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说课稿

玛丽莲梦兔
593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01: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坐在最后一排-天冷问候短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说课文案
----通辽市扎鲁特旗巨日合中心校
一、说教材
(一)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由主题图、例题和 习题三部分内容构成。主题
图由四幅情境图组成,呈现了春节联欢晚会、马路上设有计时器的红
绿灯、操场上1分钟跳绳及50米跑步测试的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
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 容的学习,同时为建立时间观念
提供素材。这4个场景,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例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除夕人们都会一起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蕴
含了传统文化的教育,马路上的 红绿灯蕴含着交通安全的教育,跳绳
和跑步蕴含了锻炼身体意识和习惯的教育。例题借助学生非常熟悉的
生活情境,教学解决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教材呈现了解决问
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 、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
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讨论的场景,呈现“数格子” “计
算”等多种解题策略,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习题的设
计选择学生熟悉的活动 ,例如读古诗、做广播体操、系红领巾等,结
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二)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
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在认识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 基础上,
进一步教学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具体


内 容的编排结构如下:
时、分、秒:1、认识时间单位“秒”
2、体验时间的长短
3、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解决问题
本单元先安排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了解1分=60秒,让
学生从整体上 把握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再认识计
量工具;接着,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并 掌握一定的估计方
法;最后,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时间单位的简
单换算及 计算经过时间和到达时刻或出发时刻。
(三)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 ,时间单位离学生生活经验越远,学生理解和掌
握起来就越困难。因此,遵循学生认知时间的“由中间向 两端”和“由
近及远”的发展规律,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其他数学能力的发
展情况,对于 “时间”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四次编排,具体结构如
下。
一年级上册 认识钟表 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认、读、写
二年级上册 认识时间 认识几时几分 1时=60分
三年级上册 时、分、秒 认识时间单位“秒”,1分=60秒,体验时间
的长短,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三年级下册 年、月、日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了解24时记时法


从初步了解认识时间及时间单位,到具体感知时间的存在及可度
量性,再到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 念,由直观认识上升到感性
体验,层层递进,逐步提升。
二、说目标
(一)课程目标
《标准(2011)》规定,在第一学段要使学生“能认识钟表,了
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认识年、
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一课程目标中,不仅包括对时间
概念的理解,而且还包括时间概念的建立。 一方面,学前阶段,儿
童依据其个人经验及社会生活已经对时间的顺序、长短等属性有所认
识。学龄儿童进入了具体运 算阶段,可以理解文化意义上的时间,即
在时钟和日历上固定下来的时间。因此,应让小学生从以下几方 面认
识时间概念:理解时间可度量的属性,掌握时间单位系统及测量工具。
另一方面,体验并估 计时间的长短,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
也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学生管理时间的基础,因此,在 理解时间概
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起时间观念也应该是重要的课程目标。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
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
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能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 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
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难点是解决与时间计算有
关的实际问题。
三、说建议
(一)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共3课时,秒的认识1课时,时间单位的换算1课时,经
过时间的计算1课时。
针对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提出以下教
学建议:
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由于时间非常抽象,儿童 掌握时间比较困难。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
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将抽象的时 间转化
成为能够具体感知的“量”,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教学时,要充
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 材,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
西,并切实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立对时 间单位的准
确感知,丰富对时间长短的体验,掌握估计时间的方法。
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 ,而不是十进制,学生理解起
来有一定的困难,有关时间计算的教学无疑成为了教学难点。因此,
在教学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时,应充分利用钟面对时间“局部周期性”


的刻画功能,加强 对钟面的观察,让学生明确:秒针走一圈,分针走
了多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帮助学生积累丰 富的表象,掌
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有关时间的计算时,可以通过观察
钟面指针转动 的区域帮助学生理解。
3、注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
学生对于量的实际 意义的理解,以及相应的量的观念的建立往往
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长期积累,而课堂的时间又非常有限 ,因此,
需要拓展学习渠道,注意课内外的结合,适当拓展和补充教材资源。
4、通过体验活动 ,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
的意识。
第一节《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达成策略:
1、除夕倒计时视频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2、做好充分的教、学具准备,认识秒针,认识秒表等计时工具。
3、设计多种体验活动,让 学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例如,
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内容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
完成了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了解“1分=60秒”之后,教学的


