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秒的认识》说课稿

别妄想泡我
609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01: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蛇来了-安全员的职责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秒的认识》说
课稿
观摩课资料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
册第59页—第61页。
【教材分析】
《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是在学生已 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 结
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力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
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 关系,体验1分、1秒的
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
比较抽象 ,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
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 因此,
我把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作为本节课的主线,通过一
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 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
时间观念。
【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学校是一所农 村小学,家庭教育相对落后,学生
见识较少,思维能力差。为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 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静态的文本教材变为动态的学习资源。
第1页共9页


并且, 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收集一分钟,一秒钟能做什么的
数学信息,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将与什
么有关系,提前进行预热。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
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 认识钟
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
秒的时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
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 力,并有效地
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
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对学生
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
来感受秒。
难点: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以及学
生对秒的感知的程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第2页共9页


教学课件、教学光盘、秒表
2、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一分钟,一秒钟能做什么的数学信息。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有效地冲突重难点,我选择以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人为本地教: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 经验和已有知识出
发,主要采用了创境激情、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感悟
等方法。
2、注重体验地学: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议
一议、做一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 的多种感观进行
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秒,体验秒。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具体过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受秒。
放映教学光盘:再现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情景,从学生熟悉< br>的春晚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
趣。问:“刚才咱们一起倒数的5、4 、3、2、1,用的是什么
时间单位?”引出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揭示课题:秒的认
识。
(二)观察探究,建立秒的概念。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第3页共9页 < /p>


师: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
以计量“秒”?组织小 组讨论。让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计量
“秒”的各种各样的钟表。
2、观察秒针。
出 示一个钟面,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有几根针,哪根针是用来
表示秒的?叫什么针?秒针是什么样儿的?同桌 互指、互
说,然后让学生上台介绍。
3、认识秒针走动,体会1秒。
A、先让学生 说一说秒针是怎样计时的?然后再放映课件:
(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嗒”一响。)
B、再放映课件:师生闭上眼睛再次感受一秒。
C、说一说:同学们能在1秒钟里做点什么呢?
D、演一演:同桌的孩子互相做一个1秒钟里能做的自己喜
欢的动作。
E、说一说: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 (一秒
太短了)
通过学生自 己用动作来配音,调动了学生眼、耳、口、手等
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使学生有了 具
体的感受。
4、1秒的价值。
短短的1秒钟,“嗒”一下就过去了(转自数学 吧 ),其实,
在1秒钟里也能干许多事呢。接下来播放秒在生活中应用的
第4页共9页


短片。这与学生前面谈到的对一秒的感受是很短的,形成强
烈的对比,让学生真切地 感受到一秒虽短暂,但却是相当有
价值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孩子懂得
了 要爱惜时间,了解交叉学科的知识。
4、认识几秒。
刚才,咱们知道“嗒”的一声就是一秒 ,那么秒针移动了多少
呢?这一次秒针又移动了多长时间?分别用课件演示秒针
从12走到1, 从1走到4,从7走到1,同学们通过观察、
思考,得出秒针分别走了5秒、15秒、30秒。学生有的 可
能会用数数的方法说出秒针走的时间,也有的可能会利用旧
知的迁移用秒针走
了几大格几小格来判断秒针走了多少秒。这里尊重了学生认
知水平的差异。
5、探究秒与分的关系
A、猜一猜:秒针走一圈,分针会有什么变化?。
B、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脑演示的钟面秒针走动情况。
C、小组讨论交流,概括出秒针走一圈 经过60个小格,也就
是60秒,(板书:60秒。)同时分针走了1小格,也就是1
分,(板 书:1分)质疑1分和60秒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
1分=60秒。
此处是教学的难点,我把 重心又一次放在了体验上,通过课
件上秒针走一圈和分针就走一小格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能通
第 5页共9页


过观察,亲身体验分与秒的关系,从而抽象出1分=60秒的
结论。
(三)活动体验。
1.体验几秒
①.体验5秒。(播放课件时,秒针走动伴随声音 。)引导学生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点头、拍手、数数、眨眼……)随着
秒针的走动,一起感觉 5秒的时间。
②.体验10秒。(课件先播放伴随声音的5秒钟,接下来的5
秒钟是静音。)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开始感觉有声音的5秒,
当声音关掉时,让学生继续用自己的方法感觉剩下的5秒,< br>感觉10秒的时间到了就马上举手。然后请估得准的学生谈
谈方法。
③体验15秒。( 课件播放时,秒针走动无声音。)引导学生
脱离钟表,体验15秒。教师根据情况,酌情评价。
通过层次性的体验、估测,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估测短时
间的方法,锻炼了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
2. 感受1分钟
教师先提出活动的要求,然后用秒表计时,让孩子们选择自
己喜欢的活动进行。
生活 动后汇报,生生互评,师也给予评价:孩子们这一分钟
做的事情可真是不少。渗透时间相同,做的数量越 多,速度
就越快的思想。
第6页共9页


