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形说课稿(完整版)

别妄想泡我
627次浏览
2020年08月01日 11: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维基百科网-学校招生广告语



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7-108页的《数
与形》。
一、把握教材、领悟目标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教材中 比比皆是。有时候,是图形中隐含着
数的规侓,可利用数的规侓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有时候,是利用图形 来直观
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小学生思维
的抽象程度还 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还有时候,数与形
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 ,也可以用“形”来解决“数”
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为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拟定为:
知识与技能: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总结规律,经历探究数
形结合的学习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观察---探讨---归纳--- 总结”的学习过程,培养
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习数 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1



难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灵活,突出主体
本 课的内容注重在利用数与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基本的活
动经验,培养基本的数学思想。为此, 我主要采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互动教学法。以问题为载体,通过游戏激趣、实践操作、归纳分析 、具体应
用等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三、学法多样,拓展创新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我综合采用了自主探究、合 作
交流、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实践、验证、归纳、应
用的自主探究与合 作交流的过程,让学生看看可以怎样用图形来表示数的
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寻找图形中所包含的数的规律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的习惯。
四、四环教学,自主探究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知识链接,激趣导入。
1、观看微课,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观看《数与形》微课,回顾感知数形结合的应用,如:利用 用长方形模型演示
12×35,利用线段图理解分数应用题;利用面积模型解释乘法分配律„„从而得出 :
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今天我
们来 深入研究“数”与“形”(板书)。顺势创设问题情境:25个黑点,谁想到了哪些与
众不同的计算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唤起学生对数与形的感知,初步建立数与形的思想。】
2、交流黑点图,引入新课

2



师:昨天我们 已经观看了微课,25个黑点,谁想到了与众不同的计算方法?(请一
个学生上台展示)(微课的两种不 评)
预设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斜着数,一排一排相加 ,得到 1+2+3+4+5+4+3+2+1=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种:以中心点卫准,由内向外,不断延伸,得到 1+8+16=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种:一拐一拐的数,得到1+3+5+7+9=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些数有什么规律呢?(是连续的奇数、从1开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有些数学问题借助图形来分析,显得直观,更容易解答。】
(二)自主学习,探索规律。
1、化数为形、以形助数。
①由25个黑点图的变化自然过渡到例1,探究规律。
师:认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棋子变成了小正方形,也就是图形变了,数量没变。
师:如果要把小正方形的数量也改变,得到一个更大或更小的正方形,可以怎么做?
生:增加或减少行数和列数。
师:(指着图片卡,边演示边说)拿走这里的列和行,得到一个小一点的正方形。(张
贴) < br>师:(指着一拐说)拿走的这部分是完整的一行和一列吗?(不是,有完整的一行,
但剩下的比一 列少1个)来,给它起个形象点的名字。“一拐”

3



师:拿走“一拐”,即减少了几个?剩下的部分有几个小正方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剩下的是边长为4的大正方形,4乘4得16(师板书,4乘4可以写成4² )。
„„(如此类推,直到1²)
师:(指着图形)结合图形观察这列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列数就是边长的平方。(板书:大正方形边长的平方)
师:这里其实就是1个小正方形 (板书:1);现在我们从上往下看,(指着图形)
第二个图形其实是在“1”的基础上添上几?(板书 :1+3)„„
师:左边的加法算式中,各加数有什么特点或规律?(板书:从1开始,连续奇数
的和) 师:不管是用加法还是用乘法算,算得的小正形的个数都是相等的,我们可以用等
号连起来。(板书 =)
师:刚才,我们从图形里找出了这串加数(课件出示1、3、5、7),而这串加数的
和 就是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如果再添上第5个奇数,可以怎样在图形里表示出来呢?
(贴板书“1拐” )引导学生得出“5个连续奇数相加,得到边长是5的大正方形”
师:如果再添上第6个奇数呢„„学 生不难发现“n个连续奇数的和=n的平方”张
贴:从1开始,n个连续奇数的和=n的平方。
【设计意图:此过程学生体会和掌握归纳推理和类推的思考方法。】
②以形助数、解释规律。
结合图形总结得出:从1开始连续奇数相加,有几个这样的奇数拼出的图形就 有几行几
列,也就是几的平方。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通过教师引导然后放手 学生参与再到提炼总结,
学生感受到用形来解决有关数的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并通过教师的一句话起 到总结
提炼的作用。】
2、探究最后一个加数与加数个数的关系。
①呈现图形、探究规律。
课件呈现图形,生生配合。直至图形铺满整个屏幕。
师:加109,要求生答。 生:数太大了„..
师:它难是因为数太大了,我们退一退让数变得更小一些,退到我们可以找到规律的地
方。
②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4



