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1时分的认识_青岛版
武清海关-给母校的赠言
7.1时分的认识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
是在学生二年级初步认识了钟表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以联欢会的
形式呈现,内容是通过图中各个钟表显
示的时刻正确认读不是整时的时刻,会用
电子表计时法,并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引发学生对时分知识的
学习。它是继二
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喜欢观察和动手操作,但是<
br>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针对这一特点,我注意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运用多
种教学方式增强学
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保持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
效率。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时=60分。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体验、实践
中去主动建构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
活、学习习惯。
(4)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建立时间观念,记住时、分进率。
难点:理解时分进率
(5)教法、学法
说教法
1.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开展教学。
对于钟表的认识,学生已
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有的甚至不教都懂了。
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比如对1分、1时体验。
3.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珍惜、合理利用时间。
第 1 页
学法:自主探索、亲身体验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课学生通过填一填、
数一数、拨一拨、说一说、
看一看、议一议等活动中去亲自体验、感受、收获新
知、理解概念。
(6)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激情引趣,
导入新课。
2、操作体验,获取新知。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一)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
候睡。
(谜底是:闹钟)
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
(设计意图:上课开始,我以一个富于趣味性的小谜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拉近了学生与新知识之间
的距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师出示
一个圆形,请同学们一起帮忙制作小闹钟。在制作的过程中,
复习以前学过的有关钟面的知识:数字、指
针及其转动方向等。(顺时针转动)
(设计意图:制作小闹钟这一教学活动是本环节的一个亮点,
既新颖又有思维
含量,学生兴趣极其高涨。这一活动既是对旧知识的梳理,同时又为新知的学习
做好了铺垫。)
利用自己制作的钟面,复习整时、几时半。
出示8:01,让学生试着去读,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引出新知识。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和
发现钟面中蕴含的新知。学生从钟面上的“数”与“格
”两个层次完成钟面知识
的构建,在构建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了钟面,掌握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6
0
个小格。】
2、认识时、分 认识几分
让学生试着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读后
教师进行小结:分针走一小格就是一分
钟。接着认识5分、10分、15分……(板书分针走一圈是60
分钟)
认识几时。
第 2 页
让学生明白时针走一大格经历的时间是1小时。
(板书:时针走一大格是
一小时)
观察时针和分针行走时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拨动模型钟表,边拨边观察:
在钟面上,分针转动时,时
针会不会跟着转动? 通过分针和时针的转动,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1)分针转一圈,走了60个小格,也就是走了60分钟。
2)分针在走这一圈的时候,时针也在慢慢地走,走了一个大格,也就是走
了一个小时。
(板书:1时=60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拨一拨、数一数、想一想,发现1时=60分,
亲自
经历、体验、感悟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合
作学习使学
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构建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获得心里的满足感
和成就感。)
3、体验时间
体验一分钟的时间有多长。
1、学生静坐一分钟。
2、教师计时一分钟看学生能做多少道做口算题,做好记录。
活动结束后,汇报成果,说说感受。
课件出示相关信息,一分钟的时间里都可以做些什么
事儿,如:新闻联播播
报员一分钟能播报300多字。大型客机一分钟飞行40000多米。 让学生在对1分钟认识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一节课的时间有多长,再回忆一
下课间活动10分钟有多
长,然后计算:用40分钟加上课间10分钟再加一个10
分钟就等于60分,就是1小时。
谈谈:在1小时里你能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知道
了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在体会的过程中感受到时间的飞逝,虽然一分钟很短暂,但是只要我们好好珍惜,
善于利用,它也能为我们创造巨大的价值,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
主人。】
4、认读时刻 课件出示学生在校一天的时间安排,大家一起看看每个时刻
第 3 页
p>
在干什么。学生试着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介绍时间
的两
种记录方法。
【设计意图:“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这一环节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感觉亲切,感
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还能够对学生进行适当
的教育,教育他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智力冲浪”!
1、火眼金睛判对错。
2、连线:将钟面与对应的时刻连接起来。
3、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争强好胜,乐于接受挑战,我在安排练习时,
除
了注意实效性、层次性,同时更注意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我通过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谁来
说说看?让学生
说说本节课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收获,使学生对所经历的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
行再认识,并适时进行惜时教育。最后让大家一起听一首《时间就像小马车》结
束!
