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17年高考作文-普法宣传日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年、月、日
第1课时 看日历
第2课时 一天的时间
第3课时 时间表
第七单元 年、月、日
第1课时 看日历
教学内容:教材P67~68。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
小月、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
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
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认识。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在你们的
记忆中有哪些美好的
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呢?(学生自由汇报)
师: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都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
(年、月、日)
师:关于年、月、日,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日历中的秘密吧!
(板书课题:看日历)
设计意图:以特殊的日子为切入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br>打开学生的思维,同时为下面的新知教学做好铺垫。
二、亲自实践,探究新知
1、观察教材附页1,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谈一谈你的发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4年的年历,和同桌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
么。
学生独立观察,与同桌交流后汇报。
师:请同学们在表格中记录下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
学生参照教材附页1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的
数据,以保证自己所填
数据的准确性。
同桌交流、核对,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观察记录表中各月份的天数,说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预设
生1:一年12个月的天数有所不同。
生2:1,3,5,7,8,10,12月每个月有3
1天;4,6,9,11月每
个月有30天。
生3:2月的天数很特殊,2013年、201
4年、2015年的2月有28天,
2016年的2月有29天。
……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31天:1,3,5,7,8,10,12月
30天:4,6,9,11月
2013年、2014年、2015年的2月有28天,2016年的2月有29天。
师总结
: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
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数和别
的月份都不一样,所以2月既
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师: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记住各月份的天数。
学生汇报记忆方法。
(如果学生说出
了书中的两种记忆方法,老师可以引导全班学生一起
尝试记忆;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来,教师可利用课件出
示)
(课件出示)“左拳记忆法”。
请你伸出左手,握拳,拳头背向上,从右向左,从1月
数到7月,再
从左向右,从8月数到12月。凡是数到凸的地方的那个月就是大月,
有31天;
凡是数到凹的地方,除了2月,其他都是小月。
师:请大家边看边实践。
(课件重复演示,学生实践)
(课件出示)“口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1
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思考、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
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老
师的简单小结,在学生发现的基
础上介绍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梳理。
2、进一步认识平年、闰年,学习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1)观察教材附页2,把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你发现了什么?
师:请同学们将教材附页2中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教
材6
8页的表格中,完成后,请同桌间互相核对一下你们填写的数据。
指名汇报。
师:请同学们
认真观察表格中各年2月的天数,说一说:你发现了什
么?2月的天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预设
生1:2月份有29天的年份是2012年、2016年,其他年份的2月份
都有28天。
生2:我知道了2012年和2016年都是闰年,其他年份都是平年。
……
(2)课件出示教材68页第二个表格,指导学生涂色谈发现。
师:把表格中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生2:我发现了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
(3)组织探究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不同的原因。
师:平年的2月份有28天,闰年的2月份有29天。为什么2月份的
天数这么特殊呢? (课件演示并讲解: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一年实际上有365天5
小时48分46秒,一年以3
65天计算叫做平年。平年每年少算了大约
6小时,四年就少算了大约24小时,也就少算了大约1天,
因此每
四年就要增加一天,这一天就加在了2月份,也就出现了闰年,所以
每四年中有一年是闰
年)
3.介绍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1)仔细观察教材附页2中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
①根据2月份的天数说出2009~2016年中哪几年是闰年。(2012年,
2016年)
②观察发现,小组讨论得出:每四年里有1个闰年。
③组织学生用年份除以4,看看结果有什么不同。
(有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有的年份除以4有余数)
(2)小结:我们把2月份有28天的
那一年叫平年,把2月份有29天
的那一年叫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强调: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设计意图:与传统教学的直接传授
相比,利用多媒体教学更注重了学
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思考、发现知<
br>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
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从而体现
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年有多少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3)9月1日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
(4)6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2.算一算。
今年的1月,2月,3月共多少天?
