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萌到你眼炸
977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11: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南大学招生-介绍家乡的景物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 分经历画圆的过程,掌握画圆的方法,认识圆心、半径、
直径,归纳出圆的特征,并能用圆的特征解决实 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概
括以及合作交 流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在亲身经历画圆工具的发展历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和民族情
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渗透数学美
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认识圆,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中国古代有位著名的教育家孟子,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以
规 矩,不能成方圆”,谁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指我们要遵守规矩,指要听老师话。
师:同学们说的是现代的意思,那你知道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不要紧,其实呀,在古代这句话是说没有规和矩,就画不
1


好圆和方。
师:(出示课件:规和矩)规和矩是两种不同的画图工具,其中规 是
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下面我们就从古代的规开始今天的探索之
旅——一起来认识圆 。
【设计意图】由“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引入课题,并通过古代的
画图工具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引出古代的规做好铺垫。
二、探究圆的特征
1.用古代的规画圆。
师:要想全面的认识圆,我们得需要画圆,那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画< br>圆的吗?请看,这是明代规的示意图,老师根据明代的规仿制了这个规,
它就藏在你的1号学具袋 里。观察一下,它的构造是怎样的?
生:由一根钉子,和三个孔组成的。
师:对,猜猜看这三个孔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用来放笔的。
师: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现在就有一支古代的规就摆在你眼前,你
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画圆。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到古代体验一把古人是怎么画圆的吧。下面
请拿 起你的规在你的1号作业纸上同桌合作画一个圆。
学生画圆。
师:谁来演示一下你们是怎么画的?
学生展示。
2


师小结:同学们都是用钉子固定了一点,然后选择一个固定长度来画
圆的。 < br>【设计意图】学生合作尝试用古代的规画圆,初步探索画圆的方法,
同时和接下来的圆规画圆形成 了一定的对比,突出定点定长。
2.用现代圆规画圆。
师:用这个古代的规可以画出几种大小不同的圆?
生:三种。
师:看来用这个规画 圆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对古代的规进行改
良。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就慢慢变成了现在的——圆规。 它就藏在2号学
具袋里,取出圆规,观察它的构造是怎么样的?
生:都有一个钉子。
师:所以同学们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生:都有铅笔。
师:还有吗?
生:都有一个头。
师:对,圆规上还有一个柄。那现在想不想用现代的圆规再来画一个
圆?
生:想。
师:好,赶紧试一试吧。
学生用圆规画圆
师:谁来上台演示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教师结合学生的演示进行小结:看来大部分同学们都是先固定了一个
3

< p>
点,我们可以简称为定点(板书),然后叉开两脚的距离,选择了一个固
定的长度,我们可 以简称为定长(板书),最后捏住柄旋转一周,一个圆
就画好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幅作品,结合刚才用圆规画圆的过程,想想看问
题可能出在哪里呀?
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结:看来我们画圆的时候必须注意这几个关键点,一要定点,二
要定长,最后还要捏住圆规的柄进行旋转。有了这些关键的提醒,有没有
信心画一个更好的圆?
学生再次画圆。
师:老师发现这次同学们画的又快又好了。确实,抓住画圆的关键,
我们就可以用圆规很快的画出一个标准的圆。
【设计意图】通过圆规的局限性体现现代圆规的优越性, 并让学生独
立尝试用现代的圆规画圆,明确画圆方法,初步感知圆的特征,并在亲身
经历两次画 圆的过程中总结出画圆的关键。
3.在操场上画圆。
师:感觉现在的圆规比起古代的规怎么 样?下面我们就带上圆规到操
场上帮体育老师画一个大圆,如何?
生:两脚叉开最大也画不了大圆。
师:看来圆规帮不了体育老师了,那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学生想办法、交流。
师:你的想法跟体育老师不谋而合,那咱们一起来看体育老师是怎么
4


