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巡山小妖精
702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02:0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前任攻略经典台词-班主任教育叙事


第五单元 风筝厂见闻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单元名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时安排:10课时
1、信息窗1-------2课时
2、信息窗2-------3课时
3、信息窗3-------2课时
4、智慧广场------1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 33 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采用与学生对话的方式,询问学生春天是否 放过风筝,引发学生对风
筝制作这一事件的关注。利用课件或者挂图出示该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以“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启动教学,重点关注统计表中的文字信息(包括统
计表和对话中 的内容)。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
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选择与本节教学 有关的问题按顺序板书出来。如:“平均
每天要做多少只老鹰风筝才能按时完成任务”等。

1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2.学生自主探索“60÷2”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借助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发现6捆小 棒(每捆10根),平均分成2
份,每份30根,这种方法的作用是通过直观模型让学生明确算理; < br>方法二,根据数的组成和除法的意义分析“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
和算法,即“把 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就是30”。
方法三,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想乘算除,即“因为30×2=60,所以60÷2=30”。
教学时,要注意沟通三种方法的联系
三、全班交流,梳理总结。
交流时,可以让学 生说说各种算法的道理,提倡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明
确算理,掌握算法。
绿点问题:“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子风筝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1.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算法 。一是“把240看作24个十”;二是想乘算除:“6×
40=240,240÷6=40。” 2.组织学生交流是怎样算的。根据数的组成和除法的意义计算的要点是“把240
看作24个十”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借助小棒加以分析。

第二课时 总第 34 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进行整百 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方法,这节 课我们进行
一下练习,看哪些同学掌握的好。
二、练习
1、第5题
这是 有关口算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再交流口算的结果。同
时想象每种动物比赛的名次。
2、第8题
这是一个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并能利
用规律正确填写。做之前引导学生根据魔术箱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些找规律的题
目,与同伴进行交流。
3、第9题
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练习时,当学生
判断出再调两辆车不够的时候,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
设计多种方案,培养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11题
本题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了一个同学一周内练习踢毽 子的情况。练习时,先
让学生讨论题目的要求是什么,让学生明确要想比较哪一天的成绩最好,就是要< br>比较每天每分钟踢毽子的个数。
5、第12题
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学生做跳绳、分 跳绳的情景。练习时,要先引导学生
理解题意,弄清要求平均每班分多少根跳绳,必须先知道一共能做多 少根跳绳,
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总结: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进行总结。

第三课时 总第 35 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3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自主探究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明确笔算算理。
2.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
3.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课前复习,为新知铺垫。
80÷4= 90÷3= 60÷2= 240÷4
活动二: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谈话:上节课,我 们走进风筝加工厂,共同解决了师傅们能否完成任务的问
题,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工厂。(课件出示情境 图左半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
息?
1.解读信息
一组的工人师傅正在加工风筝,阿姨说:“我们3小时做了63只燕子风筝。”
2.提出问题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
(1)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燕子风筝?
(2)平均每人做了多少只燕子风筝?
(3)平均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只燕子风筝?
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 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
题:一组平均每小时做多少只燕子风筝?应该怎样计算呢?
3.列出算式
引导生列出算式,师板书:63÷3=
师:为什么用除法?

4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3小时做了63只燕子风筝,要求每小时做 多少只,就
要把63只风筝平均分成3份,所以要用除法。
4.自主猜想
师:想一想,63÷3等于多少呢?
活动三:动手操作,感知算理。
师:到底是不 是这样呢?我们动手分一下吧。如果把63只风筝带来太麻烦
了,怎么办呢?(引导生说出借助小棒。)
教师为每人准备63只小棒,引导学生按要求摆放在右图上面圈中,然后动
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后,找一名同学到前面展示分的过
程,纠错后课件再次呈现分的过程,将课本中小棒图动态完整呈现,分后在上面大圈中留下小棒虚线图。
(引导学生说清: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 份分
得2捆;把3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1根。
两次每份共分得21根。)
活动四:算法探究,学习竖式。
师:你能用数学的方法将刚才分小棒的过程表示出来。(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交流: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下面情况
方法(1)想乘算除法:因为21×3=63,所以63÷3=21。
方法(2)60÷3=20,3÷3=1,20+1=21。
方法(3)竖式1:一次除完
21
363
63


