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玛丽莲梦兔
698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06: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经济学就业方向-毕业感言100字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青岛市胶州第四实验小学 徐爱琴、高 飞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3页,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运 用模拟表演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对而行”
“结果相遇”等关键 词的含义,逐步提炼形成相遇问题,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摘录、表 格、画图等策略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
构建起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而自 主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
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 识方法解决简
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画线段图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这一数学模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纸条。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感知情境,收集理解信息。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物流中心,车来车往,忙着 运输货物。看,大货车、小货车也在城
市与物流中心之间载着货物行驶着。(课件呈现情境图中除摩托车 之外有关大、小货车的信息。)从图中你
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
生2:我发现大货车从西城往物流中心走,小货车从东城往物流中心走,它们对着头走。
师:你很善于观察,发现了图画中的信息。
生3:它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板书: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
生4:在物流中心相遇。(板书:相遇)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有关大、小货车行驶情况的信 息,那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表演一下它们的运动
过程?
师:好,你来!老师当大货车,你来当小货车,讲桌上的粉笔盒就当物流中心,好吧!
师:同 学们,你们现在就是评委,大货车我和小货车李雪分别从东、西两城出发,你们说预备我们就
准备好,你 们说开始,我们就开始走,行吗?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生(齐):行!
师:李雪,同学们说预备咱俩开始走,可以吗?
李雪:可以。
师:老师站李雪那边,有什么问题吗?
生:应该从两个不同的地方。
师:哦,大货车从西城出发,小货车从东城出发,我们应该从两个地方出发。(板书)
师:好 !我们再重新走,我站到西城,李雪站到东城。你们说预备我们就准备好,你们说开始,我们
就开始走。
师:待会儿,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次又会出现什么问题?
生:老师晚走了。
师:有问题吗?
生:应该同时出发。
师:哦!对呀,我们两个必须同时出发。(在 “同时出发”下面划线。)同学们棒极了,又发现了非常
重要的问题。
师:好,我们改正错误,我们俩从两地同时出发,再走一遍。
师:有问题吗?
师:哦!我们应该面对面走才对。
师:面对面在我们数学上称之为相对而行,也可以叫相向而行。(在“相向而行”下面划线。)
师:咱们俩就按照各位评委指出来的正确走法再走一遍吧!
师:这次走得怎么样?我们同时到达物流中心了,也就是说我们在物流中心——相遇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边打手势,边描述大小货车的运动过程。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同桌互说,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大货车和小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物流中心相遇。
师:说得不错。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们的运动过程,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课件播放“行驶4小时”。)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行驶了4小时到物流中心。
师: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再来看一看,他们是不是行驶了4小时。
师:怎么样?是不是行驶了4小时到达物流中心了。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生:是。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它们的运动过程,学生试说。
师:现在你能完整地描述一下它们的运动过程吗?
生:大货车和小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 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大货车平
均每小时行驶走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 驶75千米。
师:大货车和小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走6 5千米,小货
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
2.提出问题,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看,图中给了我们这么多信息,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大货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师:其实要求大货车行驶了多少千米?也就是要求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谁会口头列算式?
生:65×4。
生:东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
师:怎样列算式?
生:75×4。
师: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两辆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师:其实要求两辆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也就是要求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板书。)
师:谁来把问题给大家读一读?(生读。)这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解决的——相遇问题。(板< br>书课题:相遇问题。)
【评析:开课伊始,物流中心车来车往相遇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 学问题源于生活,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模拟表演,体会到相遇问题的特点,初步感知相遇问 题的特征。课件播放运动过
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
活动二:探究方法,构建模型。
1.运用解题策略,自主整理信息——构建起相遇问题的图形模型。