画圆的。
播放视频。
师:用这种方法画圆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
生:中间的那个人不能动
师:对,也就是做到了画圆的关键——定点
生:绳子要拉直,不能弯曲
师:也就是要——定长
师:这种方法同学们想出来了, 体育老师想出来了。在古代,也有人
想出来了,早在《史记》就有记载,当时大禹治水时就是这样画圆的 :左
凖绳,右规矩。古人太了不起了,你们也非常了不起。
【设计意图】通过圆规的局限性引 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给出体育老师
的方法,分析体育老师画大圆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三次画圆过程中进 一
步体会圆的特征,并与古代画圆方法进行对照,引发学生思考,体现数学
文化之美。
4.概括圆的特征。
师: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现在我们来回头看刚才的三次画圆过程:一开始我们先用古代的规来画圆,接着又用现代的圆规画出了圆,
最后我们用“左凖绳,右规 矩”的方法画出了一个大圆。
师:这三种画圆方法,年代不同,工具也不同,但都画出了圆,这其
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都有定点和定长。
5


师小结:是的,这三种画法都 要有一个固定的点,也就是要定点,还
要选择固定的长,也就是定长来画圆的。
师:那这固定的点、固定的长分别叫什么呢?谁知道?
生:圆心,半径。
师:(出 示课件)这个固定的点是圆的中心,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为圆
心,用字母O表示。固定的长我们称它为半径 ,通常用字母r来表示。
师: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半径?
生:连接中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师:在数学上就是这样定义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就是
半径。
师:半径 是圆上一条特殊的线段,除了半径还有一条特殊的线段,它
通过圆心两段都在圆上,谁知道它叫什么?( 课件演示)
生:直径。
师:那这一条是直径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没有通过圆心。(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回头梳理三次画 圆过程,找出共同点。根据学生已
有的认知给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定义,并判断是不是直径进一步加深 学
生对直径概念的认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半径和直径,那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那下面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请看要求:
6


(1)利用3号学 具袋里的材料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想一想,半
径和直径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组长做好记录。
学生在小组内采用折、量、画等等方法展开对圆的特征的探索。
学生上台演示,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追问。
师:如果不用量,结合画圆的过程,能不能解释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
半径都相等?
生:圆规两脚的距离是定长,也就是半径,画圆的时候不能变,所以
半径都相等。
师:那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课件出示一大一小两个圆)
生:不相等。
师:那 我们在说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时看来需
要加上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
生:同一个圆中。
师:现在如果把这两个圆放在方格图中,你能说出圆心的位置吗?
生:(2,6)、(8,4)。
师:继续观察这两个圆的位置和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半径大的圆就大,圆心位置不一样,圆的位置就不一样。
师生共同梳理出:圆内有无数条 直径、半径;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
相等,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 定圆
的大小。
7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圆的特征。其实早 在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
育家墨子就已经发现了圆的特点:圆,一中同长也。(教师板书)
学生齐读
师:所谓一中,就是指?
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
生:半径一样长。
师:不过,也有人指出,这里的“同长 ”除了指半径同样长以外,还
可能指——直径同样长。(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小组之间通 过学生自己折画等多种方法,自己研究得出
结论,并通过方格纸数对的形式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圆心决定圆 的位置,最
后“一中同长”点出圆的本质特征,加深学生理解,体现数学文化之美。
三、应用圆的特征
师:正是因为圆具有一中同长的特性,所以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泛。那么联系生活想一想,这个图形像什么?
生:披萨、轮胎、花瓣......
师:同学 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老师看到它就想到了车轮。这是从古
代到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交通工具在变, 不变的是什么?
生:车轮,都是圆的。
师: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
生各抒己见
师:如果老师要在圆形车轮上安车轴,应该安在哪里?(出示车轮教
8


