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说课稿
茶道文化-班级管理经验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说
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分数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数学三年
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
重难点,教学与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5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在本册本单元学习之
前,学生认识的数都是整数,而认识分
数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拓展。并且分数的意义比较抽象,学
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认识分数,是认识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一。几分
之一
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
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
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
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
的大小。运
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
大小。
2.能
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
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
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
第1页共6页
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
的表象。
三.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
法、操作实
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
富多彩的分食物、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
让
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
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教
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
方形纸、圆片等图形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小朋友到郊外游玩引入分食
物。
(1)有四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
分几个?
(2)有2瓶水
,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瓶?
这两个问题,学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数来描述分的结果
,
这时我出示第三个问题:
1个蛋糕平均分给两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学生会
第2页共6页
说每个小朋友分半个,“半个”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
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
br>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
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教
师揭示本节课教学
内容并板书课题:认识分数(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1/2 (1)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多媒体课件演示把
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
。指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两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这
个蛋糕
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 12 ) 接着引导
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
均分;分数线
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
份。再让学生一
起读一读,让学生借助分蛋糕说一说你是怎
么理解12的,明白平均分成的两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
表示。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①让学生动手用长方形纸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
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
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学生思
考:不同的
图形,只要是把它平均分两份,,每一份都可以
用12表示。
③判断涂色部分是不是1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
第3页共6页
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
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
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
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出示一个13的图形,让学生交流指出:把
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它的13,追问4份、5
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课件出示已经分好的图
形
,让学生试着用分数来表示。总结: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
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3.比较分数的大小 课件出示课本的例2,通过让学生折一折
进一步感知分数的比大小。先折
出圆片的12,14,直观比
较大小,再猜猜看与18比较谁大谁小,并且通过折纸验证
自己猜
想的对不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体会和感
悟: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
就越少,
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
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
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
br>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
准确,才有条件正确
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
第4页共6页
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
的语言,我对幼儿说
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
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
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
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
要求他们专心听,
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
边听边想,边听边
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
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
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
的能力,强化了记
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基本练习:把一张
纸条平均分成三
份,用红色线表示的那一部分可以用什么分
数表示,分成六份呢?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找
出下图中生活中的分数。提供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
感知并找出其中藏着的分数。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
角度思考
并解决问题。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
”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
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
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
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
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
第5页共6
页
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
多鸟”的效果。
老师做简单总结,激发学生学习分数更浓厚的兴趣,为下面
的学习打基础。让学生找出多美滋广
告里藏着的分数,进一
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
,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
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
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
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
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
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果有
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
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
便可以在读中
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
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
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第6页共6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说
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
认识分数,本节课选自苏教版数学三年
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5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在本册本单
元学习之前,学生认识的数都是整数,而认识分
数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拓展。并且分数的意义比较抽象,
学
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认识分数,是认识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
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
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
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
的大小。运
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
大小。
2.能
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
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
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
第1页共6页
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
的表象。
三.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
法、操作实
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
富多彩的分食物、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
让
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
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教
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
方形纸、圆片等图形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小朋友到郊外游玩引入分食
物。
(1)有四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
分几个?
(2)有2瓶水
,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瓶?
这两个问题,学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数来描述分的结果
,
这时我出示第三个问题:
1个蛋糕平均分给两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学生会
第2页共6页
说每个小朋友分半个,“半个”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
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
br>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
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教
师揭示本节课教学
内容并板书课题:认识分数(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1/2 (1)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多媒体课件演示把
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
。指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两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这
个蛋糕
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 12 ) 接着引导
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
均分;分数线
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
份。再让学生一
起读一读,让学生借助分蛋糕说一说你是怎
么理解12的,明白平均分成的两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
表示。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①让学生动手用长方形纸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
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
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学生思
考:不同的
图形,只要是把它平均分两份,,每一份都可以
用12表示。
③判断涂色部分是不是1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
第3页共6页
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
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
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
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出示一个13的图形,让学生交流指出:把
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它的13,追问4份、5
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课件出示已经分好的图
形
,让学生试着用分数来表示。总结: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
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3.比较分数的大小 课件出示课本的例2,通过让学生折一折
进一步感知分数的比大小。先折
出圆片的12,14,直观比
较大小,再猜猜看与18比较谁大谁小,并且通过折纸验证
自己猜
想的对不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体会和感
悟: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
就越少,
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
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
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
br>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
准确,才有条件正确
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
第4页共6页
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
的语言,我对幼儿说
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
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
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
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
要求他们专心听,
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
边听边想,边听边
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
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
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
的能力,强化了记
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基本练习:把一张
纸条平均分成三
份,用红色线表示的那一部分可以用什么分
数表示,分成六份呢?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找
出下图中生活中的分数。提供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
感知并找出其中藏着的分数。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
角度思考
并解决问题。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
”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
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
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
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
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
第5页共6
页
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
多鸟”的效果。
老师做简单总结,激发学生学习分数更浓厚的兴趣,为下面
的学习打基础。让学生找出多美滋广
告里藏着的分数,进一
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
,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
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
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
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
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
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果有
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
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
便可以在读中
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
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
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