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阳民间剪纸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绝世美人儿
573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23: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战争与和平简介-阿鼻叫唤
第21 卷第2 期 山西 青 年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Vol. 21 No. 2
2008 年5 月 Journal of Shanxi College for Youth Administrators May. ,2008
【哲学 ·社会 ·文化】
中阳民间剪纸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刘彩清
(西北民族大学 社会人类学 ·民俗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根植于吕梁山区,汲五千年黄河文化之乳汁 ,生长于华夏文明之沃土的中阳剪纸 ,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传承途
径。在当前经济浪潮的推动下 ,中阳剪纸出现了新的变化 ,传统的功能面临消失,新的价值面临选择。面对这些新的发
展变化 ,当地政府和人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若干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并付诸实际行动 , 旨在保护和传承当地的
优秀文化 ,使中阳民间剪纸能够走出山西 ,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关键词:民间文化;中阳剪纸;传承途径;保护机制
( )
中图分类号: G127. 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8997 2008 02 - 0096 - 04
中阳县位于山西省境西侧 , 吕梁山区南部 ,地处黄河流域 中阳剪纸这种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剪纸
中段 ,黄土高原腹地。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 ,境内就有先民繁 作品中。从剪纸的内容、题材和实际功能看 ,三个地域剪纸的区
衍生息。周、秦、汉、唐时期 ,这一带就曾经有过灿烂的古代文 别不大 ,但是从创作方式、技艺风格、传承特点等方面看 ,南川河
明。目前 ,全县境内已发现古文化遗址 110 处 ,古生物化石遗址 流域的剪纸与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的剪纸就存在着较
1 处 ,战国古城遗址 1 处 ,古文化岩洞 6 处 ,并有汉代画像石、北 大的差异。
魏石刻出土。中阳县历史悠久 ,人才辈出。宋、元、明、清四个朝 南川河流域因为地处平川 ,处于整个县城的中心地位 ,接
代 ,在中阳山城街道上曾为 13 名进士建有 13 座牌坊 ,其恢弘的 受外来文化和新事物的机会比较多,处于这一地域的民间剪纸
艺人也接受着较多的新文化、新思想 , 同时能将接受的新文化
气势、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灿烂的古老文明滋润着这块
新思想很快反映在剪纸作品中,使传统剪纸有了众多的创新 ,
古老而神奇的黄土地 ,孕育了土、野、香、醇的
民间艺术 ,熏陶了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剪纸的内容多表现最近国内的大事。比如
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其中,中阳民俗剪纸文化作为当地民间
最近就有剪纸艺人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十七大题材的剪纸 ,风格
艺术的典型代表 ,于2006 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细腻 ,线条纤细 ,给人精致的感觉 ,而且这一地区的剪纸艺人除
名录 ,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长期以来 , 中
了女性外 ,还有男性的加入。具有代表性的剪纸艺人有获得
阳剪纸在当地民众的日常交往、娱乐和其他重要的精神领域里
(
2007 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剪
占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也是当地民众日常生活及其优质文化基
)
纸 十大传承人之一的王计汝 ,原县文化馆馆长、山西省剪纸协
因的重要传承载体。
会副会长武一生以及另外几位剪纸传承人 ,这些艺人大都受过
一、中阳剪纸文化的现状 教育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 ,体现在剪纸上就是能反映新时
代的特点。