具)
生:安在圆心。
师:猜想一下,车轮在滚动的过程中,车轴会留下一个什么样的痕迹?
学生猜测。
师:在车轴的位置老师装上了一支笔,我们来滚动一下,跟踪一下车
轴运动的轨迹,看看和你们想象的是 不是一样。
教具现场演示圆形车轮的滚动,验证猜想。
师:由于车轴离地面的距离也就是圆 的半径,因此车轴离地面的距离
始终是相等的,所以车子才能够平稳的行驶。
师:那如果设计 成其他图形,比如正方形,猜一猜车轮在滚动的过程
中,车轴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打个手势,想象一下 。是不是这样呢?
教具现场演示方形车轮的滚动,验证猜想。
师:车轮如果设计成正方形, 中心到周围的距离不相等。同样,三角
形也是这样,椭圆也是如此,所以说,除了圆之外,这些图形都是 一中不
同长的,而圆是唯一一个一中同长的平面图形(课件同步演示)。
【设计意图】利用具 体具象的实物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
体会圆的特征和轮胎为什么设计成圆形这一生活应用,同 时让学生进一步
加深对圆的特征的理解,再次让学生体会“一中同长”这一圆的本质特征。
四、欣赏生活中的圆。
师:圆,作为数学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其中蕴涵了极其丰富的内涵。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播放微课。
9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数学美的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有关
圆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圆,渗透数学美的思想。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
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 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这
一节课导入部分是在常见的古句中引出古代规,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
趣,另一方面体现了数学文化之美。然后三次画圆过程层层递进,由上一
种画图工具的局限 性引出更多的画圆方法,让学生在这一个过程中体验画
圆的关键,初步感知圆的特征,整个过程始终围绕 着定点定长进行。大部
分学生都是带着已有的学习经验来到课堂的,所以在处理圆心、半径、直
径的时候没有过多的让学生进行描述。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开始讨论半径、
直径的特征,深入研究圆的本质 特征。在处理圆心、半径和圆的关系时,
采用了方格纸的形式让学生感知圆心决定圆的位置,让学生能够 一目了然
深刻了解,接着用“一中同长”点出特征并总结。在应用这一教学环节,
采用实物道具 的方式来解释“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让学生更加具体
的理解“一中同长”,最后通过微课让学生体 会圆之美,数学之美。但是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是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教师应变能力有待提高。在< br>课堂中出现了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时,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致使课堂教学
出现了一定的问题。2. 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感,并没有很好的融
入学生之中。3.个别环节处理不够细致,没有很好的 抓住学生课堂的生成。

10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画圆的过程,掌握画圆的方法,认识圆心、半径、
直径,归纳出圆的特征,并能用圆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探究活动,培 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概
括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在亲身 经历画圆工具的发展历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民族情
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数学的角 度感受圆的美,渗透数学美
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认识圆,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中国 古代有位著名的教育家孟子,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以
规矩,不能成方圆”,谁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 意思?
生:指我们要遵守规矩,指要听老师话。
师:同学们说的是现代的意思,那你知道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不要紧,其实呀,在古代这句话是说没有规和矩,就画不
1


好圆和方。
师:(出示课件:规和矩)规和矩是两种不同的画图工具,其中规 是
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下面我们就从古代的规开始今天的探索之
旅——一起来认识圆 。
【设计意图】由“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引入课题,并通过古代的
画图工具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引出古代的规做好铺垫。
二、探究圆的特征
1.用古代的规画圆。
师:要想全面的认识圆,我们得需要画圆,那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画< br>圆的吗?请看,这是明代规的示意图,老师根据明代的规仿制了这个规,
它就藏在你的1号学具袋 里。观察一下,它的构造是怎样的?
生:由一根钉子,和三个孔组成的。
师:对,猜猜看这三个孔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用来放笔的。
师: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现在就有一支古代的规就摆在你眼前,你
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画圆。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到古代体验一把古人是怎么画圆的吧。下面
请拿 起你的规在你的1号作业纸上同桌合作画一个圆。
学生画圆。
师:谁来演示一下你们是怎么画的?
学生展示。
2


师小结:同学们都是用钉子固定了一点,然后选择一个固定长度来画
圆的。 < br>【设计意图】学生合作尝试用古代的规画圆,初步探索画圆的方法,
同时和接下来的圆规画圆形成 了一定的对比,突出定点定长。
2.用现代圆规画圆。
师:用这个古代的规可以画出几种大小不同的圆?
生:三种。
师:看来用这个规画 圆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对古代的规进行改
良。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就慢慢变成了现在的——圆规。 它就藏在2号学
具袋里,取出圆规,观察它的构造是怎么样的?
生:都有一个钉子。
师:所以同学们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生:都有铅笔。
师:还有吗?
生:都有一个头。
师:对,圆规上还有一个柄。那现在想不想用现代的圆规再来画一个
圆?
生:想。
师:好,赶紧试一试吧。
学生用圆规画圆
师:谁来上台演示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教师结合学生的演示进行小结:看来大部分同学们都是先固定了一个
3

