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三上教学计划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拜登访华
兰陵小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
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一、除
法
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
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两
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以对除法进行验算;并能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
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
位、万位的
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初步理解万
以内
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
二、认
数
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
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
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会进行简
单的估计,
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
养用数学的眼
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
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
促进数感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实质。
5课时
1、10000以内数的认识;
2、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挂图、计数器、小黑
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
法
板、课件。
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基
本环节外,更因注重细节的处理。
不要
追求形式的花哨和热闹,要注重课堂的
编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
实质。
2、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
在课后会多加强集体备课,深入钻
研教材,从
教材的变动中深刻理解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
9课时 法。
2、商末尾有0的除法。
挂图、小黑板、课件
1、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
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因此我们级部
教时
安排
重点、难点 使用教具 教改措施
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
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三、千
克和
克 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
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
的换算;
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增强学
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学习
情感。
1、使学
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
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
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
计算解决一些相
四、加
和减
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数
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
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
的意识、习惯。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
用24时计时法正确
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五、24
时记
时法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
简单计算。
3、使学生在认
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
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地
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课时
1、认识24时计时法;
2、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挂图、多媒体
7课时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
应的减法;
2、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
际问题;
教学挂图、多媒体
4课时
3、优化教学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的重要方法。我们将继续发挥多媒体的
1、建立千克
与克的质量观
念;
2、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3、培养估测能力
4、精
心设计课堂练习,科学合理布置课
后作业也是提高效率的很重要的一环。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设
计科学、合理、
趣味的练习,避免机械练习和重复联系。
质量是教学的根据,对于转折年级
来说更是重中之重。
优势,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真正
教学挂图、多媒体
做到为课堂教学服务。 <
/p>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
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
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
六、长
方形
和正
方形
的某一个面是不
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
会指出并能测量周长,进行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
探
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
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
数学和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
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
数(各位都不进位),
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
致范围,进一步体
会算法的多样化。
七、乘
法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
相
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
会解决问题策略和多样性,进一步发展
数学思考,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
br>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
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11课
时
1、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挂图、小黑板、
3、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
法。
多媒体
5课时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
征;
2、了解周长的含义及和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挂图、模型教具、小
黑板、课件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操作和比
较,认识到从不同位
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
正面、侧面和上面;
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
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
八、观
察物
体
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
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
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
念,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
究学习方法的情感和态度。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
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认识条形
图,初
九、统
计与
可能
性
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
某些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作出判断;能正确使用“经常”“偶
尔”“差不多”等词。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
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
发学习的积极性。
4课时
1、收集数据分析数据;
教学挂图、小黑板、
2、学会画“正”字记录数据 多媒体
2课时
1、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
上面。
2、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简单的物体。
教学挂图、学具、多
媒体
p>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
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
份,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可
十、认
识分
数
以用分数表示;能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
数以及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
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3、使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
与发展的大致历程。
1、通
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和简单的分数
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计时法有进一
步
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
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整
理与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
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简单的同分母分<
br>十一、
整理
与复
习
数加减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
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物体,进一步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
的含义,解决有
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
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
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
分析数据的统计
过程。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
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
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4课时
1、24时计时法;
2、千克和克;
3、加减乘除计算,并解决实
际问题;
4、观察图形及周长计算;
5、分数的有关知识。
教学挂图、小黑板、
计数器、多媒体
3课时
1、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
之一的大小;
2、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
加减计算
教学挂图、小黑板、
学具、多媒体
兰陵小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
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一、除
法
掌握整十
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
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以对除法进行验算;并能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
1、使学生经历
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
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
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初步理解万
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
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
二、认
数
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
口算整千数
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会进行简
单的估计,发展估计意识和能
力。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
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
、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
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
促进数感的发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实质。
5课时
1、10000以内数的认识;
2、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挂图、计数器、小黑
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
法
板、课件。
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基
本环节外,更因注重细节的处理。
不要
追求形式的花哨和热闹,要注重课堂的
编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
实质。
2、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
在课后会多加强集体备课,深入钻
研教材,从
教材的变动中深刻理解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
9课时 法。
2、商末尾有0的除法。
挂图、小黑板、课件
1、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
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因此我们级部
教时
安排
重点、难点 使用教具 教改措施
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
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三、千
克和
克 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
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
的换算;
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增强学
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学习
情感。
1、使学
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
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
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
计算解决一些相
四、加
和减
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数
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
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
的意识、习惯。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
用24时计时法正确
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五、24
时记
时法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
简单计算。
3、使学生在认
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
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地
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课时
1、认识24时计时法;
2、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挂图、多媒体
7课时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
应的减法;
2、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
际问题;
教学挂图、多媒体
4课时
3、优化教学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的重要方法。我们将继续发挥多媒体的
1、建立千克
与克的质量观
念;
2、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3、培养估测能力
4、精
心设计课堂练习,科学合理布置课
后作业也是提高效率的很重要的一环。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设
计科学、合理、
趣味的练习,避免机械练习和重复联系。
质量是教学的根据,对于转折年级
来说更是重中之重。
优势,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真正
教学挂图、多媒体
做到为课堂教学服务。 <
/p>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
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
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
六、长
方形
和正
方形
的某一个面是不
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
会指出并能测量周长,进行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
探
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
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
数学和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
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
数(各位都不进位),
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
致范围,进一步体
会算法的多样化。
七、乘
法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
相
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
会解决问题策略和多样性,进一步发展
数学思考,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
br>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
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11课
时
1、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挂图、小黑板、
3、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
法。
多媒体
5课时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
征;
2、了解周长的含义及和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挂图、模型教具、小
黑板、课件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操作和比
较,认识到从不同位
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
正面、侧面和上面;
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
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
八、观
察物
体
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
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
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
念,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
究学习方法的情感和态度。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
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认识条形
图,初
九、统
计与
可能
性
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
某些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作出判断;能正确使用“经常”“偶
尔”“差不多”等词。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
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
发学习的积极性。
4课时
1、收集数据分析数据;
教学挂图、小黑板、
2、学会画“正”字记录数据 多媒体
2课时
1、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
上面。
2、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简单的物体。
教学挂图、学具、多
媒体
p>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
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
份,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可
十、认
识分
数
以用分数表示;能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
数以及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
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3、使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
与发展的大致历程。
1、通
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和简单的分数
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计时法有进一
步
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
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整
理与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
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简单的同分母分<
br>十一、
整理
与复
习
数加减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
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物体,进一步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
的含义,解决有
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
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
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
分析数据的统计
过程。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
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
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4课时
1、24时计时法;
2、千克和克;
3、加减乘除计算,并解决实
际问题;
4、观察图形及周长计算;
5、分数的有关知识。
教学挂图、小黑板、
计数器、多媒体
3课时
1、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
之一的大小;
2、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
加减计算
教学挂图、小黑板、
学具、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