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路德教-教师对学生的寄语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
圆的特征,理
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数学思考:通
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和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
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
的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情感态度: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
br>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
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三、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发现圆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线、圆片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电脑出现:小猪佩奇、猴子、棕熊和熊猫骑车比赛跑。问:谁
跑得快?(圆的、方
形的,椭圆的,花兔的车轮是圆形,但轴心不在圆上)
2、为什么小猪佩奇跑得快?
3、请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微机出示硬币、钟面、
圆桌等物,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
4、你们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圆的知识吗?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
[设计意图:这
是为了唤起了学生对生活中圆的认识,强烈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带
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知的探
索阶段]
2、自主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圆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了这么美丽的圆,那在这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
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边都是直直的。
对,它们都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拿出课桌里的圆片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弯弯的。
这样弯弯的线我们称它为曲线。(课件出示曲线)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课件演示
圆)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
识背景出发。让学
生通过观察、触摸和与已学平面图形的比较,从而揭示圆的概念,这样设计不但能够形
象生
动地让学生明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而且将要学的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
知基础上,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使学生顺利成章的获取知识。]
(二)、画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那你不想把这美丽的圆画下
来吗?
请同学们拿出画圆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圆。
师:很多同学都画出了自己漂亮的圆,但少数同学画得不够理想,你们猜猜他是什么原因没
能成功的画出
圆来?
生:他拿圆规的方法不对。(圆规应该拿在手柄处)
生:他画圆时可能针尖移动了位置。(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生:他圆规两脚一下近一下远。(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学生边汇报,师边示范用圆规画圆)
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画圆时应注意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
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
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看似简单
的画圆问题,实则是让学生
通过操作、观察、表述、概括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体
验出平面图形
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奠定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发展数学思维。]
(三)、自学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俗话说圆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圆的周长.我想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
无论是求圆的面积还是求圆的周长,我们都必须先认识圆。
(1)引导学习圆心
请
学生拿出刚才的圆片来,然后像老师一样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反复从不
同方位对折几次
,这些折痕用铅笔画下来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折痕相交与一点。
对,这一点呀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边总结边在黑板上标出圆心)
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圆心。
(2)自学半径
其实,在圆里还有半径和直
径两个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是如何定义它们的呢?这个秘密就藏
在数学书56页的例2中,请同学们自学
相关的内容并用笔画出相关的概念和重要的词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吗?
生:从圆心出发至圆边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师:圆边上任意一点我们叫它圆上任意一点。
请你帮老师找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半径,其他同学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半径。
(3)自学直径
通过自学你们认识了半径,那你能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径来吗?(出示课件)
AB为什么不是直径,它是什么?
生:它虽然通过了圆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圆上,所以它不是直径,它是圆的半径。
EF为什么不是直径?
生:它没有通过圆心。
GH为什么不是直径?
简单的说,圆的直径必须满足哪几点要求?
生:一要通过圆心,二要两端都在圆上,三要是线段。
[设计意图:运用课本并不是死读课本
,而是要把教材内容吃透、用活。学生经过上面的学
习,对圆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自学
课本,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
确、完整的概念。]
(四)、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1)探究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
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
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师:其实
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
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教
师出示研究项目1、圆有几条半径和直径?2、所有的半径或
直径长度有什么关系?3、在同一个圆里,
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
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
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
第一,研
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
记录在教师
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2)汇报
师:光
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你们说是
吗?下面,就让我们
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师收集了一些在代表性的发现)
在学生汇报研究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什么关系,那它的位置和
什么有关?
(3)总结
同学们还
有很多精彩的发现,没来得及展示。没关系,那就请大家下课后将刚才的发现剪下
来,贴到教室后面的数
学角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一起来分享,好吗?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所倡
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从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
和知识积累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
,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
习氛围,让他们自主去探究。这样的设计更突出了对学的过程的重视,留给
学生自主学习的
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相互交流、讨论、补充
、
启发,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了研究数学问
题
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总结圆的特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
者、探寻者,感
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小组内交流,组与组交流,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让信息不断交流,思维不断
碰撞,学生在探究未知领域的同时,实现了智力的发展]
3、拓展练习
师:其
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
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
长也。”(一中是指一个圆心,同长可能是指半径一样长,也可能
是指直径一样长)所谓一中,就是指一
个――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大胆猜猜看。
生:半径一样长,直径一样长。
师: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怎么样?
生:完全一致。
师:更何况,我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
生:我觉得我国古代的人民非常有智慧。
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老师这儿
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
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
说最初的圆形并
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
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生:圆的直径是6厘米,圆的半径是3厘米。
师:说起中国古代的圆,大家还记得它吧!(课件出示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
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
组合而成的(课件出示构成图)。现在,如果告
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
呢?
生: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大圆的半
径是6厘米,大圆的直径是12厘米,小圆的直径
相当于大圆的半径。 ……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设计意图:不是机械地进
行练习,而是更进一步彰显圆的文化内涵,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体会到数学的文化魅力,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圆
的特征,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
4、解决实际问题(讨论)。
(1)为什么佩奇更快?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2)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CAI演示,辅助解决问题:利用圆
心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都相等,所以采用圆形车轮,
并且把车轴装在圆心上,保证车子运行平稳。
5、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四近十分钟的努力,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师:其实啊
,生活中圆的魅力无处不在,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善于思考,就能探索出关于圆
更多的奥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学习
能力的养成,
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半径r 无数条都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内 直径d 无数条都相等
d =2r r=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验用不同的工
具画圆,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
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
径的关系。
数学思考: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和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及抽象、概
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情感
态度: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
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
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三、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发现圆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线、圆片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电脑出现:小猪佩奇、猴子、棕熊和熊猫骑车比赛跑。问:谁
跑得快?(圆的、方
形的,椭圆的,花兔的车轮是圆形,但轴心不在圆上)
2、为什么小猪佩奇跑得快?
