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计划
华工广州学院-班级总结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长度单位
名
称
通过第一
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
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
的
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
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
教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材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
分
历学习数学知识。
析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
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总
课
4课时
时
数
1、在活动中,学生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重和米,初步建立1
点
厘米、1米的长度
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
位的作用。
2.在
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
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1、建立长度观念的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
难基础上,培养学生
4.是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点
估量物体长度的意
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 识。
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
试估测物体
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
力。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3
1
长度单位
整理和复习
课型
新授
练习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名
称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总
课
15
时
数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这
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
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
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
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br>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注重学生对两位数
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
的内容,联系学生的重进位加法和退位减
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点
法笔算的计算过程
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及方法的理解。
实际活动
,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
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
使学
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
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
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
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注重学生对两位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进位加法和退位减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点
法笔算的计算过程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在日常及方法的理解。
生活中的作用。
教
学
目
标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课型
3
5
5
2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整理和复习
新授
新授
新授
练习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名
称
角的初步认识
总
课
4
时
数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
步认识,这些内
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
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周围许多物体
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
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
出所学的角和直角,认识角和直角,知
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道角的各部分名
重
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称,初步学会用尺
点
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画角和直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
经验,只
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
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
学的概念和法
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
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
作等,来帮助学生
学习几何知识。
教
学
目
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难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和直角。
点
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4
课型
新授
角的初步认识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表内乘法(一)
名
称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
br>一次系统了解、认识。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
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的游
戏
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
教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
较,从而
材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
分次:一、以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
同数相加的情况,
析 引出乘法运算;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
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
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
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
生开展有意义的学
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
解和认识。
总
课
12
时
数
正确理解乘法的含
重
义,知道乘法与加
点
法的联系。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
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乘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正确理解乘法的含
点 义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3
8
1
乘法的初步认识
2——6的乘法口诀
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
新授
新授
新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名
称
观察物体
总
课
2
时
数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
能
辩认不同位置的
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
简单物体的形状,
空
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
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
是按照知识引入——概
点
力和动手操作能
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
力。
识的形成过程。
教
学
目
标
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
状。
难能辩认不同位置的
2、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点 简单物体的形状。
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课型
2 观察物体 新授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名
称
教
材
分
析
总
课
表内乘法(二) 11
时
数
1、理解每一句乘法
口
诀的意义,明白
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
乘法口诀的来源。
习的
。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
2、随着口诀句数增
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
熟练掌握。本单元的
重多和数目的增大,
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点 记忆口诀是比较困
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
难的问题,在解决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问题时,学会分析
数量之间的关系也
是比较困难的。
教
学
目
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
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理解每一句乘法口
难
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
诀进行简单计算。 诀的意义,明白乘
点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法口诀的来源。
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
知识。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2
3
4
2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整理和复习
课型
新授
新授
新授
复习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名
称
教
材
分
析
总
课
认识时间 3
时
数
1.在具体的生活情
境中,借助钟面认
识时间单位“分”,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知道1时=60分。
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
几分和几时半,同时2.结合直观演示和
重
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它可以为学操
作,知道在钟面
点
生以后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上分针走1“小格
打下基础。
是1分钟,初步认
识几时几分(5分5
分地数),会读写几
时几分。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
“分”,知道1时=60分。
2.
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在钟面上分针走1知道在钟面上分针
“小格是1分钟,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
分5分地走1“小格是1分
数),会读写几时几分。
难钟,初步认识几时
3.会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点
几分(5分5分地
题。
数),会读写几时几
4.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并形成初分。
步的推理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教
学
目
标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3 认识时间
课型
新授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名
称
数学广角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学习数学还
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
力。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
后面学习概率
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
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传统的教材中
没有单独
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本
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教材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
方法
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
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
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
材
分
析
总
课
2
时
数
1.学生通过观察、
猜测、实验等活动,
找出
最简单的事物
的排列数和组合
数。
重2.培养学生初步的
点
观察、分析及推理
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
顺序地、全面地思
考问题的意识。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
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猜
3.初步培养学生
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
测、实验等活动,
识。
难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找出最简单的事物
点
4.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
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数。
5.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6.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
识。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2 数学广角
课型
新授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名
称
总复习
总
课
3
时
数
教
材
分
析
本
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
共分为5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通过总复
习,使学
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认生获得的知识更加
识时间。第八单元
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巩固,计算能力更
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加提
高,能用所学
重
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总复习的的数学知识解决简
点
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单的实际问题,全
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
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面达到本学期规定
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的教学目标。
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
程度的作用。
教
学
目
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
生获得的知识更加
巩固,计算能力更<
br>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加提高,能用所学
难
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
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的数学知识解决简
点
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的实际问题,全
面达到本学期规定
的教学目标。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4 总复习
