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认识分数
瑞典签证-兔子的名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认识分数
一、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
是苏教版国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
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
一次
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
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
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
量与均分的含义。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
掌握一些整
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
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
数
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
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
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
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
受起来比较
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对分数概念的教
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
或
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
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
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
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
单元的起始
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
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如
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为纬度,将
第 1 页
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在
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
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能
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
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
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
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学会运用
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
小。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
br>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
会分数
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
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
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个物体或一个
图形平
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认识
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
分之
一。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
下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在本步骤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
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12
第 2 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
立。所以教学第一
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把
4个苹果2瓶矿泉
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
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
求知的欲望。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
,寻找数字王国里
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
用12表示。结合
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
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并结合1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各部分的具体意义,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
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
验,加深了对12
的理解。
2、认识几分之一
我设计了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变成四
个小朋友分一个蛋糕,
问学生应该怎样分?,这里还是要强调平均分,并结合多媒
体课件的演示
来认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
它的14。在认识12的基础上认识14。接着出示了一道
练习题,让学生判断这些图还可以用14来表示吗?主要是
对平均分的理解,进一步强调一定要
平均分。
认识几分之一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长
方形、正方形、圆,还有铅
丝,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
出14,贴在黑板上,并说说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这
第
3 页
时再追问学生:用的东西不一样,折的方法也不同,涂色部
分形状更是
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思
考讨论发现: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14形状也不一
样,
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了4份,
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
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
14。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接着
是利用课本P99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组织学生讨
论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
一,引导学
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因为前面已突出认
识了12和14,学生在
此基础上通过直观图形认识几分之
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二)在感受几分之一中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书本第99页
第三题,
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
一半颜色的纸条,(书本上
是没有的,加入这一内容第一为
比较分数的大小作准备,第二是为估计13做铺垫)让学生
估计
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
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
个大?这
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
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
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
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
16
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
第 4 页
几分之一的
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
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
力
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6
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
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100页第5题,通过涂出
指定的分数
,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三)面向全体,分层练习
新课标指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
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
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
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
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
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这2个
练习:①想想
做做第6题,《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
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哪一部分大些?②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广告,引导学生观察并
思考:广告中的动态画面让你联想到
了几分之一?最后一幅
图又是两人分蛋糕,每人半个,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
又回归于生
活。
接着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分数。
第 5 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认识分数
一、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
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分数的认识是
数概念的一次
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
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
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
量与均分的含义。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
掌
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
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
整数到分数
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
意义,读、写方法、还是
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
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
受
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对分数概念的教
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
一个物体或
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
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
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
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
单
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
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
br>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
感与态度为纬度,将
第 1 页
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
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
之一表示,能
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
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
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
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
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
小。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
、动手
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价值,体会分数
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
数学学习的兴趣,在
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个物体或一个
图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认识
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个物体或一个
图形的几分之
一。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
下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认
识分数
在本步骤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
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12
第 2 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
立。所以教学第一
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把
4个苹果2瓶矿泉
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
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
求知的欲望。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
,寻找数字王国里
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
用12表示。结合
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
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并结合1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各部分的具体意义,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
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
验,加深了对12
的理解。
2、认识几分之一
我设计了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变成四
个小朋友分一个蛋糕,
问学生应该怎样分?,这里还是要强调平均分,并结合多媒
体课件的演示
来认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
它的14。在认识12的基础上认识14。接着出示了一道
练习题,让学生判断这些图还可以用14来表示吗?主要是
对平均分的理解,进一步强调一定要
平均分。
认识几分之一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长
方形、正方形、圆,还有铅
丝,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
出14,贴在黑板上,并说说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这
第
3 页
时再追问学生:用的东西不一样,折的方法也不同,涂色部
分形状更是
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思
考讨论发现: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14形状也不一
样,
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了4份,
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
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
14。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接着
是利用课本P99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组织学生讨
论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
一,引导学
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因为前面已突出认
识了12和14,学生在
此基础上通过直观图形认识几分之
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二)在感受几分之一中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书本第99页
第三题,
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
一半颜色的纸条,(书本上
是没有的,加入这一内容第一为
比较分数的大小作准备,第二是为估计13做铺垫)让学生
估计
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
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
个大?这
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
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
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
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
16
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
第 4 页
几分之一的
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
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
力
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6
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
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100页第5题,通过涂出
指定的分数
,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三)面向全体,分层练习
新课标指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
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
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
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
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
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这2个
练习:①想想
做做第6题,《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
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哪一部分大些?②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广告,引导学生观察并
思考:广告中的动态画面让你联想到
了几分之一?最后一幅
图又是两人分蛋糕,每人半个,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
又回归于生
活。
接着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分数。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