重点 应该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用多种方式体验:1秒有
多长?10秒有多长?15秒有多长?3 0秒有多长?1分钟能干什么?
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及1分的正确的时间观念。
4、增加 计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可度量性。对时间长短的估
计容易受人的主观体验(如痛苦、愉悦)的影 响,要进行比较准确的
估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让学生在多次的估计时间的活动
中, 逐步积累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估计方法,形成合理的估计策略。
第二节《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利用贴 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
生进一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3.经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时间计算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化,提高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达成策略:
1、 充分借助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之间
的进率是60,而不是十进制。
2、4+V尝试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借助导学
案,首先复习相关联的知识,然 后让学生自主尝试,当尝试遇到疑惑
的时候,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使知识的获得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
使学习效率最大化,自学结束,组内交流讨论,以优带差,以强带弱,


共享成 功。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点拨,适时进行知 识性的总结。再次回顾尝
试题,纠错。新知探究完成,当堂达标检测。4+V尝试教学是让学生
先进行尝试,再进行自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己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 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二)单元教学评价
1、知识技能及考察方法
(1)当堂达标检测 (2)课后作业 (3)单元过关测试
2、学科素养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就要进行思考,启迪思维、发展智能,一直是数< br>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不公要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积极参
与外显活动,更要关注他们通 过观察、分类、抽象、概括、推理与交
流等思维环节实现“外显”与“内隐”的结合,注重课堂动态生成 ,
着眼发展。
(1)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2)数学学科语言的正确使用、语言表达能力
(3)合作意识、自主学习意识
(三)课程资源开发
1、课内资源:插图、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
2、课外资源:视频、材料收集、生活实际、手抄报
材料收集:可以让学生或去收集诸如:月 亮绕地球运行1秒约8000


米,人骑自行车1分约行进200米,脉搏1分约跳动75 次等例子。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也能培养学生收集
信息和处理信息 的意识和习惯。再如,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每天的
睡眠时间,再让学生去了解人在不同年龄所需要的睡 眠时间,看一看
自己的睡眠时间是否合理、科学,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说课文案
----通辽市扎鲁特旗巨日合中心校
一、说教材
(一)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由主题图、例题和习题三部分内容构成。主题
图由四幅情境图组成,呈现了春节联欢晚 会、马路上设有计时器的红
绿灯、操场上1分钟跳绳及50米跑步测试的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
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为建立时间观念
提供素材。这4个场景,同样蕴含着 丰富的教育价值。例如,春节是
我国的传统节日,除夕人们都会一起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蕴含了传统文化的教育,马路上的红绿灯蕴含着交通安全的教育,跳绳
和跑步蕴含了锻炼身体意识和习 惯的教育。例题借助学生非常熟悉的
生活情境,教学解决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教材呈现了解决问
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
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通 过学生讨论的场景,呈现“数格子”“计
算”等多种解题策略,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习题 的设
计选择学生熟悉的活动,例如读古诗、做广播体操、系红领巾等,结
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 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二)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
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在认识了 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
进一步教学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具体< /p>


内容的编排结构如下:
时、分、秒:1、认识时间单位“秒”
2、体验时间的长短
3、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解决问题
本单元先安排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了解1分=60秒,让
学生从整体上 把握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再认识计
量工具;接着,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并 掌握一定的估计方
法;最后,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时间单位的简
单换算及 计算经过时间和到达时刻或出发时刻。
(三)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 ,时间单位离学生生活经验越远,学生理解和掌
握起来就越困难。因此,遵循学生认知时间的“由中间向 两端”和“由
近及远”的发展规律,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其他数学能力的发
展情况,对于 “时间”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四次编排,具体结构如
下。
一年级上册 认识钟表 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认、读、写
二年级上册 认识时间 认识几时几分 1时=60分
三年级上册 时、分、秒 认识时间单位“秒”,1分=60秒,体验时间
的长短,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三年级下册 年、月、日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了解24时记时法