课型
新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长度单位
名
称
通过第一
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
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
的
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
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
教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材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
分
历学习数学知识。
析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
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总
课
4课时
时
数
1、在活动中,学生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重和米,初步建立1
点
厘米、1米的长度
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
位的作用。
2.在
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
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1、建立长度观念的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
难基础上,培养学生
4.是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点
估量物体长度的意
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 识。
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
试估测物体
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
力。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3
1
长度单位
整理和复习
课型
新授
练习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名
称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总
课
15
时
数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这
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
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
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
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br>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注重学生对两位数
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
的内容,联系学生的重进位加法和退位减
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点
法笔算的计算过程
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及方法的理解。
实际活动
,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
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
使学
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
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
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
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注重学生对两位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进位加法和退位减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点
法笔算的计算过程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在日常及方法的理解。
生活中的作用。
教
学
目
标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课型
3
5
5
2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整理和复习
新授
新授
新授
练习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名
称
角的初步认识
总
课
4
时
数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
步认识,这些内
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
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周围许多物体
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
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
出所学的角和直角,认识角和直角,知
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道角的各部分名
重
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称,初步学会用尺
点
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画角和直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
经验,只
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
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
学的概念和法
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
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
作等,来帮助学生
学习几何知识。
教
学
目
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难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和直角。
点
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4
课型
新授
角的初步认识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表内乘法(一)
名
称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
br>一次系统了解、认识。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
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的游
戏
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
教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
较,从而
材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
分次:一、以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
同数相加的情况,
析 引出乘法运算;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
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
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
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
生开展有意义的学
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
解和认识。
总
课
12
时
数
正确理解乘法的含
重
义,知道乘法与加
点
法的联系。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
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乘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正确理解乘法的含
点 义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3
8
1
乘法的初步认识
2——6的乘法口诀
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
新授
新授
新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名
称
观察物体
总
课
2
时
数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
能
辩认不同位置的
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
简单物体的形状,
空
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
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
是按照知识引入——概
点
力和动手操作能
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
力。
识的形成过程。
教
学
目
标
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
状。
难能辩认不同位置的
2、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点 简单物体的形状。
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课型
2 观察物体 新授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名
称
教
材
分
析
总
课
表内乘法(二) 11
时
数
1、理解每一句乘法
口
诀的意义,明白
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
乘法口诀的来源。
习的
。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
2、随着口诀句数增
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
熟练掌握。本单元的
重多和数目的增大,
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点 记忆口诀是比较困
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
难的问题,在解决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问题时,学会分析
数量之间的关系也
是比较困难的。
教
学
目
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
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理解每一句乘法口
难
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
诀进行简单计算。 诀的意义,明白乘
点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法口诀的来源。
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
知识。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2
3
4
2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整理和复习
课型
新授
新授
新授
复习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名
称
教
材
分
析
总
课
认识时间 3
时
数
1.在具体的生活情
境中,借助钟面认
识时间单位“分”,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知道1时=60分。
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
几分和几时半,同时2.结合直观演示和
重
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它可以为学操
作,知道在钟面
点
生以后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上分针走1“小格
打下基础。
是1分钟,初步认
识几时几分(5分5
分地数),会读写几
时几分。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
“分”,知道1时=60分。
2.
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在钟面上分针走1知道在钟面上分针
“小格是1分钟,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
分5分地走1“小格是1分
数),会读写几时几分。
难钟,初步认识几时
3.会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点
几分(5分5分地
题。
数),会读写几时几
4.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并形成初分。
步的推理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教
学
目
标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3 认识时间
课型
新授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名
称
数学广角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学习数学还
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
力。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
后面学习概率
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
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传统的教材中
没有单独
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本
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教材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
方法
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
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
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
材
分
析
总
课
2
时
数
1.学生通过观察、
猜测、实验等活动,
找出
最简单的事物
的排列数和组合
数。
重2.培养学生初步的
点
观察、分析及推理
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
顺序地、全面地思
考问题的意识。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
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猜
3.初步培养学生
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
测、实验等活动,
识。
难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找出最简单的事物
点
4.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
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数。
5.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6.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
识。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2 数学广角
课型
新授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名
称
总复习
总
课
3
时
数
教
材
分
析
本
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
共分为5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通过总复
习,使学
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认生获得的知识更加
识时间。第八单元
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巩固,计算能力更
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加提
高,能用所学
重
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总复习的的数学知识解决简
点
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单的实际问题,全
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
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面达到本学期规定
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的教学目标。
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
程度的作用。
教
学
目
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
生获得的知识更加
巩固,计算能力更<
br>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加提高,能用所学
难
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
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的数学知识解决简
点
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的实际问题,全
面达到本学期规定
的教学目标。
课 时 划
分
课时 教学内容
4 总复习
课型
新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