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 相比之下 ,刘家坪和西山边远山区的剪纸就保持了较为浓
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 厚的原创意味。从创作者看 ,这两个地方的创作者全部都是妇
雅 ,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地区的剪纸风格淳朴、 女 ,著名的剪纸能手有高翠萍、高猪翻等 ,她们皆为农村家庭妇
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 ,与刘家坪地区剪纸 女 ,生活在基层 ,每天劳作不息 ,参加种田挖土、放牛割草等户外
的风格相依相存 ,丰富着中阳剪纸的内容。 体力劳动 ,还要操持养猪喂鸡、照看小孩等琐碎的家务。只有在
收稿日期:2007 - 11 - 21
( )
作者简介:刘彩清 1983 — ,女,山西吕梁人,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 ·民俗学学院2006 级民俗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西北游牧民族、农
耕民族民俗文化。
96
----------------------- Page 2-----------------------
农闲
季节和平常夜晚,才能抽空剪纸。这两个地区的剪纸风格 艺传承方式上 ,普遍都有家庭传承方式 ,民间称其为“祖传”。它
粗犷 ,内容多表现民众日常生活 ,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特点, 同时 包括下辈从上代的学习传承 ,也包括同辈之间的互相影响。中
这一地区的剪纸几乎没有商业气息 , 比较真实地反映着民众的 阳剪纸的制作者 ,一般都有从小跟着母亲和外婆学习的经历。
思想和情绪 ,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的发展历史。 王计汝、李爱萍、高猪翻等的剪纸技艺都是母亲或外婆手把手
但是 ,不管是南川河流域还是刘家坪和西山边远山区的剪 教会的。王计汝的祖母和母亲都是本地有名的剪纸能手 ,她从
纸 ,都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 ,随着那些剪纸艺人年龄 小耳濡目染 ,受到了剪纸艺术的熏陶, 同时她勤奋好学 ,在继承
的增长 ,剪纸技艺的传承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的剪纸艺 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 ,在题材和构图上 ,体现当代
人平均年龄都在60 岁以上 ,而那些剪纸新人的技艺与剪纸老艺 农家的新生活 ,创作了大量的剪纸图案 ,形成明快、开朗的风格。
人的技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而且年轻艺人普遍存在一种急功 李爱萍也出生在剪纸世家 ,她 12 岁就跟着母亲学习剪纸 ,高中
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 ,这势必影响到剪纸技艺真正的传承。 毕业后还自费去省城大学学习剪纸技艺 ,从而拓宽了自己的剪
近年来 , 中阳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剪纸艺术的发展 ,2005 纸视野 ,创作出许多新的剪纸题材。
年组织成立了老年大学 ,聘请当地有名的剪纸艺人授课 ,培养 然而 ,家庭传承终究会制约剪纸艺术的生产方式和命运 ,
了一批剪纸爱好者 ,充实了当地的剪纸艺人队伍 ,这对剪纸艺 因为它的生产方式被局限在一定的血缘网络之中,在基本技
术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07 年 ,县里还成立了剪纸艺术 艺、创作风格以及人才分布方面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剪纸技艺
加工有限公司,吸纳当地的剪纸艺人进行生产。这当然是一件 的交流发展 ,客观上对工艺技巧的传承构成了毁灭性的危机 ,
好事 ,可以解决剪纸艺人的生活问题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 往往导致工艺的衰落流变。
题。由于剪纸多是按照商家的要求进行生产 ,在质量上难免会 第三 ,视觉的传承。民间艺人在学习他人的技艺时,都有一
出现粗糙的情况 ,而且剪纸的内容也大受限制 ,许多艺人不能
个眼看心记的过程。在中阳剪纸的构图要素中,有一系列的构
按照自己的真正意愿进行创作 ,剪纸作品出现了粗制滥造、相 图符号 ,正如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指出的,这些构图符号就是
互抄袭甚至自我重复等现象 ,隐藏在背后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利 民俗象征符号。“俗民对于民俗符号的运用 ,除了沿袭传统之
益的驱动。经济的发展与追求已经影响到作为民间艺术样式 外 ,还经常不断地创造性地促其变异 ,这些或多或少的变异都
的中阳剪纸的发展 ,其中夹杂的积极和消极因素有目共睹。 会在符号的指符上表现出来 ,符号的接收者在约定俗成的条件
