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端午小报-八年级上册数学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
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教学重点:认识角,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直角、
锐角、钝角。
教学难点:了解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使用:三角板、不规则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2、生:三角板。
3、师:为什么它叫三角板?
4、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5、师:你能指出这三个角在哪里吗?
6、师:角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它。
板书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二、从生活中感知角:
1、师:角是一种平面图形,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到角,
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发现它们。(师出示课件第一张:你
能指出这些物体上的角吗?生说一处,标一处
。)
2、师:你还在哪见过角?
3、师:你们都是会观察的孩子,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第1页共6页
既然都叫作角,那它们身上肯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4、师:现在老师把它们
从实际生活中请出来和大家见面,
好不好?(课件演示第二张:把图片上的角脱离下来)
三、初步感知角:
(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师: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2、生观察,自由发言。
3、师:
书中给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名字,角的尖尖的这个点
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课件演
示:
角的各部分名称。)
4、师追问:角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生:三部分,一个顶点
两条边)
5、师:这个
角的大家庭里又来了一些自称是角的朋友,你
们看看!(课件演示第四张:判断: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
(二)画角:
1、师:想画一个角吗?请你们自学P87画角的方法。
2、师:分几步画一个角?(生:分三步)
3、师:你说,老师画。(师在黑板上画)
4、师:画角时要注意,顶点不要太大,边要画直,不要出
头。
5、师:请你们自己在纸上画一个角。
6、师展示学生画的角,找问题。
第2页共6页
(三)角的读法和写法。
1、师利用板书中的角讲读法和写法。
2、师:选择你喜欢的标注方法,标注一下自己的角。
四、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
(一)比较角的大小:
1、师:我们还回过头来观察
这些角,除了它们共同的特点,
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们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演示
课件
第五张)
2、生:边有长有短,角有大有小。
3、师:那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我们选择其中的三个来比
一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生观察比较(师用课件操作反馈)。
(2)师:你们用的是观察法。
4、(
课件演示:一红一蓝两个角)你们观察一下,这两个角
谁大谁小?(生观察可能出现的结果:蓝角大,因
为蓝角边
长)
5、师:到底哪个大呢?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等我们
探讨完这个
问题,再来比较这两个角(请你拿出你们做的活
动角,一条边不动,转动另一条边。)思考一下!角的大
小
与什么有关系?
6、生活动、思考、交流。(课件演示结果:角的大小与两条
边张
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第3页共6页
7、师:现在请你比较红角和蓝角的大小。(师课件演示:两
个角一样大)
(二)分类:
1、认识直角。
(1)我们还回到生活中这些角,有一种角长得很规矩,很
特殊,是什么角?(生:直角)
(2)师:你们能把直角挑出来吗?
(3)师: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直角?
2、分类。
(1)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角分一下类,分类是一种学习方
法,通过分类
,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不同角的特点。
(2)师:直角为一类,其它的角与直角比,分为两类,你
会分吗?
(3)生:独立分类。(师演示课件:依据学生的回答拖动角
进行分类)
(4)课件演示结果: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5)师:如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三类角,怎样排?
(6)师:请你们观察自己的三角板,指出上面的角都是什
么角?
(7)师:又来了一些角的朋友,请你挑一挑。(课件演示)
(8)(课件演示一个近似于直
角的角)师:请你判断这个角是
直角吗?(生自由发言)当你用眼观察,无法准确判断这个
第4
页共6页
角是不是直角时,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量一量。(课件演
示)
3、做直角。
(1)师:现在你们桌子上都有一张不规则纸,你能折出直
角吗?(生折交流)
(2)师:你们是这样折的吗?(课件演示)
4、找直角(课件演示)。
(1)在平面图形中找。
(2)在钟面上找。
五、欣赏角。
课件演示: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
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
教育
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
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
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
“院长、西席、讲席”等。
六、小结。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
第5页共6页
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
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
,幼儿小声读,边
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
一边幼儿反复倾听
,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一)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
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
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
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
方
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
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
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
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
,学生便可以在读中
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
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
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二)师:通过这
节课的学习,你们应该能发现,我们
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于
生活,它们又广泛地应用在生活中。
第6页共6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
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教学重点:认识角,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直角、
锐角、钝角。
教学难点:了解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使用:三角板、不规则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2、生:三角板。
3、师:为什么它叫三角板?