师:这个题目的信息比较 复杂,为了让题目简单、明了。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题目中
的已知信息和问题整理出来。 开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你们组内出现了几种不同 的方法,组长注意做好记录,我们看哪个组的方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法多。开始!
(生活动,师指导。)
师: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们组有3种方法,一种是把信息和问题按照顺序写了下来。
师:他们组用的这种方法,我们数学上称之为摘录法。
生1:我们组还画了一个表。
师:这种方法我们称为表格法。
生1:还有一种是画图。
师:有问题需要问问他们吗?
师:好!我们鼓掌通过他们组的3种方法。
生2:我 们组还用了“摆一摆”的方法,先摆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摆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
合起来就 是一共行驶的路程。
也可以这样摆,先摆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就有这样的4段。
生3:我们画了一个这样的图。
师:知道他们组用的这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叫什么方法吗?他们 组已经画出了线段图的雏形,在以后的
学习中线段图经常帮助我们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线段图的用处非 常大。现在老师画一个标准的线段图,
请同学们看黑板。(教师边讲画线段图的要领,边板画。)这样, 我们就把已知信息和问题都在线段图上整
理出来了。
2.独立列式计算,自主解决问题——构建相遇问题的算式模型。
师:好,同学们,现在你们能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过程解决这个问题吗?在练习本上动手试一试。
师: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交流做法。
生1:65×4+75×4
=260+300
=560(千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先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 生2:(60+70)×5,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它
们4小时行驶的路程。
3.分析比较解法,抽象出数量关系——构建相遇问题的本质模型。
师:先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也就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是大货车行驶的路程加上……
生:加上小货车行驶的路程等于总路程。
师: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它们4小时行驶的路< br>程。也就是速度和乘……
生:相遇时间等于总路程。
师:请大家看屏幕,我们一起梳理一下第二种解法的分析思路。(课件演示。)
师:刚才我们 通过动手、动脑,用多种方法解决了大货车、小货车行驶的问题,你能用我们这节课学
到的知识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吗?
生:能。
【评析:本环节最大的亮点是教师能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 索,经历了三个层次,逐步建立起相
遇问题的数学模型。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自主整理信息后进行汇报交 流,构建了相遇问题的图形模型,同
时凸显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第二个层次 让学生自主列式计算,尝试解决问题,
在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算理的分析,通过生生的互动交流让学 生进一步感知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帮
助学生构建了相遇问题的算式模型。第三个层次通过比较分析,抽 象出数量关系,构建相遇问题的本质模
型。】
活动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小方和小丽同时从家出发,经过6分钟两人在少年宫相遇。她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学生练习本上做,并集体订正。
(2)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 遇。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
行100千米。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先画图整 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并集体订正。
2.拓展练习,揭示本质。
师:生活中,除了走路能相遇,还有一些相遇的例子——引出工程问题。(课件出示。)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像工人修路、开隧道,农民挖 水渠,这样的问题是我们以后要研究的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也能用
相遇问题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 关系是:工效和×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3.发展练习,灵活运用。
师:相遇问题的类型还有很多,比如相背而行。请同学们看:
甲、乙两个工程队从同一地点分 别向东、西两个方向铺设管道。甲工程队每天铺设管道140米,乙工
程队每天铺设管道150米。5天 后,两个工程队共铺设管道多少米?(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师:相遇问题的例子在我们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希望同学们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
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请感 兴趣的同学课下解决这个问题。
【评析: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有坡度,多层次。基本练习引导学生巩 固建立的数学模型,实现知识、
技能、方法的迁移,促使知识内化;拓展练习从行程问题拓展到工程问题 ,拓宽了解决问题的面,沟通了
知识间的联系;发展练习中“相背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突破固定的思 维框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了解到两个物体同时运动还有很多种情况 ,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活动四: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师: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们有什么收获?
(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生1:我学会了整理信息。
生2:我知道可以用画图 、表格、摆一摆等方法整理信息,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这些方法能帮助我
们解决很多问题。
生3:我学会了解决相遇问题的两种方法。
生4:我还知道两个物体运动的题目可以通过模拟表演弄明白题意。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好,这节课上到这儿,下课!
【评析:以具体 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
