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苏州市人事考试中心-安全标语大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虽
然大部分同学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幼儿园还未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
行为习惯,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还不适应。从学前班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
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
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
,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
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
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
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 ,比一比 ,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物体和图形,
分类,11—20的认识 ,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
,我们的校园 ,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
数的顺序和大小,
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
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
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
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
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
数一数、比一比、1----
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
法、11-----
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
我们的校园。) <
/p>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
br>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
程。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
数和计算的开
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
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
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
简单的分
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
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
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
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
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
的个数,会区分
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
数与
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
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
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
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
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
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
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
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
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
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
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
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
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
.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
初步建立空间观
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
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
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
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
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
(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
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
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
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
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
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
、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方法与措施:
1.认
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
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
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
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
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课 时
1 9.2 — 9.3 《数一数》
1课时
2 9.5 — 9.9 《比一比》、《1至5的认识》
4课时
3 9.12—9.16 《1至5的认识》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4课时
4
9.19—9.23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课时
5 9.26—9.30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4课时
6 10.4—10.7 《分类》、《6、7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7 10.11—10.14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8、
9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8
10.17—10.21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0
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9
10
10.24—10.28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10.31—11.4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习》 4课时
11
11.7—11.11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
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4课时
12 11.14—11.18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认识钟表》、《9加几》 4课时
13
11.21—11.25
《9加几》、《8、7、6加几》
4课时
14 11.28—12.2
《8、7、6加几》、《5、4、3、2、加几》 4课时
15 12.5—12.9
《5、4、3、2、加几》、《整理和复习》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总复习》
4课时
16 12.19—12.23 《总复习》、期末复习
4课时
17
12.26—12.30
期末复习
4课时
18 1.2--1.6 期末复习
4课时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虽然大部分同学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
幼儿园还未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还不适应。从学前班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
加
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
教学时,应从学
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
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
学的乐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
,比一比 ,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物体和图形,
分类,11—20的认识 ,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 ,我们的校园 ,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
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
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
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
数一数、比一比、1----
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
法、11-----
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
我们的校园。) <
/p>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
br>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
程。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
数和计算的开
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
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
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
简单的分
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
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
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
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
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
的个数,会区分
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
数与
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
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
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
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
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
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
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
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
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
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
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
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
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
.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
初步建立空间观
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
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
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
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
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
(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
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
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
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
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
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
、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方法与措施:
1.认
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
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
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
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
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课 时
1 9.2 — 9.3 《数一数》
1课时
2 9.5 — 9.9 《比一比》、《1至5的认识》
4课时
3 9.12—9.16 《1至5的认识》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4课时
4
9.19—9.23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课时
5 9.26—9.30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4课时
6 10.4—10.7 《分类》、《6、7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7 10.11—10.14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8、
9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8
10.17—10.21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0
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9
10
10.24—10.28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10.31—11.4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习》 4课时
11
11.7—11.11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
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4课时
12 11.14—11.18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认识钟表》、《9加几》 4课时
13
11.21—11.25
《9加几》、《8、7、6加几》
4课时
14 11.28—12.2
《8、7、6加几》、《5、4、3、2、加几》 4课时
15 12.5—12.9
《5、4、3、2、加几》、《整理和复习》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总复习》
4课时
16 12.19—12.23 《总复习》、期末复习
4课时
17
12.26—12.30
期末复习
4课时
18 1.2--1.6 期末复习
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