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画长方形》说课稿
上海理工大学地址-北京海关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画长方形》说课稿
《画长方形》是2013年经过教育部审定的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
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4课时的内容,我将从教材解读
和教学
实施两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解读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一节
平行与垂直的第4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
长和面积,
以及垂直、平行的基本概念,会画垂线的基础上进行的,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
认识
,会用三角尺准确的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为继续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其他知
识奠定基础。教材用解决问题
的基本方式呈现例题“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
米的长方形”,阅读与理解读懂题意、分析与画图运用
长方形的邻边互相垂直画
图,并示范画图的一般方法,最后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画法,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
审题意识、倾听意识、作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为以
后的数学学习积
累学习经验。
教材的编排始终遵循四年级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注重注重在学生实践操
作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在实践过程中逐步促
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既巩固
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又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平
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
形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整个教材编排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四年
级是第二学段第一学年,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学生已学习过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垂线的画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
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
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
创设一
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思考:
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引发了我对本节课教学的思考:1、如何将“画
垂线”和
“长方形邻边互相垂直对边相等的特征”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沟通?2、如何让学
生自主
探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为:1、直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入手,帮助
学生两个
知识点之间的链接。2、从生活中选择合适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设学习情景,
使学
生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
历将数学学习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
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
识与技能目标: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培养学生
作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
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解决“画长方形”问题的过
程,掌握利用垂线
画长方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倾听习惯。
(3)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
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四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学习<
br>经验,但是用三角板做垂线是规范作图的基础,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如下:
教学重点:会用三角尺准确的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会利用画垂线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三角板。
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
标和设计思考,结合四年级学生学习特点,本节课采用的教法为:自
主尝试,直观演示、活动体验。 <
br>学法为:探索发现、合作交流、知识构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提高
能
力,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实施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
过程,重视培养和发展学
生的思维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
生学的过程。本节课的数学学习活动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实施:
(一)复习旧知,导入问题主题
(二)读懂问题,探究解决过程
(三)巩固练习,延伸所学方法
(四)全课总结,梳理知识体系
(一)复习旧知,导入问题主题
1.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
我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
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长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长方形有什么特征?我
要求学生从边、角等来说,并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正方形<
br>是特殊的长方形。
2、引入课题,我适时提出:长方形的相邻的两条边也就是长方形的长和宽有
什
么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答出:互相垂直,我们已经学会画垂线(板书:画),画
垂线可以帮助
我们规范地画出学过的几何图形。我们从复习熟悉的长方形、正方
形的特征,到邻边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
,可以使学生在回顾建构知识网络,沟通
知识之间的联系,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目标明确,学生活动有
序、有效。
(二)读懂问题,探究解决过程
1、 我用课件创设问题情景:小明需
要画一个规范的长方形,可是他画了几
次,都不太成功,我们一起帮帮他吧!课件出示小明画图场景,出
示例4,画一
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2、读一读,说一说,理解题意(阅读与理解)
我通过学生默读问题、指名读问题等方式,让学
生认真阅读问题,这个过程
是学生学习活动很重要的一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审题能力偏差是出
错
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让孩子们充分读题,多种形式读题,理解题意。然后我让学
生交流:通过
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交流得出:知道长方形的长、宽,要画出这个
长方形。
3、讨论分析,完成作图(分析与画图)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用“说画法,试画图,展作品
”三个活动,结合长方形的
特征,用三角尺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让学生在探究、讨论、操作中逐步掌
握
规范画长方形的方法步骤。
活动一:说画法
首先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知道
了长方形的长和宽,怎么画一个长方
形?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学生讨论、交流中得出:需要借助工具,需
要有刻度的
尺子画线段,可以利用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来进行画图,要用三角板,
可以
用画垂线的方法画。我马上追问:那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学生交流,可
能会出现先画长,再画宽;也
可能出现先画宽,再画长;交流中理解:要先画其
中的一条线段,然后再画垂线段,最后画平行的线段。
活动二:试画图
这个环节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长<
br>方形,我适时指导,注意发现学生画图中出现的不同情况,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
情况,为后面的展
作品环节提供素材。
活动三:展作品
我挑选不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汇报交流,这些作品应
该有大概三类:一是
画图规范标准,二是垂线的画法不够准确,三是线段的长度不够精确。
请
学生汇报交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画图中注意什么,怎么检查自己画的图
形是否规范。在学生汇报交
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补充想法,规范作
图方法步骤。
然后我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画
长方形的规范过程,一、画长10厘米的线段,
也就是长方形的长,二、画在两个端点出画长的垂线段,
长度为8厘米,三、画
长方形的另一条长。在规范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三角板的刻度和直角检查自<
br>己的作图是否规范,给作图不规范学生两分钟时间规范、准确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4、总结评价(回顾与反思)
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话:“同学们,你们会画长方形了吗?你
是
怎么画出这个长方形的?”让学生交流讨论画法,可以采取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等方式进行交流,然后我加以鼓励和肯定。
(三)巩固练习,延伸所学方法
本环节设置
层次分明的练习,巩固画长方形的方法、学会画正方形,达到学
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生作图能力和举一
反三的能力。
1、教材60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2、教材6
