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
郑口中学-天津海关网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说课稿
——杨春福
一、 说教材:
1、 教材内容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
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
这两种平面图形,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内容、线索
,并明确活动的目的。要
求学生通过数、折、量、比等方法,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通过
这
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
特
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二、说教法:
素质教育的要求是“
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小学生
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内容特征,我采取
多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积极
思维的动机,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
习。我设计了教室里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
(2)实践参与,促进知识能力均衡发展
通过操作、实验等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
生比较、分析、猜测,
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操作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作的活动。
我请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动脑筋,想办法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在这个过程
中,手的活动
促使了脑的发展,脑使手的动作更加灵活,而手脑并用能使人的思维
得到均衡发展。
三、
说学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本节指
导学生以下几种学法:
1、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主题
词,所谓探究,是对问题做出猜想、假设、预测、
收集数据、证明的过程。这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
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
说是最重要的。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掌握到根据特征来判断长方形和正方
形,
正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所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是很适合的。在本节
课中,我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动脑筋,想办法,探究长方形和
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以及长方形
与正方形之间共同点与不同点等等,内容一步一步
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2、在主动“触摸”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
识,主动获取知识。这是本节课
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
等方法发
现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方
法,领悟知识
内在的奥秘,更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3、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够在推理、思考的过程中学
会交流,
进行体验。课中我安排学生6人一组,想出能证明长方形边和角特征的办法,活动
后让
学生及时反馈自己的发现,表述自己独到的见解。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
是尝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
流,学生互相帮助,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探索新知;互
相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和他们的积
极主动性。
四、 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本
节课的教学设计分
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
1、老师出示多媒体:
请小朋友们来看!教室里有哪些图形的面是长方形,那些是正方形。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学生喜欢的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
急于探索的情感。
2、举例
小朋友们,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又是正方形的
呢?通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揭题
接下来就很自然的引入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探索特征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同桌交流后,学生自由发
言,进行反馈。
老师: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请同
学们6人一
组,互相讨论,利用桌子上放着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等材料,
分组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提出要求
:利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动脑筋,想办
法,研究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比一比
,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
多来证明这个结论的对错。鼓励学生大胆的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探讨,增强合
作
意识。
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验证,并采用小组讨论
交流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老师出示课件,
请学生照课件的样子剪出一个图形,判断是不是正方形,并用
自己的方法验证,例如前面提到的折、量、
比等方法。
3、比较异同
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感受他们边和角的不
同。
有
对比就有鉴别,通过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正确
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
。
(三)应用拓展
为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形成牢固的空间观念,我在练习设计中紧扣重点
,既
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又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把
<
br>
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所以我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好奇、爱动、争强、
好胜
的心理,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
练习兴趣。
练习设计:
1、找长方形、正方形。
2、数个数
3、画图
(四)总结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人人细心观察、善于动脑,那么不管什么样的数学难题我们
都能找到答案,因
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说课稿
——杨春福
一、 说教材:
1、 教材内容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
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
这两种平面图形,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内容、线索
,并明确活动的目的。要
求学生通过数、折、量、比等方法,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通过
这
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
特
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二、说教法:
素质教育的要求是“
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小学生
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内容特征,我采取
多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积极
思维的动机,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
习。我设计了教室里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
(2)实践参与,促进知识能力均衡发展
通过操作、实验等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
生比较、分析、猜测,
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操作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作的活动。
我请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动脑筋,想办法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在这个过程
中,手的活动
促使了脑的发展,脑使手的动作更加灵活,而手脑并用能使人的思维
得到均衡发展。
三、
说学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本节指
导学生以下几种学法:
1、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主题
词,所谓探究,是对问题做出猜想、假设、预测、
收集数据、证明的过程。这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
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
说是最重要的。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掌握到根据特征来判断长方形和正方
形,
正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所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是很适合的。在本节
课中,我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动脑筋,想办法,探究长方形和
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以及长方形
与正方形之间共同点与不同点等等,内容一步一步
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2、在主动“触摸”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
识,主动获取知识。这是本节课
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
等方法发
现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方
法,领悟知识
内在的奥秘,更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3、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够在推理、思考的过程中学
会交流,
进行体验。课中我安排学生6人一组,想出能证明长方形边和角特征的办法,活动
后让
学生及时反馈自己的发现,表述自己独到的见解。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
是尝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
流,学生互相帮助,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探索新知;互
相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和他们的积
极主动性。
四、 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本
节课的教学设计分
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
1、老师出示多媒体:
请小朋友们来看!教室里有哪些图形的面是长方形,那些是正方形。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学生喜欢的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
急于探索的情感。
2、举例
小朋友们,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又是正方形的
呢?通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揭题
接下来就很自然的引入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探索特征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同桌交流后,学生自由发
言,进行反馈。
老师: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请同
学们6人一
组,互相讨论,利用桌子上放着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等材料,
分组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提出要求
:利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动脑筋,想办
法,研究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比一比
,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
多来证明这个结论的对错。鼓励学生大胆的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探讨,增强合
作
意识。
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验证,并采用小组讨论
交流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老师出示课件,
请学生照课件的样子剪出一个图形,判断是不是正方形,并用
自己的方法验证,例如前面提到的折、量、
比等方法。
3、比较异同
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感受他们边和角的不
同。
有
对比就有鉴别,通过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正确
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
。
(三)应用拓展
为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形成牢固的空间观念,我在练习设计中紧扣重点
,既
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又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把
<
br>
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所以我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好奇、爱动、争强、
好胜
的心理,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
练习兴趣。
练习设计:
1、找长方形、正方形。
2、数个数
3、画图
(四)总结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人人细心观察、善于动脑,那么不管什么样的数学难题我们
都能找到答案,因
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