从初步了解认识时间及时间单位,到具体感知时间的存在及可度
量性,再到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 念,由直观认识上升到感性
体验,层层递进,逐步提升。
二、说目标
(一)课程目标
《标准(2011)》规定,在第一学段要使学生“能认识钟表,了
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认识年、
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一课程目标中,不仅包括对时间
概念的理解,而且还包括时间概念的建立。 一方面,学前阶段,儿
童依据其个人经验及社会生活已经对时间的顺序、长短等属性有所认
识。学龄儿童进入了具体运 算阶段,可以理解文化意义上的时间,即
在时钟和日历上固定下来的时间。因此,应让小学生从以下几方 面认
识时间概念:理解时间可度量的属性,掌握时间单位系统及测量工具。
另一方面,体验并估 计时间的长短,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
也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学生管理时间的基础,因此,在 理解时间概
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起时间观念也应该是重要的课程目标。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
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
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能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 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
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难点是解决与时间计算有
关的实际问题。
三、说建议
(一)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共3课时,秒的认识1课时,时间单位的换算1课时,经
过时间的计算1课时。
针对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提出以下教
学建议:
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由于时间非常抽象,儿童 掌握时间比较困难。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
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将抽象的时 间转化
成为能够具体感知的“量”,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教学时,要充
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 材,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
西,并切实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立对时 间单位的准
确感知,丰富对时间长短的体验,掌握估计时间的方法。
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 ,而不是十进制,学生理解起
来有一定的困难,有关时间计算的教学无疑成为了教学难点。因此,
在教学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时,应充分利用钟面对时间“局部周期性”


的刻画功能,加强 对钟面的观察,让学生明确:秒针走一圈,分针走
了多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帮助学生积累丰 富的表象,掌
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有关时间的计算时,可以通过观察
钟面指针转动 的区域帮助学生理解。
3、注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
学生对于量的实际 意义的理解,以及相应的量的观念的建立往往
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长期积累,而课堂的时间又非常有限 ,因此,
需要拓展学习渠道,注意课内外的结合,适当拓展和补充教材资源。
4、通过体验活动 ,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
的意识。
第一节《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达成策略:
1、除夕倒计时视频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2、做好充分的教、学具准备,认识秒针,认识秒表等计时工具。
3、设计多种体验活动,让 学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例如,
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内容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
完成了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了解“1分=60秒”之后,教学的


重点 应该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用多种方式体验:1秒有
多长?10秒有多长?15秒有多长?3 0秒有多长?1分钟能干什么?
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及1分的正确的时间观念。
4、增加 计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可度量性。对时间长短的估
计容易受人的主观体验(如痛苦、愉悦)的影 响,要进行比较准确的
估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让学生在多次的估计时间的活动
中, 逐步积累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估计方法,形成合理的估计策略。
第二节《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利用贴 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
生进一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3.经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时间计算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化,提高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达成策略:
1、 充分借助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之间
的进率是60,而不是十进制。
2、4+V尝试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借助导学
案,首先复习相关联的知识,然 后让学生自主尝试,当尝试遇到疑惑
的时候,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使知识的获得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
使学习效率最大化,自学结束,组内交流讨论,以优带差,以强带弱,


共享成 功。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点拨,适时进行知 识性的总结。再次回顾尝
试题,纠错。新知探究完成,当堂达标检测。4+V尝试教学是让学生
先进行尝试,再进行自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己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 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二)单元教学评价
1、知识技能及考察方法
(1)当堂达标检测 (2)课后作业 (3)单元过关测试
2、学科素养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就要进行思考,启迪思维、发展智能,一直是数< br>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不公要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积极参
与外显活动,更要关注他们通 过观察、分类、抽象、概括、推理与交
流等思维环节实现“外显”与“内隐”的结合,注重课堂动态生成 ,
着眼发展。
(1)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2)数学学科语言的正确使用、语言表达能力
(3)合作意识、自主学习意识
(三)课程资源开发
1、课内资源:插图、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
2、课外资源:视频、材料收集、生活实际、手抄报
材料收集:可以让学生或去收集诸如:月 亮绕地球运行1秒约8000


米,人骑自行车1分约行进200米,脉搏1分约跳动75 次等例子。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也能培养学生收集
信息和处理信息 的意识和习惯。再如,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每天的
睡眠时间,再让学生去了解人在不同年龄所需要的睡 眠时间,看一看
自己的睡眠时间是否合理、科学,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爱国主义教育-七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感恩节哪天-虎门销烟的资料


中考查分网站登录-江苏省计算机二级成绩查询


奇人奇事-防溺水安全手抄报


设计类专业-教师个人年度总结


雨后春笋般-贵阳会计网


七夕英文-考研成绩时间


罗生门读后感-团日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