0页做一做第2题,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思考:正方形如何画?和长方
形的画法相同吗?然后再让学生独
立完成,并交流汇报,正方形的画法和长方形
的画法完全相同,正方形4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3、教材63页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加以指导,要先测量给出的边的
长度。
(四)全课总结,梳理知识体系
首先我让学生交流刚才画长方形时用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
?在学生交流中
教师及时归纳:(1)长方形的特点(2)线段的画法(3)垂线段的画法。然后
我继续提出问题:回顾刚才我们帮助小明画长方形的过程,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时,
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
要分为几个步骤?(阅读与理解题意,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并
作图,总结画法和注意事项。)这样的梳理让
孩子回顾解决问题过程,对四年级
的孩子审题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帮助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
。
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我以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为基点,以学生
的主动学习为要点、
以发展学生知识技能为着眼点,以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为归结点,淡化教师教的痕迹,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工具
性作用,感受数学的
价值,获取数学的学习方法。
评析
本节课的说课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的过
程,最大限度地给予
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具有数学味的严谨的数学课堂。 <
br>一、直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入手,将“画垂线”和“长方形邻边互相垂直对
边相等的特征”这两个
知识点进行沟通。“画长方形”这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已
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垂线的画法,有
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作图技能,
只要把这两个知识点实现沟通,融会贯通后,教学难点也就实现的突破。
课一开
始教师就直接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从复习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到邻<
br>边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可以使学生在回顾建构知识网络,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自然而然的引入
新课,目标明确,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二、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学生理解题意之后中,教师采用“说画法,试画图,展作品”三个活动,
让学生在探究、讨论、操
作中逐步掌握规范画长方形的方法步骤。
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怎么画
一个长方形?
需要用到什么工具?马上追问:那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
上,
教师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长方形,教师适时指导,了解不
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教师
挑选不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汇报交流先画什么,
再画什么;画图中注意什么,怎么检查自己画的图形是
否规范。在学生汇报交流
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补充想法,规范作图方法步骤。
三、严谨、有序、规范的数学学习,让数学味儿更浓厚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用多媒体
动画展示画长方形的规范过程,在规
范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三角板的刻度和直角检查自己的作图是否
规范,并让
作图不规范的学生规范、准确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最后的环节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
解决问题的过程,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阅读与理解题意,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并作图,总结画法和注
意事项)。这样的
梳理让孩子回顾解决问题过程,对四年级的孩子审题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帮助
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
本节课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
程,重视培养
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课堂理性不失趣味、活泼不失规范。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画长方形》说课稿
《画长方形》是2013年经过教育
部审定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
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4课时的内容,我将从
教材解读和教学
实施两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解读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
级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一节
平行与垂直的第4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
特征、周长和面积,
以及垂直、平行的基本概念,会画垂线的基础上进行的,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准确的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为继续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其他知
识奠定基础。教材用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呈现例题“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
米的长方形”,阅读与理解读懂题意、分析与
画图运用长方形的邻边互相垂直画
图,并示范画图的一般方法,最后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画法,整个过程培
养学生的
审题意识、倾听意识、作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为以
后的数
学学习积累学习经验。
教材的编排始终遵循四年级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注重注重在学生实践
操
作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在实践过程
中逐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既巩固
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又为以后进一
步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
形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整个教材编排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四年
级是第二学段第一学年,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学生已学习
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垂线的画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
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
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
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
观点,努力创设一
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思考:
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引发了我对本节课教学的思考:1、如何将“画
垂线”和
“长方形邻边互相垂直对边相等的特征”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沟通?2、如何让学
生自主
探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为:1、直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入手,帮助
学生两个
知识点之间的链接。2、从生活中选择合适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设学习情景,
使学
生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
历将数学学习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
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
识与技能目标: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培养学生
作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
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解决“画长方形”问题的过
程,掌握利用垂线
画长方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倾听习惯。
(3)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
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四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学习<
br>经验,但是用三角板做垂线是规范作图的基础,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如下:
教学重点:会用三角尺准确的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会利用画垂线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三角板。
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
标和设计思考,结合四年级学生学习特点,本节课采用的教法为:自
主尝试,直观演示、活动体验。 <
br>学法为:探索发现、合作交流、知识构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提高
