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体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
板报花边-财务总结报告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1、教材从实
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
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
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
课程环境。
2、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
类、统计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
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3、教材为教师留下创造空
间,可结合自身教学需求,生发出新的思想创意,内
华自己的教学设计。
学生情况分析及改善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
生活有一定的陌生
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
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
同程度地掌握一些
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
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教学目标
1、结合有趣的生活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把读数、写数与数数活动紧密
结合。
2、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动,经历比较的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3、在具体情境和活
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通过操作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4、联系生活实际经历分类过程,体验分类方法。
5、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顺序。
6、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7、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认识几时、几时半。
8、借助在趣、现实的情境,激发
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
意识,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
9、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
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操作活动,掌握计算
方法,算法多样化。
2、计算与应用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1、0的认识。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图片,幻灯片,口算卡片
教学课时安排:
总课时 64课
周 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时 间
内 容
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
玩具--文具
动物乐园--比高矮
比轻重--有几辆车
国庆节
摘果子--跳绳
可爱的企鹅--乘车
做个加减法表
整理与复习
分类
位置与顺序
认识图形
捆小棒--有几瓶牛奶
有几棵树
--买铅笔
数学好玩
认识钟表
总复习
期末总复习
期末考试、期末工作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1、
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和顺序。
2、能初步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能认识和理解0的产生和意义。
4、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1、数数中手口一致,渗透综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思考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倾听、提问、操作等良好学习品质。
5、教会学生美观、漂亮地书写数字。
课时安排:6-7课时
第二单元
比较
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
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
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教材分析:
1、 教学重点: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认识符号< > =符号。
能正确比较多少、大少、长短、高矮、轻重、厚薄等。
2、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关于符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体会轻和重、高和矮、长和短。
课时安排:6-7课时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在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重点:
1、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单元难点:
能根据加、减发的含义,正确列出加、减发算式。
小组合作与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15-18课时
第四单元 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
类。
2、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分类。
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习惯。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3、经历分类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
单元教学分析:
教材中,“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教材结合学生熟悉
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在活动
中体会分类思想,感受分类
生活中的用途。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和顺序初步培养学
生的空间观念。 <
br>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
的语言比较准确的表达
。
3、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点
:
1、
能够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
能用语言准确表述物体相对的方位。
单元教学难点
:
体验描述物体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单元教材分析
:
本单元教材结合学
生和学习素材的特点,在观察、模
拟和游戏中,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
活动,进
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
惯。
单元课时安排:4-5课时。
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单元学习目标:
1、
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
2、
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
的大小。
3、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
题,并尝试解决。
4、
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本册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
学习
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从本单元起学生将进行两位数的学
习。学生对数的认识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帮助学生体会数位,建立
“10个一就是1个十”是本单元的一个学习重点。通过各类活动,
探索并交流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的减法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
体会并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选择合适的算法计算20以
内加减计算。
本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十位”“个位”的概念。
本单元教安排:建议课时数为8课时。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单元教学内容:
1、 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记时,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 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并学会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
来记时。
2、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
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
4、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交
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
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钟表,但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可能比较
困难,因此应该把这一点作为本单元难点。
单元教学方法:
借助教具和学
具,让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通过看一看、做一做、
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单元教学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1课时完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1、教材从实
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
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
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
课程环境。
2、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
类、统计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
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3、教材为教师留下创造空
间,可结合自身教学需求,生发出新的思想创意,内
华自己的教学设计。
学生情况分析及改善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
生活有一定的陌生
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
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
同程度地掌握一些
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
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教学目标
1、结合有趣的生活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把读数、写数与数数活动紧密
结合。
2、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动,经历比较的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3、在具体情境和活
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通过操作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4、联系生活实际经历分类过程,体验分类方法。
5、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顺序。
6、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7、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认识几时、几时半。
8、借助在趣、现实的情境,激发
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
意识,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
9、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
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操作活动,掌握计算
方法,算法多样化。
2、计算与应用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1、0的认识。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图片,幻灯片,口算卡片
教学课时安排:
总课时 64课
周 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时 间
内 容
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
玩具--文具
动物乐园--比高矮
比轻重--有几辆车
国庆节
摘果子--跳绳
可爱的企鹅--乘车
做个加减法表
整理与复习
分类
位置与顺序
认识图形
捆小棒--有几瓶牛奶
有几棵树
--买铅笔
数学好玩
认识钟表
总复习
期末总复习
期末考试、期末工作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1、
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和顺序。
2、能初步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能认识和理解0的产生和意义。
4、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1、数数中手口一致,渗透综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思考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倾听、提问、操作等良好学习品质。
5、教会学生美观、漂亮地书写数字。
课时安排:6-7课时
第二单元
比较
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
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
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教材分析:
1、 教学重点: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认识符号< > =符号。
能正确比较多少、大少、长短、高矮、轻重、厚薄等。
2、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关于符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体会轻和重、高和矮、长和短。
课时安排:6-7课时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在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重点:
1、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单元难点:
能根据加、减发的含义,正确列出加、减发算式。
小组合作与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15-18课时
第四单元 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
类。
2、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分类。
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习惯。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3、经历分类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
单元教学分析:
教材中,“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教材结合学生熟悉
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在活动
中体会分类思想,感受分类
生活中的用途。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和顺序初步培养学
生的空间观念。 <
br>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
的语言比较准确的表达
。
3、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点
:
1、
能够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
能用语言准确表述物体相对的方位。
单元教学难点
:
体验描述物体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单元教材分析
:
本单元教材结合学
生和学习素材的特点,在观察、模
拟和游戏中,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
活动,进
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
惯。
单元课时安排:4-5课时。
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单元学习目标:
1、
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
2、
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
的大小。
3、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
题,并尝试解决。
4、
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本册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
学习
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从本单元起学生将进行两位数的学
习。学生对数的认识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帮助学生体会数位,建立
“10个一就是1个十”是本单元的一个学习重点。通过各类活动,
探索并交流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的减法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
体会并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选择合适的算法计算20以
内加减计算。
本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十位”“个位”的概念。
本单元教安排:建议课时数为8课时。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单元教学内容:
1、 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记时,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 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并学会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
来记时。
2、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
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
4、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交
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
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钟表,但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可能比较
困难,因此应该把这一点作为本单元难点。
单元教学方法:
借助教具和学
具,让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通过看一看、做一做、
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单元教学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1课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