(课件演示探索卡)利用探索卡,四人小组合作寻找规律。
由此引出在计算多个连续奇数相 加的时候只需要借助图形快速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即可
(等于最后一个奇数加1的和再除以2)。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吗?我们是借助什么解决的?看来再难的问题通过图形解释就很
容易理解了。
【设计意图:再次体验用形来解决问题的方便和简洁,并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①巩固练习
1 + 3 + 5 + 7 + 9 + 11 =( )²
1 + 3 + 5 + 7 + 9 + 11 + 13 + 15 + 17 =( )²
1 + 3 + 5 + 7 + 9 + 11 + „„ + 71 =( )²
1 + 3 + 5 + 7 + 9 + 11 + „„ + 119 =( )²
=11²
②变式练习:
练习A:

3+5+7+9+11+13=( )
练习B: 1+3+5+7+5+3+1 =( )
1+3+5+7+9+11+13+11+9+7+5+3+1=( )
【设计意图:让 学生通过想一想、拼一拼、算一算、议一议,亲历了从“形”到“数”
的过程,能直观的发现“形”与“ 数”的关系。结合图形与算式发现计算规律,并且能
应用规律来解决一些计算问题。让学生初次体验“形 ”能直观解释“数”的计算,从而
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加变式练习丰富课时内容,变式练习1针对学生易 忽略从1开始这
一要素进行训练,变式练习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者说你对数与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课件)以华罗庚关于数形结合的诗作总结。
【设计意图: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话,让孩子 再与数学家产生共鸣,更强化了数形结合
的意识,全课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中结束。】
五、
板书设计,简洁精练。
我的板书设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力求简洁精练。这样设计

5



便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数与形
1=1²
1+3= 2²

1+3+5=3²

1+3+5+7=4²

六、教学效果,合理预测。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引导孩子尝试自主探 究,借助课件正方
形图,以形助数,发现规律,在小组中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别人的交流中不断进
行思维的碰撞,理解规律,总结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学生能学会
“数形结 合”的解题方法,形与数对照,发现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学会利用图形来
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体 会和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师注重对学生数形结合学
习方式的应用指导 ,使学生逐渐养成数形结 合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思维能力
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 维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从1开始连续奇数相加的和就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

6



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7-108页的《数
与形》。
一、把握教材、领悟目标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教材中 比比皆是。有时候,是图形中隐含着
数的规侓,可利用数的规侓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有时候,是利用图形 来直观
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小学生思维
的抽象程度还 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还有时候,数与形
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 ,也可以用“形”来解决“数”
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为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拟定为:
知识与技能: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总结规律,经历探究数
形结合的学习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观察---探讨---归纳--- 总结”的学习过程,培养
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习数 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1



难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灵活,突出主体
本 课的内容注重在利用数与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基本的活
动经验,培养基本的数学思想。为此, 我主要采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互动教学法。以问题为载体,通过游戏激趣、实践操作、归纳分析 、具体应
用等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三、学法多样,拓展创新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我综合采用了自主探究、合 作
交流、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实践、验证、归纳、应
用的自主探究与合 作交流的过程,让学生看看可以怎样用图形来表示数的
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寻找图形中所包含的数的规律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的习惯。
四、四环教学,自主探究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知识链接,激趣导入。
1、观看微课,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观看《数与形》微课,回顾感知数形结合的应用,如:利用 用长方形模型演示
12×35,利用线段图理解分数应用题;利用面积模型解释乘法分配律„„从而得出 :
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今天我
们来 深入研究“数”与“形”(板书)。顺势创设问题情境:25个黑点,谁想到了哪些与
众不同的计算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唤起学生对数与形的感知,初步建立数与形的思想。】
2、交流黑点图,引入新课

2



师:昨天我们 已经观看了微课,25个黑点,谁想到了与众不同的计算方法?(请一
个学生上台展示)(微课的两种不 评)
预设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斜着数,一排一排相加 ,得到 1+2+3+4+5+4+3+2+1=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种:以中心点卫准,由内向外,不断延伸,得到 1+8+16=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种:一拐一拐的数,得到1+3+5+7+9=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些数有什么规律呢?(是连续的奇数、从1开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有些数学问题借助图形来分析,显得直观,更容易解答。】
(二)自主学习,探索规律。
1、化数为形、以形助数。
①由25个黑点图的变化自然过渡到例1,探究规律。
师:认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棋子变成了小正方形,也就是图形变了,数量没变。
师:如果要把小正方形的数量也改变,得到一个更大或更小的正方形,可以怎么做?
生:增加或减少行数和列数。
师:(指着图片卡,边演示边说)拿走这里的列和行,得到一个小一点的正方形。(张
贴) < br>师:(指着一拐说)拿走的这部分是完整的一行和一列吗?(不是,有完整的一行,
但剩下的比一 列少1个)来,给它起个形象点的名字。“一拐”