3、请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微机出示硬币、钟面、
圆桌等物,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
4、你们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圆的知识吗?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
[设计意图:这
是为了唤起了学生对生活中圆的认识,强烈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带
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知的探
索阶段]
2、自主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圆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了这么美丽的圆,那在这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
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边都是直直的。
对,它们都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拿出课桌里的圆片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弯弯的。
这样弯弯的线我们称它为曲线。(课件出示曲线)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课件演示
圆)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
识背景出发。让学
生通过观察、触摸和与已学平面图形的比较,从而揭示圆的概念,这样设计不但能够形
象生
动地让学生明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而且将要学的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
知基础上,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使学生顺利成章的获取知识。]
(二)、画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那你不想把这美丽的圆画下
来吗?
请同学们拿出画圆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圆。
师:很多同学都画出了自己漂亮的圆,但少数同学画得不够理想,你们猜猜他是什么原因没
能成功的画出
圆来?
生:他拿圆规的方法不对。(圆规应该拿在手柄处)
生:他画圆时可能针尖移动了位置。(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生:他圆规两脚一下近一下远。(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学生边汇报,师边示范用圆规画圆)
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画圆时应注意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
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
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看似简单
的画圆问题,实则是让学生
通过操作、观察、表述、概括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体
验出平面图形
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奠定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发展数学思维。]
(三)、自学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俗话说圆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圆的周长.我想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
无论是求圆的面积还是求圆的周长,我们都必须先认识圆。
(1)引导学习圆心
请
学生拿出刚才的圆片来,然后像老师一样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反复从不
同方位对折几次
,这些折痕用铅笔画下来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折痕相交与一点。
对,这一点呀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边总结边在黑板上标出圆心)
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圆心。
(2)自学半径
其实,在圆里还有半径和直
径两个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是如何定义它们的呢?这个秘密就藏
在数学书56页的例2中,请同学们自学
相关的内容并用笔画出相关的概念和重要的词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吗?
生:从圆心出发至圆边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师:圆边上任意一点我们叫它圆上任意一点。
请你帮老师找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半径,其他同学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半径。
(3)自学直径
通过自学你们认识了半径,那你能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径来吗?(出示课件)
AB为什么不是直径,它是什么?
生:它虽然通过了圆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圆上,所以它不是直径,它是圆的半径。
EF为什么不是直径?
生:它没有通过圆心。
GH为什么不是直径?
简单的说,圆的直径必须满足哪几点要求?
生:一要通过圆心,二要两端都在圆上,三要是线段。
[设计意图:运用课本并不是死读课本
,而是要把教材内容吃透、用活。学生经过上面的学
习,对圆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自学
课本,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
确、完整的概念。]
(四)、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1)探究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
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
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师:其实
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
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教
师出示研究项目1、圆有几条半径和直径?2、所有的半径或
直径长度有什么关系?3、在同一个圆里,
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
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
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
第一,研
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
记录在教师
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2)汇报
师:光
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你们说是
吗?下面,就让我们
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师收集了一些在代表性的发现)
在学生汇报研究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什么关系,那它的位置和
什么有关?
(3)总结
同学们还
有很多精彩的发现,没来得及展示。没关系,那就请大家下课后将刚才的发现剪下
来,贴到教室后面的数
学角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一起来分享,好吗?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所倡
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从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
和知识积累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
,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
习氛围,让他们自主去探究。这样的设计更突出了对学的过程的重视,留给
学生自主学习的
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相互交流、讨论、补充
、
启发,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了研究数学问
题
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总结圆的特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
者、探寻者,感
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小组内交流,组与组交流,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让信息不断交流,思维不断
碰撞,学生在探究未知领域的同时,实现了智力的发展]
3、拓展练习
师:其
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
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
长也。”(一中是指一个圆心,同长可能是指半径一样长,也可能
是指直径一样长)所谓一中,就是指一
个――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大胆猜猜看。
生:半径一样长,直径一样长。
师: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怎么样?
生:完全一致。
师:更何况,我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
生:我觉得我国古代的人民非常有智慧。
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老师这儿
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
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
说最初的圆形并
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
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生:圆的直径是6厘米,圆的半径是3厘米。
师:说起中国古代的圆,大家还记得它吧!(课件出示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
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
组合而成的(课件出示构成图)。现在,如果告
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
呢?
生: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大圆的半
径是6厘米,大圆的直径是12厘米,小圆的直径
相当于大圆的半径。 ……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设计意图:不是机械地进
行练习,而是更进一步彰显圆的文化内涵,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体会到数学的文化魅力,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圆
的特征,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
4、解决实际问题(讨论)。
(1)为什么佩奇更快?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2)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CAI演示,辅助解决问题:利用圆
心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都相等,所以采用圆形车轮,
并且把车轴装在圆心上,保证车子运行平稳。
5、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四近十分钟的努力,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师:其实啊
,生活中圆的魅力无处不在,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善于思考,就能探索出关于圆
更多的奥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学习
能力的养成,
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半径r 无数条都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内 直径d 无数条都相等
d =2r r=