【设计意
图:通过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
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这有利于我们突
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
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作用。最后以歌曲作为结尾旨
在鼓励孩子珍惜时
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板书设计
时分的认识
分针走一圈是60 分钟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1小时=60分
5.说板书
本节课主要根据学生的探究为主线,通过教师的板书设计逐步的把内容展示
给学生
,这样的设计能充分的体现知识点的生成过程,便于重难点的突破,有利
第 4 页
<
br>于指导学生观察、讨论、概括,充分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板书力
求用简洁的表达丰
富的教学内容。
第 5 页
7.1时分的认识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二年级初步认识了钟表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以联欢会
的
形式呈现,内容是通过图中各个钟表显示的时刻正确认读不是整时的时刻,会用
电子表计时法
,并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引发学生对时分知识的学习。它是继二
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
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
,求知欲强,喜欢观察和动手操作,但是
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针对这一特点,我注意创设轻松愉悦的学
习情境,运用多
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保持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时=60分。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体验、实践
中去主动建构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
活、学习习惯。
(4)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建立时间观念,记住时、分进率。
难点:理解时分进率
(5)教法、学法
说教法
1.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开展教学。
对于钟表的认识,学生已
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有的甚至不教都懂了。
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比如对1分、1时体验。
3.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珍惜、合理利用时间。
第 1 页
学法:自主探索、亲身体验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课学生通过填一填、
数一数、拨一拨、说一说、
看一看、议一议等活动中去亲自体验、感受、收获新
知、理解概念。
(6)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激情引趣,
导入新课。
2、操作体验,获取新知。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一)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
候睡。
(谜底是:闹钟)
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
(设计意图:上课开始,我以一个富于趣味性的小谜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拉近了学生与新知识之间
的距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师出示
一个圆形,请同学们一起帮忙制作小闹钟。在制作的过程中,
复习以前学过的有关钟面的知识:数字、指
针及其转动方向等。(顺时针转动)
(设计意图:制作小闹钟这一教学活动是本环节的一个亮点,
既新颖又有思维
含量,学生兴趣极其高涨。这一活动既是对旧知识的梳理,同时又为新知的学习
做好了铺垫。)
利用自己制作的钟面,复习整时、几时半。
出示8:01,让学生试着去读,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引出新知识。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和
发现钟面中蕴含的新知。学生从钟面上的“数”与“格
”两个层次完成钟面知识
的构建,在构建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了钟面,掌握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6
0
个小格。】
2、认识时、分 认识几分
让学生试着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读后
教师进行小结:分针走一小格就是一分
钟。接着认识5分、10分、15分……(板书分针走一圈是60
分钟)
认识几时。
第 2 页
让学生明白时针走一大格经历的时间是1小时。
(板书:时针走一大格是
一小时)
观察时针和分针行走时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拨动模型钟表,边拨边观察:
在钟面上,分针转动时,时
针会不会跟着转动? 通过分针和时针的转动,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1)分针转一圈,走了60个小格,也就是走了60分钟。
2)分针在走这一圈的时候,时针也在慢慢地走,走了一个大格,也就是走
了一个小时。
(板书:1时=60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拨一拨、数一数、想一想,发现1时=60分,
亲自
经历、体验、感悟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合
作学习使学
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构建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获得心里的满足感
和成就感。)
3、体验时间
体验一分钟的时间有多长。
1、学生静坐一分钟。
2、教师计时一分钟看学生能做多少道做口算题,做好记录。
活动结束后,汇报成果,说说感受。
课件出示相关信息,一分钟的时间里都可以做些什么
事儿,如:新闻联播播
报员一分钟能播报300多字。大型客机一分钟飞行40000多米。 让学生在对1分钟认识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一节课的时间有多长,再回忆一
下课间活动10分钟有多
长,然后计算:用40分钟加上课间10分钟再加一个10
分钟就等于60分,就是1小时。
谈谈:在1小时里你能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知道
了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在体会的过程中感受到时间的飞逝,虽然一分钟很短暂,但是只要我们好好珍惜,
善于利用,它也能为我们创造巨大的价值,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
主人。】
4、认读时刻 课件出示学生在校一天的时间安排,大家一起看看每个时刻
第 3 页
p>
在干什么。学生试着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介绍时间
的两
种记录方法。
【设计意图:“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这一环节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感觉亲切,感
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还能够对学生进行适当
的教育,教育他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智力冲浪”!
1、火眼金睛判对错。
2、连线:将钟面与对应的时刻连接起来。
3、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争强好胜,乐于接受挑战,我在安排练习时,
除
了注意实效性、层次性,同时更注意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我通过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谁来
说说看?让学生
说说本节课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收获,使学生对所经历的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
行再认识,并适时进行惜时教育。最后让大家一起听一首《时间就像小马车》结
束!
【设计意
图:通过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
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这有利于我们突
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
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作用。最后以歌曲作为结尾旨
在鼓励孩子珍惜时
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板书设计
时分的认识
分针走一圈是60 分钟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1小时=60分
5.说板书
本节课主要根据学生的探究为主线,通过教师的板书设计逐步的把内容展示
给学生
,这样的设计能充分的体现知识点的生成过程,便于重难点的突破,有利
第 4 页
<
br>于指导学生观察、讨论、概括,充分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板书力
求用简洁的表达丰
富的教学内容。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