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巡山小妖精
657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21: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合同法解释一-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2016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 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 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
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 ,个
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
大多数学 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
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 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
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 ,他们的学习习惯初
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 、
“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
生在获得数学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 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 识万以
内的数”“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和“时、分、秒”。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 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
和“角的初步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期末复习”单元。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测定方向”和“了解
你的好朋友”。
(二)内容变动情况
虽然在表内乘、除法阶段安排乘、除法竖式的教学,可以丰富乘、除法计 算的练习
形式,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但由于上册乘除法都是
用口诀计算,引入乘、除法竖式,既没有必要性,也没有迫切性,况且除法竖式的结构
又比较特殊,学生 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把除法竖式安排到二年级下册“有余数
除法”单元,把乘法竖式安排到三年 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
把“时、分、秒”单元后移到本册。由于时间概念具有较强 的抽象性,且学生在这


方面的生活积累也不够厚实,在二年级上册教学时间单位,学生掌 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把这部分内容适当后移,更利于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时间观念。
把原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与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合并为一个单元,安
排在第三单元,删去用“ 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内容。一方面,由于标准降低了第
一学段认识方向的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根 据“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
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 个方向”。把这部分内容
合并为一个单元,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东、 南、西、
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另一方面,实验教材安排用“第几排第几个”
等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内容,主要是为第二学段学习数对做准备,但由于时间跨度过大,
到第二学段, 学生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胜任新知的学习。所以,在第一学段不
再安排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 位置的教学内容。
教材引进算盘表示数,一方面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多了一件
教具、学具,多了一种直观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算盘,可以体会历史文明;
让学生在算盘上表示数 ,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强化数的概念。按照数学课程标准
中使学生“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 ,第四单元编排例题帮助学生认
识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万以内的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学教学有机融 合,既
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解决了认数教学缺少计数器的困难。算盘的1
个上珠表示 “5”,用它表示数,比计数器稍抽象些,但更方便些,对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也有好处。
标准在第一学段删去了“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要求,且统计
教学更强调让学生经历 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为此,
本套教材对“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内 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整体设计,第一学段的统
计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同时第一 学段不再安排可能性的教学
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 使学生联系对数的已有认识,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
读写万以内的数,能 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能说出各数位的
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知道可 以用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用符
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 行估计;
联系已有的对四则运算的认识和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的加减笔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
位进行加减估 算;联系对乘、除法的认识和计算表内乘、除法的经验,探索并理
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能正确计算 简单的有余数除法。能认识钟表,认识时
分秒,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② 通过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
度单 位分米和毫米,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
算,能恰当地断则长度单位;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给定东南西
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他三个方向,会用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四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积累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
③ 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
学会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 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体会数
据的价值。
2、数学思考方面。
① 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
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数进 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② 使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两 位数乘一位数
等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
概括的能力。
③ 在应用加减运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不 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
选择解题思路的经验,进一 步增强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的意识,发展初步的
推理能力。
④ 使学生在认识分米和毫米 ,认识方向,认识角和直角,以及相关的测量、
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 的表象,进一步体会现
实空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相应物体的联系,不断增强直观思考< br>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⑤ 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能对调查过 程中获得
的数据进行分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解决问题方面。
① 使学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的认识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
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 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 使学生在用学习的四则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中,进一步学会借
助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
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描述物体方位的过程中,
初步学会用画图和口 头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中,
初步学会简单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一般方法。
③ 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能有条理的交流自
己的想法与做法,不 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④ 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 br>在倾听后思考,逐步增强评价与反思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 使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
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 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树立学
好数学的信心。
② 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 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
算和验算方法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获
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③ 使学生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中,进一 步形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
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④ 在经历将显示问题数 学化,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
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 学的自觉性。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
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
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 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课时安排(附教学进度表)


2016年春学期教学进度安排表(二年级)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有余数的除法(3)、
有余数的除法(1)、时、分、秒(1)、
时、分、秒(3)
认识方向(3)、测定方向(1)
认识万以内的数(2)
认识万以内的数(3)
认识万以内的数(3)
认识万以内的数(3)
分米和毫米(3)
两、三位的加法和减法(4)
两、三位的加法和减法(3)
两、三位的加法和减法(3)
两、三位的加法和减法(4)
两、三位的加法和减法(3)
角的初步认识(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3)、了解你的好朋友(1)
期末复习(2)
期末复习(2)
期末考试
教 学 内 容


