的解题思路,
会熟练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一类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 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用线段
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使学生感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理解并初步掌握方程思想。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画图工具(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读一读下面的关键句,说说你的理解。
1
1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 。
3
2
(2)新购图书数量的 是童话书。
5
师:上面各题中的分数是相对于哪个量而言的?把谁看作单位“1’’?两个
量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 ? 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口头叙述数量关系,同学之
间互相评价补充。
2.复习分数乘法问题。
如果兔子的总数是30只,新购图书的数量为lOO本,会不会求出白兔的
只数和童话书的本数?
学生先列式作答,再集体交流。
3.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
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要学习简单的用分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揭示课
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题的热身,回顾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
步骤,为后面正确寻找等量关系 、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条件和问题。


(2)要求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你准备选取哪些已知条件?你的理由是什
么?
2
引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发现“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是多余的
3
条件。
(设计意图:读题、审题是学生能否顺利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例题
之所以提供了多余的信息,就是 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读题获取信息、通过分析筛
选信息的能力。本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选取 有用信息并阐述理
由的机会。)
3.分析与解答。
(1)独立思考,理清关系。




水分占体重的
4
5

水分28千克
体重 ?千克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出“儿童体内的水分约
4
占体重的,并在线 段图上标明哪一部分是“小明体内的水分”,即28 kg;
5
哪一部分是要求的“小明的体重”,然后写出等量关系式。
师:在画图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想的?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4
生:“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先画儿童的体重,把它看成单位“1”,
5
平均分成5 份,水分的质量约占5份中的4份。画图时,要先画单位“l”的
量,然后再画它的几分之几;还要标上 各部分表示什么,数量是多少。
师:根据线段图所示,儿童体重和儿童体内的水分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
4
生:小明的体重×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因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
5
多少,可以用分数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找准单位“1”,列出等
量关系式。本环节的教学重视 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通过画图弄清题


意,写出等量关系式,为正确列出方程作 好铺垫。)
(2)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列式计算,求出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可能有列方程解答的,也有用算术方法解答的。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生1: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 kg。
44
x=28÷
55
444
x÷ =28÷
555
5
x=28×
4
x=35
4
生2:我是算术方法做的。小明的体重×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反过
5
4
来,根据 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小明的体重。
5
45
所以列式为:28÷ =28× =35(kg)。
54
1
生3:我也是用算术的方法做的:28 4×5=35(kg)。28 kg是小明体重的
2
5份中的4
份,28÷4求出的是每一份的质量,再乘5,就求出了5份,也就是小明的体
重了。
(设计意图:分析和解答的方法因人的喜好不同而异,只要能够理清题意,
正确解答, 都应该予以肯定。)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
师:不同的 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
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 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二种方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
数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而第三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步一步进行推


理计算。第一 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
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 和思考
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设计意图:通过几种不同方法的比 较和分析,体会利用顺向思维列方程
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在有效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渗透 方程思想,
与中学课程顺利衔接。)
4.回顾与反思。
(1)反思1:我们的结果是否合理?
4
师:如果小明的体重是35kg,那么他体重的 就是水分了,是不是28 kg
5
呢?
4
生:35× =28(kg),答案是正确的。
5
2
(2)反思2:题目中还有一条信息“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与要求
3
的问题有关
吗?题目为什么要列出这一条多余的信息?
生:这一条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是用来迷惑我们的。
教师小结:看来,有时题目中 的信息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是解决问
题所需要的,我们要善于根据问题筛选必要的信息。在现实生 活中,各种各样
的信息更多,我们解决问题时,往往也要通过思考和分析,筛选出有利于我们
解 决问题的信息。
(3)反思3:这道题与课前复习时所做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生1:区别是 课前的两道题是都知道单位“l”的量,求单位“l”的几分
之几是多少,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今天学 的是知道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
多少,求单位“1”的量。
生2:它们的联系是都 用到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也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
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计算。只是前面的两道题是这个 数知道了,求它的几分
之几,直接算;今天的问题是知道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个数未知,就可以列方程。


