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6.1 《栽蒜苗》说课稿

余年寄山水
550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06: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湖南研究生成绩查询-赠言格式


2020年北师大版 说课稿
《栽蒜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栽蒜苗》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的教学内容。 《栽蒜苗》是在学生已学了1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 计图,它是发展学生统计观念的重要的一课。由1格表
示一个单位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在认识上是一个 飞跃,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增
加了一定的难度。因为,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 图,
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
形统计图, 其每1格代表的意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生需在处理实验数
据中逐步加以理解。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条: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根据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还
可以表示2、3、5、10、50、100„„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在方格图中画条形统计图,发现格子不够,产生认知
冲突,从而寻找怎么 办的过程,体会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 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
的体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同时,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难点是体会1格表
示多个单位。
二、说教、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采取以自主探究为主,结合运用观察法、发现法、启发< br>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把学习的空间更多的留给学生。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积极探索;在合作与交流中, 加深对
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创
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发起话题,激发兴趣


2020年北师大版 说课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习内躯力的强心剂 ,是一切探究活动的基本动
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上课前半个月就要求学生回家栽蒜苗,并 仔
细观察。
新课伊始,我说想了解小小种植家们的种植情况,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想告诉大家自己种植的蒜苗的生长情况,很快投入到新课的
学习当中。
(二)创设活动,深化认识
在本节课的探究新知环节,我创设了以下5环节的活动:
1、填一填。
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实验数据之后,我选其中一个学生的数据填进黑板的统
计表中。
2、试一试。
给学生每人一张6×6的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根据黑板的统计表画出条形统计图。学生会兴趣盎然地拿起笔画起来。画着画着,就会有学生发现格子
不够。此时,我会抓 住这一有意的预设,佯装问学生:什么格子不够啊?学生会
争着举手说出自己的发现。接着,我会问,那 怎么办啊?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学生思考之后,小主意会一个接一个出现。有人会说:在上面加格子 啊。还
有人会说:画到顶之后,再接着从下面画。根据学生的主意,我会一一故意设障,
比如说 :格子上面已经有标题了,无法加格子了。又比如说:建一栋10层的楼
房,能不能建到8层以后,再双 从地面上建2层,这还算是10层楼吗?经过这
一激烈的对话,自然就会有人说:能不能一格表示2?这 正是教者我想要的答案。
于是接着让学生试着画条形统计图。
画着画着,也会有学生提出:一 格表示2,那么3怎么表示啊?这个问题我
可以不直接回答,而是集思广义,让学生说出怎么办。
3、画一画。
问题都解决了,让学生自己着手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画出统计图。
4、评一评。
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统计图,让学生进行评价。
5、问一问


2020年北师大版 说课稿
在学生明白1格可以表 示2之后,我设问:如果有一天,蒜苗长得更高,给
你的表格1格表示2还不够,怎么办?此时,学生自 然就会说出办法:可以表示
3、表示5等等。我又追问:那到底什么时候1格表示2,什么时候1格表示 3,
什么时候1格表示10啊?你们能帮帮我吗?如果学生能说出要看具体数据的大
小和画条形 统计图的方格来定时,那就是本节课最理想的生成了。
以上是探究新知环节,也是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制作统计图的
过程。
著 名心里学家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
系,思维将不能发展。”因此, 我在突破难点教学1格表示多个单位量这个环节
里,不是把这一做法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交 流等活动,思考解决办
法。这样,也就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综合运用,拓展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富有挑
战性的。因此,这节课的练习中我注重,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让课堂的知识得到
拓展延 伸,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1个活动:
1、看图获取信息。
此时 ,我会用课件出示两个课前收集到的学生贴近学生生活的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说出1格表示几,并且从图 中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2、根据统计表制一个条形统计图。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
到数学的乐趣与价值,他们在 “玩”中“乐”,“乐 ”中“思”,“思”中“学”,
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 教育。
(四)归纳梳理,课后延伸
这节课最后我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让学生梳理和 归纳本课的知识内容,
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为了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还安排了一个课外实< br>践活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
个主题,进行调查 ,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2中制成条形统计图。鼓励学生课后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去进行调查统计, 让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得到拓展和
延伸。从而也很好地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2020年北师大版 说课稿
四、说预设效果 在这节课中,一开始,我故意设障,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积极寻找解
决的办法,完善自己的认 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学习主动权,自
主探索,课堂上不断地出现生成,师生思想的碰撞 与智慧的交流构成了本课堂的
精彩。我也会深深被孩子们活跃的思维和激烈的辩论所陶醉。