3. 填一填。
(1)2012年是( )年,( )年后,即( )年又是( )年。
(2)今年是( )年,上一个闰年是( )年,下一个闰年是( )
年。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到了许多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回
去
后希望同学们能向家人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今后的学习、
生活中,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
五、作业
第2课时 一天的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P70。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计时
法,
能够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
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
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
时间。
2.在借助直观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
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24时计时法在学习生活中
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
转换。
教学难点: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现在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时间,大
家不用说,用动
作告诉老师你在做什么,看谁表演得好。
(1)老师先说一个时刻(中午12时),用动作(睡觉)示范一下。
(2)老师报出下列时刻:凌晨3时、早晨6时、上午11时30分、下
午4时、晚上9时。
(学生做各种动作)
师:刚才我们说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时刻的方法,叫作普通记时法。<
br>同学们在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时,一定要用上午、中午、下午、晚
上、凌晨等限制词。今天我们
学习一种新的记时法——24时记时法。
用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板书课题)
设计
意图:通过游戏,唤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知道时间与自己的生
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观察情境图,交流所得。
(1)(课件出示教材70页情境图)说说你从这两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
息。
学生汇报:
生1:第一幅图的1时淘气在睡觉。
生2:第二幅图的1时淘气在上课。
(2)小组讨论这两个“1时”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师巡视。
(3)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虽然钟面上显示的都是1时,但表示的却<
br>不是一个时刻。第一幅图是夜晚的1时,也就是凌晨1时;第二幅图
是白天的1时,也就是下午1
时。
2.介绍24时记时法。
提问:你知道下午1时还可以怎样表示吗?
(1)学生自由交流表示方法。
(2)教师小结:一天有24时,下午1时还可以表示为13时。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识24时记时法
提问:(1)回想一天里钟面上的时针转了几圈?
(2)时针走的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的?
(3)时针走的第二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的?
学生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
师: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是一天中的后
12个小时,可以接着用
12时,13时,14时直到24时来表示。(课件出示教材70页的钟面展开图)
师总结:我们用0时、1时、2时直到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通常
叫作24时记时法。
三、探究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转化方法
1.把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转换成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
(1)提问:夜里11时、下午3时用24时记时法应该如何表示?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24时记时法中的数没有重复
,所以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
时刻时不要说上午、下午等限制词。
(2)提问:中午12时以前和下午1时以后转换的方法一样吗?
师总结:中午12时以前,
上午几时就是24时记时法的几时;中午
12时以后的时刻,需要加上12时才能转换成用24时记时法
表示的
时刻。
2.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转换成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
提问:(1)24时记时法中的8:00用普通记时法怎么表示?
学生交流后得出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加上“早晨”或“上午”等限
制词就可以的结论。
(2)14:00、17:30用普通记时法怎么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12时以后的时刻要减去12时,然后在前面加上“下午”
或“晚上”等限制词。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使学生经历认识24时记时法
的过程,加深对两种记时法
互相转化的认识。
四、探究并掌握推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出示教材70页邮筒情境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从取信时间的图表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要
解决的问题?(生独立思考,与
同桌交流后个别汇报)
预设
生1:我先将两个时刻都转换成普通记时法的形式,然后借助钟面数
出来的是4时30分。
生2:我直接用24时记时法数出来,是4时30分。
生3:我是这样想的,第二次取信时间
是14时,第三次取信时间是
18时30分,18时30分-14时=4时30分。
总结方法: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就可以求出经过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钟面直观演
示,使学生知道了从14时到18时30分
经历了4时30分,使学生掌握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经历
由直观
到抽象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P71第1题。
2.完成教材P71第2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第3课时 时间表
教学内容:教材P72。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
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
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
好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
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
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
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预设
生:8时的时候北京的小兰在教室里认真地上课,而乌鲁木齐的古丽
才刚刚起床
,正在穿衣服呢。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两地的日出时间有差别,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要晚大约2
时。
2.揭示课
题:同学们知道的知识可真多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
究一下这两个地方上课时间表的有关问题。(板
书课题:时间表)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中两个小朋友作息时间的不同,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二、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看一看,说一说。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第一幅主题图和下面的两个时间表,说一说
你
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交流所得,学生汇报。
预设
生1:我发现了两所学校每天上午都有四节课。
生2:我发现了从上午第一节课到午休结束,
新疆民族小学每节课的
上课与下课的时刻都比北京启明小学推迟2时。
生3:我发现了两所学校每节课都是40分,午休时间都是1时25分。
生4:上午11时35分小兰开始午休,古丽却刚刚做完眼保健操。
……
2.根据时间表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上午第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
看到
的可能分别是哪个时刻?(出示教材72页三个钟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个别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需要分别在两个时间表上找到上午第二节课的上课和下课时间。
②分析这段时间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特征。
③利用排除法把时针和分针不具备上述位置特征的钟面去掉,保留下
来的钟面就是所求。
(4)汇报答案。
第一幅图是小兰所看到的钟面;第三幅图是古丽所看到的钟面。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时间表。
(1)出示小兰和古丽的对话内容。
小兰:下午从13:00开始上两节课,第五节课后是1时的大课间,
然后上第六节课。
古丽:我们下午从15:00开始先上两节课,然后是1时的课外活动。
(2)组织学生认真读对话内容,理解意思后独立补充时间表。
(3)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思考和推算的过程?