能
力,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实施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
过程,重视培养和发展学
生的思维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
生学的过程。本节课的数学学习活动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实施:
(一)复习旧知,导入问题主题
(二)读懂问题,探究解决过程
(三)巩固练习,延伸所学方法
(四)全课总结,梳理知识体系
(一)复习旧知,导入问题主题
1.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
我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
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长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长方形有什么特征?我
要求学生从边、角等来说,并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正方形<
br>是特殊的长方形。
2、引入课题,我适时提出:长方形的相邻的两条边也就是长方形的长和宽有
什
么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答出:互相垂直,我们已经学会画垂线(板书:画),画
垂线可以帮助
我们规范地画出学过的几何图形。我们从复习熟悉的长方形、正方
形的特征,到邻边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
,可以使学生在回顾建构知识网络,沟通
知识之间的联系,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目标明确,学生活动有
序、有效。
(二)读懂问题,探究解决过程
1、 我用课件创设问题情景:小明需
要画一个规范的长方形,可是他画了几
次,都不太成功,我们一起帮帮他吧!课件出示小明画图场景,出
示例4,画一
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2、读一读,说一说,理解题意(阅读与理解)
我通过学生默读问题、指名读问题等方式,让学
生认真阅读问题,这个过程
是学生学习活动很重要的一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审题能力偏差是出
错
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让孩子们充分读题,多种形式读题,理解题意。然后我让学
生交流:通过
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交流得出:知道长方形的长、宽,要画出这个
长方形。
3、讨论分析,完成作图(分析与画图)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用“说画法,试画图,展作品
”三个活动,结合长方形的
特征,用三角尺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让学生在探究、讨论、操作中逐步掌
握
规范画长方形的方法步骤。
活动一:说画法
首先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知道
了长方形的长和宽,怎么画一个长方
形?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学生讨论、交流中得出:需要借助工具,需
要有刻度的
尺子画线段,可以利用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来进行画图,要用三角板,
可以
用画垂线的方法画。我马上追问:那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学生交流,可
能会出现先画长,再画宽;也
可能出现先画宽,再画长;交流中理解:要先画其
中的一条线段,然后再画垂线段,最后画平行的线段。
活动二:试画图
这个环节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长<
br>方形,我适时指导,注意发现学生画图中出现的不同情况,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
情况,为后面的展
作品环节提供素材。
活动三:展作品
我挑选不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汇报交流,这些作品应
该有大概三类:一是
画图规范标准,二是垂线的画法不够准确,三是线段的长度不够精确。
请
学生汇报交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画图中注意什么,怎么检查自己画的图
形是否规范。在学生汇报交
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补充想法,规范作
图方法步骤。
然后我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画
长方形的规范过程,一、画长10厘米的线段,
也就是长方形的长,二、画在两个端点出画长的垂线段,
长度为8厘米,三、画
长方形的另一条长。在规范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三角板的刻度和直角检查自<
br>己的作图是否规范,给作图不规范学生两分钟时间规范、准确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4、总结评价(回顾与反思)
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话:“同学们,你们会画长方形了吗?你
是
怎么画出这个长方形的?”让学生交流讨论画法,可以采取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等方式进行交流,然后我加以鼓励和肯定。
(三)巩固练习,延伸所学方法
本环节设置
层次分明的练习,巩固画长方形的方法、学会画正方形,达到学
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生作图能力和举一
反三的能力。
1、教材60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2、教材6
0页做一做第2题,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思考:正方形如何画?和长方
形的画法相同吗?然后再让学生独
立完成,并交流汇报,正方形的画法和长方形
的画法完全相同,正方形4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3、教材63页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加以指导,要先测量给出的边的
长度。
(四)全课总结,梳理知识体系
首先我让学生交流刚才画长方形时用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
?在学生交流中
教师及时归纳:(1)长方形的特点(2)线段的画法(3)垂线段的画法。然后
我继续提出问题:回顾刚才我们帮助小明画长方形的过程,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时,
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
要分为几个步骤?(阅读与理解题意,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并
作图,总结画法和注意事项。)这样的梳理让
孩子回顾解决问题过程,对四年级
的孩子审题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帮助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
。
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我以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为基点,以学生
的主动学习为要点、
以发展学生知识技能为着眼点,以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为归结点,淡化教师教的痕迹,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工具
性作用,感受数学的
价值,获取数学的学习方法。
评析
本节课的说课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的过
程,最大限度地给予
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具有数学味的严谨的数学课堂。 <
br>一、直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入手,将“画垂线”和“长方形邻边互相垂直对
边相等的特征”这两个
知识点进行沟通。“画长方形”这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已
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垂线的画法,有
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作图技能,
只要把这两个知识点实现沟通,融会贯通后,教学难点也就实现的突破。
课一开
始教师就直接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从复习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到邻<
br>边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可以使学生在回顾建构知识网络,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自然而然的引入
新课,目标明确,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二、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学生理解题意之后中,教师采用“说画法,试画图,展作品”三个活动,
让学生在探究、讨论、操
作中逐步掌握规范画长方形的方法步骤。
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怎么画
一个长方形?
需要用到什么工具?马上追问:那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
上,
教师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长方形,教师适时指导,了解不
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教师
挑选不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汇报交流先画什么,
再画什么;画图中注意什么,怎么检查自己画的图形是
否规范。在学生汇报交流
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补充想法,规范作图方法步骤。
三、严谨、有序、规范的数学学习,让数学味儿更浓厚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用多媒体
动画展示画长方形的规范过程,在规
范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三角板的刻度和直角检查自己的作图是否
规范,并让
作图不规范的学生规范、准确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最后的环节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
解决问题的过程,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阅读与理解题意,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并作图,总结画法和注
意事项)。这样的
梳理让孩子回顾解决问题过程,对四年级的孩子审题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帮助
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
本节课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
程,重视培养
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课堂理性不失趣味、活泼不失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