2020年北师大版 说课稿
《栽蒜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栽蒜苗》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的教学内容。 《栽蒜苗》是在学生已学了1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 计图,它是发展学生统计观念的重要的一课。由1格表
示一个单位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在认识上是一个 飞跃,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增
加了一定的难度。因为,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 图,
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
形统计图, 其每1格代表的意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生需在处理实验数
据中逐步加以理解。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条: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根据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还
可以表示2、3、5、10、50、100„„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在方格图中画条形统计图,发现格子不够,产生认知
冲突,从而寻找怎么 办的过程,体会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 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
的体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同时,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难点是体会1格表
示多个单位。
二、说教、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采取以自主探究为主,结合运用观察法、发现法、启发< br>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把学习的空间更多的留给学生。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积极探索;在合作与交流中, 加深对
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创
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发起话题,激发兴趣


2020年北师大版 说课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习内躯力的强心剂 ,是一切探究活动的基本动
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上课前半个月就要求学生回家栽蒜苗,并 仔
细观察。
新课伊始,我说想了解小小种植家们的种植情况,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想告诉大家自己种植的蒜苗的生长情况,很快投入到新课的
学习当中。
(二)创设活动,深化认识
在本节课的探究新知环节,我创设了以下5环节的活动:
1、填一填。
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实验数据之后,我选其中一个学生的数据填进黑板的统
计表中。
2、试一试。
给学生每人一张6×6的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根据黑板的统计表画出条形统计图。学生会兴趣盎然地拿起笔画起来。画着画着,就会有学生发现格子
不够。此时,我会抓 住这一有意的预设,佯装问学生:什么格子不够啊?学生会
争着举手说出自己的发现。接着,我会问,那 怎么办啊?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学生思考之后,小主意会一个接一个出现。有人会说:在上面加格子 啊。还
有人会说:画到顶之后,再接着从下面画。根据学生的主意,我会一一故意设障,
比如说 :格子上面已经有标题了,无法加格子了。又比如说:建一栋10层的楼
房,能不能建到8层以后,再双 从地面上建2层,这还算是10层楼吗?经过这
一激烈的对话,自然就会有人说:能不能一格表示2?这 正是教者我想要的答案。
于是接着让学生试着画条形统计图。
画着画着,也会有学生提出:一 格表示2,那么3怎么表示啊?这个问题我
可以不直接回答,而是集思广义,让学生说出怎么办。
3、画一画。
问题都解决了,让学生自己着手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画出统计图。
4、评一评。
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统计图,让学生进行评价。
5、问一问


2020年北师大版 说课稿
在学生明白1格可以表 示2之后,我设问:如果有一天,蒜苗长得更高,给
你的表格1格表示2还不够,怎么办?此时,学生自 然就会说出办法:可以表示
3、表示5等等。我又追问:那到底什么时候1格表示2,什么时候1格表示 3,
什么时候1格表示10啊?你们能帮帮我吗?如果学生能说出要看具体数据的大
小和画条形 统计图的方格来定时,那就是本节课最理想的生成了。
以上是探究新知环节,也是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制作统计图的
过程。
著 名心里学家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
系,思维将不能发展。”因此, 我在突破难点教学1格表示多个单位量这个环节
里,不是把这一做法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交 流等活动,思考解决办
法。这样,也就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综合运用,拓展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富有挑
战性的。因此,这节课的练习中我注重,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让课堂的知识得到
拓展延 伸,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1个活动:
1、看图获取信息。
此时 ,我会用课件出示两个课前收集到的学生贴近学生生活的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说出1格表示几,并且从图 中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2、根据统计表制一个条形统计图。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
到数学的乐趣与价值,他们在 “玩”中“乐”,“乐 ”中“思”,“思”中“学”,
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 教育。
(四)归纳梳理,课后延伸
这节课最后我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让学生梳理和 归纳本课的知识内容,
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为了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还安排了一个课外实< br>践活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
个主题,进行调查 ,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2中制成条形统计图。鼓励学生课后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去进行调查统计, 让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得到拓展和
延伸。从而也很好地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2020年北师大版 说课稿
四、说预设效果 在这节课中,一开始,我故意设障,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积极寻找解
决的办法,完善自己的认 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学习主动权,自
主探索,课堂上不断地出现生成,师生思想的碰撞 与智慧的交流构成了本课堂的
精彩。我也会深深被孩子们活跃的思维和激烈的辩论所陶醉。

武汉中考分数线-吉安人事网


美丽的约定-隐患排查治理总结


小学生作文评语-班级管理经验交流


晚会开场曲-中秋晚会主持稿


三月雪-圣诞节祝词


嘉庚学院教务系统-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有关狼的谚语-世界遗产导游词作文


调查问卷设计模板-英语个人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