下或习以为常的环境里 ,就会自然而然地理解那些指符表现出
二、中阳剪纸文化的传承
来的种种含义”。相对前面两种传承方式而言 ,此种传承方式主
中阳剪纸的传承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体现出独特的传 要着眼于民间艺人的普遍共性上 ,也就是说 ,无论是地域传承 ,
播途径和发展特色。我们可以从地域、家庭、视觉三个方面清 还是家庭传承 ,都具有视觉传承的共同特点。笔者在调查中发
理出中阳剪纸的传承特色和规律。 现 ,也有不少的剪纸能手并无家传 ,如武一生、王中文等就是“自
第一 ,地域的传承。这里的地域传承主要是指同一地域的 学成才”的。他们虽然受到了特定地域文化氛围的影响,但主要
剪纸作品具有内容、题材和风格上的相似性和模仿性。整体 还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 ,从身边周围的剪纸能手那里“看了记
看 ,中阳剪纸中的传统图案大多是表现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 在心上”。视觉传承中,要求学习者能够将所看到的复杂图案进
象 ,如山川树木、花鸟鱼虫等贴近生活的事物 ,散发着浓郁的乡 行分解 ,然后自我创作 ,再进行组合 ,这种方式还会将学习者的
土气息。也有蕴涵各种民间信仰思想的剪纸 ,如驱邪求吉、消 主观情绪融入到作品中。正是这样 ,我们看到中阳剪纸作品中
灾祛病等以及表现民间神话、传说等的剪纸题材。但是从南川 往往出现大同小异的情况 ,这也是视觉传承的结果。
河流域和刘家坪与西山边远山区两个整体区域来看 ,南川河畔 以上三种途径的划分 ,只是相对的。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剪
的剪纸内容较丰富,题材也比较新颖;而刘家坪和西山边远山 纸制作者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也
就是说 ,他们是通过多种
区的剪纸整体呈现出稚拙、简单的风格 , 同时也由于这两个地 途径来学习的。从目前的状况看 ,中阳剪纸具有一般民间工艺
域比较封闭,较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 因而能够保持相 传承的共性 ,比如集体性的特点,即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等。此
对稳定的特色。另一方面 ,这种封闭性也多多少少对中阳剪纸 外 ,它还体现出了不同于其他民间工艺传承的独特性:一是自
的发展构成了阻碍。笔者在采访民间剪纸艺人的过程中,发现 发性。中阳剪纸一直处于无意识的自发状态中。由于该工艺不
南川河流域的剪纸艺人平常相互接触较多,交流剪纸技艺的机 需要复杂的工具 ,也不需要复杂的工艺流程 ,几乎任何人都可
会也较多,因此他们的剪纸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态势;而刘家坪 以随时制作 ,从而使得剪纸艺人技艺的高低全靠个人的悟性 ,
和西山边远山区的剪纸艺人平常几乎没有什么相互接触 ,剪纸 平时相互间缺少交流 ,所以中阳剪纸就在这种 自发性的约束
样本和剪纸技艺的交流几乎没有 ,因此很少有创新和发展。 下 ,没有任何产品价值的多维开发 ,也无技艺革新 ,只好随一些
第二 ,家庭的传承。这是一种内部的技艺传承 ,手艺的获 老艺人的故去而日益走向衰亡;二是衰落性。中阳剪纸正走向
得和技艺诀窍均来自家庭内部成员。应该说 ,在一般的民间工 衰落 ,其标志就是随着一批老艺人的逐渐故世而后继无人 ,这
97
----------------------- Page 3-----------------------
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中阳剪纸的状况 品和剪纸生存的文化环境的保护 ,笔者认为后两项的保护也是
可谓每况愈下 ,越来越不景气 ,剪纸的诸多传统功能正在消失。 很有必要的。
原来用于节庆和装饰服饰的剪纸 , 由于现代住房的改变以及服 任何民俗事象都有其特定的生存环境 ,只有在特定的生存
饰的潮流化 ,很少再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 ,主要是作为展览品 环境下 ,民俗事象才能体现出其特定的功能。剪纸艺术在产生
摆在了展览馆中。 初期主要是实用功能,如驱邪避灾、祈求丰收等。随着社会的发
另一方面 ,随着现代旅游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 中阳剪纸 展 ,到今天 ,剪纸在当地的功能主要转化为主体的审美功能,作
在城市市场中找到了一席之地 ,成了当代的民间旅游工艺品,
为剪纸主体的艺人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剪纸样式和技艺做了
并且出现了新的创作倾向。其实用的功能日渐消退 ,而不断向 调整 ,尤其是县里成立剪纸协会和剪纸艺术加工公司以后 ,剪
审美功能转化 ,并在剪纸的材料、技艺、构图和传承上出现了令 纸艺人的主要服务对象由原来的乡民转为来当地旅游的游客
人欣慰的发展趋势。 和商家。为了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 ,艺人的剪纸创作出现了样
式单一化、造型简单粗糙的情况。在笔者的访问中,多数艺人对