< p>
点,我们可以简称为定点(板书),然后叉开两脚的距离,选择了一个固
定的长度,我们可 以简称为定长(板书),最后捏住柄旋转一周,一个圆
就画好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幅作品,结合刚才用圆规画圆的过程,想想看问
题可能出在哪里呀?
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结:看来我们画圆的时候必须注意这几个关键点,一要定点,二
要定长,最后还要捏住圆规的柄进行旋转。有了这些关键的提醒,有没有
信心画一个更好的圆?
学生再次画圆。
师:老师发现这次同学们画的又快又好了。确实,抓住画圆的关键,
我们就可以用圆规很快的画出一个标准的圆。
【设计意图】通过圆规的局限性体现现代圆规的优越性, 并让学生独
立尝试用现代的圆规画圆,明确画圆方法,初步感知圆的特征,并在亲身
经历两次画 圆的过程中总结出画圆的关键。
3.在操场上画圆。
师:感觉现在的圆规比起古代的规怎么 样?下面我们就带上圆规到操
场上帮体育老师画一个大圆,如何?
生:两脚叉开最大也画不了大圆。
师:看来圆规帮不了体育老师了,那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学生想办法、交流。
师:你的想法跟体育老师不谋而合,那咱们一起来看体育老师是怎么
4


画圆的。
播放视频。
师:用这种方法画圆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
生:中间的那个人不能动
师:对,也就是做到了画圆的关键——定点
生:绳子要拉直,不能弯曲
师:也就是要——定长
师:这种方法同学们想出来了, 体育老师想出来了。在古代,也有人
想出来了,早在《史记》就有记载,当时大禹治水时就是这样画圆的 :左
凖绳,右规矩。古人太了不起了,你们也非常了不起。
【设计意图】通过圆规的局限性引 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给出体育老师
的方法,分析体育老师画大圆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三次画圆过程中进 一
步体会圆的特征,并与古代画圆方法进行对照,引发学生思考,体现数学
文化之美。
4.概括圆的特征。
师: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现在我们来回头看刚才的三次画圆过程:一开始我们先用古代的规来画圆,接着又用现代的圆规画出了圆,
最后我们用“左凖绳,右规 矩”的方法画出了一个大圆。
师:这三种画圆方法,年代不同,工具也不同,但都画出了圆,这其
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都有定点和定长。
5


师小结:是的,这三种画法都 要有一个固定的点,也就是要定点,还
要选择固定的长,也就是定长来画圆的。
师:那这固定的点、固定的长分别叫什么呢?谁知道?
生:圆心,半径。
师:(出 示课件)这个固定的点是圆的中心,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为圆
心,用字母O表示。固定的长我们称它为半径 ,通常用字母r来表示。
师: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半径?
生:连接中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师:在数学上就是这样定义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就是
半径。
师:半径 是圆上一条特殊的线段,除了半径还有一条特殊的线段,它
通过圆心两段都在圆上,谁知道它叫什么?( 课件演示)
生:直径。
师:那这一条是直径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没有通过圆心。(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回头梳理三次画 圆过程,找出共同点。根据学生已
有的认知给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定义,并判断是不是直径进一步加深 学
生对直径概念的认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半径和直径,那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那下面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请看要求:
6


