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7条形统计图教案
优秀护士先进事迹-老港中学
七、条形统计图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1.使
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
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
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整理。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安排3课时
第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
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
【教学目标】
1.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
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看简单的统计表,认识并会填制1格表
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能通过对比分析,知道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
据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一、情景导入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1)电视屏幕播音员工作的情景——播报天气情况。
(2)小飞仙的解说——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2.教师提问:看到、听到些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
下面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提问:这个月北京市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1)学生观察天气情况图。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绘制统计图表。
①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绘制了哪些统计图表?
②学生展示。(统计表和用作记号等方法来制作的统计图等)
③出示教材第94页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他们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这是条形统计图,你
们的方法和条形图哪种表示更
清楚?(条形图)
④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了刻度和数字0,1,…,9。(1个格子表示什么?)1个格子表示1天,一
天一天地
数。
学生:还看到了条形,天气是“晴”的有9天,条形画到数字9处;“阴”有6天,条
形
画到数字6处……
(3)小结:像这样用条形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我们就叫它条形统计图。
2.条形图和统计表的特点。
这儿的统计表和条形图统计的都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
情况,请你比一比,统计
图表示的结果与统计表相比,有哪些优点?(板书:直观、形象)从统计图中找
一找天数最多
的表示的是什么天气,天数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天气。
小结:统计表的数据详细
,便于分析研究各类问题。条形统计图能够直观反映变量的数
量差异,便于比较数量差异,研究数量差异
问题,在条形统计图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3.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强调调查统计时不重复、不遗漏。)
三、课后作业
教材第100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的数据详细,便于分析研究各类问题。
条形统计图能够直观形象地反映变量的数量差异,便于比较数量差异,研究数量差异问
题。
第2课时 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乐趣。
2.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格表
示2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一、情景导入
师:统计在我们
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这节课我们的老朋友小精灵又来邀请我们到
它的统计乐园去转转,大家想去吗
?(板书课题: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2题目及统计表。
(1)师:除了用统计表统计数据外,还有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的统计方法吗?
生:有,可以画统计表。
(2)展示教材第96页左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涂格子的方法完成统计图。
引导学生讨论:1格表示几人?格子不够怎么办?
有人说格子不够在上面加格子。有人说格子不够在旁边的格子里涂。
老师出示几个学生想办法完成的统计图,让学生评价这样画的统计图美观吗?(不美观)
师:怎么画才美观呢?(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有人说多画一些格子,有人说用1格表示2个人。
师:如果统计的数据越来越大,
多画格子太麻烦也浪费纸张还不美观,还是用1格表示
2人的办法好。
(3)展示第96页右
图,在横轴上写上三种早餐的名称,在纵轴上写上数据。问:1格表
示几人?(2人)那2格呢?3格呢
?……然后用彩笔涂格子完成统计图,再完成下面的题目。
(可用半格表示1人)
2.引导学
生将左图和右图对比,哪幅图更美观?它们有什么不同?(右图更美观,左图
中1格表示1人,右图中1
格表示2人。)
3.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
三、巩固提高
完成教材第101页第4题。
(说明:为了节省版面或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可以让纵轴表示
统计事物的名称,横轴
表示统计的数据,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当统计的种类不多,每组数
据又比较
大时,用横向条形统计图比较方便。)
四、课后作业
教材第101页第3题。
【板书设计】
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绘制方法:①用横轴(或纵轴)表示事物的名称,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纵轴(或横轴)
表示统计的数
据,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1格表示2个单位)。②按照数据大小画出
长短不同的直条。
第3课时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页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
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
地表示数据。
2.经历由1格表示1个单位到由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过程,并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解释。
3.体验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合适,渗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一、情景导入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
提供方便,而且道
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几个同学在一个路口统计了20分钟后,得到
的几
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情况。(课件出示例3题目及数目)请同学们用条形图把它表示出来。(板书课题: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
(1)课件出示例3的统计表。
机动车
辆数
轿车
50
面包车
30
客车
25
货车
10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①学生分组
讨论。如果用1格表示1辆车,要画多少格?(50格)如果用1格表示2辆
车,要画多少格?(25格
)如果用1格表示5辆车,最多画几格?(10格),可见,如果用每
个格表示1辆或2辆车,要画很多
个格,太麻烦了。应该怎么办呢?明确用1格表示5辆车
比较合适。
②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
条形统计图,在完成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画出的条形要注
意美观,打斜线一定要均匀,且疏密得当;
如果涂颜色,注意不要涂到条形外面……)
③师生共同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用1格表示5个单位比较合适
。(引导学生得出:当要反
映的数据多数是5的倍数时,用1格表示5个单位比较合适。)
2.试一试。
如果统计结果是下面这样,每格代表几比较合适?
机动车
辆数
轿车
60
面包车
30
客车
40
货车
10
(1)讨论:四种机动车通过的车辆数都是整十数,用1格表示5辆
车就有点多余了,
这时用1格表示10辆车比较合适。
(2)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1格可以表示1
或2个单位,也可以表示5个单位,我们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数据的多少用1格表示任意的数据。
3.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第99页“做一做”。
三、巩固提高
完成教材第103页第6、7题。
四、课后作业
教材第102页第5题。
【板书设计】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在条形统计图上,1格可以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也可以表示5个单位或多个单位,
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或数据的多少用1格表示任意数据。
七、条形统计图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
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
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br>2.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能发现信
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
心观察的良
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整理。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安排3课时
第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
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
【教学目标】
1.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
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看简单的统计表,认识并会填制1格表
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能通过对比分析,知道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
据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一、情景导入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1)电视屏幕播音员工作的情景——播报天气情况。
(2)小飞仙的解说——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2.教师提问:看到、听到些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
下面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提问:这个月北京市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1)学生观察天气情况图。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绘制统计图表。
①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绘制了哪些统计图表?
