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巡山小妖精
532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07: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37女生节-小学生新学期计划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张章杭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题、想想、做做第
1—4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
计算的 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
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 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
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材首先出示2×6 =12、20×6=120、200×6=1200 ,让学生依
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探索当一个因数不 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
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作出猜想。再列举一些例子,用计算
器计算来验证猜想。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比较容易发现规律,提出猜
想,用计算器进行验证。由于研究 的是关于运算的规律,势必涉及较
大数的计算,为了将学生的思维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更< br>加关注规律的发现过程,所以用计算器作为探索规律的工具。
3.说教学目标
基于 以上认识,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个维度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 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
规律,并能准确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 过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探究规律的基本
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合作交 流能力和概括总结能
力。
3、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每人计算器一个、学生每人一张空白表
格。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观察、验证来探索积 的变化
规律,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 法:通过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表
述规律、应用规律的自主探索过程,获得探索数 学规律的经验。
三、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提出问题
师: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你能把青蛙的外貌给大家描述一下
吗?
生:青蛙有一张大大的嘴巴,两只鼓鼓的眼睛。
生:青蛙有一个雪白的肚皮,还有四条腿。
师:今天我们就以青蛙为题作一个游戏-------“对对子”。老
师说前半句(一只青蛙一 张嘴),大家说后半句(两只眼睛,四条腿)。
比比谁对的又对又快。
(师生对对子)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为什么对的这么快?其实在刚才的游戏中
就有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
生:一只青蛙有两只眼睛四条腿,所以青蛙眼睛的只数是青蛙只
数的2倍,腿的条数是青蛙只数 的4倍。
师:5只青蛙有几条腿,你是怎么想的?
生:(1)4×5=20
师:10只青蛙呢?20只呢?
生:(2)4×10=40
(3)4×20=80
师:看来我们只要善于动脑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
察这三 个算式其中还藏着许多秘密呢!请大家借助教师提供的自学提
纲,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学情预设:学生在对对子时,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找到青蛙的眼
睛和腿与青蛙只数的关系,所以 他们对起来又对又快,但也有个别同
学可能没有发现这个关系或发现这个关系但反应不是很敏捷,所以他
们在对对子时要么出错,要么比别人回答总要慢一些,正因为如此,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
趣的,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 数学的重要性,并从游戏中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学感悟,探究规律


1、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①(2)式和(1)式比,每个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3)
式和(1)式比呢?
②(1)式和(3)式比,每个因数和积又各是怎样变化的?(2)
式和(3)式比呢?
③能用算式证明你的发现吗?
④请把你的发现和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温馨提示:如果你觉得自己研究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同学一起研
究。
学生自己独立观察与思考,根据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完成对积的变
化规律的探索。
学情预设:学生在自主探索规律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变大(或变小),积也变大(或变
小)。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2(或除以2),积也乘2(或
除以2)。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2倍(或缩小2倍),积也扩
大2倍(或缩小2倍)。
„„
如果学生的发现不够全面或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引导学
生在相互交流中 补充和完善,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也
可适时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引导 学生在认真倾听
他人想法的基础上,修正自己的发现,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 计意图: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通过在教师 引导下的自学,每一位
学生都亲自去经历探究规律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
总结 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适时地安排组内交流,让学
生人人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可 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
言的良好学习品质和自我修正的好习惯。)
2、全班汇报交流,形成共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你能把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1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
生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一个数扩大几倍也就是这个数乘几( 一个数缩小几倍也就是
这个数除以几)。反过来观察这组算式,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师:谁能把这两句话合并成一句呢?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
以)几。
师:同学们 真了不起,用自己智慧的大脑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
老师为你们而感到骄傲,这个重要的规律就是—— 积的变化规律。(板
书课题)
让我们用自信的语气把刚才的重大发现齐读一遍。
(师生齐读积的变化规律 )
师:刚才通过观察研究我们得出了积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
有什么用处呢?
生: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可以快速口算。
生: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确实是这样,下面我们就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口算比赛。
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汇报交流,
一来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身经历 了探究规律的过程。二来让学生对本课
的知识形成明确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运用所发现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
的强烈欲望。)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自学检测
根据8×50=400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情预设:个别学生在计 算时可能没有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同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让学生真正把积的变化规律用于实际口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2、解决问题我能行
下面这块长方形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面积
是多少?