三、中阳剪纸文化的保护
剪纸生存环境的状态表示担忧 ,认为这样下去 ,真正能够体现
作为剪纸文化的载体和民俗的产物 ,中阳剪纸正处于今天 中阳特色的剪纸文化就会失去其原汁原味的特色 ,甚至最后会
的文化变迁之中。正如西方学者指出的一样 ,“文化的变迁并 成为单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商品,这是很值得反思的问题。
不是仅仅出现在我们的文化中,在整个人类历史上 ,随着人们 现在中阳剪纸还没有形成 自己的特色 ,也没有打出自己的牌
需要的变化 ,传统的行为和态度不断地被取代或改变着”,“一 子 ,艺人之间技艺的交流和切磋还比较少 ,这些都是今后亟待
种新观念或新行为可能产生于社会内部 ,也可能是从另一个社 解决的问题 ,否则 ,中阳剪纸就会出现“重申请 ,轻保护”的状况 ,
会借取而来或由另一个社会所强加。新观念或新行为有可能 甚至最终会出现徒有虚名的结局。
变成文化的观念或行为,得到人们广泛的接受”。 第二 ,保护主体的问题。这里的保护主体有几个理解层面。
的确 ,我们今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新观念和新行 从地方政府来讲 , 民间剪纸属于众多民间文化开发项 目中的
为被接受的现实。中阳剪纸面临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正 “弱势群体”,政府官员往往从经济效益的具体指标上思考 , 因
在一天天淡化和摒弃它旧有的文化特质而不断吸收和逐渐形 此 ,政府的保护往往停留在观念的层面上 ,难有大的投入和作
成新的文化特质和文化面貌 ,一个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相关的 为。从专家的角度来看 ,他们的保护是出于对民间文化的本能
问题自然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热爱和研究的天然兴趣 ,他们在民间文化保护的宣传和号召上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
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出 功不可没 ,在研究上也是成果众多。但是 ,这些专家毕竟都是以
台,以及世界上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认定 ,我国各级 外来者的身份出现的,往往会忽视和忘却当地民众的真实感
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就中 受 ,不关心调查对象的现实问题。
阳剪纸而言 ,山西省、吕梁地区已于 2006 年分别出台了保护政 民俗学者周星博士曾指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价
策 ,中阳县委、县政府也制定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这些都非常有 值 ,首先取决于它们对于其所在的社区之民众的生活的意义 ,
利于中阳剪纸艺术的保护。中阳县委、县政府通过调查摸底 , 当然也取决于它们的历史、传承和对于我们民族的、地方的、国
确定了剪纸传承人 ,做出每月给这些传承人生活补助的决定 , 家的乃至于全人类的意义 ,而不是取决于它们的商业开发和利
这就使这些剪纸艺人有了基本生活保障,从而没有了后顾之 用的价值 ,更不能取决于各级政府之 ‘形象工程’和 ‘要钱工程’
忧 ,可以心情舒畅地参加各种剪纸活动 ,可以不断传承民俗精 的需要。”
华 ,创作大量反映现代生活的优秀作品。另外 ,县委、县政府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的剪纸艺人都认为自己的作品
组织剪纸艺人成立了剪纸协会 ,为剪纸艺人搭建了交流、切磋 没有什么可访谈的价值 ,在谈及剪纸技艺的传承和有没有人愿
剪纸技艺的平台,这些措施都大大鼓舞了剪纸艺人的创作信 意学习剪纸这些问题时,他们似乎对剪纸技艺的断流没有多少
心。同时,县政府决定 ,从2007 年开始 ,每两年举办一次剪纸艺 惋惜之情 ,认为现在剪纸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可任由其
术活动 ,力争将中阳打造成华夏剪纸第一县。 消失。对于大多数剪纸艺人来说 ,剪纸只是贫困时的一种谋生
以上这些措施的实施 ,对于保护传承中阳剪纸文化具有积 手段 ,是艰难岁月中的无奈选择。由此可知 ,剪纸对于这些剪纸
极的作用 ,也是切实可行的。但是仅仅做到这些 ,对于剪纸文 艺人来说 ,并不是出于审美的需要 ,更多的是出于现实生活的
化的保护传承还是远远不够的,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还有 压力。所以,政府和学者应该多关注文化事象载体的生存环境 ,
一些问题需要思考: 保护的根本主体当然是民众。要真正激发民众的自觉意识 ,让
第一 ,保护对象问题。剪纸文化的保护对象包括剪纸作 他们意识到民间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唤起他们的参与感和自豪
品、剪纸对象和剪纸艺术生存的文化环境。目前当地政府出台 感 ,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这样保护下来的剪纸文化才是能够
