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离别时-石家庄17中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第63、64页例1及相关的练习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笔算多位数
乘一位
数的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又是“两
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
法和乘法估算”的继续学习。 教材在编排时注意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观
察、分析、比较,从而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的算理和计算方法。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
的算理打基础,也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
运算的学习作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
全册的一个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
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
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们
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
设计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习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
三、学习目标的确立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
造一种和谐愉
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依据新课
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
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
因数的十位对齐。
3、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用竖式计算比口算更方便,从而让他们感受
到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算理。
四、说学法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地
应用。同时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
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
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通
过估算和计算,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
身边。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
应用数学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只有将计算教学置
于现实问题情境
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问题融于一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学习计算方法
,
才能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并且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设计了自主
探
索、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
方法,给学生创
设了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逐步的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
而轻松地获得新知识。 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指导者和参
与者。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
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
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
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
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
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
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
又说于口。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
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
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
重点,突破
难点。
五、教学流程预设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
提,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关键
还在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
能把实践还给学生,让学生
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这
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所以我
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3分钟)
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17×5
这是上册我们学习的一位数乘多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
法
的笔算。(板书:笔算乘法)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的
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二、以标导学解读探究(15分钟)
1、自学例1。
自学提示:
(1)自学例1后说一说图中展示的内容是什么?怎么列式?
(2)观察乘法竖式:
①先用谁乘谁,怎么乘?说出计算顺序。
②再用谁乘谁,怎么乘?说出计算顺序,怎么照位?
2、自学反馈:指名让学生说老师边板书。
2 4
×1 2
————————
4 8__24×2
24 __24×10
________
28 8
24×12中的12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求出这两部分的得数?
得出这样便于口算的道理,也为帮助学生探索“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埋下
了伏笔
。与此同时也允许学生把12用他们认为更便于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另一种是直接
用竖式计算。竖式的
摆法学生肯定没问题,对于第一步如何计算也难不倒学生,关键是第二
步、第三步,通过学生自己探索算
法,让学生弄清第二步、第三步为什么这样写?根据学生
的汇报,强调书写格式并板书,用个位上的2去
乘24,乘得的积是表示48个一,积的末尾
要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上的1去乘24,乘得的积表示24
个十,乘得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
(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这
样利用迁移原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认识和理解,不但突出了
教学重点,而且突破了
教学难点。)
3、教师点拨:
笔算乘法时:(1)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
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
每一位上的数,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
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得数末位和
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5分钟)
1、完成63页的做一做。
同桌互相检查。
口答:
A、计算23×13时,先算( )个23,再算( )个23,最后算( )
B、计算41×21时,先算( )×( ),再算( )×( ),最后算( )
2、拓展练习
书柜 桌子 椅子
44元 43元 12元
(1)买12个书柜要多少钱?(2)买21张桌子要多少钱?
(3)买14把椅子要多少钱?
四、梳理知识 总结反思(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谁能说一说计算过程。
五、课堂检测(7分钟)
1、笔算下列各题。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过来)
3 4
2 3 2 2 4 2
x 1 2
x 2 1 x 2 1 x 2 1
————
———— ———— ————
6 8 4 3
2 2 4 2
3 4 6 2
4 4 8 4
———— ———— ———— ————
10 2 6 6 3 4 8 2
8 8 2
3、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
钱?
思考题:(6分钟)
1、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的2看做5
结果比第一个因
数多出11,这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
2、海龟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
00克,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你知道
它刚出生时有多少克吗?
六、教学建议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
2、重视对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的严密性、逻辑性的引导。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第63、64页例1及相关的练习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笔算多位数
乘一位
数的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又是“两
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
法和乘法估算”的继续学习。 教材在编排时注意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观
察、分析、比较,从而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的算理和计算方法。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
的算理打基础,也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
运算的学习作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
全册的一个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
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
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们
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
设计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习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
三、学习目标的确立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
造一种和谐愉
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依据新课
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
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
因数的十位对齐。
3、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用竖式计算比口算更方便,从而让他们感受
到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算理。
四、说学法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地
应用。同时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
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
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通
过估算和计算,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
身边。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
应用数学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只有将计算教学置
于现实问题情境
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问题融于一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学习计算方法
,
才能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并且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设计了自主
探
索、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
方法,给学生创
设了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逐步的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
而轻松地获得新知识。 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指导者和参
与者。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
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
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
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
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
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
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
又说于口。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
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
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
重点,突破
难点。
五、教学流程预设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
提,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关键
还在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
能把实践还给学生,让学生
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这
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所以我
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3分钟)
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17×5
这是上册我们学习的一位数乘多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
法
的笔算。(板书:笔算乘法)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的
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二、以标导学解读探究(15分钟)
1、自学例1。
自学提示:
(1)自学例1后说一说图中展示的内容是什么?怎么列式?
(2)观察乘法竖式:
①先用谁乘谁,怎么乘?说出计算顺序。
②再用谁乘谁,怎么乘?说出计算顺序,怎么照位?
2、自学反馈:指名让学生说老师边板书。
2 4
×1 2
————————
4 8__24×2
24 __24×10
________
28 8
24×12中的12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求出这两部分的得数?
得出这样便于口算的道理,也为帮助学生探索“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埋下
了伏笔
。与此同时也允许学生把12用他们认为更便于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另一种是直接
用竖式计算。竖式的
摆法学生肯定没问题,对于第一步如何计算也难不倒学生,关键是第二
步、第三步,通过学生自己探索算
法,让学生弄清第二步、第三步为什么这样写?根据学生
的汇报,强调书写格式并板书,用个位上的2去
乘24,乘得的积是表示48个一,积的末尾
要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上的1去乘24,乘得的积表示24
个十,乘得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
(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这
样利用迁移原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认识和理解,不但突出了
教学重点,而且突破了
教学难点。)
3、教师点拨:
笔算乘法时:(1)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
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
每一位上的数,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
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得数末位和
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5分钟)
1、完成63页的做一做。
同桌互相检查。
口答:
A、计算23×13时,先算( )个23,再算( )个23,最后算( )
B、计算41×21时,先算( )×( ),再算( )×( ),最后算( )
2、拓展练习
书柜 桌子 椅子
44元 43元 12元
(1)买12个书柜要多少钱?(2)买21张桌子要多少钱?
(3)买14把椅子要多少钱?
四、梳理知识 总结反思(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谁能说一说计算过程。
五、课堂检测(7分钟)
1、笔算下列各题。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过来)
3 4
2 3 2 2 4 2
x 1 2
x 2 1 x 2 1 x 2 1
————
———— ———— ————
6 8 4 3
2 2 4 2
3 4 6 2
4 4 8 4
———— ———— ———— ————
10 2 6 6 3 4 8 2
8 8 2
3、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
钱?
思考题:(6分钟)
1、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的2看做5
结果比第一个因
数多出11,这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
2、海龟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
00克,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你知道
它刚出生时有多少克吗?
六、教学建议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
2、重视对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的严密性、逻辑性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