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反弹高度北师大版
财务会计知识-内部审计工作总结
反弹高度
教学内容:课本第80——82页。
教学目标:
1、使
学生经过实验收集数据,在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
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
验中的应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价值,提高合作能力。
3、使学生在亲历对实
验数据进行教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
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测量、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分数关系,及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许多球,体
育课上大家都喜欢玩球,今
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的知识来玩球,大家有兴趣吗?
出示三种球:篮球、足球、排球(三种球的气都很充足)。
师:谁来拍一拍?
(让两位学生分别拍三种球,感受各种球反弹情况的不同,并说一说拍
这三种球的不同感觉。)
2、引出问题: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些球从高处落下后都会反弹。各种不
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
吗?什么情况下反弹得高一些,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低
一些呢?以及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和下落高
度的关系怎样?这节课,
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3、揭示课题:球的反弹高度
二、实验探究、 解决问题
(一)第一次分组活动、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阅读材料说明和示意图
师
:请仔细阅读和观察第72页的示意图,说说实验的方法,分几个步骤
进行,每个步骤分别怎么做,以及
注意点是什么?小组交流。
2、明确实验的方法:选一块靠墙的平地,在墙上量出一个高度并做上标<
br>记。再选择一个球从这个高度自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量出结
果并记录下来。
师:(板书:下落高度 反弹高度)
第 1 页
3、明确实验注意点:
(1),把球从指定高度落下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
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做上标记,
测量反弹高度时,取整厘米数;
(3),要及时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4、用同一种球,选择不同的高度做实验。
(1)要求:分三次进行,全班统一,每次确定一个下落高度(
高度分
别为100厘米、120厘米、150厘米),及时记录;
(2)小组分工活动并填好记录表;(组员分工:落球人员,测量人员,
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3)注意两点:
①将球的上沿与高度齐平时可以用平直的工具(如书本、直尺等。)
②观察反弹高度时要仔细,及时标记,若看不清可以重复一次。
5、对记录结果进行计算,得
出“每次实验中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
几分之几”,把分数都全部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然后进行对
比、分析。
(1)通过观察用同一个球做实验的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并展示记录表,分析,比较;
(3)得出结论: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
,反弹高度也不一样,但表
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
br>的。
(二)第二次分组活动、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选择其他不同球分别做三次实验,继续采用上面统一的下落高度。
(1)要求:用不同的球做实验,步骤如上。
(2)小组分工活动并记录;
2、对
记录结果进行计算,得出“每次实验中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
几分之几”,把分数都全部化成小数(
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然后进行对
比、分析。
(1)通过观察不同的球做并展示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并展示记录表,分析,比较;,
(3)得出结论: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
下落,其反弹高度不一样,表
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
一样的。
3、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而不同的球的
第
2 页
弹性是不一样的。但实际上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因素还有许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感受应用
1、出示两个篮球(一个气足,一个气不足),谁
来拍一拍,说说你有什
么感受?这是什么原因呢?
2、阅读第73页的“你知道吗?”:学生
先自主阅读,了解引起球的反弹
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计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弹性。
根据“你知道吗?”的数据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
高度的几分之几在哪个范围内? <
br>出谋划策:我班校篮球队的张鹏同学想买一个篮球,你们可以给他什么
建议?应采取怎样的检测策
略?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提问:今天上课我们通过几次实验,研究了球的反弹高度
,你有了哪
些新的认识呢?又有哪些收获?
2、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上网了解有关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其他因素。
第 3 页
反弹高度
教学内容:课本第80——8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实验收集数据,在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
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分数
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价值,提高合作能力。
3、使学生在亲历对实
验数据进行教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
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测量、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分数关系,及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许多球,体
育课上大家都喜欢玩球,今
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的知识来玩球,大家有兴趣吗?
出示三种球:篮球、足球、排球(三种球的气都很充足)。
师:谁来拍一拍?
(让两位学生分别拍三种球,感受各种球反弹情况的不同,并说一说拍
这三种球的不同感觉。)
2、引出问题: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些球从高处落下后都会反弹。各种不
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
吗?什么情况下反弹得高一些,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低
一些呢?以及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和下落高
度的关系怎样?这节课,
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3、揭示课题:球的反弹高度
二、实验探究、 解决问题
(一)第一次分组活动、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阅读材料说明和示意图
师
:请仔细阅读和观察第72页的示意图,说说实验的方法,分几个步骤
进行,每个步骤分别怎么做,以及
注意点是什么?小组交流。
2、明确实验的方法:选一块靠墙的平地,在墙上量出一个高度并做上标<
br>记。再选择一个球从这个高度自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量出结
果并记录下来。
师:(板书:下落高度 反弹高度)
第 1 页
3、明确实验注意点:
(1),把球从指定高度落下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
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做上标记,
测量反弹高度时,取整厘米数;
(3),要及时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4、用同一种球,选择不同的高度做实验。
(1)要求:分三次进行,全班统一,每次确定一个下落高度(
高度分
别为100厘米、120厘米、150厘米),及时记录;
(2)小组分工活动并填好记录表;(组员分工:落球人员,测量人员,
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3)注意两点:
①将球的上沿与高度齐平时可以用平直的工具(如书本、直尺等。)
②观察反弹高度时要仔细,及时标记,若看不清可以重复一次。
5、对记录结果进行计算,得
出“每次实验中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
几分之几”,把分数都全部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然后进行对
比、分析。
(1)通过观察用同一个球做实验的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并展示记录表,分析,比较;
(3)得出结论: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
,反弹高度也不一样,但表
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
br>的。
(二)第二次分组活动、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选择其他不同球分别做三次实验,继续采用上面统一的下落高度。
(1)要求:用不同的球做实验,步骤如上。
(2)小组分工活动并记录;
2、对
记录结果进行计算,得出“每次实验中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
几分之几”,把分数都全部化成小数(
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然后进行对
比、分析。
(1)通过观察不同的球做并展示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并展示记录表,分析,比较;,
(3)得出结论: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
下落,其反弹高度不一样,表
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
一样的。
3、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而不同的球的
第
2 页
弹性是不一样的。但实际上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因素还有许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感受应用
1、出示两个篮球(一个气足,一个气不足),谁
来拍一拍,说说你有什
么感受?这是什么原因呢?
2、阅读第73页的“你知道吗?”:学生
先自主阅读,了解引起球的反弹
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计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弹性。
根据“你知道吗?”的数据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
高度的几分之几在哪个范围内? <
br>出谋划策:我班校篮球队的张鹏同学想买一个篮球,你们可以给他什么
建议?应采取怎样的检测策
略?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提问:今天上课我们通过几次实验,研究了球的反弹高度
,你有了哪
些新的认识呢?又有哪些收获?
2、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上网了解有关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其他因素。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