动静结合的一分钟体验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1分钟的长
短,体验1分钟的价值。教学中还注意评价的多样化,培养
评价 别人发言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
(四)应用提高。
到现在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时间单位?复习时间单位
时、分、秒。
1、教科书第63页第1题,学生仔细读题,认真思考,填上
合适的时间单位。
2、排名次
出示课件: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让学生看时间排名,
并说明理由。 渗透同一段路程,用的时间越少,成绩就越好。
3、出示课件“明明的一天”,让学生修改短文中用错 的时间单
位。渗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时间的主人。
通过层次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并灵活应用,提高了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
让学生根据 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逐步发现所学知识的价值。
(五)课堂总结,谈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
获?学得高兴吗?让学生自己回忆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使
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 网络,培养了学
生抽象概括能力。最后课件出示时间谚语,师生共读。渗透
第7页共9页


珍惜时间的教育。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秒针走1圈,分针走1小格
60秒 = 1分
生活即数学 珍惜时间
使 学生牢固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获得技能;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建立时间观念,受到珍惜时间的教 育。
五、说远程教育资源的分析与利用:我校是农村远教模式二,
在上课之前我观摩了远教资 源优秀教师的上课录象及相关
的多媒体资源,充分利用教学光盘,对教学光盘进行了取舍,
选取 “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和“刘翔在雅典奥运会夺冠的场
面”教学片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设计 出适合自己的
教学案例。
六、说教学反思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 有悠久的历史。但随
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
力发展的教学 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 ,“死记
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
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
第8页共9页


没有魅力的教学。整节课充分 运用了多媒体的作用,把数学
与生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学习空
间,拓 宽了知识领域。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在
科技发达的今天,1秒钟能做很多事,让学生真切地 感受到
时间的宝贵。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 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
教育生员。而相 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
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师”。在一些特定 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
“院长、西席、讲席”等。
整节课中,始终贯穿的 一根主线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
性地体验,我相信同学们在体验中,会不知不觉对秒的认识
达到一个高潮,真正感受到“秒”的魅力,体会到数学的应用
价值。
第9页共9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秒的认识》说
课稿
观摩课资料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
册第59页—第61页。
【教材分析】
《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是在学生已 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 结
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力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
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 关系,体验1分、1秒的
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
比较抽象 ,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
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 因此,
我把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作为本节课的主线,通过一
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 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
时间观念。
【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学校是一所农 村小学,家庭教育相对落后,学生
见识较少,思维能力差。为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 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静态的文本教材变为动态的学习资源。
第1页共9页


并且, 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收集一分钟,一秒钟能做什么的
数学信息,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将与什
么有关系,提前进行预热。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
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 认识钟
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
秒的时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
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 力,并有效地
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
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对学生
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
来感受秒。
难点: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以及学
生对秒的感知的程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第2页共9页


教学课件、教学光盘、秒表
2、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一分钟,一秒钟能做什么的数学信息。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有效地冲突重难点,我选择以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人为本地教: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 经验和已有知识出
发,主要采用了创境激情、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感悟
等方法。
2、注重体验地学: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议
一议、做一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 的多种感观进行
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秒,体验秒。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具体过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受秒。
放映教学光盘:再现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情景,从学生熟悉< br>的春晚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
趣。问:“刚才咱们一起倒数的5、4 、3、2、1,用的是什么
时间单位?”引出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揭示课题:秒的认
识。
(二)观察探究,建立秒的概念。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第3页共9页 < /p>


师: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
以计量“秒”?组织小 组讨论。让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计量
“秒”的各种各样的钟表。
2、观察秒针。
出 示一个钟面,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有几根针,哪根针是用来
表示秒的?叫什么针?秒针是什么样儿的?同桌 互指、互
说,然后让学生上台介绍。
3、认识秒针走动,体会1秒。
A、先让学生 说一说秒针是怎样计时的?然后再放映课件:
(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嗒”一响。)
B、再放映课件:师生闭上眼睛再次感受一秒。
C、说一说:同学们能在1秒钟里做点什么呢?
D、演一演:同桌的孩子互相做一个1秒钟里能做的自己喜
欢的动作。
E、说一说: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 (一秒
太短了)
通过学生自 己用动作来配音,调动了学生眼、耳、口、手等
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使学生有了 具
体的感受。
4、1秒的价值。
短短的1秒钟,“嗒”一下就过去了(转自数学 吧 ),其实,
在1秒钟里也能干许多事呢。接下来播放秒在生活中应用的
第4页共9页