预设
生1:北京启明小学第五节课
上课的时刻是13:00,经过40分就到
了下课时刻13:40。第五节课下课后,大课间就开始了,
所以大课
间开始的时刻也是13:40,经过1时,大课间结束了,此时是14:
40。 大课间结束的时刻也是第六节课开始上课的时刻,即14:40,经过
40分第六节课下课了,此时
是15:20。
生2:新疆民族小学第五节课上课的时刻是15:00,下课时刻是15:
4
0。第六节课上课的时刻是15:50,下课时刻是16:30。课外活动
开始的时刻是16:30,结
束时刻是17:30。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自主探究感知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在补充时间表的过程中,让学生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鼓励学生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
题,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三、巩固练习
1.制作自己周一到周五的作息时间表。
2.集体评议谁的作息时间表安排得最科学、合理。
四、课堂小结
我们在生活中也
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并且严
格遵守作息时间安排,按时上学、放学,养成惜时守
信的好习惯。
五、作业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年、月、日
第1课时 看日历
第2课时 一天的时间
第3课时 时间表
第七单元 年、月、日
第1课时 看日历
教学内容:教材P67~68。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
小月、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
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
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认识。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在你们的
记忆中有哪些美好的
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呢?(学生自由汇报)
师: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都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
(年、月、日)
师:关于年、月、日,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日历中的秘密吧!
(板书课题:看日历)
设计意图:以特殊的日子为切入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br>打开学生的思维,同时为下面的新知教学做好铺垫。
二、亲自实践,探究新知
1、观察教材附页1,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谈一谈你的发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4年的年历,和同桌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
么。
学生独立观察,与同桌交流后汇报。
师:请同学们在表格中记录下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
学生参照教材附页1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的
数据,以保证自己所填
数据的准确性。
同桌交流、核对,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观察记录表中各月份的天数,说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预设
生1:一年12个月的天数有所不同。
生2:1,3,5,7,8,10,12月每个月有3
1天;4,6,9,11月每
个月有30天。
生3:2月的天数很特殊,2013年、201
4年、2015年的2月有28天,
2016年的2月有29天。
……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31天:1,3,5,7,8,10,12月
30天:4,6,9,11月
2013年、2014年、2015年的2月有28天,2016年的2月有29天。
师总结
: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
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数和别
的月份都不一样,所以2月既
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师: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记住各月份的天数。
学生汇报记忆方法。
(如果学生说出
了书中的两种记忆方法,老师可以引导全班学生一起
尝试记忆;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来,教师可利用课件出
示)
(课件出示)“左拳记忆法”。
请你伸出左手,握拳,拳头背向上,从右向左,从1月
数到7月,再
从左向右,从8月数到12月。凡是数到凸的地方的那个月就是大月,
有31天;
凡是数到凹的地方,除了2月,其他都是小月。
师:请大家边看边实践。
(课件重复演示,学生实践)
(课件出示)“口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1
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思考、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
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老
师的简单小结,在学生发现的基
础上介绍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梳理。
2、进一步认识平年、闰年,学习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1)观察教材附页2,把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你发现了什么?