竖式2:



21

3

63
6


0

3
3
针对方法2,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图说说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针对方法3,竖式1评 价点落在“没有呈现两次分的过程”上;竖式2则让
学生对照课件中的小棒图分析每个数表示的含义,引 导学生经历竖式的形成过

5


程。
师:分小棒的时候,先 分6捆,再分3根;在竖式中就要先分6个十,再分
3个一。先分6个十,每份分得2个十,在十位上商 2,有这样的3份,2个十
乘3共分掉6个十,6减6得0,整捆正好分完;再分3个一,每份是1,在 个
位上商1,3乘1得3,3减3得0,单根正好分完。全部分完后,所以结果是21。
回顾整理竖式,第一次除表示了分6捆的过程,第二次除表示分3根的过程。

第四课时 总第 36 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2.再次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
并且会验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教学重点:
有余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和验算

教学过程:
第二个红点:“二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老鹰风筝” ?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放手让学生利用小棒自主探索算法。
3.全班交流:重点(1)让学生明确分完两捆后, 剩下的一捆加2根合起来
是12根,然后再把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目的是为下面竖式的形成提供直观模型。
4. 引导学生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借助分小棒的过程分析竖式各部分表示
的意思。
着重分析(2)“第一次商后余下的 1 怎么办”?
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来理解算理,学习计 算方法。这是重点、难点部分,可以
多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多摆多练,加深理解。

6


5.对于计算结果的检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用
商与除数相乘的方法验算。
第三个红点:“三组能做多少只蝴蝶风筝?还剩几根竹条”?
1.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并进行验算。
2.汇报交流。
交流重点:
(1)除法竖式最下面的“3”表示什么意思?
(2)为什么验算时要加上余数?了解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归纳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4.引导学生总结出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五课时 总第 37 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2自主练习
3题 学习了第二个红点之后进行,目的是考察学生十位试商的能力
7题 “去尾法”取近似值的题目, 要引导学生讨论:这是一道用有余数除
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最后的结果该如何取值?本题答案:50 ÷3=16(辆)……2
(个)答:最多能安装16辆三轮车。
9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题。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再独立选择相应的信
息解决问题。适时渗透单价、总价、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答后还可引导学生
分析数据,让学生交流发现了什么:在总价钱一定的时候,买的饼干价钱越贵,< br>购买的数量越少。
10题 提醒学生在辨别对错的同时,总结计算除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2题 巩固两个信息窗所学的知识。将得数大于20的涂上喜欢的颜色,增
加题目的趣味性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六课时 总第 38 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3
教学目标: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

7


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
教学过程
第一个红点:“燕子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 (延续上一情境图的内容进行创设):“风筝制作完就可以进行包装了,
我们走进包装车间看看”。这样 整个单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境串。
2. 通过多媒体或挂图出示该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以“从图中你
了解到哪些信息”启动教学,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后,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
有 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入新知的学习。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列式后,先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大小,想一想商是几位数,然后再计
算。
2 .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注意追问学生“1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了解学
生对算理的把握。
第二个红点问题:“老鹰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
1.学生尝试独立解决。
2.全 班交流。着重理解在竖式的形成过程中,百位商后“余下1个百和3个
十合并成13个十”,第一次商后 “余下一个十和8个一合并成18个一。”这是竖
式计算的重点,也是难点。
3.交流中要让 学生充分分析竖式各部分表示的意思,也可以以课件的形式展
示分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4.计算后,学生独立进行验算,交流时 让学生结合课件中的小棒图,分析
验算各部分算式 的意义,进一步明确验算的算理,归纳验算方法,了解除法各部
分之间的关系。
绿点问题:“孔雀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还剩多少只”。
1.学生尝试独立解决。
2.全班交流。交流中要让学生充分分析竖式各部分表示的意思,也可以以课
件的形式展示分的过程,让 学生结合几何直观分析算理,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8