8米
560平方米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560÷8 =70(米) 求出长方形的长 70×24=1680(平方
米)就求出了扩大后长方形的面积。
生:因为长方形的长不变,宽由8米增加到24米,扩大了24÷
8=3 倍。所以面积也要扩大3倍,也就是560×3=1680(平方米)
师:看来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可以使我们的解题策略多样化。
3、找出规律再填空
15×24=360 5×24=
15×48= 30×24=
15×12= 15×(24÷a)=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最后一题你是怎样想的?
生:如果a是2,那么15×(24÷2)=180
生:如果a是3,那么15×(24÷3)=120
„„
师:那么a可以是哪些数呢?
生:a可以是任何数。
生:a不可以是0,因为0不能做除数
生:a不等于0时,15×(24÷a)=360÷a
师:看来在积的变化规律中乘或除以的这个数不能为0,谁能把
积的变化规律准确地读一遍?
生: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
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刚才我们发现在积的变化规律中总有一个因数是不变的,大家想
想,如果两个因数都变,积又怎 么变化呢?
出示练习
算一算 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8×24=432
(18÷2)×(24×2)=
(18×2)×(24÷2)=
学生独立完成后回答。
生: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不变。
生:比如说15×30=450 (15×3)×(30÷3)=450所以我认为
在乘法中, 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
数,积不变。
生:我觉得乘或除以的这个数不能为0。


师:同学们的发现太伟大了!能用今 天学到的方法来验证你的发
现。只要大家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你一定还会发现积的其它变化规
律。
(设计意图:不同层次练习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
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把学习引向
课外。)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
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生:在乘法中,如果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 ),另一
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积不变。
生:这节课我学会了用举例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发现是不是正
确。
„„
学 情预设:学生在谈收获时可能只从知识点上总结,教师要适时
引导学生,学习不仅仅要注重结果,更应该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
学生从各个方面总结课堂上的收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 ,让学生不仅仅再次明确了本课
知识点,更加明确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这样教师就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
综观全课,我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主动观察、
讨 论交流、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想、说的过程,逐步探
索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 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这
样的探索过程丰富了学生学习的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
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了猜测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
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使课
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张章杭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题、想想、做做第
1—4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
计算的 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
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 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
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材首先出示2×6 =12、20×6=120、200×6=1200 ,让学生依
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探索当一个因数不 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
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作出猜想。再列举一些例子,用计算
器计算来验证猜想。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比较容易发现规律,提出猜
想,用计算器进行验证。由于研究 的是关于运算的规律,势必涉及较
大数的计算,为了将学生的思维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更< br>加关注规律的发现过程,所以用计算器作为探索规律的工具。
3.说教学目标
基于 以上认识,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个维度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 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
规律,并能准确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 过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探究规律的基本
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合作交 流能力和概括总结能
力。
3、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每人计算器一个、学生每人一张空白表
格。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观察、验证来探索积 的变化
规律,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 法:通过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表
述规律、应用规律的自主探索过程,获得探索数 学规律的经验。
三、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提出问题
师: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你能把青蛙的外貌给大家描述一下
吗?
生:青蛙有一张大大的嘴巴,两只鼓鼓的眼睛。
生:青蛙有一个雪白的肚皮,还有四条腿。
师:今天我们就以青蛙为题作一个游戏-------“对对子”。老
师说前半句(一只青蛙一 张嘴),大家说后半句(两只眼睛,四条腿)。
比比谁对的又对又快。
(师生对对子)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为什么对的这么快?其实在刚才的游戏中
就有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
生:一只青蛙有两只眼睛四条腿,所以青蛙眼睛的只数是青蛙只
数的2倍,腿的条数是青蛙只数 的4倍。
师:5只青蛙有几条腿,你是怎么想的?
生:(1)4×5=20
师:10只青蛙呢?20只呢?
生:(2)4×10=40
(3)4×20=80
师:看来我们只要善于动脑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
察这三 个算式其中还藏着许多秘密呢!请大家借助教师提供的自学提
纲,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学情预设:学生在对对子时,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找到青蛙的眼
睛和腿与青蛙只数的关系,所以 他们对起来又对又快,但也有个别同
学可能没有发现这个关系或发现这个关系但反应不是很敏捷,所以他
们在对对子时要么出错,要么比别人回答总要慢一些,正因为如此,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
趣的,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 数学的重要性,并从游戏中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学感悟,探究规律


