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电老虎-我的大学生活演讲稿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一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与别的班级有一定的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
知
识、技能方面已基本上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特别是动手操作的学习
内容兴趣更高
。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应该关
注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
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共分为8个教学单元,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这是在学生在一
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
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了数数、写读
、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
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
以内的数。这是本册书的重点,读写数中
涉及“0”的读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这是在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
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
用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 这是以20以内数,10
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的,主要有整十、整
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
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这也是
本册书的重点,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
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
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千米 毫米 这是在上学期认识了米、厘米,分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
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千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
和认
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 分 秒 这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
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
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第七单元:统计 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
br>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第八单元:总复习这是对本册课本所学知识的巩固,进一步巩固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三、目的要求
1、认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
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
图。
5、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
长度。
6、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
余数的实际问
题。
7、认识钟表,能在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
单的经过时间。8、
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
四、教学重难点
在本册课本中,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
的重点。万以数的认识中关于
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是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
解平行四边形与长
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是认识图形的重难点;三位数加减法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笔
算加
减法和估算,难点是笔算时的进位和退位问题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千米、毫米中
进行简单的换算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有余数的除法中重点理解掌握笔算及余数比除数小,难
点是笔算
时的试商方法和算理及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单位名称的写法;能进行简单时分秒的换
算及计算简单的经过时
间是第六单元的重难点;在统计中,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是学习的
难点。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
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
际的思维水平,
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用具
本学期
主要用到的教学用具:计数器、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图片、实物及自制的可以拉动的
长方形、米尺、时钟
及口算卡片
七、教学课时和进度安排
一、第一 大周:万以内数的认识 10课时
二、第二大周:识图形 5课时
三、第二、三大周:三位数的加减法 20课时
四、第四大周:千米 毫米 5课时
五、第四、五大周: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
六、第六大周:有余数的除法 3课时
时 分 秒 5课时
七、第七大周:统计
5课时
总复习 5课时
八、第八大周: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
篇二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
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大力提倡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牢牢把握
发展这个主题,突出创新这个灵魂,力争做到领导放心、家长信任、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
一流教学。
二、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认识,图形与变换,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位数的加减法﹚
,千米与毫
米,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 、认识计数单位百、
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位数
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
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
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
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
能结合实
际进行估算。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
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刮
号的作用,会
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刮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
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和毫米,初
步建立1毫米和1千米的质量观念,知道千米与米和毫米
之间的换算方法。
7、了解统计的意
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
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
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
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
br>造没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解决问题方面。
1、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受数学在日常生活
中的作用。(问题都是混合运算或万以内加减法的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情趣
中学会数学,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同学们都能主动参与到数学
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们热爱
数学,并使之得到最大潜力的发展。1.采取丰富多彩、
有情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
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多联系生活,使孩子
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热爱数学、学好数学。2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孩子的个性,
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3.多方面满足
孩子的求知欲望,鼓励个性
发挥、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潜
力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难点: <
br>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毫米、米和千米;以及图
形之间
的变换。
六、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学具和电教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3、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教材
内容,根据
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形式多样或有趣的练习题和数学游戏。尊重学生,发挥学
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
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
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意引导学生提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
题。充分利
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
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
力上有促进作用。
6、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7、加强后进生的辅导。
篇三
为更好地完成本期教学任务,根据学校工作
安排,结合班级学生情况及西师版小学二年
级下册教材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
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
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
br>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
索的气
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班上学生共40人,天真活泼,对学
习充满乐趣,上期成绩较好。本期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
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上期成绩基础上进一步
学好数学。同时培养其联系生活,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课堂学习常规还有待进一步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以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
(下)“100以内
数的认识”为基础,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
,目的
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
”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
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
的是“认识行千米,知道毫米”。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在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主要有整十、整
百数的加减
(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万
以内数的认识”和“
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
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
,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
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
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
正方形、三
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
(用口诀求商),三年
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
连接这两
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 分 秒”是
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
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
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
、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
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
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
/p>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
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
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
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
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
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
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
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
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
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
图形
。
(二)数学思考领域
1、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借助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
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
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结合具体的估算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认识简单平面图形与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3、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说出主要的思维过
程。
4、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
进行
简单的分析、归纳、比较。
(三)解决问题领域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领域
1、在他人的帮助上,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拼组图形、探索规
律、数据收
集、测量、体验时、分、秒等有趣、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上,能克服在探
索规律、解决问题、测量、统计、实践活动等数学
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
学的自信心。
3、在认识图形,时、分、秒,测量长度,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的学习中,经历观
察、
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
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
生实际的思维水平,
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9
数数、写数、读数 ……………………………… 4
大小比较
……………………………………… 2
较大数的估计 ……………………………………… 1
整理与复习 ……………………………………… 2
二、千米的认识
……………………………………… 3
计量的发展(数学文化)…………………………… 2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18
加减法的估算
……………………………………… 2
三位数的加法 ……………………………………… 3
三位数的减法 ……………………………………… 3
探索规律
……………………………………… 5
聪明的高斯(数学文化)………………………………2
解决问题 ……………………………………… 3
整理与复习
……………………………………… 2
四、认识图形 …………………………………………………4
平行四边形 ……………………………………… 2
拼组图形
……………………………………… 1
七巧板(数学文化)……………………………………1
五、有余数的除法 ……………………………………… 4
六、时 分 秒
……………………………………… 6
认识钟表 ……………………………………… 3
解决问题 ……………………………………… 3
七、收集与整理
……………………………………… 5