3.计 算后,学生根据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独立进行验算,交流时,教师让
学生结合课件中的小棒图,分析验 算各部分算式的意义,进一步明确验算的算理,
归纳验算方法,了解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绿点下面的问题:
“想一想,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引导学生回顾本信息窗3个例题的计算过程。
2.总结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形成除法计算的基本技能。

第七课时 总第 39 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3自主练习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三位数除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这一单元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们进行一下练习,看同学们掌握的
怎么样。
二、练习
1、练习第1 3 4题,学生独立做。
2 第6题 让学生先 谈谈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明确,要知道哪种箱子能
正好装完,需要先计算选两种箱子各需要多少个箱子, 然后根据结果进行决策。
3 第七题 先算一算,然后通过观察上、下两个式子的特点,探究被除数、
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4 第九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了解有关鸵鸟和蜂鸟的知识,然后分析所求问

9


题与有关数据的关系,弄清数量关系后,独立解决。这道题目的是锻炼学生根据
问题选择有效 信息的能力。
第10题
这是一道乘、除法综合应用题。练习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提出
问题解答。
5、第11题,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我学会了吗?
分三个场景展示了牛奶厂 从采购、生产到运输牛奶的过程。图中蕴含丰富的
数学信息。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一情境中的数学信息 ,对自己学习的知识进行
自我检测。练习时,要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在小组或班内
交流。通过回顾与反思,总结学习本单元的收获与进步。
三、总结
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进行总结。

第八课时 总第 40 课时
教学内容:智慧广场

教材解读
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
本“智慧广场”中等量代换的思想是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在小学三年 级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想、实验、推理
等数学探索的过程。结合简单的问题和生 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
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通过本节学习,掌握 简单的代换方
法,体会等量代换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合作探索中,教材呈现了四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从▲+●=12入手,凭经验列举,直到找出符合▲=●+●+●条
件的答案。
第二种方法是从▲=●+●+●入手有序地一一列举,直到找出符合▲+●=12

10


条件的情况。第三种方法是把▲换成3个●来试一试,发现4个●等于1 2,从
而得出1个●等于3。
第四种方法与第三种方法道理相同,只是用符号来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
1.观察情境,提出问题
(1)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读懂题中的数学信息:一是▲+●=12,二是▲
=●+●+●。
(2)问题是:要求▲、●各表示几。
2.明白题意之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 br>(1)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及●代表的数字是几?在猜想的基础上放手让
学生独立思考,寻找正 确答案。这里要注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2)学生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验证自己的猜想。
探索部分可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先交流列举尝试的方法。
交流时,要做到 有层次,先交流无序列举,再交流有序列举,让学生经历从
无序到有序的思维过程。
评价时应充分肯定学生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对有序列举的学生予以
充分的肯定。 第二个环节,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引导:能把▲换成●来试
试吗?(如果前面没有或 只有少数学生发现等量代换的方法,这里可以二次放手
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且提供可操作的学具或引导画 图,使学生可以比较容易想到
利用▲和●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行替换,从而解决问题。)
在第二次交流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
一、找到“代换”的关键是什么?
即:首先要从信息中找到▲和●的关系,再利用▲和●的关系进行等量代换。
二、代换后有什么好处?即:两个未知数变成一个未知数,解决问题的方法
简单而巧妙。