短片。这与学生前面谈到的对一秒的感受是很短的,形成强
烈的对比,让学生真切地 感受到一秒虽短暂,但却是相当有
价值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孩子懂得
了 要爱惜时间,了解交叉学科的知识。
4、认识几秒。
刚才,咱们知道“嗒”的一声就是一秒 ,那么秒针移动了多少
呢?这一次秒针又移动了多长时间?分别用课件演示秒针
从12走到1, 从1走到4,从7走到1,同学们通过观察、
思考,得出秒针分别走了5秒、15秒、30秒。学生有的 可
能会用数数的方法说出秒针走的时间,也有的可能会利用旧
知的迁移用秒针走
了几大格几小格来判断秒针走了多少秒。这里尊重了学生认
知水平的差异。
5、探究秒与分的关系
A、猜一猜:秒针走一圈,分针会有什么变化?。
B、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脑演示的钟面秒针走动情况。
C、小组讨论交流,概括出秒针走一圈 经过60个小格,也就
是60秒,(板书:60秒。)同时分针走了1小格,也就是1
分,(板 书:1分)质疑1分和60秒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
1分=60秒。
此处是教学的难点,我把 重心又一次放在了体验上,通过课
件上秒针走一圈和分针就走一小格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能通
第 5页共9页


过观察,亲身体验分与秒的关系,从而抽象出1分=60秒的
结论。
(三)活动体验。
1.体验几秒
①.体验5秒。(播放课件时,秒针走动伴随声音 。)引导学生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点头、拍手、数数、眨眼……)随着
秒针的走动,一起感觉 5秒的时间。
②.体验10秒。(课件先播放伴随声音的5秒钟,接下来的5
秒钟是静音。)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开始感觉有声音的5秒,
当声音关掉时,让学生继续用自己的方法感觉剩下的5秒,< br>感觉10秒的时间到了就马上举手。然后请估得准的学生谈
谈方法。
③体验15秒。( 课件播放时,秒针走动无声音。)引导学生
脱离钟表,体验15秒。教师根据情况,酌情评价。
通过层次性的体验、估测,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估测短时
间的方法,锻炼了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
2. 感受1分钟
教师先提出活动的要求,然后用秒表计时,让孩子们选择自
己喜欢的活动进行。
生活 动后汇报,生生互评,师也给予评价:孩子们这一分钟
做的事情可真是不少。渗透时间相同,做的数量越 多,速度
就越快的思想。
第6页共9页


动静结合的一分钟体验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1分钟的长
短,体验1分钟的价值。教学中还注意评价的多样化,培养
评价 别人发言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
(四)应用提高。
到现在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时间单位?复习时间单位
时、分、秒。
1、教科书第63页第1题,学生仔细读题,认真思考,填上
合适的时间单位。
2、排名次
出示课件: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让学生看时间排名,
并说明理由。 渗透同一段路程,用的时间越少,成绩就越好。
3、出示课件“明明的一天”,让学生修改短文中用错 的时间单
位。渗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时间的主人。
通过层次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并灵活应用,提高了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
让学生根据 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逐步发现所学知识的价值。
(五)课堂总结,谈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
获?学得高兴吗?让学生自己回忆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使
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 网络,培养了学
生抽象概括能力。最后课件出示时间谚语,师生共读。渗透
第7页共9页


珍惜时间的教育。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秒针走1圈,分针走1小格
60秒 = 1分
生活即数学 珍惜时间
使 学生牢固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获得技能;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建立时间观念,受到珍惜时间的教 育。
五、说远程教育资源的分析与利用:我校是农村远教模式二,
在上课之前我观摩了远教资 源优秀教师的上课录象及相关
的多媒体资源,充分利用教学光盘,对教学光盘进行了取舍,
选取 “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和“刘翔在雅典奥运会夺冠的场
面”教学片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设计 出适合自己的
教学案例。
六、说教学反思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 有悠久的历史。但随
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
力发展的教学 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 ,“死记
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
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
第8页共9页


没有魅力的教学。整节课充分 运用了多媒体的作用,把数学
与生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学习空
间,拓 宽了知识领域。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在
科技发达的今天,1秒钟能做很多事,让学生真切地 感受到
时间的宝贵。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 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
教育生员。而相 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
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师”。在一些特定 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
“院长、西席、讲席”等。
整节课中,始终贯穿的 一根主线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
性地体验,我相信同学们在体验中,会不知不觉对秒的认识
达到一个高潮,真正感受到“秒”的魅力,体会到数学的应用
价值。
第9页共9页

郭书瑶写真-转学申请


教师节英文怎么写-优美散文集


河南美术高考网-师德考核总结


代价作文-天津注册会计师协会


方案模板-青海师范大学吧


外交学院研究生院-新加坡公费留学


第一次走夜路作文-幼儿园开学家长寄语


方案模板-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