(设计意图:“反思1”是通过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
习惯。“反思2”
是对信息的分析和筛选过程进行回顾,再次强调阅读与理解题意的重要性。“反
思3”是通过对比分析, 让学生发现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找到共同的数量关
系,学会利用旧知迁移学习新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1题和第3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这两题都是针对例题的巩固练习。由于涉及到的分数分母较
4052
大( 和 ),
5755
画图是有困难的,练习时可以提醒学生只需要画出草图就可以,不需要一份一< br>份画得清清楚楚的。如果学生能熟练地找到并写出数量关系式,可以逐步淡化
画图环节。从“准确 画图”到“画草图”,再到“脑海想象”的过程,是学生
分析能力逐步提高、思维逐步抽象的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做完思考:“鲜牛奶250 ml”这个条件与要求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3.完成练习八第4题。
做完思考:本题有几个要求的问题?有几条相关的信息?你是怎样筛选信息
的?
(设计意图:这两题既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巩固,也是对根据问题筛
选信息的训练。
第2题有多余的条件,第4题是一题多问,条件也需要根据相应的问题进行筛
选。)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习了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单位“l”未知的实际


问题。
生2:学会了根据要求的问题筛选合适的信息。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希望大家继
续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反思用方程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
深 对新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作铺垫。)
第5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P38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
问题。
2.会分析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线段图表示。、
3、感受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
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画图工具(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分数乘法问题。
2
妈妈的体重是50千克,小红的体重比妈妈轻 ,小红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5
(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集体交流,思考的步骤。


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
几 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用分数乘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步骤,为后面正确寻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条件和问题。
条件: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
问题:爸爸的体重是多少?
3.分析与解答。
(1)独立思考,理清关系。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在两个人的体重 中“谁”是单位“1”?尝试用画线
段图的方式表示出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并在线段图上标明爸爸 的体重比
8
小明的体重轻的 ,然后写出等量关系式
15
师:在画图的时候,我们要先怎样画 ?先画那个数量?为什么?
生:要先画表 示爸爸的线段,因为它是比较的标准。把爸爸的体重分成15
段,画小明的线段的时候,比表示爸爸的体 重的短,短的线段相当于这样的8
段。
(设计意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就 在于找准单位“1”,列出等
量关系式。本环节的教学重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通过画图弄清 题
意,写出等量关系式,为正确列出方程作好铺垫。)
(2)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列式计算,求出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8

15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可能有列方程解答的,也有用算术方法解答的。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生1: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解:设小明爸爸体重是x kg。
爸爸的体重×(1-
x×(1-
8
)=小明的体重
15
8
)=35
15
7
x=35
15
X=35×
X=75
生2:我是这样列数量关系式的
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8
x=35
15
7
x=35
15
x-
X=35×
X=75
生3、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式为:小明的体重÷
88
(1- )=爸爸的体重 35÷(1- )=75(kg)
1515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 析对
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三种方 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
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而第二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 步一步进行推
理计算。第一、二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
能找 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
题是一致的。
15

7
15

7


4.回顾与反思。
8
(1)反思1:验证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 ,也可引导学生思考“比75kg
15
8
轻 是多少千克?学会用乘法验证。
15
(2)反思2:课前的题和例5有什么不同?
生1:区别是课前的题是 知道单位“l”的量,求比单位“l”多或少几分
之几是多少,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今天学的是知道比 单位“1”多或少几分
之几的数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设计意图:“反思1 ”是通过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
习惯。“反思2”是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两类 问题的内在联系,找到共
同的数量关系,学会利用旧知迁移学习新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7题和第8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这两题都是针对例题的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2
2、完成练习八第9题。要求平均每车运走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就是把 平
7均分成4份,求其中的1份,用除法计算:要求剩下的大米还要几车才能运完,
应先求出剩下的大米 占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再用它除以平均每车运走这批大
米的几分之几即可。
2211215
÷4= × = (1- )÷ = ×14=10
774147147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习了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单位“l”未知的实际问
题。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反思用方程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
深对新知的 认识,为后续学习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作铺垫。)
第6课时 解决问题(三)
教学内容:P41页例6以及练习九1-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
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我们一起看看六三班的得分情况吧!
(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下半场的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我们班全场的得分是42分。
生2、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都是未知数。
3.分析与解答。
(1)同伴交流,理清关系。
(2)学生汇报


1
汇报1:上半场+下半场=全场得分 上半场× =下半场
2
我们可以设上半场为x.
1
X+ x=42
2
1
(1+ )x=42
2
3
x=42
2
3
x=42÷
2
2
x=42×
3
x=28
1
28× =14(分)
2
汇报2:我们可以设下半场的得分x分。那么上半场的得分是2x.
2x+x=42
3x=42
X=42÷3
X=14
2x=2×14=28
汇报3、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式为:小明的体重88
÷(1- )=爸爸的体重 35÷(1- )=75(kg)
1515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 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
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三种方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
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 而第二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步一步进行推
理计算。第一、二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 义,顺向思考,就
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
题是一致的。