本的活动经验 ,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青岛市胶州第四实验小学 徐爱琴、高 飞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3页,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运 用模拟表演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对而行”
“结果相遇”等关键 词的含义,逐步提炼形成相遇问题,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摘录、表 格、画图等策略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
构建起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而自 主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
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 识方法解决简
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画线段图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这一数学模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纸条。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感知情境,收集理解信息。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物流中心,车来车往,忙着 运输货物。看,大货车、小货车也在城
市与物流中心之间载着货物行驶着。(课件呈现情境图中除摩托车 之外有关大、小货车的信息。)从图中你
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
生2:我发现大货车从西城往物流中心走,小货车从东城往物流中心走,它们对着头走。
师:你很善于观察,发现了图画中的信息。
生3:它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板书: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
生4:在物流中心相遇。(板书:相遇)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有关大、小货车行驶情况的信 息,那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表演一下它们的运动
过程?
师:好,你来!老师当大货车,你来当小货车,讲桌上的粉笔盒就当物流中心,好吧!
师:同 学们,你们现在就是评委,大货车我和小货车李雪分别从东、西两城出发,你们说预备我们就
准备好,你 们说开始,我们就开始走,行吗?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生(齐):行!
师:李雪,同学们说预备咱俩开始走,可以吗?
李雪:可以。
师:老师站李雪那边,有什么问题吗?
生:应该从两个不同的地方。
师:哦,大货车从西城出发,小货车从东城出发,我们应该从两个地方出发。(板书)
师:好 !我们再重新走,我站到西城,李雪站到东城。你们说预备我们就准备好,你们说开始,我们
就开始走。
师:待会儿,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次又会出现什么问题?
生:老师晚走了。
师:有问题吗?
生:应该同时出发。
师:哦!对呀,我们两个必须同时出发。(在 “同时出发”下面划线。)同学们棒极了,又发现了非常
重要的问题。
师:好,我们改正错误,我们俩从两地同时出发,再走一遍。
师:有问题吗?
师:哦!我们应该面对面走才对。
师:面对面在我们数学上称之为相对而行,也可以叫相向而行。(在“相向而行”下面划线。)
师:咱们俩就按照各位评委指出来的正确走法再走一遍吧!
师:这次走得怎么样?我们同时到达物流中心了,也就是说我们在物流中心——相遇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边打手势,边描述大小货车的运动过程。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同桌互说,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大货车和小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物流中心相遇。
师:说得不错。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们的运动过程,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课件播放“行驶4小时”。)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行驶了4小时到物流中心。
师: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再来看一看,他们是不是行驶了4小时。
师:怎么样?是不是行驶了4小时到达物流中心了。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生:是。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它们的运动过程,学生试说。
师:现在你能完整地描述一下它们的运动过程吗?
生:大货车和小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 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大货车平
均每小时行驶走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 驶75千米。
师:大货车和小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走6 5千米,小货
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
2.提出问题,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看,图中给了我们这么多信息,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大货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师:其实要求大货车行驶了多少千米?也就是要求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谁会口头列算式?
生:65×4。
生:东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
师:怎样列算式?
生:75×4。
师: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两辆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师:其实要求两辆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也就是要求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板书。)
师:谁来把问题给大家读一读?(生读。)这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解决的——相遇问题。(板< br>书课题:相遇问题。)
【评析:开课伊始,物流中心车来车往相遇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 学问题源于生活,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模拟表演,体会到相遇问题的特点,初步感知相遇问 题的特征。课件播放运动过
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
活动二:探究方法,构建模型。
1.运用解题策略,自主整理信息——构建起相遇问题的图形模型。
师:这个题目的信息比较 复杂,为了让题目简单、明了。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题目中
的已知信息和问题整理出来。 开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你们组内出现了几种不同 的方法,组长注意做好记录,我们看哪个组的方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法多。开始!
