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周期-说课稿

余年寄山水
608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07: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会员制度-个人创业计划书范文


《找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br>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的内容。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
中,学生多次 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规律的过程,所以本节课是在学生具备了独立探索简单
数学规律的能力的基础上展 开的,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简单的周期现象,并能根据发
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将本 课的教学目
标制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 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
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
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 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
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当给学生充分探索、合作和交流的
时间, 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对比,优化方法。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
和本课的教学内容,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
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 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要很好地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 除法计算的优越性,那么就
要让学生理解用除法计算的原理,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能理解用除法计算 的算理,在有
余数和没有余数的情况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所以本节 课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
导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操作等活动主动去探索和发现简单的周期 现象,并
根据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教师配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视觉上焕然一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体
验。
三、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分为六个环节组织教学。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 用课件出示两组有趣的数字:


男生女生比赛记数字。游戏结束,学生总结失败及 成功的原因,我进一步指出:像这样周而
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叫做周期现象。自然地揭示 课题:简单的周期
四年级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验 规律,
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2、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教 师谈话:“国庆节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这些彩旗、彩灯、盆花它们是随意
摆放的吗?”引导学生发 现这些物体都是按照一定规律摆放的。再提问:仔细观察,从左边
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彩灯和 彩旗呢?课件出示场景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个提问、汇报,把学生自然带 入学习中来。再通过观察、交流等活
动,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说清每种物体的排列规律:盆花是按一盆蓝 、一盆红;彩灯是按一
盏红、一盏紫、一盏绿;彩旗是按两面红、两面黄这样的规律排列下去的,从而感 知物体的
有序排列,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待学生把每 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弄清楚后,紧接着提出:“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
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一问题 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待大部分学生都思考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小
组交流,这样既避免了一些同学不动脑筋, 同时又可以集思广益,得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
略。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画图策略,按顺序一直画到第15盆花,是蓝花。


2、列举策略,写上每盆花的颜色,写到第15盆花,是蓝花。
3、计算策略 。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列式:15÷2=7(组)„„1(盆)。第15盆是
蓝花。
这里, 方法3较抽象,不易理解,但它又是有广泛适用性的方法,所以交流时要重点
分析。我让学生说说算式里 每一个数的意思,通过不断追问,让学生明白:因为每两盆花为
一组,每组花情况完全相同,15盆花可 以分为这样的7组,还余下1盆,是第8组的第一
盆,和每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色的。配以课件,显示 15盆花的分组情况,便于学生理解
算理。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方法,说说哪一种方法比 较简单,为后面优化解题方法埋下
伏笔。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方法3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不要急于灌输给 学生。
4、提高练习,加深理解
接着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先独立解决,再展示学 生的方法,如果有多种方
法,则重点讲解计算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要确定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关 键要看余
数,余数是几,第17盏彩灯就和每组中的第几盏颜色相同。没有余数第18盏彩灯就和每组< br>中的最后一盏彩灯颜色相同。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看看哪一种方法简便。如果还
是有学 生不赞成计算方法简便,可以通过:“第38盏灯是什么颜色的?第100盏呢?”这
两个问题让学生体 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独立完成“试一试”第2题。讲评时,让学生说 说算式的含
义和判断的结果。
(这个环节,让学生逐步认识到计算方法的简便,实现策略的优 化。在这个过程中,
我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用事实说话,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现自主建构。 通过几
次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基本掌握这一方法。)
5、实践应用,巩固方法。 < br>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又是后续知识的准备和铺垫,因此适度、适量的练
习是必不可少 的。为了能让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我设计了两道练习题,第1题
是基本训练题,通过这道题 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


新知的情况。第2题是开 放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对于规律
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时加深对计算法 的理解。这道题学生的参与度广,不但培养了学生之
间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6.生活万像,再现规律
“大自然中有许多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用多媒体出 示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
象供同学们欣赏。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 来源于生
活,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课堂总结。
我与学生一起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怎样的收获?你会用哪些方法解决今天的问
题?你觉得自己表 现怎样?让学生勤于反思,学会反思。
四、板书设计
15 ÷ 2 = 7(组) „„ 1(盆)



















答:第15盆是蓝花。
板书设计重点突 出计算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让学生在做后面的练习时有据可
依,同时要让学生知道答语很重要。
五、对本节课教学效果预评估
当然,以上只是教师个人的设想,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 堂是动态的课堂,学生总会出现
一些教师预料之外的情况,所以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学生的动态,运用自己 的教学机智处理好
每一个“意外”,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