师:请同学们将教材附页2中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教
材6
8页的表格中,完成后,请同桌间互相核对一下你们填写的数据。
指名汇报。
师:请同学们
认真观察表格中各年2月的天数,说一说:你发现了什
么?2月的天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预设
生1:2月份有29天的年份是2012年、2016年,其他年份的2月份
都有28天。
生2:我知道了2012年和2016年都是闰年,其他年份都是平年。
……
(2)课件出示教材68页第二个表格,指导学生涂色谈发现。
师:把表格中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生2:我发现了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
(3)组织探究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不同的原因。
师:平年的2月份有28天,闰年的2月份有29天。为什么2月份的
天数这么特殊呢? (课件演示并讲解: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一年实际上有365天5
小时48分46秒,一年以3
65天计算叫做平年。平年每年少算了大约
6小时,四年就少算了大约24小时,也就少算了大约1天,
因此每
四年就要增加一天,这一天就加在了2月份,也就出现了闰年,所以
每四年中有一年是闰
年)
3.介绍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1)仔细观察教材附页2中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
①根据2月份的天数说出2009~2016年中哪几年是闰年。(2012年,
2016年)
②观察发现,小组讨论得出:每四年里有1个闰年。
③组织学生用年份除以4,看看结果有什么不同。
(有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有的年份除以4有余数)
(2)小结:我们把2月份有28天的
那一年叫平年,把2月份有29天
的那一年叫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强调: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设计意图:与传统教学的直接传授
相比,利用多媒体教学更注重了学
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思考、发现知<
br>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
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从而体现
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年有多少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3)9月1日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
(4)6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2.算一算。
今年的1月,2月,3月共多少天?
3. 填一填。
(1)2012年是( )年,( )年后,即( )年又是( )年。
(2)今年是( )年,上一个闰年是( )年,下一个闰年是( )
年。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到了许多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回
去
后希望同学们能向家人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今后的学习、
生活中,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
五、作业
第2课时 一天的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P70。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计时
法,
能够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
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
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
时间。
2.在借助直观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
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24时计时法在学习生活中
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
转换。
教学难点: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现在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时间,大
家不用说,用动
作告诉老师你在做什么,看谁表演得好。
(1)老师先说一个时刻(中午12时),用动作(睡觉)示范一下。
(2)老师报出下列时刻:凌晨3时、早晨6时、上午11时30分、下
午4时、晚上9时。
(学生做各种动作)
师:刚才我们说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时刻的方法,叫作普通记时法。<
br>同学们在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时,一定要用上午、中午、下午、晚
上、凌晨等限制词。今天我们
学习一种新的记时法——24时记时法。
用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板书课题)
设计
意图:通过游戏,唤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知道时间与自己的生
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观察情境图,交流所得。
(1)(课件出示教材70页情境图)说说你从这两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
息。
学生汇报:
生1:第一幅图的1时淘气在睡觉。
生2:第二幅图的1时淘气在上课。
(2)小组讨论这两个“1时”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师巡视。
(3)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虽然钟面上显示的都是1时,但表示的却<
br>不是一个时刻。第一幅图是夜晚的1时,也就是凌晨1时;第二幅图
是白天的1时,也就是下午1
时。
2.介绍24时记时法。
提问:你知道下午1时还可以怎样表示吗?
(1)学生自由交流表示方法。
(2)教师小结:一天有24时,下午1时还可以表示为13时。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识24时记时法
提问:(1)回想一天里钟面上的时针转了几圈?
(2)时针走的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的?
(3)时针走的第二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的?
学生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
师: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是一天中的后
12个小时,可以接着用
12时,13时,14时直到24时来表示。(课件出示教材70页的钟面展开图)
师总结:我们用0时、1时、2时直到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通常
叫作24时记时法。
三、探究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转化方法
1.把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转换成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
(1)提问:夜里11时、下午3时用24时记时法应该如何表示?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24时记时法中的数没有重复
,所以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
时刻时不要说上午、下午等限制词。
(2)提问:中午12时以前和下午1时以后转换的方法一样吗?