的政策措施大部分都是针对剪纸艺人的,几乎没有涉及剪纸作 真正体现当地特色的剪纸艺术。
98
----------------------- Page 4-----------------------
第三 ,保护动力问题。动力源 自价值的确认和利益的驱 地参加到民间文化保护的队伍中来 ,而不是成为局外人。在这
动。如果没有实际利益 ,务实的中阳剪纸艺人是不会执著于这 一问题上 ,中阳县委、县政府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他们组织成立
种毫无利益的“行为”的。所以,保护剪纸 ,绝对不是保护与其相 了剪纸文化有限公司,并积极与客户洽谈剪纸销售问题 ,组织
伴的贫穷落后 ,而应在保护的前提下 ,积极开发市场 ,促成剪纸 剪纸艺人进行生产 ,使艺人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对民间剪纸文
功能的转型 ,培植这种民族民间文化的自我保存和发展的繁殖 化的作用 ,从而自觉自愿地保护这一民间艺术。相信在当地政
能力 ,使剪纸艺人在获得实际利益的同时,增强对本“行当”文 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 ,中阳剪纸这一历史的活化石会长存于
化的信心 ,提高自我传习、保护和发展的能力。只有这样 , 民族 民间艺术之林 ,焕发出自己的活力。
民间文化才可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也只有这样 , 民众才能自发
[ 参 考 文 献 ]
[1 ] 乌丙安. 民俗学原理[M] .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2 ] 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M] .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 ] 郝苏民. 文化:西北各民族在行动[M] .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4 ] 董晓萍. 田野民俗志[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
[5 ] 周星.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保护与基层社区[J ] . 民族艺术,2004 , 2 .
[6 ] 武一生. 吕梁地区中阳民俗剪纸[M] . 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1990.
[7 ] 万建中. 民间文学引论[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 ] 高丙中. 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Paper - cutting Culture in Zhongyang County
LIU Cai - qing
( College of Social Anthropology and Folklore ,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 Lanzhou , 730030 , China)
Abstract :The art of paper - cutting in Zhongyang county , rooted in the Lvliang mountain areas , absorbing the cream of the
Yellow River Culture , has its unique artistic styles and transmission channels. Promoted by the current economy , the art has
changed a lot , and its traditional functions are gradually disappearing , while the new values need to be chosen. Faced with
these new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people have proposed 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practical situation , so as to protect and transmit the excellent local culture and make the art well known not
only in Shanxi Province , but also throughout the whole country and even the whole world.
Key words :folk culture the art of paper - cutting in Zhongyang county transmission channel protection mechanism
(责任编辑:李梦燕)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