(生活动,师指导。)
师: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们组有3种方法,一种是把信息和问题按照顺序写了下来。
师:他们组用的这种方法,我们数学上称之为摘录法。
生1:我们组还画了一个表。
师:这种方法我们称为表格法。
生1:还有一种是画图。
师:有问题需要问问他们吗?
师:好!我们鼓掌通过他们组的3种方法。
生2:我 们组还用了“摆一摆”的方法,先摆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摆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
合起来就 是一共行驶的路程。
也可以这样摆,先摆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就有这样的4段。
生3:我们画了一个这样的图。
师:知道他们组用的这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叫什么方法吗?他们 组已经画出了线段图的雏形,在以后的
学习中线段图经常帮助我们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线段图的用处非 常大。现在老师画一个标准的线段图,
请同学们看黑板。(教师边讲画线段图的要领,边板画。)这样, 我们就把已知信息和问题都在线段图上整
理出来了。
2.独立列式计算,自主解决问题——构建相遇问题的算式模型。
师:好,同学们,现在你们能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过程解决这个问题吗?在练习本上动手试一试。
师: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交流做法。
生1:65×4+75×4
=260+300
=560(千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先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 生2:(60+70)×5,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它
们4小时行驶的路程。
3.分析比较解法,抽象出数量关系——构建相遇问题的本质模型。
师:先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也就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是大货车行驶的路程加上……
生:加上小货车行驶的路程等于总路程。
师: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它们4小时行驶的路< br>程。也就是速度和乘……
生:相遇时间等于总路程。
师:请大家看屏幕,我们一起梳理一下第二种解法的分析思路。(课件演示。)
师:刚才我们 通过动手、动脑,用多种方法解决了大货车、小货车行驶的问题,你能用我们这节课学
到的知识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吗?
生:能。
【评析:本环节最大的亮点是教师能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 索,经历了三个层次,逐步建立起相
遇问题的数学模型。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自主整理信息后进行汇报交 流,构建了相遇问题的图形模型,同
时凸显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第二个层次 让学生自主列式计算,尝试解决问题,
在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算理的分析,通过生生的互动交流让学 生进一步感知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帮
助学生构建了相遇问题的算式模型。第三个层次通过比较分析,抽 象出数量关系,构建相遇问题的本质模
型。】
活动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小方和小丽同时从家出发,经过6分钟两人在少年宫相遇。她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学生练习本上做,并集体订正。
(2)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 遇。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
行100千米。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先画图整 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并集体订正。
2.拓展练习,揭示本质。
师:生活中,除了走路能相遇,还有一些相遇的例子——引出工程问题。(课件出示。)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像工人修路、开隧道,农民挖 水渠,这样的问题是我们以后要研究的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也能用
相遇问题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 关系是:工效和×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3.发展练习,灵活运用。
师:相遇问题的类型还有很多,比如相背而行。请同学们看:
甲、乙两个工程队从同一地点分 别向东、西两个方向铺设管道。甲工程队每天铺设管道140米,乙工
程队每天铺设管道150米。5天 后,两个工程队共铺设管道多少米?(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师:相遇问题的例子在我们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希望同学们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
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请感 兴趣的同学课下解决这个问题。
【评析: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有坡度,多层次。基本练习引导学生巩 固建立的数学模型,实现知识、
技能、方法的迁移,促使知识内化;拓展练习从行程问题拓展到工程问题 ,拓宽了解决问题的面,沟通了
知识间的联系;发展练习中“相背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突破固定的思 维框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了解到两个物体同时运动还有很多种情况 ,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活动四: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师: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们有什么收获?
(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生1:我学会了整理信息。
生2:我知道可以用画图 、表格、摆一摆等方法整理信息,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这些方法能帮助我
们解决很多问题。
生3:我学会了解决相遇问题的两种方法。
生4:我还知道两个物体运动的题目可以通过模拟表演弄明白题意。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好,这节课上到这儿,下课!
【评析:以具体 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
本的活动经验 ,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无磷洗衣粉-冬日娜语录


母亲节作文400字-半年小结


我的妈妈作文600字-口语交际


代驾协议-2015年研究生国家线


襄阳烽火台-幼儿园三八活动方案


奥运会金牌是纯金的吗-南方医科大学录取分数线


口语学习网站-红日读后感


2018年春节-财政局实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