第九课时 总第 41 课时
单元测试

11


第九课时 总第 41 课时
单元讲评

12


第五单元 风筝厂见闻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单元名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时安排:10课时
1、信息窗1-------2课时
2、信息窗2-------3课时
3、信息窗3-------2课时
4、智慧广场------1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 33 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采用与学生对话的方式,询问学生春天是否 放过风筝,引发学生对风
筝制作这一事件的关注。利用课件或者挂图出示该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以“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启动教学,重点关注统计表中的文字信息(包括统
计表和对话中 的内容)。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
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选择与本节教学 有关的问题按顺序板书出来。如:“平均
每天要做多少只老鹰风筝才能按时完成任务”等。

1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2.学生自主探索“60÷2”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借助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发现6捆小 棒(每捆10根),平均分成2
份,每份30根,这种方法的作用是通过直观模型让学生明确算理; < br>方法二,根据数的组成和除法的意义分析“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
和算法,即“把 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就是30”。
方法三,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想乘算除,即“因为30×2=60,所以60÷2=30”。
教学时,要注意沟通三种方法的联系
三、全班交流,梳理总结。
交流时,可以让学 生说说各种算法的道理,提倡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明
确算理,掌握算法。
绿点问题:“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子风筝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1.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算法 。一是“把240看作24个十”;二是想乘算除:“6×
40=240,240÷6=40。” 2.组织学生交流是怎样算的。根据数的组成和除法的意义计算的要点是“把240
看作24个十”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借助小棒加以分析。

第二课时 总第 34 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进行整百 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方法,这节 课我们进行
一下练习,看哪些同学掌握的好。
二、练习
1、第5题
这是 有关口算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再交流口算的结果。同
时想象每种动物比赛的名次。
2、第8题
这是一个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并能利
用规律正确填写。做之前引导学生根据魔术箱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些找规律的题
目,与同伴进行交流。
3、第9题
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练习时,当学生
判断出再调两辆车不够的时候,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
设计多种方案,培养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11题
本题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了一个同学一周内练习踢毽 子的情况。练习时,先
让学生讨论题目的要求是什么,让学生明确要想比较哪一天的成绩最好,就是要< br>比较每天每分钟踢毽子的个数。
5、第12题
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学生做跳绳、分 跳绳的情景。练习时,要先引导学生
理解题意,弄清要求平均每班分多少根跳绳,必须先知道一共能做多 少根跳绳,
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总结: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进行总结。

第三课时 总第 35 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3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自主探究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明确笔算算理。
2.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
3.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课前复习,为新知铺垫。
80÷4= 90÷3= 60÷2= 240÷4
活动二: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谈话:上节课,我 们走进风筝加工厂,共同解决了师傅们能否完成任务的问
题,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工厂。(课件出示情境 图左半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
息?
1.解读信息
一组的工人师傅正在加工风筝,阿姨说:“我们3小时做了63只燕子风筝。”
2.提出问题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
(1)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燕子风筝?
(2)平均每人做了多少只燕子风筝?
(3)平均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只燕子风筝?
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 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
题:一组平均每小时做多少只燕子风筝?应该怎样计算呢?
3.列出算式
引导生列出算式,师板书:63÷3=
师:为什么用除法?

4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3小时做了63只燕子风筝,要求每小时做 多少只,就
要把63只风筝平均分成3份,所以要用除法。
4.自主猜想
师:想一想,63÷3等于多少呢?
活动三:动手操作,感知算理。
师:到底是不 是这样呢?我们动手分一下吧。如果把63只风筝带来太麻烦
了,怎么办呢?(引导生说出借助小棒。)
教师为每人准备63只小棒,引导学生按要求摆放在右图上面圈中,然后动
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后,找一名同学到前面展示分的过
程,纠错后课件再次呈现分的过程,将课本中小棒图动态完整呈现,分后在上面大圈中留下小棒虚线图。
(引导学生说清: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 份分
得2捆;把3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1根。
两次每份共分得21根。)
活动四:算法探究,学习竖式。
师:你能用数学的方法将刚才分小棒的过程表示出来。(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交流: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下面情况
方法(1)想乘算除法:因为21×3=63,所以63÷3=21。
方法(2)60÷3=20,3÷3=1,20+1=21。
方法(3)竖式1:一次除完
21
363
63


