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表格版
研究生读几年-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三、一 年级 数学 科教学计划
1、准备课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
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
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
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
“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
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
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
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
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
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2、位置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
“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
,初步感受它们的
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
置。
三、一
年级 数学 科教学计划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
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 “<”
“=”的含义,知道用词
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
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
5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
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
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4、认识图形(一)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
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合作、探
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一 年级 数学
科教学计划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
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
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
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
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
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
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
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6、11~20各数的认识
1、使学生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
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认
识“十位”
“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
各数。能够熟练地口
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
的
观察习惯。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
到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
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
问题的能力。
三、一 年级 数学 科教学计划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7、认识钟表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使学生结合生活经
验
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培养初步的观
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通过拨
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
br>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通过操作、观察、分析、
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
精神。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
的良好习惯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
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初步学会用加
法和减法解
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
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
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三、一 年级 数学 科教学计划
1、准备课
1.通过数数活动中
,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
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
基
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
“少”等含义的理解
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
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
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
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
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2、位置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
“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
,初步感受它们的
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
置。
三、一
年级 数学 科教学计划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
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 “<”
“=”的含义,知道用词
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
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
5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
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
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4、认识图形(一)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
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合作、探
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一 年级 数学
科教学计划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
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
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
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
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
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
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
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6、11~20各数的认识
1、使学生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
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认
识“十位”
“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
各数。能够熟练地口
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
的
观察习惯。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
到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
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
问题的能力。
三、一 年级 数学 科教学计划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7、认识钟表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使学生结合生活经
验
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培养初步的观
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通过拨
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
br>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通过操作、观察、分析、
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
精神。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
的良好习惯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
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初步学会用加
法和减法解
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
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
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