1、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①(2)式和(1)式比,每个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3)
式和(1)式比呢?
②(1)式和(3)式比,每个因数和积又各是怎样变化的?(2)
式和(3)式比呢?
③能用算式证明你的发现吗?
④请把你的发现和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温馨提示:如果你觉得自己研究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同学一起研
究。
学生自己独立观察与思考,根据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完成对积的变
化规律的探索。
学情预设:学生在自主探索规律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变大(或变小),积也变大(或变
小)。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2(或除以2),积也乘2(或
除以2)。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2倍(或缩小2倍),积也扩
大2倍(或缩小2倍)。
„„
如果学生的发现不够全面或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引导学
生在相互交流中 补充和完善,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也
可适时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引导 学生在认真倾听
他人想法的基础上,修正自己的发现,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 计意图: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通过在教师 引导下的自学,每一位
学生都亲自去经历探究规律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
总结 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适时地安排组内交流,让学
生人人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可 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
言的良好学习品质和自我修正的好习惯。)
2、全班汇报交流,形成共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你能把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1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
生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一个数扩大几倍也就是这个数乘几( 一个数缩小几倍也就是
这个数除以几)。反过来观察这组算式,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师:谁能把这两句话合并成一句呢?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
以)几。
师:同学们 真了不起,用自己智慧的大脑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
老师为你们而感到骄傲,这个重要的规律就是—— 积的变化规律。(板
书课题)
让我们用自信的语气把刚才的重大发现齐读一遍。
(师生齐读积的变化规律 )
师:刚才通过观察研究我们得出了积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
有什么用处呢?
生: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可以快速口算。
生: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确实是这样,下面我们就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口算比赛。
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汇报交流,
一来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身经历 了探究规律的过程。二来让学生对本课
的知识形成明确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运用所发现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
的强烈欲望。)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自学检测
根据8×50=400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情预设:个别学生在计 算时可能没有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同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让学生真正把积的变化规律用于实际口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2、解决问题我能行
下面这块长方形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面积
是多少?

8米
560平方米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560÷8 =70(米) 求出长方形的长 70×24=1680(平方
米)就求出了扩大后长方形的面积。
生:因为长方形的长不变,宽由8米增加到24米,扩大了24÷
8=3 倍。所以面积也要扩大3倍,也就是560×3=1680(平方米)
师:看来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可以使我们的解题策略多样化。
3、找出规律再填空
15×24=360 5×24=
15×48= 30×24=
15×12= 15×(24÷a)=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最后一题你是怎样想的?
生:如果a是2,那么15×(24÷2)=180
生:如果a是3,那么15×(24÷3)=120
„„
师:那么a可以是哪些数呢?
生:a可以是任何数。
生:a不可以是0,因为0不能做除数
生:a不等于0时,15×(24÷a)=360÷a
师:看来在积的变化规律中乘或除以的这个数不能为0,谁能把
积的变化规律准确地读一遍?
生: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
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刚才我们发现在积的变化规律中总有一个因数是不变的,大家想
想,如果两个因数都变,积又怎 么变化呢?
出示练习
算一算 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8×24=432
(18÷2)×(24×2)=
(18×2)×(24÷2)=
学生独立完成后回答。
生: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不变。
生:比如说15×30=450 (15×3)×(30÷3)=450所以我认为
在乘法中, 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
数,积不变。
生:我觉得乘或除以的这个数不能为0。


师:同学们的发现太伟大了!能用今 天学到的方法来验证你的发
现。只要大家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你一定还会发现积的其它变化规
律。
(设计意图:不同层次练习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
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把学习引向
课外。)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
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生:在乘法中,如果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 ),另一
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积不变。
生:这节课我学会了用举例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发现是不是正
确。
„„
学 情预设:学生在谈收获时可能只从知识点上总结,教师要适时
引导学生,学习不仅仅要注重结果,更应该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
学生从各个方面总结课堂上的收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 ,让学生不仅仅再次明确了本课
知识点,更加明确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这样教师就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
综观全课,我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主动观察、
讨 论交流、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想、说的过程,逐步探
索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 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这
样的探索过程丰富了学生学习的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
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了猜测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
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使课
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描写马的作文-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山东财经大学是几本-体育教学反思


英文道歉信-中秋佳节祝福语


吃鸡蛋-加拿大留学申请流程


交通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中考信息网


河西学院教务处-第一家教


妇女节福利-河北经贸大学教务


万里长城的资料-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