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温柔似野鬼°
740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03: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5年高考成绩查询-关于理想的作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电子备课

学科:数学

册数:三年级上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一,教材分析:
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 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
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 学生会读、写
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
时间单位 “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
1、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
2、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3、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 4、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 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
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 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
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体会时刻与
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计意思,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
习惯。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
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经验体 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
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五、具体措施:时间 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
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 时间又时时伴
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
意结合学生 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
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六、、教学安排:4课时
1、秒的认识 、秒和分之间的关系、体验时间的长短------ 1课时
2、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1课时
3、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1课时
4、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 1课时

秒的认识

共 课时,总第1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
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 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
秒”。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 学生体验一
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
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
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
备一个时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 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
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 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
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 新朋友。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 :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
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
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体验1秒钟
①师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
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 “滴答”一声所经过
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
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
确。
④小结:刚才,我 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
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 但是
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
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 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
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 1
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
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
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
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
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
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 合作,准
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 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
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 看出
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 品整理到
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
报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作业:
板书设计: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共 课时,总第2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 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 读出时间。如:5时,3
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 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
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
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
样;
方法(二 ):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
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 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
离家,7时4 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 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
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 在经过了几分?
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
国。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共 课时,总第3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 过时间,加深学生对
24时计时法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 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
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
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课件、钟面。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
(2)利用 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
时间。即:12-9=3(小时) ,3+6=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3)运用24时 计时法计算。将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结束的时刻减开
始的时刻,就等于经过的时间。下午6 时是18︰00,18-9=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教师应对策略: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时,学生中可能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
方法,不管学生用哪种方 法,只要能推算出坐火车经过的时间,教师都要给予肯
定,最后再通过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完善和 优化自己的推算方法。
4.检验结果,回顾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怎样知道你解答得对不对呢?回忆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计算
经过 时间时都用到了
哪些方法?
教师: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更方便快捷?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
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方法。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所要计算的经过时间横跨两天,用分段计算思考比较容易。
2.练习十八第4题。
(1)春风饭店晚上营业时间是从下午到晚上。
(2)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理解题意, 知道营业牌上用的是24时计时法。一天的营业时间=上午的营业时间
+下午的营业时间。
3.填一填。
(1)两个剧场上午共放映( )场,下午共放映( )场。
(2)下午最晚结束放映的节目是( )。
(3)小龙下午3时买当天的票,他可以看哪几个节目?
4.同学们看表演。
表演 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
车离开剧场,合适吗?为什 么?
让学生逐步体会到生活中的问题与书本上的数学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作业:
板书设计:






时、分、秒的练
共 课时,总第4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时、分、秒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 br>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信心,形成独 立思考的习惯。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 学生用不同的方
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
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 型加以演示、理
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 )秒 4时=( )分 9分○9秒 36分○2时
5分=( )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




第五、六课时、第一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
共 课时,总第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共 课时,总第1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br>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
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 于倾听的习惯。
重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
数相加时 ,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难点: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今天古丽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世博会”同学你们愿不愿意和古
丽老师一起去?生:愿意。
师:好,请看书(第9页)。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师: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五(1)班41人 五(2)班42人
六(1)班39人 六(2)班43人
三(1)班35人 三(2)班36人
四(1)班36人 四(2)班38人
一(1)班35人 一(2)班34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1)班39人 二(2)班44人
例1:(1)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
35+34=
一,先算35+30=65 二, 先算30+30=60
再算65+4=69 再算5+4=9
后算60+9=69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2)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9 +44=
先算39+40=79
再算79+4=83
师:还可以怎样算?
巩固练习。第10页做一做
练习二第1,2,3,4题。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共 课时,总第 2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br>自己得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各位不够
减向十位退1”的算理,并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 听的习惯。
重点: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 2内
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
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 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 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
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 数时,
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 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
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 )=( ) 再算( )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 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
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 7,然后再算57-40=17。
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 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 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
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
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
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
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 次减去整十数和
一位数。
作业: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共 课时,总第3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
笔算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53+6= 85-5= 67+9= 72-6=
20+40+3000= 900-700+80= 300+20+60=
80-60+200= 100+400+50= 900-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 480 520 790 210
(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720 270 450 840 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
的问题是什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列式计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 80+50=130 800+100+30=930
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
师:同学们 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
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 便地计算出结果,我
们一起来看看。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 个
3 8 0
+ 5 1 5 0
9 3 0
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
位进一。
提问: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
来的1,所以是9)
注 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
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 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
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 百位
写9。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
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 个
5 5 0
- 3 8 0
1 7 0 < br>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
十继续减。如550-380 ,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
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 ,减去8个十,
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
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
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
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 ,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三”第2题。(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3题。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
快又准。
4、完成“练习三”第4题。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
么?
作业:
板书设计:


估算
共 课时,总第4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
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 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 作、交往的意识,
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
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
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
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 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
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 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
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
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
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 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 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
定是否大于441。
生2: 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
大于220,239大于 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
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
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 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
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 法)
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顾与反思。(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 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
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6题。
2、完成“练习三”第8题。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
共 课时,总第5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梳理 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
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
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
百几十。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 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 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 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
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 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
(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 br>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
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 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
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86-34= 47+33= 36+20=
23+69= 62-18= 70-26= 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
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 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
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
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 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
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 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
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 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
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
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
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 。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
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
些不明白的地方?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课时、第二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
共 课时,总第6,7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第三单元测量 毫米的认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共 课时,总第 1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观 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
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 的概
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
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 发展估测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
从而获得 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 一把、一枚1分
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 请学生在尺上相互
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
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
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 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
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 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
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 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
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
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 ,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 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
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 br>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 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
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米的认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共 课时,总第2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
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
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 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
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
分米 。
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
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 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
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
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
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10分米。(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
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毫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分米=100毫米
5、实践活动。(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
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
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7题。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 任选几样自己喜欢
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的换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共 课时,总第3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 的换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
和能力 ,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
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
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 )毫米 10毫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0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 10分米=( )米
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2)5个1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 来看一看今天我们
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
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 )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1)1厘米是( )毫米?
(2)2厘米是( )个10毫米?
(3)就是( )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 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
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 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
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 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
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 br>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
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 =( )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 )个10厘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 )个10厘米就是( )分米?
(3)80厘米等于( )分米?
(4)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
生动手量一 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 位的长度时,
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
是几分米。
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3、组织练习。
50毫米=( )厘米 20分米=( )米
40毫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20厘米3毫米=( )毫米 80厘米+8分米=( )分米
(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
4、归纳总结。
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它
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你 发现了什么?
(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乘
以单位间的进率。
(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除
以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先说一说这些题目与教材
中的例3有什么不 同?应该怎么想?请同学分2人小组讨论,把结果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填在书本上。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2、完成“练习五”第8题。请同学之间互相说 一说以不同长度单位计量
的长度应该怎么比较大小,教师提示应该先统一长度单位。学生独立
完 成,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
3、完成“练习五”第10题。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绳子 对折再
对折,将绳子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
(2)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4分米÷4=1分米)
(3)如果这根绳子长2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吗?
四、课堂小结1、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 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
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推
算结果。
2、你还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共 课时,总第4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 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
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
(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过程与方法: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 想象能力和合理
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4、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难点: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准备: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
间及步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 、分米、厘米、毫米)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佛山到广州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佛山到广州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
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佛山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教学例4)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图1: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
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 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
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 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 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
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 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
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
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
就是2000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1)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
几圈是1千米? (2)星期天,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学校出发一直
往东走,到工商银行大约是1 千米。
从学校出发一直往西走到天桥底大约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
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
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练习六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 识。(2)
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2、第二关(练习六第8题)
一圈400米,5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
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3、第三关(练习六第14题)
(1)学生先读题,然后理清思路,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键是看出发地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根据距离的长短选择合适的交通
工具。
(2)再了解一下,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根据距离,估测
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长能到达 他们想去的地方。
4、第四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
洗了脸,然后喝了 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
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 哇!才走了3分钟。
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
“去七一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七一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 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
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 间
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作业:
板书设计: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和换算
共 课时,总第5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
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
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会
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教学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
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
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 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
量单 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吗?
3、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 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
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教师用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1)提问: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集装箱的货物重2吨,货
物列车载重60吨) < br>(2)思考:我们知道“吨”是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
有多重呢?“吨”和“千 克”有什么关系?》
(3)谈话: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
米 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
1000 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
1吨=1000千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提问:1吨里面有几个1千克?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体验1吨有多重。
(1)学生尝试抬起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袋重10千克的豆子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 个人都用力提一提豆子,感受10千克豆子有多
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一起提。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豆子重10千克,这样的豆子多少袋重1吨?(100袋)
演示:每次呈现1 0袋豆子(因为10袋豆子为100千克),学生一边
看一遍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 ……1000千克。当100袋数
完了,学生会感叹:哇!1吨这么重呀!
(2)谈话:课前 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
是多少千克。再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 多重。三年级学
生的体重差不多25千克左右,如果一名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算一
算,10 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
(3)举例: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各种例子,如“ 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匹马与1只
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3、感受1吨水的重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解)
(2)师:1吨水到 底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吨水装
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3)出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
量就是1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谈话:想一想,如果要把 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
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
4、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交流、说方法。
5、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一头大象重6000千克,大象重多少吨?一辆卡车质量5吨,是
多少千克?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练习七”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 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
千克、吨的感受。先独立连线,再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
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七”第3题。
这题不仅要会根据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还要掌握不同 单位
之间的加减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
共 课时,总第6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
问 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
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
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 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
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 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 车、载质
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
实际上可以用式子 2×( )+3×( )=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
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
刚好装完。 < br>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
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 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 (吨),剩余4吨需要“载
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
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
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 )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
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 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
元里面有几个 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
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 果没有这个条件,
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
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 样租船?”就是求
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 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
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
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 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
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 于这堂课
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作业:
板书设计:







第 课时、第三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
共 课时,总第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6-49页。
二、单元分析: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
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本单元在原有两位
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 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
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 br>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减法内容涉及例题1不退位减,
例题2退位减,例题3被减 数数位中有零的退位减及验算,例题4解
决问题。最后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 主,
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
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 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
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
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
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
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
五、单元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六、单元教学安排:
1、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例题1、2,练习八1、2、3)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题3,练习八4、5、6)
3、练习课(练习八7、8、9、10)
4、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一)(例题1、2,练习九1、2、3)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二)(例题3,练习九4、5、6)
6、练习课(练习九7、8、9、10、11)
7、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
8、整理和复习(一)(P47 1、2,练习十1、2、3、5)
9、整理和复习(二)(P47 3,练习十4、5、6、7)




一、万以内加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电子备课

学科:数学

册数:三年级上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一,教材分析:
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 和半时,初步认识
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
几时几 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
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 计算。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
1、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
2、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3、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 4、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 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
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 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
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体会时刻与
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计意思,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
习惯。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
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经验体 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
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五、具体措施:时间 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
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 时间又时时伴
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
意结合学生 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
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六、、教学安排:4课时
1、秒的认识 、秒和分之间的关系、体验时间的长短------ 1课时
2、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1课时
3、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1课时
4、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 1课时

秒的认识

共 课时,总第1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
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 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
秒”。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 学生体验一
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
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
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
备一个时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 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
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 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
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 新朋友。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 :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
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
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体验1秒钟
①师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
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 “滴答”一声所经过
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
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
确。
④小结:刚才,我 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
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 但是
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
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 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
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 1
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
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
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
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
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
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 合作,准
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 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
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 看出
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 品整理到
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
报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作业:
板书设计: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共 课时,总第2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 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 读出时间。如:5时,3
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 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
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
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
样;
方法(二 ):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
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 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
离家,7时4 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 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
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 在经过了几分?
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
国。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共 课时,总第3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 过时间,加深学生对
24时计时法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 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
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
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课件、钟面。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
(2)利用 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
时间。即:12-9=3(小时) ,3+6=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3)运用24时 计时法计算。将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结束的时刻减开
始的时刻,就等于经过的时间。下午6 时是18︰00,18-9=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教师应对策略: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时,学生中可能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
方法,不管学生用哪种方 法,只要能推算出坐火车经过的时间,教师都要给予肯
定,最后再通过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完善和 优化自己的推算方法。
4.检验结果,回顾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怎样知道你解答得对不对呢?回忆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计算
经过 时间时都用到了
哪些方法?
教师: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更方便快捷?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
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方法。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所要计算的经过时间横跨两天,用分段计算思考比较容易。
2.练习十八第4题。
(1)春风饭店晚上营业时间是从下午到晚上。
(2)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理解题意, 知道营业牌上用的是24时计时法。一天的营业时间=上午的营业时间
+下午的营业时间。
3.填一填。
(1)两个剧场上午共放映( )场,下午共放映( )场。
(2)下午最晚结束放映的节目是( )。
(3)小龙下午3时买当天的票,他可以看哪几个节目?
4.同学们看表演。
表演 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
车离开剧场,合适吗?为什 么?
让学生逐步体会到生活中的问题与书本上的数学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作业:
板书设计:






时、分、秒的练
共 课时,总第4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时、分、秒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 br>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信心,形成独 立思考的习惯。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 学生用不同的方
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
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 型加以演示、理
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 )秒 4时=( )分 9分○9秒 36分○2时
5分=( )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




第五、六课时、第一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
共 课时,总第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共 课时,总第1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br>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
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 于倾听的习惯。
重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
数相加时 ,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难点: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今天古丽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世博会”同学你们愿不愿意和古
丽老师一起去?生:愿意。
师:好,请看书(第9页)。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师: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五(1)班41人 五(2)班42人
六(1)班39人 六(2)班43人
三(1)班35人 三(2)班36人
四(1)班36人 四(2)班38人
一(1)班35人 一(2)班34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1)班39人 二(2)班44人
例1:(1)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
35+34=
一,先算35+30=65 二, 先算30+30=60
再算65+4=69 再算5+4=9
后算60+9=69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2)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9 +44=
先算39+40=79
再算79+4=83
师:还可以怎样算?
巩固练习。第10页做一做
练习二第1,2,3,4题。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共 课时,总第 2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br>自己得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各位不够
减向十位退1”的算理,并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 听的习惯。
重点: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 2内
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
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 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 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
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 数时,
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 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
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 )=( ) 再算( )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 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
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 7,然后再算57-40=17。
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 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 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
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
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
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
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 次减去整十数和
一位数。
作业: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共 课时,总第3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
笔算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53+6= 85-5= 67+9= 72-6=
20+40+3000= 900-700+80= 300+20+60=
80-60+200= 100+400+50= 900-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 480 520 790 210
(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720 270 450 840 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
的问题是什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列式计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 80+50=130 800+100+30=930
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
师:同学们 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
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 便地计算出结果,我
们一起来看看。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 个
3 8 0
+ 5 1 5 0
9 3 0
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
位进一。
提问: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
来的1,所以是9)
注 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
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 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
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 百位
写9。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
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 个
5 5 0
- 3 8 0
1 7 0 < br>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
十继续减。如550-380 ,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
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 ,减去8个十,
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
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
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
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 ,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三”第2题。(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3题。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
快又准。
4、完成“练习三”第4题。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
么?
作业:
板书设计:


估算
共 课时,总第4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
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 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 作、交往的意识,
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
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
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
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 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
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 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
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
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
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 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 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
定是否大于441。
生2: 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
大于220,239大于 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
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
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 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
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 法)
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顾与反思。(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 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
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6题。
2、完成“练习三”第8题。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
共 课时,总第5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梳理 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
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
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
百几十。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 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 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 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
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 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
(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 br>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
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 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
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86-34= 47+33= 36+20=
23+69= 62-18= 70-26= 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
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 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
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
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 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
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 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
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 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
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
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
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 。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
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
些不明白的地方?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课时、第二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
共 课时,总第6,7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第三单元测量 毫米的认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共 课时,总第 1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观 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
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 的概
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
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 发展估测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
从而获得 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 一把、一枚1分
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 请学生在尺上相互
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
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
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 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
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 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
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 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
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
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 ,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 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
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 br>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 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
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米的认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共 课时,总第2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
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
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 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
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
分米 。
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
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 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
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
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
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10分米。(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
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毫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分米=100毫米
5、实践活动。(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
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
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7题。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 任选几样自己喜欢
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的换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共 课时,总第3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 的换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
和能力 ,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
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
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 )毫米 10毫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0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 10分米=( )米
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2)5个1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 来看一看今天我们
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
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 )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1)1厘米是( )毫米?
(2)2厘米是( )个10毫米?
(3)就是( )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 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
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 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
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 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
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 br>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
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 =( )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 )个10厘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 )个10厘米就是( )分米?
(3)80厘米等于( )分米?
(4)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
生动手量一 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 位的长度时,
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
是几分米。
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3、组织练习。
50毫米=( )厘米 20分米=( )米
40毫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20厘米3毫米=( )毫米 80厘米+8分米=( )分米
(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
4、归纳总结。
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它
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你 发现了什么?
(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乘
以单位间的进率。
(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除
以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先说一说这些题目与教材
中的例3有什么不 同?应该怎么想?请同学分2人小组讨论,把结果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填在书本上。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2、完成“练习五”第8题。请同学之间互相说 一说以不同长度单位计量
的长度应该怎么比较大小,教师提示应该先统一长度单位。学生独立
完 成,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
3、完成“练习五”第10题。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绳子 对折再
对折,将绳子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
(2)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4分米÷4=1分米)
(3)如果这根绳子长2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吗?
四、课堂小结1、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 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
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推
算结果。
2、你还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共 课时,总第4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 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
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
(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过程与方法: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 想象能力和合理
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4、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难点: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准备: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
间及步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 、分米、厘米、毫米)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佛山到广州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佛山到广州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
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佛山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教学例4)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图1: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
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 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
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 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 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
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 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
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
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
就是2000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1)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
几圈是1千米? (2)星期天,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学校出发一直
往东走,到工商银行大约是1 千米。
从学校出发一直往西走到天桥底大约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
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
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练习六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 识。(2)
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2、第二关(练习六第8题)
一圈400米,5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
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3、第三关(练习六第14题)
(1)学生先读题,然后理清思路,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键是看出发地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根据距离的长短选择合适的交通
工具。
(2)再了解一下,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根据距离,估测
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长能到达 他们想去的地方。
4、第四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
洗了脸,然后喝了 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
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 哇!才走了3分钟。
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
“去七一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七一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 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
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 间
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作业:
板书设计: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和换算
共 课时,总第5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
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
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会
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教学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
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
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 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
量单 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吗?
3、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 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
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教师用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1)提问: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集装箱的货物重2吨,货
物列车载重60吨) < br>(2)思考:我们知道“吨”是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
有多重呢?“吨”和“千 克”有什么关系?》
(3)谈话: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
米 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
1000 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
1吨=1000千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提问:1吨里面有几个1千克?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体验1吨有多重。
(1)学生尝试抬起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袋重10千克的豆子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 个人都用力提一提豆子,感受10千克豆子有多
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一起提。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豆子重10千克,这样的豆子多少袋重1吨?(100袋)
演示:每次呈现1 0袋豆子(因为10袋豆子为100千克),学生一边
看一遍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 ……1000千克。当100袋数
完了,学生会感叹:哇!1吨这么重呀!
(2)谈话:课前 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
是多少千克。再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 多重。三年级学
生的体重差不多25千克左右,如果一名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算一
算,10 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
(3)举例: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各种例子,如“ 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匹马与1只
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3、感受1吨水的重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解)
(2)师:1吨水到 底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吨水装
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3)出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
量就是1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谈话:想一想,如果要把 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
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
4、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交流、说方法。
5、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一头大象重6000千克,大象重多少吨?一辆卡车质量5吨,是
多少千克?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练习七”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 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
千克、吨的感受。先独立连线,再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
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七”第3题。
这题不仅要会根据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还要掌握不同 单位
之间的加减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
共 课时,总第6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
问 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
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
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 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
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 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 车、载质
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
实际上可以用式子 2×( )+3×( )=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
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
刚好装完。 < br>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
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 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 (吨),剩余4吨需要“载
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
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
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 )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
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 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
元里面有几个 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
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 果没有这个条件,
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
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 样租船?”就是求
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 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
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
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 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
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 于这堂课
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作业:
板书设计:







第 课时、第三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
共 课时,总第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6-49页。
二、单元分析: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
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本单元在原有两位
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 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
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 br>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减法内容涉及例题1不退位减,
例题2退位减,例题3被减 数数位中有零的退位减及验算,例题4解
决问题。最后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 主,
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
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 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
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
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
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
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
五、单元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六、单元教学安排:
1、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例题1、2,练习八1、2、3)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题3,练习八4、5、6)
3、练习课(练习八7、8、9、10)
4、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一)(例题1、2,练习九1、2、3)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二)(例题3,练习九4、5、6)
6、练习课(练习九7、8、9、10、11)
7、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
8、整理和复习(一)(P47 1、2,练习十1、2、3、5)
9、整理和复习(二)(P47 3,练习十4、5、6、7)




一、万以内加法

湖南高招网-站着上北大


数九隆冬-天津铁道职业技术


山东华德学院-衡水二中高考


有关读书的格言-阜阳红旗中学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武侠小说排行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那一次我很感动


卢沟桥事变是哪一年-北京市房屋买卖合同


何韵诗照片-学校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