(1)利用3号学 具袋里的材料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想一想,半
径和直径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组长做好记录。
学生在小组内采用折、量、画等等方法展开对圆的特征的探索。
学生上台演示,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追问。
师:如果不用量,结合画圆的过程,能不能解释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
半径都相等?
生:圆规两脚的距离是定长,也就是半径,画圆的时候不能变,所以
半径都相等。
师:那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课件出示一大一小两个圆)
生:不相等。
师:那 我们在说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时看来需
要加上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
生:同一个圆中。
师:现在如果把这两个圆放在方格图中,你能说出圆心的位置吗?
生:(2,6)、(8,4)。
师:继续观察这两个圆的位置和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半径大的圆就大,圆心位置不一样,圆的位置就不一样。
师生共同梳理出:圆内有无数条 直径、半径;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
相等,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 定圆
的大小。
7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圆的特征。其实早 在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
育家墨子就已经发现了圆的特点:圆,一中同长也。(教师板书)
学生齐读
师:所谓一中,就是指?
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
生:半径一样长。
师:不过,也有人指出,这里的“同长 ”除了指半径同样长以外,还
可能指——直径同样长。(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小组之间通 过学生自己折画等多种方法,自己研究得出
结论,并通过方格纸数对的形式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圆心决定圆 的位置,最
后“一中同长”点出圆的本质特征,加深学生理解,体现数学文化之美。
三、应用圆的特征
师:正是因为圆具有一中同长的特性,所以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泛。那么联系生活想一想,这个图形像什么?
生:披萨、轮胎、花瓣......
师:同学 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老师看到它就想到了车轮。这是从古
代到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交通工具在变, 不变的是什么?
生:车轮,都是圆的。
师: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
生各抒己见
师:如果老师要在圆形车轮上安车轴,应该安在哪里?(出示车轮教
8


具)
生:安在圆心。
师:猜想一下,车轮在滚动的过程中,车轴会留下一个什么样的痕迹?
学生猜测。
师:在车轴的位置老师装上了一支笔,我们来滚动一下,跟踪一下车
轴运动的轨迹,看看和你们想象的是 不是一样。
教具现场演示圆形车轮的滚动,验证猜想。
师:由于车轴离地面的距离也就是圆 的半径,因此车轴离地面的距离
始终是相等的,所以车子才能够平稳的行驶。
师:那如果设计 成其他图形,比如正方形,猜一猜车轮在滚动的过程
中,车轴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打个手势,想象一下 。是不是这样呢?
教具现场演示方形车轮的滚动,验证猜想。
师:车轮如果设计成正方形, 中心到周围的距离不相等。同样,三角
形也是这样,椭圆也是如此,所以说,除了圆之外,这些图形都是 一中不
同长的,而圆是唯一一个一中同长的平面图形(课件同步演示)。
【设计意图】利用具 体具象的实物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
体会圆的特征和轮胎为什么设计成圆形这一生活应用,同 时让学生进一步
加深对圆的特征的理解,再次让学生体会“一中同长”这一圆的本质特征。
四、欣赏生活中的圆。
师:圆,作为数学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其中蕴涵了极其丰富的内涵。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播放微课。
9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数学美的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有关
圆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圆,渗透数学美的思想。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
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 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这
一节课导入部分是在常见的古句中引出古代规,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
趣,另一方面体现了数学文化之美。然后三次画圆过程层层递进,由上一
种画图工具的局限 性引出更多的画圆方法,让学生在这一个过程中体验画
圆的关键,初步感知圆的特征,整个过程始终围绕 着定点定长进行。大部
分学生都是带着已有的学习经验来到课堂的,所以在处理圆心、半径、直
径的时候没有过多的让学生进行描述。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开始讨论半径、
直径的特征,深入研究圆的本质 特征。在处理圆心、半径和圆的关系时,
采用了方格纸的形式让学生感知圆心决定圆的位置,让学生能够 一目了然
深刻了解,接着用“一中同长”点出特征并总结。在应用这一教学环节,
采用实物道具 的方式来解释“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让学生更加具体
的理解“一中同长”,最后通过微课让学生体 会圆之美,数学之美。但是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是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教师应变能力有待提高。在< br>课堂中出现了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时,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致使课堂教学
出现了一定的问题。2. 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感,并没有很好的融
入学生之中。3.个别环节处理不够细致,没有很好的 抓住学生课堂的生成。

10

成都西华大学-防盗防骗


婚假最新规定-圣诞活动


国庆对联-声母韵母表


计算机二级考试报名-体育馆的标语


安全部部长-新年祝福语图片


开业典礼策划-员工规章制度范本


gre考试地点-六一儿童节作文200


2015北京高考数学-华中科技武昌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