竖式2:



21

3

63
6


0

3
3
针对方法2,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图说说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针对方法3,竖式1评 价点落在“没有呈现两次分的过程”上;竖式2则让
学生对照课件中的小棒图分析每个数表示的含义,引 导学生经历竖式的形成过

5


程。
师:分小棒的时候,先 分6捆,再分3根;在竖式中就要先分6个十,再分
3个一。先分6个十,每份分得2个十,在十位上商 2,有这样的3份,2个十
乘3共分掉6个十,6减6得0,整捆正好分完;再分3个一,每份是1,在 个
位上商1,3乘1得3,3减3得0,单根正好分完。全部分完后,所以结果是21。
回顾整理竖式,第一次除表示了分6捆的过程,第二次除表示分3根的过程。

第四课时 总第 36 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2.再次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
并且会验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教学重点:
有余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和验算

教学过程:
第二个红点:“二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老鹰风筝” ?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放手让学生利用小棒自主探索算法。
3.全班交流:重点(1)让学生明确分完两捆后, 剩下的一捆加2根合起来
是12根,然后再把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目的是为下面竖式的形成提供直观模型。
4. 引导学生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借助分小棒的过程分析竖式各部分表示
的意思。
着重分析(2)“第一次商后余下的 1 怎么办”?
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来理解算理,学习计 算方法。这是重点、难点部分,可以
多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多摆多练,加深理解。

6


5.对于计算结果的检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用
商与除数相乘的方法验算。
第三个红点:“三组能做多少只蝴蝶风筝?还剩几根竹条”?
1.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并进行验算。
2.汇报交流。
交流重点:
(1)除法竖式最下面的“3”表示什么意思?
(2)为什么验算时要加上余数?了解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归纳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4.引导学生总结出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五课时 总第 37 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2自主练习
3题 学习了第二个红点之后进行,目的是考察学生十位试商的能力
7题 “去尾法”取近似值的题目, 要引导学生讨论:这是一道用有余数除
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最后的结果该如何取值?本题答案:50 ÷3=16(辆)……2
(个)答:最多能安装16辆三轮车。
9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题。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再独立选择相应的信
息解决问题。适时渗透单价、总价、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答后还可引导学生
分析数据,让学生交流发现了什么:在总价钱一定的时候,买的饼干价钱越贵,< br>购买的数量越少。
10题 提醒学生在辨别对错的同时,总结计算除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2题 巩固两个信息窗所学的知识。将得数大于20的涂上喜欢的颜色,增
加题目的趣味性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六课时 总第 38 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3
教学目标: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

7


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
教学过程
第一个红点:“燕子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 (延续上一情境图的内容进行创设):“风筝制作完就可以进行包装了,
我们走进包装车间看看”。这样 整个单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境串。
2. 通过多媒体或挂图出示该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以“从图中你
了解到哪些信息”启动教学,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后,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
有 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入新知的学习。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列式后,先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大小,想一想商是几位数,然后再计
算。
2 .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注意追问学生“1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了解学
生对算理的把握。
第二个红点问题:“老鹰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
1.学生尝试独立解决。
2.全 班交流。着重理解在竖式的形成过程中,百位商后“余下1个百和3个
十合并成13个十”,第一次商后 “余下一个十和8个一合并成18个一。”这是竖
式计算的重点,也是难点。
3.交流中要让 学生充分分析竖式各部分表示的意思,也可以以课件的形式展
示分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4.计算后,学生独立进行验算,交流时 让学生结合课件中的小棒图,分析
验算各部分算式 的意义,进一步明确验算的算理,归纳验算方法,了解除法各部
分之间的关系。
绿点问题:“孔雀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还剩多少只”。
1.学生尝试独立解决。
2.全班交流。交流中要让学生充分分析竖式各部分表示的意思,也可以以课
件的形式展示分的过程,让 学生结合几何直观分析算理,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8