4、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从检验方程的解、检验是否符合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验证。。
28+14=42,全场得分的确是42、
11
14÷28= ,下半场的得分确实是上半场得分的
22
符合题意,解答结果正确。
(三)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
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九1、2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加强练习2、完成练习九3-5题。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会了如何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
生2::应先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再设其中的一个量 为x,找x和另一个
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反思用方程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
对新知的认识,为后续学 习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作铺垫。)
第7课时解决问题(四)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2、经历分析分数工程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会解答有关分数工程问题的应用
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铺垫
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
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那它们的关系又如何呢?(课件出示)
生: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
(2)阅读理解
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帮助学生理解单独修和合修,鼓励学生估算合修的天数。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
(3)分析与解答
师:这条路有多长呢?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思维引导:这条道路的总长是未知的,要解答此题我们可以用假设法。
方法一:假设这条 道路的总长是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即36km,先分别求出一
队和二队求出一队和二队每天各修多少 千米,再求出两队每天共修了多少千米,
最后再用36km除以两队每天共修的千米数,就是我们要求的 两队合修需要多少
天?
36÷(36÷12+36÷18)


=36÷(3+2)
=36÷5
=7.2
方法二:可以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用路程“1”除以时间12和18,分别求
出 一队和二队的速度,再求出他们的速度和,然后用1除以速度和,就是两队
合修需要多少天。
1÷(
11
+ )
1218
32
=1÷( + )
3636
36
=
5
1
=7
5(4)回顾与反思:先让学生将想法写下来,再进行交流。让学生掌握检验的方
法,养成回顾与反思 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归纳总结。
1、P43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2、练习九6-8题
3、练习九9题
(此题有多种解法,既可以按整数工程问题的方法来解,即把工作总量看做3 00:
也可以按分数工程问题的方法来解,即把工作总量看作1)
教师小结:既可以把“一项 工程”“一条水渠”看成单位1,也可以把。“一
池水”“一段路程”。,再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单位 时间的工作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8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
解题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
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
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分数除法;体会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课前自己整理本单元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小组交流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全班汇报:倒数、分数除法(意义、计算方
法、分数混合运算)、解 决问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分数除法的计算。
1.说说下面各题的意义,再口算出结果。
9251633
÷9= 4÷ = ÷ ÷
11363105

2.系统整理相关知识
A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B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C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解决问题:


1.推理训练
3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5
4
(2)一堆煤,用去了,还剩下( )。
7
2
(3)今年比去年增产,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9
2.解决问题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
(2)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
①上 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
5
2
,养了多 少只鹅?
5
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3
②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 行了,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
5
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A 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B 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基础练习:练习十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判断正
误的理由)
提高练习:2、做练习十的第2题.
拓展练习:
3.做练习十的第3、4、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察看学生所用算法
是否简便)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认真推敲,做个好裁判。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11191
(1)(2 + )× ÷ = ×1= 2 (2)1千克
48844
55
苹果的价钱比1千克梨贵 ,那么1千克梨就比1千克苹果便宜 。
88


11
(3)两根相等的铁丝,第一根剪去 ,第二根剪去 米,剩下的部分一样长。
22
11
(4)求比1.6米多 米的数是多少?列式为16 ×(1+ )。
44
(5)甲队独做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1
,乙队独做8天完成。乙队的工作效率比
10
甲队高。
2、实践运用
5
(1)植树节到了,园林公园分了270棵的植树任务,第一天栽了 ,第二天再
9
植多少棵.就能完成任务?
(2)一条绳子,剪去3米后,还剩全长的
8
,这条绳子长多少米?
11
1
(3)红光幼儿园这学期有学生450人,比上学期增加 ,上学期有学生多少人?
4
3
(4)桃源超市最近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占这批水果总数的 ,梨占这批水
8
1
果的 ,运来的苹果比梨多36千克,运来的这批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4

新疆伊犁师范学院-工作证明的格式


端午由来-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市场调查报告范文-行货和港货的区别


小白兔笑话-七夕诗句


脑筋急转弯大全-建筑设计实习总结


苏州十中-河南执业药师网


中国银行排名-批评通报


面试自我介绍-入党转正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