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科教学计划
郑州成人高考-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将近80人。虽然大部分在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
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养成
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
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
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准备课、位置、10以内的
数的认识和加减
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
个和第几个,掌握
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
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
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
认识整时、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
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
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
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
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
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
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
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
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
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
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
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
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
堂发言的“
奇思妙语录”等。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
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
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六、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1
2
3
4
5
6
教学内容
课堂常规训练
数一数、比多少
位置(上下、前后、左右)
1---
5的认识、比多少、第几、分与合、
十一长假
1--5的加减法、0的加减法及单元复习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认识图形(一)6、7的认识
6、7的加减法
图画应用题
8和9的认识及加减法、期中考试
图画应用题
10的认识、10的加减法、填求知加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与复习
11至20各数的认识及写法、10加几及
相应的减法、数学乐园、第六单元测试
认识钟表
9加几
8、7、6加几
5、4、3、2加几、应用题
总复习
教学质量期末检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将近80人。虽
然大部分在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
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
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
们天
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
成良好的生
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准备课、位置、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
法、认识立体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
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
数的顺序和大小,
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
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
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
认识整时、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
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
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
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
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
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
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
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
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
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
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
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
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
堂发言的“
奇思妙语录”等。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
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
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六、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1
2
3
4
5
6
教学内容
课堂常规训练
数一数、比多少
位置(上下、前后、左右)
1---
5的认识、比多少、第几、分与合、
十一长假
1--5的加减法、0的加减法及单元复习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认识图形(一)6、7的认识
6、7的加减法
图画应用题
8和9的认识及加减法、期中考试
图画应用题
10的认识、10的加减法、填求知加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与复习
11至20各数的认识及写法、10加几及
相应的减法、数学乐园、第六单元测试
认识钟表
9加几
8、7、6加几
5、4、3、2加几、应用题
总复习
教学质量期末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