3.计 算后,学生根据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独立进行验算,交流时,教师让
学生结合课件中的小棒图,分析验 算各部分算式的意义,进一步明确验算的算理,
归纳验算方法,了解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绿点下面的问题:
“想一想,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引导学生回顾本信息窗3个例题的计算过程。
2.总结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形成除法计算的基本技能。

第七课时 总第 39 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3自主练习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三位数除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这一单元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们进行一下练习,看同学们掌握的
怎么样。
二、练习
1、练习第1 3 4题,学生独立做。
2 第6题 让学生先 谈谈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明确,要知道哪种箱子能
正好装完,需要先计算选两种箱子各需要多少个箱子, 然后根据结果进行决策。
3 第七题 先算一算,然后通过观察上、下两个式子的特点,探究被除数、
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4 第九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了解有关鸵鸟和蜂鸟的知识,然后分析所求问

9


题与有关数据的关系,弄清数量关系后,独立解决。这道题目的是锻炼学生根据
问题选择有效 信息的能力。
第10题
这是一道乘、除法综合应用题。练习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提出
问题解答。
5、第11题,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我学会了吗?
分三个场景展示了牛奶厂 从采购、生产到运输牛奶的过程。图中蕴含丰富的
数学信息。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一情境中的数学信息 ,对自己学习的知识进行
自我检测。练习时,要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在小组或班内
交流。通过回顾与反思,总结学习本单元的收获与进步。
三、总结
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进行总结。

第八课时 总第 40 课时
教学内容:智慧广场

教材解读
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
本“智慧广场”中等量代换的思想是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在小学三年 级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想、实验、推理
等数学探索的过程。结合简单的问题和生 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
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通过本节学习,掌握 简单的代换方
法,体会等量代换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合作探索中,教材呈现了四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从▲+●=12入手,凭经验列举,直到找出符合▲=●+●+●条
件的答案。
第二种方法是从▲=●+●+●入手有序地一一列举,直到找出符合▲+●=12

10


条件的情况。第三种方法是把▲换成3个●来试一试,发现4个●等于1 2,从
而得出1个●等于3。
第四种方法与第三种方法道理相同,只是用符号来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
1.观察情境,提出问题
(1)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读懂题中的数学信息:一是▲+●=12,二是▲
=●+●+●。
(2)问题是:要求▲、●各表示几。
2.明白题意之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 br>(1)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及●代表的数字是几?在猜想的基础上放手让
学生独立思考,寻找正 确答案。这里要注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2)学生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验证自己的猜想。
探索部分可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先交流列举尝试的方法。
交流时,要做到 有层次,先交流无序列举,再交流有序列举,让学生经历从
无序到有序的思维过程。
评价时应充分肯定学生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对有序列举的学生予以
充分的肯定。 第二个环节,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引导:能把▲换成●来试
试吗?(如果前面没有或 只有少数学生发现等量代换的方法,这里可以二次放手
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且提供可操作的学具或引导画 图,使学生可以比较容易想到
利用▲和●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行替换,从而解决问题。)
在第二次交流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
一、找到“代换”的关键是什么?
即:首先要从信息中找到▲和●的关系,再利用▲和●的关系进行等量代换。
二、代换后有什么好处?即:两个未知数变成一个未知数,解决问题的方法
简单而巧妙。

第九课时 总第 41 课时
单元测试

11


第九课时 总第 41 课时
单元讲评

12

冬至作文-五年级数学题


少年维特之烦恼-赵端


伊斯兰教圣地-喜报范文


英语日常交际用语-石家庄邮电


沈阳军区-新乡学院分数线


天都峰的资料-商学院课程


成长的作文-幸福家庭创建


河南城建-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