《找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简 单的周期》的内容。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
中,学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规律的过程,所以本节课 是在学生具备了独立探索简单
数学规律的能力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简单的周期现 象,并能根据发
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 的知识基础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
标制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
律确定 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
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
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当给学生充分探索、合作和交流的
时间, 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对比,优化方法。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
和本课的教学内容,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
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 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要很好地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 除法计算的优越性,那么就
要让学生理解用除法计算的原理,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能理解用除法计算 的算理,在有
余数和没有余数的情况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所以本节 课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
导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操作等活动主动去探索和发现简单的周期 现象,并
根据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教师配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视觉上焕然一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体
验。
三、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分为六个环节组织教学。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 用课件出示两组有趣的数字:


男生女生比赛记数字。游戏结束,学生总结失败及 成功的原因,我进一步指出:像这样周而
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叫做周期现象。自然地揭示 课题:简单的周期
四年级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验 规律,
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2、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教 师谈话:“国庆节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这些彩旗、彩灯、盆花它们是随意
摆放的吗?”引导学生发 现这些物体都是按照一定规律摆放的。再提问:仔细观察,从左边
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彩灯和 彩旗呢?课件出示场景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个提问、汇报,把学生自然带 入学习中来。再通过观察、交流等活
动,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说清每种物体的排列规律:盆花是按一盆蓝 、一盆红;彩灯是按一
盏红、一盏紫、一盏绿;彩旗是按两面红、两面黄这样的规律排列下去的,从而感 知物体的
有序排列,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待学生把每 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弄清楚后,紧接着提出:“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
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一问题 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待大部分学生都思考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小
组交流,这样既避免了一些同学不动脑筋, 同时又可以集思广益,得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
略。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画图策略,按顺序一直画到第15盆花,是蓝花。


2、列举策略,写上每盆花的颜色,写到第15盆花,是蓝花。
3、计算策略 。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列式:15÷2=7(组)„„1(盆)。第15盆是
蓝花。
这里, 方法3较抽象,不易理解,但它又是有广泛适用性的方法,所以交流时要重点
分析。我让学生说说算式里 每一个数的意思,通过不断追问,让学生明白:因为每两盆花为
一组,每组花情况完全相同,15盆花可 以分为这样的7组,还余下1盆,是第8组的第一
盆,和每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色的。配以课件,显示 15盆花的分组情况,便于学生理解
算理。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方法,说说哪一种方法比 较简单,为后面优化解题方法埋下
伏笔。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方法3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不要急于灌输给 学生。
4、提高练习,加深理解
接着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先独立解决,再展示学 生的方法,如果有多种方
法,则重点讲解计算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要确定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关 键要看余
数,余数是几,第17盏彩灯就和每组中的第几盏颜色相同。没有余数第18盏彩灯就和每组< br>中的最后一盏彩灯颜色相同。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看看哪一种方法简便。如果还
是有学 生不赞成计算方法简便,可以通过:“第38盏灯是什么颜色的?第100盏呢?”这
两个问题让学生体 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独立完成“试一试”第2题。讲评时,让学生说 说算式的含
义和判断的结果。
(这个环节,让学生逐步认识到计算方法的简便,实现策略的优 化。在这个过程中,
我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用事实说话,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现自主建构。 通过几
次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基本掌握这一方法。)
5、实践应用,巩固方法。 < br>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又是后续知识的准备和铺垫,因此适度、适量的练
习是必不可少 的。为了能让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我设计了两道练习题,第1题
是基本训练题,通过这道题 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


新知的情况。第2题是开 放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对于规律
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时加深对计算法 的理解。这道题学生的参与度广,不但培养了学生之
间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6.生活万像,再现规律
“大自然中有许多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用多媒体出 示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
象供同学们欣赏。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 来源于生
活,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课堂总结。
我与学生一起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怎样的收获?你会用哪些方法解决今天的问
题?你觉得自己表 现怎样?让学生勤于反思,学会反思。
四、板书设计
15 ÷ 2 = 7(组) „„ 1(盆)



















答:第15盆是蓝花。
板书设计重点突 出计算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让学生在做后面的练习时有据可
依,同时要让学生知道答语很重要。
五、对本节课教学效果预评估
当然,以上只是教师个人的设想,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 堂是动态的课堂,学生总会出现
一些教师预料之外的情况,所以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学生的动态,运用自己 的教学机智处理好
每一个“意外”,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



万里长城资料-元旦文艺汇演主持词


离别感言-拜佛礼仪


河南省实验中学国际部-华盛顿大学排名


西安创新学院-公务员购房补贴


护林员职责-代理服务器使用方法


艺术高考分数线-西厢记读后感


陈绮贞语录-李思菘


监理继续教育-北京东直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