八、总 复 习 ……………………………………… 5
复习训练 ……………………………………… 6
以上安排,若与学校安排相冲突,以学校安排为准调整并计划。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一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与别的班级有一定的差距,在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
知识、技能方面已基本上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
,特别是动手操作的学习
内容兴趣更高。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
本期应该关
注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共分为8个教学单元,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这是在学生在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
以
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
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这是本册书的重点,读写数中
涉及“0
”的读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这是在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
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
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 这是以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的,主要有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这也是
本
册书的重点,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
决问题思考
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千米 毫米 这是在上学期认识了米、厘米
,分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
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
识千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
(上)将要学习两位
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
有除法竖式
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 分 秒 这是在一年级(下)“认识
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
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统计 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
,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
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第八单元:总复习这是对本册课本所学知识的巩固,进一步巩固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三、目的要求
1、认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
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
图。
5、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
长度。
6、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
余数的实际问
题。
7、认识钟表,能在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
单的经过时间。8、
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
四、教学重难点
在本册课本中,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
的重点。万以数的认识中关于
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是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
解平行四边形与长
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是认识图形的重难点;三位数加减法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笔
算加
减法和估算,难点是笔算时的进位和退位问题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千米、毫米中
进行简单的换算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有余数的除法中重点理解掌握笔算及余数比除数小,难
点是笔算
时的试商方法和算理及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单位名称的写法;能进行简单时分秒的换
算及计算简单的经过时
间是第六单元的重难点;在统计中,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是学习的
难点。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
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
际的思维水平,
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用具
本学期
主要用到的教学用具:计数器、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图片、实物及自制的可以拉动的
长方形、米尺、时钟
及口算卡片
七、教学课时和进度安排
一、第一 大周:万以内数的认识 10课时
二、第二大周:识图形 5课时
三、第二、三大周:三位数的加减法 20课时
四、第四大周:千米 毫米 5课时
五、第四、五大周: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
六、第六大周:有余数的除法 3课时
时 分 秒 5课时
七、第七大周:统计
5课时
总复习 5课时
八、第八大周: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
篇二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
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大力提倡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牢牢把握
发展这个主题,突出创新这个灵魂,力争做到领导放心、家长信任、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
一流教学。
二、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认识,图形与变换,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位数的加减法﹚
,千米与毫
米,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 、认识计数单位百、
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位数
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
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
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
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
能结合实
际进行估算。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
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刮
号的作用,会
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刮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
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和毫米,初
步建立1毫米和1千米的质量观念,知道千米与米和毫米
之间的换算方法。
7、了解统计的意
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
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
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
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
br>造没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解决问题方面。
1、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受数学在日常生活
中的作用。(问题都是混合运算或万以内加减法的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情趣
中学会数学,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同学们都能主动参与到数学
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们热爱
数学,并使之得到最大潜力的发展。1.采取丰富多彩、
有情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
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多联系生活,使孩子
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热爱数学、学好数学。2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孩子的个性,
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3.多方面满足
孩子的求知欲望,鼓励个性
发挥、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潜
力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难点: <
br>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毫米、米和千米;以及图
形之间
的变换。
六、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学具和电教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3、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教材
内容,根据
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形式多样或有趣的练习题和数学游戏。尊重学生,发挥学
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
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
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意引导学生提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
题。充分利
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
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
力上有促进作用。
6、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7、加强后进生的辅导。
篇三
为更好地完成本期教学任务,根据学校工作
安排,结合班级学生情况及西师版小学二年
级下册教材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
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
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
br>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
索的气
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班上学生共40人,天真活泼,对学
习充满乐趣,上期成绩较好。本期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
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上期成绩基础上进一步
学好数学。同时培养其联系生活,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课堂学习常规还有待进一步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以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
(下)“100以内
数的认识”为基础,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
,目的
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
”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
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
的是“认识行千米,知道毫米”。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在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主要有整十、整
百数的加减
(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万
以内数的认识”和“
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
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
,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
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
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
正方形、三
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
(用口诀求商),三年
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
连接这两
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 分 秒”是
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
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
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
、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
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
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
/p>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
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
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
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
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
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
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
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
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
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
图形
。
(二)数学思考领域
1、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借助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
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
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结合具体的估算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认识简单平面图形与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3、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说出主要的思维过
程。
4、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
进行
简单的分析、归纳、比较。
(三)解决问题领域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领域
1、在他人的帮助上,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拼组图形、探索规
律、数据收
集、测量、体验时、分、秒等有趣、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上,能克服在探
索规律、解决问题、测量、统计、实践活动等数学
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
学的自信心。
3、在认识图形,时、分、秒,测量长度,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的学习中,经历观
察、
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
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
生实际的思维水平,
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9
数数、写数、读数 ……………………………… 4
大小比较
……………………………………… 2
较大数的估计 ……………………………………… 1
整理与复习 ……………………………………… 2
二、千米的认识
……………………………………… 3
计量的发展(数学文化)…………………………… 2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18
加减法的估算
……………………………………… 2
三位数的加法 ……………………………………… 3
三位数的减法 ……………………………………… 3
探索规律
……………………………………… 5
聪明的高斯(数学文化)………………………………2
解决问题 ……………………………………… 3
整理与复习
……………………………………… 2
四、认识图形 …………………………………………………4
平行四边形 ……………………………………… 2
拼组图形
……………………………………… 1
七巧板(数学文化)……………………………………1
五、有余数的除法 ……………………………………… 4
六、时 分 秒
……………………………………… 6
认识钟表 ……………………………………… 3
解决问题 ……………………………………… 3
七、收集与整理
……………………………………… 5
八、总 复 习 ……………………………………… 5
复习训练 ……………………………………… 6
以上安排,若与学校安排相冲突,以学校安排为准调整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