3



师:拿走“一拐”,即减少了几个?剩下的部分有几个小正方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剩下的是边长为4的大正方形,4乘4得16(师板书,4乘4可以写成4² )。
„„(如此类推,直到1²)
师:(指着图形)结合图形观察这列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列数就是边长的平方。(板书:大正方形边长的平方)
师:这里其实就是1个小正方形 (板书:1);现在我们从上往下看,(指着图形)
第二个图形其实是在“1”的基础上添上几?(板书 :1+3)„„
师:左边的加法算式中,各加数有什么特点或规律?(板书:从1开始,连续奇数
的和) 师:不管是用加法还是用乘法算,算得的小正形的个数都是相等的,我们可以用等
号连起来。(板书 =)
师:刚才,我们从图形里找出了这串加数(课件出示1、3、5、7),而这串加数的
和 就是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如果再添上第5个奇数,可以怎样在图形里表示出来呢?
(贴板书“1拐” )引导学生得出“5个连续奇数相加,得到边长是5的大正方形”
师:如果再添上第6个奇数呢„„学 生不难发现“n个连续奇数的和=n的平方”张
贴:从1开始,n个连续奇数的和=n的平方。
【设计意图:此过程学生体会和掌握归纳推理和类推的思考方法。】
②以形助数、解释规律。
结合图形总结得出:从1开始连续奇数相加,有几个这样的奇数拼出的图形就 有几行几
列,也就是几的平方。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通过教师引导然后放手 学生参与再到提炼总结,
学生感受到用形来解决有关数的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并通过教师的一句话起 到总结
提炼的作用。】
2、探究最后一个加数与加数个数的关系。
①呈现图形、探究规律。
课件呈现图形,生生配合。直至图形铺满整个屏幕。
师:加109,要求生答。 生:数太大了„..
师:它难是因为数太大了,我们退一退让数变得更小一些,退到我们可以找到规律的地
方。
②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4



(课件演示探索卡)利用探索卡,四人小组合作寻找规律。
由此引出在计算多个连续奇数相 加的时候只需要借助图形快速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即可
(等于最后一个奇数加1的和再除以2)。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吗?我们是借助什么解决的?看来再难的问题通过图形解释就很
容易理解了。
【设计意图:再次体验用形来解决问题的方便和简洁,并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①巩固练习
1 + 3 + 5 + 7 + 9 + 11 =( )²
1 + 3 + 5 + 7 + 9 + 11 + 13 + 15 + 17 =( )²
1 + 3 + 5 + 7 + 9 + 11 + „„ + 71 =( )²
1 + 3 + 5 + 7 + 9 + 11 + „„ + 119 =( )²
=11²
②变式练习:
练习A:

3+5+7+9+11+13=( )
练习B: 1+3+5+7+5+3+1 =( )
1+3+5+7+9+11+13+11+9+7+5+3+1=( )
【设计意图:让 学生通过想一想、拼一拼、算一算、议一议,亲历了从“形”到“数”
的过程,能直观的发现“形”与“ 数”的关系。结合图形与算式发现计算规律,并且能
应用规律来解决一些计算问题。让学生初次体验“形 ”能直观解释“数”的计算,从而
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加变式练习丰富课时内容,变式练习1针对学生易 忽略从1开始这
一要素进行训练,变式练习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者说你对数与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课件)以华罗庚关于数形结合的诗作总结。
【设计意图: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话,让孩子 再与数学家产生共鸣,更强化了数形结合
的意识,全课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中结束。】
五、
板书设计,简洁精练。
我的板书设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力求简洁精练。这样设计

5



便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数与形
1=1²
1+3= 2²

1+3+5=3²

1+3+5+7=4²

六、教学效果,合理预测。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引导孩子尝试自主探 究,借助课件正方
形图,以形助数,发现规律,在小组中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别人的交流中不断进
行思维的碰撞,理解规律,总结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学生能学会
“数形结 合”的解题方法,形与数对照,发现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学会利用图形来
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体 会和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师注重对学生数形结合学
习方式的应用指导 ,使学生逐渐养成数形结 合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思维能力
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 维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从1开始连续奇数相加的和就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

6

荀子名言-红军长征资料


泰安事业单位考试-缅怀革命先烈的作文


海林市政府-甲午风云观后感


音乐节海报-荷兰郁金香


国学网站-春节的作文400字


国旗寄语-失恋的个性签名


精算师培训-宁波财税会计之窗


龙应台语录-福州房地产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