2016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 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
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 比较熟练,个
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
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
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 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
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 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
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 “合作”、
“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
生在 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 识万以
内的数”“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和“时、分、秒”。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 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
和“角的初步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期末复习”单元。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测定方向”和“了解
你的好朋友”。
(二)内容变动情况
虽然在表内乘、除法阶段安排乘、除法竖式的教学,可以丰富乘、除法计 算的练习
形式,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但由于上册乘除法都是
用口诀计算,引入乘、除法竖式,既没有必要性,也没有迫切性,况且除法竖式的结构
又比较特殊,学生 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把除法竖式安排到二年级下册“有余数
除法”单元,把乘法竖式安排到三年 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
把“时、分、秒”单元后移到本册。由于时间概念具有较强 的抽象性,且学生在这


方面的生活积累也不够厚实,在二年级上册教学时间单位,学生掌 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把这部分内容适当后移,更利于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时间观念。
把原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与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合并为一个单元,安
排在第三单元,删去用“ 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内容。一方面,由于标准降低了第
一学段认识方向的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根 据“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
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 个方向”。把这部分内容
合并为一个单元,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东、 南、西、
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另一方面,实验教材安排用“第几排第几个”
等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内容,主要是为第二学段学习数对做准备,但由于时间跨度过大,
到第二学段, 学生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胜任新知的学习。所以,在第一学段不
再安排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 位置的教学内容。
教材引进算盘表示数,一方面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多了一件
教具、学具,多了一种直观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算盘,可以体会历史文明;
让学生在算盘上表示数 ,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强化数的概念。按照数学课程标准
中使学生“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 ,第四单元编排例题帮助学生认
识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万以内的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学教学有机融 合,既
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解决了认数教学缺少计数器的困难。算盘的1
个上珠表示 “5”,用它表示数,比计数器稍抽象些,但更方便些,对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也有好处。
标准在第一学段删去了“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要求,且统计
教学更强调让学生经历 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为此,
本套教材对“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内 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整体设计,第一学段的统
计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同时第一 学段不再安排可能性的教学
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 使学生联系对数的已有认识,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
读写万以内的数,能 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能说出各数位的
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知道可 以用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用符
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 行估计;
联系已有的对四则运算的认识和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的加减笔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
位进行加减估 算;联系对乘、除法的认识和计算表内乘、除法的经验,探索并理
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能正确计算 简单的有余数除法。能认识钟表,认识时
分秒,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② 通过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
度单 位分米和毫米,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
算,能恰当地断则长度单位;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给定东南西
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他三个方向,会用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四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积累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
③ 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
学会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 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体会数
据的价值。
2、数学思考方面。
① 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
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数进 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② 使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两 位数乘一位数
等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
概括的能力。
③ 在应用加减运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不 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
选择解题思路的经验,进一 步增强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的意识,发展初步的
推理能力。
④ 使学生在认识分米和毫米 ,认识方向,认识角和直角,以及相关的测量、
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 的表象,进一步体会现
实空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相应物体的联系,不断增强直观思考< br>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⑤ 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能对调查过 程中获得
的数据进行分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解决问题方面。
① 使学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的认识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
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 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 使学生在用学习的四则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中,进一步学会借
助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
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描述物体方位的过程中,
初步学会用画图和口 头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中,
初步学会简单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一般方法。
③ 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能有条理的交流自
己的想法与做法,不 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④ 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 br>在倾听后思考,逐步增强评价与反思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 使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
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 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树立学
好数学的信心。
② 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 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
算和验算方法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获
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③ 使学生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中,进一 步形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
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④ 在经历将显示问题数 学化,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
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 学的自觉性。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
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
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 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课时安排(附教学进度表)


2016年春学期教学进度安排表(二年级)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有余数的除法(3)、
有余数的除法(1)、时、分、秒(1)、
时、分、秒(3)
认识方向(3)、测定方向(1)
认识万以内的数(2)
认识万以内的数(3)
认识万以内的数(3)
认识万以内的数(3)
分米和毫米(3)
两、三位的加法和减法(4)
两、三位的加法和减法(3)
两、三位的加法和减法(3)
两、三位的加法和减法(4)
两、三位的加法和减法(3)
角的初步认识(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3)、了解你的好朋友(1)
期末复习(2)
期末复习(2)
期末考试
教 学 内 容

京华烟云读后感-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江县人民政府网-计划书范文


新疆古尔邦节-雅思范文


郁闷的句子-政风行风整改报告


溺水安全知识-我的老师作文350字


跆拳道腰带系法-漯河高中网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西班牙签证费用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市教师资格认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