师总结:中午12时以前,
上午几时就是24时记时法的几时;中午
12时以后的时刻,需要加上12时才能转换成用24时记时法
表示的
时刻。
2.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转换成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
提问:(1)24时记时法中的8:00用普通记时法怎么表示?
学生交流后得出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加上“早晨”或“上午”等限
制词就可以的结论。
(2)14:00、17:30用普通记时法怎么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12时以后的时刻要减去12时,然后在前面加上“下午”
或“晚上”等限制词。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使学生经历认识24时记时法
的过程,加深对两种记时法
互相转化的认识。
四、探究并掌握推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出示教材70页邮筒情境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从取信时间的图表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要
解决的问题?(生独立思考,与
同桌交流后个别汇报)
预设
生1:我先将两个时刻都转换成普通记时法的形式,然后借助钟面数
出来的是4时30分。
生2:我直接用24时记时法数出来,是4时30分。
生3:我是这样想的,第二次取信时间
是14时,第三次取信时间是
18时30分,18时30分-14时=4时30分。
总结方法: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就可以求出经过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钟面直观演
示,使学生知道了从14时到18时30分
经历了4时30分,使学生掌握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经历
由直观
到抽象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P71第1题。
2.完成教材P71第2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第3课时 时间表
教学内容:教材P72。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
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
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
好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
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
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
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预设
生:8时的时候北京的小兰在教室里认真地上课,而乌鲁木齐的古丽
才刚刚起床
,正在穿衣服呢。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两地的日出时间有差别,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要晚大约2
时。
2.揭示课
题:同学们知道的知识可真多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
究一下这两个地方上课时间表的有关问题。(板
书课题:时间表)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中两个小朋友作息时间的不同,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二、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看一看,说一说。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第一幅主题图和下面的两个时间表,说一说
你
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交流所得,学生汇报。
预设
生1:我发现了两所学校每天上午都有四节课。
生2:我发现了从上午第一节课到午休结束,
新疆民族小学每节课的
上课与下课的时刻都比北京启明小学推迟2时。
生3:我发现了两所学校每节课都是40分,午休时间都是1时25分。
生4:上午11时35分小兰开始午休,古丽却刚刚做完眼保健操。
……
2.根据时间表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上午第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
看到
的可能分别是哪个时刻?(出示教材72页三个钟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个别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需要分别在两个时间表上找到上午第二节课的上课和下课时间。
②分析这段时间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特征。
③利用排除法把时针和分针不具备上述位置特征的钟面去掉,保留下
来的钟面就是所求。
(4)汇报答案。
第一幅图是小兰所看到的钟面;第三幅图是古丽所看到的钟面。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时间表。
(1)出示小兰和古丽的对话内容。
小兰:下午从13:00开始上两节课,第五节课后是1时的大课间,
然后上第六节课。
古丽:我们下午从15:00开始先上两节课,然后是1时的课外活动。
(2)组织学生认真读对话内容,理解意思后独立补充时间表。
(3)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思考和推算的过程?
预设
生1:北京启明小学第五节课
上课的时刻是13:00,经过40分就到
了下课时刻13:40。第五节课下课后,大课间就开始了,
所以大课
间开始的时刻也是13:40,经过1时,大课间结束了,此时是14:
40。 大课间结束的时刻也是第六节课开始上课的时刻,即14:40,经过
40分第六节课下课了,此时
是15:20。
生2:新疆民族小学第五节课上课的时刻是15:00,下课时刻是15:
4
0。第六节课上课的时刻是15:50,下课时刻是16:30。课外活动
开始的时刻是16:30,结
束时刻是17:30。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自主探究感知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在补充时间表的过程中,让学生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鼓励学生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
题,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三、巩固练习
1.制作自己周一到周五的作息时间表。
2.集体评议谁的作息时间表安排得最科学、合理。
四、课堂小结
我们在生活中也
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并且严
格遵守作息时间安排,按时上学、放学,养成惜时守
信的好习惯。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