4、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5、师:你能指出这三个角在哪里吗?
6、师:角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它。
板书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二、从生活中感知角:
1、师:角是一种平面图形,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到角,
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发现它们。(师出示课件第一张:你
能指出这些物体上的角吗?生说一处,标一处
。)
2、师:你还在哪见过角?
3、师:你们都是会观察的孩子,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第1页共6页
既然都叫作角,那它们身上肯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4、师:现在老师把它们
从实际生活中请出来和大家见面,
好不好?(课件演示第二张:把图片上的角脱离下来)
三、初步感知角:
(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师: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2、生观察,自由发言。
3、师:
书中给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名字,角的尖尖的这个点
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课件演
示:
角的各部分名称。)
4、师追问:角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生:三部分,一个顶点
两条边)
5、师:这个
角的大家庭里又来了一些自称是角的朋友,你
们看看!(课件演示第四张:判断: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
(二)画角:
1、师:想画一个角吗?请你们自学P87画角的方法。
2、师:分几步画一个角?(生:分三步)
3、师:你说,老师画。(师在黑板上画)
4、师:画角时要注意,顶点不要太大,边要画直,不要出
头。
5、师:请你们自己在纸上画一个角。
6、师展示学生画的角,找问题。
第2页共6页
(三)角的读法和写法。
1、师利用板书中的角讲读法和写法。
2、师:选择你喜欢的标注方法,标注一下自己的角。
四、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
(一)比较角的大小:
1、师:我们还回过头来观察
这些角,除了它们共同的特点,
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们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演示
课件
第五张)
2、生:边有长有短,角有大有小。
3、师:那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我们选择其中的三个来比
一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生观察比较(师用课件操作反馈)。
(2)师:你们用的是观察法。
4、(
课件演示:一红一蓝两个角)你们观察一下,这两个角
谁大谁小?(生观察可能出现的结果:蓝角大,因
为蓝角边
长)
5、师:到底哪个大呢?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等我们
探讨完这个
问题,再来比较这两个角(请你拿出你们做的活
动角,一条边不动,转动另一条边。)思考一下!角的大
小
与什么有关系?
6、生活动、思考、交流。(课件演示结果:角的大小与两条
边张
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第3页共6页
7、师:现在请你比较红角和蓝角的大小。(师课件演示:两
个角一样大)
(二)分类:
1、认识直角。
(1)我们还回到生活中这些角,有一种角长得很规矩,很
特殊,是什么角?(生:直角)
(2)师:你们能把直角挑出来吗?
(3)师: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直角?
2、分类。
(1)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角分一下类,分类是一种学习方
法,通过分类
,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不同角的特点。
(2)师:直角为一类,其它的角与直角比,分为两类,你
会分吗?
(3)生:独立分类。(师演示课件:依据学生的回答拖动角
进行分类)
(4)课件演示结果: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5)师:如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三类角,怎样排?
(6)师:请你们观察自己的三角板,指出上面的角都是什
么角?
(7)师:又来了一些角的朋友,请你挑一挑。(课件演示)
(8)(课件演示一个近似于直
角的角)师:请你判断这个角是
直角吗?(生自由发言)当你用眼观察,无法准确判断这个
第4
页共6页
角是不是直角时,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量一量。(课件演
示)
3、做直角。
(1)师:现在你们桌子上都有一张不规则纸,你能折出直
角吗?(生折交流)
(2)师:你们是这样折的吗?(课件演示)
4、找直角(课件演示)。
(1)在平面图形中找。
(2)在钟面上找。
五、欣赏角。
课件演示: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
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
教育
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
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
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
“院长、西席、讲席”等。
六、小结。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
第5页共6页
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
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
,幼儿小声读,边
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
一边幼儿反复倾听
,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一)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
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
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
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
方
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
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
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
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
,学生便可以在读中
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
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
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二)师:通过这
节课的学习,你们应该能发现,我们
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于
生活,它们又广泛地应用在生活中。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