②学生展示。(统计表和用作记号等方法来制作的统计图等)
③出示教材第94页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他们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这是条形统计图,你
们的方法和条形图哪种表示更
清楚?(条形图)
④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了刻度和数字0,1,…,9。(1个格子表示什么?)1个格子表示1天,一
天一天地
数。
学生:还看到了条形,天气是“晴”的有9天,条形画到数字9处;“阴”有6天,条
形
画到数字6处……
(3)小结:像这样用条形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我们就叫它条形统计图。
2.条形图和统计表的特点。
这儿的统计表和条形图统计的都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
情况,请你比一比,统计
图表示的结果与统计表相比,有哪些优点?(板书:直观、形象)从统计图中找
一找天数最多
的表示的是什么天气,天数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天气。
小结:统计表的数据详细
,便于分析研究各类问题。条形统计图能够直观反映变量的数
量差异,便于比较数量差异,研究数量差异
问题,在条形统计图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3.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强调调查统计时不重复、不遗漏。)
三、课后作业
教材第100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的数据详细,便于分析研究各类问题。
条形统计图能够直观形象地反映变量的数量差异,便于比较数量差异,研究数量差异问
题。
第2课时 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乐趣。
2.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格表
示2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一、情景导入
师:统计在我们
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这节课我们的老朋友小精灵又来邀请我们到
它的统计乐园去转转,大家想去吗
?(板书课题: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2题目及统计表。
(1)师:除了用统计表统计数据外,还有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的统计方法吗?
生:有,可以画统计表。
(2)展示教材第96页左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涂格子的方法完成统计图。
引导学生讨论:1格表示几人?格子不够怎么办?
有人说格子不够在上面加格子。有人说格子不够在旁边的格子里涂。
老师出示几个学生想办法完成的统计图,让学生评价这样画的统计图美观吗?(不美观)
师:怎么画才美观呢?(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有人说多画一些格子,有人说用1格表示2个人。
师:如果统计的数据越来越大,
多画格子太麻烦也浪费纸张还不美观,还是用1格表示
2人的办法好。
(3)展示第96页右
图,在横轴上写上三种早餐的名称,在纵轴上写上数据。问:1格表
示几人?(2人)那2格呢?3格呢
?……然后用彩笔涂格子完成统计图,再完成下面的题目。
(可用半格表示1人)
2.引导学
生将左图和右图对比,哪幅图更美观?它们有什么不同?(右图更美观,左图
中1格表示1人,右图中1
格表示2人。)
3.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
三、巩固提高
完成教材第101页第4题。
(说明:为了节省版面或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可以让纵轴表示
统计事物的名称,横轴
表示统计的数据,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当统计的种类不多,每组数
据又比较
大时,用横向条形统计图比较方便。)
四、课后作业
教材第101页第3题。
【板书设计】
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绘制方法:①用横轴(或纵轴)表示事物的名称,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纵轴(或横轴)
表示统计的数
据,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1格表示2个单位)。②按照数据大小画出
长短不同的直条。
第3课时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页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
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
地表示数据。
2.经历由1格表示1个单位到由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过程,并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解释。
3.体验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合适,渗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一、情景导入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
提供方便,而且道
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几个同学在一个路口统计了20分钟后,得到
的几
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情况。(课件出示例3题目及数目)请同学们用条形图把它表示出来。(板书课题: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
(1)课件出示例3的统计表。
机动车
辆数
轿车
50
面包车
30
客车
25
货车
10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①学生分组
讨论。如果用1格表示1辆车,要画多少格?(50格)如果用1格表示2辆
车,要画多少格?(25格
)如果用1格表示5辆车,最多画几格?(10格),可见,如果用每
个格表示1辆或2辆车,要画很多
个格,太麻烦了。应该怎么办呢?明确用1格表示5辆车
比较合适。
②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
条形统计图,在完成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画出的条形要注
意美观,打斜线一定要均匀,且疏密得当;
如果涂颜色,注意不要涂到条形外面……)
③师生共同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用1格表示5个单位比较合适
。(引导学生得出:当要反
映的数据多数是5的倍数时,用1格表示5个单位比较合适。)
2.试一试。
如果统计结果是下面这样,每格代表几比较合适?
机动车
辆数
轿车
60
面包车
30
客车
40
货车
10
(1)讨论:四种机动车通过的车辆数都是整十数,用1格表示5辆
车就有点多余了,
这时用1格表示10辆车比较合适。
(2)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1格可以表示1
或2个单位,也可以表示5个单位,我们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数据的多少用1格表示任意的数据。
3.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第99页“做一做”。
三、巩固提高
完成教材第103页第6、7题。
四、课后作业
教材第102页第5题。
【板书设计】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在条形统计图上,1格可以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也可以表示5个单位或多个单位,
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或数据的多少用1格表示任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