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数学单元教学计划

余年寄山水
689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07: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五官争功作文-龙骨之谜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
“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 “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 内的、用集
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
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 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
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 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
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
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
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的良好习惯。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充分利用主题图,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件
2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一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日 期
8月24日
教学内容
准备课(2)
课型
综合
新授
备注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 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
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 、后、
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
学在第 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
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 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
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 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
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 “上、
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
程之后 ,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
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 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教学
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 后”、“左”、
“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
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联系生活,就地取材,多练习。
课件
2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二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日 期
8

24

28
教学内容
位置(2)

课型
新授
备注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 br>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侨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
教学0的认识和 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
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 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
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
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
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 “<” “=”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
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 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提
倡算法多样化。
5、能 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
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 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
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课件
11
教学
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三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2
3
4

日 期
8

31

6
9月7---11
14 ---18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3)
1--- 5的认识(3)加减法的初步认识(1)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2)0的认识和有关0
的加减法(2)
课型
新授
新授


备注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球)和我
会拼图。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
入―― ―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
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 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
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
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 ,让学
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描述所 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
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课件
2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四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5
日 期
21---25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2)

课型
新授
备注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 和加减法”、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
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
个数或 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
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 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数概念的形成
6-10的加减法
课件
24
教学
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五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5
6
7
8
9
10
11
12

日 期
21---25
28---10月2
5---10
12---16
19---23
26---30
11月2---6
9---13
教学内容
6、7的认识和加减法(2)
6、7的认识和加减法(2)
6、7的认识和加减法(2)
6、7的认识和加减法(1)8、9的认识和加
减法(3)
8、9的认识和加减法(2)10的认识和加
减法(2)
10的认识和有关10 的加减法(4)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3)整理和复习(1)
整理和复习(2)
课型
新授
新授

新授
新授
新授
新授
复习
复习
备注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 的读数的顺序
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小
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
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 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
过操作进行学习。
1、使学生能正 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认识“ 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
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 相应的减法。 2、通过看图
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摆小棒 ,培养学
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
处 有数学。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
现问题的能力。
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认识十位与个位。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件
6
教学
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六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12
13

日 期
9---13
16--20
教学内容
数11--- 20各数、读数和写数(2)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
数学乐园(1)
课型
新授
新授
综合
备注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 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本单元
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 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
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
中去。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妈展学生的九感和符号感。第四,能运用生活
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
单现象,学会 数学思考。第五,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
表上整时的时刻,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通过拨表、观察 等
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
学习数学的 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
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
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
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认识数位,了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件
2
第七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14


日 期
23---27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2)

课型
新授
备注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 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
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 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
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 好坏对今后
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
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
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 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
基础。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 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
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
学的信心。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因人而异,要选对方法多练习。
课件
10
教学
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八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14
15
16

日 期
23---27
30---12月4
12月7---11
教学内容
9加几(2)
9加几(1)8、7、6加几(2)5、4、3、2
加几(1)
5、4、3、2加几(4)
课型
新授课
新授课
新授课



备注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 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
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 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 识的认识。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 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
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整理,提高数学计划的准确率和速度。
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课件
4
教学
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九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17


日 期
14---18
教学内容
总复习(4)
课型
复习
备注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
“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 “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 内的、用集
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
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 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
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 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
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
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
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的良好习惯。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充分利用主题图,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件
2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一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日 期
8月24日
教学内容
准备课(2)
课型
综合
新授
备注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 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
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 、后、
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
学在第 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
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 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
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 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
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 “上、
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
程之后 ,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
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 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教学
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 后”、“左”、
“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
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联系生活,就地取材,多练习。
课件
2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二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日 期
8

24

28
教学内容
位置(2)

课型
新授
备注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 br>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侨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
教学0的认识和 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
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 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
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
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
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 “<” “=”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
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 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提
倡算法多样化。
5、能 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
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 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
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课件
11
教学
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三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2
3
4

日 期
8

31

6
9月7---11
14 ---18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3)
1--- 5的认识(3)加减法的初步认识(1)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2)0的认识和有关0
的加减法(2)
课型
新授
新授


备注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球)和我
会拼图。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
入―― ―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
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 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
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
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 ,让学
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描述所 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
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课件
2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四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5
日 期
21---25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2)

课型
新授
备注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 和加减法”、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
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
个数或 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
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 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数概念的形成
6-10的加减法
课件
24
教学
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五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5
6
7
8
9
10
11
12

日 期
21---25
28---10月2
5---10
12---16
19---23
26---30
11月2---6
9---13
教学内容
6、7的认识和加减法(2)
6、7的认识和加减法(2)
6、7的认识和加减法(2)
6、7的认识和加减法(1)8、9的认识和加
减法(3)
8、9的认识和加减法(2)10的认识和加
减法(2)
10的认识和有关10 的加减法(4)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3)整理和复习(1)
整理和复习(2)
课型
新授
新授

新授
新授
新授
新授
复习
复习
备注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 的读数的顺序
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小
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
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 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
过操作进行学习。
1、使学生能正 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认识“ 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
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 相应的减法。 2、通过看图
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摆小棒 ,培养学
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
处 有数学。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
现问题的能力。
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认识十位与个位。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件
6
教学
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六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12
13

日 期
9---13
16--20
教学内容
数11--- 20各数、读数和写数(2)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
数学乐园(1)
课型
新授
新授
综合
备注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 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本单元
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 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
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
中去。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妈展学生的九感和符号感。第四,能运用生活
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
单现象,学会 数学思考。第五,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
表上整时的时刻,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通过拨表、观察 等
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
学习数学的 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
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
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
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认识数位,了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件
2
第七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14


日 期
23---27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2)

课型
新授
备注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 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
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 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
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 好坏对今后
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
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
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 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
基础。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 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
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
学的信心。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因人而异,要选对方法多练习。
课件
10
教学
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八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14
15
16

日 期
23---27
30---12月4
12月7---11
教学内容
9加几(2)
9加几(1)8、7、6加几(2)5、4、3、2
加几(1)
5、4、3、2加几(4)
课型
新授课
新授课
新授课



备注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 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
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 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 识的认识。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 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
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整理,提高数学计划的准确率和速度。
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课件
4
教学
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九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17


日 期
14---18
教学内容
总复习(4)
课型
复习
备注






学会看病-优秀作文摘抄


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端午祝福语


李昌奎案-法学专业课程


毕业论文范文格式-大队委竞选演讲稿


互联网创业计划书-会计事务所实习心得


金铃子-郑州中招网


市丸银语录-中秋贺卡祝福语


计算机排名-美国海德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